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教材内容的质量不高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部分学校缺乏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因此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新颖性和个性化,忽视了教材内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导致教材中存在许多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2. 教材编写的难度大校本教材编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知识。
一些学校缺乏相关资源和条件,导致教材编写任务难以完成,甚至放弃了这一工作。
3. 教材更新维护不及时随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校本教材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
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教材内容滞后和过时,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师使用校本教材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对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校本教材不及国家统编教材,质量不高,使用起来不方便。
他们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和使用校本教材,导致校本教材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材编写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为了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教材编写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编写能力。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资深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编写教材,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引入外部资源,开展合作编写学校可以与相关教育出版社和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共同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专业水平,还能减轻学校的编写压力,提高效率。
3. 加强教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学校应该加强对已有校本教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及时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
可以设立专门的教材更新小组,定期审查和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4. 提高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认可和使用积极性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校本教材的认可和使用积极性。
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向教师介绍校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编写和使用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能力和兴趣等因素而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虽然这种课程有很多好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设计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它们的效果,进而也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影响到了校本课程的质量。
2、教与学不匹配在校本课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适应这些课程,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3、技术支持不足校本课程需要借助于高效的技术支持,而这方面的支持目前还存在许多缺陷。
有的学校没有提供有效的技术设施,例如无线网络、电子设备等,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学的展开。
二、问题解决1、建立统一标准为了避免各自为政和实现教学内容的协调,建议学校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的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都可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操作,并受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更多的思考角度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角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实现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3、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学校需要提供更好的技术设施,以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
这包括无线网络、电子设备等。
此外,在技术设施的基础上,学校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能力,更好地应对校本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在2023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只需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这些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就能够实现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中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案编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规范,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然而,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目标不明确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常常遇到难以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如果教师无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可能导致教学过程的模糊和无效。
解决方法:1. 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 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明确目标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确保其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步骤不清晰教学步骤的不清晰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和教师掌控能力的降低,同时也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扰。
学生无法理解教学步骤的含义和顺序,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1.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2. 教学步骤应该具有明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清晰地反映出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三、材料选择不当教案编写中,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和教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然而,有些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可能会选择不恰当的教材或教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方法:1. 教师在选择教材和教具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具。
2. 教师应该对教材和教具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试用,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四、缺乏反思和改进在教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忽略了教学的缺点和不足,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解决方法:1. 教师在编写教案之后,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2. 教师应该根据反思的结果,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教案编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校本教材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校本教材不仅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1. 缺乏统一的编写规范和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编写规范和标准,高中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存在着各自的风格和偏好。
这导致校本教材风格不一,内容不统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
2. 缺乏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支持高中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支持。
这使得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可能不够合理,不够系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由于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一些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不完全匹配,并且无法满足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使得教材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的内容和深度。
整改措施1. 制定统一的编写规范和标准学校应制定统一的校本教材编写规范和标准,明确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和风格等要求。
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教材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提供培训和指导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够具备编写校本教材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等。
3. 强化团队合作和专业交流学校可以组建教师教材编写团队,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审查和评估教材,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教材内容的专业性和质量。
4. 鼓励反馈和改进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对校本教材进行反馈,及时收集和整理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以帮助学校不断优化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论高中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编写规范和标准、缺乏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的支持,以及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浅析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度不高、缺乏统一管理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问题,解决策略,教育质量,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1. 引言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理念、特色和需求,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开发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相比于传统的统一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良好的开展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2. 问题分析2.1 参与度不高在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管理层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推动和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对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参与的机会很少,缺乏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
2.2 缺乏统一管理由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众多,涉及面广,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在实践中,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难以形成共享资源。
2.3 资源不足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
然而,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投入还比较有限,导致开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解决策略3.1 提高参与度为了提高参与度,学校管理层应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积极性。
教案编写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案编写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编写一份好的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案编写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问题: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基础,能够准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设计一份高质量教案的前提条件。
解决方法:1. 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掌握的内容和技能,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2.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3.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步骤,以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操作。
二、问题:缺乏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教学内容和资源的选择对于教案的成功实施非常重要,缺少或选择不当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1.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容;2.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互联网等,提供学生广泛的学习资源;3.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问题:缺乏全面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案编写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缺乏全面有效的教学策略会导致教学过程乏味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如讲授、讨论、实践等;2. 结合教学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问题: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是教案编写中常常忽视的环节,没有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会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及时了解和调整。
解决方法:1. 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合理的评估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2. 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3.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教案编写中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但只要教师能够认真思考并灵活运用相应的解决方法,将会编写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教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①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①崔香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及社会实践需要为师生编写的材料,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深度和范围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实施教育方针、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
通过教材能够引导学生获取体系化的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地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有着紧密的关联,高职教育立足于服务当地企业,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操能力、综合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发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资源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材的类型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发重视,高职院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对教材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即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由各个出版社具体运作出版了很多教材,也在各院校内部掀起了编写校本教材的高潮,充实了教材资源,开拓了教学新领域。
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主要分为统编教材、规划教材、系列教材、校本教材,其中统编教材、规划教材、系列教材通常是由出版社牵头组织编者并出版和推广的正式出版教材;校本教材通常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编写队伍完成编写工作并在校内印刷使用的教材。
校本教材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一环,优秀的校本教材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明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保障教学效果,但同时校本教材也存在着与职业教育脱节、教材质量不过关、形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应体现该校总体办学特色,适应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定义校本教材是高职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丰富课程建设、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中校内编写的教材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校内教材、自编教材、校内讲义、自编讲义等。
主要争论点在教材和讲义,教材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校本教材的编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学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编写能力不足、信息获取不全面、教材内容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教材评审机制等整改措施,旨在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1. 引言校本教材是指由学校教师编写的、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教材。
相比于传统教材,校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高中教师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校本教材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2. 存在的问题2.1 教师编写能力不足由于高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各异,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对于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导致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2 信息获取不全面校本教材编写需要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材开发动态,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教师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导致教材内容滞后、不科学。
2.3 教材内容滞后校本教材编写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由于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材内容可能很快就会过时。
有些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时效性。
3. 整改措施3.1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供教材编写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3.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了解决教师信息获取不全面的问题,学校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教师提供最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专属网站、组织教师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3.3 完善教材评审机制为了确保校本教材的质量和时效性,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材评审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1.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有偏差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一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义不甚明了,缺乏足够的重视。
许多教师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理解为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注重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反馈。
有些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中的选修课程混为一谈,课程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不规范有的学校将校本课程建设视为一种短期行为,仅仅满足于成立一個小组,止步于编写一套教材,无法很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
3.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监管不到位由于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本位、由学校自行开发与管理的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的重视程度自然有所减弱。
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考评体系,教师上课难免敷衍,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应对策略1.转变思想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专业指导,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增强专业自信。
学校要厘清校本课程实施与提高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明白在中高考命题日益走向能力化、素质化、综合化的今天,实施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效应对新的考试评价。
2.规范实施程序学校应坚持在与学校发展特色相结合、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与教师实施水平相结合的前提下,严格规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程序,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质量。
首先,要组建团队。
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应该包括校外相关人员,比如地方主管部门人员、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其次,要科学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大体应遵循“四基点”原则,即以学生为基点、以学校为基点、以学科为基点、以社会为基点。
最后,确立课程目标,规范实施过程。
学校在评估完成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拟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规划校本课程的大体结构,并细化分解到各小组组织实施。
3.重视评价修订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最为欠缺的一个环节。
此处的评价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二是对教师实施能力的评价。
校本教材使用发现的问题
校本教材使用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年组
1、情景导入要图文并茂,要选择适合二年级学生读懂的故事。
2、讨论明理要确定出与课题相符的内容。
如《劳动最光荣》小喜鹊在新房没有实际意义。
编写教材一定要符合课题、符合学生心里,符合学生讨论。
真正能达到对本课的“讨论明理”。
3、教学目标要明确,如《劳动最光荣》一课,教学目标应教会学生怎样清理自己的座位,而不是感受劳动的光荣。
可以定位与《教室是我家》或《打扫座位我能行》等。
课题要小而明确。
4、教材中的儿歌要短小精悍,不宜太长。
学生不宜记、背诵。
5、校本课程图要清晰,校对时要仔细。
6、校本课程内容缺乏条理、连续性。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校本教材是指由学校或师生自主编写的教材,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因材施教。
然而,在高中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会探讨高中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编写标准在高中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统一的编写标准。
这导致了不同教师在编写教材时的风格、内容和结构存在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制定统一的编写标准,明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要求。
教师应该参照标准进行编写,并在编写前进行统一的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掌握了正确的编写方法和要求。
问题二:知识点的选择和深度不一致使用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然而,在实际编写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一致,导致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和深度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教研组,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共同确定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深度。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形成共识,保证教材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问题三:缺乏实践案例和活动设计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
然而,在实际编写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缺乏实践案例和活动设计的问题,导致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引入校外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入实际案例和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知识进行案例和活动设计,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问题四:缺乏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资源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许多教师存在缺乏多媒体资源的应用问题,导致教材的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具应用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多媒体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促进校本教材的创新和发展。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本教材逐渐成为教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教材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而成的教材,它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校教育特点、便于教师使用的特点。
在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教材内容不够全面目前,一些历史校本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
一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者社会背景经常被忽略,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产生片面性的看法。
2. 缺乏原创性目前的历史校本教材大多是基于国家统一的标准教材改编而来,缺乏学校特色和原创性,难以满足学校实际教学需求。
3. 使用和推广不到位在一些学校,历史校本教材的使用和推广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教师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程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1. 强调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对于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我们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全面性,不应该遗漏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求教材编写者对历史事件的全貌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确保教材的客观和全面性。
2. 加强校本教材的原创性校本教材的原创性是校本教材的重要特点,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环境,编写原创性的历史教材。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历史校本教材的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使用历史校本教材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进一步推动校本教材的使用和推广工作。
4. 营造良好的教材使用氛围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材使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材的使用和评价,提高学生对历史校本教材的接受程度。
5. 加强监督和评价学校应该加强对历史校本教材的监督和评价工作,确保校本教材的质量,提高校本教材的使用效果。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工作,提高历史校本教材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5篇)
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5篇)第一篇: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遇的问题和对策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及对策——以《身边的数学》开发过程为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辛历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对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支持的学校来说,更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然而,校本课程开发是那样富有创造性,那样极具挑战,吸引着我们忘我地投入其中。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这样一项迷人的工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运算为主,即数理逻辑的运算需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表现。
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应在大量具体的操作性活动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符号运算过渡。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然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的具象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从未去过银行存钱、从未到过生产零件的车间,怎么能“触摸”到其中的数学,怎么会对其中的数学问题产生亲近感呢?从这个角度理解,儿童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对于生活的积累还需不断丰富。
与此同时,在儿童的身边又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资源,常常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仅以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为例,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如找家的位置、塑料袋的使用、家庭重大纪念日的计算等,儿童需要培养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慧眼。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校本思考——开发《身边的数学》。
它是指从儿童身边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儿童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数学教育理念。
第一阶段:实践积淀。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但是怎样联系?我们的实践就源于对此问题的回答。
我校从1999年就开始尝试探索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将一系列“生活”的元素加入到数学课堂里,尝试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课,如“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秘”、“花坛的占地面积”等。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具有革新意义。
[试论,校本,教材,其他论文文档]试论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试论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论文关键词:校本教材编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论文摘要:校本教材是国家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校本教材在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编写和使用中,不注意消除这些问题,很可能将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了浅析。
校本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之后,校本教材编写方兴未艾。
在中职学校里,校本教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同样的课程,差不多是一校一“本”。
校本教材有无存在的必要?一门学科是否应该各唱各的调?校本教材能替代国家统编教材吗?以上都是学校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曾参与三本德育课校本教材的编写,由于担任科研处主任工作,工作职责的关系,又组织了学校17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并认真考察了多所中职学校本校教材的编写情况。
我的观点是,校本教材编写是必要的,但质量要保证,使用方法要妥当。
这里,我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浅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校本教材的内涵1.校本教材不一定是一所学校自编的教材。
它是相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而言的,校本教材可以是几所学校共同使用的教材。
校本教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好的校本教材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很有帮助。
但是怎么定位校本教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校本教材是由本校教师组织编写的,供本校师生教学时使用的教材。
这种定义将影响校本教材的存在和使用价值。
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国家教材构成我国教材体系,这是从教材使用的范围来界定的。
国家统编教材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中职学校共同使用,地方教材是在某一省或某一市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区域内(市或县)性质相同、培养任务相同、学生发展状况相似的一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初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校本的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XXX教育学博士XXX在《走向校本》中解释说,校本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在学校中,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我国,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是简单的改编和整合,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第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建设,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加强校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社会参与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的协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合力。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校本教材编写问题及整改措施1. 背景介绍校本教材作为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学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目前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 问题分析2.1 内容准确性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内容准确性不高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对于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不够深入,或是因为教师自身的个人见解被过度融入其中。
这样的问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2 缺乏系统性一些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可能会过于片面地突出某些知识点,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有效拓展。
导致校本教材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影响教学效果。
2.3 缺乏实践性校本教材编写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但一些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缺乏实践性,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应用。
这样的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
2.4 缺乏创新性校本教材编写需要注重创新,但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创新思维,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这样的教材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整改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3.1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具备更好地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
3.2 引进外部资源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与相关学科的专家、高校教师等进行合作。
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协助,能够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3 打破学科壁垒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对话和讨论,获取多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增强教材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3.4 加强实践应用教师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尽可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内容主要针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的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然而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要,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资源缺乏。
资源不足意味着学校
没有足够的经费和人力来开发校本课程,这将会影响开发进度。
因此,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便尽快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
其次,另一个问题是学术专业的不足。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学者们的深入理解,并且必须针对本校学生的特殊需求来制定,然而,由于学术专业的不足,许多学校裁剪了专业知识和研究项目。
因此,相关人员要增加专业学者的参与,提高学术素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三,办学理念的滞后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学校忽略了随着时代变化,办学理念也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先进。
学校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侧重于可持续的学术发展和创新,以保证依法治校的发展趋势。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也具有巨大的价值。
学校在校本课
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学术专业,发展开放先进的办学理念,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科书编写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科书编写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教科书编写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教科书编写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科书品质的下降随着商业化的加剧,教科书编写行业的品质不断下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内涵:许多教科书只是纸张上的文字和图片,没有深度,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
2.死板的语言:很多教科书使用生硬的语言,难以理解。
这使得学生难以吸收书中的信息。
解决方案:1.提高素质: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写出高质量的教科书。
2.创新思维:教科书编写者应该注重创意和创新思维,让教科书更加生动、有趣。
3.改进语言:教科书编写者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科书。
二、教科书编写者之间的交流问题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经常涉及多个编写者之间的合作。
然而,这往往是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编写者之间的思想和方法有所不同。
1.观点不一致:编写者之间的观点往往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教科书中出现一些互相矛盾的内容。
2.坑蒙拐骗:有些编写者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独断专行地修改教科书的内容或者加入不恰当的内容。
解决方案:1.提高沟通:编写过程中需要不断沟通,了解其他编写者的想法和意见。
2.统一观点: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明确统一的观点和原则,确保最终的教科书准确无误。
3.确定责任:教科书编写过程中,需要确定每个编写者的责任和职责。
三、过于注重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者往往过于依赖课程标准,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要求。
这导致了以下问题:1.学生失去兴趣:教科书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有关的内容,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2.课堂效果不佳:教科书只是所谓的标准,不足以满足实际的课堂教学需求,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1.关注个性化教育:在编写教科书时,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2.多角度切入:在编写教科书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写出多样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3.学生反馈: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科书。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本教材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的,与学校教学教材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料。
它具有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特点,是学校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支撑。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1.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质量参差不齐。
2. 校本教材缺乏系统性:一些学校开发的历史校本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零散,不够全面和深入。
3. 资源不足:一些学校在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受制于资源的不足,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教学工具支撑。
4. 教材更新不及时:一些学校开发的历史校本教材更新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二、对策: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的历史教师培训班,邀请专业历史学者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
2. 强化历史课程规划: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规划,加强历史课程的系统性,明确各年级、各学段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为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指导。
3. 加大投入,完善资源:学校应当增加历史教学的投入,为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历史资料、教学工具等,以保证历史校本教材的质量。
4. 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建立起历史校本教材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历史校本教材进行评估和更新,及时反映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5. 加强教师合作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历史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分享开发历史校本教材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提高。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学校历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论文关键词:校本教材编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论文摘要:校本教材是国家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校本教材在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编写和使用中,不注意消除这些问题,很可能将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了浅析。
校本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之后,校本教材编写方兴未艾。
在中职学校里,校本教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同样的课程,差不多是一校一“本”。
校本教材有无存在的必要?一门学科是否应该各唱各的调?校本教材能替代国家统编教材吗?以上都是学校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曾参与三本德育课校本教材的编写,由于担任科研处主任工作,工作职责的关系,又组织了学校17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并认真考察了多所中职学校本校教材的编写情况。
我的观点是,校本教材编写是必要的,但质量要保证,使用方法要妥当。
这里,我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浅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校本教材的内涵1.校本教材不一定是一所学校自编的教材。
它是相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而言的,校本教材可以是几所学校共同使用的教材。
校本教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好的校本教材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很有帮助。
但是怎么定位校本教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校本教材是由本校教师组织编写的,供本校师生教学时使用的教材。
这种定义将影响校本教材的存在和使用价值。
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国家教材构成我国教材体系,这是从教材使用的范围来界定的。
国家统编教材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中职学校共同使用,地方教材是在某一省或某一市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区域内(市或县)性质相同、培养任务相同、学生发展状况相似的一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
三者的使用范围不同,但校本教材在内容上是统编教材的完善和补充。
2.校本教材的编写者不一定是本校教师。
校本教材由谁来编,不是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的尺度。
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应该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教材是某一地方仅供一所或几所学校内部使用的;第二,校本教材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或专业特色的;第三,校本教材不能取代国家统编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补充。
那些通用性很强的教材既使由本校教师编写,也不应划归校本教材范围之内。
3.校本教材不能取代统编规划教材。
一些学校在使用校本教材时,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只好大幅度减少统编教材的课时,增加校本教材的授课时间,还有个别学校干脆砍掉国家统编教材,由校本教材取而代之。
客观上讲,现在的校本教材良莠不齐,无法取代统编教材。
那些不使用统编教材的学校,我认为是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
既然校本教材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又不能取代统编教材,那么,在教材使用学时上,必须有个界定。
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统编教材占总学时的70—80%,校本教材占总学时的20—30%,也就是,国家在《课程标准》里给校本教材留足20%—30%的学时。
这样,合理的时间分配,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20—30%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校本教材长篇大论,减少校本教材和国家统编教材争学时的现象发生。
这样就保证了统编教材的授课时间。
二、校本教材存在的必要性1.统编教材的“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个性要求”。
现行的中职学校规划教材,已经完全脱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束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其理论框架、案例分析都具有很强的“职教特色”。
但是,由于规划教材覆盖的全国各类中职学校,反映所有岗位的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因此,国家课程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科领域,并以科学知识为核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水平。
这就客观地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差异性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国家课程很难照顾到学校的特色,以及不同企业对员工的特殊要求。
2.统编教材不能及时把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纳入教材中。
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稳定性强,一个版本的教材往往使用十几年。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迅速,形成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多元化的思想问题不断演变。
国家课程在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由于教材的稳定性,规划教材在理论研究和采取措施上明显滞后。
校本教材的灵活性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3.统编教材“难、繁、偏、旧”现象严重,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很重,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低,学生的注意品质、意志品质发展滞后于同龄人。
因此,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
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读书时,本身就抱着不愿学习文化课的目的来的。
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国家统编教材难度大,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学生去啃那些高深莫测的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难、繁、偏、旧”的教材知识体系既不利于学生发展,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家统编教材的局限性,给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机会。
校本教材由于灵活,能及时吸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学生能学会的知识”,因陋就简此,校本教材内容实用性强,难度较低,学生能够掌握。
可见,校本教的编写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教材在编写上存在很多共性问题。
1.抄袭现象严重。
很多校本教材编写时没有《校本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规范,由于编写校本教材时间短,为了保证下一个学期的投入使用,编写校本教材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
在短时间内,编者完成编写任务,编写者往往东拼西凑,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得不大幅度抄袭其它教材的内容或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本校本教材成了“联合国”,校本教材质量没法保证。
2.教师的能力还不适合编写校本教材。
大多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育教学任务很重,在工作期间又很少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经验也不丰富。
学校组织德育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他们觉得难度很大,很无助。
教师们既缺乏理论高度,又缺少教材编写能力,编出来的教材语法错误多,文字错误多,标点符号错误多。
他们只好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编入教材。
从这个角度讲,一般学校的德育教师还没有能力胜任编写校本教材的任务,学校也没有为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提供应有保证。
3.校本教材印刷费用较高。
校本教材使用周期短,一般校本教材只供本校师生使用,因此,印刷数量较少,这样,册均费用相对较高。
这从一个侧面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有些校本教材为了节省印刷费,找一些小印刷厂印刷,印刷质量不高。
4.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争学时现象严重。
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争课时的问题。
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规定开足课程。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为二年,有的甚至缩短为一年半,在这短的时间里,完成统编教材的内容已实属不易,再讲校本教材,在学时上不够用,为了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课时上的矛盾,有的学校只好舍弃统编教材,使用校本教材。
用校本教材代替国家统编教材,不符合国家规定,也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既然不是一人一校的事,那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就应该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各种因素齐心协力,开发出一本弥补国家统编教材不足,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教材。
1.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德育水平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这是由于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地域文化教育形成的。
一个县区,甚至一个地级城市,中职学校数量并不多,学校管理有其共性。
因此,校本教材可以供一个学校使用,也可以供几个学校共同使用。
从这个角度讲,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有关学校或专业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教育专家、教研专业人士主动承担开发校本教材的重任。
各市、县区教研部门都有相关专业的专职教研员,相对来讲,他们的知识面、专业能力、视野等更适合开发的校本教材。
教研员应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地编制校本教材,防止学校开发教材时的盲目性。
3.行业专业人士发挥校本教材开发中的作用。
校本教材的开发,最好由教师、教研员、学者及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有熟悉学生的现状的优势,教研员和学者有专业特长的优势,行业专业人士有了解企业需求的优势。
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教材,才可能是最有行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用市、县级地方教材取代校本教材。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有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由市、县级两级部门组织编写的地方教材,取代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更有现实意义。
这就避免了一个地区各中职学校为了显示本校特色,都去开发校本德育教材的局面,使学校的人力、物力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总之,开发校本教材是可行的,但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要慎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在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对各类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