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个性心理与思维过程
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目录
• 感知过程 • 思维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 个性心理特征 • 社会心理过程与特征
01 感知过程
感觉
总结词
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应
详细描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是神经系统对信息的基 本处理过程。它包括对事物的物理特性的识别,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气质
定义
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
稳定性以及灵活性等。
分类
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每种 类型的气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
行为表现。
影响因素
气质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对气质的
影响较大。
性格
定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 组成部分。
分类
性格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类型,外向型的人表现为活泼、 开朗、善于交际,内向型的人表现为沉静、内敛、不善交际。
影响因素
性格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 因素对性格的影响较大。
06 社会心理过程与特征
人际关系
01
02
03
04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个
定义
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是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总和。
分类
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观 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完成特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绘画、体 育等。
影响因素
影响能力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等。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二)
个性的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内在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 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
个性的特征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既具有
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
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是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 泉。 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是核心 。
A 乐群性 B 聪慧性 C 稳定性 E 恃强性
高分含义
外向、热情、乐群 聪明、富于想象、善于思考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好强、固执、自负、支配性
低分含义
孤独、冷淡 思想迟钝、缺乏想象、思考能力弱 情绪激动、幼稚、易烦恼 谦虚、顺从、胆怯、慎重
F兴奋性
G 有恒性 H 敢为性 I 敏感性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区别: 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 础,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变化比较慢, 可塑性较小。 2)性格是后天形成,由生活实践决定, 可塑性大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
联系: 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较明显表现在 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 2)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修饰气质, 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 4)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 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 性格特征。
胆汁质
抑郁质
兴奋型
抑制型
精力充沛,动作有力,性情急躁,情绪易爆发,体 验强烈且外露,不易自制,易冲动
反应迟缓,敏感怯懦,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且不外 露,动作缓慢,易伤感,孤僻,善观察小事细节
心理学名词解释(背诵)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5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又叫“思维的知觉”。
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叫观察力。
7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8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9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再造想象:依据语词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1.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2.幻想: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13.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
14.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
15.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16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认知是情绪情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17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8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人的性格与个性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人的性格与个性的形成过程性格是一个人在相对稳定的情境下展现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情感特征。
而个性则是指每个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征和特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人的性格与个性的形成过程。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个体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某些基因会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一些人可能天生就具有较为活跃的性格,而另一些人则更为内向和害羞。
二、早期经验的重要性早期经验在个体的性格和个性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在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了他们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习惯。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暴力或被忽视的环境,那么他可能会养成不信任他人、封闭内向的性格特征。
三、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对个体的性格和个性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
举个例子,一些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主,而另一些文化则强调集体和亲社会的价值观。
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性格和个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心理发展阶段的作用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性格和个性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关。
从婴儿期到成年期,个体会经历身份认同、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建立。
这些过程会对个体的性格和个性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五、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性最后,个人的性格和个性形成还与自我反思和成长密切相关。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一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发展更积极和健康的性格特征。
自我反思还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心理学人的性格和个性的形成过程是复杂而多元的,受到遗传、生物、早期经验、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理解这些过程,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以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①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说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脊髓主要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环节组成。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精选)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3.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4.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
15.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1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9.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0.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名词解释心理学
思维名词解释心理学思维是指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对事物的认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总称。
它是指人脑在处理信息、思考问题、形成观点、推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和过程。
思维是人类高级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学上对思维的研究主要包括思维过程、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
思维过程指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进行方式,包括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过程。
思维内容指的是思维的对象,包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观念、知识以及对概念和判断的理解等。
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推理方法、逻辑思维等。
感知是思维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注意和知觉等。
记忆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够进行回忆和使用的能力。
记忆过程包括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
联想是指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将不同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和观念的能力。
联想过程起到了扩展我们的思维范围和培养创造力的作用。
思维是指基于已有知识和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思维过程包括归纳、演绎和创造性思维等。
归纳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通过从具体实例中归结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演绎是指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通过已有的普遍规律和概念来推导出具体实例。
创造性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独立思考,发现新的观点、解决方法和创意的能力。
思维内容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人的思维内容是在接受教育、学习经验和接触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思维内容的多寡和广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思考方法和逻辑推理。
思维方式既受到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的影响。
优秀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全面和迅速地处理问题,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思维是人类心智活动的核心能力,是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和表达的过程。
心理学的知情意行
1、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
“知”——指的是认知、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即对某一真实、普遍事物的感觉、认识、觉察以及在脑海中形成的该事物的各种形象。
我们常说认识升级,就是要去探索更多的事实事相,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的认知边界里。
那些通透豁达的伟人和大师们,也正是这样,才能把世间的万物看得更高、更远。
“情”——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感过程:“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比如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基于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在人的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
与情绪不同的是,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生(心)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比如,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我们的情感是指我们对这个人整体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而情绪是指我们在追求和与这个人相处时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意”——指的是思维模式,并形成固定的观念与意志。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如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等。
2、态度的结构——知、情、行态度结构包含三个,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划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脑(四叶)和脊髓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第二信号系统(语词)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实验内省法)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始)、杜威、安吉尔)提出“意识流”的感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西方心理学称“第一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强调动机和无意识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注重人格方面的研究,“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二、认知发展与教育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放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放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机体感觉、平衡感觉、运动觉)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同一感觉的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糖后吃橘子)、感觉后效(久看灯后闭眼)知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中学生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即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品质敏捷性(速度与效率)、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提取、三者综合体现)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现识记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进程是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而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
心理学概述思维导图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概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人的行为人+动物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历史渊源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心理现象结构心理过程(共性、动态)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知寄相思)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注意(非独立存在,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伴随心理过程出现)心理状态(过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最活跃、动力系统、决定选择+趋向)需要、动机、信念······个性心理特征(稳定、组合)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背景哲学渊源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实验生物学渊源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首创科学的实验方法,奠定实验心理学原理产生标志”心理学之父“冯特于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生理心理学原理》被称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冯特功绩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一支国际心理学队伍的建立主要流派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构成要素)、实验内省法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观点意识流:意识具有动态性,川流不息有机体适应环境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创始人)班杜拉斯金纳观点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研究外显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法格式塔主义代表人物苛勒考夫卡韦特海默观点主张从整体研究整体≠部分整体先于部分整体决定部分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创始人)埃里克森观点潜意识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性欲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现代认知代表人物奈瑟1967《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加涅观点意识的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加工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diss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马斯洛观点人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势力”“第三次革命”心理的本质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思维基本过程是指人类在进行思考和推理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本文将从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的基本过程。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它通过感觉器官的感受和神经系统的处理来获取外界的信息。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感官输入的刺激进行接收、选择、组织和加工,人们能够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
感知的过程是快速而直观的,它为后续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二、注意注意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注意是指人类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精力在某一对象或某一范围内,而忽略其他无关的刺激。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等。
通过注意的调控,人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进一步进行思考和推理。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类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事物和事件进行储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
感性记忆是指对外界刺激的短暂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短时间的保持和加工,而长时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长期的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过程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四、思维思维是人类思考和推理的核心过程,它是人类对已有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思维包括概念形成、联想、想象、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个方面。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灵活的应用和创造,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目的。
五、判断判断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决策的心理过程。
判断包括逻辑判断、实证判断和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
逻辑判断是指根据逻辑规律和推理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实证判断是指根据实证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价,而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进行判断和决策。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
(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现代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意志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上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
他把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法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从而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心里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反映)感觉: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包括温度觉触压觉、痛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的表现•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味觉适应;•肤觉适应:温度觉适应、触压觉适应……•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适应的意义:利:有利于适应环境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4.感觉后象:对感受器刺激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5.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分类:同时对比(月明星稀月暗星密)和先后对比(吃了糖后接着知柑就觉得很酸)6.联觉: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彩色最容易引起联觉:暖色调与冷色调感知觉区别:相同:通过感觉直接反映事物不同: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进行反映知觉:对事物整体进行放映知觉对象分类:物体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之觉人际知觉)感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刺激无得整体反映。
一形成知觉,还必须要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社会知觉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定型化效应)近因效应知觉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的分类:1)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划分,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心理过程: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情认识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3、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它应该是跨于二者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4、心理的本质: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只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而已。
心理的出现是与物质的进化,尤其是与生物机体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
5、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通过大脑的活动对客现事物所作的主观、能动反映,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它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6、案例: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一样?为什么?分析: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7、感觉的意义: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8、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感觉的代偿作用:某一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的现象。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10、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来分类: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语义记忆根据是否需要意识提取来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记忆编码方式不同、贮存时间不同来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心理学
心理学经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心理操作的中心程序,心理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3、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4、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5、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6、个性心理: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带有个性倾向性的总的生活面貌。
7、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概括地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
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里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9、心理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10、学习《心理学教程》的意义:(1)首先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1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学教程》的关键。
1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人能成为“万物之灵”得益于有一种特殊化的器官——人脑。
14、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示大脑机能最有影响的学说,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16、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的理解,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
第一章绪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第二章个性心理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1、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2、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
(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意识的概念是什么?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心理学——个性心理与思维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中一般都会考教育理论,而心理学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考试中心理学的考察以客观题居多。
心理学内容当中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难点。
以下就介绍一些群体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分。
一、思维:
1、思维的重要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A:间接性主要指认识事物可以不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
举例:警察通过脚印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材。
说明警察并没有直接看到犯罪嫌疑人本人,而是通过脚印这个间接的方式来认识的。
B:概括性主要指思维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规律,同时可以通过思维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事物的规律。
举例:人们看到好多次蚂蚁搬家,然后下雨了,就总结出了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的规律。
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的体现。
二、个性化:
1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群众中的个人,有时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一旦个体的控制系统减弱,暴力与反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
关于去个性化的现象,心理学家津巴多对其做了大量研究。
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在一个高楼上有一个人妖跳楼,警察救护车都来到了现场,现场围观的人很多。
这时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叫:“要跳就快跳啊?”,随着现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有越来愈多的附和起来。
最后这个人对人间彻底没有了留恋,跳了下去。
起哄的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去个性化行为。
人群中有很多起起哄,所以大家不觉得起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即使需要承担责任,那么很多人都喊了责任该由大家来负,由于群体的存在而降低了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所以去个性化的关键就是(1)一定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行为往往是不好(2)不存在外界压力。
(3)行为目的往往是消极的
了解了去个性化的概念再来看从众的概念,做一个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