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生物 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 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章节13节,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学习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的七大类群;3.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学会生物的分类,记住生物的七大类群;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组成。
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生态环境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七大类群。
(3)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不同类群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2)讨论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4. 例题讲解:(1)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分类有哪些?(3)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是什么?5.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物品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2)将下列生物进行分类。
(3)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圈的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写出生物的七大类群。
(3)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2.利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生物分类体系的认识:生物分类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
3.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生物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如何将生物圈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认识到生物圈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4.培养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基本的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达。
5.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生物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答题反馈:教师及时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特征、分类、生物圈的组成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知识点。
2.知识体系构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概念、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概念,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会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类别的生物。
3. 理解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中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2. 新课内容:(2)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4)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讲解生物圈的构成,分析生物圈在生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概念2. 生物的基本特征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3)简述生物圈的作用。
2. 答案:(1)略。
(2)植物:草、树;动物:鱼、鸟、昆虫。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对生物圈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圈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构成和作用。
2.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3.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的布置和讲解。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物的分类方法1. 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分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别的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新版新人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的保护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对未来世代的承诺。
2.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生物圈是什么吗?”、“生物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如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圈保护的紧迫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让学生对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学校周围的污染问题。
3.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沟通情况,并进行评价。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学习生物圈保护方面的反思日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新版新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复习课。在前期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通过对本节课的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01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实践活动等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特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学过程符合实际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实验:植物的呼吸、动物的应激反应等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巩固,二是实践调查。
理论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整理出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实例,形成一份书面报告。此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增强记忆。
实践调查部分,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其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并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此部分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观察和调查的能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 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和意义,了解生物圈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通过对生物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观察到哪些生物特征?能举例说明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特征。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内容包括: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及生物圈的构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及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及构成。
难点:生物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生物的名称,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生物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4. 生物圈的概念及构成: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物圈的构成。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寻找身边的生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魅力。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圈的概念4. 生物圈的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和生物圈的认识。
答案:要求学生从生物的特征、分类、生物圈的概念及构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2. 作业题目:列举身边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答案:要求学生正确列举生物,并进行合理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基本知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如生物圈的定义、生物圈的划分依据等。
2.总结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概括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3.强调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案例亮点
1.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以情景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问题导向为主线,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课堂实效。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特点,以及各种生态系统的知识。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关爱生物圈,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3.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调查家周围的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的复习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对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理解不透彻,对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区分不清晰。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范围,了解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课堂实效。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长海八中张昇一、教材分析《生物和生物圈》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是进入初中学习生物学最先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对生物了解的基础上,认识生物、了解生物圈。
本单元是从常识性的生物知识向系统性生物科学知识学习的过渡,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生物和生物圈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后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因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七年级知识有所淡忘,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不足,面对即将到来的结业考试,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1.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提高复习积极性,为结业考试树立信心。
2.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2.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
教学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提高复习积极性,为结业考试树立信心。
五、教法学法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利用学案与多媒体课件等工具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等活动,提高对课本的熟悉程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难易结合的练习设置,提高学生复习积极性,为结业考试树立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生物和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
3.熟悉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概念和重要性。
“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生物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生物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和功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生存的家园。”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展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知识。
-巩固提升:通过课堂小结、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结合实验、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段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视频作为导入,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中展示了地球上的生物圈,它是那么神奇,包含了无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这个神秘的生物圈。”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3.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4.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难点:通过复习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二、构建知识网络三、考点梳理考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2.生物能进行________;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5.生物能____________;6. 生物都要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________构成。
考点2:科学方法---观察和调查1.观察(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2)观察基本要求: ①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要有计划和耐心④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⑤交流2.调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范围大,不能逐一调查,选取对象的一部分调查为抽样调查)调查的要求: ①;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调查记录;④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⑤撰写调查报告。
考点3:调查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2.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等)3.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①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②注意保护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③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④注意个人安全考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因素。
2023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第一章认识生物【教学目标】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可以按照一定的特征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教学重点】1.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课时安排: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课时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讨论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
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初二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后,回顾头来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的内容,内容不生疏,但内容遗忙率较高,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然后安排辅助了解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最提高。
2.能力基础:初二学生这个年龄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这个能力要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的,复习课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本单元在生态系统中内容可以组织一定的题型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单元中所提到的生态知识或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以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与其食物链与食物网
4、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了解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疏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网络的方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生物影响
环境的实例。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1)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具体内容包括:1.1生物的特征;1.2生物的分类;1.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4生物圈的组成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圈的组成与功能。
重点:生物的特征及其生命现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1.1生物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
3. 课堂互动:进行1.2生物的分类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分类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1.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例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1.4生物圈的组成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检查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组成与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三个特征。
(2)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
(3)谈谈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2)生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形态分类法、生理分类法和遗传分类法。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改变环境、适应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但部分学生对生物圈的组成与功能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的特征及生命现象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1128511
生物和生物圈123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与生物圈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
课题: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型复习课时间署名复习目标:1、理解生物的共同特色2、说出生物圈的观点和范围3、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观点、构成等。
5、理解食品链的构成,会正确书写食品链。
6、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累积。
7、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重难点:1、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观点、构成等。
3、理解食品链的构成,会正确书写食品链。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现):直接引入要复习的内集体商讨、分享完美容。
学习过程:(一)明标自学明确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试试回想以下内容:考点一生物的特色生物拥有哪些基本特色?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什么是生态要素?它分为哪两类?2.你知道生物与环境有哪些关系吗?举例说明。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举例说明。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构成1.生态系统的观点?2.生态系统的构成?考点四食品链和食品网1.什么是食品链?2.书写食品链的注意事项(构成、起点、终点、箭头)?3.生物富集?集体商讨、分享完美4.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生态系统的调理?考点五生物圈生物圈的观点?范围?特色?湿地和丛林生态系统各有什么之称?(二)小组合作学生先自主试试回想,而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内或组间进行议论沟通。
(三)沟通展现议论沟通后展现成就,师生评论(四)概括提高(五)达标检测1.广东暖和湿润,生物种类和数目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要素主假如()A. 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2.以下诗文或谚语包含了生物学知识,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草盛豆苗稀”表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品链是:蝉→螳螂→黄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表现了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3.以下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适于飞翔生活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多数散布在叶片上表皮D.缺乏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以下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 “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现在“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③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④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与学生一起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前准备教师要准备一些影碟、照片、题签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方案一:1.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学生回忆每一节所学过的内容,掌握各节知识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并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点,将学生总结的知识框架提炼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学生回忆做过的调查等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教师启发: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除了获得许多知识外,你是否获得了一些有利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于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呢?3.情感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环境的珍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教师启发:这一单元我们先告一段落了,那么学完这一单元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吗?方案二:知识竞赛学生先把本单元的内容复习一下,掌握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对每一部分内容出题,用来难住对手。
学生在热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本单元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分成两大组,教师事先制作四个标签:a.认识生物 b.生物圈 c.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生态系统内容:由第一组同学抽签,抽到哪部分,就由第二组同学出题,第一组同学回答。
最后是加时赛:教师将遗漏的知识点补充出题,由两组同学抢答,最后根据分数评出获胜队。
方案三: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学生身处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呼吸着洁净、清新的空气,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感受自然。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圈的构成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分类知识,对生物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圈的认知,培养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圈的认知。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生物分类卡片、彩色笔、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圈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营养、呼吸、排泄、反应、生长、繁殖等特征。
(2)生物的分类:以植物和动物为例,讲解生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生物分类卡片,对生物进行归类和识别。
4.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 讲解生物圈的构成和重要性利用挂图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圈的构成,强调生物圈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构成和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方法。
(3)说明生物圈的构成和重要性。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营养、呼吸、排泄、反应、生长、繁殖等。
(2)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分类方法: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圈的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重要性: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生物圈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3)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4)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复习的难点和重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点:通过复习,主要是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特征
师:我们从太空中遥望我们的星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球体,那么我们的星球与其他星球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生:地球上有生命……
师:我们的星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环境中,那么在你身边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
生:学生举例子。
师:你判断它们是生物或非生物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的特征: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呼吸。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你复习可温习或获得的知识:
(1)你还记得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为她的所有家庭成员“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一节)(2)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举出你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吗?针对探究实验你了解多少?(第二、三节)(3)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你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多少了解?(第四节)(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吗?你知道生物圈中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关于生物圈II号,思考:(教材33页“科学.技术.社会)A.生物圈II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I号是什么? B.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II号“的? C.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伴你整理要点(知识网)
三.备考兵法
(一)、弄清生物圈的组成和范围,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对生物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生物圈仅指地面以
上部分,或者认为每种生物广泛地分布在生物圈和各个层面上。
实际上,任何生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环境内生活。
(二)、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才能准确判定是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同学们最易错误地认为环境仅是由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其实,对某一种生物个体来说,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的因素要影响它的生活,还有与该生物有关系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也可能影响这个生物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种生物的环境因素。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与其生存的一定环境相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适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久的。
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生物,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还能影响甚至改变环境,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用具体的事例来理解和巩固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要注意三个关键词:
①一定的地域;②生物;③环境。
仅有生物不能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3)注意:在表示食物链时,起始端必须是植物即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指向下一级的消费者。
箭头两端的生
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食物链中一种生物数量骤变,与之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数量必然有增减。
只要不超过自动调节能力,其数量就不会一直减少或一直增加,最后总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