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共24页文档
中国古代刑罚体系
中国古代刑罚体系
中国古代刑罚体系是指古代中国社会在法律和司法方面的刑罚制度。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不同朝代和时期的刑罚体系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的一些常见形式:
1. 酷刑:古代中国刑罚中最为残酷的形式之一。
包括打髀(打腿)、械斩(手刑)、凌迟(肢解)、千刀万剐等残忍的处罚手段。
酷刑用于惩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罪行。
2. 杖刑:用刑杖对犯罪者的背部进行多次鞭打。
杖刑用于惩罚轻微的刑事犯罪。
3. 砍头:古代中国常见的死刑方式,即用刀砍下犯罪者的头颅。
砍头用于惩罚重大罪行和叛乱。
4. 流放:将犯罪者流放到边远地区,剥夺其回归家乡的权利。
流放用于对付政治异己和重大罪行。
5. 截肢:将犯罪者的手、脚、耳鼻等器官截去。
截肢用于惩罚特别严重的罪行。
6. 徒刑:将犯罪者押送到边疆或较为艰苦的地区劳动改造。
徒刑用于惩罚一般刑事犯罪。
7. 罚金:强制犯罪者支付一定金额的罚金。
罚金用于对付一些轻微的经济犯罪。
请注意,这些刑罚形式主要适用于中国古代,现代中国已经对刑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采用了更为温和和人道的刑罚形式,并且遵循法治原则和国际人权标准。
中国古代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古代的刑法可谓千奇百怪,手段极其残忍。
从名目上来讲就有笞杖、鞭扑、枷项、宫刑、刖刑、割鼻、斩首、腰斩、梳洗、剥皮、烹煮、绞杀、凌迟、车裂等多种名目。
在这些刑法之中,如笞杖、鞭扑等一般情况下只会使人受些皮肉之苦,一般不会要人性命。
有些刑法会使人致残。
有些刑法可以使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而有些刑法则会先把人折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才让其死去。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古代统治者们为了稳坐龙椅宝座,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让自己的江山大爷千秋万代,别说那些企图造反的大臣和人民,就连身边非常亲近的人,只要威胁到他们的霸权地位,只要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就会对那些给自己造成“忧虑”的人进行残酷惩罚,而酷刑的发明正是统治阶层最为炫耀的得意之作。
随着各朝各代的更迭,酷刑几经演变,已经变得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中国古代刑罚包括: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刷洗,弹琵琶,抽肠,骑木驴。
把酷刑演绎到极致的当属满清王朝了,满清十大酷刑可谓是最臭名昭着了!满清十大酷刑非只有十种,十大只是说法而已。
中国古代刑罚宫刑宫刑,一种割除男子生殖器官和使女子丧失生殖机能的肉刑刑罚,男子宫刑又叫“去势”,女子宫刑又叫“幽闭”(用木棒之类的硬物撞击女子的下腹部,人为的造成子宫脱垂,使女子丧失生育能力)。
宫刑又叫蚕室、腐刑、阴刑、椓刑,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
宫刑除了在肉体上给囚犯带来痛苦外,最残忍之处是给囚犯心理上的折磨,对于男子而言,失去了生殖器,也就失去了传宗接代的能力和享受性的快乐,他们将终生在失去男子尊严的阴影下苟延残喘。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受过宫刑的人物是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受刑之后,忍受着巨大的心灵伤害,著书不辍,终于为华夏子孙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制——《史记》。
宫刑在古代既是一种刑罚方式,那么自然有专门的人员执行。
中国古代的行刑方式
中国古代的行刑方式中国古时的死刑,除了用他杀的形式执行外,也有令受刑者自杀的方式,即所谓赐死。
∙以他杀方式执行——由刽子手或其他人施刑o凌迟(寸殛)o殊死o菹醢o脯刑o劓殄o烹刑o浸猪笼o剥皮o骑木驴o腰斩o炮烙o车裂(五马分尸)o坑杀o枷项、立枷o绞刑o斩首、枭首o杖毙∙以自杀方式执行——只提供所需刑具,由受刑者自己施刑o自缢(刑具:白绫)o自鸩(刑具:毒酒)o自刎(刑具:利剑)执行范围刑罚理应由犯罪者自行承担,但在历史上,当罪名属于通番卖国、欺君犯上、密谋造反等滔天死罪时,死刑的执行范围往往扩大至犯人的亲属、朋友、邻里,甚至互不相识的人也有可能受牵连,最有名的例子非文字狱莫属。
而按牵连的范围大小,有族诛(诛三族、诛九族、诛十族)、诛连等称呼。
据史书记载,“族诛”在商朝时已有,当时称为“刑殄”[1]。
死刑执行方式断头台、断头机∙缳首死刑、绞刑、绞杀、投寰、套白狼、立枷、枷项∙枪决、炮击∙电椅∙毒气室∙毒针注射∙碾刑∙火刑、水煮、油炸、烤刑、炙刑∙毒药、鸩杀、吞金∙溺刑∙活埋、坑杀∙饿刑、幽死、恐怖梨、饥饿面具∙钝击、杖毙、扑杀、金瓜击顶、石刑∙穿刺、箭刑、十字架、木桩刑、贯穿刑∙剥皮∙肢解、大卸八块、碎身刑、锯刑∙虿盆、猛兽吃人∙割喉刑剖腹∙投掷刑∙车轮刑死刑存亡争议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法律上虽有死刑,但实际上并未执行;在747年至759年,中国历史上唐朝曾经废除过死刑;此外,日本在724年,开始实际废除死刑,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347年没有死刑的奇迹。
意大利犯罪学家贝卡利亚的《犯罪与刑法》就针对非正义、社会政策、死刑及酷刑进行分析。
受此书影响,神圣罗马帝国的利奥波德二世,就曾在托斯卡纳大公国废除死刑,此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永久废除死刑的地区。
法国大革命以后,在不能无视人权的社会风潮中,于是开始了有关死刑的妥当性的议论。
某些人提出,犯罪者也有人权;死刑本身是残虐的刑罚;死刑无异是国家杀人等等作为应该废除死刑的论据。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
明
与明朝极端专制的君主集权制度相适应,明朝 刑罚手段的残酷性也非常突出,在五刑之外,又 有凌迟,充军和带枷发遣及廷杖刑等等残酷的刑 罚。 刑罚更加残酷化,并大量复活了肉刑 加重了对侵害皇权罪的处罚 在刑律适用上,“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以严法整饬吏治,重典治赃官 明朝刑罚制度的残酷,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 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的必然反映。 明朝统治者想用残酷刑罚来巩固统治,却事与愿 违,反而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 • • •
混乱时代虽然是一个人民受苦受难的时代,但是 刑罚却越来越文明了。表现如下: 族诛逐渐受到限制。 肉刑日渐减少。 酷刑日渐减少。 流刑作为死刑与徒刑之间的补充开始确定下来。 同时也有了一些发展。首先是建立了“登闻鼓” 制度,设大鼓于朝堂之外,认为有冤情者可以击鼓 直接向皇帝或中央司法长官诉冤。这种制度经过改 革一直使用到清朝;其次,皇帝频繁的直接参与审 判。再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即死刑须经皇 帝批准,才能执行;再次,可能被判重刑的嫌疑犯 的案件,经县审理后,须上报到郡,由郡守派督邮 复核。以上都是诉讼制度的进步。
大混乱时代,指耶元220年魏代汉到581年隋朝建立 这361年的时间。这期间的立法状况如下: • 三国时代,蜀汉 “科条”,史称《蜀科》,吴国也制定“科条” 继 续沿用汉代的法律。与它们相比,魏国的立法卓有成效。曹叡 时制定了《新律》,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 列于律首,起到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的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 体例一直被后来的封建法典遵守;进一步改革刑罚,使之日渐 文明化。但《新律》把“八辟”引入法律,说明儒家思想对法 制的破坏开始表现出来。 • 西晋修成《晋律》。该律比《新律》更加进步:西晋立法者把 律当作定罪量刑的法典,而把令当作规定国家政治制度的法典。 从此令不再是皇帝诏令的简称,而是与律并行的法典。《晋律》 还制定了“杂抵罪”即用官爵来抵罪的规定。成为后世“官当” 制度的雏形。
中国古代刑法史
中国古代刑法史夏朝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大辟、膑、宫、劓、墨与其杀不辜,另失不经: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宁可违反法律或者与以前判决不相符,也不得错杀无辜。
商朝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奴隶制五刑基本确立。
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肉刑体系。
①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或者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它既是身体刑,也是耻辱刑。
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
②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
它既是身体刑,也是耻辱刑。
③剕刑:砍去受刑人手或者足。
砍足叫作剕,砍手叫作刖。
④宫刑:破坏受刑人的生殖器官。
对男性割去生殖器,对女性为幽闭。
⑤大辟:死刑的总称。
西周罪名1抗命罪2不孝罪西周刑事原则1矜老恤幼2罪疑从赦3区分故意和过失眚,即为过失;非眚,即为故意“惟终”为惯常“非终”为偶发4上下比罪要求审判案件时,如果法无正条可援引,则比照在罪与刑两方面相关法条作为审判依据进行审判。
5贵族特权刑名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其他西周司法制度大司寇西周诉讼制度1“狱”与“讼”“狱”与罪名有关类似于刑事诉讼法。
“讼”与财产有关,类似于民事诉讼2诉讼限制3口供与证据辞听。
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
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
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无理就会紧张的喘息;耳听。
审查当事人听觉反应,无理就会紧张的听不清话;目听。
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
4司法官责任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5死刑执行6监狱管理圜土春秋战国罪名1降敌罪2奸非罪3窃取国家机密罪4私议法令罪5博戏罪6群居罪7受贿罪8逾制罪9盗窃罪10杀人罪11窥宫罪12拾遗罪春秋战国刑罚制度变化1死刑执行方式有所增加2出现了一些新的刑种,用徒刑和罚金取代肉刑3赎刑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法经》主要内容《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
《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
《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
中国古代刑法
中国古代刑法刑罚惩罚和古代的惩罚是有区别的。
惩罚是指体罚和死刑,惩罚是指金钱赎罪。
《尚书录行》:“刑罚轻而重。
”还有:“五罚不简单,只有五罚。
”后来,它一般指的是惩罚罪犯的强制性方法。
《明史刑法年鉴》:《明初赎罪之法,品纳玛》还有:“惩罚者是惩罚邪恶的药石。
”古代五刑古代隋以前以墨、劓、|、宫、大辟为五刑,隋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其中,墨刑又叫黥刑,刺字,即在犯人的额上刺字,并涂以墨作为标志。
劓,割掉犯人的鼻子。
|刑又称刖刑,即砍掉犯人的脚。
宫刑,割去男子的睾丸,破坏女子的生殖机能。
笞,用荆棍或竹板子打人。
杖,用棍子打。
大辟,即死刑。
五毒古代有五种酷刑。
《后汉陈禅传》:“鞭打劫掠无计,五毒极强。
”五毒指的是楚毒在身体和四肢上的作用。
可以说,鞭、锤、烧、徽(装)、墨是五毒。
纹身匹配黥,在脸上刺成记号或文字,在涂上墨,也叫墨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忽见。
”刺配脱胎于上古时期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往远地充军。
刺相当于墨刑,配则指发往远地充军。
《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枷枷锁在封建时代最具代表性。
它被用作犯罪武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轭的记载。
轭是“干木头做的”。
这两部分是封闭的,上面有洞,严重限制了被捕者的身体活动。
由于枷是朝廷的“王法”,因而必有定制。
唐朝规定:“枷长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颊长二尺五寸以上,六尺以下;共阔一尺四寸以上,六尺以下;径头三寸以上,四寸以下。
”宋朝从法律上规定了枷的重量。
宋枷开始分二十五斤和二十斤两种,同时将其大小轻重刻在枷上,以便监督。
明代的连枷又分为三级,“死刑重35公斤,土匪重20公斤,罪刑重15公斤”。
明代的镣铐不仅是监狱和审讯工具,也是刑讯逼供的工具。
连枷已成为“五刑”(鞭刑、鞭刑、学徒、流放和死刑)的必要补充。
清代连枷分为两级,重70公斤,轻60公斤。
中国古代刑罚,中国古代酷刑有哪些,我国古代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中国古代酷刑有哪些,我国古代刑罚古代的刑法可谓千奇百怪,手段极其残忍。
从名目上来讲就有笞杖、鞭扑、枷项、宫刑、刖刑、割鼻、斩首、腰斩、梳洗、剥皮、烹煮、绞杀、凌迟、车裂等多种名目。
在这些刑法之中,如笞杖、鞭扑等一般情况下只会使人受些皮肉之苦,一般不会要人性命。
有些刑法会使人致残。
有些刑法可以使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而有些刑法则会先把人折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才让其死去。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古代统治者们为了稳坐龙椅宝座,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让自己的江山大爷千秋万代,别说那些企图造反的大臣和人民,就连身边非常亲近的人,只要威胁到他们的霸权地位,只要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就会对那些给自己造成“忧虑”的人进行残酷惩罚,而酷刑的发明正是统治阶层最为炫耀的得意之作。
随着各朝各代的更迭,酷刑几经演变,已经变得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中国古代刑罚包括: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刷洗,弹琵琶,抽肠,骑木驴。
把酷刑演绎到极致的当属满清王朝了,满清十大酷刑可谓是最臭名昭着了!满清十大酷刑非只有十种,十大只是说法而已。
中国古代刑罚宫刑宫刑,一种割除男子生殖器官和使女子丧失生殖机能的肉刑刑罚,男子宫刑又叫“去势”,女子宫刑又叫“幽闭”(用木棒之类的硬物撞击女子的下腹部,人为的造成子宫脱垂,使女子丧失生育能力)。
宫刑又叫蚕室、腐刑、阴刑、椓刑,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
宫刑除了在肉体上给囚犯带来痛苦外,最残忍之处是给囚犯心理上的折磨,对于男子而言,失去了生殖器,也就失去了传宗接代的能力和享受性的快乐,他们将终生在失去男子尊严的阴影下苟延残喘。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受过宫刑的人物是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受刑之后,忍受着巨大的心灵伤害,著书不辍,终于为华夏子孙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制——《史记》。
宫刑在古代既是一种刑罚方式,那么自然有专门的人员执行。
文化常识——古代刑罚 -
死戮
死戮:死戮和生戮就 是相反的了,是先将 犯人给处死,然后再 对其尸体进行游街示 众,甚至是还有让受 到伤害的人对其尸体 进行鞭尸的行为,这 就是鞭尸扬灰的意思 了。
烹刑(汤镬)
汤镬[tāng huò]: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
车裂
车裂:车裂也是 古代的一种酷刑, 即将人头、四肢 分别拴在五辆马 车上,同时分驰, 撕裂肢体。也称 “辕裂”,俗称 “五马分尸”, “秦惠王车裂商 君”,商鞅就是 受车裂之刑而死 的。
[kū tī] 刳 剃为剖杀,割剥之意,是专门用来对付怀孕妇女的刑
罚,让行刑者活生生剖开受刑者肚皮取出婴孩,场面极 其痛苦。
谢谢大家
膑
膑(bìn):膑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 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司马迁传》
中“孙子膑脚”即指膑刑。
贴加官
贴加官也叫开加 官,主要是用于 对封建体系下的 官员刑讯逼供。 不像打人会留痕 迹。招了就蹬腿。 或者是杀人不留 痕迹。
剥皮
犯人被剥下来的皮肤会被挂在衙门口, 以此体现威严。这种刑罚开始时,受刑 者首先会被吊起四肢面朝内绑在一块立 起来的木板上。然后刽子手会从犯人脖 子的脊椎处一刀划下去,把犯人背上的 皮肤开分成两半。之后用刀子一点点讲 骨肉和皮肤分离。最后将整张皮肤一把 撕掉,就完成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记 载的标准的剥皮的方法。然而还有一种 民间流传的方法,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犯人会被埋在土里, 只留出一个脑袋。然后行刑者在犯人头 顶划出一个十字,灌入水银,因为水银 比人血的密度大,所以更重一些,因此 会把人的皮肉撕扯开。而犯人救会因为 受不了疼痛而扭动,最后一下子从头顶 的十字钻出来,只剩下土里的一张人皮。
中国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西晋王衍为石勒所害, 死于活埋。比较狠一点的,会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里, 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开始凌虐。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
• • • •
清
清的刑罚制度直接渊源于明朝,其内容和体系与明朝的法律 制度基本相同。 清朝的刑罚制度也根据加强镇压的原则,在沿用“答、杖、 徒、流、死”五刑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创设: 1、迁徙,即将罪犯强制迁出一千里外安置,永远不许回籍。 2、充军,是较流刑重、死刑轻的一种刑罚。 3、发遣,即将罪犯发往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比 充军又重。 4、凌迟,原写作陵迟,本意指缓慢的斜坡,后世将凌迟用 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其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 人处死。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达3600刀),最后剖 腹断首,使犯人毙命,故凌迟俗称“千刀万剐”。 5、枭首,对罪大恶极之人斩头而悬挂木杆或城楼上。 此外,清刑罚还使用累犯加罪,自首减罪的制度。
•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代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 恐怖的时代和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各个华夏国家的战争逐 渐达到疯狂的顶点,最终由秦国实现了最彻底的“总体 战”。但是封建制度开始确立。铁农工具逐渐普及,诸子 各家的思想也渐渐完善。其中,以法家对中国法制史的贡 献最大。新兴的法家提出了法制的四大原则: 1。以法制国。 2。无论什么人犯法,级别多高,多么富贵,除了国 君及其近亲属,都按法律处罚。 贵贱同法。 3。制定成文法,并公布出来,使广大人民都知道法 律内容。 4。即使对轻罪也用重刑。 在战国时代,这样的法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战国时代, 除了秦国的律,成文法中以魏国丞相李悝主持制定的《法 经》最为精良。
• 秦的刑罚有: 死刑。死刑执行的方法很多。 • 如 具五刑(最残酷的死刑。先刺字,再割掉鼻子,再砍掉左脚和右脚, 再用木板活活打死,再把头割下来悬挂起来。把骨头和肉砸烂,暴露 在刑场上。史书载李斯就是具五刑而死。)、枭首(砍头之后悬挂于 木杆上示众的刑罚。嫪毐谋反失败后,参与作乱的有二十余人被枭 首。) 、弃市(在闹市区执行死刑)、族诛、肉刑( 秦国继续使用 周的五刑。并发展出了“肉刑配劳役刑”的新花样。如斩左趾黥城旦, 斩左趾为城旦,黥劓为城旦,黥为城旦,黥为城旦舂,髡钳城旦等。) 作刑(劳役刑)。 作刑是强迫囚犯劳动的刑罚。 城旦,就是让犯人早起作垒城的重活。一般在肉刑之后再处此种刑法。 • 鬼薪、白粲,鬼薪是指男囚犯到山林里去砍祭祀用的柴火。白粲是指 女囚犯挑米 • 司寇,是指驱使男囚犯到边境地区服劳役,并防范外族的入侵。 • 罚作、复作,罚作是指男囚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复作指女囚犯到官府 服劳役。 迁,指把犯罪者强迫迁移到边远地区居住。 • 赀,包括财产处罚和较轻的劳役。如“赀一甲”和“赀徭三旬”。 • 谇,就是训斥。 • 从上述刑罚看,其实秦国的刑罚并不过分。除了族诛、具五刑等具有 秦国特色的酷刑外,基本上是周刑的翻版。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主 要出在两个方面: •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犯罪。第二个问题是法外酷刑问题。
中国古代刑罚(杨微)
1. 墨刑适用于异族俘虏和其他罪人 ,黥其额使其 为奴 ,也是商朝惩戒官吏的一种刑罚。 2. 劓刑即割鼻之刑 ,适用于奸宄盗攘伤人等罪。 3. 剕刑即断足之刑 。 4. 大辟即死刑 ,适用于降叛、 贼寇、 惯犯、 弑 君、 杀亲等罪。
中国古代刑罚
• 刑罚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古代刑罚经历了以 墨、 劓(读yì 与义同音)、 宫、 剕(读fèi与废同音)、 大辟 为主的奴隶制刑罚和以笞、 杖、 徒、 流、 死为主的封建
制刑罚两个发展阶段。直到清朝末年进行的刑罚改革使中
国古代刑罚制度寿终正寝。中国古代刑罚的演变受生产方 式的制约 ,趋势是逐渐轻刑化。
• 髡刑 :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 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 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 膑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 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 炮烙:商纣王在位时,为了镇压反 抗者所设置的一种残酷的刑罚名称 。 即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使热,令 有罪之人行其上,辄坠炭中活活烧
•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 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 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 ,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 ,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共需要用 3357刀,并且要在最后一刀,也就 是第3357刀,要将罪犯刺死,才能 凌迟成功。
封建社会刑罚
笞、 杖、 徒、 流、 死
• 笞:用荆条打犯人的臀部和腿部。 • 杖:用较粗的荆条打犯人的背部、 臀部和腿部。 • 徒:拘禁,强迫犯人戴刑具服劳役。 • 流:则把囚犯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劳。 • 死:即斩首。
• 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 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 活活煮死的酷刑。 • 刖刑:中国古代刑法 之一,又称剕 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 ,指砍去 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 • 桎梏 :中国古代的刑具,在足曰 桎,在手曰梏,类似于现代的手铐、 脚镣。
中国古代刑法
中国古代刑法第一篇:中国古代刑法古代刑法黥、劓、笞、杖、刖、膑、宫黥(qing)是古代的肉刑,即墨刑。
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
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写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劓(yi)也是古代五刑之一。
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这种刑罚大约起源于商代。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四年,公子虔,劓之。
”笞(chi)刑也是指古代五刑之一。
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部的刑罚。
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朝。
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制成大竹板抽打臀、腿、背部的刑罚。
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朝。
刖(yue)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
“昔卞(bian)和献宝,楚王刖之”一句中记载的就是这种刖刑。
膑(bin)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脚盖骨的一种酷刑。
《汉书·司马迁传》“孙子膑腿”即指膑刑。
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
司马迁曾受宫刑。
2大辟、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
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炮烙(pao luo)相传为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放在炭火中烧的一种酷刑。
汤镬(huo)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的一种酷刑。
车裂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
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
“秦惠王车裂商君”。
商鞅就是受车裂之刑而死的。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
五代时开始在刑法之外另设立凌迟一条。
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剐刑”),正式列入刑罚之内,明清两代沿用。
腰斩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
《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弃市是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
刑罚体制
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折杖法对缓和社会矛盾曾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予适用,具体执行中也存有流弊:良民偶有过犯,致伤肢体,为终身之辱,而愚顽之徒,岁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
(2)配役
(3)凌迟
作为死刑的一种,凌迟始于五代时的西辽,是一种碎而割之,使被刑者极端痛苦、慢慢致人死亡的一种酷刑。受刑者往往“身具白骨,而口眼之具尤动;四肢分落,而呻痛之声未息”。仁宗时使用凌迟刑,神宗熙宁以后成为常刑。至南宋,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的一种。
罚作、复作男犯为罚作,女犯为复作。罚作是强制男犯去边境地区戍守,复作是强制女犯去官府服劳役。
财产刑
赀判处犯人缴纳财物或者以劳役抵偿的刑罚。赀金、赀物(甲或盾)、赀劳役
赎允许罪犯交纳法定的财物代替已经判处的刑罚。
没和收“没”是把罪犯的财产由国家强制充公。“收”分为没收财产与没收人口两个方面。
身份刑
夺爵在秦代,爵位是担任官吏的条件,爵位的高低还直接决定了官位的高低。夺爵实际上也就是剥夺了做官的权利,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随之也就消除了。
刑罚体制
商代
文献记载所见商代刑罚
炮格商纣王所创,即: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火烧热,令罪犯在铜柱上奏,坠碳中烧死。这是一种非常残暴的刑罚。
醢Hale Waihona Puke 人杀死,捣成肉酱。脯将罪犯晒成肉干。
断手“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罚丝专门适用于贵族的一种刑罚,即判决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丝。
劓殄即灭绝。
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刑罚
(3)徒刑,即在一定时期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迫其戴着钳或枷服劳役,自一年至三年分为五等,每等加半年,是一种兼具羞辱性和奴役性的惩罚劳动。
中国古代刑罚
周代时,如果君主的同族犯宫刑罪,则不实施宫刑,而以 髡[kūn]刑代替。
髡刑、耐刑不损伤肉体,而只是将头发、胡须剃光。其之所以 是一种刑罚,与古代人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象”是服饰、象征的意思,“象刑”即是用“画衣冠、异章服”的办法 来替代肉刑和死刑,以羞辱、惩罚犯罪者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制度。 象刑的具体的作法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犯了应当被处以墨刑的罪,有了象刑 犯人就不必遭受这种皮肉 之苦了 只须让他头戴黑巾,不让他戴帽子,就表示他是有罪之人,而且犯 的是应被判处墨刑的罪; 犯了本应被处以劓(yì)刑的罪的,则只须让其戴上用草作帽带的帽子 (另一种说法是让其穿上赭(zhě)色的衣服)就行了,无须真的割去鼻子; 犯了本应被处以膑刑的罪的,则让其穿上麻鞋(另一种说法是在腿上蒙上 黑布)就行了,无须真的真的砍去犯人的腿;
梳洗
• 这里说的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 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 刑罚,它指的是先用开水浇人, 再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 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 露,最终咽气。
• 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圣 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
人剥光衣 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
封建社会刑罚
笞、 杖、 徒、 流、 死
• 笞:用荆条打犯人的臀部和腿部。 • 杖:用较粗的荆条打犯人的背部、 臀部和腿部。 • 徒:拘禁,强迫犯人戴刑具服劳役。 • 流:则把囚犯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劳。 • 役:死,即斩首。
汉代改革刑罚,由野蛮阶段进入较文明阶段
• 汉代的刑罚有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赎刑、迁徙等。死 刑包括弃市、 枭首、 腰斩和夷族。肉刑汉初有墨、 劓、 刖、 宫四种。 • 汉代的皇帝为了休养生息巩固政权,进行了多次的减轻刑 罚。景帝元年 ,下诏把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笞三百改为笞二 百。中元六年(前144年)进一步将笞三百改为笞二百 ,笞二 百改为笞一百[4 ] (卷23 《刑法志》 )。 • 这次刑罚改革以死刑、 徒刑、 笞刑代替以前残酷的肉刑 , 成为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阶段进入比较文明阶段的转折 点 ,为封建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演变一、早期的五刑1、五刑的渊源(1)三苗造刑(2)象刑*以特殊的服饰象征刑罚*刑罚形态的画像展示*象天道而作刑2、五刑的内容(1)墨,或黥:在面部刺字并涂墨;(2)劓:割鼻;(3)剕,或刖、膑,秦汉时称斩趾;(4)宫,或腐、淫、椓:破坏人的生殖机能;(5)大辟:辟,甲骨文中指灾祸。
大辟是最大的灾祸,即死刑。
3、西周的刑罚(1)圜土之刑“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
”“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
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
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
虽出三年不齿。
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2)嘉石之刑“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
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
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
”(3)其他刑罚“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窜三苗于三危,殛鳏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4、西周刑罚的适用要求(1)简孚“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2)中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抵德”“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3)考察主观心理《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
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周礼·秋官·司刺》有“三宥之法”:不识、过失、遗忘5、早期刑罚的特点(1)成本低廉(2)残酷(3)侮辱性强(4)惩罚性和身份性并存(5)施用对象的选择性6、中国古代的慎刑传统(1)“《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中国法制史刑法制度
中国法制史刑法制度
中国法制史中的刑法制度如下:
1慎刑恤罚、从严治吏:慎刑恤罚、从严治吏是中国古代刑事立法的内容特征和司法态度。
2八议制度:《魏律》依据《周礼》“八辟”制度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内容为: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3官当制度:《北魏律》和《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允许官吏以官职抵罪。
4重罪十条:《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它是后世“十恶”的前身。
5死刑复奏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秦汉的刑罚制度,有死刑、族刑、肉刑、笞刑、徒刑、籍没、迁刑和徙边、罚金等不同的处分。
死刑死刑即剥夺生存权。
见于史籍和地下出土简册的秦汉时代死刑名称有枭首、腰斩、弃市、磔、车裂、凿颠、抽胁、镬烹、囊扑、具五刑、定杀等。
后来枭首、腰斩、弃市成为三种固定的常刑。
枭首,“枭谓斩其首而悬之也”①,即杀头示众。
如《汉书·高帝纪》:“枭故塞王欣头于栎阳市。
”《汉书·窦武传》:“枭首洛阳都亭。
”腰斩,“斫头曰斩,斫腰曰腰斩。
”②《史记·商君列传》称秦法“不告奸者腰斩”。
腰斩之罪,次于枭首。
《汉书·武帝纪》:“丞相屈氂下狱腰斩,妻子枭首。
”因为刘屈氂的妻子作巫蛊,是主犯,刘屈氂同坐,故腰斩。
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③。
秦简《法律答问》:“甲谋遣乙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
”《史记·李斯列传》载:“十公主矺死于杜。
”矺就是磔。
汉初也还用磔刑,至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 年)始废,为弃市所代替④。
弃市,“市死曰弃市,市众所聚,言与众人共弃之也”⑤。
秦简《法律答问》有两处提到弃市:“士伍甲无子,其弟子以为后,与同居,而擅杀之,当弃市。
”又:“同母异父相与奸,何论?弃市。
”汉律盗高庙座前玉环者,“当弃市”⑥。
另外还有《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等⑦。
族刑族刑实际上是死刑的扩大化,是把家属的连带责任强调到极端的一种最惨重的刑罚。
它的施刑对象一般为重大政治犯罪。
关于族刑的范围,见于史籍记载的有“七族”①与“九族”②等说法,但“夷三族”为法定常刑。
汉初“有夷三族之令。
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
’故谓之具五刑。
彭越、韩信之属皆受此诛”。
③夷三族的施刑对象为犯有谋反罪的人,如李斯、赵高、韩信、彭越、新垣平等。
有材料证明,夷三族亦称夷宗族,而夷宗族是指从主犯上溯三世至祖父、下延三世及孙的男性世系亲属集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