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与黄自
人音版音乐必修一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共18张PPT)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7/22 2021/7/22Thur sday , July 2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7/222021/7/222021/7/227/22/202于编写音乐教材 :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 、1925年“钢琴教科书”、 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书 ” 等,著有“ 中西音乐的比较 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 ”和“ 中国历代音乐概略 ” 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 “新
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 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萧友梅是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 自娱性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 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 们担任的,至于京剧的“票友”是后来的事。这些活动 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萧友梅1901年赴日 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 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 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 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 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 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 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 人才奠定了基础。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222021/7/222021/7/222021/7/227/2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2021/7/222021/7/222021/7/2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建议: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相应内容。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节共欣赏三首音乐作品,了解萧友梅、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渔阳鼙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男声四部合唱,进行曲题材,歌曲用单三部曲式结构。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这首歌用女声三部合唱,民族羽调式,运用较弱力度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问》《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其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认识了解清唱剧,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歌曲《问》,感受、体验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并学唱艺术歌曲《问》,并通过分析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表现音乐作品,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对《问》及《长恨歌》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作品的音乐旋律、情绪、力度等方面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以学唱、赏析艺术歌曲《问》为重点。
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次重点,并通过与《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对比分析,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通过赏析《长恨歌》,向学生介绍清唱剧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聆听感受法,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探索讨论法,通过老师示范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
从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肖友梅与黄自
《渔阳鼙鼓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 歌》中的第三乐章。
歌曲表现叛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 容。
《长恨歌》虽取材于历史题材,但也发 反应了正当民族危亡之际,人民群众的 爱国之情和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
20世纪的中国专业音乐艺术,经过世纪初“学堂乐歌”的早期实 践和20年代萧友梅等人在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教育诸领域 的上下求索和艰苦奠基,终于认定“改造旧乐,学习西乐,创造 中国式国民乐派”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对于“新乐运动”的最初 构建;这一筚路蓝缕、开天辟地之功,非但使中国音乐由传统向 现代战略转型的伟大使命得以胜利实现,更为1931-1949年间战 时音乐的强势崛起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的狂飙突进 提供了坚实的出发基地和必要的理论、观念、技法和人才的准备。
于上海。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 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 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 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 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 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 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 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 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萧友梅 是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开创者!!!
歌曲内容反映对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 实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 《问》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抒发 !
●黄自
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江苏川沙(今属 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 卒 黄自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 《长恨歌》、歌曲 《点绛唇》、《南乡 子》、《玫瑰三愿》
《萧友梅和黄自》教学设计
《萧友梅和黄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聆听、学唱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及《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上对比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飘渺间》。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
(二)重点聆听并从音乐上对比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飘渺间》两首作品,哼唱开始的主旋律乐段。
(三)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
(四)安排学生课后收集萧友梅的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探究。
四、教学资源(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二)引导学生自主搜集音乐作品及作曲家资料。
(三)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响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的音乐作品及作曲家资料。
(二)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作品,感受体验作品的风格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作品。
(三)用探究、交流的方法知道清唱剧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
人音版高一音乐课件 萧友梅与黄自
问
这首作品哪些地方很 有特点,为什么?
黄自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 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 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 先后在上海沪江 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 音专教务主任, 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 自是中国早期 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总结
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音乐教育是文人雅士
自娱自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许多教师学生 等接受蔡元培所提出的有关美育的主张, 纷纷建立起各种新的音乐社团,在此基 础上建立起各种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培 养出一批专业人才,萧 黄二人是音乐 教育事业奠基人,中国音乐史上两位先 行者。
黄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
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是我 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 表作有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 《旗正飘飘》《抗敌歌》等。他最重要 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 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
长恨歌
《长恨歌》是中国作曲家黄自于1932年所作 的清唱剧,也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歌词是 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的同名长诗改写而成。 指挥严良堃。诗的内容是唐明皇(李隆基)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共分十个 乐章,选用原诗中的诗句作为每个乐章的标 题。但其中第四、七、九各乐章黄自在世时 因故未能完成,现在录制的是一、三、五、 六、八、十等七个乐章。
长恨歌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五乐章 第六乐章 第八乐章 第十乐章
仙乐风飘处处闻 七月七日长生殿 渔阳鼙鼓动起来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山在虚无飘渺间 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诗的主要情节,在艺术上已相当完整。《长恨歌》是中国
最早的一部清唱剧,作品既讽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
抗主义,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
不爱江山。”亦将宫闱艳史美化为爱情悲剧。该作品的部 分乐章在黄自生前曾出版过乐谱及唱片。1943年5月,重 庆的中国音乐研究会为纪念黄自逝世五周年,在《音乐月 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黄自遗作——《长恨歌》专 号”。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自的《长恨 歌》。 [6]
• 一代宗师 •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是第一个
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 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他留学美 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 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一部中国交响作品。他 为左翼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的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 想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他所作的 《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 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他又 是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最早为进 步电影写片头曲的音乐教授。此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 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 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管弦乐团。
黄自生平简介
• 1910年入上海初级小学。 • 1911年转入浦东中学附属小学就读。 •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
西方音乐,入学后积极参加学校音乐 社团活动,成为清华园内“大名鼎鼎 之‘音乐家'”。在校学习钢琴和声乐。 • 1924年秋,黄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 华学校,获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入俄 亥俄州欧伯林学院学习心理学,同时 选修了乐理、视唱听写和键盘和声等 音乐课程。 • 1926年,荣获文学士学位,同时以 “学行并茂”,被校方提名为全美优 秀大学生学术荣誉组织——法·培 德·嘉派学会(Phi Beta Kappa)会员。 [1]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一篇: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设计、拓展六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标1、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三、教学重点:《问》的作品分析四、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五、课堂设计1、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讨论:A、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B、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2、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分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一乐段的抑郁、愤怒,第二乐段的怨恨、激怒,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士兵们的情绪。
)简要介绍清唱剧的特点。
(与歌剧和康塔塔对比解释)六、拓展: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2、拓展型作品《玫瑰三愿》《花非花》《山在虚无缥渺间》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思考问题: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
5、请学生在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到社区找 60、70 左右的长辈,与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作品,从中调查20 世纪民主革命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教案标题:萧友梅与黄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和作品;2. 分析并比较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看法。
教学内容:1. 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介绍;2. 萧友梅与黄自的代表作品分析;3. 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比较;4. 学生对于萧友梅与黄自作品的理解和分析;5. 学生的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分析(15分钟)1. 分别介绍萧友梅与黄自的背景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分析萧友梅与黄自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三、比较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就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他们的异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提供一些选定的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供学生阅读。
2.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评论,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展示;3.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交流,鼓励他们给予对方的作品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萧友梅与黄自的其他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2. 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比赛或展览,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3. 邀请相关的专家或作家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探讨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和文学价值。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5单元第27节萧友梅与黄自课件-(共34张)
是中国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界的 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8
9
时光轴
1920~1922民国大事件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爆 发
1921年7月 蒙 古成立,君主 立宪政府
1922年6月 陈 炯明叛变,孙 中山登上中山 舰
1921年7月1日 中共一大在上 海召开
1922年 胡适 推行白话文运 动
10
11
12
13
14
(1) 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由於歌词 都是采用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徐志摩等),所以内涵丰富, 艺术价值较高。 (2)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 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 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钢琴伴奏相对于人声独立。 (3) 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在 聆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 的安排。 (5)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与文学修 养 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 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与一定的文学 修养,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 志。
1909 年在帝国文科大学毕业后回国, 参加清政府为留日学生举行的毕业“殿 试”,中“文科”举人,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民国首届 临时政府大总统时,被委任为总统府秘 书员。同年秋再次获官费赴德留学,同 时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莱比锡音乐院.
6
并于1916 年秋以第一篇系统研究我国民 族乐队历史的专论——《 17 世纪以前中 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获莱比锡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萧友梅与黄自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1932年 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歌 词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同名叙事诗写作 "一· 二八"事变以后,全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此剧尖 刻地讽刺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全曲共分十乐章, 黄自生前已完成的七个乐章:清唱剧《长恨歌》 一、《仙乐飘飘处处闻》, 二、《七月七日长生殿》,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 四、《六军不发无奈何》, 五、《婉转蛾眉马前死》, 六、《山在虚无缥缈间》, 七、《此恨绵绵无绝期》。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拓展与探究
聆听对比,说说你感受
音色
《渔阳鼙鼓动地来》
男声 深沉粗犷
力度
由弱到强
速度 情绪
中速 悲壮
风格
进行曲
《山在虚无缥缈间》
女声 清澈柔美
以弱为主
慢速 行板
凄美
民族风 格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送别《长亭外古道 边》_标清.flv
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结构,有一定的戏剧 情节,由多种声乐曲以及管弦乐队组成,其 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以及合唱, 是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 套曲,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 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清唱剧 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 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共 和 国 纪 事
萧友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音乐教育家,更是一位爱国者。 他始终关注民族命运的安危。 1928年“五卅惨案”发生后, 他曾创作过乐曲《国难歌》和 《国耻》。 他还为义勇军创作了一首 歌曲《从军歌》 ,传唱一时。
萧友梅与黄自
速度
稍快
力度
音色
情绪
悲剧
风格
进行曲
由弱到强 浑厚
山在虚无缥缈间 稍慢 弱
柔和 淡雅
空幻 缥缈
民族
《玫瑰三愿》 《花非花》
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鹏。原籍广东 香山(今中山县),早年在日本,德国 学习音乐,1920年回国,1927年到上 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 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 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作品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他体裁的作 品。艺术歌曲《问》在学生和知识分子 中广泛流传。《南飞之雁语》《落叶》 《踏歌》等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 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 《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 等。
1=G 4/4
问
易韦斋词 萧友梅曲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人。早年在美国 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 作曲。192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 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 兼任论作曲 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同时, 也从事创作和著述,写下了交响音乐、 室内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 裁式样的音乐作品九十首。主要作品 有:管弦乐乐《怀旧》,合唱曲《抗 敌歌》,独唱曲《玫瑰三愿》、《花 非花》,清唱剧《长恨歌》等。
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 谱曲,用合唱、重唱、独唱与乐队在教堂或 音乐厅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 清唱剧的特点是:采用歌剧的各种程式, 大量运用合唱的表演形式。清唱剧与歌剧的 区别在于没有布景、角色服装和舞台表演动 作。
长恨歌第三乐章、 长恨歌第三乐章、第八乐章音乐语汇对比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谢谢大家 再 见!
两首乐章有哪些不同:
男声 强 进行曲 抑郁、愤怒
女声 弱
慢
清新、幽静
清唱剧简介
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
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 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 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 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 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 ,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
思考: 1、歌曲的内在情感是怎样的?
表面上平稳舒缓,其实内心却起伏翻滚。
2、歌曲表现了作曲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忧虑感慨。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 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 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 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 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 正飘飘》、《抗敌歌》等。
1898年开设乐歌课 1902年乐歌课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1927年国立音乐院创立开始培养高等专业音乐人才
萧友梅和黄自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这两位伟大人物的雕像永远矗立 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内。
我们纪念他们,感谢他们。
拓展与探究
课后请大家结合沈心工、李叔同、萧 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和他们各自的 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提交一份探究报告。
音乐欣赏
第十五单元第27节
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 曲家, 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 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 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 校)。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 《问》、《南飞之雁语》、《女子 体育》、《落叶》、《踏歌》等; 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 《国耻》、 《国民革命歌》等。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
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案范文教案范文: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教学目标:1.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掌握《萧友梅与黄自》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3.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并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萧友梅与黄自的故事背景。
2.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细致品味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萧友梅与黄自》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二、学习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引子、主题A、主题B、转折、发展、回旋、尾声。
2. 学生跟随音乐欣赏,边听边分析曲式结构。
3.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感丰富等。
三、欣赏音乐作品并讨论(20分钟)1. 教师播放《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
2. 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指导意见。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萧友梅与黄自》的音乐评论。
2. 下节课学生交流自己的作业心得。
教学资源:1. 《萧友梅与黄自》音乐作品录音。
2. 进一步了解《萧友梅与黄自》故事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的音乐评论作业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鉴赏。
2. 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音乐作品创作和鉴赏的知识。
肖友梅与黄自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 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是我国最早 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清唱 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 敌歌》等。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 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
清唱剧
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到了17世纪,以基督教 为主要内容得到迅速发展,代表人物为卡里西米与 许茨。清唱剧分为拉丁文的教会音乐与意大利文的 通俗音乐两种类型。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有:《复活 节清唱剧》、《十字架上耶稣的七言》、《圣诞节 的故事》等,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作曲的《长 恨歌》。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 动作,多在 音乐会上演出。与康塔塔的区别是: 篇幅较大内容复杂,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 更富史诗性和戏剧性。
肖友梅与黄自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脱 离不了人类物质生活的观念形态之一, 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 映和加工的结果。
肖友梅
萧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 家。字雪朋,号思鹤。原籍 广东香山(今中山县), 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 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 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 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 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 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 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 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 乐院。
肖友梅代表作品:
歌曲《问》《南飞之雁 《国民革命歌》
黄自
黄自(1904~1938)中国作 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 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 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 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 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 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 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 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 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 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阳鼙鼓动地来 中速 山在虚无缥缈间
速度 力度
由弱 到强 以弱 为主
音色
深沉 粗犷 清澈 柔美
情绪 风格
悲壮 进行 曲 民族 风格
慢速 行板
凄美
萧友梅(1884-1940)
萧友梅(1884-1940)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 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 教育家,作曲家,是中 国第一所正规专业高等 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 (今上海音乐学院)的 创始人之一
谢谢ຫໍສະໝຸດ 生平简介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D大调弦乐四重奏》 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秋思》 我国第一部交响乐---《新霓裳羽衣曲》
代表作: --《问》、《国耻》、 《国民革命歌》等
1922年,在北大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 本由国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队,,萧友 梅担任指挥,共17人。从1922年底到1927 年5年间,开过40余次音乐会。
《哈利路亚》
欧洲音乐史上对清唱剧的发展 有着伟大贡献的作曲家亨德尔 与其作品—— 选自于清唱剧《弥塞亚》中的 《哈里露亚》大合唱
音乐小知识—清唱剧
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 独唱、合唱及重唱。在演唱方 式上,清唱剧与歌剧相似,并由管 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各 乐章间有较强的连贯性。与歌 剧不同的是它突出合唱作用。
问
欣赏歌曲《问》
歌曲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 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以及爱国 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 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 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 怀的抒发。
课堂小结
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兴起时期, 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音乐家, 萧友梅和黄自只是其中的代表, 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一些这一 时期的歌曲,与你们的长辈们 共享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情趣。
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李隆基与 贵妃杨玉环之间的 爱情悲剧,因与 “安史之乱”紧相 联系,有着相当严 肃的政治色彩,而 其情事本身之离奇、 曲折,又极富传奇 色彩,因而倍受历 代文士的关注。
清唱曲《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
白居易一首长诗。1932年,黄自、韦瀚章根据此诗 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
诗写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主题是统治 者“重色”必将“倾国”,具有警世的意义。 1932年,正是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两位 作者写这部清唱剧有借古讽今的意图。
黄自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中国 作品的空白;
另一方面也是针砭时弊的积极意向;
反映了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 眉睫,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 政策的严重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爱国热 情和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
视频
拓展与探究
请把第三乐章和第八乐章进行对比, 谈谈你的感受
曲名
渔阳鼙鼓动地来
速度 力度
音色
情绪 风格
山在虚无缥缈间
山在虚无缥缈间
香雾迷蒙,祥云掩拥, 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 却笑他,红尘碧海,几许恩爱苗,多少痴情种? 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 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梦成空。
拓展与探究
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留美接受了严格、系统 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 义派创作思想的训练。 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 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 术理论的作曲家;把西方 作曲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 合。
清唱曲《长恨歌》
--作曲 黄自
一、仙乐飘飘处处闻(混声四声部合唱) 二、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三声部合唱及女高音和男低音的独唱、二重唱)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四声部合唱) 四、惊破霓裳羽衣曲(未谱曲) 五、六军不发无奈何(男生四声部合唱) 六、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 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未谱曲) 八、山在虚无飘渺间(女声三声部合唱) 九、西宫南内多秋草(未谱曲) 十、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四声部合唱及男低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