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讨论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课堂讨论内容目录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伤寒证兼证 (2)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桂枝加葛根汤证解析与启示 (2)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病变证 (2)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3)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3)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阴阳两虚证 (3)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痞证 (3)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水证 (3)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血证 (3)

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病热证 (4)

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腑实证 (4)

第三章辨阳明病脉证--阳明发黄证 (4)

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小柴胡汤证 (4)

第四章辨少阳病脉证--少阳阳明合病 (4)

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概述 (5)

第五章辨太阴病脉证--太阴病传变 (5)

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兼变证 (5)

第六章辨少阴病脉证--少阴咽痛证 (5)

第七章辨厥阴病脉证--厥阴病概述 (6)

第七章辨厥阴病脉证--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6)

《伤寒论》课堂讨论内容

1、桂枝汤证应用分析

桂枝汤是否仅应用解表?应用其他杂病的依据所在

不是。桂枝汤不仅应用于解表,还可以应用于调和营卫,内调脾胃。只要是营卫不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 2、应用其他杂病的依据所在是:有是证则用是方,治病必求于本。具体体现在条文第53条,第54条。

关于35条的诸痛。

请回顾《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九篇《举痛论》,思考寒与痛的关系。

寒气客于脉外,血少气虚,经脉失养,不荣则痛,寒气客于脉中,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寒邪克体,寒气凝滞,寒性收引,经脉失养,不通则痛。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伤寒证兼证

2.葛根汤为何不是麻黄汤直接加葛根?

A.葛根汤,其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为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B.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而成。方中葛根解肌散邪,生津通络;辅以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诸药配伍,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经之功效。

C.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输经之汗,但也应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不直接选用麻黄汤加葛根。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桂枝加葛根汤证解析与启示

3、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证的理解与拓展

视频中谈及葛根升津濡筋,结合教材及本草资料,分析葛根升津,升哪里津?升达津液到颈项濡养筋脉,请问颈项与人体哪一脏腑相关联?这些与葛根的其他作用,如解酒、治疗消渴等之间有什么关联?

葛根升的是脾胃的津。颈项从经脉循行来看,与脾胃,大肠等相关,其中与肝,脾胃相关较为密切,脾主肌肉,肝主筋,脾强则颈项能活动自如。因其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渴,止泻痢,而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及解酒。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病变证

4、寒热真假判断。

案例一:陈某,患者高热半月有余,神昏也已一周.诊见:四肢厥冷,过肘过膝,面向床里倦卧,重衣厚被,包裹严实,呼吸急促微弱,声音低微,神昏谵语;肛门时有青黑液体自流,已不食者六七日,自然无物可下;舌边尖淡白,舌苔灰黄而厚,但不燥不腻,极微极细。

假热真寒。脉微欲绝,舌白,高热半月有余,却“重衣厚被,包裹严实”,应是寒在骨髓,一派无阳症状,宜回阳救逆。

与案例一比较,对案例二寒热真假进行判断,并说出相应理由。

案例二:杨某,始因感风寒,身热头痛,进某医方十余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

角、黄连等,愈进愈剧,殆至危在旦夕,始延余诊视: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喜水饮,小便短赤,大便已数日不解,食物不进。

与案例一比较,对案例二寒热真假进行判断,并说出相应理由。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芍药的作用?小建中汤证中重用芍药,其作用有哪些?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方中白芍,性酸甘,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与其他五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热证、阳虚证

5、从生活现象体会心阳虚顿服法

A、心阳虚桂枝甘草汤证顿服的概念

B、想象下生活中火柴或火机生火,看火苗或火势从小到大过程

C、将火势大小类比心阳虚强弱,从加柴多少、快慢思考顿服意义

“顿服”一词源自中医,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急证重证,应快速救治,否则,错失良机,于病人极为不利。因为如此,所以,“顿服”采用一次性服用,一次性给药,才符合急病急治之原则也。心阳虚桂枝甘草汤证因而属急证重证,用此方意在急复心阳。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阴阳两虚证

《伤寒论》治疗“心病”的治疗学思想。论中治疗心病都用到哪些汤方?体现出仲景怎样的治疗学思想?

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用到如下汤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猪苓汤、黄连阿胶汤、茯苓甘草汤、茯桂术甘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等。体现出张仲景善补脾以治心的治疗思想。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痞证

6、痞证临床表现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临床除可见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外,还可见及什么表现?

三个泻心汤证,除见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外,还可见及如下表现: 1.半夏泻心汤:满而不痛。 2.生姜泻心汤:胃中不和,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3.甘草泻心汤:谷不化,心烦不得安。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水证

7、仲景如何鉴别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证。现今临床还有哪些鉴别要点?

二者主要是从小便、口渴与否以及饮停的部位加以鉴别。五苓散证表现为:小便不利、口渴、饮停下焦;茯苓甘草汤证表现为:小便正常、口不渴,饮停中焦。

71条方后注提出“白饮和服”以及“多饮暖水”意义何在老师参与

对我们以后临床有怎样的启示。

白饮和服即与米汤水同服,便于散剂吞服。多饮暖水,汗出愈说明五苓散不是以利小便为目的,而是以恢复人体的气化功能为目的。多饮暖水在于助其气化,汗出为气化功能恢复的征象。临床启示:除了要用药正确外,为了让病人更好的康复,用药的方法也要注意,不能和药性相反,最好能帮助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太阳蓄血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