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学生用】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50fe570b4c2e3f572763b5.png)
欢迎阅读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一、概括题【试题呈现方式】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②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①答案的主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概括题的答案时记叙文六要词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答题公式】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三、词语和句子的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①词语的表达效果:先判断词语的类别,动词还是形容词?再考虑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揣摩在表达上的效果,也就是为表现主题,或者是表现人物品格,该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句子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为表现中心和突出人物服务的。
常见的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面【答题公式】手法+效果+情感五、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先把描写的性质判断准确,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②再概括一下该描写的主要内容,这段描写写了什么?③再说作用:渲染了什么氛围?突出了人物……情感或者品质(和上下文联系、和主人公内在情感和品质联系,和文章主题联系)【答题公式】手法+内容+作用六、插叙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文中某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手法+看出人物什么性格。
【答题公式】相关言行+相关性格八、文章线索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文中,或者题目中的某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如何找线索:看题目、看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看抒情议论段。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题型指导【祝壮】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题型指导【祝壮】](https://img.taocdn.com/s3/m/01230a36e2bd960590c677ef.png)
《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 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 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解析: 【1】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文题一语双关 。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 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 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 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 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记叙文标题作用 【1】点明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3】暗示文章的主题(主旨)。 【4】点明(暗示)人物性格(事物、景物特点) 【5】点明(暗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6】点明(暗示)全文的写作思路。 【7】点明(暗示)记叙的线索。 【8】点明(暗示)记叙的顺序(顺叙) 【9】题目语言风格凸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 【10】题目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一、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二、赏析重点词语 三、赏析重点语句。 四、理解重点段落作用 五、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七、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八写作方法【手法】的理解与作用。 九、文章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分类解析宿迁中考 记叙文不同题型, 探究不同题型的具 体思路与方法。
日月穿梭,时光飞逝。05届的学生毕业了,各 自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离开了我。前几天,06届毕 业生又送我一个花瓶,因为他们看原先的花瓶已装 不下那株富贵竹。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我化作桌上 那株富贵竹,而花瓶中的水珠化作我的学生,他们 一个个纯洁透明,晶莹剔透,欢乐无忧地在我的周 围游来游去,我深深地扎根于他们中间。 梦中醒来,我沉思良久,恍然顿悟。教师,不 正是那株充满生机,翠绿挺拔的富贵竹吗?你看它 只需要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分、空气和阳光,别无 他求。它让我体味到,教师的根只有深扎于学生之 中,与他们同呼吸、共成长,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才能永远挺拔翠绿。 富贵竹,不正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光辉形象的 写照吗?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c9c9209a2161479171128b8.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一、关于内容概括
【答题格式】“要素法”概括,人+事情+结果
二、关于标题
【答题格式】“内容+主旨+表达效果
1.概括文章内容;
2.归纳主旨;
3.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
常见的特色及作用有:新颖生动,激发兴趣;点明主旨,便于理解情感;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一语双关,含义丰富;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思路清晰。
三、关于品词、赏句
品词:【答题格式】词义(本义、语境义)+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写得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赏句:【答题格式】句子写出了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法有何特殊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等,是否有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四、关于环境描写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内容+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增加其真实性;2.渲染某种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
)
需要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五、关于写作手法
六、关于修辞
比喻:【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拟人:【答题格式】赋予了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排比:【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点+情感。
反问:【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启人深思,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4204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e.png)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b4e41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7.png)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在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时,应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标题在文章中具有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以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等作用。
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采用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的方式,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对于叙事散文,应该分析其起因、经过、结果;对于小说,则应该分析其开端、发展、、结局。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开篇可以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中间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可以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在概括文章的主旨时,可以采用内容+主旨(情或理)的答题模式。
例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某人或某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某种感情(现象、感悟)。
同时,要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等。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可以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等。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bbe6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e.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纳一、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标题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7)富有诗意,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 的心情...... 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66d7d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3.png)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记叙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总结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答题套路(全)
![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答题套路(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d1ce9eddccda38366baff4.png)
一、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思路1、概括文章内容(3分)答:人+(原因)+事+结果(起因+经过+结果)答题思路:找中心事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原因、事和结果。
2、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1)题目有双关义(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2)点明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4)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用修辞或新颖独特等,说明原因;若用了比喻,写出比喻义;或用了第二人称,是亲切感人);(5)是全文的线索;(6)作者情感的体现(要具体答出情感内容)区别:题目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答题思路:表层和深层意3、词语赏析题①原意是…..(或属于……描写)②在文中形象地写出了…(内容)③突出…..(特点)或表达……(情感)4、句子赏析题⑴人物形像刻画句(动语心神外)答:属于××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内容)+突出了人物……(内心)。
⑵修辞句——①用了××的修辞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③突出…..(特点)或表达……(情感)注:排比句——多答:增强语势反问句——多答:(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态度(2)加强语气(3)强调××的感情。
⑷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设问句——多答: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句子理解题(如何理解这句话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⑴关键句理解(表意和文中意)——答:原意是……,在文中是……(结合文章上下文的语境)⑵中心句(体现中心思想的)——答:找文章主旨5、人物形象分析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内心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人物××的特点。
⑴. 人物形象分析/探究题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欣赏哪个,说明理由?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一般写出两个主要方面)⑵人物性格特点概括题型:概括一下人物有哪些特点?/××是个怎样的人?答:他是一个…..、…..、……的人。
课外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格式(精华)
![课外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格式(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34f13b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9.png)
课外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格式(精华)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从一个大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1、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我们分析一篇记叙文,应能认识它的记叙顺序,并且能够对这种顺序的选择运用的作用有所了解。
考试检查这种能力,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让考生分析某篇学过的,而且记叙的特点又比较突出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种情况只限于基本课文;如果要求考生回想的课文,那就必须是要求熟读或背诵的。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94cef058e9951e79b8927b6.png)
• 找线索的方法: • 1、关注文章标题 • 2、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 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 4、看各段开头有无表示时间、地点变化
的词语
自然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
• 1、点明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等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表现作者
的情感。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什么 的特点(增强语势),表达了.....
反复:运用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或特点,强烈 抒情,富有感染力,表达了....情感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引起丰富 的想象)突出了....情感/强调了....特 点。
四、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模式:
他/她是一个........的人。
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答: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有毅 力、有爱心、慷慨无私的人。
五、文章主旨概括
答题模式: 本文通过记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物、
景物),表现(赞美、揭示、讽刺、反映)了……, 抒发了……的情感。
答:“不知所措”是不知该做些什么的意思,在 文中能表现出小伙子的手机失而复得的意外,也 表现出我一家拾金不昧原地等候失主的可贵精神。
七、词的赏析
•分类: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等 •答题模式: •“.......”一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 出……的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 了……感情/性格。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段
九、段落的作用
结尾段 结构上: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1.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 2.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a63dfbf19e8b8f67d1cb93f.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题型1:作用题试题类型主要分为一般语句作用,特殊语句作用,以及题目的作用。
解题思路:类型一:一般类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1. 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 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⑧篇末点题等角度考虑。
类型二:特殊类一、特殊词句的作用1.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2. 问句作用3. 古诗词作用4. 叙述顺序作用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问句作用反问句: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3.古诗词作用渲染文章意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7b6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0.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1篇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说明。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2篇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a1311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b.png)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答题技巧:作用—(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3)惹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 或季节或 / 天气或 / 地址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色;(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互相照顾等。
标题含义常常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1、归纳主要事件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因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绘心理的词语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 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详细的人、事物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串全文,联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楚。
三、主题:归纳主题、剖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 +详细剖析 +表达成效(感情)1、某一细节描绘在文中的作用。
衬托、对照、衬托铺垫,表现人物质量、心理、感情,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心理活动 : 如感人、感谢、内疚、自责、愉悦等,必定要答出原由。
2、环境描绘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技巧:环境描绘,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绘。
此中自然环境(光景)描绘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揭露作品的时代背景;衬着氛围,衬托人物心情;展现人物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怀,情形交融等。
如自然环境(或光景描绘)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 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 时间某某 / 地址某某 / 天气;( 2)衬着某某氛围;(3)反衬(或衬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 质量。
(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a. 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构造双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惹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 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构造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说了什么道理,点明要旨、深入主题,照顾开头,委婉、卒章显志、使文章构造完好等c. 过渡的句子:承前启后d. 用了特别修辞的句子。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7f0531f111f18583d05ac9.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1.说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线索,运用的修辞,深刻含义,一语双关,揭示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一般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根据提示补充故事的情节或补充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变化。
围绕线索找准关键词来答题,不要偏离主线乱答。
4.判断某段(或某句)的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e40cb2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e.png)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01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格式【祝壮】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格式【祝壮】](https://img.taocdn.com/s3/m/f7f59dd94028915f804dc2ef.png)
三类文体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格式姓名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格式:该段采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写了(内容)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格式:某句段采用了【(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性格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格式: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是:该文段采用了记叙顺序中的【(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作用是【插叙:(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补叙:,(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5、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格式:本文本文的线索是思考:【(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5)重复词语】作用:贯穿全文,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叙述事情内容,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格式:某某事情叙述得详(略)是因为【(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或对/仗、反问、引用、借代、对比、反语】9、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正面侧面结合…】10、开头语段有何作用?【答】;(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9598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8.png)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题1. 题型特点- 通常会问“请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之类的话。
2. 答题方法- 找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比如说,文章讲小明在一个下雨天,为了给生病的奶奶买药,跑了好几家药店,最后买到药并且奶奶的病慢慢好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1. 题型特点- 像“请分析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问题。
2. 答题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
’”那从他的动作“皱着眉头,握紧拳头”和语言“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就能看出他是个坚毅的人。
也可以从人物做的事情来判断,要是他经常帮助别人,那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三、理解标题含义题1. 题型特点- 问“标题有什么含义”或者“标题有几层意思”。
2. 答题方法- 先看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思考有没有深层含义。
比如标题是“那盏明灯”,字面就是一盏实实在在的灯,深层可能是指在主人公迷茫时给他指引方向的人或者信念。
四、分析标题作用题1. 题型特点- “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
2. 答题方法- 可能有这些作用哦。
一是点明文章的中心,像标题直接说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者道理;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比如标题是“那条红围巾”,文章就一直在讲红围巾的来历、它和主人公的故事等;三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像“会飞的猪”这种标题就很奇特,让人想读下去。
五、赏析句子题(从描写角度)1. 题型特点- “请赏析文中的某句话”。
2. 答题方法-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生动地写出了她眼睛的明亮,表现出她的灵动。
如果是动作描写,就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像“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冲”这个动作就写出了他的急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3b941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8.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1.说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线索,运用的修辞,深刻含义,一语双关,揭示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一般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根据提示补充故事的情节或补充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变化。
围绕线索找准关键词来答题,不要偏离主线乱答。
4.判断某段(或某句)的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给文章拟题。
【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3、解题思路:【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
(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
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答案】不可。
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
【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二、记叙文的线索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老山界》【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以人物为线索【行踪,见闻】。
《最后一课》【4】以事件为线索。
《智取生辰纲》【5】以一物为线索。
《枣核》【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如《变色龙》一文以“狗的主人是谁” 。
2、线索中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有何作用【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它在文章怎样表现的【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变体题型】(1)“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 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表格填充题5、判断、寻找线索的方法【1】题目线【3】因物“取”线【4】反复(词语句子)出“线”【5】以情【情感类的形容词】“导”线。
【6】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
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阅、把握住它的“神”,再把握文章的线索,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正确地把握它的线索。
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
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6、答题格式:文章就是这样以****为线索,把与***线索有关内容联系起来,***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6、示例【略】三、重要词语品味(重要词语含义、作用的理解)1、题型:【1】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2】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1】确立品味词语角度;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描写方法+【2】词语表层含义(字典义,)【3】词语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人物情感,文中主题、人物性格、事件性质、景物特点)5、答题格式:【1】一般格式:词语本义+词语的语境义+品味词语的角度+内容上(人物性格、景物特点、事件性质、人物情感)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2】特定词语表达效果(作用)的格式:(1)①××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②强烈地/鲜明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①××一词(等词)对应前文××词语+②在结构上起××作用。
(3)词语的替换格式:①能替换。
/不能替换。
②理由:句子(或作者等)意在表现(表达)××,原词作用及表达效果;词语换后的表达效果。
③二者的表达效果相同/不同,所以能替换。
/不能替换6、示例: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问题】请分析加横线的词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胆怯是胆小,畏缩的意思。
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企鹅害怕暴风雨到来的形态,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四、赏析句子1、题型:【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谈谈你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4】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5】文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修辞、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7】你如何【怎样】理解某段的画线句。
【8】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9】赏析文中画线(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妙处。
2、解题思路:表层含义(句子本身含义)+深层含义(思想感情生活哲理人生态度、文章中心,人、物特点等)+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过渡,)+艺术效果。
4、答题格式:【1】修辞角度答题格式: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例如: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2】描写角度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方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中心、人、物特点,思想感情)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请分析本段的内容和作用答案:本段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3】表达方式角度答题格式:运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发、说明、)***,阐述观点)***+表达效果。
例如:鲁迅《故乡》结尾句。
答案:运用议论表达方式,阐述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的观点,抒发作者积极探索新生活的愿望,升华文章中心。
【4】关键词语角度答题格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表达效果如: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5】特殊句式答题格式:特殊句式(设问、反问、疑问、感叹)+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比如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发思考;例如: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
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答案: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五、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1、中考题型:【1】文中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3】分析某段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
【4】某段内容似乎与和文章(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5】概括文章某段内容并说说该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作用)【6】文中某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妙处(作用)3、解题思路:内容上:【1】、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2】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注意: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1】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中间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4、答题格式:【1】本段内容写什么+【2】本段所处位置的相应作用.,【2】段落能否删去格式:(1)①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
③所以不能删去。
(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2)①能。
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5、【示例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茅盾)这一段开头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答案: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结构上)点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和“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