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行临床西医+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为93.3%,Hp清除率为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期间行中医辨证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应用。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慢性病,由各种因素共同引发,贫血、消化不良等为疾病主要症状,由于该疾病具有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点,间接加大患者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1]。

因此,需探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为更好地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抽选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

排除标准:排除脏器功能损伤、消化性溃疡等病症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37.1±1.1)岁;疾病史3个月~10年,平均(4.2±0.2)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1岁,平均(37.2±1.2)岁;疾病史4个月~11年,平均(4.3±0.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药物为奥美拉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奥美拉咗的用法为口服,20.0 mg/次,2次/d,均为饭前服用;阿莫西林的用法为口服,1.0 g/次,1次/d,饭前服用;克拉霉素的用法为口服,0.5 mg/次,2次/d,持续性服用3个月。

病例分析题题目

病例分析题题目

病例分析一:病人,女,68岁,咳、痰、喘15年,咳嗽加剧,痰呈黄色,不易咳出两天,夜间烦躁不眠,白昼嗜睡。

体检: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50/85mmHg,神志恍惚,发绀,皮肤温暖。

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底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WBC14.5×109/L,动脉血PaO243mmHg,PaCO270mmHg。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该病人咳嗽、咳痰伴气喘15年,桶状胸,符合COPD诊断。

有CO2潴留表现,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降低、PaCO2增高,符合慢性呼吸衰竭(Ⅱ型)的诊断。

有神志改变,符合肺脑诊断。

初步诊断为:COPD、慢性呼吸衰竭(Ⅱ型)、肺性脑病。

2、呼吸衰竭分几型?并写出分型标准。

根据呼吸衰竭发生的急缓分为:慢性呼衰和急性呼衰。

根据血气分析的变化分为两型: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血症型,仅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往往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型,PaCO2高于50mmHg,同时有PaO2低于60mmHg 。

3、导致II型呼吸衰竭主要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二:病人,女,39岁,有风湿性心脏病6年,活动后心悸、气促3年。

不能平卧、水肿、尿少一周,现安静状态下亦有心悸、呼吸困难。

体检:T37℃,P110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并随体位改变,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肋下3cm。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人有心脏病史;安静状态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啰音随体位改变,符合左心衰竭诊断;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符合右心衰竭诊断;心率快、尿少是心衰证据。

病人左右心衰竭,心界向两侧扩大,提示全心衰竭。

初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全心衰竭。

2、心功能怎么分级?P1073、该病人心衰可能的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四:(心绞痛)病人,男,45岁。

发作性胸痛半年,每当急走或骑自行车上坡时感觉左胸压榨样疼痛,停止活动后几分钟可以缓解。

慢性胃炎案例

慢性胃炎案例

慢性胃炎案例1 气虚挟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崔××,女,37岁,个体户,1995年7月初诊:自述胃脘满痛反复发作5年余,每次病证发作多因劳累或持重而诱发,曾多次服药,效果不佳。

半年前作胃镜检查,今又作胃镜复查,其结果无变化,检查结果是:胃粘膜红白相间,局部以白为主,并有充血水肿;病理组织检查:胃粘膜萎缩伴轻度肠化生。

一星期之前病情加重,前来就诊。

刻诊:胃脘疼痛而胀满,痛有定处,遇劳则作,时有呕吐,饮食不香,神疲,四肢无力,大便时干时溏,溏则一日二、三次,干则二、三日一次,舌质胖,边略有紫点,舌下静脉怒张明显,脉沉涩。

证属中气虚弱,瘀血梗阻。

其治当补益中气,活血祛瘀。

处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18g 桂枝9g 白芍18g 胶饴50ml 生姜9g 大枣12枚炙甘草6g 五灵脂12g 蒲黄10g 丹参15g 。

二诊:一日1剂,分二次煎合并分三服。

之后,在多次复诊中,以上方为基础方,时尔因病情变化而对症加减用药,累计服药120余剂,症状、体征消除,作胃镜复查:胃粘膜以白为主消失,肠化生不明显。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胃痛日久不愈,极易耗伤正气,脾胃气虚,不能帅血于脉中,血失气的推动以此而成瘀,成为气虚血瘀病理特征,治当补气与祛瘀并举。

方中黄芪、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益气有助于祛瘀;胶饴、白芍补益气血,使气从血中而化生,并能帅血于脉中;桂枝温阳通络散瘀;五灵脂、蒲黄、丹参活血化瘀;生姜调理脾胃气机,佐制补益不壅滞气机。

诸药相伍,共奏益气祛瘀之效。

2 阳虚挟瘀型(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赵××,男,48岁,教师,1993年8月6日诊。

自述患病业已3年余,屡用中药,西药治疗,服药期间症状减轻,胃脘舒服,但停药后诸证又现,治疗效果不理想。

经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大部分粘膜以白为主,并见丝状血管,粘膜中度萎缩,伴有轻度增生,诊断为慢性萎缩性伴浅表性胃炎。

刻诊:胃脘痞满而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遇寒则痛甚,喜饮热食,脘腹畏寒尤显,大便不调,舌质较暗,苔薄白略腻,脉沉紧。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理变化涉及到胃黏膜的萎缩和炎症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胃黏膜结构在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正常胃黏膜的结构。

胃黏膜由内到外可分为黏膜上皮层、黏膜下层和肌层。

黏膜上皮层主要包括黏膜表面上皮细胞、黏膜颈部细胞和黏膜基底细胞。

黏膜下层主要包括黏膜小腺体和黏膜固有层。

肌层由平滑肌构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和炎症反应。

上皮细胞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会发生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1.表面上皮细胞减少: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为单层排列,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胃黏膜表面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2.黏膜颈部细胞变性和消失:黏膜颈部细胞是产生黏液的细胞,其变性和消失会导致黏液减少,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减弱。

3.黏膜基底细胞增生:在上皮细胞萎缩的背景下,黏膜基底细胞会发生增生,以弥补上皮细胞的损失。

炎症反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还涉及到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起的。

1.浸润细胞的改变:在炎症反应的背景下,胃黏膜内会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这些细胞会在黏膜固有层和小腺体中形成炎症细胞浸润区。

2.腺体的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黏膜小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甚至消失。

长期以来,这种萎缩会导致腺体功能减退,使胃液分泌减少。

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其感染能导致黏膜炎症反应加剧,形成慢性炎症灶并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和破坏。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和炎症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减少,黏膜颈部细胞变性和消失,黏膜基底细胞增生;同时,炎症反应导致浸润细胞的改变、腺体的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寒热并用治胃脘痛)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寒热并用治胃脘痛)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案例:寒热并用治胃脘痛)林某,女,52岁,2004年9月29日初诊。

自述胃脘胀痛10余年。

近期胃脘胀痛,泛酸,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寒热错杂,气机阻滞),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减治疗,处方: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吴茱萸6克,乌贼骨15克,枳实25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炒川楝10克,片姜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2004年10月5日二诊:胃脘不痛不胀,纳差,二便调,无泛酸,舌红,苔薄白,脉缓。

守9月29日方加广木香10克,砂仁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2004年10月12日三诊:胃脘轻度胀痛,纳可,二便调,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

方用小陷胸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

处方:法半夏10克,全瓜蒌10克,黄连10克,枳实25克,吴茱萸5克,乌贼骨15克,炒川楝10克,延胡索15克,郁金10克,片姜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厚朴2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004年10月19日四诊:胃脘胀痛消失,不泛酸,大便日行1~2次,舌红而胖,苔薄白,脉缓。

守10月12日方,加乌药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胃脘胀痛,口干口苦,舌红,泛酸,纳差,大便日行2~3次,不成形。

此案患者与案1患者不同,为上热下寒之象。

因病机为寒热错杂,气机阻滞,故仍以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金铃子散为基本方加减。

而后患者症状减轻,在此方基础上,加用行气止痛之品,如广木香、砂仁。

三诊时,患者胃脘轻度胀痛,无泛酸,舌质红,苔腻,脉数,症有痰热之象,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酿痰所致,遂改用小陷胸汤配合左金丸、金铃子散加味,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止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废用性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儿,男,10岁,右下肢粉碎性骨折,石膏外固定10周,去除石膏后发现右下肢比左下肢明显变细。

分析题:
(1) 该现象属于哪种适应性反应?能否恢复正常?
(2) 你学过的适应性反应还有哪几种?
讨论思考与分析提示:
该问题较为简单,主要讨论萎缩、废用性萎缩的内容,根据书本知识可以解答。

萎缩可恢复正常。

其它适应性损伤包括肥大、增生和化生。

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

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

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胃酸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对于患有胃病的患者,病理学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一般而言,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报告主要包含胃壁的炎症程度、异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的信息。

在观察胃壁炎症程度时,病理学家会通过显微镜下的组织切片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征包括胃腺的腺体结构异常、腺体缺失、黏膜腺体的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等。

通过这些观察,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胃黏膜受损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与胃壁炎症程度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炎症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病理学家会仔细观察组织切片中的白细胞浸润情况,并鉴定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例如,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通常表明炎症比较严重。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在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中,异型增生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异型增生指的是腺体细胞形态的改变,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引起。

异型增生的特征包括腺体形态的不规则性、腺体大小的变化以及核形态的异常。

异型增生的出现通常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型增生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黏膜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学家会通过特殊染色技术来观察切片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医生可以根据感染的程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抗生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病理报告中,医生还可能会观察到其他一些与萎缩性胃炎相关的病理变化,例如胃黏膜异型增生、胃溃疡和胃肠道间质瘤等。

这些病理变化与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确定疾病类型和预测预后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3一例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的病例分析

3一例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的病例分析

3一例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的病例分析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变性、萎缩和功能减退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一种常见感染疾病。

本文将结合一例临床病例,分析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的特点、诊断和治疗。

患者为一名70岁的女性,主诉胃痛、恶心、呕吐和尿频症状已经持续一个月。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长期使用降压药和胰岛素治疗。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消瘦、贫血,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尿液分析提示尿蛋白和白细胞增多。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应考虑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的可能。

萎缩性胃炎导致胃黏膜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易导致胃酸下降和胃液pH升高。

这种胃酸改变有助于细菌滋生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抗生素耐药菌的产生,也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诊断萎缩性胃炎需要胃镜检查,胃黏膜可见黏膜红晕、白斑、溃疡等改变。

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尿液培养和分析确认菌种和数量。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胃癌等。

治疗方面,对于萎缩性胃炎,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饮食调整,适当减少脂肪、刺激性食物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其次,使用胃粘膜保护药物,如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片,减少胃酸的分泌和保护胃黏膜;最后,针对胃黏膜萎缩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停止抗生素的滥用等。

尿路感染的治疗一般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辅助治疗。

根据尿液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

同时,还需要增加饮水量,促进尿液的排出,预防感染的扩散和复发。

对于该患者,首先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然后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使用胃粘膜保护药物。

对于尿路感染,应根据尿液培养结果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综上所述,萎缩性胃炎伴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二、中医药治疗
1、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CAG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 有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等。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气,常用方 剂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肝胃不和型宜疏肝和胃,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 散、逍遥散等;
瘀血阻络型宜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下可 见胃黏膜皱襞粗乱、黏膜下血管透见、色泽灰暗等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 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腺体减少或消 失等病理变化。
在治疗方面,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对 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抗感染治疗。然而,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效果并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
4、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CA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是CAG 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一些食疗方剂,如 山药粥、红枣粥等。
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中医药治疗CAG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医药治疗CAG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 其次,中医药治疗CAG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不会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最 后,中医药治疗CAG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然而,中医药治 疗CAG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等。未来需要 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完善中医药治疗CAG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为更多的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经方案例
胡某,男,6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1年前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胃脘痞闷,恶心,不思饮食,喜饮热食,倦怠乏力,时有胃痛,动则加重,舌质暗边夹瘀紫,苔白略腻,脉沉弱涩;辨为脾胃虚寒证与瘀血证,治当温补脾胃,活血化瘀,给予理中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白芍12g,桂枝12g,桃仁12g,茯苓12g,牡丹皮12g 五灵脂10g,生麦芽20g,姜半夏12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恶心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苔腻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胃脘痞闷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胃痛未再出现,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证悉除,经纤维胃镜复查,仅有轻度胃炎。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胃脘痞闷、喜饮热食辨为虚寒,再根据舌质暗边夹瘀紫辨为瘀血,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苔白略腻辨为夹痰,以此辨为脾胃虚寒证与瘀血证;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五灵脂活血化瘀,生麦芽消食和胃,姜半夏降逆化痰。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篇一: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萎缩-病例分析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

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讨论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参考答案: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

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慢性淤血病例摘要:女,30岁,农民。

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参考答案:1. 慢性萎缩性胃炎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

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讨论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参考答案: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

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慢性淤血病例摘要:女,30岁,农民。

包永辉中医医案: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尿路结石、脂肪肝(血脂高、转氨酶高)

包永辉中医医案: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尿路结石、脂肪肝(血脂高、转氨酶高)

囊结石、尿路结石、脂肪肝(伴血脂高、转氨
酶稍高)
备注
咳 喘 悸 眩 呕 膈闷 积 癫 狂 痫 痛 痹 瘰
病分五性 气病虚Βιβλιοθήκη 余 滞 逆 (肺 肝 胃)血病
血虚 血瘀 出血
精病
睥肾
痰病
温 清气咳结润
湿病
睥湿:化湿 燥湿 渗湿 利湿
风湿:表风湿 风寒湿 风热湿
筋湿
水饮病
头身胸腹膝
合位参性 心 肝 脾 胃 肺 肾 /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厥阴 少阴 / 上焦 中焦 下焦 以气立机 五不和病机 气不顺 血不活 精不散 痰湿不化 水饮不利
寒热
夹杂
动静
气痰湿瘀热结,不通则痛
舌脉
脉弦小滑,尺部浮滑重按无力。
舌质暗红,苔白腻带黄。
机明法立 治法:本例继治胆囊炎、结石。
凭五组方 刻下病点:气滞、痰湿、血瘀。
当通化痰瘀湿止痛,兼疏肝健脾补肾。
方药:五和八味汤加减。
柴胡 9, 枳实 9, 白芍 9,
炙甘草 9, 郁金 9, 金钱草 30,
海金沙 30, 元胡 15, 生鸡内金 30, 党参 18, 当归 9, 泽泻 10,
水煎服*15 天 1日1副 1日2次 方义:
气: 柴胡、枳实+白芍柔肝,黄芩、郁金清肝祛湿 血:丹参+元胡行气止痛 精:去山药
白术、去苍术+党参、炙甘草补中益气,炒麦芽炒鸡内金消食开胃 痰饮:茯苓、去泽泻
降逆和胃:吴茱萸、黄连、代赭石
2008 年 3 月 21 日,二诊:服药后胃部不适症状大减,饮食、睡眠好转,口清爽,大便
精病
睥肾
痰病
温 清气咳结润
湿病
睥湿:化湿 燥湿 渗湿 利湿

中医药学论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中医药学论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一、病因病机因CAG临床具有脘腹部疼痛、痞满不舒、触之无形等主症,多归于“胃痛”“痞满”范畴。

胃痛、痞满均首见于《内经》,并认为其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

现代各医家依据其各自临床实践经验、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提出了他们不同的病因病机观点。

许波等[3]注重脾胃生理功能,认为饮食不节是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除此之外,还与情志失调、感染幽门螺杆菌、药物损害等因素有关。

张金金等[4]认为CAG饮食不节,滋生湿热,耗伤胃阴,导致胃阴亏虚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为发病之标。

梁大铭等[5]指出感染外邪、饮食劳倦、情志不遂致脾胃功能受损,始为气机郁滞,继则气机逆乱,化火伤阴,致瘀动血。

桂壮等[6]强调脾虚是致病基础,气机不降、肝胃不和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李昆阳等[7]则认为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致气、痰、湿、食、瘀等病理产物郁滞,多属实证,病久脾胃受损,更易受邪,形成虚实夹杂证。

概而言之,感受外邪、药食不当、七情所伤是慢性CAG的主要致病因素,多种因素日久致胃体阴虚、脉络瘀阻而发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

二、临床治疗经验1传统辨证论治因对病因病机见解不同及临床资料、分型依据不同,各医家提出了繁多的证候分型,部分医家还自拟了很多疗效确切的经验方。

冯文亮等[8]认为CAG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一方面引起气血生化乏源,另一方面形成湿热血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结果又加重了脾胃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群,分为肝胃气滞、脾胃瘀血、脾胃虚弱等证型,分别以香苏散合柴胡疏肝散、丹参饮合失笑散、百合乌药汤合香苏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祁向争等[9]临证中发现很多CAG患者缺乏相应症状,依据是否有临床症状,他独树一帜的分为有病无证和病证俱全两类,有病无证者因缺乏四诊资料,运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脾胃,对病证俱全者用五磨饮子合丹参饮加减和胃降逆、理气活血,并配合药物加减扶正祛邪。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方法。

本文通过对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研究结果讨论,得出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结论总结了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临床病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腺萎缩和黏膜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会出现慢性胃痛、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贫血、胃出血等并发症。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两者在诊断过程中的优势和限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建议。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讨论,验证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旨在为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步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阅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我总结出了一些阅历。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于医生及患者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启发。

起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防止食用辛辣、烟熏、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和定时性。

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

此外,要尽量防止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应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定的疗效,且不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芩连柴胡汤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西药如质子泵抑止剂、抗胃酸药等也可以缩减胃酸的分泌,保卫胃黏膜,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也值得推广。

针灸可以调整胃肠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感。

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达到疏导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胃俞穴、足三里、中脘等是常用的穴位。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防止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会引发胃炎的急性发作,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幸福的状态。

合理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个体化状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信任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息推行和探究的深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药、西药和针灸疗法等综合应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胃病中的一个常见病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诊断手段。

本文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结果分析1.黏膜颜色:通常情况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呈现出苍白、水肿、发绀等情况。

苍白常见于粘膜水肿的表现,水肿是由于黏膜下组织浸润炎症细胞和水肿所致,而发绀则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

这些变化提示了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和黏膜损伤的情况。

2.粘膜纹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检查还可观察到黏膜纹理变化。

正常的胃镜检查中,胃壁呈现清晰的血管纹理,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常常可见黏膜纹理模糊、变细、变少的现象。

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出现纹理消失的情况。

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变性,黏膜结构发生改变所致。

3.溃疡和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检查中,常见到溃疡和糜烂的情况。

这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局部损伤和糜烂。

1.炎症细胞浸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中,常见到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同时还可见到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炎症细胞的浸润是慢性炎症的表现,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2.黏膜结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中,常见到黏膜结构改变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肥大细胞增多、腺体变形和萎缩。

这些改变导致了黏膜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退。

3.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中,可见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感染不仅加重了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还可导致严重的黏膜损伤。

病例分析题题目

病例分析题题目

病例分析一:病人,女,68岁,咳、痰、喘15年,咳嗽加剧,痰呈黄色,不易咳出两天,夜间烦躁不眠,白昼嗜睡。

体检: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50/85mmHg,神志恍惚,发绀,皮肤温暖。

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底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WBC14.5×109/L,动脉血PaO243mmHg,PaCO270mmHg。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该病人咳嗽、咳痰伴气喘15年,桶状胸,符合COPD诊断。

有CO2潴留表现,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降低、PaCO2增高,符合慢性呼吸衰竭(Ⅱ型)的诊断。

有神志改变,符合肺脑诊断。

初步诊断为:COPD、慢性呼吸衰竭(Ⅱ型)、肺性脑病。

2、呼吸衰竭分几型?并写出分型标准。

根据呼吸衰竭发生的急缓分为:慢性呼衰和急性呼衰。

根据血气分析的变化分为两型: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血症型,仅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往往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型,PaCO2高于50mmHg,同时有PaO2低于60mmHg 。

3、导致II型呼吸衰竭主要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二:病人,女,39岁,有风湿性心脏病6年,活动后心悸、气促3年。

不能平卧、水肿、尿少一周,现安静状态下亦有心悸、呼吸困难。

体检:T37℃,P110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并随体位改变,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肋下3cm。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人有心脏病史;安静状态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啰音随体位改变,符合左心衰竭诊断;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符合右心衰竭诊断;心率快、尿少是心衰证据。

病人左右心衰竭,心界向两侧扩大,提示全心衰竭。

初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全心衰竭。

2、心功能怎么分级?P1073、该病人心衰可能的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四:(心绞痛)病人,男,45岁。

发作性胸痛半年,每当急走或骑自行车上坡时感觉左胸压榨样疼痛,停止活动后几分钟可以缓解。

病理萎缩性胃炎报告单

病理萎缩性胃炎报告单

病理萎缩性胃炎报告单【报告单标题:病理萎缩性胃炎】【报告编号: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历号:XXX】【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岁】【送检科室:XXX】【送检医生:XXX】【检验人员:XXX】【镜下所见】镜下可见胃粘膜表面上皮完整,粘膜下层次分明,嘌呤柱较高,胃腺扩张,部分萎缩,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并有偶见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胃壁血管结构正常,未见恶变和异型增生。

【诊断意见】病理萎缩性胃炎(早期)【报告解读】本次病理检查所见胃粘膜表面上皮完整,说明初步炎性损害程度较轻。

胃腺扩张以及部分萎缩情况显示在早期阶段,部分萎缩可能已经影响到胃腺的正常功能。

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表示胃粘膜受到了一定的炎症刺激,需要进一步监测炎症的进展情况。

【诊断提示】根据所见及病史,提示该患者可能存在着胃腺萎缩性胃炎的早期病变。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胃黏膜上皮萎缩,局部炎症浸润及胃壁层细胞减少。

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除了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胃功能减退、胸骨后不适感等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早期病变并不典型,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1. 需要与胃癌、胃息肉等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进一步提供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 需要定期监测病变的进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3.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疾病宣教,提醒患者注意饮食习惯以及遵医嘱进行治疗。

及时就诊,如有不适请及时复查。

【签名】报告医师:XXX审核医师:XXX时间:XXXX年XX月XX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例分析:王某,女,53岁,患者于20
年前因饮食不节,加之劳累及情志不畅致上腹
部胀满疼痛,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县医院治疗,
先后服用中药汤剂30余剂(具体用药不详),
以及香砂养胃丸、三九胃泰冲剂、丽珠得乐、
复发胃友片、维酶素片等,症状时轻时重。

2014年在淮阳县人民医院胃镜检查提示为慢
性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Ⅰ度)。

现症
见:胃脘胀满,时有胃痛,泛酸,纳少,乏力,
面色较黄。

舌质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舌
苔薄白,脉沉弦细。

诊断
中医诊断:胃痞(脾虚肝郁,中寒不运)。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Ⅰ度)。

方药:
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旱半夏10g,香附10g,川朴10g,乌药10g,木香6g,沉香5g,西茴10g,吴茱萸3g,桂枝5g,刘寄奴15g,砂仁8g,白蔻仁10g,郁金10g,白芍12g,甘草3g。

30剂,水煎服。

二诊
胃脘胀满减轻,纳食略增,但复因情志不畅,胃痛又作,为肝气
犯胃,气滞血瘀;泛酸未减上方加玄胡索10g、干姜8g继服30剂,水煎服。

三诊
胃胀胃痛基本消失,饭量增至每日主食达250克左右,身体较前有力。

上方加焦三仙各10g、煅瓦楞子15g。

继服30剂,水煎服。

四诊
诸症基本消失,饭量已达每日300克左右,舌质淡红,体稍胖大,舌苔薄白,脉沉细。

于2015年9月5日在周口市中医院复查胃镜及病理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但其病程日久,仍以少量中成药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嘱以浓缩香砂六君子丸,每次8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坚持服用3个月。

预后
随访,知其坚持服用香砂六君子丸至2016年10月15日,平时遵医嘱注意调节情志和饮食规律,停药至今无异常不适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