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899b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8.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七色光之歌教案(10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英语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歌曲内容,并能正确发音和朗读歌词。
2.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语音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敏感度。
3.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欢快的英语歌曲,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和朗读歌曲中的词语,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歌唱。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词汇和句子,并在歌唱时能够准确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七色光之歌》的歌曲。
3. 七种颜色的颜料或色彩卡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Warm-up(热身)1. 和学生一起回顾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颜色词汇。
2. 通过展示七种颜色的颜料或色彩卡片,让学生说出颜色的英文单词。
Step 2:Presentation(呈现)1. 准备好《七色光之歌》的歌曲,并用多媒体设备播放。
2. 让学生先听歌曲,尝试理解歌曲的大意。
3. 播放歌曲的同时,用投影仪展示歌词的图片或文本,引导学生跟读歌词。
Step 3:Practice(练习)1. 分段播放歌曲,让学生跟读每一句歌词,并模仿歌曲的语音语调。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唱歌并练习发音和语调。
3. 引导学生用手指点出歌曲中提到的颜色,并用英文单词表达出来。
Step 4:Extension(拓展)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英语简单描述一幅包含七种颜色的图画,互相猜测图画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七种颜色在生活中的运用和象征意义,并讨论每种颜色代表的含义。
Step 5:Conclusion(总结)1. 综合复习歌曲中涉及到的颜色和词汇,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
2. 让学生分享学唱这首歌的感受和体会,并讨论英语歌曲对他们学习英语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通过设计《七色光之歌》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欢快的音乐中学习英语,通过唱歌来提高语音语调和词汇的学习。
音乐《七色光之歌》优秀教案
![音乐《七色光之歌》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b5a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a.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课时:一课时课型:唱歌课(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更加热爱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聆听、模唱、创编等方式学习、感受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波音记号、重音记号、切分节奏等,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把握。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在本章节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七色光之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课《七色光彩》中的一首合唱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歌词简练,用七色光比喻七色梦,形象生动。
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
2.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3.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4.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时设计的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我采用听唱法教学,利用各种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唱,自然感受,在快乐的情绪中不自觉地学会歌曲,并引导学生歌曲情绪。
通过分声部学唱、多声部体验、竖笛合奏以及分析音乐结构、音乐元素来逐步达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着重学生的多声部学习的实施过程,让合唱由浅入深,达到良好的多声部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合唱的魅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有二声部歌曲合唱的经验;有竖笛演奏基础。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听唱法、模唱法学唱歌曲。
(四)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步骤、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介运用,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在本课的备课构思中,我围绕音乐课程标准里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
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助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平等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呈现出了课改里经常提到的师生参与、生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和谐场面。
特别是通过竖笛演奏、创编歌词的教学环节,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生生互动,大胆创编,积极排练,学生们体验了创作与合作学习的快乐,展示了艺术创作的成果,感悟了艺术表演的魅力。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62c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3.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色光的组成及特点。
2. 掌握《七色光之歌》的歌词和曲调。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录音设备3. 乐器(如钢琴或小型乐器)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彩虹的思考和探索。
2. 导入歌曲教师播放《七色光之歌》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
3. 学习歌词教师将歌词投影或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词内容,并进行口头齐唱。
4. 曲调学习教师演示歌曲的曲调,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
5. 音乐欣赏与情感沟通教师放映一段与彩虹有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并与之前学习的《七色光之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
6. 小组表演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设计小组表演内容,可以是舞蹈、拍手或使用乐器伴奏等形式。
7.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教师做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延伸1. 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用几个透明的玻璃杯和水将阳光折射出彩虹,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彩虹的原理。
2. 与英语教学结合:学生学唱《七色光之歌》的同时,可以学习英文歌曲《Over the Rainbow》,培养学生的多语言能力。
3. 艺术创作:让学生以彩虹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或手工制作,展示彩虹的美丽和七种颜色的搭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彩虹和七色光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3. 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色光之歌 音乐教案
![七色光之歌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ca20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1.png)
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种基本颜色与音乐的关联,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色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音乐和色彩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唱和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七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代表的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2. 介绍与每种颜色相关的音乐曲目或音乐风格,如红色可以与欢快的节奏音乐相联系,蓝色可以与柔和的钢琴曲相联系。
3. 学习一首以七种颜色为主题的歌曲,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进行合唱排练。
4. 学习使用乐器演奏与颜色相关的音乐,如使用小提琴演奏红色音乐、使用长笛演奏蓝色音乐等。
【教学过程】1. 通过图画、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七种基本颜色及其代表的意义。
2. 听取学生对颜色与音乐的联想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颜色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 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分组进行合唱排练,并加入动作表演。
4. 学习使用乐器演奏与颜色相关的音乐,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
5. 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排练,准备音乐表演。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颜色与音乐的理解和联想能力。
2. 老师和同学互相评价合唱和合奏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合作等方面。
3. 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音乐表演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与颜色相关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器乐曲或舞蹈音乐等。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会或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和表演成果。
3.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
2.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一课时七色光之歌(教案)
![第一课时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ca51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e.png)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彩虹的形成。这个案例展示了光的色散在自然现象中的表现,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美丽的自然现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记忆颜色顺序时仍存在困难,这说明我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此外,在实验操作环节,有些小组的配合并不默契,导致实验进展缓慢。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顺口溜、歌谣等,帮助学生记住光谱中的颜色顺序。
5.环境意识: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原理: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强调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组合而成,以及不同颜色光的波长差异。
-七种颜色的识别:指导学生认识并区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理解颜色的光谱顺序。
2.加强团队合作:在实验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效果和讨论质量。
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
![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5c8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0.png)
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七色光之歌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七种不同的颜色,并通过歌曲和声音的表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合作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音乐创作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1. 了解七种不同的颜色,并能够用音乐和声音表达它们。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七种颜色的图片或物品(红、橙、黄、绿、蓝、靛、紫)。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音乐乐谱或歌曲资源。
4. 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七种颜色1. 展示七种颜色的图片或物品给学生,引导他们说出每种颜色的名称。
2. 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每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活动二:用音乐表达颜色1. 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来描述每个音乐片段所代表的颜色。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和颜色之间的联系,例如高音代表明亮的颜色,低音代表深沉的颜色等。
3.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颜色,用乐器和声音来表达该颜色的特点和情感。
活动三:创作《七色光之歌》1. 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七种颜色的歌曲。
2. 学生可以根据每种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编写歌词,并选择适合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可以使用乐器和声音来伴奏歌曲,增强音乐的表达效果。
活动四:演唱与展示1. 学生在小组内排练歌曲,并准备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2. 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舞台布置,将歌曲演唱和颜色展示结合起来,增加视觉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音乐创作的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艺术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和艺术的多样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颜色和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创作歌曲和演唱展示中的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以便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0d86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b.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七色光为主题,通过描绘七色光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歌曲旋律简洁明快,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重复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节奏的变化;第二乐段以更高的音域展现,挑战学生的音准和气息控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符号和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在演唱方面,学生可能存在音准不准确、节奏感不强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音准和节奏感。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音乐术语和符号的理解。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使用图谱法,通过音乐图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3.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音乐图谱等。
2.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歌词卡片,用于分组讨论和巩固环节。
4.准备彩色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aca5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0.png)
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选自冀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以彩虹的七色光为主题,寓意着美好的世界。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
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词曲,学会演唱。
2.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有一些音程较宽,学生需注意音准。
2.节奏:歌曲中有少许复杂的节奏,学生需熟练掌握。
3.合唱:歌曲中有男女声部,学生需学会分组演唱,达到和谐的效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听讲并实践。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音乐技能。
4.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音乐理论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
3.乐器: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伴奏。
4.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阶、节奏等基本构成。
同时,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对于较难掌握的音准、节奏,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色光之歌幼儿园教案
![七色光之歌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8370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d.png)
七色光之歌幼儿园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设计的音乐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了解七种不同颜色,并且通过音乐与动作的配合,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听力、视觉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七种不同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2.发展肢体协调能力3.发展听力和视觉能力4.认识七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课前准备1.安排教室环境,将七种颜色的纸张贴在墙上,备好音响设备2.整理课件,准备好所需的道具2.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请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做身体放松活动2.活动内容:上下摆动、左右摆动、转圈、跳跃、欢笑等第二步:介绍七种颜色1.让孩子边看边听老师介绍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简单讲解每种颜色的特点2.利用图片或者道具进行讲解,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感受颜色的变化第三步:七色光之歌1.叫上孩子们一起唱《七色光之歌》,帮助孩子们记住每个颜色2.每唱到某种颜色,让孩子们跳起相应的动作第四步:配合音乐的肢体动作游戏1.老师播放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进行各种动作,如跳跃、扭动、摆手等,配合七豆袋游戏十分有趣,让孩子能够在玩乐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2.活动可根据孩子们身体协调能力,灵活调整游戏难度第五步:总结与小结1.复习一遍刚刚学到的七种颜色,并带领孩子们说出对应的颜色英文单词2.小结:七种颜色都很美丽,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好好珍惜和保护它们四、课后练习1.家长可以利用七种颜色进行游戏和教育2.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靠谱任务,如分类,命名等等,培养孩子学会关注和观察周围物体和人,主动提问解决问题五、教学反思1.教材的组织和展示是否足够清晰2.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否足够流畅3.活动的设计是否足够丰富和创意4.教学效果的检测如何进行六、教学效果评估1.监控学生的听力和视觉反馈2.观察孩子的肢体表现和主动参与程度3.对孩子们颜色英文单词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和辅导七、教学思考和总结1.音乐教学是一种优雅、高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内心潜力和创造力2.色彩丰富,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快乐感3.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4934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a.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七色光之歌”这首歌曲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七种颜色,并掌握其英文表达。
通过歌曲的欢快旋律和简单易记的歌词,激发学生对颜色和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跨学科能力。
【教案目标】1. 认识并掌握七种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
2. 学会用英文表达七种颜色。
3.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发音能力。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5. 激发学生观察和表达颜色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七色光之歌”音频。
3. 彩色卡片或颜色鲜明的道具。
4. 学生绘制颜色海报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 (5分钟)1. 教师播放“七色光之歌”音频,让学生先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学生可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随着节奏摇摆身体。
二、歌曲学唱 (10分钟)1. 教师出示歌曲歌词的PPT或教学板书,大声朗读歌词并示范唱歌。
2.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朗读和唱歌,重点训练发音准确性和节奏感。
三、认识七种颜色 (15分钟)1. 教师出示彩色卡片或颜色鲜明的道具,依次介绍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
2. 教师可以示范用英文念出每种颜色,并鼓励学生跟读。
3. 学生观察卡片或道具并重复颜色的名称,巩固记忆。
四、练习口语表达 (10分钟)1. 教师使用彩色卡片或颜色鲜明的道具,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
例如:What color is this?(指向红色卡片)学生回答:It's red.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对话练习,让学生用英文进行交流,如:A: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B: My favorite color is blue.五、创作颜色海报 (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准备绘制相应的颜色海报。
2. 学生用彩色纸、颜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尽可能展现所选择颜色的特点和美感。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eb5cd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a.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七色光为主题,通过描绘彩虹的美丽景象,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热爱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演唱。
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描绘彩虹的出现,第二乐段表现彩虹的美丽景象,第三乐段总结全文,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歌词的诗意。
同时,学生对彩虹这一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七色光之歌》,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使学生了解彩虹的美丽景象,教育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演唱。
2.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3.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如合唱、分组演唱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乐理知识、歌词意境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培养音乐表现力。
4.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4.教学道具:彩虹图片、彩色纸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彩虹的认识和印象。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七色光之歌》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c0fa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6.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教案标题:《七色光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发现生活中的七种常见颜色,并能正确地表达它们的名称。
2. 能够感受和欣赏彩虹的美丽,了解其形成原理。
3. 通过合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彩虹的形成原理及其所呈现的七种颜色。
2. 《七色光之歌》的歌词及曲调。
三、教学准备:1. PPT或彩虹图片。
2. 多种颜色的纸张和彩色铅笔。
3. 合唱歌曲《七色光之歌》的伴奏音频。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PPT或彩虹图片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向学生展示彩虹的美丽。
- 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并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颜色?有什么感受?2. 呈现与讨论(10分钟)- 指导学生观察彩虹中的七种颜色,并询问学生对各种颜色的认识。
帮助学生描述每种颜色的特征,如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等。
- 用纸张和彩色铅笔,请学生尝试绘制彩虹并给每种颜色命名。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更多七种颜色,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3. 合唱练习(15分钟)- 分发《七色光之歌》的歌词给学生,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 播放《七色光之歌》的伴奏音频,指导学生跟随节奏练习合唱。
- 分组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合唱歌曲。
4. 合唱演出(10分钟)- 鼓励学生准备一次合唱表演,可以在班级或学校的特殊场合进行演出。
- 指导学生在合唱表演中展示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课堂小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彩虹的美丽和七种颜色的名称。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彩虹和颜色的新认识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彩虹并尝试绘制,并以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2. 练习合唱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歌词。
七、教学延伸:1. 借助科普视频或图书,进一步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和更多关于光和颜色的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彩虹实验,观察白光经过折射后所呈现的七种颜色。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七色光之歌》 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七色光之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b4a4d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3.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彩虹为题材,描绘了彩虹的美丽和绚烂。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歌词用七个音符代表彩虹的七种颜色,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彩虹的魅力。
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弱,对于音高、节奏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彩虹的美丽。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4.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认知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3.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音乐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视听法:观看与彩虹相关的音乐视频,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七色光之歌》的课件,包括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视频。
3.彩虹图片:展示彩虹的美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彩虹的美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彩虹图片,让学生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
接着,教授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dd019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png)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伴奏《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伴奏曲。
这首歌曲以七色光为主题,描绘了阳光、快乐、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七色光之歌》。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如音阶、和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演绎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2.聆听法: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4.创作法:学生创作歌曲,锻炼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辅助教学。
2.准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为学生提供伴奏。
3.准备音乐理论知识的相关资料,如音阶、和弦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七色光之歌》的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七色光之歌教案
![七色光之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9eb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4.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虹的七种颜色。
2.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感受彩虹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彩虹的七种颜色,学会唱《七色光之歌》。
2. 教学难点:彩虹七种颜色的英文表达和歌曲的音准、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设备、彩色粉笔、挂图。
2. 教学音频:歌曲《七色光之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彩虹,引导学生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词教学: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4. 分句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5. 整体练习:全班学生一起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彩虹的七种颜色,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彩虹的七种颜色。
2. 学会唱《七色光之歌》,并与家人分享。
3. 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彩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彩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
2. 运用歌曲教学法,让学生在学唱《七色光之歌》的过程中,掌握彩虹的颜色及英文表达。
3. 运用分组练习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彩虹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演唱等。
2. 歌曲掌握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唱出《七色光之歌》,并正确表达彩虹的七种颜色。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彩虹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彩虹。
2. 邀请家长参与彩虹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彩虹的美丽。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范文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8fbb4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5.png)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七色光之歌》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
2.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歌曲伴奏。
3.教学道具(如七色光手环)。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这个颜色。
2.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3)教师逐句教唱,让学生跟唱,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歌曲。
(4)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演唱歌曲。
3.歌曲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歌曲中的七种颜色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
4.歌曲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种颜色,用七色光手环作为标识。
(2)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歌曲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颜色代表的意义。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并讲述歌曲的意义。
2.学生用七色光手环,记录一周内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写下喜欢的理由。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歌曲解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3.歌曲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发挥创意,用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
4.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歌曲《七色光之歌》,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7d6d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a.png)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色光之歌》是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第10课,这首歌以七色光为主题,通过歌词描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特点,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歌词的意境美。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这首歌时,学生可以通过之前的音乐学习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七色光之歌》。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感受颜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词的意境,感受颜色的特点。
3.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感受颜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七彩纸条:用于装饰教室,营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七色光之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颜色的光?它们是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和颜色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词,让学生朗读。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想象颜色斑斓的画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期间,教师可采用分组演唱、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练习。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唱,其余学生伴奏。
七色光之歌 教案
![七色光之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c87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7.png)
七色光之歌教案教案标题:七色光之歌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演唱《七色光之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七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合唱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
教案步骤:引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回顾七种基本颜色,并询问学生对这些颜色的认识和了解。
2. 观察游戏: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或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名称。
学习歌曲(15分钟):1. 播放《七色光之歌》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 分段学唱:将歌曲分成几个段落,每段教唱一次,让学生跟随唱。
3. 整体练唱:学生分组合唱,辅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理解颜色(15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颜色进行讨论。
他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代表?- 这种颜色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这种颜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合唱排练(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学生负责领唱。
2. 合唱排练: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排练,注意声音的协调和节奏的统一。
3. 整体排练:将各个部分合并进行整体排练,指导学生注意合唱的整体效果。
表演准备(10分钟):1. 舞台布置:与学生一起设计舞台布置,包括背景、道具等。
2.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排练,注意动作和表情的协调。
表演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表演:学生进行合唱表演《七色光之歌》。
2. 合唱评价:与学生一起回顾表演,评价他们的合唱效果和表现力。
3. 学生自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活动(5分钟):1. 颜色创作:学生自由发挥,用七种颜色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品。
2.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日出》
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
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
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
(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
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
(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
(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
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作来表现。
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
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
5、完整聆听全曲,再次感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
6、采用音画结合,随着音乐的演奏,展示大峡谷日出时的美妙景色,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猜谜导入,直奔主题。
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引入到音乐的学习,教师出谜语,学生猜。
如:“天上一座桥,颜色真漂亮,雨后才会有,能看不能走。
”,你知道是什么吗’(彩虹)彩虹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人们叫它“七色光”。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彩虹多姿多彩的美景照片,让学生入景人情,为歌曲的学唱和表现作情感的铺垫。
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情绪、速度的感受。
3、抓住难点,学唱歌谱。
歌曲的难点有三:
(1)节奏的掌握。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尤其是跨小节的切分,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学习前以游戏的方式作铺垫学习,边划拍边视唱,把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
有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停顿要短促。
(2)二声部的学习。
采用分小组、分声部、分句自学,以师生接龙、生生接唱、声部分唱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乐趣。
歌谱的学习过程,借助竖笛、口风琴等乐器把音唱准。
(3)波音和下滑音的演唱。
在歌谱唱得较为熟练后,再加入装饰音的演唱,学习时多采取聆听、比较、模仿的方法,即:教师演唱带装饰音的和不带装饰音的旋律,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然后模唱。
教师要提示、指导学生用轻柔而干净的声音演唱。
二声部合成时,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使声部和谐、均衡。
4、学唱歌词时要注意:
(l)A段旋律中四分、八分休止符较多,要停顿好。
下滑音要唱得自然,不要过于强调。
(2)B段出现较多切分节奏,应突出强拍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
5、歌曲的处理。
可让学生自己先讨论、设计歌曲处理的方案,试唱、交流评价,最后修改
定案。
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力度上作以下强弱对比:
A段第一、二乐句用mp,唱得活泼而有弹性;
第三、四乐句用mf,第三句唱得连贯、圆润些,第四句富于舞蹈性,因此可唱得活泼而有朝气,还要突出每一个短句的第一个音和切分音;
B段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用,mp,后面四个乐句用,mf,要唱得饱满、和谐,结束句可
放慢,力度渐强至ff束。
6、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为A段用领唱与齐唱,B段合唱。
演唱时还可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先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适合表现歌曲的情绪,然后全班分组讨论打击乐器伴奏的节奏型,并尝试一下为歌曲进行伴奏。
方案可设计为:齐唱部分的情绪活泼、欢快,用碰铃、串铃、响板。
合唱部分加入沙槌、铃鼓,重音的地方加入大鼓,为歌曲增加欢乐的气氛,把歌曲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对于歌曲的演唱处理和伴奏,应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案,然后请他们个人或小组进行试唱,看看效果如何,把自评、互评、他评等学习评价与提高演唱技能技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