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完整版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e0c2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f.png)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词的语言魅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对比等。
2、教学难点(1)理解秋瑾词中所表达的女性解放意识和爱国情怀。
(2)感受词的时代意义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词句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秋瑾的视频或展示秋瑾的图片,介绍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她在革命中的重要贡献。
(2)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满江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点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背景介绍(1)介绍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地位以及秋瑾个人的经历和抱负。
(2)让学生了解词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为理解词的内涵奠定基础。
4、词句解读(1)学生分组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等,理解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思考秋瑾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对女性解放的渴望、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等。
(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细节描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6、艺术手法分析(1)探讨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四面歌残终破楚”)、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f9cd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75.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创意《满江红》是一首词。
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教学重点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5分钟)?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
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
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1ade02804d2b160b4ec095.png)
思考与探究
相关词句
何人
人物形象概括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空悲切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笑谈……
他南征北战,建立赫赫勋 业;他虚怀若谷,视功名 如尘土;他壮怀激烈,只 为雪耻报国;他慷慨悲切, 此生志在恢复!他是一个 痛恨侵略、忠君爱国的英 雄形象。
思考与探究 何
情感词
情
思考与探究
怒发冲冠,凭阑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
何景?有何特点? 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词句:潇潇雨歇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
特点:冷寂萧瑟
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
旧山河,朝天阙。
思考与探究
满江红 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 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空白演示
二、思考与探究
请围绕词中的“景”“事”“人”“情”进行思考: ①所绘何景?(找出相关词句简要描述) ②所记何事?(联系上下阕,注意虚实) ③所写何人?(结合词句概括人物形象) ④所抒何情?(找出情感词并加以概括)
三、小结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我们生长在和 平安宁的新时代。“精忠报国”是不是也 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英雄”是不是也在 退出历史的舞台?
我想不是的。我们仍然能从古代英雄 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立报国志,树奉献心,尽平生力 你我皆可为英雄!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40c4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1.png)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的思想情感,把握《满江红》的主旨。
分析词句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抱负。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重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秋瑾。
她不仅是一位英勇的革命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满江红》,感受她的壮志豪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她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词的情感。
(3)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诗意(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住京华”说明作者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
“早又是”三个字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几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篱下的菊花盛开,秋景明净如洗。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0a13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1.png)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岳飞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情感。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1)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用典、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2、讲解法: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如《精忠报国》,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爱国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满江红》。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岳飞: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的图片和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却被奸臣陷害。
(2)创作背景:讲述当时南宋面临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岳飞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满江红》,表达了他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诗词,要求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e245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e.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人的情感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及其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赏析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背诵诗文,感受诗文韵律美。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ed4365901020207409c37.png)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案刘传景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够背诵《满江红》。
2、初步理解词的意思,感受岳飞的英雄气概与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初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并熟读会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师生合作背诵《论语》里的句子,营造古典国学的背诵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刚才我们诵读了孔老夫子的名言,现在,刘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书)(播放ppt)二、初步感知1、师解读时代背景:北宋末年,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这幅,就是当时的百姓在逃离家乡的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孩子,假如你就是途中那位骨瘦如柴、饥寒交迫的老人,你觉得你的命运会怎样?生谈感受。
2、那假如你是这位正在被敌人欺负的汉子,一个男人,你会怎么做?生谈感受,(※为自己命运而抗争,※太了不起了,在那个朝代,你一定是位英雄。
)3、大将军岳飞(板书)在经历这样的时代变迁时,提笔写下了今天我们要诵读的这首词,它就是满江红。
那你愿意去读一读,了解一下它的内容吗?三、诵读感知1、(自由读)请大家打开你手中的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师范读)我看到有的孩子读着读着,就愁眉苦脸了,遇到问题了是吗?没关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我最喜欢的就是伴着音乐读,(ppt)3、(生再读)掌声,我先替大家保留,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朗读,你一定有新的收获,那咱们小声得再去读一读,愿意配上音乐吗?4、(指生读)大家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那么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准备怎么读?你读下阕5、(评价)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生评价,我的掌声暂时保留,现在要送给你。
6、(小组读)谁愿意开个头,带领你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来读?四、解读岳飞与时代背景1、小朋友读的有板有眼、字正腔圆,不过看了下面这幅图,你一定会有对这首词有新的感受。
我先问问大家,在你的印象中,咱们中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生答:雄鸡。
《满江红》优秀教案
![《满江红》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56cb3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png)
《满江红》优秀教案《满江红》优秀教案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作,借助教案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编整理的《满江红》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满江红》优秀教案1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把握作者的情感。
2、从历史背景中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概和爱国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导⼊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课⽂课题叫什么?(齐读课题) 1、介绍满将红 《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
这⾸词是谁写的呢? 2、介绍岳飞 PPT展⽰岳飞图⽚:岳飞,抗⾦名将,精忠报国 3.PPT展⽰学习⽬标,学⽣齐读 ⼆.学习新课 (⼀)初读词作,读准字⾳ 发、冠、车、缺、⾎、朝、阙 (⼆)再读词作,知⼈论世,读出节奏 1.了解作者PPT展⽰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
从⼩天资聪悟,爱读《左⽒春秋》,《孙吴兵法》。
臂⼒超⼈,⼗⼀岁随⼑枪⼿陈⼴学武艺,成为⼀县⽆敌的枪⼿。
后拜周同为师学射箭,练就了能挽⼸三百⽄,左右开⼸箭⽆虚发的本领。
⼆⼗岁,⾸次从军,带兵⾸战告捷,活捉贼⾸。
⼆⼗四岁,转⼊开封宗泽部,带兵⼀战汜⽔关,⼆战⽵芦渡,清⽔亭⼀仗杀得⾦兵横⼫⼗五⾥,斩获⾦军⼤⼩军将⾸⼀百七⼗五颗,在建康南⾯的⽜头⼭设下伏兵痛击⾦兵,斩⾸三千余,⽣俘三百余,收复了⼤⽚国⼟,岳家军威名⼤振,⼈民感恩岳飞,为他建了⽣祠祭祀。
绍兴三年春,岳家军已达⼀万⼋千⼈。
同年九⽉九⽇,⾼宗在临安召见岳飞⽗⼦,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
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命平定了洞庭杨⼳,仅⽤⼋天时间,⼀举获胜,收编六万降军⼊岳家军,扩充了抗⾦⼒量。
《满江红》朗诵教学设计
![《满江红》朗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cb203703d8ce2f00662372.png)
《满江红》朗诵教学设计1、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默写全篇,一位同学把《满江红》这一词牌的格律抄在黑板上。
2、其余同学对照课下注解自由诵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真正弄懂词句意思。
B、读准字音、断对句子。
C、要动动手,把疑难词句的意思写出来,多音字的读音标上,不好断的句子用/着重标出。
词作如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格律如下:(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二、集体诵读,解决浅易问题。
浅易问题有:1、读不准字音。
2、断句不正确。
3、停顿长短不齐。
三、集体诵读,感知语速语调重音。
四、分析内涵,说说读法,示范朗读。
如果没有反复诵读作为铺垫,就进行理性的分析,学生反而会说不清、道不准、析不透。
分析阶段,要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大胆争辩,深入透彻地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要鼓动学生把他所分析出来的语速语调用准确优美的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个阶段必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朗读。
具体做法如下:1、让学生说说每一句应当怎么读,理由是什么。
有的学生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把语调的高低变化讲得很清楚。
2、让学生以分析为依据大胆地示范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录音。
朗读一两句即可,不论朗诵成什么样的水平,都坚决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
3、教师要细心地发现学生思想的分歧所在,挑动他们去对抗、去争辩、去自圆其说、去针锋相对。
满江红朗诵设计
![满江红朗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aa4ffd856a561252d36fa7.png)
男1: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女1:一位真真切切的英雄男2:一段抗金爱国的赞歌女2:一尊永垂不朽的丰碑男1:是谁在望潇潇秋雨,对天长啸?女1:是谁在叹英雄情怀,壮志难酬?男2:“还我河山”志犹在,女2:长剑在手缚苍龙!合:请欣赏诗朗诵《满江红》(35)男1:(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怒.-.发.-.冲.-.冠.--(右手抬起与肩齐),凭.-阑-处--(手缓缓向外移动)、(低沉)潇潇雨歇(右手收回)。
合:潇潇雨歇女1:(激情)抬./.望眼,仰天..(右手和头同时向上抬看天),壮--怀--激烈(手缓缓收回)。
../.长啸合: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男2:(语速较快)三十功名尘与土,(抬右手作展望状)。
合:尘与土男2:八千里路云和月。
合:云和月。
男2:(语速较快)三十功名尘与土,合:八千里路云和月。
女2:(语速缓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稍停顿)空---悲-切。
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语调依次升高,稍停顿,低沉)空-悲-切。
(45)(合唱上片)(60)女1:(语速缓慢)靖.-康.-耻.-,犹.未雪;合:犹未雪; 犹未雪,犹未雪。
男1:臣子恨...?(右手握拳)...(抬右手手心向里.......),何时灭合:何时灭? 何时灭?(右手手心向里并握拳)女.2.::..............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语速稍慢)合:踏破贺兰山缺。
男2::壮志..,笑谈渴饮..匈奴血。
(激情,高亢)..饥餐胡.-.虏肉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男.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男2:语速缓慢,感情适中)朝--天--阙。
(右手和头一起向上抬)合:(语速缓慢,语调依次升高)朝天阙,朝天阙,朝天阙。
(40)合唱歌曲(60)。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be85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a.png)
《满江红》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介绍《满江红》的作者、背景、诗词内容。
2. 技能点:朗读、背诵、分析诗词。
3. 教学资源:《满江红》原文、诗词鉴赏文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满江红》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
2. 互动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诗词感悟。
3. 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吟诵诗词,体验诗词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满江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主题。
3.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满江红》,体会诗词韵律美。
4. 诗词分析: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分析诗词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按小组形式排列,方便讨论和互动。
2. 课堂纪律: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1. 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 小组讨论:分享诗词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诗词鉴赏文章,拓宽知识面。
2. 课后作业: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细节1. 知识目标:确保学生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补充说明:应详细阐述《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岳飞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8fb9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c.png)
经典诵读《满江红》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我们学校开设了诵读这门课,这个学期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ebb25e6bd97f192379e92d.png)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满江红》
![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满江红》](https://img.taocdn.com/s3/m/baa5ce46f01dc281e53af091.png)
经典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满江红》探石小学潘裕英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的思想感情;2、以读促学、以诵促感,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男女生对背《弟子规》。
二、精彩回顾诵读积累的爱国诗词。
三、学诵新词(一)播放视频,谈话引入▲多媒体播放“南宋时期兵荒马乱的场景”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假如你是当年逃亡中的一名老百姓,此时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当年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你又会怎么想?(二)出示课题,明确任务1、引题:大将军岳飞就是在经历这样的时代变迁时期,写下了今天要诵读的这首词——《满江红》2、齐读课题(三)引导自读,了解大意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词,借助注释和译文了解词的意思。
(四)指导诵读,体悟情感1、师示范诵读。
2、生模仿诵读。
3、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关键句的诵读。
4、借助地图,理解词意(1)、出示南宋时期的疆域图(2)、引导看地图,感悟大将军的情怀。
A、我们中国的地图是什么样的?(像只威武的雄鸡!)B、可是你再看看南宋时期,我们中国的疆域仅仅只剩下鸡胸脯那么大,跃飞将军的家乡此时也正被金国侵占者,所以将军岳飞发出怒吼,他在词中写下这样的四个字——“还我江山”(板书)5、默诵词,想象词境默读词,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是从哪儿看到的?(相机引导有感情诵读)6、合作品读词句选择自己喜欢的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同桌合作读。
7、展示交流诵读,引导评价(……听了他们的诵读,你听到了什么?……)8、欣赏歌曲《满江红》,升华情感听了歌曲,你想对岳将军说什么?9、配乐齐诵。
四、汇报总结,诗词联诵——《中华少年》。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cef1d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b.png)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重诵《满江红》:诵读教案设计
![重诵《满江红》:诵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907ca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2.png)
重诵《满江红》:诵读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满江红》是清代爱国诗人岳飞创作的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浓郁的艺术气息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其语言简练、抒情深挚,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之情,堪称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现在,随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普及和推广,适当地将这首诗歌纳入学生诵读训练中,既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经典诗歌的文化价值,也可以引导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知识目标(1)了解《满江红》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2)掌握诵读技巧,正确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感情;(3)懂得如何诠释这首诗歌中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内涵,让他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3.情感目标(1)在诵读《满江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热情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感悟;(2)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养他们的良好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安排1.教学内容:《满江红》诵读(1)了解诗歌的背景与作者了解岳飞与南宋抗金战争,并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理解其具有的丰富的民族精神。
(2)学习诵读技巧让学生了解诵读的音律韵律及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诵读《满江红》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诗歌的内涵,感悟诗人浓郁的爱国情感。
辅导学生逐字逐句读诵,使诗歌中的意境更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教学活动安排(1)背景知识介绍在正式学习《满江红》诵读前,教师应该介绍学生与这首诗歌的相关背景和诗人的相关情况,为后续诗歌诵读做好铺垫。
让学生先理解这首诗歌的意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和领悟。
(2)学习诵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向学生说明如何正确地把握语调、注重节奏、做到声音抑扬顿挫,并抓住词汇变化的重点,体现诗歌的艺术效果。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3691b0c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a.png)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诵读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一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五、活动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活动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四、活动准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毕业典礼节目之朗诵《满江红》方案
![毕业典礼节目之朗诵《满江红》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974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d.png)
毕业典礼节目之朗诵《满江红》方案第一篇:毕业典礼节目之朗诵《满江红》方案毕业典礼节目方案一、节目名称:诗歌朗诵(满江红》)二、节目大概时长:5.0min~10.0min三、节目大致所需资源:红皮纸做成的红书(稿子)40份;统一服装(校服,班服,定制服);报幕员(1),领诵(A1(),A2(),B1(),B2())四、节目大致流程:(每个步骤完成后大约停0.1秒)1.(0.5分钟)进场,鞠躬行礼,报幕员()报幕2.(0.1分钟)(领诵A1,A2)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3.(0.1分钟)(全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4.(0.2分钟)(领诵B1,B2)抬望眼(眼向上望)、仰天长啸(气势),壮怀激烈。
5.(0.3分钟)(全体)抬望眼(眼向上望)、仰天长啸(昂脖),壮怀激烈。
6.(0.3分钟)(全体)三十功名尘与土(重音),八千里路云和月(拖长音,重音)。
7.(0.4分钟)(全体)莫等闲(上昂)、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感伤,每字之间停顿1秒左右)。
8.(0.1分钟)(领诵A1,A2)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9.(0.2分钟)(全体)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竖起拳头),何(两倍长音)时灭(铿锵有力地放下石头)。
10.(0.1分钟)(领诵B1,B2)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1.(0.2分钟)(全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每字之间停顿0.5秒左右)。
12.(0.3分钟)(全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气势气势)。
13.(0.3分钟)(全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拖长音,每个字1秒左右)。
14.(1.5分钟)重复(8~13)1次。
15.(0.5分钟)退场第二篇:满江红全文朗诵《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fb48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3.png)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理解秋瑾词中的女性觉醒意识和革命精神。
把握词的意境,通过朗诵表现出词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情感。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或图片,引出秋瑾这位革命志士。
提问学生对秋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包括她的家庭背景、革命经历和英勇就义的事迹。
讲述《满江红》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秋瑾在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请学生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研读词句,理解内容学生分组讨论,逐句理解词的含义。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点讲解以下词句:“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这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表现出秋瑾在京城的生活。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烘托出一种清新、爽朗的氛围。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用“四面楚歌”的典故,表达了秋瑾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体现了秋瑾对封建礼教对女性束缚的不满和反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直接抒发了秋瑾的壮志豪情,展现了她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满江红 遥望中原》诵读设计
![《满江红 遥望中原》诵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ca2864cf84b9d529ea7a07.png)
A(低沉,无奈)遥望-中原
B (低沉,忧愁)遥-望-中-原
C(愤怒,不满)遥望-中-原
D(激情,高亢)遥-望-中原,
Q(手缓缓向外移动)(低沉)荒烟外,(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许多-城-郭。
(右手收回)
A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B(语速较快)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稍停顿)笙-歌作。
C(语速缓慢)到而今、铁骑满郊畿(jī),
D(稍停顿)风--尘-恶。
Q到而今、铁骑满郊畿(jī),风--尘-恶。
A(语速缓慢)兵-安-在?
B膏锋锷。
C(语速缓慢)民-安在?
D填-沟-壑。
Q(语速缓慢)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A(语速稍慢)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B(深情期望)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坚定)清河洛。
C(激情,高亢)却-归-来
D(激情,高亢)再续汉阳游。
Q(激情,高亢)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经典诵读《满江红》诵读设计
一、人员及队形:69人,分别/22人、19人、15人和13人(队形成弧形) 二、诵读过程指导:
男1:一个战乱的年代女1:一位真正的英雄 男2:一段抗金的赞歌女2:一尊不朽的丰碑 男1:“还我河山”志犹在,长剑在手缚苍龙!
是谁在望潇潇秋雨,对天长啸是谁的
英雄壮怀,喷薄倾吐
男2:独上高楼,仰天长啸,望着被雨水冲刷过的国土,一片报国之情充满心怀。
岳飞的一腔忠诚鼓舞着他写下了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
四人合:请欣赏高一(13)班集体朗诵《满江红》 集体:(激情的,高亢的)《满.
江红》,(低缓的)岳飞 男2:(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怒.-.发.-.冲.-.冠.--(右手抬起与肩齐),
凭.-阑-处--(手缓缓向外移动)、(低沉)潇潇雨歇(右手收回)。
(激情)抬./.望眼,仰天../.
长啸..(右手头向上抬看天),壮--怀--激烈(手缓缓收回)。
(语速较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抬右手作展望状)。
(语速缓慢)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稍停顿)空---悲-切。
(男2回归队伍)
集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白了少年头,(调渐升高,稍顿,低沉)空-悲-切。
男1:(语速缓慢)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抬右手手心向里),何时灭
...
(右手握拳)
集体:臣子恨,何时灭(右手手心向里并握拳)
男1:(语速稍慢)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激情,高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集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男1:(语速缓慢,感情适中)朝--天--阙。
(右手和头一起向上抬)
集体:(语速缓慢,语调依次升高)朝天阙,朝天阙,朝天阙。
(音乐起,《满江红》,男1回归队) 集体:满-江-红(高而缓)
怒-发-冲-冠-(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凭-阑-处-(低沉),潇潇雨歇。
抬/望眼(激情),仰天/长啸(仰天二字动作:右手和头同时向上抬看天)
壮-怀-激烈(手缓缓收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语速较快)。
莫-等-闲-(语速缓慢)、白了少年头(停顿)空---悲-切(一字一顿,低、慢)。
靖.-康.-耻.-(语速缓),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何时二字动作:右手握拳)
驾-长-车-(语速稍慢)、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语速加快),笑谈渴饮匈奴血。
(激情,高亢)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语速缓慢,感情高亢)
朝--天--阙。
(高亢)(朝天阙三字动作设计:双手展开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