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注释】 曾参。 贯穿, ①参;曾参。②贯;贯穿,贯 通。
「评析」 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 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这章中, 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 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 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 论语》 个字,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 , 个字 字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 “仁”字出现,有人统计有 次 这也就是说, 论语》 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 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 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密度 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位 孔圣人是事事讲“ 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 “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 是人间正道。 是人间正道。
孔子的志,表达了孔子的个性和思想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养,敞开了 孔子的志,表达了孔子的个性和思想修养, 仁者爱人”的胸襟,展现了以爱天下为己任, “仁者爱人”的胸襟,展现了以爱天下为己任,平 治天下的抱负。 治天下的抱负。——教诚爱深 :圣 教诚爱深
读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 情。
9.10(句读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 句读):子见齐衰者 句读 子见齐衰者、 瞽者,见之,虽少,必作; 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对三种人是特别表示 敬意:穿丧服的人, 敬意:穿丧服的人,穿礼 服的人和盲人。 服的人和盲人。有人认为 这是礼的规定, 这是礼的规定,对于这些 人应该特别致敬。 人应该特别致敬。
仁 者 爱 人
重点字: 重点字
1:入 1:入则孝 2:出则弟 2:出则弟 出则 3:吾 3: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尧舜其 6:尧舜其犹病诸 己欲立而立 7: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8:能近取譬 在家里 通“悌”尊敬兄长 用 学说 对人尽心竭力。 忠,对人尽心竭力。 恕,对人仁爱宽厚 止,仅 大概; 其,大概;病,以为难 ……立 立:使……立 ……达 达:使……达 比喻
忠恕之道
“忠”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 地 忠 是从自己想有所作为, 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 让别人有所作为的角度讲的;“恕”是从自己 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 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的角度讲的。 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而非两个问题,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非两个问题, 以孔子说是“ 以贯之,而非“ 所 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非“二”以 贯之。 贯之。 总起来说,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 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设身 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 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 也想这样; 不想这样, 也想这样;自己 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 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不想这样。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是仁的基本要求,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
心得:己之所欲 勿强于人 心得 己之所欲,勿强于人。 己之所欲 勿强于人。
仁的最高境界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圣)
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实践“ 的途径、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1:盍 1:盍各言尔志 何不 2:敝 2:敝之以无憾 ……坏 使……坏 夸 3:愿无 愿无伐 3:愿无伐善 夸耀, 夸耀,表白 4:无 4:无施劳 ……安 使……安 5:老者 老者安 5:老者安之 本来;协助, 本来;协助,帮助 6:固相师之道也. 固相师之道也 6:固相师之道也. 快步走 7:过之 过之, 7:过之,必趋 ……而死 为……而死 8: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 桓公杀公子纠,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9:霸 9:霸诸侯 称霸, 称霸, 一匡天下 10:一匡 10:一匡天下 完全; 完全;匡正 11:微管仲, 其被发左衽矣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没有;大概; 没有;大概;通“披” 自缢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自经 13:子见齐衰者、 衣裳者与瞽者 13: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 衣:上衣。裳:下衣。名作动 上衣。 下衣。
“仁”从孝弟引发,以为本。孔子说: 仁 从孝弟引发,以为本。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 在孔子看来, 政》)在孔子看来,对父母长辈是否有 敬爱之情甚至是人与犬、 敬爱之情甚至是人与犬、马等动物的一 个根本区别。 个根本区别。
子贡曰: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 诸人。 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 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 (5.12)
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 人活在世上, 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 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 幸福” ----南怀谨 “幸福”。 南怀谨
“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 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仁之精髓: 仁之精髓:爱人 仁之根本: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之根本:孝悌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之准则: 仁之准则:忠恕 尽心竭力。 己欲立而立人,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爱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之至上: 博施济众) 仁之至上:圣(博施济众) 仁之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仁之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 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 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 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 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
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 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去参加人家的 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甚至, 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甚至,与死了亲属的人在一起吃 饭也不敢吃饱。但是, 饭也不敢吃饱。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又是不是该在人 家的丧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老酒,麻将打到通 家的丧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老酒, 天亮呢? 天亮呢?
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 尽心竭力。 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宽厚。 己所不欲, 恕:仁爱宽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勿施于人。”
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评析」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 问题。 孝悌、谨信、 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 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 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 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 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 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排在“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 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同样的,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 同样的,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作”、 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 “趋”,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 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 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是为了表达 自己的心意; 自己的心意 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 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 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 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 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 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 所以,将心比心也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 所以, 度。 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 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 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 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 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 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 于丹
从这段话展开联想, 从这段话展开联想,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 都是这样。 都是这样。我们总是以我们自以为好的方式 来对待别人,殊不知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来对待别人,殊不知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 为自以为好的不见得别人也以为好。 为自以为好的不见得别人也以为好。其原因 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以真正要对别 人好,要以别人觉得好的方式。 人好,要以别人觉得好的方式。
子路的志,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和思想修养,侠义豪 子路的志,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和思想修养, 胸襟开阔。 放,胸襟开阔。——重伦轻利 :义 重伦轻利 义 颜渊的志,也代表了颜渊的个性和思想修养,道德 颜渊的志,也代表了颜渊的个性和思想修养, 涵养深。 高,涵养深。——重德重功而不夸耀 :仁 重德重功而不夸耀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则以学文。”(1.6) )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 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 力,则学文。《弟子规》 先学做人,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弟也者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 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 夫二三子也。” 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 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 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 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 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 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 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 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 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 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 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 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 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 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 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 对颜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