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论文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论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论文法国有名教育家卢梭说: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素材更多地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当中,既然这样,如何才能确实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呢?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让教学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经过对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兴趣的掌握,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根据,然后将教学内容实行再次删减整合,重组学习素材,让新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新课标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中,编者设计了一些让学生阅读的拓展性知识。
我们在处理这些教材内容时,转变了以前对这类教学内容忽视不见的态度,而是踏踏实实组织引导学生汲取这些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素材,因为这些素材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还能让学生真切地领会国家在数学上的伟大成绩,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同时,课题组的教师还启发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学习素材:其中包含对学校生活、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中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而激励学生活学数学,用活数学。
二、教学过程要生活化(一)课堂引入要生活化我们知道,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素材息息相关,那他们主动汲取知识的水准就会更高。
基于此,课题组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特别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以达到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目的,让学生大胆地加入到探索交流之中,引起学生之问积极有效的思维碰撞。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论文
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1.导入生活化,诱发学习动机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编了这样一个童话:一天,猴妈妈拿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她把3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让3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2份、3份、4份. 话音刚落,三只小猴瞪大了眼睛望着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了,分得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 猴妈妈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笑着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想想你们就知道了. ”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然后取其中的2份、3份、4份进行比较.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2.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总结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我们可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都买过吃过,我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 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山楂(10粒),分别按每串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 同样的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或每串5粒可串成2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 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练习生活化,体验、感悟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一种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可能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太阳()从西边落下.(2)鸟()生活在水里.(3)一个星期()有7天.(4)明天()下雨.生活化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二、让生活数学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校情、班情实际生活情景,开展实践活动,让生活数学化.1.一日活动“数学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 在学生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学生来学校后,引导他们说说每个班有多少人,每班来了多少人,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当学生在玩耍时,可以引导他们数数参加每个项目的人数,通过统计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还可以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学生在玩彩纸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分类等,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家庭生活“数学化”学生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运用谈话、午间、放学时间请学生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用电、用水量,这些内容拓展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3.社会生活“数学化”社会生活“数学化”,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外出参观,我们请孩子观察来往的车辆数并对每辆车车轮的不同数目进行统计;进入菜场就让学生尝试着帮菜农算钱;参观超市就让孩子去了解物品的单价,观察营业员的收银情况. 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其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割裂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牢固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生活,精选素材,设计情景,激活经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时,我就给孩子们讲了这个故事:一天,阿凡提牵着自己心爱的小毛驴,背着一袋金币往家赶。
刚到村口,就碰到那个贪财、吝啬的大财主。
他看到阿凡提手里的一袋金币就眼红。
眼珠转了转,对阿凡提说:“如果你能把口袋里的金币往空中一抛,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些金币就是你的了。
如果不是,哼!哼!那它就是我的。
故事还没有讲完,课堂一下就沸腾了,大家都说财主太狡猾,这样不公平。
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快进入了新知的探求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巩固学习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论文三篇篇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
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1]。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2.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
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学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校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这就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和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把生活引入课堂,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就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就会让学生得懂,数学不但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生活化。
一、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新课程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探索知识,在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本人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方向与路线》一课时,就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问学生:谁来说一说你们每天上学行走的路线是什么?此时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每天上学、放学的行走路线。
然后我再问学生:”那你知道学校在你家的哪个方向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认识方向,看看你们上学的路线要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在你们家的哪个方向。
”这样导入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准确地记住了课堂上所学的八个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更容易引导他们探索知识,巩固知识。
二、发掘教材资源,体现数学趣味性数学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中蕴藏着生活,蕴含着趣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小论文(整理7篇)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
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
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
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
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农村小学生走出课堂,彻底破除教材知识的框架和局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生活之中。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生活步入数学课堂
让数学贴近生活让生活步入数学课堂【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这说明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来源、数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的应用等各个环节。
使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通过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从两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生活。
1.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论文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更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并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策略。
一、背景分析1. 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 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知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有助于:(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数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2. 生活案例引入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地砖,让学生测量其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进而引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3. 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时间管理大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4. 生活化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人的喜好,并制作成统计表,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教育论文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如何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孩子们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孩子们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的活力。
看来,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呢?一、注重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做为人的一种内部活动动机。
为此,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不如语文、英语这两个学科有用,他们认为学习语文、英语可以在生活上用的地方很多,可以与别人交谈或用来写文章。
而数学只是在课堂上用得上,课堂外就用处不大,顶多就是买东西的时候算算多少钱而已。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相当大,内容包括: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数学数学知识,银行职员在帮助人们算利息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医院要统计病人的康复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科学家在发明创作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就连农民伯伯施肥时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去计算一下水与药的比例等等。
让学生说说生活上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每个学科都很重要,尤其是数学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大家要把它学好。
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事物的本质,有了这些,数学教学才可以顺利展开。
二、巧设活动,事半功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
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论文
运用新理念,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化数学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出示一副色彩鲜艳的正方方形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辆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喜欢,踩不动。
”老师又把正方形换成椭圆形,你喜欢吗?学生答,不喜欢,因为骑上它在路上会很颠。
老师再把椭圆形换成圆形,学生这时才满意。
另外,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几个三角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概括,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让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益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
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探索与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结合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我在上课时穿插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哪怕只有一点,决大部分的学生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认真,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就发现班上有的同学戴着手表,于是我就问:“你为什么要戴手表呀?”有孩子说戴手表可以知道时间,上学就不会迟到。
接着,我又问:“手表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可以让我们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可以让我们按时上下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所学课题“认识钟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二、在情境中引入数学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的图示、画面和语句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如猜数游戏、套圈游戏;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数学,如“高矮”、“长短”、“轻重”;有生动描绘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的“整理书包”、“整理房间”、“乘车”、跳绳“等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观察生活,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而且符合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置学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数学论文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数学论文生活处处皆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明确指明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创设此类情境活动:学校现在想用48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
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大家肯定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
可能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日”形……,个个都会很努力、很投入地画图、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
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再安排小组互相评价,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会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再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这样让教材内容“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加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论文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是凭空想象的计算、概念和法则,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因此,数学教师要面向生活,关注生活,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融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使书本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数学更熟知、更亲近。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勾通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素材。
如何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现结合本人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把数学作为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把学生生活经验融进数学课堂,使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资源。
例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别着急先上课,而是问他们几个问题:xx同学,你今年几岁了?你家里有几个人?我们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电灯?等等。
又如在教完“米”“厘米”之后,让学生用米尺量出教室课桌椅的高度,量出同学们的身高等;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模拟放筷子的真实情境,并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准备多少根筷子,等等。
(二)生活经验数学化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个片段,多媒体播放: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岀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如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也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随着教改的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当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例如在讲解三视图一节中,准备好各种不同的实物体,让学生走到讲桌前,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引入生活实际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论文~让数学课“生活化”
让数学课“生活化”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资源,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做法。
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陶醉在学习的愉悦与成功的体验之中。
现根据《新课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浅谈几点认识:一、借助生活现象,引入新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还体现了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借助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导入新知先入为主,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数轴”这一内容时,我借助用弹簧秤称物体质量,观察温度计读数等生活现象,引入新课。
通俗易懂,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启动思维,自然地导出新知。
又如在学习八年级《勾股定理》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学科学术会议,被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
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出示图片)。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的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
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让他们充满了爱国热情,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本课的课题。
总之,教师应积极根据生活背景,灵活整合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义,用简洁的语言启发设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等方式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是所有数学老师的梦想。
而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尤其要重视这点,让数学和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亲近数学走进生活充分融合
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乏味的学科,因此,众多老师都想方设法去思考如何改变着陈旧的课堂,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动化的课堂走进了数学教学中,随之也渐渐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数学课堂,就这样,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此,我就几个片段谈谈生活化数学的精彩之处。
一、充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如何让学生走进课堂,亲近数学呢?教师就要找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因此,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由为重要的。
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我们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亲近,所以喜欢,由此为学生上好整节课打下了基础。
因此,课前去准备一些学生比较亲近的素材,来创设一个合理的生活情景,会让你的数学课取得意外的收获。
在《千克和克》的认识这节课中,有关千克和克的知识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执教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我们一个来做个游戏,同桌两个人相互背一
背。
说一说在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背完以后,学生这样回答:她很轻。
一背就背起来了;他很重,我背也背不动……)对啊,人有重有轻,物体也有重有轻,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物体重量有关的数学知识。
片段二: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她是以这样的情景导入的:
师:中秋刚过,在中秋节的那天,小朋友们,你们都吃什么?生:月饼。
师:吴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月饼,这月饼里可有学问了。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妈妈有4个这样的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
妈妈有2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妈妈有1个这样的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片段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上课前,老师安排了抢红旗的游戏,把三面红旗贴在黑板的最高处,让班里个子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同学上去抢。
游戏中发现个子矮的那位学生抢不到,同学们意识到这个游戏不公平。
教师就顺其自然的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另外,象学生经常接触的面积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模糊的。
在我们的数学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去测量自
己的房间的面积,这样,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上述片段的几位执教老师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
出发,把这些融入到数学知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使整个课堂的开端就变得无比精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灵活运用,让生活走进数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得那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精彩的开端让整个数学课堂容光焕发,激起了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但是如果只有那精彩的是瞬间,学生的新奇马上就减退了。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数学的直接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自由空间。
片段四:《加和减》的教学
这节课的例题是这样的:每辆玩具火车44元,每辆公共玩具汽车25元,每辆玩具小轿车38元,买一辆玩具火车和一辆玩具公共汽车一共多少元?买一辆玩具火车和一辆玩具轿车一共多少元?
教师提前做了这样的安排:在教师里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商店,摆设了一些商品,并标有价钱。
让学生走进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去扮演其中的营业员和购物者,想要买什么,要付多少钱?给营业员了多少,够不够?不够还少多少?够还要找吗,找多少?这样的场景对学生来说十分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是他们经常经历的,比较熟悉,而且给他们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对学生来说
就好象已经是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
这样,就更容易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三、合理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也应该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和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的数学课堂会更加光彩照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运用数学的机会。
例如这类题目:有两家商场都对同一种商品进行打折活动,一家商场是这样的优惠活动:美的每只2888元买一只赠送250元:另一家商场的优惠活动是这样的:同样型号的美的空调每只2558元,买一制赠送价值150元的电风扇一只。
那如果妈妈想问买一只这样型号的空调,你能帮妈妈想想,买哪个商场的空调更加合算呢?又如:小明家九月初的电表上抄下的读数是2310,到月底的时候电表上的读数是2385,如果每度点的费用是0.5元,那么他家九月份的电费应该是多少?
再比如:老师带着学生去游玩,公园门口有几种售票方法,就可以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了。
让学生算一算我们班买哪种票合算。
在这样的场合学生的兴致肯定很高,对这样的数学题也比较感兴趣,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印象就会更深刻了。
当学生每次做完这样的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时,这时候老师就要抓住时机表扬他们,并且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用处十分大,鼓励学生把所有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红,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些生
活中的数学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学工作者们朝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精心研究并且落到实处,总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会热爱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理解数学,最终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发展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对啊,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这样的数学课堂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给学生带来乐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课不在厌恶。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更加活力。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的学会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