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之货币政策调控
[金融学]《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金融学》知识点总结金融学直击考点重点1.啥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如今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操纵、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1)宏观政策(2)调节总需求(3)间接调控(4)延续性政策2.啥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挑选中介指标应该注意啥咨询题?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其功能集中体如今以下三个方面:1.测度功能经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具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依照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幸免经济的急剧波动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1.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举行相应的分析推断。
2.可控性该指标在脚够短的时刻内同意货币政策的妨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经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举行调整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3.相关性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后目标有极为紧密的关系,操纵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挑选1.利率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算是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习惯。
3.超额预备金经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预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直截了当对基础货币举行调节。
第一节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淌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浮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一具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按时期内操纵某些东西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不雅调控目标的核心地点,在国家宏不雅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东西;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东西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确实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东西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不雅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不变币值。
在纸币畅通条件下,不变币值就是不变货币购置力,货币购置力是用单元货币所能购置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不变货币购置力即指单元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
因为单元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不变币值也就等于不变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开展速度加快、布局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实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实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罗劳动力的充实就业,还包罗其他出产要素的“充实就业〞即充实操纵。
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实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答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出入。
保持国际出入平衡是包管国民经济持续不变增长和国家安然不变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彼此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不变币值与充实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看,币值不变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实就业与其他出产要素的充实操纵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实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不变提供物质根底。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引言货币供给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和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其中,M2是指整个社会的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等;而M1只包括现金和居民活期存款。
货币供给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的规模和速度。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当经济增长加速或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也会增加,中央银行为了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货币供给。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少的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抑制作用。
相反,较低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货币进入流通,进而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开展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
而财政紧缩政策则可能会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货币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货币供给的稳定,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的运行状态和通货膨胀压力来制定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中央银行可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政策
21
2024/1/25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可以形成政策合力,提高调控效果。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运行效率,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有力支持。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5
2024/1/25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围绕利率展开对经济和货币均衡过程的研究,其中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最有影响。
利率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又影响到金融市场,引起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金融市场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定义
4
2024/1/25
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进而调控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03
02
01
9
2024/1/25
10
2024/1/25
03
CHAPTER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货币和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知识点。
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指被广泛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一种资产。
货币的主要功能包括方便交换、衡量价值和储蓄。
货币可以是纸币、硬币以及数字形式的电子货币。
2.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货币供应是指市场上可用的货币总量,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受到经济增长、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风险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 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受到供求关系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当货币供应过多时,货币价值可能贬值;相反,货币供应不足时,货币价值可能升值。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运用各种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存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等。
5. 银行和金融机构:银行和金融机构是货币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增加货币供应,而贷款则通过增加投资和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
6. 货币与经济增长:货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适度的货币供应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7.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8.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和汇率等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它们在国际经济合作和金融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关于货币金融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货币和金融体系对现代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参与经济活动都非常重要。
金融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货币币材纸币铸币辅币主币银行券准货币M0 M1 M2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层次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存量货币增量货币制度货币单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无限法偿有限法偿金本位制货币供应量格雷欣法则牙买加体系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性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货币的出现◆对货币起源的探讨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币材的特征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演变顺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交换媒介职能交换媒介职能就是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
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媒介商品流通。
◆特点:①现实的货币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计价标准: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
◆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降低价值衡量、比较成本◆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学中的货币政策研究
金融学中的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是金融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金融学中的货币政策进行综述和讨论,从宏观经济角度、货币供应角度和利率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角度的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角度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货币供给对经济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的增加将导致物价上涨。
因此,宏观经济学家通常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
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探索货币供应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理论建模则是基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来解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对经济的影响。
二、货币供应角度的货币政策研究货币供应是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货币供应包括中央银行创造的流通货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货币供应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货币政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货币多重存款扩散模型和流量传导机制。
货币多重存款扩散模型通过分析货币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路径,推测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
流量传导机制则是从货币供应的角度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
三、利率角度的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率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短期利率(如政策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调节金融市场和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利率平衡模型和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平衡模型是通过分析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推测利率调控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传导机制则是从利率的角度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家庭消费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结起来,金融学中的货币政策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角度、货币供应角度和利率角度。
宏观经济角度研究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的关系;货币供应角度研究货币供应的特点和对经济的影响;利率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对利率市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金融学17货币政策(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一、选择题1、C2、A3、D4、A5、B6、A7、A8、C9、C 10、D11、B 12、C 13、C 14、B 15、C16、A 17、A 18、C 19、B 20、A21、B 22、A 23、B 24、A 25、B26、A 27、D 28、B 29、A 30、C31、D 32、C 33、B二、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19、√20、×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36、√ 37、√ 38、× 39、× 40、√41、√ 42、× 43、×三、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目标:它是由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3、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内容。
4、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
5、操作指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选定的一些既能被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指标联系紧密的变量。
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6、货币政策工具:这是指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可对金融变量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手段。
金融学如何解读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影响
金融学如何解读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影响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等手段,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
在金融学中,解读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角度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的需求。
一、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实际利率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宽松(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有助于促进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
企业和个人借入资金的成本降低,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提高,从而增加投资意愿,推动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宽松也会对居民的消费产生影响。
低利率环境下,个人的购买力增加,消费需求增加。
这会刺激家庭消费,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3. 货币政策对贸易与汇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影响汇率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宽松会导致国内货币贬值,促进出口,增加贸易收支顺差,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二、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的需求1. 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指的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稳定市场需求,确保经济增长能够持续。
央行需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调整经济的总需求,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2. 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融资环境,以支持企业的生产活动。
央行需要确保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充裕,促进创新和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1. 短期效应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波动。
比如,货币政策宽松可能会引发通胀压力,而货币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 长期效应在长期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资本积累和生产率的影响上。
《货币金融学》第九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规 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 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4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为什么要选用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的选择标准(什么样?) 1、可测性 -可量化 -中央银行可及时得到这些变量的准确数据 2、可控性 3、相关性 -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高度相关性
第九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稳定经济的任务,要求我们能够控制住经 济,使之不至于偏离持续高就业之路太远。就 业率过高将导致通货膨胀,而过低又意味着衰 退。灵活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 助我们在这两条路中间穿过一条“狭窄的通 道”。 ——约翰· 肯尼迪
2
货币政策执行体系
货币政策 工具
货币政策的 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21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 3、优点:①强制性,力度大
②告示效应强
缺点:①可能引起经济震动 ②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
22
(二)再贴现机制 1、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 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 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一种 金融政策。
23
2、运作 (1)再贴现率 (2)合格票据
4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一)稳定物价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平衡国际收支
矛盾统一
5
(一)稳定物价 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 变化。 衡量指标: GN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6
(二)充分就业
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 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 但由于存在自愿性失业,所以充分就 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较稳 定的社会就业水平。 衡量指标:失业率
金融学货币政策习题与答案
金融学货币政策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货币政策目标中没有冲突的是()A.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C.经济增长与币值稳定D.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B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应下列哪一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业务()A.货币发行业务B.证券业务C.贴现及放款业务D.存款业务正确答案:D3、美联储的隐性名义锚指的是()A.货币政策目标制B.经济增速目标制C.联邦基金利率D.通货膨胀目标制正确答案:C4、2022年3月17日,北京推出“史上最严”的楼市新政,其中要求二套普通住宅首付不低于50%,二套非普通住宅首付不低于80%,并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
这个政策属于()A.直接信用控制B.选择性货币政策C.间接信用控制D.一般性货币政策正确答案:B5、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政策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职能()A.再贴现政策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C.直接信用控制D.道义劝告正确答案:A6、当面对股价暴涨出现泡沫风险时,央行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A.降低贷款利率B.降低最高贷款额度C.降低证券保证金比率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正确答案:B7、货币扩张通过提高资产价格增加企业投资属于()A.财富效应传导机制B.汇率传导机制C.托宾Q传导机制D.利率传导机制正确答案:C8、哪种说法是信贷传导理论的观点?()A.货币扩张引起利率下降和汇率贬值,增加出口,提高产出B.货币扩张提高资产价格,Q上升,企业有更多的投资动机,提高产出C.货币扩张提高资产价格,财富增加,消费上升,提高产出D.货币扩张提高资产价格,降低企业的道德风险,融资能力上升,投资增加,增加产出正确答案:D9、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需要货币政策具有()A.突然性B.前瞻性C.连续性D.滞后性正确答案:B10、凯恩斯效应与实际余额效应的关键区别是()。
A.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否需要通过收入起作用B.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否需要通过物价起作用C.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否需要通过利率起作用D.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是否需要通过汇率起作用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可以概括为()A.币值稳定B.金融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A、B、C、D2、市场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主要有()A.可测性B.可控性C.相关性D.抗扰性正确答案:A、C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主要有()A.基础货币B.央票利率C.准备金D.市场利率正确答案:A、B、C4、以下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直接干预B.信用配额C.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正确答案:A、B、C5、以下属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手段的是()。
金融学考试重点
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制度及演变历史: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演变:货币的材料1、实物交换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阶段——纸,有一定数量的贵金属为价值基础,纸币与金属货币可以自由交换(政府——纸币银行——银行卷)4、信用货币——纸,不可交换,发行方的信用——价值基础(电子货币:信用卡储值卡)。
货币的层次划分: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贷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影响利率的宏观因素:物价总体水平,企业利息的负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宏观的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体货币向资本转化,调节收入分配)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结束功能)P77.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大题):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
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
金融市场有哪些:按融资期限分类(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按融资方式分类(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按交易层次分类(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按交易对象分类(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按交易方式分类(现金市场和期货市场)按交易场所分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功能分类(综合市场和单一市场)按区域分类(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金融市场完成的功能:资本积累,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反映经济。
金融机构存在的金融基础:1、在市场上筹集资金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
金融学必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金融学必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金融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涉及众多复杂而专业的名词与术语。
对于金融学的学习与研究,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与相关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几个金融学必考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学的概念与原理。
1. 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指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或机构,是经济活动与金融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一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股票来成为公司的股东,分享公司的盈利和发展。
股票市场的运作涉及股票的发行、交易和定价等环节。
它不仅提供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散的工具。
2. 利率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时需要支付给借贷方的费用,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利率走高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但也会吸引储蓄者。
利率走低则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利率的稳定和合理水平对于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采取的措施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
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和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市场和整体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的松紧调控能够对经济周期进行调节,应对通胀和经济衰退等问题。
4. 风险与回报风险与回报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风险指的是投资者面临的损失或不确定性的可能性。
回报则是指投资者希望获得的利润或收益。
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高风险投资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回报机会,而低风险投资则通常回报较为有限。
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要权衡风险和回报,并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5.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价值来源于基础资产的变动。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掉期合约等。
这些衍生品被用来对冲或套利,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和利润增长。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风险也使得其在市场中的交易需要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金融学教程(第二版)课件:金融调控
2024/5/26
5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 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 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 理配置。
金融调控
本章要点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防范
第一节 货币政策
•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 二、 货币政策目标
• 三、 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 四、 货币政策工具
2024/5/26
2
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 求的平衡
• 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 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 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 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 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
币均衡用公式表示即Ms=Md;社会总供求的均衡即AD=AS;
具体地讲则为C+I+G+(X-M)=GNP。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
调配合的直接目标是货币均衡,其最终目标是社会总供求
的均衡。
MV PY
• 二是财政与信贷互相“支持”,互相“弥补”的问题。财 政收支或信贷收支所造成的多余的货币供给均须对方将之
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 (一)、 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 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 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 业之间更多地表现相互的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 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 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
金融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一、金融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根据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按照历史的和逻辑的顺序分为22章来阐述,按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7个单元:第一单元:货币与货币制度(第1、2、3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主要阐述了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等问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主要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对货币制度的三种类型: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安排与演变进行了描述。
第三章是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主要讨论了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等问题。
这三章中讨论的问题都是金融学的第一个基本要素──货币范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单元:信用与利率(4、5、6章):在第四章信用的演进中,主要讨论了信用的含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用及其作用、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等四个问题。
在第五章信用形式中,重点阐述了企业信用、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和国际信用等五种重要的信用形式。
第六章利息与利率,主要阐述了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利率的种类、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利率的功能与作用等五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金融学的第二个基本要素──信用范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第三单元:金融机构(7、8、9章):第7章是金融机构概述,这一章主要讨论金融学的第三个要素──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状况,介绍了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功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重点介绍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第8章专门讨论了银行类金融机构,介绍了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种类,重点讨论了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业务与经营管理,另外还介绍了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
第9章专门讨论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介绍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以及信托机构、租赁机构、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的概况。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金融学宏观货币政策
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的相对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经济高涨时期,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
首要目标; 在经济紧缩时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
就业就是货币政策的相对重点。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货币政策的目标取
向也应有所变化。 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况下,
多目标论
认为,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 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对各个宏观经济 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能只以其 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 政策目标,应该在总体上兼顾各个目标, 而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目标作为相对重 点。
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对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根据各国自身的经济特点和国际、国内经济环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选择: n 准备金 n 基础货币。
准备金:
n 从需求方面看,准备金可分为存款准备金和超 额准备;从供给方面看,可将其分为借入性储 备和非借入性储备。存款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越 多,其创造信用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n 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 调控效果,并及时调节和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但在选择哪一个准备金指标为操作指标上也有 分歧。货币学派认为应该以准备金总额为控制 对象,美联储在1979到1982年间是以 非借入储备为操作目标的,在1982年之后 ,以借入储备为操作指标。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 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它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 币政策中介指标等三大要素。
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的中央银行来制定和 实施。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制定货币政策,并凭借其领导和管理全国 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拥有的货币发行特 权,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组织货币政策的实 施。
教案 《金融学》——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吴小勇【教学目的】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特点及设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理解货币政策的概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原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特点、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效应。
【教学难点】货币政策传导【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性质、职能与业务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㈠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㈡清算的需要㈢最后贷款人的需要——提供流动性㈣金融监管的需要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㈠单一型全国只设一家专门的中央银行。
如:中国、美国等。
⒈一元式;⒉二元式(中央级、地方级)㈡复合型中央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行使商业银行职能。
如:计划体制下的人民银行。
㈢跨国型如:欧洲中央银行。
㈣准中央银行型如:新加坡、香港的金管局。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㈠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
㈡中央银行的职能⒈发行的银行⒉银行的银行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的清算⒊国家的银行①代表国家制定、执行金融政策;②代理国库;③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概略表注:中央银行的三大业务是—负债、资产与清算业务。
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㈠含义中央银行独立性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实际拥有的或法律赋予的自由程度。
㈡独立性问题的焦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集中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⒈中央银行应该对政府保持独立性;⒉中央银行独立性也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一产生就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体现政府的意图,从来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央银行。
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呈强化趋势。
体现在: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和制定新的银行法。
六、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⒈不以盈利为目的⒉不经营普通金融业务⒊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⒋定期公布业务状况⒌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二节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通常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在货币供给、利率方面所采取的调控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①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
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
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
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
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对称状况、国家的外贸政策、关税协定、利用外资策略等,同时还要受其他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
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因而是不可取的。
只有在就业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组合,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统一。
如果充分就业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那么,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出口,这当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但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等,这对平衡国际收支又是一大不利因素。
⑥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国家经济实力也相应增长,这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减少进口,这当然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总是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较大的需求,这往往又会增加进口,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
当逆差很大时,国家就得限制进口,压缩国内投资,这又会妨碍国内的经济增长,甚至会引起衰退。
3.试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和选择。
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1)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所选定的中介指标的各种资料,并且能被社会各方面理解、判断与预测;②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③相关性,即中介指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④抗干扰性,即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2)目前,中央银行实际操作的和理论界所推崇的中介指标主要有利率、货币供给量、银行信用规模、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股票价值等。
但由于中央银行本身不能左右股票价值,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又都属于货币供给量的范畴,而控制了货币供给量,也就基本上控制了银行信用规模,因此,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由于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多种多样,有时还经常变化,所以,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利率的可测性不如货币供给量。
同时,对于再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只能施加某种影响,而不能强行干预,只有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直接操纵的。
所以,从可控性上看,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变量的作用比利率更为直接。
由于货币供给量有层次的划分,所以,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还有一个以哪一层次的货币供给量作为控制重点的问题。
一般说,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可用的信用工具少的情况下,现金应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
4.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答: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②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①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②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5.什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其效果和局限性如何?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
(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6.什么是再贴现政策?它有哪些优缺点?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
(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
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7.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它有哪些优缺点?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