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张仲景优生学术思想浅析
张仲景优生学术思想浅析
张兆云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89(4)3
【摘要】张仲景于公元二世纪初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方药配伍变化运用等贡献,都具有举世公认的定论。
然仲景之功,宏伟无边。
笔者每读仲景书一次,辄有新的受益与启迪,发现仲景在优生学方面亦堪称上溯历代之精华,下开后世之先河。
兹就《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中关于优生的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一、改善母亲体质,以育优质胎儿中国古代对优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史记》、《列女传》、《黄帝内经》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优生
【作者】张兆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19
【相关文献】
1.张仲景瘀血学说学术思想浅析 [J], 易亚乔;葛金文;喻嵘;张炳填;肖碧跃
2.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浅析/赵天平//中国医学文摘 [J],
3.浅析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及其对现代临床的启示作用 [J], 郭晨晨;王亚丽
4.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J], 赵天平
5.浅析张仲景辨治痰饮型眩晕的学术思想 [J], 高帅;樊瑞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
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怀胎生子是人生的大事,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重视子嗣繁衍、有着“多子多福”传统的民族,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周礼》的胎教法,到北齐徐之才的十月养胎法,古人对孕产的重视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提倡的逐月养胎法。
1. 妊娠一月:“一月之时,血行否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 意即孕妇从怀孕后第一个月起,就应注意睡眠的环境要安静,无噪声打扰,更不能受到惊吓。
“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
”则是说饮食上应稍细熟烂,在主食上可多吃点大麦,副食调味方面以酸味为主。
因为孕妇多喜食酸,而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能补肝以养胞胎。
对于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响胎气。
2. 妊娠二月:“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之,勿惊动也。
”妊娠早期,胚胎正处于发育阶段,也是最不稳定的阶段,孕妇应“居必静处”,禁忌或减少性生活。
而对于孕妇的饮食来说,则要“无食辛臊”。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并且为了不伤胃气,自古以来,医家们多主张孕妇的饮食最好在适当讲究营养的前提下,以“清淡”为主。
这种清淡而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在今天归纳起来大致有瘦肉、鱼、禽、蛋类、牛奶、豆浆,以及各种绿叶蔬菜等;而膏粱厚味,辛热肥甘,以及炙煨油煎,“冰浆”、“饮酒”,则一般多在避忌之列。
原因在于“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
膏粱厚味,辛热肥甘等物,非但入胃刺激,不易消化,并且弄得不好,还会使孕妇体内热邪壅滞,造成阴阳失调,以致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3. 妊娠三月:“当此之时,未有定义,见物而化……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若要想子女长得美好端正,应多看白璧美玉,若想孩子贤良有道德,那么孕妇的言语行动应当文雅庄重。
心不应有坏的念头,坐、立须端正,忧思喜怒要有节制。
所谓“外象而内感”,就是说外界的事物对胎儿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中医妇科:逐月养胎法
中医妇科:逐月养胎法当时代的潮流将我们的传统冲刷殆尽,再回过头重新审视,我们才发现古人的智慧如同海边沙滩里隐藏着的珍珠,虽时光流转,沧海桑田,难掩其光彩。
而中医学古老的逐月养胎法,即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怀胎十月如何逐月养胎吧。
“逐月养胎”,就是根据胚胎每月的发育情况,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相应的每月养胎的措施。
比如中医把方位中的东方、季节中的春天、地上生长的树木、颜色中的青色、五脏中的肝脏、动物中的鸡、谷物中的麦、五味中的酸味归入五行中木的属性里。
由于木属性的春天是一年之首,是万物生发的开始,而胎儿初孕也是生命的开始,所以怀胎一月属于五行中的木,由孕妈妈木属性的肝经气血滋养胎儿,孕妈妈的饮食调理上也要注意补肝护肝。
肝喜酸,故“酸美受御,其谷麦,故宜食麦”。
通俗的说就是怀胎一月时,孕妈妈会喜欢吃酸的食物,麦类的面食更能滋养孕妈妈和肚子里的宝宝。
一月养胎怀胎一月名叫始形,由足厥阴肝经滋养胎儿。
孕妈妈们的日常饮食要精美可口些,可以多吃些酸的食物,辣的和腥的食物最好不要吃。
羹汤要吃熟的、暖的、新鲜的;过夜的、凉的饭食不要吃,能做到这些就叫做“才贞”。
《逐月养胎方》认为怀胎一月时,孕妈妈的肝血要滋养胎儿,如果过于劳累容易损伤身体的肌腱,环境嘈杂或惊吓会扰乱孕妈妈的肝气,对孕妈妈和肚子里宝宝都不好。
所以这段时期孕妈妈是不宜做重体力活的,而且睡觉时要有安静的环境。
另外,《产经》特别指出“无御大丈夫”,也就是说怀胎一月不要行房事。
二月养胎怀胎二月名叫始膏,由足少阳胆经滋养胎儿。
孕妈妈们不要吃辛辣腥臊的食物,居住的环境要安静,摇滚音乐之类的就不要听了,不要惊扰肚子里的宝宝。
这段时间还是不能行房事,否则容易引起孕妈妈们以后“百节骨间皆病”,也就是说以后容易留下关节不适的病根。
三月养胎怀胎三月名叫始胎,由手少阴心经滋养胎儿。
这段时期很重要,肚子里宝宝的天性将生未生,“未有定仪,见物而变”,这是胎教的好时节。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中医优 生思想 与逐 月养胎 的探析
高利 红 阚晓晴
2 6 6 3 0 0 山东省青岛市胶 州市人民医院
【 摘 要】 优 生学从 古至今都 是一 门重要 学科 , 中医的优 生思想在妊娠 保健及 治疗妊娠 并发症等 方面一直有 着广泛 的应 用。 中 医分 经逐 月养胎理 论在优 生学 中也 有其独特 的一 面 ,逐 月养 胎以 中医的五行藏 象理论 为指导 ,结合胚胎 的发育规律 及
《 列 女传 》中有 “ 太妊 之性 ,端一诚 庄 , 惟 德能行 。 及其 妊娠 ,
不 视恶色 , 耳不 听淫声 ,口不 出敖言 , 生 文王而 明圣 , 太 妊教之 , 以母 为基 , 以父为楣 ” , 父母 只有元 气充足 , 才能 形成优 良的胚胎 , 目 卒 为周宗 , 君 子谓 , 太 妊能为胎 教 。” 《 女客 百效全书 》 孕 期作 为生命 形成 发育 的最 早时 期对生 命个 体质 量有着 决定 性 的 以一 识百 。
现在优 生学 的学科分类 越来越 细, 出现 了遗传优 生学 、 环境优 生学 、
基础优 生学 、社会优 生学等 遗传 咨询 、产 前诊 断、选 择性 的流 产等措 施 的实施 , 以及 对 孕期 营养 的重视 不 断加 强,现 代辅 助生殖 技术 的应 用也 是 以优 生
优育 为 目的 。胎 生期 环境 的不 断优化 使 人类遗 传基 因 的潜在优 势
妊娠 的病理 、生理特 点 ,在指 导整个妊娠期 有着积极 的指 导作用 。
【 关键词 】中医优 生思想;妊娠期优 生;分经养胎
中医 自古就有 治未 病 的传统 ,从胚 胎开 始预 防可谓 是最 早 的 治本 。所 以妊 娠期 间母 体 的养护 凸显 出其重 要性 , “ 人 之始 生 , 2 . 2妊娠期 母体 的胎 养及 意义
中医养胎到底养的是什么
中医养胎到底养的是什么一、前言介绍中医养胎的背景和目的二、中医养胎的概念和原理阐述中医养胎的概念,如何通过中医理论辅助孕妇保护自身和胎儿健康三、中医养胎的方法详细介绍中医养胎的具体方法,如调整饮食、按摩、穴位按压、精神调节等四、中医养胎的功效探究中医养胎的作用,如预防孕妇昏迷、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早产率等五、中医养胎的注意事项指出中医养胎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产前、产后护理、中医药的副作用等六、总结概括中医养胎的重点和优越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第一章前言自古以来,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一直备受重视。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孕妇怀胎十月,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母体营养,因此必须重视孕妇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
中医养胎理论,就是为了辅助孕妇保护自身和胎儿健康而产生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们对中医养胎的重视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中医养胎的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养胎的概念、原理、方法、功效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剖析。
第二章中医养胎的概念和原理“养胎”一词,在古代中医学中意义重大,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中医养胎理论主要强调孕妇怀孕期间的营养均衡和调节,以及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提升。
中医养胎养的不是单纯的胎儿,更重要的是孕妇本身。
孕妇怀孕后,身体内的激素、代谢物质等都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误食、腹泻、过度劳累等情况。
因此,通过中医理论辅助孕妇保护自身和胎儿健康,才是中医养胎理论的核心。
在中医的理论中,孕妇的身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各司其职,但彼此又互相影响。
考虑到孕妇的体质特殊,中医师根据孕妇各项生理指标,通过中药或中医推拿、艾灸等手段调节孕妇五脏六腑的协调性,使得孕妇身心健康。
第三章中医养胎的方法中医养胎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按摩、穴位按压、精神调节等方面。
3.1 调整饮食饮食是孕妇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五味合理,食物的药性和气性合适,才能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中医胎产保健与优生
r` l
明确
夭
“
”
因 而 提 出 极 当 保 护 宫域 ”
,
适 龄 生 育 及 择 偶 和 遗 传 与优
。
胎 之强 弱
”
产 育 之 难 易 及产 后 崩 漏 经 脉
生 间的 密切 关系
之病
:
!’l
,
从 而 要求 孕 期 之 夫 妇 应 分房
“
优 生 是 先 天 和 后 天 的 合金 注 重 子女 成 为 保健 药 品
内 蒙古 预 防 医 学
19
年 第1 卷 第
期
26
2
l
经验交 流 中 医 胎 产 保 健 与优 生
许
秋
丽
中华 民 族 作 为 文 明 古 国 纪 现代文 明的激 烈竞 争
优 生优 育
, ,
,
面对 月 一世
所谓 傲言
。
“
目不 视 恶 色
”
,
耳不 听 淫 声
,
口不
出
为 提 高人 口 素 质
是 要求避 免种 种不 良精神
,
。
妊娠 3 月
,
弹琴瑟 调 心神 和情 志
,
,
,
,
节 嗜欲
,
庶 使清
。
参
1
考
.
文
献
第
l
,
静 生 子 精 良长 寿 忠 孝 仁 义 聪 慧 无 疾
”
( 清 ) 《 医部 全 书 》 陈梦 , : 民 仅 生也 版 社 1 0 6 3 7 8、 8 0
, .
版
.
北京 上海
:
人
,
周 文 王 之 母 则 告诫 孕 妇 修养 身 心 行胎教
王广宇中医优生思想概述
本文内容出自 转载请注明出处王广宇中医优生思想概述王广宇, 1957年12月出生于世医之家。
广宇集团董事长、郑州美信医院院长、亚太地区男性学会理事、中国中医学会理事,王氏中医第七代传人,当代治疗不孕不育的知名专家。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
自幼随父王庚贤(疑难杂症名医)学医,深得王氏医道精髓,对不孕不育症的钻研与体悟尤其精到。
博采众方自取所长,自拟出治疗少精症和无精症的独特方药——补精汤、生精散;此外,在挖掘祖国医药精华及家传医道的基础上,锐意开拓创新发展,获取了“输卵管复合贯通术”、“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等多项国际发明专利。
经过几年来对2004例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3.7%。
现已申报省级科研成果奖。
九十年代在郑州开设不孕不育症专科医院,先后治愈各类不孕不育症患者十万余名,受到社会赞誉。
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助残先进个人”。
2003年创办郑州美信不孕不育医院。
追求卓越的他,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善治不孕不育症、巧治妇科、男科杂症闻名中外,叫响郑州。
编著《中医男科诊治精要》、《中医不孕不育症诊治精要》、《男科、妇科健康问答》等多部书籍,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为数万个家庭送去了欢笑。
最新著作优生红宝书《听王广宇讲中医优生》,主编首部中医优生百科全书——【庚贤堂中医优生文化】,筹建中国首家中医优生博物馆,首次将中医优生思想推向优生文化制高点。
王广宇院长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的在中国推广普及庚贤堂优生文化,被誉为“中医优生的传道士”。
笔者综合王广宇中医优生的学术思想,发现一个清晰的中医优生脉络:一、中医优生不只是解决不孕不育以前,由于医学水平、认知有限,受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制约,大家对优生的意识,普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一般认为,所谓优生就是指:在妇女孕期中,做好孕妇的营养补充、身体护理、注意看医用药时安全和禁忌等。
只要孩子生下来,看起来健康、无先天性缺陷,就算做到优生了。
这是很片面的认知。
中医妇产科学安胎学术思想源流探讨
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N o v.2018,V o l.26N o.11中医妇产科学安胎学术思想源流探讨潘淑娟(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山西临汾041000)ʌ关键词ɔ中医;妇产科学;安胎;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71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18.1102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㊂历代医家在临床和实践中对安胎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不少疗效确切的安胎名方名药,至今被临床广泛运用,迄今已形成系统的安胎理论体系㊂安胎主要以 胎教养胎 胎病 胎疾 等名称见于中医典籍文献中,完整系统地梳理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中医妇产科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㊂1先秦时期安胎思想萌芽起源先秦时期是中医文化思想哲学的爆发时代,医家结合当时各种先进的哲学理论和理念思想,诸如天人相应㊁万物有灵㊁神灵感应㊁阴阳学说等,成为对 成孕 及 胚胎 最基本的认识依据,进而形成有相应时代特点的优生思想和胎教观念㊂先秦时期优生胎教最有特征性的思想包括 内象成子 逐月养胎 慎始正本 等㊂ 内象成子 基于诸多的哲学理念㊂ 逐月养胎 是基于医家们在临床实践中长期对胚胎逐月发育生长变化的观察总结㊂ 滇始正本 主张孕妇提高品德修养,通过精神调摄,保持情志愉悦,达到为胎儿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环境,继而达到安胎的目标㊂如贾谊在‘新书“中援引‘周易“观点:‘易“曰: 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㊂ 故君子慎始㊂‘左传“载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明确指出近亲结婚有害后代繁殖㊂‘黄帝内经“中首载胎病,‘素问㊃奇病论篇“曰: 人生而有病癫疾者 病名为胎病㊂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㊂ 此外,‘黄帝内经“对妊娠的诊断㊁生理变化㊁胎前疾病㊁妊娠期间的用药准则㊁分娩的诊断等也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㊂总之,先秦时期的诸多哲学理念是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起源和理论渊源㊂2秦汉时期安胎思想初具雏形秦汉时期,以目前我国最早的妇产科文献马王堆帛医书‘胎产书“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问世,标志中医临床基础理论初步完善,中医对安胎的认识也从理㊁法㊁方㊁药等各方面形成雏形㊂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记载了 婴儿索痉 婴儿病痫 婴儿瘛 3种胎病㊂‘胎产书“以记载妊娠养胎㊁产后保健及产后埋胞等为主要内容,其中尤其以孕期保健㊁优生优育为中心内容㊂其中以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五脏及十二经脉理论体系的形成对后世优生种子安胎学说的指导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完善了经脉逐月养胎理念,并引入妊娠养胎法作为主要思路,在妊娠食忌㊁用药配伍及养胎防病的诸多理论与方法(如逐月养胎㊁分经辨体养胎㊁堕劣胎等)在此时期都已具雏形㊂其注重孕期精神㊁饮食㊁起居㊁环境调摄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颇大㊂徐之才‘逐月养胎方“㊁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所载逐月养胎法皆宗‘胎产书“之说,是秦汉以来优生安胎学术思想的总结㊂‘金匮要略“被誉为 中医妇科临床之祖 ,书中所载妇人病3篇,理论阐述及临证方法经验俱全,至今备受临床推崇㊂其中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中对安胎养胎法的认识立论全面,对后世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的发展影响颇大,如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等㊂统计发现原文共有11条,总计有方9首论述了安胎养胎7法[1]㊂具体包括:调和阴阳,和胃安胎;化瘀消瘀,固护胎元;温阳散寒,暖宫安胎;调补冲任,养血安胎;养血疏肝,健脾安胎;养血健脾,清热安胎;健脾温中,散寒安胎㊂在安胎养胎用药上巧用 禁药 ;妊娠养胎,重视肝脾;药酒同用,相得益彰;无病将养,预防为主的特点㊂同时‘金匮要略“以六经辨证论治为基础,也是分经辨证安胎的鼻祖,仲景对安胎养胎法论述法理全面具体,临证用药独具匠心,尤善用 禁药㊁慎药 ,药物煎煮服法因病灵活多样,实为古今临床典范,尤其在提倡优生优育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㊂3魏晋隋唐时期安胎思想构建发展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以北齐徐之才在中医阴阳五行㊁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完成的‘逐月养胎方“为标志,中医学安胎养胎理论思想取得了新的构建和发展㊂‘逐月养胎法“详细论述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对胎儿3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N o v.2018,V o l.26N o.11发育各月中经常发生的疾病做出讨论,确立了逐月养胎㊁安胎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宜忌㊁孕妇保健和疾病防治法等,如 妊娠三月始胎㊂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 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 当静形体,和心志 无悲哀,无思虑惊动 无大言,无号哭 ,强调注意调摄孕妇精神情志,以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及性格的形成,这些创新论述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且影响深远㊂隋㊃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安胎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如 妊娠二月名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㊂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对前人安胎思想中外象内感 的认识发挥更为合理,立论也更加科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㊂同时巢氏还对解颅㊁难乳㊁羸瘦㊁齿不生等多种胎病的病因病机㊁临床表现做了记录,认为孕妇安胎需要寒温适宜㊁慎防外邪,并提出 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 等安胎宜忌新观点,成为后世医家对妊娠期安胎调护的重要原则和理论基础㊂陶春祥[2]将‘诸病源候论“养胎思想总结了7点,即精神调摄,胎气和顺禀赋足;言行端庄,外象内感身心健;饮食调养,母体健壮资先天;起居有常,护固胎气防伤堕;寒温适宜,远避外邪防疾病;劳逸有度,调和气血护胎元;用药谨慎,母子康健保平安㊂唐㊃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㊃求子“的安胎思想继承了前人孕妇逐月理论理念,在秉承徐之才逐月养胎法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逐月养胎安胎中的生理病理表现,以及是否曾伤胎的具体情况,提出预先服用不同的方药以养胎㊁安胎的新思路,注明了详细的煎服㊁加减方法,蕴含 治未病 以安胎的学术思想㊂孙思邈还提出 产育者,妇人性命之长务 ,以养胎㊁保胎为要,避免胎儿出生后 癫痴顽愚,瘴痖聋聩 ㊂可以看出,魏晋隋唐以来中医学安胎养胎学术思想在理论体系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和构建㊂4宋金元时期安胎思想深入完善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妇儿科类专著开始大量出现,安胎优生理论思想逐渐侧重向临床实践方向深入完善,出现许多专著专篇,如‘女科百问“‘产育宝庆集“,以及‘幼幼新书“列 胎中受病 专篇,‘妇人大全良方“设 胎教门 专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列 胎中病 专篇等㊂这一时期关于安胎思想,各医家相互博采众长,择其精要,各具特点所长,从安胎基础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方法等各方面均有完备的记载,部分认识迄今对临床保胎安胎仍有指导意义㊂如‘幼幼新书“提出妊娠怀孕期间可使胎儿 心气大惊而痫疾,肾气不足而解颅,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之属,皆以气血不调之过也 的观点㊂‘小儿病源方论“载 豪贵之家,居于奥室,怀孕妇女不劳作,不运动,儿生之后,少有坚实 的保胎安胎观点㊂医家陈自明更是提倡顺应自然,自然养胎,其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母体若 阴阳平均,气质完备 ,则胎儿发育正常,若母体气血失调, 血荣气卫,消息盈亏 或 有衍有耗,则柔异用,或强或羸 ,则可致胎儿禀赋异常,出现 附赘重疣,骈拇枝指,侏儒跛蹩,聋盲喑哑 ㊂陈氏还提出母体应 顺时数,谨人事 ,顺应自然以养胎,违背自然则可能 虽或有子,孕而不育,育儿不寿 ,故身处自然之中,唯有达到内外平衡,方为安胎之本,为养胎护胎提供了理论思路㊂此外,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㊃胎中病“中,详细记载了孕妇失于调养所致的诸多有关胎儿先天性病证: 儿自生下,至一腊前后有病者,多是未生之前,在母胎妊之时,母食毒物,胎有所感,至生下之后,毒瓦斯发而为病㊂又有母于妊娠之时,失于固养,气形勿充,疾因之㊂故圣济经言,病生于中者,与生俱生㊂ 中医学在宋金元时期从理论到实践均取得长足发展,专业分科精细化,更加注重临床观察和实践,对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基础㊂5明清时期安胎思想成熟融合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在明清时期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方法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整体趋于融合成熟㊂如明㊃万全‘幼科发挥“ 胎疾 专篇认为 小儿自初生至周岁有疾者皆为胎疾 ㊂‘古今图书集成㊃医部“把历代相关安胎内容汇集立为 小儿未生胎养门 ㊂‘万氏女科“对历代养胎法总结归纳为6项戒规: 妇人受胎之后,所当戒者,一曰房事,一曰饮食,一曰七情,一曰起居,一曰禁忌,一曰医药㊂ 明㊃王大纶‘婴童类萃“设胎毒专篇,认为 暑月耽胎,冬月拥炉,胎中内蕴热毒,所以生下而生重舌㊁木舌㊁鹅口㊁疳疮㊁茧唇㊁并诸风疮㊁疥癣㊁赤游丹毒种种胎毒,皆母不洁故也 并父母生过杨梅疮并诸毒疮者,其毒尤甚,生子必夭㊂ ‘幼幼集成“立专篇论胎病,认为 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㊁胎毒二者而已矣 ㊂清㊃张璐‘张氏医通“融合各家之长,冠名 胎教 ,提出多种简便实用的养胎方法㊂张景岳‘妇人规㊃胎孕类“认为安胎不可固守成方,当审寒热虚实不同,血热则滋阴凉血,清热安胎;气血虚则补气益血,固肾安胎;跌打损伤则行气活血,止血安胎等,总之以调阴阳,固冲任㊁安胎元为大法,重视调补脾肾气血,平衡阴阳[3]㊂‘傅青主女科“作为妇科典籍独树一帜,吴志兵等[4]分析妊娠篇中4首 安胎汤 类方,总结出傅青主安4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18,V o l .26N o .11胎辨治规律:补益脾肾以安胎;培补气血以安胎;安胎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重视药物用量及炮制㊂朱玲等[5]认为其安胎思想指导精髓有3条,即安胎之要,气血为本;固胎之旨,培脾补肾;养胎之法,调畅情志㊂傅氏理法方药独有建树,制方用药法度严谨,在临床辨证用药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㊂历代医家都认为要重视孕妇摄生养性对胎儿健康发育的重要作用㊂明清时期的安胎学术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思路更加融会贯通,社会化也更加普及,文字也更通俗易懂,科学性和实用性也更强,值得不断深入地挖掘㊂6 小结近现代以来,西学东渐使一大批中医学医家一方面收集整理前人的经验成果,另一方面借鉴现代医学思维,汲取西医之长发展中医,使近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㊂随着我国各项生育政策的制定,各种医疗法规及‘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母婴保健法“等专项法规颁布实施,以及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妇幼保健被提到一个历史新高度并受到广泛关注,对中医养胎安胎思想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中医安胎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地全面深化发展㊂中医学安胎学术思想发展自古至今一路走来,有不足之处,但与单纯西医治法相比也有明显优势,理清中医安胎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安胎学术思想将取得更大发展㊂参考文献[1]杨利侠,朱西杰.‘金匮要略“安胎养胎法探讨[J ].四川中医,2005,23(7):28-29.[2]陶春祥.‘诸病源候论“养胎保健思想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1996(5):8-10.[3]康艳萍.浅谈‘妇人规“安胎之法[J ].中外健康文摘,2011,17(8):430.[4]吴志兵,景慧芳,张晓甦.‘傅青主女科“安胎方辨治规律探微[J ].吉林中医药,2012,32(9):926-927.[5]朱玲,罗颂平.傅青主安胎学术思想探微[J ].中医药学刊,2002,20(4):457-458.(收稿日期:2018-01-05)中医治湿八法赵中玮1,李应权2(1.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2.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ʌ关键词ɔ 中医;祛湿;干燥;放血;拔火罐中图分类号:R 22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18.1103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腻食品等大量摄入,湿邪㊁毒邪致病日益增多㊂因此治湿祛湿之法亦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相应的治疗药品也是名目繁多,品种多样㊂现将中医治湿法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种㊂1 化湿健脾法此法是用芳香化湿㊁健脾和胃等药物,使中焦脾胃运化㊁腐熟功能强健,进而将体内湿邪运化㊂适用于湿困脾胃㊁湿温初起等脾胃运化失常症,如身体肥胖㊁食欲不振㊁纳呆㊁全身沉重㊁脘腹胀满㊁不思饮食㊁口淡无味㊁恶心呕吐㊁怠惰嗜卧㊁身热不扬㊁大便稀溏或不爽㊁食后胀甚㊁嗳气㊁小便短少㊁矢气㊁苔白腻而厚㊁脉缓及小儿厌食等㊂常用药物有藿香㊁佩兰㊁苍术㊁紫苏叶㊁白豆蔻等㊂代表方剂如香苏平胃散㊁藿朴夏苓汤㊁藿香正气丸㊁香砂六君子等㊂2 利湿渗湿法张仲景曰: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㊂ 故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小便将湿浊排出体外㊂适用于小便淋沥不畅㊁小腹拘急疼痛㊁小便不利㊁下肢浮肿㊁双腿酸困沉重㊁晨起手胀㊁痰饮眩悸㊁黄疸带下㊁泻痢㊁湿温暑温㊁皮肤湿痒㊁舌淡脉沉滑㊂常用药物有茯苓㊁猪苓㊁薏苡仁㊁泽泻㊁车前子㊁车前草㊁滑石㊁木通㊁通草㊁萆薢㊁冬瓜皮㊁茵陈㊁赤小豆㊁灯心草㊁地肤子㊁木防己㊁冬葵子㊁萹蓄㊁瞿麦㊁石韦㊁海金砂㊁金钱草等㊂代表方剂如五苓散㊁猪苓汤㊁八正散㊁五皮饮㊁胃苓汤㊁真武汤㊁萆薢分清饮等㊂3 燥湿祛湿法此法主要是指运用苦燥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㊂用于脾胃及肠道湿盛之证㊂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寒燥湿与苦温燥湿两类㊂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是用苦寒药物组方以祛除湿热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湿热病证,如皮肤瘙痒㊁湿疮㊁痤疮㊁脚气等㊂常用药物有黄连㊁黄芩㊁黄柏㊁龙胆草等㊂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㊁黄连解毒汤等㊂苦温燥湿(又称散寒燥湿)是用苦温药物组方以祛除寒湿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湿邪或寒湿阻于中5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妊娠孕妇十月的逐月养胎法
妊娠孕妇⼗⽉的逐⽉养胎法 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要⽅》中,记载有孕妇怀胎⼗⽉的逐⽉养胎法,⾄今仍具有科学、实⽤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兹简介如下。
1.妊娠第⼀⽉:孕妇“应寝必安静处,⽆令恐畏,饮⾷精熟”。
意即孕妇从怀孕后第⼀个⽉起,就应注意睡眠的环境要安静,⽆噪声打扰,更不能受到惊吓。
饮⾷上注意摄取富有营养的⾷物,并且要煮熟煮透。
2.妊娠第⼆⽉:孕妇“应居必安静处,慎戒房事”。
即孕妇的住处环境必须保持安静,禁忌或减少性⽣活。
3.妊娠第三⽉:孕妇“应居必静坐,清虚和⼀,坐⽆邪席,⽴⽆偏倚,⾏⽆邪径,⽬⽆邪视,⽿⽆邪听,⼝⽆邪⾔,⼼⽆邪念,⽆忘喜怒,⽆得思虑,如芬芳、恶秽臭,是谓外象⽽内感”。
即要求孕妇静⼼养息,怡养性情,以安和⽓⾎。
坐⽴、⾏⾛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多接触美好的事物,始终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不得有惊恐、忧思、郁怒等刺激。
所谓“外象⽽内感”,则是说外界的事物对胎⼉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妊娠3个⽉后,胎⼉⽣长迅速,此时孕妇如能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有助于胎⼉的正常发育,出⽣的⼦⼥容貌端正,才智过⼈。
4.妊娠第四⽉:孕妇“应静形体,和⼼志,节饮⾷,洗浴远避寒暑”。
即孕妇要尽量少劳动,动作要轻柔和缓,⼼平⽓和,并注意调节饮⾷,洗澡⽤⽔要避免过凉或过烫。
5.妊娠第五⽉:孕妇“应卧必宴起,洗浣⾐服,深其居处,厚其⾐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
⽆⼤饥,⽆⼤饱,⽆劳倦”。
意为孕妇必须保持充⾜的睡眠,⾐服要勤换勤洗,注意保暖,适当沐浴阳光,预防外界的寒邪侵袭,以免影响胎⼉的发育和胎病的发⽣;不得过饱、过饥和过度疲劳。
6.妊娠第六⽉:孕妇“应⾝欲微劳,⽆得静处,出游于野,调五味,⾷⽢美,⽆⼤饱”。
这是说孕妇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从事⼀些轻体⼒劳动,并经常到室外⾛动⾛动,⼀则呼吸新鲜空⽓,⼆则使肢体舒展,⽓⾎流畅,有益胎⼉发育,并注意调换⼝味,饮⾷清淡。
7.妊娠第七⽉:孕妇“应劳⾝摇肢,⽆使定⽌。
⽆⼤⾔,⽆号哭,⽆薄⾐,⽆洗浴,⽆寒饮,居处必燥”。
中医运用逐月养胎法临证经验
~
一
—
—
多 见 现 继 承 古 人 分 经 养 胎 法 , 合 病 结
辩 证 , 活加 减 灵
《 马王堆汉墓 帛书》、胎产 书》 , 《 等 现存 西
晋王叔和的《 脉经》 载较全 面 : 妇人 怀 “
胎 , 月 之 时 足 厥 阴 脉 养 , 月 足 少 阳 脉 一 二
体 : 红 , 苔薄 黄 , 弦 细 滑 数 。 此 证 舌 少 脉 属 l 虚 有 热 型 胎漏 。 妊娠 2个月 , m 下 5 』 j 阴 聚胞 宫 以 养胎 , 心 肝 i虚 , 阳妄 动 , 放 l 风 l L 下 扰 海 , m 妄 行 。或 者 阴 虚 m 热 , 扰 迫 热 冲任 , 伤 胎 气 , 见胎 动 不安 、 漏 。故 损 则 胎 治法 拟 养 血 安 胎 , 阴 清 热 , 以 圊 肾 。 滋 兼 方 用 胶 艾 汤 补 气 养 m 安 胎 , 用 : 归 药 当 1g n芍 2 g 白 术 lg 黄 芩 1g 生 地 5, 5, 5, 5, 2 g 热 地 2 g 山 药 2 g寄 生 产 1g 川 断 5, 5, 5, 5 ,I
配 五行 。肝 胆 属 / 小 主 升 发 、 达 。 形 卜, 条
象 比喻事物产 生 、 形成阶段 。相 当于孕育 初期 , 受精 卵 着 床 、 裂 、 成 生命 的阶 分 形
段, 即孕 1 2月 ; ~ 心包 与 三焦 均 属 火 ,火 “ 日炎 上 ” 申为 事 物 升 腾 、 引 卜升 之 性 。 相 当 于胚 胎 迅 速 生 长 , 成 胎 儿 的 阶 段 , 形 即 孕 3— 个 月 份 ; 胃属 土 , 当 于 胎 儿 壮 4 脾 相
针 对 妊 娠 ¨ l 病 证 , 景 全 书 ・ jl = 『 L 《 妇 人规 》 认为 : 安 胎 之 方 不 可 执 , 不 可 泥 “ 亦 其 月 数 ,f 随 证 随经 , 其 病 而 药 之 , f当 _ l 乃
中医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方
中医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方引言:逐月分经养胎法在晋·王叔和的《脉经》中已初具雏形,然其真正形成乃归功于北齐徐之才.徐氏的逐月分经养胎理论揭示了胎儿发育的规律,且对妊娠期防病治病很有启发. 《济阴纲目》①载徐之才的逐月分经养胎法云:"妊娠一月名始胚,是谓才正,足厥阴脉养.妊娠二月名始膏,是为胎始结,足少阳脉养。
妊娠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脉养.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
具体详见下文:妊娠一月,名始胚。
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及血。
一月之时,血行否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妊娠二月,名始膏。
无食辛臊,居必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
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
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之,勿惊动也。
妊娠三月,名始胎。
当此之时,未有定义,见物而化。
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
食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
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手少阳内输三焦。
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
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
卧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
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
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太阴内输于脾。
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灸热,无劳倦。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
身欲微劳,无得静处。
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
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
以养其力,以坚背膂①。
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内经》中的‘逐月养胎法’探析陈曦龄(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永远会董 ...
《內經》中的「逐月養胎法」探析陳曦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永遠會董、香港註冊西醫生)中醫對「養胎法」的論述,始載於內經,產生於《傷寒雜病論》,而最早專篇論說的作者,莫若北齊徐之才。
徐氏著《逐月養胎法》,系統地論述了胚胎生長發育過程、孕婦衛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問題,為後世醫家所推崇。
本論著在《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古醫籍均有轉載,影響較大。
內經中的養胎法基本內容,與現代醫學中的胚胎學和圍產醫學頗有相似之處,對指導今天的圍產期保健工作仍不失其現實意義,特研究探析如下。
1 中醫胚胎學說的始萌與論析胚胎發育的過程,是從合子開始,經歷由簡單到複雜、由原始至分化的基本方式。
通常分為七個時期:即合子期、卵裂期、二胚層期、三胚層期、體節期、胚胎完成期以及胎兒期。
徐氏在《內經》「人之始生……以母為基,以父為楯」(《靈樞.天年》),「兩神相搏,合而成形」(《靈樞.決氣》)等有關胚胎形成的理論指導下,從形態變化的角度來闡發胚胎發育的過程,並提出了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胎;四月成血脈;五月四肢成、胎動;六月筋成;七月皮毛成;八月九竅成;九月六腑百節畢備;十月五臟六腑齊通,俟時而生。
大大豐富了胚胎學的內容,使中醫對胚胎的認識,有一個長足的進展。
現將徐氏對胚胎生長發育的論述和現代胚胎學的論述列為表格試作比較。
古代與現代對胚胎發育的認識比較表妊娠時間古代中醫對胚胎發育的認識現代醫學對胚胎發育的認識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第四月第五月第六月第八月第九月第十月妊娠一月,因陰陽新合為胎,故名「始胚」。
妊娠二月,為始陰陽踞經,是謂胎始結,故名「始膏」。
妊娠三月為定形,當此之時,未有定儀,故名「始胎」。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胎兒六腑順成,稱為離經。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胎兒四肢成,毛髮初生,胎動無常處。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兒口目皆成,是謂變腠理紐筋。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
胎兒皮毛已成。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
从中医的观点来讲优生优育
从中医的观点来讲,"心神"包括思维、意识、思想、情感、精神等心理活动,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谈的高级神经系统。
心神在心理上支配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在病理上,"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都充分说明精神因素的心理作用,可以导致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当然更容易导致生殖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内伤"七情"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指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要有乐观宽容的生活情趣,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气氛,如果这七种情绪过度,就会破坏了人的正常气血运行,也可能影响到生殖功能的正常发挥。
《优生优育与中医孕产期保健》针对孕前期、妊娠期及产后妇女的生理特点,从饮食、起居、心理等角度,对优生优育的知识和保健方法进行系统介绍,阐述简明扼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适用于广大育龄夫妇,是一本用以指导优生优育的保健参考指南。
人口问题关系到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家庭幸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优生、优育是实施这一基本国策的必由之路。
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曾指出:优生优育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走向现代化,全面振兴的伟大历史性任务。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生育,没有健康的后代,将永无希望。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后代。
孕前一围产期是优生优育干预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由于孕产妇生理的急剧变化,加之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妊娠期间流产、糖尿病、高血压病、感染性疾病等发病率增高,早产及剖宫产增加,产后并发症增多,病残儿增多。
现代医学的重点是“已病”的治疗,虽然我国围产医疗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孕前及围产期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药物干预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因此,基于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的优生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孕产妇保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许多孕期并发症和胎儿异常仍然无法完全预防或治愈。
因此,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在孕期风险评估和管理中,需要把握中医的优生产前思想,辅助现代医学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干预。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有“先养后孕,孕则先养胎”之说。
养生重在平衡阴阳,养血调气,尤其强调产前保健,即在孕前通过养生、调理身体等措施,提高孕妇身体素质与免疫力,最大限度地保护胎儿的发育健康。
在孕期风险评估中,中医的优生产前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一、孕前中医体检孕前的中医体检是孕期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医体检可以借鉴望、问、切、诊的四诊方法,综合分析孕妇的体质、脏腑功能、经络气血状况等,发现孕前的疾病和体质缺陷,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理和修复。
在孕期风险评估中,孕妇的中医体检结果常常成为孕期健康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
二、孕早期食疗孕初三个月是胚胎器官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孕期高风险期。
因此,孕早期饮食的调理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孕早期宜食清淡,以易于消化的低脂、低糖、高蛋白食物为主,如瘦肉、鱼类、蔬菜、豆腐等。
同时应根据孕妇的体质特点和中医体检结果,选择具有补血、补气、健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免疫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孕中期运动保健孕中期是孕期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变化最大的阶段。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加孕妇的代谢率,改善膳食吸收和利用,提高孕期生育成功率。
中医认为,孕妇在孕中期应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保健身体,如散步、瑜伽、拍打、针灸等,以达到益气、补血、调经、安胎、温脾的效果,同时减少孕期并发症和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
综上所述,中医的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中医的体质分类和中医体检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对于孕前的疾病和体质缺陷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分析,最大限度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
中医运用逐月养胎法临证经验
中医运用逐月养胎法临证经验
张建;李会春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0(012)036
【摘要】@@ 逐月养胎法一词为北齐徐之才所创.然逐月养胎法实则承继了分经养胎的内容.分经养胎的理论则早见于秦汉之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等,现存西晋王叔和的<脉经>记载较全面:"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手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阴阳各养30天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笔者从医20多年,对古代经典理念研习透彻,临证运用游刃有余,体会颇多.运用逐月养胎法,诊治胎漏、胎动不安等病,见解独特,疗效显著,现归纳整理之.
【总页数】1页(P148)
【作者】张建;李会春
【作者单位】130700,吉林省伊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130700,伊通县景台镇发展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辨体逐月养胎法对新生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2.辨体逐月养胎法对新生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3.逐月养胎法在产前保健中的应用
4.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5.中医运用逐月养胎法临证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中医学中优生优育观点的探讨
对中医学中优生优育观点的探讨
施令仪;沈启芳;张忠恕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0()4
【摘要】中医学中的优生优育观点,具体反映在择偶、结婚年龄、护胎等方面。
一、孕育的生理中医学认为孕育之理:“女子……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男子……精子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胎者,乃“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媾合之际,其情既洽,其精乃至,阳精至而阴精不至,或阴精至而阳精不至。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优生优育;中医学
【作者】施令仪;沈启芳;张忠恕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9.1
【相关文献】
1.中医学的优生优育观之我见 [J], 蔡林;刘旭;唐英
2.阴阳理论中“一分为三”观点在中医学中的指导意义 [J], 王朝阳;朱雪莲;睢明河
3.二程理学的基本观点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J], 张巧霞
4.论中医学中的不同观点对其发展的影响 [J], 高尚社
5.中医学中的“受体”观点探析 [J], 杨珺超;骆仙芳;王会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夫妇开始注重孕前的健康管理。
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即在孕前通过中医理论与方法对夫妇双方进行调理,提高孕前健康水平,降低母婴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在孕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优生产前思想能够有效地提高夫妇的健康水平,降低孕期风险。
中医优生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标准化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及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等。
需进一步加强中医优生产前思想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应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引言二、中医优生产前思想的基本原理1. 通过中医理论诊断夫妇的体质中医优生产前思想强调通过中医理论来识别夫妇的体质,包括阴阳平衡、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等因素。
通过中医理论的诊断,可以了解到夫妇的体质情况,从而为后续的调理提供依据。
2. 调理夫妇的体质根据诊断结果,中医医生可以结合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夫妇的体质进行调理。
调理的方法包括运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以及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
通过调理,可以提高夫妇的健康水平,增加生育能力。
3. 减少孕期风险通过中医优生产前思想的调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孕期风险。
夫妇在孕前通过中医调理,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调理还可以提高夫妇的生育能力,减少不孕不育的风险。
1. 提高夫妇的健康水平中医优生产前思想通过调理夫妇的体质,可以提高夫妇的健康水平。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等方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中医药还具有调节内分泌、提高生育能力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理夫妇的体质,提高生育的成功率。
3. 促进健康生育中医优生产前思想通过调整夫妇的体质,可以提高生育能力,促进健康生育。
夫妇的不孕不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中医优生可以通过诊断夫妇的体质,找到病因所在,然后通过中医调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的探析
优生学从古至今都是一门重要学科,中医的优生思想在妊娠保健及治疗妊娠并发症等方面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分经逐月养胎理论在优生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逐月养胎以中医的五行藏象理论为指导,结合胚胎的发育规律及妊娠的病理、生理特点,在指导整个妊娠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标签:中医优生思想;妊娠期优生;分经养胎
中医自古就有治未病的传统,从胚胎开始预防可谓是最早的治本。
所以妊娠期间母体的养护凸显出其重要性,“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父母只有元气充足,才能形成优良的胚胎,孕期作为生命形成发育的最早时期对生命个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母体健康才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中医理论中的分经养胎理论就在整个妊娠优生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优势。
1 中医优生思想与逐月养胎学说的源流
1.1 中医优生思想的源流
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娶妻不娶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择偶观点。
《内经》总结先秦时期医药学实践经验和诸子百家的养生思想,形成一套养生保健观点,同时形成中医优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秦汉时期中医优生思想已初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优生思想的框架已基本建立。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各代医家总结经验并继续发展,从理法方药、饮食起居、精神调养等各个方面对优生思想进行补充,形成中医优生思想体系[1]。
1.2 逐月养胎的源流
逐月养胎法由北宋徐之才首创,继承了分经养胎的理论,妊娠十月依次由肝、胆、心包、三焦、脾、胃、肺、大肠、肾、膀胱所养。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有“一月名曰留(流)刑,食饮必精,酸羹必熟……二月始膏,勿食辛臊,居处必静……三月始脂,果隋(蔬)宵效……四月而水受之,乃始成血……五月而火受之,乃使成气,晏起口沫……六月而金受之,乃使成筋……七月而木受之,乃使成骨,居燥处……八月而土受之……九月而石受之乃使成毫毛……”的记载,可谓是逐月养胎的最早的源头。
[2] 《金匮要略》、《脉经》等著作中都有所发展,《逐月养胎方》专篇立论,后世历代医家对逐月养胎学说都有所发展。
2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优生保健
2.1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胚胎发育过程与母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从受精卵的着床到胎儿成形及娩出体现了生长壮老已5个化生阶段[3]。
逐月养胎理论中将妊娠十月与五行木火土
金水相联系,分为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五个不同阶段,说明胚胎生长发育的过程即是五行气化的过程[4]。
妊娠1、2月为胚胎受精着床阶段,此期胚胎处于萌芽阶段,属木,胎元还未稳固,肝胆主之,易升发太过,随冲脉之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先兆流产等。
妊娠3、4月胎儿已初具人形,骨骼开始发育,需要较多的热量来维持[5],属火,心与三焦主之,平素有火者易致胎热气逆,心悸而胸隔胀满[6]。
妊娠5~6月胎儿迅速生长,胎元已固,属土,脾胃养之。
妊娠7~8月骨骼已成,肌肤润泽,毛发生长,各器官基本发育成熟稳固[7],肺与大肠主之,若肺气亏虚,不能通调水道则易出现子肿、子满等。
妊娠9~10月胎儿“五脏具备,六腑齐通”,肾与膀胱养之。
2.2 妊娠期母体的胎养及意义
《列女传》中有“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
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
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能为胎教。
”《女客百效全书》中“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端正庄严,常口谈正事,于子贤能,宜看诗书,欲子美,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正清虚。
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历代医书中也都有对妊娠期用药禁忌的记载,妊娠期的用药以不损伤胎元为本。
《三因方》中:“古人立胎教,能令生子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盖须十月之内,常见好境象,无近邪僻,真良教也”,则明确指出胎教的意义。
从众多古籍文献中可见,中医胎教理论主要集中在情志调节,饮食调养,妊娠期用药方面[8]。
妊娠期重视孕妇的心性修养,饮食调理,针药的应用,既体现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
良好的胎生期环境对于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胎儿在母体中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妊娠期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
3 现代优生学的研究进展
现代优生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强调降低病残儿的出生率,提高人群的整体素质,不仅仅局限于遗传学上还要防止各种非遗传性的疾病及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新生儿疾病等[9]。
现在优生学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出现了遗传优生学、环境优生学、基础优生学、社会优生学等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的流产等措施的实施,以及对孕期营养的重视不断加强,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也是以优生优育为目的。
胎生期环境的不断优化使人类遗传基因的潜在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夏秋.基于中医优生思想的孕前風险评估模式研究.2012博士论文.
[2]李欢玉,雷磊.浅析《胎产书》的胎孕胎育理论[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5):15-17.
[3]张建,李会春.中医运用逐月养胎法临证经验[J].社区中医药,2010,36.
[4]王慧.对杨宗孟教授分经养胎学说的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0,18,(12):80.
[5]罗希铮.对巢氏十月分经养胎治浅见[J].福建中医药,1986,6.
[6]蒲远禄.试评逐月养胎学说[J].四川中医,1997,5,(2):3.
[7]肖雯晖.分经养胎法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44-245.
[8]陈蕾,杨丽萍,等.胎教理论与DOHaD学说[J].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9]冯红梅,元俊鹏.试论优生学及其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就[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