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4教科版必修Word版

合集下载

第3章 第4节 宇宙速度与航天—2020-2021学年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讲义学案

第3章 第4节 宇宙速度与航天—2020-2021学年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讲义学案

第四节宇宙速度与航天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科学思维]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理解卫星的运行规律及同步卫星的特点。

3.[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人类遨游太空的历史。

一、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1)意义:航天器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2)数值单位:km/s。

2.第二宇宙速度(1)意义:航天器挣脱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而是绕运动或飞向其他行星的发射速度,又叫逃逸速度。

(2)数值单位:km/s。

3.第三宇宙速度(1)意义:航天器挣脱的引力,飞出的发射速度。

(2)数值单位:km/s。

二、人造卫星1.意义: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在宇宙空间轨道上运行的。

2.同步卫星是指与相对静止的卫星,它的轨道平面与重合,并且位于赤道上空的高度上。

三、遨游太空人类航天之旅如下表所示时间国家活动内容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将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在月球上漫步的梦想1970年4月中国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4月苏联发射“礼炮1号”空间站2003年10月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07年10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中国首次对月球进行探测2016年9月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2)如果在地面发射卫星的速度大于11.2 km/s,卫星会永远离开地球。

()(3)要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4)使火箭向前射出的力是它利用火药燃烧向后急速喷出的气体产生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说课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说课教案)

高中物理说课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说课教案)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说课教案)下面我从教材和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及时间安排四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1、对教材的分析(1) 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第五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在知道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基本力学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相关知识,就物理知识本身的学习并不困难,但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会消除学生对宇宙的神秘感,促使他们继续学习。

(3)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卫星运行的速度、周期、加速度及相互关系难点: 卫星运动的速度和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著作中所描绘的人造卫星的原理图,知道天体运动中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和向心力公式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实质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简单了解人造卫星发射基本原理和一点同步卫星的知识,了解人造卫星在科技各个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网站)能力目标:通过课件虚拟情境,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卫星原理,能够猜测、分析、推理物理现象和过程。

通过大量的卫星图片、网络信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提供给学生课下拓展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自主的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并通过简单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一向主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所以备课必须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学生的现状和困难:学生对宇宙充满神秘感和兴趣,但缺乏太多的感性认识。

希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学法指导:1、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这一课常规的处理方法更多的是教师的讲解和介绍,枯燥且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学案教科版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学案教科版

第4节 人造卫星__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 ,其意义为最小发射速度或最大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为11.2 km/s ,其意义表示物体脱离地球的束缚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为16.7 km/s ,其意义为物体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4.同步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轨道、向心加速度均是一定的。

一、人造卫星1.卫星:一些自然的或人工的在太空绕行星运动的物体。

2.原理: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 M E m r =m v 2r,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使卫星能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 1=7.9_km/s ,又称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v 2=11.2_km/s ,又称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脱离太阳的束缚而飞离太阳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其大小为v 3=16.7_km/s ,也叫逃逸速度。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

(√)(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

(×) (3)无论从哪个星球上发射卫星,发射速度都要大于7.9 km/s 。

(×)(4)当发射速度v >7.9 km/s 时,卫星将脱离地球的吸引,不再绕地球运动。

(×)(5)如果在地面发射卫星的速度大于11.2 km/s,卫星会永远离开地球。

(√)(6)要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2.合作探究——议一议(1)人造卫星能够绕地球转动而不落回地面,是否是由于卫星不再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图3­4­1提示:不是,卫星仍然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地球引力全部用来提供向心力。

物理同步指导(教科必修2)课件:第3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物理同步指导(教科必修2)课件:第3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3)卫星的三种轨道:地球卫星的 轨道平面可以与赤道平面成任意角 度,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时, 称为赤道轨道;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 面垂直时,即通过极点,称为极地轨 道,如图所示.
2.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n、线速度v、角速度ω、 周期T跟轨道半径r的关系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卫星的万有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1.人造卫星的线速度、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 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关系是本节的重点也是
3.理解掌握人造卫星的线速 难点. 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 2.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的关系.
是本节的又一难点.
一、人造卫星 1.我们知道,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的作用, 因此我们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在地面抛出一个物体,抛出 的速度越大,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
(1)地球可以近似看成个球体,如图所示,如果抛出的速度 很大,地面还能看成水平面吗?
提示:不能
(2)如果不断增大抛出的速度,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牛顿 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已有事实的基 础上,合理外推,科学假设,是认知未知事物的一种科学方 法.那么在由以上事实基础,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想呢?
2.怎样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 提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也是发射卫星的最 小速度.
一探月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
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811,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 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
的速率约为( ) A.0.4 km/s C.11 km/s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人造卫星卫星是太空中绕行星运动的物体.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围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国家是前苏联.2.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3.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 若要发射火星探测器,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 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 km/s <v <16.7 km/s.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图3­4­1探讨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提示】 不同,根据G Mm R =m v 2R ,v =GMR,第一宇宙速度决定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 探讨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 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1.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一般行星或卫星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都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研究天体时可建立基本关系式:G Mm R=ma ,式中a 是向心加速度.2.常用的关系式(1)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行星或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mg =G MmR2即gR 2=GM ,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3.四个重要结论:设质量为m 的天体绕另一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1)由GMm r 2=m v 2r得v =GMr,r 越大,天体的v 越小. (2)由G Mm r2=m ω2r 得ω=GMr 3,r 越大,天体的ω越小. (3)由G Mm r 2=m ⎝ ⎛⎭⎪⎫2πT 2r 得T =2πr 2GM,r 越大,天体的T 越大. (4)由G Mm r2=ma n 得a n =GM r2,r 越大,天体的a n 越小.以上结论可总结为“一定四定,越远越慢”.4.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1)概念: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卫星.(2)特点:①确定的转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②确定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确定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④确定的轨道平面: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⑤确定的高度:离地面高度固定不变(3.6×104 km);⑥确定的环绕速率:线速度大小一定(3.1×103 m/s).1.下面关于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各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是相等的B.同步通信卫星的角速度虽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仍同步C.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 min,比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D.同步通信卫星的速率比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率小【解析】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与角速度跟地球自转的周期与角速度相同,由ω=GM r3和h=r-R知卫星高度确定.由v=ωr知速率也确定,A正确,B错误;由T=2πr3GM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C正确;由v=GMr知同步通信卫星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速率小,D正确.故选B.【答案】 B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22852074】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小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大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环绕运行的速度D.不同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都是相同的【解析】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等于靠近地面附近飞行的卫星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MmR +h2=mv 2R +h可得v =GMR +h.可见卫星的高度越高,则公转的线速度越小,所以靠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h 的值可忽略)的线速度最大,故选项B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的高空运行,所以它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选项C 错误;行星的质量和半径不同,使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也不相同,所以选项D 错误.【答案】 B3.如图3­4­2,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导学号:22852075】图3­4­2A.v 1v 2= r 2r 1B.v 1v 2=r 1r 2C.v 1v 2=⎝ ⎛⎭⎪⎫r 2r 12D.v 1v 2=⎝ ⎛⎭⎪⎫r 1r22【解析】 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可得v =GMr.所以对于a 、b 两颗人造卫星有v 1v 2=r 2r 1,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4.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 探测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m r 2=m 4π2T2r ,整理得T =2πr 3GM ,可知周期T 较小的轨道,其半径r 也小,A 正确;由G Mm r 2=ma n =m v 2r =m ω2r ,整理得:a n =G M r2,v =G Mr,ω=GMr 3,可知半径变小,向心加速度变大,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大,故B 、C 、D 错误.【答案】 A5.如图3­4­3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4­3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 .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 .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 根据G Mm r 2=ma 得a =GM r 2.故甲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选项A 正确;根据G Mmr2=m ⎝ ⎛⎭⎪⎫2πT 2r ,得T =2πr 3GM ,故甲的运行周期大,选项B 错误;根据G Mm r2=m ω2r ,得ω=GMr 3,故甲运行的角速度小,选项C 错误;根据G Mm r 2=mv 2r,得v =GMr,故甲运行的线速度小,选项D 错误.【答案】 A6.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 .向心加速度变大C .线速度变大D .角速度变大【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 +h2=m4π2T 2(R +h ),得h =3GMT 24π2-R ,T 变大,h 变大,A 正确.由GMm r 2=ma ,得a =GMr2,r 增大,a 减小,B 错误.由GMm r 2=mv 2r ,得v =GM r ,r 增大,v 减小,C 错误.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 错误.【答案】 A天体运动问题解答技巧(1)比较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v 、ω、T 、a n 等物理量的大小时,可考虑口诀“越远越慢”(v 、ω、T )、“越远越小”(a n ).(2)涉及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计算问题时,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重力加速度g ,则应考虑黄金代换式gR 2=GM ⎝⎛⎭⎪⎫mg =G Mm R2的应用.(3)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v 或ω或T ,则应考虑从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中选择相应公式应用.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了解相对论(选学) 3.初识量子论(选学)1.经典力学的成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只用几个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不但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看到的种种物体的运动问题,也可以说明天体运动规律.经典力学的思想方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的研究领域,对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超出宏观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常常就不适用了.(2)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现象.(3)经典力学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服从、遵守力学原理,严格按力学规律发生、演化,并且变化是连续的,这种观点与微观世界的很多现象都不相符.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3)只适用于弱引力环境,不适用于强引力环境.1.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2.经典力学中时间、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完全无关.(√)3.经典力学可以研究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洲际导弹的速度可达6 000 m/s,此速度属于低速还是高速?【提示】属于低速.6 000 m/s远小于光速,因此属于低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104m/s;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费米实验室的圆形粒子加速器可以把电子加速到0.999 999 999 987 倍光速的速度.请思考:图5­1­1探讨:地球的公转和电子的运动情况都能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来研究吗?【提示】地球的公转属于宏观、低速运动,能用经典力学来研究;而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高速运动,经典力学就不能适用了.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成就(1)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2)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天体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18世纪60年代,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生产的结合,使机器和蒸汽机得到改进和推广,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4)由牛顿力学定律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是航空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都是牛顿力学规律的应用范例.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客观现象.(2)经典力学的运动观,从自然观角度来说,给出的是一幅机械运动的图景,不能解释微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1.经典力学不能适用于下列哪些运动( )A.火箭的发射B.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C.“勇气号”宇宙探测器在火星着陆D.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解析】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故经典力学对A、B、C都能适用,对D不适用.【答案】 D2.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A.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B.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C.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D.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解析】前三个选项说的当然都属于“宏观世界”,但都很片面,没有全面描述,本题应选D.【答案】 D3.(多选)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D.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形成的看法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的科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对原来科学的全盘否定,只能认为过去的科学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所以A错,B、C、D对.【答案】BCD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过程,而每个人的研究又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和提高.科学的成就总是在某些条件下的局部形成,在新的科学成就形成后,它将被包括在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的理论,而是把它看成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1.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针对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在处理微观高速时所遇到的困难,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主要效应有:(1)长度收缩:在观测运动的物体时,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2)时钟变慢:在观测运动的时钟时,时钟显示的时间变慢.(3)质量变化: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4)质能关系: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关系式为:E=mc2.(5)速度上限: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一般情况下,由于物体的速度v≪c,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认为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2.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该理论推得一些结果,例:(a)当光线通过强引力场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即时空会发生“弯曲”.(b)引力场存在引力波.(2)广义相对论把数学与物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3.量子论的基本内容(1)量子假设最早是在190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来的.(2)量子论认为,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相邻两分立值之差称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3)微观粒子有时显示出波动性,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经典力学中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在粒子的质量或能量越大时,波动性变得越不显著,所以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实际上可以看做只具有粒子性.(4)由于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规律性,使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填“不可能”或“一定”)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其中的一个量愈确定,另一个量就愈不确定,粒子的运动不遵守确定性规律而遵守统计规律.1.物体高速运动时,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变短.(√)2.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变.(×)3.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如果你使一个物体加速、加速、再加速,它的速度会增加到等于光速甚至大于光速吗?【提示】不能.因为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假若物体的速度趋近于光速,这时物体的质量会趋近于无穷大,故不可能把物体的速度增大到等于光速,当然更不可能大于光速,因为光速是速度的最大值.探讨: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收缩是不是指物体的长度变短了?时钟变慢是不是指时钟走得慢了?【提示】 不是.长度收缩和时钟变慢是由于时空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观测效应,不是物体的长度真的变短或时钟真的变慢了.1.尺缩效应运动长度l 会收缩,l =l 01-v 2c2,l 为沿运动方向观测到的物体长度,l 0为物体静止时观测到的长度,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物体的长度没有变化.2.钟慢效应 运动时钟会变慢,τ=τ1-v 2c2,即运动时钟显示的时间τ比静止的时钟显示的时间τ延缓了,而时钟的结构并没有改变. 3.质速关系物体的质量m 随速度v 的增大而变大,m =m 01-v 2c2,m 0为静止时的质量,m 为运动时的质量.4.质能关系质量m 和能量E 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式:E =mc 2,式中c 为光速.5.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6.当v ≪c 时,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4.假设地面上有一列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观察车里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导学号:22852123】A .这个人是一个矮胖子B .这个人是一个瘦高个子C .这个人矮但不胖D .这个人瘦但不高 【解析】 由公式l =l 01-v 2c2可知,在运动方向上,人的宽度要减小,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人的高度不变.【答案】 D5.A 、B 两火箭沿同一方向高速飞过地面上的某处,v A >v B .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正确的是( )A .火箭A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B .地面上的时钟走得最快C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D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慢【解析】 在火箭A 看来,地面和火箭B 都高速远离自已,由t =t 01-⎝ ⎛⎭⎪⎫v c 2知,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是地面和火箭B 的时钟都变慢了,且vA >v B ,故地面的时钟最慢,因此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 A6.把电子从v 1=0.9c 加速到v 2=0.97c 时电子的质量增加多少?(已知电子静止质量m 0=9.1×10-31 kg)【解析】 电子速度为v 1时电子质量为m 1=m 01-v 1c2=m 01-0.92电子速度为v 2时电子质量为m 2=m 01-v 2c2=m 01-0.972电子质量增量为Δm =m 2-m 1=1.66×10-30kg.【答案】 1.66×10-30kg时间延缓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的应用方法1.(1)“钟慢效应”或“动钟变慢”是在两个不同惯性系中进行时间比较的一种效应,不要认为是时钟的结构或精度因运动而发生了变化,而是在不同参考系中对时间的观测效应.(2)运动时钟变慢完全是相对的,在两个惯性参考系中的观测者都将发现对方的钟变慢了.2.(1)长度收缩效应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一种体现,即在不同惯性系中的观测者对同一物体的同一个空间广延性进行观测,测得的结果不同.(2)这种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另外垂直于速度方向的长度不变.。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 .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二、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具准备】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 动画、ppt 课件等。

【教材分析】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2. 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 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恒星(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然后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自行应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特点来得到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知道在具体问题中主要考虑哪些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最后引导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实际用途。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2
5.军事卫星:用于侦察、监视、通信、导航等军事用途。原理是利用卫星获取敌方情报、监测军事动态,提高军事指挥和作战效能。
反思改进措施
1.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动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加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案例教学:结合人造卫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相关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答案:第二宇宙速度为V2 = sqrt(2 * G * M / R)。
例题五:分析人造卫星的实际应用
题目:列举人造卫星在通信、导航、气象、科研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解答:
1.通信卫星:通过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实现全球通信、广播、互联网等功能。原理是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传递地面站之间的信息。
例题二:计算人造卫星的周期
题目:已知地球质量M,卫星质量m,卫星绕地球的轨道半径r,求卫星的周期T。
解答:
根据轨道速度公式:v = sqrt(G * M / r)
周期公式:T = 2 * π * r / v
将轨道速度公式代入周期公式,得到:
T = 2 * π * r / sqrt(G * M / r)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学案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学案 教科版必修2

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学习目标]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认识同步卫星的特点.3.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和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一、人造卫星1.卫星:自然的或人工的在太空中绕行星运动的物体.2.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的卫星.二、宇宙速度数值意义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永远离开地球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 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2)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绕行速度是7.9 km/s.( ×)(3)在地面上发射火星探测器的速度应为11.2 km/s<v<16.7 km/s.( √)(4)要发射离开太阳系进入银河系的探测器,所需发射速度至少为16.7 km/s.( √)(5)要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一、三个宇宙速度1.不同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答案 不同.由GMm R 2=m v 2R得,第一宇宙速度v =GMR,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M 和半径R ,与卫星无关.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答案 越大.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1.第一宇宙速度(1)定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速度.(2)推导:对于近地人造卫星,轨道半径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6 400 km ,卫星在轨道处所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取g =9.8 m/s 2,则(3)推广由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表达式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由中心天体决定,可以说任何一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都可以用v =GMR或v =gR 表示,式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中心天体的质量,g 为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2.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永远离开地球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其大小为11.2 km/s.7.9 km/s<v 0<11.2 km/s 时,物体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轨道,且在轨道不同点速度大小一般不同. 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脱离太阳的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其大小为16.7 km/s.例1 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最大速率约为( )A .0.4 km/sB .1.8 km/sC .11 km/sD .36 km/s答案 B解析 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 Mm r 2=m v 2r,得v =GMr, 又由M 月M 地=181,r 月r 地=14, 故月球和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 月v 地=29, 故v 月=7.9×29 km/s≈1.8 km/s,因此B 项正确.【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最小发射速度”与“最大绕行速度”1.“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所以近地轨道的发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2.“最大绕行速度”:由G Mm r 2=m v 2r 可得v =GMr,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所以近地卫星的线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绕行速度.例2 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率v 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 后,物体以速率v 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求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只受星球的引力) 答案2vRt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2vt,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卫星在其表面附近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该星球对卫星的引力(卫星的重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mg =mv 12R,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R =2vRt.【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重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特点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1)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卫星的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图1(2)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时,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3)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可以通过两极上空(极地轨道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如图1所示. 2.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方,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它的角速度跟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广泛应用于通信,又叫同步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见下表:周期一定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24 h =86 400 s角速度一定 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高度一定 卫星离地面高度h =r -R ≈6R (为恒量) ≈3.6×104km速度大小一定 v =2πrT=3.07 km/s(为恒量),环绕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 a =0.23 m/s 2轨道平面一定 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例3 (多选)“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把广阔视野内的气象数据发回地面,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气象资料.设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n -1)倍B .同步卫星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1nC .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获得的速度的1nD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n(忽略地球的自转效应)答案 AB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所以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地球半径的(n -1)倍,A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 r 2=mv 2r ,v =GMr,r =nR ,第一宇宙速度v ′=GMR,所以同步卫星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1n,B 正确.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v =rω知,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速度的n 倍,C 错误.根据GMm r 2=ma ,得a =GMr2,则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n2,D 错误.【考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题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有静止轨道同步卫星(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和中地球轨道卫星.已知中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在5 000~15 000 k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中地球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静止轨道同步卫星的线速度B .上述两种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 km/sC .中地球轨道卫星绕地球一圈时间大于24小时D .静止轨道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中地球轨道卫星的周期 答案 D三、“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比较例4 如图3所示,A 为地面上的待发射卫星,B 为近地圆轨道卫星,C 为地球同步卫星.三颗卫星质量相同,三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v C ,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 、ωB 、ωC ,周期分别为T A 、T B 、T C ,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a C ,则( )图3A .ωA =ωC <ωB B .T A =TC <T B C .v A =v C <v BD .a A =a C >a B答案 A解析 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故T A =T C ,ωA =ωC ,由v =ωr 及a =ω2r 得v C >v A ,a C >a A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根据G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2r =ma ,知v B >v C ,ωB >ωC ,T B <T C ,a B >a C .故可知v B >v C >v A ,ωB >ωC =ωA ,T B <T C =T A ,a B >a C >a A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考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题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都满足G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2r =ma .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r 越大,v 、ω、a 越小,T 越大. 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 相同点:周期和角速度相同 不同点:向心力来源不同 对于同步卫星,有GMm r2=ma =mω2r 对于赤道上物体,有GMm r2=mg +mω2r , 因此要通过v =ωr ,a =ω2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针对训练2 (多选)关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是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B .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C .赤道上的物体和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周期不同D .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近地卫星的周期 答案 CD解析 赤道上的物体是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A 项错误;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有相同周期和角速度,但线速度不同,B 项错误;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有相同的中心天体,根据GMm r 2=m v 2r =m 4π2T 2r 得v =GMr ,T =2πr 3GM,由于r 同>r 近,故v 同<v 近,T 同>T 近,D 项正确;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三者间的周期关系为T 赤=T 同>T 近,根据v =ωr 可知v 赤<v 同,则线速度关系为v 赤<v 同<v 近,C 项正确. 【考点】赤道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题点】赤道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1.(对宇宙速度的理解)(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一宇宙速度v 1=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 km/s ,则人造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大于等于v 1、小于v 2B .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 .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答案 CD 解析 根据v =GMr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 越大,即距离地面越远,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v 1=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选项D 正确;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故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 错误;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仍在太阳系内,所以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B 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而成为太阳的一颗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选项C 正确. 【考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 【题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2.(对同步卫星的认识)(多选)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 .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 .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 .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BC解析 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是同步卫星,即T =24 h .由G Mm r 2=m v 2r =m 4π2T 2r ,得v =GMr,T =2πr 3GM.由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大于地球的半径R ,所以“天链一号01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A 错误.由于“天链一号01星”的运行周期T 是一定的,所以轨道半径r 一定,离地面的高度一定,B 正确.由于ω=2πT,且T 同<T 月,故ω同>ω月,C 正确.同步卫星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转动周期T ,且赤道上物体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由a =(2πT)2r 得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D 错误. 【考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题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3.(“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及近地卫星的比较)(多选)如图4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图4A.a 1a 2=r RB.a 1a 2=(R r)2C.v 1v 2=r RD.v 1v 2=R r答案 AD解析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 ,运行速率为v 1,向心加速度为a 1;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轨道半径为R ,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 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卫星为近地卫星. 对于卫星,其共同特点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m r 2=m v 2r ,故 v 1v 2=Rr. 对于同步卫星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角速度相等,则a =ω2r ,故 a 1a 2=rR. 【考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题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4.(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 .16 km/s B .32 km/s C .4 km/s D .2 km/s答案 A【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5.(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某星球的半径为R ,在其表面上方高度为aR 的位置,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金属小球,水平射程为bR ,a 、b 均为数值极小的常数,则这个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A.2abv 0 B.ba v 0 C.abv 0 D.a 2bv 0 答案 A解析 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落地时间为t ,抛出的金属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aR =12gt 2,bR =v 0t ,联立解得g =2av 02b 2R,第一宇宙速度即为该星球表面卫星的线速度,根据星球表面卫星的重力充当向心力得mg =m v 2R,所以第一宇宙速度v =gR =2av 02b 2RR =2abv 0,故选项A 正确.【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重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一、选择题 考点一 宇宙速度1.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 A. 2 B.22 C.12D .2 答案 B解析 因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地球的近地卫星的线速度,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近似的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且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mv 2R得v =GMR,因此,当M 不变,R 增大为2R 时,v 减小为原来的22,选项B 正确. 【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2.(多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初速度v 发射后,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使发射速度增大为2v ,则该卫星可能( ) A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B .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 C .不绕地球运动,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 D .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 答案 CD解析 以初速度v 发射后能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可知发射速度v 一定大于或等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当以2v 速度发射时,发射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15.8 km/s ,已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 ,也可能超过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 ,所以此卫星不再绕地球运行,可能绕太阳运行,或者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故选项C 、D 正确. 【考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 【题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3.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在飞船进入离地面343 km 的圆形轨道环绕地球飞行时,它的线速度大小( ) A .等于7.9 km/sB .介于7.9 km/s 和11.2 km/s 之间C .小于7.9 km/sD .介于7.9 km/s 和16.7 km/s 之间 答案 C解析 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v =GMr.由于轨道半径r >地球半径R ,所以v < GMR=7.9 km/s ,C 正确. 【考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 【题点】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解4.(多选)中俄曾联合实施探测火星计划,由中国负责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与俄罗斯研制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一起由俄罗斯“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前往火星.由于火箭故障未能成功,若发射成功,且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B .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C .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且小于第三宇宙速度D .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3答案 CD解析 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还在太阳系内,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A 、B 错误,C 正确;由GMm r 2=m v 2r 得,v =GMr.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 火v 地=M 火M 地·R 地R 火=19×21=23,选项D 正确. 【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 考点二 同步卫星5.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已于酒泉成功发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墨子”由火箭发射至高度为500千米的预定圆形轨道.此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7,G7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度约为36 000千米),它使北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关于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 km/s B .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北斗G7定点于西昌正上方 C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比北斗G7小 D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小 答案 C解析 根据G Mm r 2=m v 2r可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所以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均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故A 错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即同步卫星,只能定点于赤道正上方,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 4π2rT2,解得T =2πr 3GM ,所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周期较小,故C 正确;由G Mmr2=ma 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 =GMr2,半径小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的向心加速度比北斗G7大,故D 错误.【考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题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与应用6.我国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有两类,如图1所示,一类是极地轨道卫星——“风云1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12 h ,另一类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风云2号”,运行周期为24 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风云1号”的线速度大于“风云2号”的线速度B .“风云2号”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C .“风云1号”的发射速度大于“风云2号”的发射速度D .“风云1号”与“风云2号”相对地面均静止 答案 A解析 由r 3T 2=k 知,“风云2号”的轨道半径大于“风云1号”的轨道半径,由G Mm r 2=m v 2r得v=GMr,r 越大,v 越小,A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是最大的环绕速度,B 错误.把卫星发射的越远,所需发射速度越大,C 错误.只有同步卫星,即“风云2号”相对地面静止,D 错误.【考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题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与应用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1 h B .4 h C .8 h D .16 h答案 B解析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对同步卫星有:GMm r 2=mr 4π2T2,整理得GM =4π2r3T2当r =6.6R 地时,T =24 h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轨道半径最小为2R 地,三颗同步卫星如图所示分布.则有4π2(6.6R 地)3T 2=4π2(2R 地)3T ′2解得T ′≈T6=4 h ,选项B 正确.【考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题点】同步卫星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考点三 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近地卫星的比较8.如图2所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 、近地卫星p 和同步卫星q 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 、p 、q 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v 3,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a 3,则( )图2A .v 1>v 2>v 3B .v 1<v 2<v 3C .a 1>a 2>a 3D .a 1<a 3<a 2答案 D解析 卫星的速度v =GM r,可见卫星距离地心越远,r 越大,则线速度越小,所以v 3<v 2.q 是同步卫星,其角速度ω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其线速度v 3=ωr 3>v 1=ωr 1,选项A 、B 错误.由G Mm r 2=ma ,得a =GM r2,同步卫星q 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卫星p 的轨道半径,可知向心加速度a 3<a 2.由于同步卫星q 的角速度ω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即与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 的角速度相同,但q 的轨道半径大于e 的轨道半径,根据a =ω2r 可知a 1<a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 正确,选项C 错误.【考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题点】赤道上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9.设地球半径为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R B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C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D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R r答案 D解析 物体a 与同步卫星c 角速度相等,由v =rω可得,二者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选项A 、B 错误;而b 、c 均为卫星,由T =2πr 3GM 可得,二者周期之比为R r Rr,选项C 错误,D 正确.【考点】赤道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题点】赤道物体、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运动规律对比 二、非选择题10.(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恒星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成为恒星世界的“侏儒”——中子星,中子星的半径很小,一般为7~20 km ,但它的密度大得惊人.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1.2×1017kg/m 3,半径为10 km ,那么该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少?(G =6.67×10-11N·m 2/kg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5.8×107m/s 或5.8×104km/s解析 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它表面附近物体的环绕速度,此时物体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是中子星的半径,且中子星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充当物体的向心力,由G Mm R 2=m v 2R ,得v =GMR, 又M =ρV =ρ43πR 3,解得v =R4πGρ3=10×103×4×3.14×6.67×10-11×1.2×10173m/s≈5.8×107m/s =5.8×104km/s. 【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题点】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第一宇宙速度11.(卫星周期的计算)据报道:某国发射了一颗质量为100 kg 、周期为1 h 的人造环月卫星,一位同学记不住引力常量G 的数值,且手边没有可查找的资料,但他记得月球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4,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经过推理,他认定该报道是一则假新闻,试写出他的论证方案.(地球半径约为6.4×103km ,g 地取9.8 m/s 2)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对环月卫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 r 2=m 4π2T2r ,解得T =2πr 3GM则r =R 月时,T 有最小值,又GMR 2月=g 月 故T min =2πR 月g 月=2π14R 地16g 地=2π3R 地2g 地代入数据解得T min ≈1.73 h环月卫星最小周期为1.73 h ,故该报道是一则假新闻. 【考点】人造卫星各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 【题点】人造卫星各物理量与半径的关系12.(同步卫星)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同步卫星与“伽利略计划”等中低轨道卫星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1)若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R 0,自转周期为T 0,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有一颗与上述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 的四分之一,试求该卫星至少每隔多长时间才在同一地点的正上方出现一次.(计算结果只能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 (1)3gR 02T 024π2(2)T 07解析 (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运动周期为T ,因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故G Mm r2=mr (2πT)2①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 =T 0②而对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有m ′g =GMm ′R 02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r =3gR 02T 024π2.。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物理教案是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对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展开十分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人造卫星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二、地球同步卫星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学过程:一、人造卫星的运动问题: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2、谁提供了向心力?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4、谁提供了向心力?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二、人造卫星的发射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回答:三级火箭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A、8000kmB、1600kmC、6400kmD、42000km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 =1600km故选(B)(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回答:一样大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探究活动收集资料。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2 教科版必修2

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根据
教学流程图:
学习效果评价:
(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注意可操作性)
教学反思:
1.卫星问题涉及到发射、变轨和环绕三个环节.课标要求重点在环绕部分,对发射只要求了解三个宇宙速度.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嫦娥一号”发射过程的全方位报导,学生对卫星的了解已经很丰富了.尤其对点火升空、椭圆轨道、变轨等印象深刻.在教学设计中我试着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2.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我认为教师的处理应该灵活一些.比如变轨问题,实际是牛顿定律的应用.。

物理:3.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教科版必修2)

物理:3.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教科版必修2)

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知识目标1.会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理解并能够计算卫星的环绕速度。

3.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含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定律的巨大魅力。

2.体会科学探索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体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利用有限的已知条件进行近似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2.发现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科学案例3.计算环绕速度的方法和意义4.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含义五、教学难点:天体质量计算教学方法:自主讨论思考、推导、引导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牛顿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假设、推理、类比、归纳,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22m m F G r在一百多年后,由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精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G ,从那时候起,万有引力才表现出巨大的威力。

尤其在天体物理学计算、天文观测、卫星发射和回收等天文活动中,万有引力定律可称为最有力的工具。

二、新课教学投影月球绕地转动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已知月球到地心距离为r,如何通过这些条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地球质量?(要求学生以讨论小组为单位就此问题展开6分钟讨论,讨论出结果后,提供计算基本思路、计算过程和结果、并总结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教师在教室巡回,找出两个结果比较完整,讨论思路清晰但计算过程略有不同的组,要求其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回答。

)显示: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月球到地心距离r,求:地球质量M教师总结两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比较后,对所讨论的问题得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答案。

板书演示,重现这一完整过程,并对问题的答案做出总结。

要求各小组将这个结果和自己小组的结果进行两分钟比较讨论。

(总用时约6分钟)提出问题:利用这种方法,是否可以计算不带卫星的天体的质量?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天体的质量。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与交流,认识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2)预测未知天体是万有引力定律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3)通过对海王星发现过程的了解,体会科学理论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指导作用.(4)由牛顿曾设想的人造卫星原理图,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出第一宇宙速度。

(5)从卫星要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而需要更大的发射速度出发,引出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和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2)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教材分析】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体质量的计算,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方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三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从天体质量的计算,是发现海王星的成功事例,注意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教育,即提出问题,然后猜想与假设,接着制定计划,应按计划计算出结果,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际结合对照.。

.直到使问题得到解决。

2.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3.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天体的质量和人造卫星的应用。

【教学过程及师生互动分析】自从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就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天体质量的计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天文学上,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能否利用万有引定律和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呢?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017-2018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第三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2017-2018学年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件:第三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 3.如果在地面发射卫星的速度大于11.2 km/s,卫星会永远离开地 球.( ) 4.要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 5.可以使卫星在北纬40°上空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 6.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引力提供的.( )
R
R
(2)越大.
【要点归纳】 1.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 大运行速度.其大小 v= GM .
R
特别提示 (1)v= GM = gR 也适用于计算其他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 R
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同.
2.第二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越大,卫星最终运行时离地球就越远.当卫星的发 射速度达到或超过11.2 km/s时,卫星将脱离地球的束缚,成为太阳系中的 “人造行星”,11.2 km/s称为人造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当卫星的发射速度达到或超过16.7 km/s时,卫星将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 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因此,第三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
T
减 增
a 减
小 大 小
aG r2
利用上述结论,可定性分析也可定量计算.
特别提(示1)在处理卫星的v,ω,T与半径r的关系问题时,常用“gR2=GM”来 替换出地球的质量M,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方便. (2)由于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 加速度,因此卫星及卫星上任何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对于同一星球的不同卫星,轨道半径r的变化引起a,v,T,ω的变化;对于不 同星球的不同卫星,星球质量和轨道半径两个因素影响了卫星的a,v,T,ω.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3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4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3 教科版必修2

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可求出:
式:
所以
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问题.此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本节也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较差,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弱.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时启发、诱导、点拨,促进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思维,探索研究,经历、体验与牛顿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1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教案1教科版必修2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宇宙速度的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强调轨道速度与轨道高度的关系,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宇宙速度的重要性”和“卫星轨道设计”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是由于课堂氛围不够轻松,或是学生对提问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小组讨论的引导,提前准备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并适时给予学生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为了营造更轻松的课堂氛围,我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提问的价值和重要性。
情感升华: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宇宙速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合作探究,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探讨卫星轨道设计和宇宙速度的重要性时。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能够积极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和错题订正,强化了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减少了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第3章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宇宙速度与航天课件粤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第3章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宇宙速度与航天课件粤教版必修第二册

(2)卫星轨道的圆心:卫星绕地球沿圆形轨道运动时,因为地球 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 向地心,所以地心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
(3)卫星的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 星),可以通过两极上空(极地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
2.地球同步卫星 (1)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 它的角速度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广泛应用于通信,又叫作同 步通信卫星。(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特点
A [根据 GMRm2 =mvR2可得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 v= GRM, 故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运行速度越小,而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沿 地球表面运动时的速度,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 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当卫星的速度大于 或等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卫星脱离地球的吸引而进入绕太阳运行的 轨道,故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二宇宙 速度,故 C 项错误;当物体的速度大于等于第三宇宙速度 16.7 km/s 时,物体将脱离太阳的束缚,故 D 项错误。]
→v= GRm地=7.9 km/s




万有引力近似 等于卫星重力
―提卫―供星―向―重心―力力→
mg=mvR2

v= gR=7.9 km/s
(2)其他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①任何一颗星球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v= GMR 星或 v= gR,式中 G 为引力常量,m 星为中心星球的质量,g 为中心星球表 面的重力加速度,R 为中心星球的半径。 ②第一宇宙速度之值由中心星球决定。
01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1)航天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质量为 M,航天器 质量为 m、速度为 v,到地心的距离为 r,地球对航天器的引力是航 天器做圆周运动所G需M的向心力。有GMr2m=mvr2 解得 v=_____r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教学过程:
过程1.设计问题情境,复习知识,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①观看视频资料“土星的光环”
②教师提问:“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土星物质的外延还是绕土星的卫星带?”
这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③教师给出结论:通过观察,发现光环是土星的卫星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教师设定的问题,即复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为新课打好知识基础,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过程2:创设情境,合理分析,激发
①观看视频“万户奔月”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亮,人们自古就有“奔月”的梦想,我国古代的万户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将自己用 47 枚火箭捆绑,尝试飞天,点火后火箭爆炸,万户不幸牺牲.教师提问:万户问什么没有成功?
学生分析回答.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人类进行太空探索活动.终于,第一颗人造卫星于 1957 年 10 月 4 日在前苏联升空,中国也于 1970 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特别是去年 10 月 15 日至 16 日,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绕地飞行 14 圈,顺利返回,圆了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师提问:“那么人类是怎样把物体发射出去,送入太空的呢?”
②观察动画“牛顿的设想” 1 、 2 、 3 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落回了地面?学生回答,因为受到万有引力,有的说是重力的作用.
教师提问:观察和比较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轨迹,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物体的初速度越大,飞得越远.
教师提问:从刚才的结论,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物体会围绕地球转动,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将做离心运动,可能飞出太阳系.
观察动画“牛顿的设想” 4 、 5 、 6 步.
师生小结:牛顿设想的运动是完全可能的.当抛出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出示课题: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思考、讨论、推理,在愉快的观察、思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能用圆周运动的特点从已知理论的角度证明这种可能性,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过程3:应用定律,合理探究,研究宇宙速度:
①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教师提问: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能使抛出的物体成为人造卫星,这个速度是多大呢?
已知地球和人造卫星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半径为R.
学生进行推导,在正确的解题思路引导下得出结果.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推导.教师观察其他同学解题指导答疑,大多数学生能推导得出公式,完成旧知的迁移构建,课件再现推导过程,帮助全体学生达标.
师生共同合作,得出第一宇宙速度v1= 7.9km /s ,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②带领学生完成教材第 54 页“活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③了解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意义
教师提问: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又会怎样运动呢?
学生独立思考、发言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的可能.教师通过教材第 54 页图 3-4-3 ,引导学生得出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过程4.熟悉思路和方法,研究卫星运行规律
①观看视频了解我国航天技术.
教师提问:“神舟六号”运行圆轨道高度为 343 公里,周期 90 分钟,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分析出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等物理量吗?
②学生探究人造卫星运行规律,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不同轨道有不同的线速度,轨道半径r越大,线速度v越小;
不同轨道有不同的角速度,轨道半径r越大,角速度ω越小;
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运行周期,轨道半径r越大,周期T越大;
不同轨道有不同的向心加速度,轨道半径r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③探讨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环绕地球的运行速度的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关系的讨论,进一步学习利用圆周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5.学习教材“发展空间”,研究同步卫星
①观看视频材料“同步卫星”.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卫星叫同步卫星?我们北京的上空会不会有一颗同步卫星呢?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资料,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归纳同步卫星的特点.
周期一定、角速度一定、轨道一定、环绕速度大小一定、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
②阅读教材第 56 页“发展空间”的材料.
教师提问:大家能不能根据材料画出卫星的不同的发射轨道,并分析两种发射方法的优缺点?
学生动手画出轨迹并分析讨论.
教师利用 flash 动画归纳概括.
设计思想:同步卫星的两种发射方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对同步卫星的变轨发射做进一步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过程6:课外探究、布置作业
①课堂小结.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宇宙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同步卫星.
②完成教材“发展空间”的实验室和物理在线的内容,完成一篇小论文.
设计思想:理科的学生要重视理科小论文写作,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是每位物理老师应尽的责任.
教学流程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