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被用于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和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规范,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探讨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类型。

其分类如下:1.红细胞:用于输血治疗缺血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

2.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可以用于急性出血、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情况。

4.凝血因子:适用于体内某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5.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该了解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具体如下:1.血型测试:在输血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以避免出现血型不匹配等危险情况。

2.疫情筛查: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前,应进行疫情筛查,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保持稳定: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血容量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副作用。

4.观察病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记录信息: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记录输血的类型、数量、时间和剂量等信息。

血液制品的副作用和风险血液制品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具体如下:1.过敏反应:一些人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发热、荨麻疹等。

2.感染传播: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的病原体传播给接收者。

3.增加心血管风险:输血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4.铁负荷过重:输血治疗过多会导致人体铁负荷过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血液制品的筛查和质控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质控。

血液制品临床合理使用规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血液制品临床合理使用规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制品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规范(征求意见稿)为规范血液制品药物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制品短缺现状,促进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收录的血液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种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特制定血液制品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规范。

一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及适应症1 常见血液制品的主要药理作用药物主要药理作用人血白蛋白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及解毒;营养供给球蛋白受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成纤维蛋白,在凝血因子Ⅷ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人凝血因子Ⅷ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Ⅷ作为一辅因子,参与凝血因子Ⅹ的激活,从而使凝血过程正常进行。

输用每公斤体重1个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可使循环血液中的因子Ⅷ水平增加2%~2.5%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理作用与人凝血因子Ⅷ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品:1.不含von willebrand因子;2.含BHK或CHO蛋白;3.不含红细胞凝集素(抗A、抗B)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本品含有维生素K依赖的在肝脏合成的四种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上述任何一个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障碍。

输注本品能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浓度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是人的淋巴样细胞免疫猪或兔所获的抗血清(ALS)精制而成,可抑制经抗原识别后的淋巴细胞激活过程,特异性破坏淋巴细胞2常见血液制品适应证二常见血液制品禁忌人群常见血液制品禁忌人群物制品卷》与各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其中,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无禁忌证相关内容,因此未列述。

三常见血液制品的剂型及给药途径四常见血液制品使用方法(一)人血白蛋白:1.使用方法:(1)冻干粉+5%GS或H2O→溶解稀释(常为10%)→①直接静脉滴注;②+5%GS或0.9%NS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2)5%、10%、20%、25%溶液→①直接静脉滴注;②+5%GS或0.9%NS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

血液制剂分级管理制度

血液制剂分级管理制度

血液制剂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提高血液制剂临床应用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规范血液制剂临床应用行为,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相关规范,制定《血液制剂分级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8号发布 2016年2月6日修订
3.《中国国家处方集》(第2版)
4.《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
三、名词定义
血液制品:系指人类血液中提取的各种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本制度仅指血浆源医药产品,即血液制剂。

四、内容
1.应用血液制剂的临床医师须具备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了解血液制剂的特点,掌握规范的应用方法。

2.临床应用血液制剂治疗时需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病历中应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3.长期应用(疗程大于3天)时需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但仅限1日内用量。

血液制品药物幻灯片

血液制品药物幻灯片
(2)过量输注或输注过快可导致心功能不全。
本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
院血浆源医药产品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 按照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血浆源 医药产品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的 管理。
本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学习讲座
若羌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容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本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 应用。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 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规 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 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 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特制定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 《指导原则》)。
(7)医护人员应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的不良反应及 相应的处置办法,加强血浆源医药产品不良反应 监测,防范血浆源医药产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 障患者用药安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须及时妥善 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应用的管理
(1)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 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 血液警戒和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 即报”的原则。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 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 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 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

血液、生物制品合理应用评价

血液、生物制品合理应用评价
3
为规范血液、生物制品的临床使用,改善血液、生物制品短缺现状,促 进血液、生物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血液、生物制品相关处方点评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统一血液、生物制品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根据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 收录的血液、生物制品品种,结合临床实际常用的品种,确定血液、生 物制品合理使用及处方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白细胞介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用狂犬病疫苗等血液、生物制品(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见表1)。
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是一种淋巴因子,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
细胞(CTL),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激活产生淋巴因子
的杀伤(LAK)细胞和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刺激B细胞增殖分
化和分泌抗体,诱导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5
药物名称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用狂犬病疫苗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1、对本品成份有过敏史的病人。
2、高热、严重心脏病、低血压者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
者、肺功能异常或进行过器官移植者。
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既往用药史中出现过及之相
关的毒性反应:(1)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未控制的心率失常。(3)胸病并伴有心电
图改变、心绞痛或心肌梗塞。(4)心压塞。(5)肾功能衰竭需透析。(6)72小时(以昏迷
19
5、病例中没有使用分析记录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建立、 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血液、生物制品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血 液制品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以方便对血液、生物制品 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导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导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导办法1.引言血液制品是一类重要的医疗资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医疗操作中。

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本指导办法。

2.适应症血液制品适用于以下情况:1.严重贫血患者,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等;3.免疫缺陷患者,如严重细胞免疫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等;4.其他血液相关疾病或手术操作。

3.用药原则使用血液制品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医院血液制品管理制度操作;2.药物配制和输注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严格按照血液制品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使用;4.监测患者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药物存放和运输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质量和安全。

4.不良反应和处理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1.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停止输注,给予抗过敏治疗;2.血液传染病感染:应严格按照血液制品检测和筛查要求,确保安全;3.其他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5.输注监测输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以下监测事项:1.监测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避免过快或过多导致不良反应;2.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3.定期检测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6.预防性措施为了减少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应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1.定期开展血液制品使用知识培训和操作演练;2.定期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和有效期;3.做好药物存储和管理,防止污染和损坏;4.加强感染控制,严格消毒操作;5.做好记录和监测,及时上报相关不良事件。

7.结论本指导办法旨在提供血液制品临床使用的规范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严格按照本办法执行。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2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2)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2)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2)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2)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2)一、管理要求 (2)(一)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2)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做好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2)(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2)1.来源的管理。

(2)2.应用的管理。

(2)二、落实与督查 (2)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二、免疫球蛋白 (3)(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3)(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4)(三)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4)(四)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4)(五)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5)三、纤维蛋白原 (5)四、凝血酶原复合物 (5)五、凝血因子Ⅷ (6)第四章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7)一、急性输血反应 (7)(一)轻度反应。

(7)(二)中重度反应。

(7)(三)有生命危险的反应。

处理方法如下。

(7)前言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特制定《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说明如下: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血液制品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

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应用方案。

2.本《指导原则》仅涉及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重点介绍各类血液制品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本《指导原则》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疾病。

4.除本《指导原则》所列常用血液制品种类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当地血液制品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血液制品。

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血液制剂临床应用行为,提高血液制剂临床应用水平,保证血液制剂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血液制剂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二、参考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2019年12月1日2.《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年5月1日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4.《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8号发布 2016年2月6日修订5.《中国国家处方集》(第2版)6.《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北京市卫生局)7.《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医政司)三、名词定义血液制品:系指人类血液中提取的各种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本制度仅指血浆源医药产品,即血液制剂。

四、内容(一)组织管理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医院血液制剂的临床应用管理。

2.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国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血液制剂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二)遴选与采购1.血液制剂由药剂科统一采购,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进行血液制剂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血液制剂。

对市场紧缺的血液制剂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和审批流程。

2.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血液制剂,优先选用《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血液制剂品种。

3.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血液制剂,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 (5)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6)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6)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6)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7)一、管理要求 (7)(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7)1.来源管理 (7)2.程序管理 (7)3.人员管理 (7)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8)(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8)1.来源的管理 (8)2.应用的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9)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0)一、全血 (10)二、红细胞 (10)四、中性粒细胞 (14)五、血浆 (15)六、冷沉淀 (17)七、人血白蛋白 (19)八、免疫球蛋白 (20)(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20)(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21)(三)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22)(四)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23)(五)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24)九、纤维蛋白原 (24)十、凝血酶原复合物 (25)十一、凝血因子Ⅷ (28)第四章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30)一、急性输血反应 (30)(一)轻度反应 (31)(二)中重度反应 (31)(三)有生命危险的反应 (32)二、迟发性输血反应 (34)(一)输血传播性疾病 (34)(二)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36)第五章血液制品在不同疾病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38)一、血液病 (38)(二)溶血性贫血 (3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9)EVANS综合征 (4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5)(三)慢性病贫血 (46)(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48)重型再障 (48)轻型再障 (51)(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2)(六)急性白血病 (54)(七)淋巴瘤 (57)(八)多发性骨髓瘤 (59)(九)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9)(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十一)血友病 (63)血友病A (63)血友病B (66)血管性血友病 (67)(十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7)(十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69)二、其他内科疾病 (74)三、创伤与外科手术 (77)(一)创伤 (77)(二)外科手术 (78)四、肿瘤 (85)五、产科 (87)(一)产科急性失血 (87)(二)妊娠期贫血 (89)(三)产科并发症 (90)六、妇科急性失血 (90)七、儿科疾病 (92)(一)新生儿溶血病 (92)(二)川崎病 (93)(三)免疫缺陷病 (93)(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4)八、急危重症 (95)(一)休克 (95)(二)急性肺损伤 (97)(三)高龄伴缺血性心脏病 (98)(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8)(五)组织缺氧 (98)(六)ICU相关特殊治疗 (99)前言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5)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6)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6)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6)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7)一、管理要求 (7)(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7)1.来源管理 (7)2.程序管理 (7)3.人员管理 (7)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8)(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8)1.来源的管理 (8)2.应用的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9)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0)一、全血 (10)二、红细胞 (10)三、血小板 (12)四、单采中性粒细胞 (14)五、血浆 (15)六、冷沉淀 (17)七、人血白蛋白 (19)八、免疫球蛋白 (20)(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20)(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21)(三)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22)(四)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23)(五)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23)九、纤维蛋白原 (24)十、凝血酶原复合物 (25)十一、凝血因子Ⅷ (27)第四章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30)一、急性输血反应 (30)(一)轻度反应 (31)(二)中重度反应 (31)(三)有生命危险的反应 (32)二、迟发性输血反应 (34)(一)输血传播性疾病 (34)(二)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36)第五章血液制品在不同疾病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38)一、血液病 (38)(一)缺铁性贫血 (3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9)EVANS综合征 (4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5)(三)慢性病贫血 (46)(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48)重型再障 (48)轻型再障 (51)(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1)(六)急性白血病 (54)(七)淋巴瘤 (57)(八)多发性骨髓瘤 (58)(九)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9)(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十一)血友病 (62)血友病 A (62)血友病 B (65)血管性血友病 (66)(十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6)(十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68)二、其他内科疾病 (73)三、创伤与外科手术 (75)(二)外科手术 (77)四、肿瘤 (84)五、产科 (86)(一)产科急性失血 (86)(二)妊娠期贫血 (88)(三)产科并发症 (89)六、妇科急性失血 (89)七、儿科疾病 (90)(一)新生儿溶血病 (90)(二)川崎病 (92)(三)免疫缺陷病 (92)(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3)八、急危重症 (94)(一)休克 (94)(二)急性肺损伤 (96)(三)高龄伴缺血性心脏病 (96)(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7)(五)组织缺氧 (97)(六)ICU相关特殊治疗 (97)前言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血液制品临床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指导原则前言 (5)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6)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6)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6)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7)一、管理要求 (7)(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7)1.来源管理 (7)2.程序管理 (7)3.人员管理 (7)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8)(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8)1.来源的管理 (8)2.应用的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9)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0)一、全血 (10)二、红细胞 (10)三、血小板 (12)四、中性粒细胞 (14)五、血浆 (15)六、冷沉淀 (17)七、人血白蛋白 (19)八、免疫球蛋白 (20)(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20)(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21)(三)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22)(四)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23)(五)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23)九、纤维蛋白原 (24)十、凝血酶原复合物 (25)十一、凝血因子Ⅷ (27)第四章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30)一、急性输血反应 (30)(一)轻度反应 (31)(二)中重度反应 (31)(三)有生命危险的反应 (32)二、迟发性输血反应 (34)(一)输血传播性疾病 (34)(二)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36)第五章血液制品在不同疾病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38) 一、血液病 (38)(一)缺铁性贫血 (38)(二)溶血性贫血 (3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9)EVANS综合征 (4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5)(三)慢性病贫血 (46)(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48)重型再障 (48)轻型再障 (50)(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1)(六)急性白血病 (54)(七)淋巴瘤 (57)(八)多发性骨髓瘤 (58)(九)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9) (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 (十一)血友病 (62)血友病A (62)血友病B (65)血管性血友病 (66)(十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6)(十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68)二、其他内科疾病 (73)三、创伤与外科手术 (75)(一)创伤 (76)(二)外科手术 (78)四、肿瘤 (85)五、产科 (87)(一)产科急性失血 (87)(二)妊娠期贫血 (89)(三)产科并发症 (89)六、妇科急性失血 (90)七、儿科疾病 (91)(一)新生儿溶血病 (91)(二)川崎病 (92)(三)免疫缺陷病 (93)(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4) 八、急危重症 (95)(一)休克 (95)(二)急性肺损伤 (97)(三)高龄伴缺血性心脏病 (97)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7) (五)组织缺氧 (97)(六)ICU相关特殊治疗 (98)前言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与管理

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与管理

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与管理临床血液制品是一类重要的医疗物资,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对病患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与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原则、管理标准以及监测与溯源等方面来探讨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与管理。

一、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原则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原则是指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首先,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制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合理的选择。

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应基于充分的临床评估和正确的诊断,避免滥用和误用。

其次,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剂量和频次来进行。

不同病情需要使用不同的剂量和频次,医务人员应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调整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

此外,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应遵循血液制品的保存和运输规定,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做好血液制品的储存和保管工作,注意临床血液制品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的产品。

二、临床血液制品的管理标准为了保证临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临床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和规范。

首先,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

例如,建立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制定使用操作规范等。

其次,临床血液制品的采购应符合相关采购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供应商准入和评估制度,确保采购的血液制品符合质量要求,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医疗机构应开展监测和质量评估工作,确保临床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定期进行血液制品的质量检验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使用。

三、临床血液制品的监测与溯源临床血液制品的监测和溯源是确保血液制品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血液制品使用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记录血液制品的购进、储存、使用和报废等情况,确保使用的血液制品可以追溯到供应商和采购渠道。

其次,医务人员在使用临床血液制品时,应准确填写病患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情况。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夺适;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尽量选择多种亚型相配,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

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

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

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一、管理要求(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来源管理。

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

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血液制品药物

血液制品药物

落实与督查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血液制品临床
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 构实际情况制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实施 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建立、健 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血液制品临床 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血液制品合理 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 系。
落实与督查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 血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 定》、《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等法律法规要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 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应用血液制 品的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血液制品临床合理 应用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血液制 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输血科(血库)医 疗技术人员与护理人员血液制品知识调查。对不 合理使用血液制品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本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6)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血液警戒 和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 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 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 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 响等。 (7)医护人员应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的不良反应及 相应的处置办法,加强血浆源医药产品不良反应 监测,防范血浆源医药产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 障患者用药安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须及时妥善 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本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
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
院血浆源医药产品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 按照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血浆源 医药产品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的 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特制定《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说明如下: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血液制品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

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应用方案。

2.本《指导原则》仅涉及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重点介绍各类血液制品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本《指导原则》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疾病。

4.除本《指导原则》所列常用血液制品种类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当地血液制品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血液制品。

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

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

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

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一、管理要求(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来源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

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

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疗机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限。

(2)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的临床医师负责签发输血申请单。

(3)一次临床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用血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会诊医师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全血及血液成分,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1.来源的管理。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浆源医药产品。

药库设置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品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且应严格划分。

需详验检验报告书,进口者还需查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入库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2.应用的管理。

(1)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血液警戒和药物警戒。

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

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二、落实与督查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血液制品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血液制品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应用血液制品的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血液制品临床合理应用工作。

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血液制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输血科(血库)医疗技术人员与护理人员血液制品知识调查。

对不合理使用血液制品的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一、全血【适应证】1.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容量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时。

血容量丢失大于总量30%,Hb<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L/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考虑输注。

2.用于新生儿溶血疾病或其它需全血置换的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1.输注全血前应仔细核对其外包装、血液外观、有效期及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等,确保血液符合临床输注标准。

2.输注前应将血液摇匀。

3.除9g/L的生理盐水外,血液不得与任何药剂在同一输液器内输注。

4.输注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输注速度应先慢后快,在开始输注4小时内完成。

5.全血输注不适用于慢性贫血及初期心力衰竭的患者。

6.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输注,并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生命支持。

如发生溶血时按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则处理,引起发热应首先除外细菌污染,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二、红细胞红细胞类成分血,是使用多联袋采集全血,通过物理方法在完全密闭条件下移除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或经生理盐水洗涤及白细胞过滤等过程制备的以红细胞成分为主的血液制品。

临床常用的红细胞类成分血包括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等。

【适应证】1.浓缩红细胞:适用于所有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以减轻组织缺氧的贫血患者,以及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贫血患者。

2.悬浮红细胞:红细胞保存较好,粘度低,易输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红细胞类血液成分。

适应证同浓缩红细胞。

3. 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或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除白细胞后,可显著减少反复输血患者发生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降低经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的风险。

适用于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长期输血和器官移植的患者。

4.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免疫相关的溶血性贫血、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或有输血发热反应的贫血患者。

5.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自身输血以及有发热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注意事项】1.由于浓缩红细胞压积高,粘度较大,不易通过小孔径针头,为改善输血流速,可使用Y型输血器。

2.少白细胞红细胞类血液成分并不能去除所有的白细胞,若需预防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应对血液成分进行辐照处理。

3.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不适用于新生儿换血治疗。

4.余参见“全血”。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国内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两种。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每袋血小板定义为1个治疗量(PLT≥×1011)。

浓缩血小板为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国内以每200 ml全血分离出的血小板定义为1个单位(U, PLT≥×1011),10~12U浓缩血小板约折合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

【适应证】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

如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量输血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

(2)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病,伴有明显出血倾向。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用于预防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等严重出血性并发症。

(1)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同时伴有出血风险的患者。

①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为PLT≤10×109/L,输注后维持PLT >20×109/L以上。

②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患者,预防性输注的指征为PLT<30×109/L。

③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膜肺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预防性输注的指征定为PLT<50×109/L。

(2)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拟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的患者。

①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留置导管、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 >50×109/L;腰穿PLT>50×109/L。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时,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

②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范围是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50×109/L;剖腹产PLT≥80×109/L;大手术PLT范围是80~100×109/L。

【注意事项】1.血小板应在20℃至24℃摇床下保存,保存时间1至5天。

2.优先选用单采血小板。

3.优先输注少白细胞血小板或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建议输注辐照血小板。

5.输注血小板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当快速输注。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应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