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析:你适合去境外读书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从张茆说起……香港大学教师谈:你适合到境外念书吗?

十二月初,香港城市大学四年级内地生张茆与著名作家倪匡之子、歌星周慧敏近二十年的男朋友倪震在公众场合亲热的照片曝光,八卦杂志又热炒起来,上星期五甚至出版「号外」……对于张茆的一切,我只是由传媒处得知,其实我想谈的是内地生出外读书的心理调整。

这么多年里,我所见部分内地生有

两种心态很值得我们讨论。

「物化」自己:你变成「物」的奴隶

首先,第一种是把自己「物化」的留学生,香港的富家子弟到外国留学,第一

件事是购买开蓬跑车,就是「物化」。至于内地生,尤其是从发展较慢的地方出外的,去到花花世界如香港、纽约、东京,以「开眼界」为借口,更重要的是父母远在天边,因此误交损友,生活不检点;我不知道张茆同学在学校的成绩如何,但真的有些留学生片面地学习本地生逃课的动作,成绩不管了,最紧张的是Salvatore Ferragamo这一季有甚么新货,或陶醉着拿着平常家庭几个月的开销,走进Louis Vuitton 旗舰店时,那些销售员是对自己的款待……生活呢?以兰桂坊为家,一星期大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边说「想学好英文」,边大口大口地呷着20 美元一杯的马天尼,别问半醉时如何学到英文?也不必计较那些钱早足够请来一个英语专业教师,正正经经地学习英语,因为那些都只是借口,我所见最讽刺的例子,甚至是学到一口「菲律宾英语」而不自知(常到兰桂坊的人应会会心微笑)。

其实在资本主义的体制下,购买名牌本身不一定是问题,购买的行为有时是一种活化经济的活动,但购买背后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同一个皮包,有人强撑着,认为要让别人看得起,这个皮包不能少;另外有人在努力工作后,购买一个耐用的名牌皮包,作为自己辛勤工作的奖励;我也会到兰桂坊,尤其是与在中环几家会计师行工作的旧学生聚会之时,只要把这个地方视为偶一为之、工作后休息的地方,也不是问题……只是舍本而逐末,随波而逐流,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己,错误地以为日本化、洋化全都是好东西,重视外表多于内涵,强调衣饰比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就是过犹不及。

全国、全省与父母的期望变成的千斤压力

话说回来,我所见在港的内地生里,抱着以上心态的,百中仅一而已,我也不能肯定张茆同学的生活是不是如此。然而,第二个问题,虽然「破坏性」不及第一种,但情况却较为普遍。

内地生出国读书,又或到香港的大专继续学业,主要循两种途径:

A. 全省、全国状元,这些千中选一,即是首0.1% 的学生,全世界的大学都在抢,所有学费、生活费都不必担心(但当然不代表他们就没烦恼);

B. 也是优秀分子,而且胸怀大志,要跑出去看看外面世界,将来回来贡献国家、社会,这些学生都是该校、该区、该乡、该镇的尖子,成绩是全部学生的首10% ,但出外读书的学位僧多粥

少,为了圆子女的梦,父母作出数以万、十万的资助补贴,让孩子他日能发挥所长。

A 类学生,说得严重点,背负国家荣辱,未来的社会发展都交托在他们的身上;

B 类呢?全都是又乖又孝顺的孩子,看到父母或省吃俭用,或降低生活水准,为的是孩子在外面以倍数高于本地的生活费、学费……A 、B 学生都背起巨大的压力,父母家书、师长通讯,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衣锦荣归。

既然「努力学习」是每天起床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生活自然就离不开图书馆和课室,作为教师,跟香港那些「烂玩」、「搞鬼」的学生比较,我当然最喜欢内地学生,因为学生愿意学,我就喜欢教,何况内地学生一般都是Hunger for Kn owledge 。

然而,偏偏内地与香港不同,在香港,学生过着「赶Deadline 」的生活,每天在冲Deadline ,冲完一条「死线」,还没喘口气,另一条名副其实「足以致命」的Deadline 又迫过来;除此以外,还有大学利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亦让不少初来的内地生吃尽苦头:没有标准答案,以Tea m Work 和Presentation 为主,上课时教师坐在一旁,主要是学生自己去讨论,而努力过后,成绩最好的竟然是那些懂得「游戏规则」的、「烂玩」、「搞鬼」的本地生、外国生……一次、两次……总有一次,你会感到气馁,尤其是在内地,你是首0.1% /10% 的尖子,习惯走在云端,别人在自己的脚底,现在反而在地上,比别人走得慢的是自己,心里开始怀疑当天的决定是否有错,加上社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变成压力,逐渐感到无助,过去两年,在香港,好几个内地生因为不适应学习、生活,

无法面对自己,或自我放逐、失踪,甚至做出傻事,实在太可惜!

要「问责」的话,我常说首先本地生要负责任:为了分组讨论或搞活动时的一些小方便,强要求刚到港的内地生参与只说广东话的活动,却又没有支持,又或在分组时故意孤立外来生,这种情况,同样地在香港学生到外国学习时常有发生,己所不欲,理应勿施于人。

来了,就努力生活下去

然而,要解决问题,寻本溯源,还是心态的问题。

到外地读书,不只是学习书面知识,否则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拿几本别的大学的课堂讲义就可以了(念过我的课的学

生会知道,你光拿着我的讲义去应付我的考试,凶多而吉少),我们要去「活一次」,当然不必像本文最初那样说,一星期六天呆在兰桂坊,非名牌不买。

傻大姐W 从内地到香港中文大学念硕士,头几天就把自己的手弄伤,跑到大学医务所要求诊治,回来跟我说:「护士姐姐很温柔!她们真的把我看待成一个病人!」到医务所的都是病人,怎么会说「看待成一个病人」?难道有医院把病人不视为病人?虽然不一定是普遍情况,但内地生会明白我的说话。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好处、坏处,你的家乡有比香港差的地方,但同样有比香港好的地方,我们要怀着批判但开放的态度,上学时努力读书,並多參與活動,假期时候,到处去跑跑,例如在香港,你会看到很有香港特色的示威场面,你会读到内地读不到的资料,但那些都

是100% 对的吗?别让我或其它人左右你,你要去看,更要去想,这不但会丰富你的知识,也会扩阔你的见识,提高你的常识。

前天有病人在香港明爱医院门口,因找不到急症室,失救而死,你会看到报纸的头条如何写,不单是医院总监,连医管局主席胡定旭、政府卫生福利局局长周一岳要道歉,真诚地做检讨……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你有跟本地生、外地生讨论一下吗?他的想法跟你的想法有何不同?原因是甚么?不必偏执地找寻谁对谁非,但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想法,对你将来的发展,最少与一个学位一样重要。

我的学生Eddie (香港人)到英国曼彻斯特作交换生一年,回来聚旧的晚饭,我们整晚倾谈的内容包括两方面:1.法文与英文的分别;2.英伦三岛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