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一、症状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瞳孔的变化。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则表明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二、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畸形血管破裂。给予其

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对疾病的痊愈有信心,从而减轻病

人的心理负担。

三、术前准备:

1、体位准备:绝对卧床,避免剧烈活动。

2、常规准备检查: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

备全。

3、消化道准备:向病人宣教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

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应用。

4、呼吸道护理:禁烟,注意冷暖变化,以防感冒后

用力打喷嚏或咳嗽诱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5、术前一日准备:抽血交配、备血、做药敏试验,

术前晚洗澡,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

6、术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导尿,协助病人

穿手术衣,戴腕带。根据医嘱术前用药,CT或MRI

片带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一、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注

意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准确记

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二、体位与运动护理:清醒者保持头高位,即床头抬

高15-30°。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翻身,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

三、呼吸道护理: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及时清理分

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应注意肺部

情况,及时翻身拍背,促进有效咳嗽,防止发生

肺部感染,可根据听诊和胸片有选择性的进行拍

背。

四、消化道护理: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忌用力屏气排便,三天

无大便需给予缓泻剂。

五、伤口与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燥,如

有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量、色、

及性质的变化,若短时间内引流大量血性液体,

应及时通知医生。

六、特殊药物护理:按时给予脱水及抗癫痫药物,以

防止病人颅内压增高或癫痫发作。如有癫痫发作,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痰、吸氧,同时防止

坠床等意外伤害,予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四肢,置

口咽通气导管,配合医生给予镇静剂抗癫痫药物。

有精神症状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并注意观察有无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七、潜在并发症护理:

1、坠积性肺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

身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

2、预防压疮: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根

据病人皮肤的受压情况使用减压设备,及时

翻身。

3、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躁动病人,谨慎使用

镇静剂,设专人守护,适当约束。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28例患者全 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 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 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2-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时期脑血管形成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患。脑动静脉畸形常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脑 内或脑室内,甚至形成脑内血肿。多见于中青年,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微 创介入手段经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痛苦小, 操作简单,治愈率较高,目前多被应用于AVM介入治疗。同时配合高效正确的 护理,更能够提高AVM的治愈率。现将本院收治的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 疗和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9~46岁,平均27.5岁。 1.2临床资料 剧烈头痛、头昏20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癫痫发作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 1.3辅助功能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CT或MRl、MEA检查后,进行了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确诊 检查。AVM位于颞顶叶15例,顶枕叶6例,顶叶4例,枕叶和额叶3例。 1.4 S&M分级 Ⅱ级16例,Ⅲ级12例。 1.5手术方法 根据影像学资料,了解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供血动脉来源、位置、走向等制 定治疗方案。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由DSA引导下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F动脉鞘管。然后再从鞘管插入6F引导管至 颈内动脉于椎动脉2椎体以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和判断AVM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再送入微导管、微导丝,漂浮至畸形血 管团内,进行选择造影检查,在DSA机透视下缓慢注射ONYX,将病灶填塞。栓 塞后在透视下多角度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栓塞情况,然后撤出导丝、导管及鞘管。术中密切观察,防止畸形团的引流静脉阻塞。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准备 对于复杂的AVM,护理人员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变特点及畸形团的供血动 脉和引流静脉情况,了解介入治疗方案及其潜在危险性,对可能发生的颅内出血 等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护理计划。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瘘管进行评估: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静脉畸形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一、症状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瞳孔的变化。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则表明有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二、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畸形血管破裂。给予其 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对疾病的痊愈有信心,从而减轻病 人的心理负担。 三、术前准备: 1、体位准备:绝对卧床,避免剧烈活动。 2、常规准备检查: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化验,结果 备全。 3、消化道准备:向病人宣教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 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应用。 4、呼吸道护理:禁烟,注意冷暖变化,以防感冒后 用力打喷嚏或咳嗽诱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5、术前一日准备:抽血交配、备血、做药敏试验, 术前晚洗澡,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 6、术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导尿,协助病人 穿手术衣,戴腕带。根据医嘱术前用药,CT或MRI 片带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一、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注

意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准确记 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 二、体位与运动护理:清醒者保持头高位,即床头抬 高15-30°。患者血压平稳后给予翻身,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 三、呼吸道护理: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及时清理分 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应注意肺部 情况,及时翻身拍背,促进有效咳嗽,防止发生 肺部感染,可根据听诊和胸片有选择性的进行拍 背。 四、消化道护理: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忌用力屏气排便,三天 无大便需给予缓泻剂。 五、伤口与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燥,如 有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量、色、 及性质的变化,若短时间内引流大量血性液体, 应及时通知医生。 六、特殊药物护理:按时给予脱水及抗癫痫药物,以 防止病人颅内压增高或癫痫发作。如有癫痫发作,应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痰、吸氧,同时防止 坠床等意外伤害,予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四肢,置 口咽通气导管,配合医生给予镇静剂抗癫痫药物。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总结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脑灌注不足、癫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防与护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并发症;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发生自发性脑出血或突发癫痫后就诊。癫痫一旦发作,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使原有的脑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破裂出血后,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如能急诊手术一次性完整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可减少再出血风险,大大提高患者预后[1]。因此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合并脑内血肿的患者,急诊静脉畸形病灶清除同时行血肿清除减压为手术最佳方案[2]。对于未破裂出血的畸形脑血管,还可以选择介入栓塞等治疗方法。由于术中或术后会发生血液重新分配,病灶周围脑组织小动脉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可能无法耐受增加的血流量,导致血液过度灌注,引发脑肿胀、广泛渗血等并发症[3],增加致残发生率。我院对3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1~72岁。首发症状:特发性癫痫3例;突然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7例。瞳孔变化:双侧瞳孔等大等圆11例、一侧瞳孔散大17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术前GCS评分:13~15分5例、12~9分10例、

8~6分13例、5~4分2例。影像学检查:27例患者CT提示急性脑出血,出血量30~90mL。其中左侧额叶4例、右侧额叶5例、左侧颞叶2例、右侧颞叶5例、左侧枕叶4例、右侧基底节区2例、右侧顶叶3例、一侧小脑半球及蚓部2例。3例以癫痫首发症状的患者,经CTA检查提示:左侧额叶AVM1例、右侧颞叶AVM2例。27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予急诊手术,术中清除脑内血肿同时发现血管畸形予切除23例;4例术中未发现血管畸形,术后经CTA检查提示合并血管畸形,3例再次行血管畸形切除,1例予血管内栓塞及伽玛刀治疗。另外3例患者中,2例予行血管畸形切除术;1例予血管内栓塞过程中发生出血,再予开颅手术。手术过程中18例出现2000mL以上的大出血,最高达5000mL左右。6例患者术后30分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自发性脑出血,量约50~60mL,诊断为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ormalperfusionpressurebreakthrough,NPPB),急诊在全麻下行左侧颞叶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27例合并出血的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13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需他人适当帮助)5例、卧床者5例、死亡4例。3例未出血病例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1例。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本组病例大多数是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病例,由于是急诊手术,术前影像学资料不全,很难对患者的血管畸形的大小、范围、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等情况作充分的评估,对手术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选择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选择论著梁学军 王辉 刘党奇 何睿瑜 崔连旭 徐叶(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治疗措施及预后,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合理治疗选择。方法 63例 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治疗43例,保守治疗20例。患者有放射治疗史4例,后因合并症而手术切除。手术前曾行 介入栓塞治疗者2例。结果 手术治疗的43例中,经过造影检查证实全切除30例,不全切除13例,死亡5例,重残生 存2例,轻度残疾或完全康复36例;保守治疗的20例中(12例为IV级病例),死亡5例,重残生存3例,轻度残疾或完全 康复12例,随访提示再次出血3例,继发脑积水1例。结论 手术全切除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 无法手术的病例,建议患者行放射治疗或保守治疗和随访;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巨大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前的辅 助处理;对于放射治疗后出血或放射性脑病的病例,建议患者积极手术切除病灶。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Study on treatment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in63patients and their outcome.LIANG Xue-jun,WANG Hui,LIU Dang-qi,et al.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Guangdong5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tion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Methods Forty three cases were treated by resection of AVM,while20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In resection group,4cases of them were done by radiation therapy before their resection,two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mbolization before resection,and37cases were only done by resec?tion.Results In resection group,30cases were done with complete resection according to their post-operative MRI or DSA,while13cases with subtotal resection.Out of them,5cases died,2cases suffered with severe disability,and36cases were good after surgery.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5cases died,3cases were with severe disability,and12cases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but3patients were re-bleeding,one case complicated with secondary hydrocephalu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 Total resection is the best option for AVM,while conserva? tiv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w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an acceptable option for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AVM.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for large AVM is helpful for complete resection.Resection should be done for those with bleeding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or with radiational enceph?alopathy. 【Key words】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urgical treatment;Conservative treatment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1,2],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3-5],但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发展让神经外科医生有了更多选择。我科2002年8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了AVM患者63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3例颅内AVM患者均经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辅助检查确诊,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1个月至74岁,平均3 2.5±17.4岁。以出血起病47例,以癫痫起病12例,单纯头痛4例。出血后形成脑疝10例。有放射治疗史4例。手术前曾行介入栓塞治疗者2例。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47例可见急性出血,其中脑实质内出血45例,伴脑室内出血8例,而仅脑室内出血2例;16例可见团块状病灶,均有病灶钙化。均行MRA或CTA或DSA检查。根据主要累及的区域:额叶20例,颞叶15例,顶叶4例,枕叶7例,基底节区6例,脑干和小脑10例,多发型1例。病灶最大径0~3cm者20例,3~6cm者37例,>6cm者6例。 1.3 分级 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I级19例,II级18例,III级10例,IV级4例,VI级12例。1.4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43例,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29例;保守治疗20例。术前积极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前有机会获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根据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和部位,采取较之稍大1~2cm的皮瓣和骨窗,常规开颅,从脑沟中找到畸形的血管团,术中控制性降压至80~90/50~60mmHg,必要时使用动脉瘤临时阻断夹,先断离表层的供血动脉,注意避免断离动脉化的静脉,环形分离血管团的边缘,断离了深层的供血动脉后,完整取出畸形血管团。手术中注意保护过路的静脉和避免进入血管团操作手术。在没有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中,术前CT显示脑内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说明血管团较小,而且多位于血肿的周围,反之,血管团较大,位于血肿内。采用的皮瓣和骨窗也较大,先清除部分血肿,松弛脑组织后再按照上述步骤切除血管团。而保守治疗主要是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及对症等治疗,并不进一步处理推测存在的畸形血管团。 1.5 疗效判定标准[6] 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I级:完全恢复;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V级:植物生存。随访时间为1年。 2 结果 手术治疗的43例中,经过造影检查证实全切除30 · 63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l.12,No.1 Jan.2013万方数据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Onyx胶介入栓塞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Onyx胶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例愈合良好,仅2例在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结论:术前护理充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护理到位是确保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in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with embolization.Methods: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2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Results:All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treatments. Only 2 of them occurred the complications of bleeds.Conclusions: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relevant nursing care are the main elements in a successful embolization.[key words]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Embolization;Nursing care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为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由相互缠结、迂回扩张的血管团构成,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瘘口,其间缺乏毛细血管床,从而使动脉之间的瘘口产生快速高流量的分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伽马刀治疗及非手术治疗[1]。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日趋成熟[2]。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3-5]。本课题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9~35岁。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为脑动静脉畸形。其中10例表现为脑出血,12例表现为癫痫。主要临床症状有反复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22例患者中,10例患者知情同意,12例家属知情同意。 1.2 介入相关材料及药品的准备 超滑丝、交换导丝、6F脑造影管、6FMPD导引导管、6F导管鞘、1.2F微导管;仪器准备:数字减影机、高压注射器、心电监护仪、血管穿刺包、另加无菌中单、治疗碗、输血管2条、三通管2个、5ml注射器、10ml注射器。各种急救物品及药品:氧气,吸痰机保持应急状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安定、利多卡因、造影剂、肝素钠、罂粟碱、Onyx胶、5%葡萄糖液等。 1.3 治疗结果 22例A VM患者经医生精心操作及术中护理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介入栓塞治

综述: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

动静脉内瘘护理新进展 金梅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安徽安庆24600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最重要的必要条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量少、穿刺部位多、感染发生率低、可长久使用的特点,常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动静脉内瘘即经由外科手术将表浅毗邻的动静脉做直接吻合使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管壁动脉化形成皮下动静脉内瘘,常用血管有桡动脉与头静脉、肘静脉与肱动脉等。据估算,在我国透析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达85%-90%[2]。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感染、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使内瘘陷入失用状态,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透析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发展。本文就动静脉内瘘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保护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在新建动静脉内瘘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使用明示性安全标识,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通过文字宣教及行为干预并举的方法加强了患者对内瘘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了内瘘的成熟[3]。护理重点为术前进行血管评估,重视血管保护及造瘘侧手臂皮肤护理;术后做好术侧肢体护理,加强观察,重视新内瘘穿刺的正确操作,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开通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4]。 2 动静脉内瘘穿刺改良 2.1 穿刺针斜面向下的穿刺法 王雪梅等[5]研究了穿刺针斜面向下的穿刺方法,对于减轻穿刺疼痛有一定的效果。沈娴等[6]使用改良穿刺法(针尖斜面向右旋转45°,进针角度为35°~45°)穿刺。它的主要特点是进针角度大(45°),容易穿透皮肤及血管;同时它的有效穿刺力比常规法(15-30°)大1.06倍;由于进针速度加快,缩短了穿刺针在皮下的机械性潜行过程,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疼

最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 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 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 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 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 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 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 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 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 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 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 对瘘管进行评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3-02-25T15:52:20.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宗业柯欣伍秀娟[导读] 栓塞结束后中和肝素,根据肝素化时间计算其残余量,按lmg鱼精蛋白中和肝素lmg(125U)计算,静脉注射。 李宗业柯欣伍秀娟(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广东江门 529030)【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28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2-0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时期脑血管形成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患。脑动静脉畸形常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甚至形成脑内血肿。多见于中青年,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微创介入手段经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痛苦小,操作简单,治愈率较高,目前多被应用于AVM介入治疗。同时配合高效正确的护理,更能够提高AVM的治愈率。现将本院收治的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和护理经过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28例AVM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9~46岁,平均27.5岁。 1.2临床资料 剧烈头痛、头昏20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癫痫发作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1.3辅助功能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CT或MRl、MEA检查后,进行了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确诊检查。AVM位于颞顶叶15例,顶枕叶6例,顶叶4例,枕叶和额叶3例。 1.4 S&M分级 Ⅱ级16例,Ⅲ级12例。 1.5手术方法 根据影像学资料,了解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供血动脉来源、位置、走向等制定治疗方案。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由DSA引导下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6F动脉鞘管。然后再从鞘管插入6F引导管至颈内动脉于椎动脉2椎体以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和判断AVM部位、大小、形态、供血情况和引流静脉情况。再送入微导管、微导丝,漂浮至畸形血管团内,进行选择造影检查,在DSA机透视下缓慢注射ONYX,将病灶填塞。栓塞后在透视下多角度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栓塞情况,然后撤出导丝、导管及鞘管。术中密切观察,防止畸形团的引流静脉阻塞。 2 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准备 对于复杂的AVM,护理人员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变特点及畸形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情况,了解介入治疗方案及其潜在危险性,对可能发生的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护理计划。 2.1.2材料准备 材料包括:①栓塞材料:美国EV3/MTI公司的微导管;微导丝;0NYXl8/20液态栓塞系统,每一系统包括ONYX1.5Ml ×1瓶,DMS01.5mL×1瓶,ONYX专用注射器2个,DMSO专用注射器1个。②备用栓塞材料:Magic微导管,NBCA,超液化碘油。③普通材料:心电监护仪,压力泵,微量泵,电磁炉,水壶,震荡机。④药物:肝素钠,鱼精蛋白,罂粟碱,尼莫地平。 2.2术中护理 2.2.1一般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及恐惧心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简单的手术操作步骤,于左侧足部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套管针及三通,以利于2路液体同时输入,便于术中给药及抢救。留置球囊导尿管,避免术中膀胱涨满不适,也便于观察尿量。 2.2.2微导管塑型 准备电磁炉和水壶,烧开水并保温,以备术中微导管塑型。在全脑血管造影结束并决定AVM栓塞方案后,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将电磁炉由保温状态调至加热,使水沸腾,利用壶嘴冒出的水蒸汽进行微导管塑型。 2.2.3防止颅内出血 ①给予心电监护、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尿量,并注意观察显示屏上的影像学变化,协助术者及时发现异常。②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70~80mmHg,高血压病人则控制在基础血压的2/3,以防止部分栓塞后残存畸形团内压过高而破裂,以及防止由于动静脉短路被阻断,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正常脑组织的血流量突然增加,发生NPPB突破,而导致严重的脑肿胀甚至颅内出血。 2.2.4防止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①穿刺成功后即给予全身肝素化,首次静脉注射肝素钠的剂量为mg一病人体重(kg)×0.7,1h后静推首次量的50%,接下来每小时静推10mg。②备压力泵及导管内冲洗用生理盐水2套,压力泵加压至300mmHg,术中连接Y形阀,持续冲洗导引导管和微导管,防止血栓形成、脱落而造成脑梗死。密切观察压力泵的压力变化,及时加压和补充生理盐水。③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时,应用罂粟碱、尼莫地平等扩张血管,解除痉挛。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时要用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以防血压骤降。 2.2.5栓塞结束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瘘管进行评估:

动静脉瘘的病例讨论记录

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地点: 床号:姓名: 年龄:66岁住院号: 诊断:1.肺部感染伴咯血 2.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性血透状态)3.ANCA 相关性血管炎血管炎性肾小球肾炎4.高血压病5.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6.肾性贫血 主持人:记录人: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6岁,初中文化,农民,已婚,育有二子,均体健。因“咯血20小时”于******下午急诊入院。患者2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咯血,色鲜,量不多,急至本院急诊,经止血抗炎治疗,胸部CT提示两肺炎,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收住入院。7个月前在浙一医院住院,经肾活检病理报告“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管炎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3次。入院查体:T37.4℃,P88次/分,R22次/分,Bp140/73mmHg,神志清,精神稍软,咳嗽少,无咳痰、咯血情况。面色晦暗,轻度贫血貌,眼睑轻度水肿,两肺呼吸音稍粗,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处可触及震颤,局部血管杂音响亮。胸部CT :两肺炎症,建议复查。 入院后予一级护理,尿毒症饮食,控制性吸氧1升/分,心电、血压、血氧监测,抗感染、祛痰、止血、降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8-28尿常规:白细胞26.10/μl,红细胞549.00/μl,尿蛋白+,隐血3+>;血凝系列:凝血酶原时间32.9秒,国际标准化比值PT2.600,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7.60秒;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生化:肌酐364μmol/L,白蛋白31g/L,超敏C反应蛋白6mg/L;血常规:红细胞数3.2*10^12/L,血红蛋白92g/L;右前臂动静脉内瘘处敷料包扎,清洁干燥,可触及震颤,局部血管杂音响亮。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血尿、黑便情况。9-4血凝:凝血酶原时间15.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PT1.280。全身出现散在瘀斑。9-8血常规:血红蛋白88g/L;电肾功能+肝功能:肌酐510μmol/L,白蛋白33g/L,C反应蛋白120.0mg/L;NT-proBNP1943ng/L;血凝:凝血酶原时间22.8秒,

脑血管畸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畸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维持血压稳定。 (2)给予患者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防止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嘱患者卧床休息,可在床上进行适当运动。 (4)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肌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避免一切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预防畸形血管破裂再出血。 2.术后 (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前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或病情平稳后枕枕头,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氧气吸入:给予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置口咽通气道。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伤口护理:保持患者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枕头上铺上无菌巾,以便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果切口处不断有血液渗出,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减少探视,保持病室环境清洁,预防切口感染。 (5)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堵塞,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翻身及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对烦躁患者,可给予适当地保护性约束。 (6)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癫痫: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多出现肢体抽搐,频繁抽搐可加重脑组织缺氧而加重病情。密切观察并发现抽搐发作的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除按医嘱有效地使用抗癫祠药物,还应做好发作前后的护理工作,如加床栏防止外伤,用缠绕纱布的压舌板垫在上、下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确保药物及时输入。 ②脑水肿:由于癫痫、脑出血,开颅手术创伤、牵拉致使脑组织受刺激等均可能引起脑水肿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头痛及肢体活动的情况。发现患者出现神志障碍、瞳孔不等大等异常情况,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根据病情正确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观察脱水药物应用后的效果及尿量。防止患者出入量不平衡,导致电解质紊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 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 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 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 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 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 ※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 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 ※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 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 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 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 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