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下和备课结合的意义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教育也不例外。作为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备课,也不例外,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它与备课的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备课结合意义

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下备课的内涵是:在广泛利用多媒体、文本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实现个性备课和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下的备课具有网络性、个性化、开放性、便捷性、时效性等特征。这种形式的备课,既强调个性化独立备课,更强调集体智慧。借助网络技术和电子备课,由一位或多位教师备好一节课,然后让大家进行个性化修改、执行、反思和优化。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信息技术下和备课结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促进了教师备课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备课思想中,教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很多教师的教案从教学之一直沿用到现在。教学思想固步自

封,没有创新。以往的备课教师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教师对教师间的竞争的认识有偏颇,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相互竞争,各自为残,忽视了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集体备课中“守口如瓶”,制约了教师间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集体备课形同虚设。由于这些原因造成教师备课的很多缺点。因此,学习新课改培训很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很多内容都要牢记于心,从表面上看,老师讲得似乎滔滔不绝,功底深厚,而实际上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了演讲。老师是演讲者,而学生则转变成了听众。

因为传统的备课理念存在着很多弊端,所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了许多新的备课新理念:备课要体现学生的发展,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理念,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新课程对教师及其教学文化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实施备课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观念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艰难。对于这些新理念,大多数教师是陌生的,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而且多年来的备课方式已经形成习惯,一时也很难改变。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不断渗入教育领域。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人们更方便、更快捷地从多媒体信息库和Internet查询信息、搜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为教师的备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变革。特别是对课改的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

1.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要素来实现学生“三维目标”。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和分享,而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载体将师生的互动和分享联系起来。教学目标的达成还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而信息技术可以使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变得事半功倍。教学目标的达成还离不开有效的学习与教学环境的设计,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它们更快捷、更高效。

2.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理念,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要处理好这两者,教师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了解孩子,解读孩子,让有教育价值的活动生成、发展、延续,让课程真正追随儿童的发展。或许你在学校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你可以通过互联网,跟孩子们交流。也可能跟孩子自身的性格有关系,有些孩子有什么话不想跟老师当面谈,那么互联网就给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一个平台。教师还可以通过QQ和博客等其他方式和学生建立沟通,也可以让同学们建立班级讨论吧,不管是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进行讨论。当然,用信息技术的沟通并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谈话的交流。只不过是用多了一种交流方式而已。

3.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就能够拥有大量“为我所用”的资料。备课的资料如何搜集呢?

(1)我们可以在网上大量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2)平时搜集的一些教学资料,也可以在网上记录下来。(3)学会储备,平时搜集的资料可以在网上分类保管;(4)可以在网上跟他人资源共享。当然,信息技术给备课带来的好处不仅有这些。

多媒体网络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使备课变得更便捷和高效。特别是能让我们在备课观念需要转变的课改中找到突破口,所以信息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备课观念的转变。

第二,转变了备课方式,从个体备课转变为集体备课,这恰恰是校本教研所要求的。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备课,实施步骤主要有几个方面组成:前期规划、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后续工作。

前期规划: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初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制定好网络备课计划,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和定研讨主题。每次确定中心备课人和发言人,围绕备课内容,结合新课程理念,比较详细地交流自己的备课心得和实施反思。

2.素材搜集

在备课之前,必须搜集相关的备课资料,可以上网查找,可以翻阅书籍,可以请教同事,也可以自己制作。图像、录像。声音素材等都是必备的。凡是跟本备课内容关系密切的都应该在搜集范围之列。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强,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将素材尽量准备充

分。但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留下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教师最起码应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搜集的素材为学生服务。

3.备好教案

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备出教案雏形。所备的课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有实用性价值、能紧跟时代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集体备课基本流程:

1.各教师读初备教案→教研组集体讨论→授课人可采纳的讨论意见后再作二次备课,确定后组织实施。

2.各教师提前认真钻研教材,讨论之前备好的文本,教案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3.集体讨论时,备课组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由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并把讨论结果公布给本组教师。并择优评选出该次授课教师。

后续工作:

1.个性修改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将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案的作用。修改时可以采取点评、批注、修改等方法,当然也可以“推翻重来”。

2.执行教案

教师将自己进行个性化修改的教案付诸实践,通过教学检验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