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即景抒情诗 》教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优质课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65张ppt)(共65张PPT)
《登幽州台歌
1
学习目标
1. 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 怀远》; 2. 明确“赏析”的一般操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 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 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 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3.鉴赏要点: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是 本诗一大特点。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 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 之气。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春 滟 江 空 江 江 人 不 白 谁 可 玉 此 鸿 昨 江 斜 不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 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 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明确:作 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 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 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 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1
学习目标
1. 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 怀远》; 2. 明确“赏析”的一般操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 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 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 情愫。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 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3.鉴赏要点: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是 本诗一大特点。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 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 之气。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春 滟 江 空 江 江 人 不 白 谁 可 玉 此 鸿 昨 江 斜 不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 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 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明确:作 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 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 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 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 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 4.即景抒情诗四首 课件
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
云漂忽不定,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
浦口,更增添了许多愁绪。这里,“白云”,“青枫
浦”又托物寓情。月光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
叶扁舟在外飘荡呢,又是谁家的思妇在那座楼上
想念着他呢?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皓月照耀着江
湖游子的扁舟,也照耀着长夜无眠的楼上思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诵读全文 想象画面
6
思考第:9章在扩前声系8统句调音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 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 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 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 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 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 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历史上许多诗人探讨宇宙人生,但都感叹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而这里,作者却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 无穷已”,即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 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诗中,作者由月的孤单联想 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妇的期待上 来.因此下文就自然进入到了男女离别12相思的本题。
第五第韵9章(“扩声白系统云调一音 片——相思明月楼”),总写
9
第二第韵9章(5扩—声系8统句调音),以月为凝聚点,对春江花月
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
生的春之原野,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看
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月光象白霜
一样从空中流下,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汀上白沙看不见”,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写天上,
一句写地上,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 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 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 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高中语文 《即景抒情诗 》教学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 人 归 ,
落月摇 情满 江树 。
编辑ppt
【鉴赏问答1】
1.关于此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你对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理解的?并简要说 明理由。
• 答案: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 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次八句为第 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 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 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 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答:“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 “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 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 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 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 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 一个有情人的形象。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鉴赏问答1】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用”推”好还是用”敲” 好?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 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 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 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编辑ppt
【鉴赏问答2】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 么共同特点?
高二语文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4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课件
栏 目
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前 链
接
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主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栏 目 链 接
1.注音
汀.(tīnɡ ) 怆.然(chuànɡ )
扁.舟(piān ) 滟.滟( yàn )
捣衣砧.(zhēn )
栏
霰.(xiàn )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 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总写春江月夜中的壮丽景象。“江流宛转绕
栏 芳甸”二句写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江畔美景。“空里流霜不觉飞”四句 目
链 写江天一色的澄澈明净之景。“江畔何人初见月”六句是对自然的发 接 问和对人生的思索。
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
思之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此时相望
不相闻”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深进而引起的无限遐思。“昨夜
闲潭梦落花”六句写游子的相思之情。“不知乘月几人归”二句写在
栏 目
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人乘月回乡;情人间的离 链
目
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
链 接
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
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3)《望月怀远》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 好在哪里?“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共此时”?
明确:“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
(2)《春江花月夜》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
高中语文2020年编全一册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即景抒情诗四首
【明确】诗人选取“春江”“春潮”“明月”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月潮共生、波光与 月光交相辉映,处处春江处处月的雄浑开阔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核心意象:月。
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人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 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9)﹒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衣砧:古代妇女在洗衣敲打衣被时用的木棒。
后以寒砧来隐喻思念的情感。 ( ×。应为捣衣用的石质垫板 )
(10)﹒幽﹒期不负言 幽期:归__隐__的__约__期___
(11)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译文:_走__过__桥__去__看__见__原__野__迷__人__的__景__色__,__晚__风__轻__拂__,__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点拨】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 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 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 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 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_云__脚__飘__移__,__看__起__来__仿__佛__山__石__在__移__动__。__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课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 项是 ( ) A.《登幽州台歌》前两句写时间漫长,第三句写空间 寥廓,第四句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B.《春江花月夜》一共描绘了春、江、花、月、夜五 种景物,以花为主体,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一千多年来世人为之倾倒,被 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 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度高三语文粤教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陈子昂向武进言,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子昂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 日又进谏,言甚切至……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 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者乐生、燕昭 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 时人莫不知也。”
这首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诗人情怀。诗人把自己 置身于茫茫天地的背景,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诵读之下,悲从中来,怆 然流泪。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 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二 十四岁中进士,因《谏灵驾人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 用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三十八岁时退 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契丹李尽忠、 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军中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 年兵败,情况危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幽州台,又称蓟北楼、蓟丘、燕台,传说为燕昭王为招纳 人才所筑的黄金台。燕昭王为战国时燕国君主,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召来乐毅等奇士,国力大盛。但在《战国策》、 《史记》中皆未见筑台之事,汉末孔融《论盛孝章书》云: “昭王筑台,以尊郭隗。”筑台之说始见于此。魏晋以后, 始有燕昭主筑黄金台之说,但说法不一。蓟丘,故址在今 北京德胜门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
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
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高中语文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隋炀帝
赏析探究
海 上 明 月 共 潮
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人为什么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 沙看不见”?哪些诗句是正面描写月光,哪些 是侧面描写? 因为飞霜和汀上白沙的颜色和月色一样, 所以觉察不到霜的飞洒,看不清白沙的颜色。 这几句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的素淡。“江 天一色”、“无纤尘”、“皎皎”则是从正面 描写月光的纯净明亮。
• 【青枫】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 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典故。 •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 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暗指分别之地。
•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何 处 相 思 明 月 楼
谁 家 今 夜 扁 舟 子
江 天 一 色 无
纤
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 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 哲理,虽有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 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导入新课
•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 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 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 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 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 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 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 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 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赏析探究
海 上 明 月 共 潮
生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人为什么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 沙看不见”?哪些诗句是正面描写月光,哪些 是侧面描写? 因为飞霜和汀上白沙的颜色和月色一样, 所以觉察不到霜的飞洒,看不清白沙的颜色。 这几句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月光的素淡。“江 天一色”、“无纤尘”、“皎皎”则是从正面 描写月光的纯净明亮。
• 【青枫】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 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典故。 •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 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暗指分别之地。
•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何 处 相 思 明 月 楼
谁 家 今 夜 扁 舟 子
江 天 一 色 无
纤
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 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 哲理,虽有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 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导入新课
•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 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 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 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 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 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 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 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 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月 夜
江潭落月复西斜西斜
游子思妇 两地思
念
《
落月摇情满江树落下 姿
情韵袅袅 摇曳生
首联:眼前之景
颔联:相思难眠→埋怨夜漫长 《望月怀远》颈联:凝神望月
尾联:怅惘、失意→深切相思
由景 入情
首联:环境
颔联:静寂 《题李凝幽居》颈联:回家路上所见
尾联:向往隐逸生活
二、要点赏析
1.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通过写两地情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表达了远: _隔__天__涯__的__一__对__情__人__悠__悠__不__尽__的__相__思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梳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怆然(chuànɡ ) (2)皆似霰( xiàn ) (3)汀上( tīnɡ )
(4)捣衣砧上( zhēn ) (5)碣石( jié)
2.填空。
(1)贾岛,字 阆仙。善写五言律诗,和 孟郊齐名,均为苦吟诗派的代表。 (2)《望月怀远》中以月喻人的至理名句是: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3)《题李凝幽居》中韩愈帮助敲定的佳句是: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4)幽期不负言。 幽期:归__隐__的__约__期___
互动·探究区
一、结构图示
《登幽州台歌》前 后两 两句 句: :前 后 宇个宙人古 来人 者 寥渺廓小不、、见绵短→长暂孤怀独才、不寂遇寞感伤
《
海上明月共潮生升起 春、江、花、月、夜
宇宙
春 江 花
皎皎空中孤月轮高悬
遐思 冥想 人生诗情画意 人生哲理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
(4)哀与乐的对比。在古典诗歌中,感情上的哀与乐的同时使用, 往往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2.对比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 3.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2)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所以准确把握这一手法,对我们鉴赏诗歌无疑是有帮助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河 北涿州)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 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 岳)司仓参军等职。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 形成“奇僻清峭”的诗风。
《登幽州台歌》 此诗作于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当时,契 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失败,情 况危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他进谏甚切, 而武屡不纳,降他为军曹。诗人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登上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事”,泫然流涕而歌, 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悟情感]
10.前人曾评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歌也 讲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 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 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 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予情人满把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 (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 高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 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 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 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 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2.对比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构成对比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 3.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2)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的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所以准确把握这一手法,对我们鉴赏诗歌无疑是有帮助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河 北涿州)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 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 岳)司仓参军等职。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 形成“奇僻清峭”的诗风。
《登幽州台歌》 此诗作于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当时,契 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失败,情 况危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他进谏甚切, 而武屡不纳,降他为军曹。诗人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 影,因登上幽州台,“感昔乐生、燕昭之事”,泫然流涕而歌, 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悟情感]
10.前人曾评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歌也 讲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 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 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 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予情人满把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 (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 高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当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 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游 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湿润的江风,面对着 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时,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 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粤教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1单元 4 即景抒情诗四首(共50张PPT)
的人?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
他看到轿夫们坐成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 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 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罗素在他的《中国 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 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 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 横绝,竟为大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望月怀远》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丞相,诗人。字子寿, 一名博物,今广东韶关市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是一位 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的五言古诗, 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代表作有《曲江集》。
三 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怆然( chuànɡ ) (2)滟滟( yàn ) (3)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4)纤尘( xiān) (5)青枫浦( pǔ )
(6)捣衣砧( zhēn) (7)碣石( jié ) (8)鸟宿池边树( sù ) (9)僧敲月下门( sēnɡ ) (10)阆仙( lànɡ)
《春江花月夜》: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 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 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 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 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 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语文:《即景抒情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材料二第9:章江扩水声系统调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 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 《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张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若 虚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 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 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 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 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 高远意境。一生只留下两首 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 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 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 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 中的顶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材料一: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 鸿雁长飞光不度, 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尽, 斜月沉沉江
粤教语文选修1课件(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目标学法
1.了解陈子昂、张若虚、张九龄、贾岛等诗人的生平及 思想内容。
2.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
3.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即景抒情诗的艺术特点。
《即景抒情诗四首》:《登幽州台歌》借写登幽州台表 达诗人怀才不遇、孤寂无聊的失意心情,应结合诗人际遇分 析领会;《春江花月夜》注意体会诗中从月升到月落的景色 变化,领悟诗人探索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情怀;《望月怀 远》写月夜怀念远人,注意理解引发诗人情感的“月夜”之 景的特点;学习《题李凝幽居》要抓住“幽”字理解诗歌, 体会诗歌以声衬静、借景抒情的手法。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 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其诗仅 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 多《宫体诗的自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 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他忠耿尽职, 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敢与恶势力 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一直为后世人所 崇敬,称他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因正直敢言, 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著有《曲江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唐诗之旅(上)
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 现象。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 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 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 解诗的主题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编辑ppt
【整体感知1】
一、你能感觉到陈子昂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 感吗?
• 答: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
二、 诗歌的开首两句从什么角度起笔,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答: 开首两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 “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个 “不见”相连,表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全诗意境清幽秀丽,形象细腻传神,情感真 挚,绵绵不尽。
编辑ppt
编辑ppt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编辑ppt
【小结】
本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望 月,念天边亲人与他同望;徘徊室内外,依旧驱 不去思念之情。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赠亲人, 倒不如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 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 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 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 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 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答:“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 “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 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 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 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 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 一个有情人的形象。
2.这首诗的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 点及其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在非现实的境 界中去寻找相会合的时机,并化用古人诗 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同时留给 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言已尽而意无穷。
编辑ppt
3.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 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编辑ppt
【整体感知2】
三、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独”,也有人认为应 是“怆”,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 答:“怆”字好,诗人想到时间无尽、宇宙 • 答寥:廓“与独绵”长字,好 个, 人一 却个 渺“ 小独 与” 短字暂,,正更写何出况了生
诗不人逢寂时寞,凄怀凉才的不心遇境,,于有是“伤众感人无皆限醉,我涕独泪醒交” 的横意。味。
编辑ppt
4.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 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 思念和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望月,颔 联写相思,颈联写难寢,尾联盼归期!全 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 恻而不致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 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下 所谓“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
感情 。
编辑ppt
课堂示例 绝 句 杜甫
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编辑ppt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编辑ppt
【鉴赏问答1】
1.这首诗的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 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表示月圆人不圆时,诗人整夜相思难眠 的心绪,深厚的感情,诚挚的态度。
即景抒情诗四首
编辑ppt
写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
编辑ppt
课堂示例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
么特征?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四、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被后人千古传诵的原 由何在?
• 答: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由于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绪,语言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编辑ppt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 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表现了自己生不逢时,登台远 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禁 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 人 归 ,
落月摇 情满 江树 。
编辑ppt
【鉴赏问答1】
1.关于此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你对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理解的?并简要说 明理由。
• 答案: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 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次八句为第 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 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 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 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编辑ppt
2.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