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修身正己”呢?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本文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仰慕。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选材典型,感情真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范文。
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前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大体能够做到从宏观角度来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特色。
但是,要深入研究,达到微观探视,还得颇费工夫。
好的是,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说好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时,学生对于此类文章的特点已有所了解,也做过相应的仿写练习,为本次继续深入学习,达到较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内容,感受其结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选材的精妙。
3.精读课文,品味文中情感真挚、含义丰富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结构完整、选材典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情感真挚、含义丰富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张中行先生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略读技巧,体会写作特点。
二、略读文本,了解文章所写事件1.学生活动: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按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内容。
(2)采取“圈点"法,勾画出能用来概括事件的关键语句。
2.预设:修改文章、送客、复信,写话重自然、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
三、跳读文本,了解文章行文特点情境设置:假如你是张中行先生,恰好也出现在叶圣陶先生的追悼会上,组织单位邀请你选取这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从宏观角度为叶圣陶先生献上一段悼词,表达你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若诵读悼词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你该怎么选取?1.学生活动:(1)跳读课文,继续采取“圈点”法,根据情境需要,勾画出标志行文结构的关键语句。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训练并掌握略读技巧,根据文本概括文章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事件。
浏览文本,寻找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并掌握本文通过若干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训练并掌握略读技巧,根据文本概括文章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事件。
【教学难点】浏览文本,寻找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并掌握本文通过若干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略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是由谁题写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的含义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交流看法】【引入资料:“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叶圣陶】【学生结合资料,交流对于“语文”的认知】二、作者简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的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
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
自此,语文学科在中国开始有了确定的学科名称。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领导编写《新华字典》。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日常积累,自行介绍作者信息。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聚焦重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2.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批注评价性语句,关联事件,结合生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发表自己的心得。
3.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核心任务】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课时目标】1.略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结合具体事件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策略】默读、略读、朗读、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一、导入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修行个人品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来学一学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2.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一——人物事迹人物的品德从事件中展现,文章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主要从待人厚、律己严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德行。
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这两部分,勾画关键语句,概述本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主要事迹。
示例: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改标点。
——邀请“我”帮助他使用普通话修润文章。
三、合作探究二——人物美德作者记述的都是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从中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叶圣陶呢?结合人物主要事迹,勾画关键语句,品析人物美德。
用“通过……(事件),我读出一个……的叶圣陶。
"来完整陈述。
先自行品析,然后小组分享讨论。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久仰大名的新朋友,他写的语文二字伴随我们七载有余,咱们课本上的“语文"二字就出自他的笔下。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二、初识“二三”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后来请他的先生给他改名,名秉臣,意为秉承爱国之志,用一己之力改变国家之命的臣子,可见其拳拳爱国之心。
随后清廷已没,无君哪来臣,遂又改名为圣陶(“圣人陶钧万物"),这个名字便伴随了叶老一生。
改了两三次名的叶圣陶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三、概括“二三”事1.齐读标题,你可以得知哪些信息?“先生"可见其学识之广博,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可见其二者之间的师生关系,如:臧克家称闻一多为先生,萧红称鲁迅为先生。
“二三事”写了叶圣陶先生一些零星片段的事情。
2.略读文本,梳理主要事件。
略读方法:(1)遇到与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2)注意每一段的首句,快速把握段意。
主要事件:(1)描标点:“描"可见叶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2)修润文章:“不耻下问”,透过这温暖的话语,诚恳的举止,可见叶老待人宽厚,谦逊的品质。
(3)真诚送客:其中的动词、副词、数词,可见其热情待客,礼数周全,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4)及时复信:“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可见其对朋友的重视珍惜。
信中所提及的“悔恨”“悲伤"如何理解?引出“十年来的社会现象”:“1966年,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
文革中一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
叶老一篇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贴的大字报。
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
他有一个原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
在1969年后,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等奖创新教案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识记并积累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学会分析概括典型事例。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景激趣新课导入】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我们呢?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别人又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第二板块【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他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第三板块【检查预习了解情况】1.注意下面的易错字。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以小事折射人物美德的写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2.品味文章平易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交流展示师引导:上节课课后同学们阅读了吕叔湘写的《怀念圣陶先生》,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笔记,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预设:吕叔湘不仅写了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事业方面的巨大贡献,而且还重点叙述了他对友人的关怀鼓励,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充满人文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品质。
两位作者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人之师表。
◆活动二:析读文本,明确写法1.探究以小见大的写法师引导: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的呢?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请举例并说说。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师点拨: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
越是平凡,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2.体会文中叙议结合的写法。
师引导:作者先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叙述相应的事件呈现这种精神品质,这种叙议结合的写法我们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已经有所了解。
结合文中内容,具体谈谈这种写法在文中有什么好处。
(出示议论性语句,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师引导归纳明确)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简要复述事件。
2.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引导: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师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交流叶圣陶先生资料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2.介绍作者张中行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字音字形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 ìrú) 朦胧(lóng)累赘( zhuì) 拖沓(tà) 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juàn) 不耻下问(chǐ)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lí)(2)词语理解【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感知,概括叶老二三事,在评价性语言中感受叶老形象。
2.细读品味,体会一代大师的深重苦心,领会大师立己立人的至上德行。
3.诵读回味,感受作者缅怀叶老时深切浓烈又克制的情感。
4.比读拓展,感受本文语言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领悟大师精神传承的意义。
教学重点1.略读感知,概括叶老二三事,在评价性语言中感受叶老形象。
2.细读品味,体会一代大师的深重苦心,领会大师立己立人的至上德行。
教学难点1.诵读回味,感受作者缅怀叶老时深切浓烈又克制的情感。
2.比读拓展,感受本文语言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领悟大师精神传承的意义。
教学过程直观导入叶圣陶先生是我们小学时代的老朋友,我们曾学过他的《荷花》《爬山虎的脚》,还读过他的童话集《稻草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是我国杰出的编辑家,主编的报刊、图书不计其数,最近几年重新走入我们视野的《开明国语课本》,就是他编写的。
他也是人民教育家,是现代“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走近这位伟大的语言艺术家。
略读感知提醒:略读时请大家注意略读速度。
明确:略读任务(了解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可以用简洁的语言随文概括,也可以用笔在行文的相应处圈点勾画)。
有序概括本文记叙的叶老二三事(如:第3段中,先生帮人描标点,先生与我商酌修润意见;第4段中,先生礼送来客;第5段中,先生回信给我;还有第六段后面先生主张平易简洁的文风……);关注文中的评价性的语句,特别以第2段为典型,请大家大声朗读并圈画出评价性语句的关键词(立德最前列,单一的儒,躬行君子、人之师表);进而思辨探究:文章所叙之日常小事与作者所给之极高评价是否相宜?细读品味品读任务:任意选课文3、4、5段所记的一则小事情精读细品,并在你深受感动的细节处做好随文批注。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任务】1.略读课文,知其事2.细品词句,识其人3.重组文本,赏其语4.聚焦首尾,悟其情【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以上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的名言,关于他的事情还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认识作者:【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代表作有随笔《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体知识(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背景链接:(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二、任务开展任务一:略读课文,知其事1.略读文章,找出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学法指导:略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的四个特点:(1)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不能太低。
(4)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的阅读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预设: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初步体会叙议结合的妙处,初步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梳理素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意图。
教学环节:环节知识教师活动预设问题学生活动预设评价设计意图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语文学习要素和方法?自读单元导语,圈画梳理相关内容。
能够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家作品1.指导学生结合文后注释以及预习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2.指导学生围绕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1.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我们先来读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你读出了哪些信息?1.结合文后注释和预习内容梳理作家作品。
朗读标题,根据文章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能够了解掌握文学常识;正确提炼核心问题。
了解文学常识;破题质疑,提出本文问题链,明确核心问题。
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指导学生明确略读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方法读课文,梳理3-8段,并概括作者回忆叶圣陶先生的几个材料。
1.如何运用略读的方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呢?2.请同学们快速略读课文3-8段,找出关键句,概括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8件事。
请一位同学结合找到关键句,概括说说文章的事件。
1.学生看,明确知识内容。
2.学生自读3-8段,用“"画出关键句,批注事件内容。
能够知晓略读方法,能找寻到相应关键语句并进行事件概括。
圈画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事件。
四分类材料,梳理关系1.指导学生将材料按照内容、对象进行分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这些材料从哪几方面表现人物?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学生结合素材内容尝试概括,找寻关键语句,梳理素材关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_1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掌握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并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领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的过人品行,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及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许多人一直追求的人生信条,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叶圣陶先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他对他人宽厚以待,对自己严格要求。
他的这种大家风范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的脚步,去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新课教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张中行(1909~2006),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背景链接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掌握生字丁卯(mǎo)商酌(zhuó)譬如(pì)朦胧(lóng)颠沛流离(diān pèi)累赘(zhuì)拖沓(tà)诲人不倦(huì)鞠躬尽瘁(cuì)2.理解重点词语诲人不倦:教导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创优一等奖教学设计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文章比较长,记叙事件比较多,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略读的方法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概括事件,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性。
3.把握关键语句,朗读文章,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件事?(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感情?(3)课文中说“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为什么说是“双层悲哀”?(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他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中行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略读——整体感知本文约2000字,请同学们使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怀念叶圣陶先生2.说一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叶圣陶的哪几个方面?明确:待人宽厚、严于律己。
二、精读——感受人物(一)请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事件和描写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和严于律己,并在文中圈点勾画做旁批。
(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看看和别人圈点勾画的地方是否一致,事件的概括有什么不同。
(三)小组展示,全班交流以下问题。
1.哪些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宽厚待人?(学生活动:第一件事教师总结,给出例子,其余事件让学生按照格式讨论解决)明确:(1)不耻下问,求我修改。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常考词语。
2.通过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Q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优秀品德。
语言运用:识记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思维能力:通过快速定位关键句来训练略读能力;学习文章思路清晰、流畅的过渡与表达。
审美创造: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J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人物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代表作: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圣陶短篇小说集》等其友•张中行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随笔集《负暄琐话》臧克家言: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写作背景】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字音字形】多音字【串句记忆法】虽然我的病积累(1δi)了很多麻烦,让妈妈十分劳累(Iei),但是她从没有认为我是累(Iei)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从这样的书法中,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1.重点字词:(注音)修润商酌累赘别扭拖沓妥帖(释义)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作者简介:预设: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质疑导学通过预习,对于本篇文章,你有哪些问题想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预设:文中讲到叶圣陶先生的许多品质,这些品质中哪一点最可贵?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的?任务二探究学习,整体感知略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几个方面的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者及叶圣陶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3、感受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品质,学习他对待语文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了解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见字如见人”,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简介及背景材料作者介绍张中行(1909-2006),学者、散文家。
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2、背景材料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多年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 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检查预习重点字词。
修润(rùn) _ 生疏(shū) 商酌(zhuó) 恳切(qiè)譬如(pì) 朦lónɡ(胧) 累赘(zhui) 别扭(niu)拖沓(tà) 妥帖(tiē) 不xiǔ(朽) 生shū(疏)shèn(慎)重感kǎi(慨) 监dū(督)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南qiāng(腔)北调颠沛流离(pèi) 以身作zé(则) 一以guàn(贯)之鞠躬尽cuì(瘁)2、重点词语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核心素养】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导学1.语言运用:积累本单元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形成个体的言语体验,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
2.思维发展: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炼总结出写人叙事散文在拟题、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并将总结出来的阅读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去。
3.审美鉴赏:让学生运用略读的读书方法,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大意,并在欣赏和评析本单元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以叶圣陶、梁启超、周敦颐等人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追求为标杆,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1.使用圈点勾画法画出课文中简洁生动、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2.理清文章思路,绘制出结构图,并能完整、准确地复述出课文故事。
1.能够在比较阅读中,提炼总结出写人叙事散文在拟题、选材、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并将总结出来的阅读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去。
2.让学生运用略读的读书方法,把握本单元文章的大意,并在欣赏和评析本单元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是两篇文言文,《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吟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通过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4.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5.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吗?有没有谁可以跟大家说说。
好,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很不错,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跟深入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1.作者。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三人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2]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背景。
文章开篇言简情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常考词语。
2.通过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优秀品德。
语言运用:识记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思维能力:通过快速定位关键句来训练略读能力;学习文章思路清晰、流畅的过渡与表达。
审美创造: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课文精讲】从结构和内容来看,第2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真题模拟】说说文中记述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的可贵品质。
2.细读重点语段,理解描写性、评价性和抒情性语句,学会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
3.理解“君子”品格。
教学重点: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
教学难点:理解“君子”品格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提前阅读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其实我们早就在初中语文的世界与叶圣陶先生相遇,请大家看到语文教材封面,这上面的“语文”二字便是先生题字,浑厚凛然,字如其人。
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
与我们而言,学是为了会学。
作为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精辟独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先生的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会从多种表达方式读散文。
PPT展示中心句: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二、见君子之行,明君子之德
1.略读全文,概括本文记叙了哪些与先生有关的事件,是怎样进行描写的,从中可见先生的何种君子之德。
(目标预设:让学生学会从记叙与描写角度读散文)
要求:小组合作,做好旁批。
角度:描写方法+事件+人物形象
教师示例: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运用动作描写,记叙了先生“细描标点”之事,可见先生潜心贯注,严谨细致。
学生讨论5分钟
学生发言+教师梳理
①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修润课本——语言描写——不耻下问】
②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礼送客人——动作描写——有礼有节】
③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诚恳回信——待友真诚】
④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
【重视写文如话——语言描写——严以律己】
⑤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
【重视文风简洁——语言描写——追求极致】
⑥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重视用语规范——力求完美】
小结:
君子之行:细描标点/修润课本/礼送客人/诚恳回信/
要求写文简明如话/重视简洁文风/重视用语规范
君子之德:潜心贯注严谨细致谦逊诚恳不耻下问
宽厚待人有礼有节真诚和善关心朋友
严于律己重视语文认真极致力求完美
过渡:这是我们走进文本去识得的叶圣陶先生,是借作者的描写以及记叙性文字读出,那作者有没有更直接的对于叶老的评价呢?
2.勾画文中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性语句,教师追问这些评价性语句的作用。
①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⑤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⑥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这些评价性语句使得段落间承转自如,流畅严谨。
也使得文章层次清晰,结构明了。
过渡:作者与叶老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于张中行而言,叶老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张中行写下本文,对叶老的追思与敬仰流露在字里行间。
文章无一字直接写追思,但字字都真切,你找到本文的抒情句了吗?
3. 勾画并品析文中的抒情性语句(分析前朗读+分析后朗读)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运用环境描写,辞旧迎新之际,听闻先生逝世,欢乐喜庆的场景反而烘托了作者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表达了作者对叶
圣陶先生的追思与怀念。
结:如何读散文:读其记叙与描写的文字;读其议论与抒情的文字
如何写记人类散文:1.总写印象,分写品格;2.以小见大,选材真实;
3.围绕中心,叙议结合;
4.极致描写,真切抒情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认识了一位躬行君子,那在你们心中,怎样的人堪称君子呢?
三、品君子之行,习君子之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君子;
身居陋室,德行美好,是君子;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亦是君子!
结合生活经历与阅读体悟,仿照以上句式,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君子是怎样的?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动笔写并分享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识得君子之行,悟得君子之德,希望今后大家也能修身正己,做躬行君子!像叶老一般:宽以待人,德行誉满天下;严于律己,学识惠及人间。
五、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君子之行君子之德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身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