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

第五节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教学目标:1.了解高跷与秧歌两者关系密切

2.辽南高跷向东北秧歌的转化

3.辽南高跷的形成

教学重点:辽南高跷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辽南高跷的表演形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一、辽南高跷的形成

形成与地区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生活的发展分不开。

根据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的实地调查推断,辽南高跷形成的时间应在乾隆以后,发展成为东北的典型高跷形式,则已是清代后期了。至于现代的辽南高跷,主要是由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批专业、半专业的艺人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二、辽南高跷的风格特点

从艺术上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性格和农村的审美习惯,这些特点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

三、辽南高跷的表演形式

扮演人物女主角称“上装”,男主角称“下装”。擅长于

互相扭逗,表演也以双人舞对舞为主。

表演内容分为大场、清场、小戏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太平有象大场引人头跷献技清场逗俏小戏别致收场过街。

四、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

高跷与秧歌在东北地区早有流传,尤其是高跷尤其是高跷,它既源于图腾崇拜,又和沿海捕鱼生活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