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1f5930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改进 空间。建议未来政策制定应更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参 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 具体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科学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方面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 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问 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 任务。
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 需要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协调沟通和领导才能,以实现团队目标。技术型人才 则注重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维护等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成长路径方面,应用型人才通常从基层岗位开始,通过实践积累经验,逐步 提升自己的职位。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工作环境。技术型人才则从专业技术岗位起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逐渐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386ac55e336c1eb91a375d30.png)
龙源期刊网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者:李玉静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5期在教育体系自身建设与完善、满足中高职学生个体升学以及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下,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语境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大学。
而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区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关键。
传统来说,大学主要提供导向就业的理论教育,而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提供实践和工作本位的教育。
如果把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较高层次,就对这一传统思维提出了挑战。
从国际视野看,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是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
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强调培养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掌握科学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能借助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
澳大利亚提出,培养学生具备包括应用和复杂知识在内的高级技能是职业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其具体要求是:在培养学生某一行业综合能力,即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行业或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某一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作岗位有效工作;培养学生包括高级思维和理论知识在内的高级关键技能。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其要根据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从这一角度来说,科技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对于高层次技能操作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只有应用型本科自身能够在人才培养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82db0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c.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探究,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项目、组织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五、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能力,能够胜任实际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b087c10f03d8ce2f0066231e.png)
因此 , 教学 内容一定要 紧紧围绕应用 型大学人才培养 目标展开 , 具体体现在课程体 系设置 和教学大纲 的制定上 。 首先 ,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 要突 出培养学生 的坚实理论基础 , 知识体 系框架要完 整 , 知识 结构要合理 , 课程体 系 中有公共 基础 课, 有专 业必修课 , 有公共选 修课 , 达到强化基础 , 拓宽 知识面 的 效果 。 其次,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 , 要 能突出学科专业重 点与难点 , 据此设 置教学 内容 与教学 时间和方法 , 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体现学 以致用 的特点 , 依据课程 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制定和取舍 。 2 I 2 教 学 方 法 教学 的本质 是实现一种对话 , 因此 , 应 用型大学一 定要打破 传统的教学方式 , 注重学生 的学思结合 , 因材施教 , 真正体现素质 教育的全新 理念。在教学中一 定要 更加关 心“ 如何用 ” 的问题 , 重 视 主动性学 习 、 经验性学习 、 互 动性 学习 , 打破教师一言堂 的讲授 方式, 推广和普及多种教学方法 , 如情景模拟 教学 法 、 体验式教学 法、 案例分析 、 小组讨论 等 , 引发学 生学 习兴趣 的同时 , 有助 于锻 炼学生各方面素质。 2 . 3 实 践教 学 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 实践教学则应该成 为实现培养 目 标的最重要 的推动力 。因为实践教学 可以加深和巩 固学生对理 论知识 的掌握 , 是 进行操作技能训 练的有效 路径 , 它 可 以很好地 将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因此 , 应用 型大学应该 注重实践教 学的各个环节 , 强化工程实践 、 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 的有机结合 ,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促进应用 型人 才的培养 。 2 . 4 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 高校 而言 , 尤其是应用 型大学 , 教师 的能力 与专业 素质 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 同时也会 影响学生 的身心发展 。因此 , 应 用型大学 在发 展过程中最关 键的 问题就是师资力量 的建设 。 目前 , 很 多应 用型大学都迫切需 要建 设“ 双师 型” 的教师 队伍 , 这样 既能很好地传 授理论知识 , 又能通 过实践 的方式教会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 真正达到了应用型大学培 养应用型人才 的 目的 , 为社 会和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ac16452e3f5727a5e962a6.png)
高 职教 育都 要 培养 创 新 型人 才 , 他们 属 于不 同层 但 次 的教 育 ,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方 面 各 有 侧 重 。研 究 在
生 教育 主要 培养 研 究 型 创 新 人 才 , 属 于 高 层 次 的 是 创新 人才 ; 科 教育 主要 培 养应用 型 创新 人才 , 属 本 是 于 中等层 次 的创 新 型 人 才 ; 职 教 育 主 要 是 培 养 技 高
高 的高层 次 与专 门领 域 的 各 种创 新 活 动 , 要 是 尖 主
端科 学技 术 的开 发 研 究 , 型项 目、 品 的设 计 、 大 产 研
制; 高科 技含 量 的产 品 的开发研 究 ; 学科 基础 理论 各 的研 究 ; 高层 次 管理 与决 策创 新 的研究 ; 型 艺术 设 大
有步骤 地 加 强培 养 。 关 键 词 : 应 用 型 ; 新 人 才 ; 识 结 构 ; 能 结 构 ; 格 结 构 创 知 智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G6 0 4 文献标 识 码 l A 文 章 编 号 : 1 7 一 l 8 ( 0 2 0 — 0 9 — 0 6 1 1 12 1) 1 0 8 4
只有 对应 用 型创 新 人 才 和 培 养 目标 进 行 厘 清 , 予 给
一
个 科学 、 准确 的定 位 , 能为 高 校应用 型人才 的 培 才
养开辟 一 条 正确 的道 路 。
一
应 用 型创 新 人 才 定 位 分 析
创 新 型人 才 可分 为研 究型 、 用型 与技 能 型 , 应 社 会 需求 量 大 又迫 切需 要 的人 才是 应 用 型创 新 人 才 , 但 目前理 论 界对 于应 用 型创 新 人 才 说 法 颇 多 , 有 没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15e1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2.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需求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他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各行业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求贤若渴。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需要大量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技术工人;在服务业,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1、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科研机构则为学生提供前沿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通过这种合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3、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1、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保持同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再探讨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再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6827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再探讨标题:重新审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摘要:本文重新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了其重要性以及在应对当前社会和经济挑战中的作用。
通过对关键词、主题或概念的评估,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同层面,为读者提供了对该主题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培养具备应用性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重新审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探讨其在不同层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1 需求与市场导向1.2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3 解决实际问题与应对挑战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2.1 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2.2 跨学科与综合素质的培养2.3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4 实践与实习的机会和环境2.5 行业合作与社会参与三、总结与回顾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3.2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3.3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结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探讨对于我们理解其重要性和实施具有深远影响的培养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挖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包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等,我们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要提供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在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和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与行业和社会进行紧密的互动和合作,从而获得更全面和实用的能力。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再探讨旨在提高对其重要性和实施的理解,以及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视角。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培养出具备应用性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fea29a43f705cc175427092a.png)
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摘要: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办学的实际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实现此目标,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与产业、行业、企业的互动,促进产学研合作,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可测可控的人才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路径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的到来,高等学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趋势。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1 908所,740所为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85 7%[1]。
地方本科院校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要职能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些院校大多属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的院校,主要面向某一区域服务。
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三性”即“地方性”、“应用性”、“创新性”。
“地方性”就是人才培养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性”就是为地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不需要太深厚的学术素养,但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线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创新性”是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创新性成果。
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定位蕴涵了地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理论型)创新人才而言的,他们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活的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cb280eeff9aef8951e0601.png)
体 系 ;另一方 面还要 根据专业 能力 的培 养需求 以及未来 职业 需求 ,建 构起 以提 高基本技能与专 业技 能为 目标 的实践课 程 体系 , 由此构成人才培养 的主体 框架。
目前 我 国以 应 用 型 为 主 要 人 才 培 养
习计算 机高级语言不 同语 种。理工类专 业 主要选 择 CC +语 言, /+ 经管类选择 V — I S A F X R 文科 类选择 V S A B — U L O P O, IU L A SC, I 音体 美类 选择 网页制作 , 闻专业 新
落实及 人才培养规格 的实 现最终都 必须 通 过课 程来完成 ,因而如何 明确 与应 用 型人才培养相适应 的课程定 位 ,明确 各 类课程 在培养过程 中的价值 与功用是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面 临 的现 实 性 问 题 。 与 研 究 型人 才 培 养 不 同 ,应 用 型 人
标 的 落 实及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 实 现 最 终 都
必须 通 过 课 程 来 完 成 , 因 而如 何 明确 与
教学实践 中实现双重诉求 的科学统 一。
在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规 约 下 ,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相 适 应的课 程 定位 , 明
校都 要在培养过程 中落实 ,但高校 明确
【 文献编码 】 o 1. 6 ̄in 40 di0 99 . . 5— : 3 s0 s
实践提供有效 地工具性 、 技能性保障 。 以
计 算 机 基 础 为 例 ,不 同专 业 可 以选 择 学
近 年来 , 展 应 用 型 本 科 教 育 、 养 发 培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 为许多 高等院
的基本 相 同 , 应用 型人 才知识 、 力 、 将 能 素 质 各 方 面 的培 养 目标 落 实 在 各 个 课 程 平 台 与课 程 模 块 上 。不 同 的 课 程 平 台 与 课 程 模 块 上 各 有 自己侧 重 的 使 命 。 根 据 笔 者 的 调研 ,大 致 有 通 识 教 育 、专 业 教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69aae1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9.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 引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毕业生,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义、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实施策略等。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的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毕业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理论知识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法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方法:4.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形式,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2 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开展项目驱动的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驱动的教学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3968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2.png)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对于如何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
针对我国高校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具有以下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应用型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也存在以下局限: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优势、局限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f567f3172ded630b1cb64e.png)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提升内涵上层次,服务地方促发展”实践载体,紧密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梳理调研思路、高质量确立调研题目、高要求抓好调研过程、高水平撰写调研报告”的调研要求,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课题,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意义1.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大众化高等教育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
“大众化教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数量增长和高校规模的扩张,它涉及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是培养规格的变化,即由“精英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高端人才向“大众化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对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变革,由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创新为特征的精英化教育向以能力为主、应用为本的大众化教育转变,突出对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以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特征、以分数为指标”转变为新时代确立的“以能力为本,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标准。
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质量不再以学校的考试分数为关键指标,而是以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与认可程度为标准。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更多的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本科生就业去向发生转变广大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上手快、应用能力强的人才。
本科生的就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机关单位转变为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一线岗位。
岗位性质由原来的主要从事研究、管理和教学向主要从事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
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业成绩分,更加强调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不仅看重毕业生的智商,更看毕业生的情商、对事业和岗位的态度和责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2722867fa417866fb84a8e1f.png)
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中坚力量。长期 以来, 我国一直 是 一个农业大国, 但经过改革开放 2 余年高速工业 0
化进程 以后, 中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目前中国经
济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 了第 一阶段, 步人 了第二 阶 段—— 从 工 业 大 国 向工 业 强 国转 变 的阶 段 , 国经 我 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
作者简 介 : (92 。 江苏张家港人。 樊华 16 一)男。 淮海工学院副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 学院博士生 , 主要研究 方向 : 管理理论
与实践 、 教育 与经 济管理。
・
55 ・
Hale Waihona Puke 维普资讯 性质和服务方向, 确定人才培养的 目标、 规格。 构建
产力、 在生产实践 中不断创 新的应用型 创新人才。
虽 然 我 国有 工程 技 术人员 总量 10 00万人 , 世界各 居
二、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确定 的基本原则
1 国家与地 方发展 需要 是 前提, . 学校 定位 是
关键
国之首, 人均产值 很低, 但 每百万元 产值所需 的人 数, 约为美 国的 1 6倍, 国的 1 ; 德 3倍 我国的高技 术 产 品出 口绝对值 已经上升到世界 的第 5位, 但很大 部分是依赖 国外直接投资, 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
维普资讯
辽宁教育研究 ・0 6年第 1 20 0期
应 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 目标 与途径①
樊 华。 周庆贵。 刘平昌
( 淮海工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 20 ) 2 05
摘 要 : 国应用型创新人才极为匮乏, 我 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本文在应用型创新 人 才培养 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和 能力结构研 究的基础上, 出了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 的基本体 系架构, 提 同 时, 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 :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培养 目 ; 标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6 9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2 8 0 (0 6 1 — 05 0 G 4 .1 A 10 — 69 20 )0 0 5 — 4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565fc0a1c7aa00b52acb3d.png)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
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
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
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
地方院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地方院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ac6c3f1d866fb84ae45c8d21.png)
求, 即大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问 题 的 潜 力 ,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要 求 应 该 递 创 而 力的获得 。 因此 , 素 质 教 育 的 角 度 看 , 从 无 进 一 个 层 级 。 过 这 种 创 新 能 力 的 量 化 界 通
论 是 研究 型大 学 还 是 教 学 型 的 地 方 本科 院 定 , 而 为 其 建 构 的 知 识 体 系 以 及 课 程 体 进 校 , 新 精 神 都 是 其 实 现 大 学 功 能 的核 心 系 提 出量 化 的 要 求 。 创
l 0~l O O
3 2
4 5
3中型 发 明 根 本 的 改 进 4大 型 发 明 全 新 的 概 念 5重 大 发 明 重 大 的 发 现
1 8 4 <1
跨 行 业 的知 识 跨学 科 的知 识
lO~10 O 00 l0 00~l 0 000
最 新 产 生 的 知识 1 00~10 O 00 O∞ O
cl dct n haEuai n o
…
j —; 。
u教 创 新
地 方 院校 实 施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定位 ①
左 远 志
( 莞理工 学院广 东省分布 式能 源重点 实验 室 广东东 莞 5 3 0 ) 东 2 8 8
摘 要: 创新是现代 大学实现 大学功 能的核心要 素 , 实施 创新 型人 才培养 目标定位 主要是 创新能 力的层次 定位 。 地方 院校 培养 的创新能 力就 是 要 有 解 决 一 , , 级 发 明 问题 的 能 力 , 通 过 终 身 学 习 , 有 解 决 更 高 级 别 发 明 问 题 的 潜 力 。 二 三 井 具 关键 词 : 创新 人 才培 养 现 代大 学精神 中图分类 号 : 4 G6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9 ( 0 o o ( ) O 2 —0 1 3 7 5 2 1 ) b - 0 1 1 6 5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82b7c0029bd64793e2cad.png)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1.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
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联合办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给水、排水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设备等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939ff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3.png)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开放大学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
而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开放大学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要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成为开放大学的特色之一。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宽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性。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在工作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开放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1.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大学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操作训练。
2.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为此,开放大学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机会。
3.团队合作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工作的常态。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目标与支撑理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目标与支撑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1ba1617bb68a98271fefa61.png)
教育广角南方论刊·2017年第11期“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1]中世纪的大学以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大学的基本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度被认可的“知识自成目的”的观点[2]遭到质疑,知识的效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面向社会生活、强调功利的应用型专业教育得到社会、企业与家长的青睐。
同时,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 28号)中明确提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鼓励校企合作,加快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这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相关理念、实施层面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回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望,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由此谋求自身的更好发展,是高度理性的选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人才培养理念的呈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征。
分析培养方案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设定原则,梳理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修订)背后的支撑理念,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更好地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并持续、高效地改善学校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
毋庸置疑,在展开讨论之前,理应更为清晰地界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所指。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学界早已提出,人才类型主要有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和运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两种。
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即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
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以应用型研究的理论创新带来启发,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所开展的应用型研究,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因而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3]。
自2010年以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持续制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基础教育和相关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142c521e27284b73f242506d.png)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范瑞星 马义栋 李高源
摘 要:加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创 新,不 仅 有 助 于 优 化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结 构 与 资 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特色办学,还有利于提高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文 化 水 平,从 而 促 进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稳 步 发 展 . 本 文 主 要 研 究 了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提 升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以 供 参 考 完 善 .
8
(三 )整 合 教 学 资 源 ,加 强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拥有“具备应 用 型 能 力”的 师 资 队 伍,因此必须整合 教 学 资 源,加 强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具 体 表 现 为:根据“应用型人才 ”培 养 和 教 学 的 具 体 要 求,加 强 对 教 师 的理论教学,定期安 排 教 师 进 入 到 企 事 业 单 位 中,进 行 现 场 考察与专业实践,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教 师 参 与 产 学 研 结 合 和专业实践能力 培 训 中,增 强 教 师 的 教 学 技 能. 此 外,学 校 还需加大引进和培 养 力 度,完 善 青 年 教 师 导 师 制 度,设 立 专 款专项,鼓励青年教 师 攻 读 硕 士 与 博 士 学 位,同 时 邀 请 优 秀 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教师,为构建“双 师 型”的 教 师 队 伍 注 入新的血液. (四 )优 化 课 程 体 系 ,改 善 教 学 方 法 课程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核心,要想提高应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质 量,离 不 开 教 学 方 法 的 改革创新.因此为 实 现 改 革 创 新,必 须 优 化 课 程 体 系,改 善 教学方法,以突出学 生 职 业 能 力 与 综 合 素 质 的 提 升 为 依 据, 以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取代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重新增加工学结合、项 目 教 学 和 实 训 实 习 等 实 践 内 容,让 学 生将课内所学习的 知 识 运 用 到 课 外 实 践 中,巩 固 所 学 知 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实现课堂 学 习 到 社 会 岗 位 就 业的零过渡.例如为了突破教学方法 改 革 的 难 点,某 校 根 据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对全体教师 进 行 教 学 防 范 各 个 专 项培训,开展改革方案活动,利用校企 合 作 模 式 的 优 势,先 对 本专业开设的管理、经济、涉农近农、外 语 和 艺 术 设 计 等 专 业 进行启发式、互动式、学导式、问题式等 现 代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教 学,分别建立具有专 业 特 色 的 现 代 教 学 方 法 机 制,确 定 适 合 本专业特色的主导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 方 法,以 刺 激 学 生 学 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 、结 束 语 综 上 所 述,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提 升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质 量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使命,是适应 与 服 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的迫切需要.为达到这一目的,高职 院 校 必 须 更 新 教 育 理 念,确定培养目标,优 化 课 程 体 系,改 善 教 学 方 法,整 合 教 学 资源,加强师资队 伍 建 设,关 注 学 习 过 程,创 新 教 学 评 价,才 能建立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培养目标定位分
析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更加备受重视。
然而,要想真正培养出具备应用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下功夫。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想和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落地和产业化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相关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1.培养具备扎实技术基础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这就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将成果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团队协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应用型创新的前提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能力。
4.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项目为主导
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导。
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应用型创新项目,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以项目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践场所,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2.以案例为引导
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案例为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应用型创新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应用型创新的实践操作,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水平。
3.以实践为主
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型创新的技能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4.以导师为指导
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导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性差异,体现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结语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同时,在培养方式方面,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以实际操作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