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舞蹈

合集下载

武术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论文

武术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论文

武术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论文武术对舞蹈发展的影响论文摘要:舞蹈和武术一样,都是在人类生产劳动中孕育出来的。

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上来看,歌舞主要表现在艺术表演的方面,武术则主要表现在实战运用的方面。

武术和舞蹈都朝着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向上发展并对社会有了不同的功能。

如今,在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下,武术和舞蹈两者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说明了武术与舞蹈的共同性质,充分展现了武术与舞蹈融合之美。

关键词:武术;中国舞蹈;发展;影响武术和舞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武术与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实践风格,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意义与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上面来看,武术和舞蹈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统一,而后分化,再到后期的统一这样一个过程。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武术与舞蹈两者的表现形式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内涵,但是二者在发展的历史上却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性质。

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层次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武术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借鉴就越来越普遍了。

以武术对中国舞蹈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找到两者的相似性可以明确两者之间未来的走向。

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获取更多关于武术和舞蹈研究的具体方向,方便更加正确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

(2)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专家的访谈进行归纳和分析武术影响舞蹈发展的主要内容,使研究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2武术与舞蹈的概况2.1武术的概况2.1.1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首先武术属于传统的技击,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和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

春节民俗舞蹈与武术的特点

春节民俗舞蹈与武术的特点

春节民俗舞蹈与武术的特点春节,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特色。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而其中,民俗舞蹈和武术作为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展现着独特的特点。

在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舞蹈表演。

这些舞蹈往往融合了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展现出节日的喜庆和热闹气氛。

比如,一些地方会表演舞龙舞狮,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舞蹈,代表着驱邪除害、求祥富贵的意义。

舞者手持长龙、狮子道具,舞动身姿轻灵,生动有趣,给人以欢乐和祥和的感觉。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跳花炮舞、秧歌舞等传统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与舞蹈相比,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春节庆祝活动中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组织武术表演或比赛,展示武术的精湛技艺和身体力量。

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表达的方式。

通过武术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武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春节民俗舞蹈和武术的特点在于其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渊源。

这些舞蹈和武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延续。

通过春节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并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春节民俗舞蹈和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表演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气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在未来的春节庆祝活动中,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论武术运动与舞蹈的关系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论武术运动与舞蹈的关系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在历史上,武术运动和舞蹈的融合有许多经典案例。如唐朝的《秦王破阵乐》 就是武术与舞蹈结合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以秦王李世民为原型,既展示了武术 的精湛技艺,又融合了舞蹈的优美动作,传达出一种英勇善战、积极向上的精神 风貌。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明清时期的“秧歌”,它是农民在劳作间隙通过舞蹈的 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在表演过程中,武术动作的加入使得秧歌更具 观赏性和娱乐性。
比较分析
然而,武术运动和舞蹈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首先,它们都是人们表达情感、 展示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武术和舞蹈都注重身体的姿态、 动作和节奏感。此外,许多武术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这一点与舞 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现代社会,武术运动和舞蹈的融合也越来越多,如武 术舞蹈、太极舞等,它们既保留了武术的技击性,又融入了舞蹈的优美元素。
四、结论
传统武术技术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武术不仅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的功效得以体现,更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面对现代 社会的挑战与机遇,武术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谢谢观看
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理解武术的发展历程
武术,源于中国,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强 调身体的锻炼和技术的提高,更注重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磨炼。本次演示将从 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出发,探讨武术的发展历程,以及面对现代社会 的挑战与机遇。
一、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与 演变
3、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3、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为了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武术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首先,要加强对 传统武术技术体系的保护和传承,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精髓。其次,要不断 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中华武术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

中华武术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

中华武术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丰富的招式和技法,也融
入了独特的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

这些传统音乐与舞蹈不仅展示了武术的力量和美感,更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髓。

在中华武术的传统音乐表现中,常常配以古典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演奏。

这些乐器的悠扬音调与节奏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武术动作的力度和技巧。

例如,在表演太极拳时,常常搭配轻快的琵琶音乐,营造出悠扬动听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内功与外功的完美结合。

此外,中华武术的舞蹈表现形式也是独具特色。

武术舞蹈在动作设计上注重意
境的塑造,常常采用慢动作、轻盈的舞姿,以展现出武术的柔韧性和内蕴。

例如,舞蹈《太极》通过舞者柔和的身形和缓慢的动作,表现出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理念,极具美感与哲理。

在传统中华武术的表演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精心
编排的音乐和舞蹈,武术表演不仅令人震撼,更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这种综合性的表现形式使得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和欢迎。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现形式独具魅力,展现出中国文化的
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武术表演不仅有力地展示了武术的技术和力量,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统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武术的魅力和美妙。

武术与舞蹈艺术交融研究

武术与舞蹈艺术交融研究

武术与舞蹈艺术交融研究武术和舞蹈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武术和舞蹈艺术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且可以相互借鉴、融合。

本文将探讨武术与舞蹈艺术的交融之处,并研究这种融合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

1. 艺术形式的起源与发展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战争和自我防卫的需要。

而舞蹈艺术则是人类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源远流长。

两者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得到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2. 武术与舞蹈的相似之处尽管武术和舞蹈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

比如,武术和舞蹈都强调身体的掌握和技巧的训练,都需要表演者具备出色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技术功底。

此外,武术和舞蹈在表达情感和故事性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可以通过舞姿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展现故事。

3. 武术与舞蹈艺术的交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人们开始尝试将武术与舞蹈艺术进行融合,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一些现代舞蹈作品中不乏武术元素的融入,如动作设计、编排和表演风格等方面都受到了武术的启发。

同时,一些武术表演也不再仅仅注重技术的展示,而更多地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故事性的呈现,这种转变也使得武术更具有舞蹈艺术的韵味。

4. 融合带来的影响武术与舞蹈艺术的交融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更为观众呈现了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艺术体验。

融合后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的武术技巧和舞蹈表现方式,又在创新和丰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通过武术与舞蹈艺术的交融,艺术家们可以在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中自由地创作,实现更大的艺术可能性。

5. 结语武术与舞蹈艺术的交融研究是当代艺术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艺术享受和表现空间,还为两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武术与舞蹈艺术之间的融合能够得到更好地推进和发展,为艺术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男生学武术好还是学舞蹈好

男生学武术好还是学舞蹈好

男生学武术好还是学舞蹈好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

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

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4200年的中华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其实舞蹈和武术是有相同之处的。

一、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不管是练习舞蹈还是练习武术,都是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的武术叫花拳绣腿,没有扎实基本功的舞蹈叫花架子。

不管是练习舞蹈的基本功还是武术的基本功,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天天的练习,都需要专业的舞蹈或者武术老师的指导。

二、都需要身体协调性。

武术要求站如松、坐如钟,不仅仅需要双手双脚的互相配合,还需要眼神、表情、心境的配合。

舞蹈同样如此,要求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身体协调性要求极高,需要上肢和下肢的互相配合,同样也需要感情的表达。

经过长期舞蹈或者武术练习的人身形都比较挺拔,身体轻盈,身体协调性好。

三、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管是让男孩子练习武术也好,还是学习舞蹈也罢。

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家长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孩子对某个事件感兴趣,才有学下去的可能。

孩子如果不喜欢学习武术或者不喜欢学习舞蹈,家长非得强迫,这样只能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反而是什么都学不好,什么都学不像。

耽误了孩子最佳的学习时间。

四、武术和舞蹈都有优点。

学习舞蹈和武术都能够锻炼孩子的坚韧性,因为练功是件很枯燥乏味的事、同时也是件很苦很“受罪”的事。

舞蹈学习的过程有音乐的配合,所以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沉稳的性格,学习舞蹈和武术,都可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强身健体,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综上所述,不管是舞蹈还是武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我们作为青少年、年青一代,都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

济南阿昆艺术舞蹈学校是山东歌舞剧院艺术培训基地,成立于1999年。

浅谈武术舞台表演中与舞蹈元素的融合

浅谈武术舞台表演中与舞蹈元素的融合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55艺术探讨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能力也欣赏水平也日益提高。

武术表演作为我国的传统表演项目,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从原本的单一性、专业性演变为多元化的表演项目,人们更倾向于看到内容丰富,更具视觉刺激的艺术作品。

近年来武术的舞台表演渐渐与舞蹈元素相融合,在舞台灯光、音效、多功能舞台等现代化舞美手段烘托下,武术表演在观赏性和艺术性上更上一层。

武术表演和舞蹈的融入和不仅加强了表演的视听效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武术表演;舞台表演;舞蹈浅谈武术舞台表演中与舞蹈元素的融合王文彬(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一、武术与舞蹈相融合的舞台表演类型1.大型晚会演出大型晚会演出的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投资大。

大型晚会的代表有春节联欢晚会,奥运会及各大体育赛事开幕式,其中的武术表演也是每次晚会必备的项目,像2007年央视春晚《行云流水》,2010年央视春晚的《对弈》,纯武术最出名是2005年央视春晚《壮志凌云》还有奥运会开幕式里武术节目是《自然》等,都是将武术舞台表演与舞蹈相结合的成功例子。

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武术表演在大型晚会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同时,大型晚会的灯光、背景、舞美设计等,将武术与舞蹈融合得相得益彰,给观众以极高的艺术享受[1]。

2.舞台剧舞台剧是武术与舞蹈结合的另一种表演方式,舞台剧的特点是重视剧情的连贯性。

它以武术与舞蹈动作演出为原型,通过多媒体舞台设计,将舞蹈的视觉效果和武术的文化内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类舞台剧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视觉效果也更加华丽,深刻凸显出了武术文化的表现,成功的范例有《功夫传奇》。

但这类舞台剧在表现出艺术性的同时,相对弱化了武术的技击性。

3.综合型武术表演武术表演在演出规模上,适合各类场景。

达到国际化的外交展示,小到商场的开业演出、学校的联欢活动等。

武术表演的形式多样,有传统的技击展示,武术动作的本色出演,也有将之与舞蹈融为一体的特色表演。

浅谈舞蹈与武术项目教学中的柔韧性训练

浅谈舞蹈与武术项目教学中的柔韧性训练

浅谈舞蹈与武术项目教学中的柔韧性训练陈远鑫武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舞蹈则属于一种人体动作艺术,虽然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对二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舞蹈和武术对于高、难、美都有着极高的追求,在进行武术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柔韧性的训练。

由于武术和舞蹈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因此在进行柔韧性训练的过程中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由于舞蹈和武术项目中都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因此想要完成这些有难度的动作必须要有较好的柔韧性。

在进行舞蹈和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柔韧性上,良好的柔韧性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和武术技巧,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

想要高效的开展柔韧性训练则必须要全面认识到舞蹈和武术的具体教学需求,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做好热身工作,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重让学生做好课后的拉伸和恢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1 舞蹈与武术柔韧性训练内容与方法的比较分析虽然武术和舞蹈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柔韧性训练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训练方法基本类似,只是某些训练方法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例如,在进行舞蹈柔韧性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踝关节柔韧性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在做舞蹈动作时,学生必须要随时绷脚背,通过绷脚背能够使得双腿更加修长,更有利于展示出舞蹈的艺术魅力。

但是武术对于学生踝关节的柔韧性则没有太高的要求。

在对腿部柔韧性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训练的尺度,训练过度会严重影响学生肌肉韧带的正常发展,如果情况较为严重,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进行舞蹈和武术柔韧性训练的过程中应该互取精华,注重增强学生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2 舞蹈教学中柔韧性训练2.1 肩关节柔韧训练在进行肩关节柔韧性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压肩、拉肩或者是转肩的方式。

浅谈畲族传统武术对其舞蹈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浅谈畲族传统武术对其舞蹈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浅谈畲族传统武术对其舞蹈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畲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其传统武术与舞蹈文化深受畲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畲族传统武术对其舞蹈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从畲族传统武术与舞蹈的渊源、相互关系以及对舞蹈发展的影响与启示进行探讨。

一、畲族传统武术与舞蹈的渊源畲族传统武术与舞蹈均根植于畲族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土壤中,二者渊源流长,历史悠久。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畲族传统武术则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支独特的品种。

畲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源远流长,与武术一样,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畲族传统武术和舞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畲族传统武术的动作、姿势、力量训练等都对其舞蹈的动作、形态和身体的控制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得畲族舞蹈具有独特的武术特色。

畲族舞蹈的舞者在长期的舞蹈中锻炼出了身体的力量、柔韧度和平衡能力,这些训练对其进行武术实战和表演具有极大的帮助。

1. 培养舞者的身体素质与身姿美畲族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武者的身体素质、技能和内心修养的培养,这一理念对畲族舞蹈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畲族舞蹈舞者在武术的锻炼和磨练中,不仅培养了身体的力量、柔韧度和耐力,还提高了身姿的美感和舞姿的灵活度,使得其在舞台上能够表现出更加优美、流畅的舞姿,为观众营造出美轮美奂的舞蹈艺术效果。

2. 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与内涵畲族传统武术中的丰富技法和精湛功夫为畲族舞蹈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涵。

武术中的各种武器和器械的使用、各种动作、姿态的设计和排列等,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使得畲族舞蹈在形式、内容和艺术效果上得以不断丰富和提高。

武术的动作和表现技巧也为畲族舞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使得舞蹈的传播与传承更加生动鲜活,深受观众的喜爱。

3. 增强舞者的表演实力与舞台魅力畲族传统武术对舞者的表演实力和舞台魅力有着显著的增强作用。

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和交融性

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和交融性

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和交融性中国的武术和舞蹈(特别是民族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形式和传统色彩,除了用语言、文字表现和记载以外,主要是用身体语言来表现民族文化的特征。

“舞蹈和武术在形式上没有本质的差异,他们都含有‘舞' 的成分,在表现形式上都要求有艺术表演的技巧和美的形体感及韵律感”。

[1]1. 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山海经》中记载着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刑天与帝至此争神。

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又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伐。

” 《礼记》:“一击一刺为一伐。

”“九伐”之说明了原始武术在这一时期不仅有简单的单个技术,如劈、扎、刺、砍等,而且有一击一刺的连续演练。

古籍记载虞舜时期,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图腾武舞。

“在近代某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风俗中,还可以看到原始宗教与武术的联系。

如云南纳西族的祭神武舞“东巴跳”,常常几十人手执武器狂舞以此供奉部落的神灵”。

[3] 此外,还有羌族的“铠甲舞”,景颇族的“刀舞”也都是远古战争舞蹈的形式。

这种图腾式武舞不仅仅代表着某种肢体语言符号,也蕴含着原始舞蹈的动作和手持武器的原始武术动作。

从这些史料记载不难看出,“武”与“舞”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着共同的起源,其中表演的“武舞”也可以看作是武术与舞蹈早期的一种交融。

在古代,当武术和舞蹈没有像今天发展的这么有艺术性的时候,很难区分武术、武舞与舞蹈。

可以说,在古代有许多“舞”的形式,既是现代武术之先导,也是当今舞蹈之源。

2. 武术与舞蹈的交融性2.1 古籍中出现过“武”与“舞”通用的现象“武”、“舞”在古代是通假字,武即舞。

例如《诗经》中记作“象舞”,而《礼记》中则记作“象武”。

《释名. 释言记》中记有:“武,舞也,征伐行动,如物鼓舞也”。

[4] 对于此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古时候“武”、“舞”两字是相通的,意思也是相同的。

2.2 古籍有“武”中有“舞”,“舞”中有“武”的记载《山海经. 海外西经》中记载的有:“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伐。

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

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
综合信息
区域治理
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杨宏蓉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云南德宏678400
擒要:武术和舞蹈都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中二者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并经历了很长一段互相影响和 谐共进的发展过程。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记事形式之一,在舞文化影响下经历宗教、科学走向艺术化的发展道路,并为多元化、 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创造条件。
;281·
一、舞文化给予武术套路他者的视角 1彰显武术套路形成的内在需求 在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巫、 舞、武文化共存,早期的“武”是人类本能。 和以套路形式呈现的较高发展阶段的“武 术”存在区别。纵观武术历史,武术的产 生与发展主要和军事活动有关,而且多使 用器械,身体动作技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多数时候技击不是一劳永逸的,对进攻要 进行防守,并要求还击。在此基础上,连 续的技击动作组合以及将这些动作合理串 联起来的动作程序,无疑是武术传播的基 本形式,这种程式性组合可认为是套路发 端,也是武术最初的记事形式,需经过反 复实践和修改完善,才能逐步形成自身风 格,早期套路多以器械套路为主。 2折射古时武术表演的社会文化环境 武力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之~逐渐被 上层社会重视,“武”则像是一条主线, 伴随着人们对英雄、图腾等的崇拜贯穿了 我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在社会生活中 占据重要位置,大量的武林故事被广泛流 传。就舞而言。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古代 社会。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舞蹈作为统治 阶层娱乐、祭祀及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 自然成为上层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舞文化逐渐成为武术套路演进的 艺术源泉 1促使技击动作编排更注重艺术性
关键词:体育文化;武舞;武术套路;舞文化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现 象。武术是多种运动形式的结合。尤其是 灵动优美的动作套路早已成为武术最重要 记事形式。前人已对其本质、特性等问题 进行过深入而广泛的探讨,证明与其他文 化的客观联系。舞蹈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 在不断发展中博采众长,结合艺术、宗教、 民俗等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文化。

春节期间的传统舞剑表演武术与舞蹈的结合

春节期间的传统舞剑表演武术与舞蹈的结合

春节期间的传统舞剑表演武术与舞蹈的结合春节期间的传统舞剑表演:武术与舞蹈的结合传统舞剑表演是中国文化中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尤其在春节期间,舞剑表演更是成为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表演形式将传统的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优美而富有力量感的表演艺术。

本文将就春节期间的传统舞剑表演,以武术与舞蹈的结合为主题进行论述。

一、舞剑表演的历史渊源舞剑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

古代战争中的士兵通过舞剑练习,提高战斗技能,并展示勇气和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剑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方式。

二、传统武术的特点与舞蹈的灵动性相结合传统武术注重身体力量的发挥和技巧的运用,而舞蹈则更注重舞者的优美姿态和动作的流畅。

传统舞剑表演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既有武术的刚猛有力,又有舞蹈的柔和灵动。

舞者通过精准的刀法和身体的协调动作,将表演的视觉效果推向极致。

三、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的传递春节期间的舞剑表演在具体动作的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舞剑表演时的刀、剑动作不仅代表着武士的勇气和英勇,更寓意着过去一年的努力和对未来的期盼。

舞者通过表演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让观众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厚。

四、舞剑表演的发展与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剑表演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舞剑表演方法和动作不断被舞者们改进和改编,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现代舞者们更加注重表演的技巧和舞台效果,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舞蹈元素和大胆的创新,使舞剑表演更具观赏性与艺术性。

五、舞剑表演的影响与传承舞剑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在春节期间得到广泛展示,也在其他节日和重要场合中得以表演。

舞剑表演通过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

为了保持和发扬传统舞剑表演的艺术魅力,各地的武术学校和舞蹈团体积极开展舞剑表演的传承和培训工作,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能够流传下去。

古代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的发展

古代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的发展

古代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的发展总观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人们特别注重身体的锻炼,舞蹈和武术就成为了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古代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和推广。

一、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舞蹈艺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三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表演的记录。

在夏、商、周等时期,舞蹈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表演主题也越来越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舞蹈艺术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相传这个时期有一位叫做杨震的大儒,曾经发表了一篇名为“论舞”的著名文章。

杨震在文章中对舞蹈表演的各种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汉唐时期,古代舞蹈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黄金时期。

唐朝的舞蹈艺术家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春宫图》、《秦楼月》、《梨花颂》等,这些作品至今依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武术文化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武术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有了打猎,组织狩猎的需要,因此武术技能的发展便得以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的武术技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每一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武术流派或者名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太极拳、少林寺武术、武当武术等。

比如太极拳是由陈王廷、杨露禅、武禹襄等名家创造的,它结合了文化和武术,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少林寺武术是流传最广的武术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几经风雨,但一直被世人传颂为“中华武林的瑰宝”。

三、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的融合舞蹈和武术都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之一。

在古代中国,舞蹈艺术和武术文化的发展一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很多时候,舞蹈和武术都是常常在一起表演的。

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当属舞蹈剧《红旗颂》。

这部舞剧从1951年开始排演,通过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纪念和英雄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初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

谈武术与舞蹈共同发展之路

谈武术与舞蹈共同发展之路

谈武术与舞蹈共同发展之路自古以来就有舞蹈与武术同源近根的说法,但是至今为止,由于关于武术与舞蹈起源的问题一直缺乏可以证实的材料,众多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舞同源。

武术与中国古典舞蹈自创始以来,由合到分,再从分到合,直到如今结合越发的紧密,甚至融合在一起。

按照现今武舞结合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武术与传统舞蹈相互结合与互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更加有利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全球化。

1 “武”“舞”同源之史实1.1 “武”即“舞”也在中国的古典文化历史上,“舞”字与“武”字是通用的,比如说《诗经》当中所记的“象舞”,在《礼记》当中则记为“象武”。

在《释名·释言语》当中曾有记载,“武,舞也,征伐行动,如物鼓舞也”,这都表明了,在古代二者不分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初的舞蹈与“武术”是无法分开明确界定的,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能够在大自然中生存,躲避猛兽的侵袭同时也要同野兽搏斗解决食物问题,在此过程当中跳跃、脚踢、抓挠等动作逐渐出现,狩猎结束后为了庆祝就模仿狩猎时的情景,展现当时的英勇身姿,跳跃腾挪,拳打脚踢,逐渐演变出一系列的技击自为动作,这就是武术的雏形。

然而舞蹈的出现基本同时的,人们用以庆祝狩猎的成功或者祭祀,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与狩猎场景,来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2 “舞武”与“武舞”图腾舞武在当今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当中,还可以看到原始宗教与武术的关联。

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中国的舞蹈一半是武术”。

舞武产生于中国古代军事发展,渊源颇深,为了训练军队当中士兵的战斗能力,则以舞的形式来提高士兵的体能,技能与上场应战能力,所谓“舞武”,就是以舞的形式来执行武的效能。

当然,舞武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实战技击能力上,其实当今我们武术套路应当就属于舞武,以一种舞蹈的形式来展现我们中国武术的精神与艺术。

当然武舞也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战争与宗教活动,当原始民族狩猎满载而归之时,人们则手持狩猎工具,模仿动物的姿态舞动起来以此来庆祝,它具有一定的娱乐与艺术性,其中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曾经记载到:“项庄入为寿,宴会时以舞剑为乐。

浅谈中国舞蹈与武术的同源与差异

浅谈中国舞蹈与武术的同源与差异
对 州
艺 术 论 丛
马敏
连 云蹈与武术的同源与差异
摘要 :舞蹈与武术是社会发展 中广为人 民所喜爱和传承 的两种 文化形式。 二者具有 同源性 , 在表现形式和 美学追求方 面具有共性 , 在功 能追 求上又有所差异。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二 者也将相互借鉴和融通 , 并呈现 出多种多样 的表现形式。 舞蹈 与武术作 为传统文化的一部 分 ,也 毫无例外地要 受到社会 需 求的影 响, 在 继承 中得到发展 , 在魅 力焕发的 同时获得前进 的


境 的表现和传 达通过舞蹈和武术套路 的编排进行设计 ,并借 助展演者的悟性 、 技巧来表达和实现。P l 三、 舞蹈与武术的差异性 舞蹈与武术尽管共 同经历了武舞 的发展 阶段 ,但是二者 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舞蹈是人们对生产 和生活 的艺术提炼与 情感表达 , 其构成基本要素为生活。而生活是广泛 的, 多种多 样 的。生活是艺术创作 的源泉, 舞蹈作 品、 舞蹈形象的产生都 是从生活 当中来的 , 是对生活原形的美化 、 优化和韵律化 。武 术是人们在狩猎和战争过程 中积累起来 的使用工具 自卫和生 存 的方法 , 是人体技击行为的升华与提炼 。 尽管在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 响下 , 中国武术在经过文 明的洗礼之后 , 融入 了文化与 艺术要素 。但是技击行为仍是武术的基本要素斗争意识仍是 武术 的基本意识。 四、 舞蹈与武术的融通与借鉴 ( 一) 舞蹈与武术的融通与演化 从历史上来看 , 舞蹈与武术 同源融通 , 经历 了“ 武舞 ” 共同 发展阶段 。武舞又叫战舞 , 是手持干戚等武器 , 通过肢体动作 和器械的挥舞 , 表现勇武刚强 , 宣扬武威 的原始舞蹈 。可 以说 武舞是早期一种表现战争的舞蹈。先秦时期 的武舞与武术在 文化形态中仍是一体的。这个时期的武舞兼具表达感情 的娱 乐性 以及健身 的实用性。 汉代武舞较为盛行 , 武舞被用于军 队 的训练当中。在这个时期 的典籍 中, 对“ 剑戟舞” 的记载 , 就是 种与武舞有关 的运动。经过魏晋南北朝这一段 中国历史上 剧烈 的动荡时期 以后 , 武舞也开始分化 , 它逐渐向武术 和舞蹈 分化 , 而且武舞进入官廷 , 开始 以娱乐活动为主演 变。同时宋 代城市里出现了“ 瓦舍 ” 这一娱乐场所 。这为大批 专门从事武 舞表演的艺人 提供 了固定的表演场所 , 使武舞得 以发展延续 。 明清时期舞蹈与武术 已基本分化完成 ,拥有各 自的流派与表 演群体 , 两种文化开始并行存在于社会之 中。[ 3 1 ( 二) 舞蹈与武术的发展与借鉴 随着社会和经济 的进步 , 文化的发展也 日趋多元化 。 舞蹈 与武术两种 文化 的相 互影响和借 鉴也越来 越来越频 繁和 普 遍。 在全民健身 时代来临以后 , 舞蹈与武术为了迎合大众化健 身的需要 , 相互借 鉴了彼此的健身功能 , 出现 了像 功夫扇 、 太 极健 身舞等健身舞蹈。 在文化 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 , 一些借鉴 武术招式 和套路的功夫舞蹈也在涌现 。为 了满足人们观赏的 需求 , 武术 的技击性也在弱化 , 而是借鉴舞蹈 的元 素 , 更 具有 观赏性和艺术性。以武术套路演示 为主的各类活动作为一项 重要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发展 。以少林 功夫为主要 内容的系列 舞台剧更借鉴 了舞蹈的审美 、 叙事 、 情感表达等要素将武术与 舞蹈的融通与借鉴发挥得淋漓尽致 , 《 风中少林》更是摘取 了 中国舞蹈界最高奖项“ 荷花奖” 金奖。 舞蹈与武术 的发展 , 离不 开时代的印记 , 新的时代赋予了舞蹈 与武术更多的 内涵 , 舞蹈 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也毫无例外地要受 到社会需 求 的影响 , 也将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 在魅力焕发的同时获得前 进 的动力 。 参考文献 : 【 1 ] 王 岗. 同源 与殊途: 武术 与舞蹈的文化之路. 搏击. 武术 科学 , 2 0 0 7 , 4 ( 6 ) : 封 二 【 2 】 王 国志, 王廷信. 论 两种典型的身体 文化—— 中国武术 与中国舞蹈.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 , 2 0 1 0 , 3 6 ( 9 ) : 3 5 — 3 9 『 3 1 任艳 花. 武舞 - 9 武术 、 古典 舞蹈 的关 系辨析. 大 舞 台,

融合武术与舞蹈的舞蹈姿势分析及优化

融合武术与舞蹈的舞蹈姿势分析及优化

融合武术与舞蹈的舞蹈姿势分析及优化第一章:引言舞蹈和武术作为两种体育运动方式,在文化传承上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中,武术与舞蹈在运动形式和技巧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这两种运动方式进行融合。

而尤其是在舞蹈方面,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升舞蹈的艺术价值,还能增加运动本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因此,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如何将武术与舞蹈进行融合,并通过舞蹈姿势的分析与优化,来探讨如何创造一种更加高效、精美和强有力的运动方式。

第二章:武术与舞蹈的融合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文化传承与历史渊源的武器搏击技巧,对于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纯熟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舞蹈则更强调更具艺术性的表现和多样化的舞蹈动作,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价值和艺术效果。

因此,将武术与舞蹈进行融合,可以将两种运动方式的有利因素相互结合,并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武术与舞蹈融合的运动方式中,较为常见的是将武器搏击技巧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面向大众和观众的展示形式。

例如:武术动作的快速切换、转身等动作和舞蹈中的跳跃、旋转等动作相结合,可以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而当舞蹈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较为成熟,也可以将各种武术招式和动作进行加工改良,结合身体的协调和节奏感,创造出更加华丽流畅和优美的运动方式。

第三章:舞蹈姿势的分析与优化在舞蹈姿势分析中,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姿势的规律性与可变性。

规律性姿势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与一致性,因此,在不同的舞蹈风格中,需要通过改变手、身、腿等各种身体部位的位置和方式来实现姿势的变化。

而对于可变性姿势,则需要注重观察和把握舞蹈中个体化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变化,以及不同舞蹈角色的表现方式和运动技巧。

在优化舞蹈姿势方面,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保证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这需要舞蹈者对于每个姿势的身体位置和动作节奏等细节都有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

其次,要注重姿势的舞台效果。

在表演完整个姿势后,观众所看到的效果是否展现出了舞蹈转场或是动作连贯性的艺术性。

武术与舞蹈的结合儿童教案

武术与舞蹈的结合儿童教案

武术与舞蹈的结合儿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儿童了解武术与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3. 激发儿童对武术与舞蹈的兴趣,培养其热爱运动的习惯;4.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功训练- 学习基本的武术动作,如拳法、腿法、身法等;- 练习武术的基本功,如站桩、打靶、踢腿等;- 学习武术的呼吸法和放松技巧。

2. 舞蹈基本功训练- 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舞姿、步法、转身等;- 练习舞蹈的基本功,如柔韧性训练、舞蹈技巧等;- 学习舞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武术与舞蹈的结合训练- 将武术动作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创作独特的表演形式; - 练习武术与舞蹈的过渡动作和衔接技巧;- 学习如何在表演中展现出武术与舞蹈的魅力。

4. 团队合作与表演训练- 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意识;- 练习在团队中协调配合,完成复杂的表演动作;- 组织表演活动,展示武术与舞蹈的结合成果。

三、教学过程1. 武术基本功训练-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注意动作的标准和规范;- 引导学生学习武术的呼吸法和放松技巧,培养专注力和耐力。

2. 舞蹈基本功训练- 通过音乐和节奏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柔韧性训练和舞蹈技巧的练习;- 引导学生表现舞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

3. 武术与舞蹈的结合训练- 教授学生如何将武术动作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创作独特的表演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与舞蹈的结合训练,注重过渡动作和衔接技巧的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出武术与舞蹈的结合魅力。

4. 团队合作与表演训练-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安排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成果;-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武术与舞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2.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演训练中的表现和进步;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特长;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从武舞《秦王破阵乐》的礼乐思想看武舞结合的发展

从武舞《秦王破阵乐》的礼乐思想看武舞结合的发展

从武舞《秦王破阵乐》的礼乐思想看武舞结合的发展武术以及舞蹈两者从根源角度来讲,是相互相通的,所以两者的结合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着积极性的作用和意义,武术和舞蹈都是以人体的动作以及技法作为展现手段的,在武术的表演过程中会有一些翻转、跳跃以及滚打等相关的动作,并且能将其运用到舞蹈的创作中。

武术既是一种人体的身体活动,自身又具有审美价值,能够表现人在攻防时的技能技巧,也是具有一种神秘色彩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从对于物质上的追求逐渐的转移到对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所以随着人们对于这种价值观的不断转变是,使得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美”的欣赏要求。

我国的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保持着自身的个性,但是其形式以及风格却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健身以及娱乐功能也被人们所重视。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的天下,同样对于武舞来讲也不例外,顺应时代的发展并满足于大众的需求才是今后武术以及舞蹈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今后的武舞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任何的社会现象或是生命现象,都无不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其产生、生存和发展的依据。

”所以每个时代对于武术以及舞蹈的功能需求也都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人们似乎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并有目的性的挖掘出武术以及舞蹈中多元化的功能。

随着西方竞技体育进入到我国,也正好为了能够迎合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中国的武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之中,为此铺开了一条心的出路。

由于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得武武术和舞蹈的发展不得不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通过创新来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促进武舞形式的转化。

所以一些武术以及舞蹈家也开始通过探寻武舞结合来提升观众的注意力,例如《小刀会》、《风中少林》等等,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且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武术以及舞蹈文化有效的得到了发扬。

儿童武术与舞蹈的融合教案

儿童武术与舞蹈的融合教案

儿童武术与舞蹈的融合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与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武术与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培养儿童的动作协调和节奏感;3.提高儿童的身体柔韧性和力量。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武术和舞蹈融合在一起;2.如何引导儿童表现出武术与舞蹈的特点;3.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

1.教学场地,宽敞明亮的教室或操场;2.教学器材,舞蹈音乐、武术道具(如太极剑、太极扇等)、绳子、椅子等;3.教学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武术与舞蹈的基本知识介绍。

1.教师向学生介绍武术与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武术与舞蹈的动作和表现形式;3.引导学生讨论武术与舞蹈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第二课时,武术与舞蹈的基本动作练习。

1.教师向学生示范基本的武术动作,如太极拳的起势、推手等;2.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基本的舞蹈动作练习;3.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与舞蹈的结合练习,如在舞蹈动作中加入太极拳的动作。

第三课时,武术与舞蹈的技巧提升。

1.教师向学生介绍武术与舞蹈的一些技巧和要领;2.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与舞蹈的技巧训练,如舞蹈中加入武术的腿法、手法等;3.让学生分组进行技巧展示,鼓励他们创新和发挥。

第四课时,武术与舞蹈的表演编排。

1.教师向学生介绍武术与舞蹈的表演编排方法和技巧;2.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与舞蹈的表演编排,让他们自由发挥和创作;3.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鼓励他们展现个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课时,武术与舞蹈的综合表演。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与舞蹈的综合表演;2.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武术与舞蹈的特点和魅力;3.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武术与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促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古籍中常常可见“武”、“舞”二字互相通假的情况。鸿门宴项庄舞剑,到后世许多文人都借舞戟、舞剑抒泄情怀和志趣。剑与戟这两种武器,实际上变成了舞具。被舞蹈史学家奉为激情的自由舞蹈家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多次在诗中吟咏自己的剑舞:“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三杯拂剑舞秋月,偶然高咏涕泗涟。”他在诗中还记述了自己剑舞给观者的深切感染:“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历史上记载了许多以剑舞抒怀励志的故事。如有名的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晋代祖逖“中夜闻荒起舞”长剑及“梦里挑灯看剑”、“醉中挥剑展魄”等。
武术与舞蹈
中国舞蹈自创始之初就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山海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刑天被帝砍了头,却不屈服,“乃以乳为眼,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手执盾牌与大斧的武舞在中国封建时代经久流传,刑天可为始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位无头勇士实际上被视为武术与舞蹈的创始者之一。《吕氏春秋》载:“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民气郁阏,故作舞以宣导之。”《稗史汇编》曰:“舞自阴康氏始也。”史学家们则将其视为武术套路、养生导引术、舞蹈的共同源头。
广泛流行于农村的民间舞蹈的兴衰更与武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民族民间舞蹈普查,许多民间舞蹈的技巧都是在拳房中练就的。如山东的“鼓子秧歌”,很多地区都是文武并重,以武术基本功为艺术基础。有名的“胶州秧歌”就分两大派:南派偏武,被称为武花鼓,吸收武术动作,自不待言;北派偏文,被称为文花鼓,同样有许多武术动作。鲁西的“柳林秧歌”更是有名的武花鼓,角色行当皆是以梁山泊好汉命名。伞头是柴进、花荣,头锣为孙二娘、顾大嫂,和尚是鲁智深、武松,憨公子是燕青??这些武艺高强的梁山英雄,自然要有些武术表演。曹县的“花伞秧歌”多有武术的扑、蹲、抡、夺、背、窜、滚翻技巧,女子都做飞脚、虎跳、抢背动作。当地好武,许多演员也是武术运动员。河北省的“拉花”、“舞扇”也有许多与武术结合的表演,其中有一种就叫“武术扇”。两湖流传千年的巫舞,也与武术某些拳派一样,以阴阳八卦、五行九宫来记其舞步,他们之间的因果尚待研究,但其血缘互渗关系却一目了然。建国以后舞蹈虽已成为独立的剧场艺术,但著名的舞剧作品《小刀会》、《雷锋塔》都从武术中吸取了大量素材,《秦岭游击队》甚至完全运用了拳术的动作来造型抒情。
来源:华夏国术促进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