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衬词在民歌中的表现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论 坛
186
INTELLIGENCE
·······
·················的瞬间驾奴。

为了赋予影像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获取事物,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1958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

作品《北京》在一个科技展览会里,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

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的愁苦面容截然不同,有鲜明的反差。

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别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

在美国,几乎每一家公司的经理和老板都离不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作品《纽约》秒就妙在观众看不见女秘书的容貌和身影,只能看到一只高跟鞋的脚。

这就避免了直露,提高了作品的内涵和视觉趣味。

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

作品《雕塑家贾柯米蒂》是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

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布列松在生前享誉欧美,但现实生活中的布列松非常低调,不愿意别人为自己拍照,他总是习惯于躲避公众的目光。

他竭力逃离名声,但名声却从未因此离他远去,而是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他的身上。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位20世纪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大师,就是这样的人物。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1947年布列松同别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最具影响力、受到广泛尊敬的马格南图片社,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建立了分部,图片社的图片大量刊载在美国主要的图片杂志《生活》以及《时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

马格南摄影师这个称号是摄影师们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摄影团体”,是个“神圣的群体”。

布列松在1931年参加了超现实主义小组并从事摄影活动。

1935年在美
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三年的时间,他拍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2004年8月,享誉国际的法国摄影大师、20世纪世界纪实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法国逝世。

总统希拉克说:“法兰西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摄影家、真正的大师、一代最具造诣并为全世界广为尊重的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并高度评价卡蒂埃·布列松“作为时代不可缺少的见证人,他用激情去拍摄20世纪,以他博学的目光去记录人类的活动与文明。


这位摄影之父用他的摄影“定义了20世纪”,更有相当多的摄影师说自己是看了布列松的照片之后才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师的,他几乎成了20世纪摄影的代名词。

评论家认为他的影像具有与塞尚或者伦勃朗的作品类似的复杂性,而其中的美与诗意更是无以伦比。

参考文献:
[1] 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7月。

[2] 江融:《摄影的力量》,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年2月。

论衬词在民歌中的表现作用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黄 英
衬词在我国各族的民歌中,都普遍存在着,不论是山歌、
小调、劳动号子都有之,并且是千变万化的。

这直接导致民歌表现的丰富性,与词曲结合的多样性以及审美观念的深刻性。

但伴随人民生活的演变,衬词也赋予新的内容,同时也被人忽视。

一、衬词在民歌中的范围及作用特性1、无意衬词
是存在民歌中的各种不同音色,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表示什么意义的衬词。

如民歌中的“呀!啊、呕、依”等,一般是单个字,用在民歌的乐句结束或乐曲的终止处,不属于本歌词的范围,属于一种表现形式,对歌唱的内容起宣染、补充、描绘的作用,有时用在曲首或曲尾并可以构成乐段。


:《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衬词“哎”用在句首,起描绘,宣染主题的作用,形象
地为后面所表达的在银色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又如:《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
衬词“啥”曲间,“哟喂”曲尾,用这几个衬词把“我望槐花几时开”加以断开,更维妙维俏地表现了姑娘思念情郎的神情。

2、含意衬词
有一定含义,起表现、喧染、描绘主题的作用,主要是在继承发展过程中,把曲谱填上衬词,而另一部分歌词则保留下来而形成,它同无意衬词一样具有对歌唱的内容起补充喧染描绘的特性,又同样不属于歌词,一般用在歌词的句与
人 文 论 坛187
INTELLIGENCE
···
············
····
·····句之间或曲首或曲尾,也可发展成为乐段。

如:《康定情歌》
(四川民歌)
含义衬词“月亮弯弯”既活跃了节奏,舒展了唱腔,又使歌曲更加生动,风趣。

又如《龙船调》(湖北民歌)
衬词“金哪金儿梭,银哪银儿梭”使音乐更富于情趣。

以上两种衬词是从范围上看的。

但不论有多少民歌,大体上是由这两种所组成的。

现举例如下,分析略。

属于无意衬词:《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第一句“哎呀嘞哎”;《歌唱美丽的家乡》(贵州苗族民歌)最后一句“哎”;《沂蒙山好凤光》(山东民歌)中间乐句与乐句间的“嗨,哎”等。

真是多如牛毛。

属于含意衬词:《十大姐》(云南民歌)中段的“小阿哥,我给你”的固定衬词;《拨根芦柴花》(江苏民歌)中的“芦柴花,芙蓉,牧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又
显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

二、衬词在民歌中的表情及艺术价值1、起兴衬词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一种感觉而引起内心激荡,而这种感情的丰富与复杂性是什么也不能表达出来的.它可分为咏腔起兴和节奏起兴两种。

(1)咏腔起兴:
先用某些衬词引发歌词的呈述作为行腔的前奏,为进入歌词作好准备,如《小河淌水》第一句的“哎”是先韵出起腔再唱出歌词呈述部分。

又如《打夯歌》(
四川民歌)
每句歌词的前面是先咏腔再唱词,这样丰富了情趣。


类在劳动号子中多常见。

(2)节奏起兴:
多出现于民间群体性的歌舞,是富有韵律的节奏型所激荡,在此种节奏型的基础上导致歌词部分的陈述.如《曼嘿兰》(云南民歌
)
再如《独龙人民放声唱》(云南民歌)
此类民歌特别在那些群体性的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中更是多见。

2、语气衬词
是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音调,它区分着同一文字概念的不同含义,而它是歌词语气感情的美化与深入,以其微妙、细腻的味道远远超过文字的概念,揭示歌词的内涵,如《无锡景》(江苏民歌)的每句顿、逗处都有“呀”、“么”等衬词,表现了亲切、温柔的语调,又如:〈郎在对门唱山歌〉(陕西民歌)
衬字“哪”“喂”更细微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情绪衬词
在民歌中那些常常单独体现某种特定情感的旋律单位,表达一定的情绪.如《龙船调》(
湖北民歌)中的衬词“依哟喂”表现男女双方高兴喜悦的情绪。

又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中“郎郎扯.光扯”衬词把人们的喜悦乐观的情绪表现出来。

谱例略。

再如《绣荷包》(四川民歌):
“依呀”表现在那特定环境下“妹”的大胆与朴实的村姑性格,体现了一定的喜悦之情。

4、象声象形衬词
是摹仿某种客观的声音或形象的衬词,在民歌中也较多见,如:《献花》(河北民歌)
衬词“七不弄咚锵咚锵”是象声摹仿锣鼓声,以加强生动活跃的情绪和欢快热烈的气氛。

还有《放马山歌》(云南民歌)中“喔噜噜”的衬词和“哟喂”的赶牧口的吆喝声,富有生动气息,活泼欢快。

《风阳花鼓》(安微民歌)中的摹仿鼓声等等,谱例略。

属于象形方面的衬词如《军民大生产》(陕北民歌)
形象地表现出边区的男男女女一起动员大生产的情景和用“一、二、三、四”几个数字,形象地表现出八路军的形象。

总之,我们不论从范围或表情上看,它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分开。

有时一首民歌包含以上的各要素。

但总体上衬词在民歌中的艺术价值是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和文化程度的人,在抒发表现感情的歌唱中,对内容和形象进行再创造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欣赏者在欣赏时音乐形象展现的间隙。

这方面聂耳和冼星海的歌曲作品中,为我们作了光辉的榜样, 所以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和学习它,并能很好地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民间音乐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