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复习

合集下载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第一章:仁者爱人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例子。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定义和内涵。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2.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仁者爱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仁者爱人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法: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的起源和发展。

文献分析:学生能够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仁者爱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第三章:仁者爱人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

让学生理解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小组讨论法:讨论仁者爱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提问: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仁者爱人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分析仁者爱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案例。

第四章:仁者爱人的价值与挑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仁者爱人的价值。

让学生认识仁者爱人在实践中的挑战。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仁者爱人》的核心观点和理论。

2. 教学难点: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复习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口头报告:学生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仁者爱人》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相关的案例和背景信息。

3.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引导讨论和思考。

4. 口头报告:学生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心得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进一步的思考题目。

六、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频率、思考深度和合作态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3. 口头报告质量:评价学生口头报告的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和语言组织能力。

4. 课堂提问和回答:记录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情况,考察其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仁者爱人》核心概念的复习是否充分?2. 学生对孔子仁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是否得到提升?3. 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八、课后作业2. 阅读额外的文献或案例,深入研究孔子仁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仁者爱人 复习课件

仁者爱人 复习课件
《仁者爱人》 复习
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
1、出则弟,谨而信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4、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5、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 8、己欲达而达人 9、能近取譬
通“悌”,敬爱兄长 用,介词 强加 兼词,“之于” 帮助,接济 从事,致力于 以……为难 兼词,“之乎” 使……站得住,使动 使……行得通 比喻,比方
助词,放于主语后,引出判 断,不译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放于主语后,引出原因,不译
⑦今者项庄拔剑舞
放于时间词后,不译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⑨君曰“告夫三子”者!
语气词,表感叹
⑩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语气词,表疑问
四、文言句式理解
(1)于斯三者何先? “何先”,即“先何”,先(去掉)哪一个。 (2)晨门曰:“奚自?” “奚自”,即“自奚”,从哪里(来)。 (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孰”,与谁。如“吾孰与徐公美?” 。 (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谁与”,即“与谁”。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何陋之有 “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前一“之”为提宾标 志,后一之为“到、往”
是、之为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
(11)曾是以为孝乎? “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给父老酒食)”。 (12)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 (13)仁以为己任。 “仁以”即“以仁”。
“以为”结构的宾语前置
THANK YOU
SUCCESS
2019/7/11
《仁者爱人》复习
复习目标: 1、熟悉文意,朗读、背诵 2、理解“仁”的内涵 3、理解孔子在具体评价人物时“仁爱观”的特点 4、理解儒家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的不同之处

《论语》考点复习之仁者爱人

《论语》考点复习之仁者爱人

考点解读二
“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探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 善待自然,善待动物,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 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 对百姓作出了贡献。管仲虽然没有“杀身成仁”,但他“霸诸 侯,一匡天下”,对于维护统一、安定百姓功劳极大,他就是 一个真真正正的“仁者”。
实战训练
1、“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 确: “仁”的具体内涵有: ①“仁”之精:爱人。 ②“仁”之本:孝悌,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③“仁”之则:忠恕。“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待人仁爱宽厚,“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仁”之上:达到“圣”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实战训练
5.怎样理解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明 确:孔子主张不用鱼网或以大绳多钩的方式捕鱼,意思是人类纵然迫于 生计,也只能取自然界中该取的一部分;孔子主张不要射杀在巢穴中孵化 幼鸟的大鸟,为的是避免殃及幼鸟,以保护鸟类的繁衍。孔子这一论述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我 们知道,利益的欲望是无限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果现在 我们懂得孔子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会出现捕捉鸟的粘网和捕鱼的“绝 户网”了。要知道人类绝不是地球资源的独占者,与万事万物若没有共存 共荣的心态,终有一天大自然反扑的力量会吞噬一切。现在该是重温孔圣 人的教诲的时候了。
实战训练
6.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的仁爱观。
明 确:A:“仁”,就是要多站在别人的凳度看问题,也就是 要多作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的利益。 B:“仁”,就是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于的事,不能强求别 人去做。 C:要达到“仁”,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孝顺父母, 敬重长辈,关爱幼者,同情弱者,这些都是“仁爱”的具体体 现。 D:“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人是否对社会作贡献,而不应 拘泥于小信小节。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 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3. 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

2.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3. 小组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水平。

3. 辩论赛评分: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逻辑思维、论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 第二课时: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3. 第三课时: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应用《仁者爱人》的理念。

6. 第六课时:小组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

六、教学资源1. 书籍:《仁者爱人》原著及相关解读书籍。

2. 文章:收集与《仁者爱人》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等。

3. 视频:寻找关于《仁者爱人》的讲座、讨论节目等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仁者爱人》相关的讨论和观点。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巩固已有知识。

2. 第二步: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3. 第三步:探讨《仁者爱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儒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4.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仁者爱人 -复习

仁者爱人 -复习

参考答案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所不欲,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 、孔子的“忠恕观” 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做到“ 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做到“忠”,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对他人的关心、 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对他人的关心、 友好、仁爱、和善;还应做到“ 友好、仁爱、和善;还应做到“恕”,待人 仁爱宽厚,推己及人, 仁爱宽厚,推己及人,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 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 包容开放的襟怀仲之器小哉 . ②管仲是仁者 2.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爱观,主要 .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爱观, 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仁的标准是维 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而不是, 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而不是,爱 护百姓/小信 小谅)。 小信( 护百姓 小信(小谅)。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 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 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 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虽有矛盾,但能通达。 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虽有矛盾,但能通达。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 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 、 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 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 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 的境界不可追求。 “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二、小结: 小结: 仁者爱人”为主题, 以“仁者爱人”为主题,塑造了仁者的风 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 范,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真诚体现的 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 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追求生命本质和意义的 完美实现、伟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 完美实现、伟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孝 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 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 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 己欲立而立 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老者安之, 人,己欲达而达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 不忍之心、体贴之心、 做人要有恻隐之心、 怀之 做人要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体贴之心、 敬重之心、爱物之心;以天下为重 以天下为重, 敬重之心、爱物之心 以天下为重,义之所在是 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等仁爱理念。 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用)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用)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复习目标:1、背诵1.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明确“忠恕”内涵。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复习重点:1、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2、理解“仁”的内涵。

复习方法: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两课时。

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形式朗读本课,背诵重点章节。

二、提示重点字词含义。

入:在家里道:学说被:通“披”忠:对人尽心竭力事:止,仅达:使……达匡:匡正恕,对人仁爱宽厚病:以为难施:夸耀,表白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病诸:病,担忧。

盍:何不敝:使……坏三、本课重要文言现象归类。

通假字出则弟弟通悌可谓仁之方也已已通矣被发左衽被同披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宾前吾道一以贯之何谓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学生分析宾前的三种格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敝之而无憾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霸诸侯不能死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一匡天下【活用分析,生答。

落实重点句子翻译。

】四、总结并记住本文出现的成语。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

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

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近义词有: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

引申为统一天下五、重要思想陈述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

《仁者爱人》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仁者爱人》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对《仁者爱人》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梳理故事脉络。

2. 分析《仁者爱人》中的主要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探讨其现实意义。

3. 欣赏《仁者爱人》中的文学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仁者爱人》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仁者爱人》的文本材料,包括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

2. 准备教学多媒体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仁者爱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3.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提炼出《仁者爱人》的主要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的理解深度。

2.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评估学生对《仁者爱人》的感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仁爱主题的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读书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仁爱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仁者爱人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仁者爱人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 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 也 ?”
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实际上表达了 他们关于“仁者”的不同的观点态度。 他们关于“仁者”的不同的观点态度。 (1)子贡认为 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子贡认为“ (1)子贡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孔子认为“仁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2)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 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 (2)你同意孔子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 由。
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等 差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 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 等级制后回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 答题。 答题。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 加诸人。 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子曰: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说: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德善。 之,德善。”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 孔子的“ 最接近“ 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

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

入,出:在家,在外。
弟:“悌”,尊重兄长
谨:做事一丝不苟,形作动
信:守信,名作动
泛:广博
仁:仁人。
以:用来,表目的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高学历犯罪
德育第一,智育第二
1马加爵; 2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把硫酸倒在狗熊身上; 3最近一韩国大学生在美国枪杀同学.
要义:仁爱是修身要务,先“为人”后“为学”。 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以一贯之,宾前 (一:一个基本观念,数作名) 何谓:谓何,宾前 道:学说
文中第三、四章和“忠恕”又有何关系? 5.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 6.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 26 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 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 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当今世界 霸权主义
美国
世界警察 台海问题
仁之内涵 仁之根本 基本原则
孝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
仁之实践(表现)
[5.26] 侍:侍立 盍:何不
车马衣轻裘:把车马衣裘,名作状

文化经典复习《论语 仁者爱人》

文化经典复习《论语 仁者爱人》

(大仁)贡献社会 (圣)济众 (忠恕)爱人 (孝悌)根本

(推已及人)


23、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②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24、材料 ②表现了孔子对动物的爱护, ①却漠不关 心,做法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4不矛盾,材料①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财产,以 人为本,表达了对人的关心,当然是仁爱的一种表现 ;材料②中的言行是爱人推及物,即爱世界万物,爱 宇宙,爱天道,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 是更高层次的仁,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是不 同层次上的仁的表现。
孔子的以下行为哪些侧重于忠,哪些侧重于恕,为什么?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厩焚,孔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4、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 5、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 ,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判评题:

中国近代曾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儒商的商 人,他们诚信经营,讲究合作伙伴之间 合作共赢,很好地体现了仁的恕道。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 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已。” 1、实践仁的方法是什么? 2、(判评题)所以说孔子认为“博施济众” 的行为达 到了圣而不是“仁”。

(圣)济众

(推已及人)
(忠恕)爱人 (孝悌)根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 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 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 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5.(1)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可以 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05仁者爱人复习

05仁者爱人复习
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子贡曰 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 提问: 提问: 对于“ 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 对于“仁”,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
答案: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答案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贡曰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 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 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 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 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 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 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 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 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 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 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 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第五课
仁者爱人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者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 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 ):对人尽心竭力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忠); 待人宽厚仁慈( 待人宽厚仁慈(恕)。 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评价: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 对 “仁”的评价: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 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 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 出了贡献。 出了贡献。

仁者爱人复习

仁者爱人复习

三、有人评论15.42章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 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 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 生动可感的。如果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 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 之类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章的生动,得益于具体细微的记述 (细节)。不加评论而用朴实的行动将孔子身 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呈现在面前。从 “及阶”到“及席”到“皆坐”,每一个环节 都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真切地反映了对 盲人关心的无微不至。如去掉,采用一般的陈 述,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本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9) 师冕见,及阶,子曰: “阶也。”及席,子 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 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 作;过之,必趋。(9.10) 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7.27)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 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 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仁者爱人模拟题(二) Nhomakorabea1.本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2.本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贯穿这个体系的就 是它的核心,即“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人 对事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仁爱宽厚, 推己及人。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完整版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完整版

《仁者爱人》复习学案一、复习要点1.背诵、章。

2.重点掌握“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本章节的内容:理解“仁”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准确理解“忠恕”的内涵。

了解孔子的“仁爱”观与墨子的“兼爱”观的区别。

4.掌握“博施济众”、“一以贯之”、“能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立人达人”等熟语的意思。

二、重要思想陈述1.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外在的形式,而在其内在本质,即“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孔子的“仁爱”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

显然墨子的这种观点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2.“仁”的根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即“孝悌”。

“仁”的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即“忠恕”。

“仁”的实行途径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的评判标准: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3.“忠恕”:“忠”是指对人尽心竭力,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是指待人宽厚仁慈,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这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积极意义。

三、课文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左衽.壬.癸烹饪.荏.苒 B.盍.荷.枪溘.然磕.头C.匡.正诓.骗框.架眼眶. D.师冕.勉.励免.除分娩.1.B(A. rèn rén rèn rěn;é hè kè kē;C .kuāng kuāng kuàng kuàng; D. miǎn)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夫子之道,忠恕..(饶恕)而已矣B.盍.(何不)各言尔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周济)众C.见之,虽少,必作.(肃立)微.(卑微的)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D.愿无伐.(攻打)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化典籍)2.B(A忠恕:对人尽心竭力,仁爱宽厚 C微:无 D伐:夸)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谨而.信②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③子钓而.不纲④敝之而.无憾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3.A(①②表并列;③④表转折)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