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合集下载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

《示儿》原文及翻译赏析1、《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翻译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111 赏析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诗的开头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对世间的一切已经没有了牵挂,但紧接着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情绪陡然一转,唯以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

这种悲怆的情感,深沉而强烈。

诗的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到那时,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牵挂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却饱含着诗人深厚真挚的情感,其爱国之情,感人至深。

112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以“悲”字贯穿全诗。

诗人的悲哀,不仅在于个人生命的终结,更在于国家未能统一的遗憾。

其二,通过临终嘱托,展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

其三,语言简洁明快,直抒胸臆,却能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113 影响《示儿》一诗,因其真挚的爱国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激励着无数后人的爱国之心。

114 与作者其他作品的关联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词,《示儿》与他的其他作品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共同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115 后世评价后世对《示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陆游爱国诗歌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2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宋朝面临着北方外族的侵略,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却始终未能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

爱国诗: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爱国诗是把⾃⼰对祖国⼈民的热爱,⽤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种诗歌题材。

下⾯是为⼤家带来的:爱国诗:陆游《书愤五⾸·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书愤五⾸·其⼀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年轻时就⽴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地,热⾎沸腾啊怨⽓如⼭啊。

记得在⽠州渡痛击⾦兵,雪夜⾥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万⾥长城,⽴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迈⽓概坚定如⼭。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

⽓,⽓概。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之战中宋军使⽤的车船,⼜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组⼈的脚⼒踩踏前⾏。

车船在宋代盛极⼀时。

因这种战船⾼⼤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句:孝宗乾道⼋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其军幕,并任⼲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的愿望⼜⼀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的西部边界。

“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许为是“塞上长城”。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在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下面就来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并带着读者们一起领略其中的意境。

1. 《赴戍登程口占》——辛弃疾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赴戍之行的无限感怀之情和忧虑之心。

四句话中,无不表现出他对家园和爱人们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氛围浓郁,字里行间充满了想念和感怀之情,读来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意在高昂,写道祖国河山壮丽辽阔,历史、文化厚重丰富,人民民族精神鼓舞人心。

虽然书写的时代背景和今天有很大差异,但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愧于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豪迈情怀,却一直深深植根在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和草作为典型,传达出热爱大地、热爱祖国的情绪。

诗人点出了草原的气象、物象,以打动人的心弦。

再用“远芳侵古道” “晴翠盈荒城”的词汇,形象地描绘出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一句“又送王孙去”则道出了他对祖国遭受侵略时的深深思念和送别之情。

读来倍感情怀澎湃,振聋发聩。

4.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一诗,直接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爱。

战争是不堪的,但对士兵们而言,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人民仍是亟待完成的职责。

作者对烽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局面展开了望城系怀,引人回忆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

这首诗明确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立场和复兴民族文化的决心。

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爱国诗歌,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诗歌鉴赏】王昌龄《出塞》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出塞》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昌龄《出塞》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王昌龄《出塞》原文及翻译赏析王昌龄《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薛仁贵》注解、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就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至自河套西北,纵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就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王昌龄《出塞》翻译依旧就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出征长久沿袭万里征夫不回去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在世,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渡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赏析《薛仁贵》就是唐代知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作品,这就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并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道的就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小存有历史转换,出征未断的感慨。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遗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下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存有“龙城飞将”发生,平息胡乱,安稳边防。

全诗以理想的语言,演唱出来雄浑正直的主旨,气势简洁,一气呵成,诗云之莫不叹为观止。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就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后。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藏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彰显了诗人宽敞的视野和灵秀的胸怀。

王昌龄在文学创作方式上擅于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这本就是边塞诗所最为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洁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不断扩大出来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在最为朴实无华的主题之中融汇出来横跨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索;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薛仁贵》。

王昌龄的诗词全集。

《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战城南》原文及翻译赏析1战城南唐代: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译文及注释「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人们连南北也分不清了。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①郭:外城。

野死:战死荒野。

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通“号”,大声喊叫。

③激激:清澈的样子。

冥冥:深暗的样子。

④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鉴赏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生活,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

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

”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

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是诗歌的一种流派,它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民族、人民的深厚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爱国诗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歌和诗经,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变革和国家命运的兴衰,爱国诗歌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爱国诗歌,通过描绘古原草的凄凉和国家命运的衰落,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爱。

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写,将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之情。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是《将军令》。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南宋国家的忧虑和对祖国的满腔热血。

通过对将军的令下和士兵们的忠诚表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危亡的深切忧虑,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呼吁。

这首诗以其慷慨激昂的语气和鲜明的爱国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近现代的中国爱国诗歌也是层出不穷,随着国家的兴盛和振兴,越来越多的诗人以自己的文字声音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有“打倒群众”的呐喊,“呐喊”则是民族痛苦和危机的集中体现。

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文学来表达他对中国的关切和对国家现状的痛心,使这部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爱国诗歌的典范之一。

爱国诗歌是以国家和民族为中心的诗歌形式,它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民族热爱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这些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传递着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呼吁。

在当代社会,爱国诗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励人们爱国爱民、奋发图强,也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1原文翻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主旨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翻译及赏析2译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乐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是一种以表达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抒发爱国热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赞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优秀文化,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几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和它们的翻译和分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以壮丽的黄河和高耸的鹳雀楼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象征地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期望。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的作品,强调了生命的循环和民族的坚韧不拔。

诗人通过描写草的生长和枯萎,表现了草的顽强和生命力的不息。

这种象征也可以用来代表中国民族的坚韧,不惧困难,迎接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的深情厚意。

诗人以崇山峻岭和奔流不息的长江为背景,写出了自己艰难的命运和对国家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些爱国诗歌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它们通过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作品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展现出了民族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正因为诗人们用他们的诗歌寄托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所以这些爱国诗歌一直流传至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和传诵。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简短英文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简短英文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简短英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简短英文- 爱国诗词是一份极其丰厚的宝贵遗产,是古往今来的爱国人士所遗留下的隗宝。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以供大家参考!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白马篇宋代:郑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译文及赏析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赏析《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翻译: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裹革沙场骨尚温,捐糜顶踵为生存。

从军行(陈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陈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陈羽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从军行》是中国著名诗人陈羽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

原文:
铁血军人千万人,
万人奋勇出半边。

马蹄蹋雪飞沙走,
枪林弹雨过荒田。

腰悬利刃威风凛,
胸怀报国气概深。

不怕流离失所重,
敌前一念报家恩。

所过县村民百忙,
家中老幼亦胆战。

烽火长焰半边地,
部队战士绝不怠。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载良机逢此刻。

不售生前卖国贼,
可怜身后受鞭笞。

翻译:
钢铁般的军人千万人,
万人奋勇迎战敌人。

马蹄蹋雪,踏飞飘扬的沙,
穿越荒田,奋战枪林弹雨。

腰间挂利刃,威风凛凛;
胸怀报国之志,坚如磐石。

不畏流离失所,為报家恩,
只愿勇敢地冲向敌阵前。

所到之处,百姓紧忙,
老幼在家,亦胆战心惊。

烽火长焰燎原,望着敌人半边地,
部队战士绝不怠,勇武锐气不输曹操的三军。

才高八斗的文人,在此刻,
也可成为有用之才。

永不卖国的义士,
在生前惨遭弃绝;
而在死后,亦受鞭打。

赏析:
《从军行》通篇铿锵有力,气势雄奇,诗人以真挚的爱国热情为主线,表现了中国军人壮士无畏顽强,报土报国的大无畏精神。

诗歌描写了铁血战士奉献祖国,拼搏到底的伟大情感。

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载良机逢此刻”的赞叹,更是彰显着诗人的深刻思考和豁达崇高的情怀。

这首诗抒发出诗人的强烈爱
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令读者倍感激动和振奋。

同时也表达了每一个为国阵亡的烈士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挂念。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高亢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刻的爱国主题,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推崇。

爱国诗歌既可以表现对国家的热爱,也可以表现对祖国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的赞美。

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爱国诗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爱国诗歌的创作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楚辞、汉赋,如《离骚》、《望洋舟》等,它们以其宏大的抒情格局和悲壮的意境,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而到了现代,中国的爱国诗歌在近现代以及当代诗歌中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从鲁迅的《我打江南赏析》到现代诗人北岛的《波兰序曲》,爱国诗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我打江南赏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创作的一首爱国诗歌,以对南京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风土的怀念之情表达了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首诗歌中"江南"一词代表了中国乡土和风土人情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通过对江南的言辞描写和思想表达,鲁迅在这首诗歌中展现了对祖国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首诗歌以其高亢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首备受推崇的爱国诗歌是北岛的《波兰序曲》,在这首诗歌中,北岛以对波兰历史的深刻关注和对波兰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北岛通过对波兰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波兰战争和磨难的抒发,唤起了读者对于爱国的共鸣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当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并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广泛的传播。

爱国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和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索。

这些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一种精神的追求。

通过爱国诗歌的传播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更好地感悟人类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和向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关键信息
1、作品名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作者:陆游
3、原文内容
4、翻译内容
5、诗歌赏析要点
二、原文内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翻译
1、 1 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1、 11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四、赏析
1、 1 诗歌背景与情感基调
这首诗是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作者虽年老体衰,闲居荒村,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

诗的开头“僵卧孤村不自哀”,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不自我哀叹的豁达心境。

1、 2 意象与意境的营造
“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象征着当时国家的风雨飘摇。

“铁马冰河入梦来”通过梦中的“铁马冰河”这一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1、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与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其爱国之心的坚定。

1、 4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深沉。

以梦境结尾,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爱国主题、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激励着无数后人的爱国情怀。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一直以来都是表达爱国情怀、激发民族热情的艺术形式之一。

爱国诗歌以其情感真挚、言辞激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爱国诗歌,并提供翻译和赏析。

1.《义勇军进行曲》翻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赏析:《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歌曲,后来成为了中国军队的进行曲。

诗歌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坚定信念,以及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

通过激昂的音乐和慷慨激昂的词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激发了团结抗战的热情。

2.《黄河大合唱》翻译:有这样一条河流,它的名字叫黄河,它奔腾不息,东西向流淌。

它来自青海高原冰川和雪峰,融入咆哮的黄土丘陵。

它汇集人们的泪水和血液,香烟和鲜花在这里相遇。

在这条河上流淌着中国的梦想,河水汇聚成一曲奇绝的合唱。

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之一。

诗歌以黄河为象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通过这条河的流淌,诗人表达了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

3.《我爱你,中国》翻译:我爱你,中国!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我爱你,中国!无论你落后还是进步。

你是我的母亲,我要赞美你,你是我的家乡,我要守护你。

你给了我希望,让我追逐梦想,你的力量让我坚持不懈。

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赏析:《我爱你,中国》是一首表达对祖国深情厚意的诗歌。

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诗歌中使用了一系列对比,表达了对祖国不论贫富、进步与否都坚定的爱。

通过热情洋溢的词句,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热爱之情。

爱国诗歌通过激情澎湃的词句和音乐,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扬。

这些诗歌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fānyì)和赏析)白马(bái mǎ)篇宋代:郑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jīnyù)戛商音。

十年(shí nián)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kōnɡ lín)。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译文及赏析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赏析《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到达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忆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开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风格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翻译: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芒照耀.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裹革沙场骨尚温,捐糜顶踵为生存。

爱国诗:杜甫《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杜甫《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爱国诗是把⾃⼰对祖国⼈民的热爱,⽤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种诗歌题材。

下⾯是为⼤家带来的:爱国诗:杜甫《春望》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河依旧;春天来了,⼈烟稀少的长安城⾥草⽊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封抵得上万两黄⾦。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河在:旧⽇的⼭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深:指⼈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古时边防报警的烟⽕,这⾥指安史之乱的战⽕。

三⽉:正⽉、⼆⽉、三⽉。

抵:值,相当。

⽩头:这⾥指⽩头发。

搔:⽤⼿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

簪:⼀种束发的⾸饰。

古代男⼦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簪⼦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 天宝⼗四年(755)七⽉,太⼦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德。

杜甫闻讯,只⾝⼀⼈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德⼆年春,⾝处沦陷区的杜甫⽬睹了长安城⼀⽚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作。

赏析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诗篇⼀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林⽊荒芜。

诗⼈记忆中昔⽇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已经荡然⽆存了。

⼀个“破”字使⼈怵⽬惊⼼,继⽽⼀个“深”字⼜令⼈满⽬凄然。

诗⼈写今⽇景物,实为抒发⼈去物⾮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荒凉凄惨的⽓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1. 《国殇》悼念战争中逝去的烈士,在它唱响人们心中的同时,也唤醒着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泪湿英烈墓,情切瑶台云,上苍垂泪两行泪,魂归天寒魄不存。

2.《我爱你中国》崇敬祖国,放飞自我,记录下这个时刻原来对这块土地有多么的眷恋。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祖国,我为你自豪,我为你紧握拳头,朝气蓬勃的生命,从不动摇地呐喊着,我爱你中国。

I love you, China, dear motherland. I am proud of you, and I clench my fists for you. With a vibrant life, I shout without wavering: I love you, China.3.《走过崎岖山路》这首诗词告诉我们,不怕苦难,不怕跋涉,不怕暴风雨中前行。

愿我们像那走过崎岖山路的人一样,勇敢面对生活,勇于攀登。

饥饿、失意、寂寞、痛苦,如坑坑谷谷,路漫漫其修远,我却毅然地走向前。

4.《祖国,我心中的唯一》看到祖国富强,人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我们之所以有自信,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强大的祖国。

5.《大江东去》写黄河与长江的对比,表达了对长江的敬仰与赞美,并对祖国的繁荣昌盛寄予了厚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我的祖国》用优美的诗歌语言,描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表达了我们的家园—祖国之美和心灵深处的感动。

我的祖国,山水甲天下,峥嵘岁月,锤炼出你铁一般的意志。

走遍世界各国,我始终饱含对你的眷恋,轻吟低唱,写尽你的诗篇。

7. 《红旗颂》表达了对中国共产主义战士的敬佩,对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力量的赞美。

拥抱红旗,走向明天,大无畏的战士呀,请让我们共同荡起悠悠巨浪,让祖国的辉煌复兴,我们怀着赤诚的心愿筑起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白马篇
宋代:郑思肖
恨里高歌梁父吟,有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来新鸿哀溃国,昼行饥虎齧觑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及赏析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夫差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暮也懂亡国的悲惨,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浅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

《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打。

商音,五音之一,其声伤感。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至秦国讨伐救兵命令协助击溃吴国的侵略,大哭七天,秦国才容许发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迷失,陷落。


创作意境
这首诗就是作者写下去寄语自己磨练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矢志报仇雪恨的爱国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
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道惊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译者:
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
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
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
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
缠革沙场骨尚温,捐献糜顶踵为存活。


黄河浩荡流奇气,襄水斑烂洒血痕。

风雨中原恢汉土,衣冠此日认得黄孙。


忠贞已足昭千载,我欲狂歌民族魂。

【注解】①缠革:“马革裹尸”的科唇,意为战死。

捐献糜:意为捐躯,粉身碎骨。

②黄孙:炎黄子孙的科唇。

【鉴赏】这首诗作于年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之际。

当时,举国上下掀起祭奠高潮,
爱国人士纷纷写诗作文,缅怀先烈,激扬斗志,抗战到底。

作者下笔就赞扬:将军虽然战
死沙场已三载,但他的精神还活在我们心中;将军舍身亡命、粉身碎骨是为了我们民族的
生存和国家的完整。

诗的三四句把将军与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河浩荡流奇气,襄
水斑烂洒血痕”。

“黄河”象征伟大的中华民族,“襄水”代表祖国美丽的河山。

其寓意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诞生了张将军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而英雄的鲜血又洒在我们祖国
的河山上,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事!将军在腥风血雨的中原收复失地,“衣冠此日认黄孙”。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指古代士大夫的穿戴。

《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

”后引申为世族,即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的大姓豪族。

此句意
为像张将军这样的人,自然是优秀的炎黄子孙!“忠贞已足昭千载”,是诗人对张将军的
最高评价。

“我欲狂歌民族魂”,好一个“狂歌”,像张将军这样充分体现我中华民族之
魂的英雄,怎能不歌颂?这首诗本来就是一首高昂的壮歌,豪迈的放歌,诗人以自己的爱
国之情,高歌张将军的爱国精神,感情奔放,热血沸腾,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气魄宏大,心胸广阔,不愧为将军挽将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