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盒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教案火柴拼
大班数学教案:火柴拼一、教学目标•学习火柴拼的基本规则和技巧•锻炼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教学准备•火柴棍几盒•白纸几张•计时器•额外的纸张用于记录学生完成的题目三、教学过程1.导入学习(5分钟)–引入火柴拼的概念和规则,简要介绍火柴拼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如何用火柴拼出不同的图形。
2.规则说明(10分钟)–解释火柴拼的基本规则:火柴棍只能平放或垂直地摆放,不能倾斜或折断。
–强调火柴棍不能重叠,且只能使用给定的火柴棍数量。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3.火柴拼练习(30分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火柴拼题目,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
–每个题目都要求学生画出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展示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4.团队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给每个小组随机分配一个较难的火柴拼题目,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解答。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想法,并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5.总结评价(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火柴拼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评价学生在今天的活动中所展现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四、教学延伸•在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火柴拼。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火柴拼题目,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可以组织火柴拼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火柴拼是一种趣味性和挑战性兼备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火柴拼活动中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更难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智慧数学火柴游戏教案
智慧数学火柴游戏教案教案标题:智慧数学火柴游戏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火柴棒(每组学生准备一盒)2. 纸张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火柴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火柴游戏与数学有什么关系?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 每组发放一盒火柴棒和纸张。
3. 介绍游戏规则:每组从火柴盒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火柴棒,然后根据给定的数学问题,利用这些火柴棒构建等式或不等式。
4. 给出一些简单的示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
例如:用6根火柴棒构建一个等于4的等式。
5.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45分钟):1. 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更多的火柴棒和复杂的等式或不等式来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移动火柴棒来改变等式或不等式的结果。
3. 鼓励学生在纸上记录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4.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生在游戏中所学到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游戏如何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鼓励学生总结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数学问题,并用火柴棒来解决。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数学概念,如代数、几何等,来设计更复杂的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在纸上记录的解决方案和解释过程。
3. 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火柴游戏的方式,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棍拼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棍拼图》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火柴棍进行简单的拼图操作2.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幼儿对形状和颜色的认知能力教学重难点1.火柴棍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如何让幼儿正确使用火柴棍进行拼图操作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火柴棍2.彩色小球活动一:火柴棍拼图1.老师从火柴盒里拿出大量火柴棍,布置在桌子上。
2.老师为幼儿提供一个模板,让幼儿使用火柴棍进行拼图,要求幼儿拼出目标形状。
3.老师引导孩子,提供一些拼图的技巧,例如火柴棍在转角处应该如何相交等。
4.孩子们一个个开始动手,尝试着用火柴棍拼出指定的形状。
活动二:火柴棍拼图关卡赛1.老师为幼儿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等级的拼图任务。
2.每个等级的拼图任务均由不同的形状组成,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火柴棍拼出指定的形状。
3.幼儿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火柴棍拼出尽可能多的拼图,获胜者可以得到一颗小球的奖励。
教学实施步骤1.游戏环节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按照难度递增的方式组织拼图任务,让孩子们逐渐进入游戏,逐渐增强信心,取得满意的成绩。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孩子应该得到一些糖果、小玩具或小球等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教师应该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赞扬,帮助孩子们发现更多的拼图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失败和成功的意义,培养孩子们的拼图思维和逻辑能力。
课后延伸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幼儿园外,应用类似的拼图游戏,寓教于乐地进行数学教学。
比如,可以让孩子用火柴棍、纸牌或木块等材料通过拼图学习更多的几何知识,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和对图形、颜色等认识的兴趣。
教学总结本次数学教学以火柴棍拼图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通过这种有趣好玩的数学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火柴盒——五年级数学活动课设计一例
作者: 金德元
作者机构: 福建柘荣实验小学
出版物刊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页码: 38-39页
主题词: 五年级;活动课;空间观念;展开图;体表面积;放大图;图形的;活动目标;形数;方体
摘要:<正>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火柴盒的形状,结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放大火柴盒立体图一张,放大火柴盒内、外展开图各1张,火柴盒1个。
学具:8开纸板一张、剪刀一把、透明胶一卷、笔尺一把、火柴盒2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出示火柴盒挂图,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接着结合实物(火柴盒)分析火柴盒形状,最后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火柴盒,结合放大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火柴棒游戏》教案
小学数学《火柴棒游戏》教案
小学数学《火柴棒游戏》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火柴棒游戏,旨在让学生通过摆放火柴棒,掌握数字和图形的基本特点,培养空间概念和想象力,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火柴棒的摆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和数字
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2.通过对空间图形的摆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火柴棒的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教学难点:
在拼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玩中学、玩中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一包火柴盒,让学生猜火柴的用途。
然后介绍火柴棒游戏的主题和目标。
二、引入新课
老师让学生用3根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并要求学生拼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老师揭示公共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在摆图形时,用到公共边可以少用火柴棒。
三、例题讲解
老师让学生用7根火柴棒摆出2个正方形,并在下面的算式中移动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点,只有在数字“2”和“5”中寻找解题的方法。
四、巩固与拓展
老师让学生在“田”字上加上一根火柴,使其变成另一个字。
然后让学生思考去掉一根火柴或移动一根火柴的情况。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玩中研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同时掌握数字和图形的基本特点,提高空间概念和想象力。
数学教案小学火柴棒
数学教案小学火柴棒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火柴棒并理解其在数学中的运用;
2. 通过火柴棒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火柴棒的基本形状和数量;
2. 通过火柴棒拼图和计数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3. 利用火柴棒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构建和计算。
教学准备:
1. 火柴棒;
2. 计数板或纸板;
3. 几何图形卡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火柴棒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讨论火柴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讲解:
1. 教师介绍火柴棒的基本形状和数量,如直线、正方形等;
2.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火柴棒进行计数和构建几何图形。
三、实践:
1. 让学生分组进行火柴棒拼图和计数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给学生发放几何图形卡片,让他们用火柴棒拼出所示的图形,并计算各个图形的边数和角数。
四、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火柴棒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五、拓展:
教师可让学生用火柴棒设计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火柴棒设计一个新颖的图形,并写出图形的边数和角数。
教学反思:
通过使用火柴棒进行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今天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和自信。
小学数学三年级 《火柴棒中的数学》教案2
火柴棒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用火柴摆一摆,移一移,训练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拼摆火柴变换图形和算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火柴棒“移”“去”“添”三种方法,变换算式和图形使学生。
教学难点:掌握火柴棒“移”“去”“添”三种方法,变换算式和图形使学生。
教学准备:教学PPT、火柴棒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一) 猜一猜我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会猜谜语,今天呢老师就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你猜猜是什么?“四方一张床,住着白木郎,头戴乌纱帽,碰床就发光。
”(二)摆一摆同学们,你们手上都有小木棍,那么现在我们把小木棍当做火柴棍,试着用我们手中的小木棍来摆一摆我们所学的0—9的数字和我们学过的运算符号,看看你能摆几个?做之前同学们先想想该如何摆呢?同桌可以商量,再动手来试试。
电脑显示实际样子。
用火柴棒可以摆成下列数字和运算符号:6 8-+×=二、知识点传授(15分钟)1.学习【知识要点】师:现在火柴很少用了,可是你知道火柴有什么用途吗?生:点火。
师:火柴主要用途就是擦火,是人类的好帮手。
可是火柴除了可作火种外,人们也常常用它来摆图形、算式,做出许多有趣的游戏。
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几根火柴(或几根长短一样的细小木棍)就可以进行。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与火柴交个朋友,做一些游戏。
(板书:火柴棒中的数学)师:火柴游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摆图形和变换图形;一种是变换算式。
2.教师讲解:火柴棒摆算式规律:1.数字只限1、2、4、7,符号只限+、-、×、=2.添、去、移一般规律添:添加1根火柴,可以得到:去:去掉1根火柴,可以得到:移:移动1根火柴,可以得到:其中“→”表示“可变为”。
这些规律如果你还没有掌握,那就请你写在知识宝库里吧,用到的时候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查到它们。
下面让我们到实战场上挑战吧。
【例1】移动一根小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个等式的两边,等式的左边相加等于21右边是1。
火柴盒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火柴盒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知识与技能:利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主要研究火柴盒的三种面积:火柴盒的表面积、火柴盒的总面积、做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拆拼、同伴合作、自主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
教学重点:火柴盒的表面积、总面积以及做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的三种面积的区分。
难点:求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下面,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大致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出示实物,联想旧知。
先出示火柴盒这一实物,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联想到哪些数学知识或马上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在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关于火柴盒的一些特征,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旧知,也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明确了这节课的任务。
(重点)第二环节:多种面积,分层研究。
(勇敢地退出去,适时的走进来)具体过程:在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后,已经明确了这节课的任务是研究三个面积问题。
于是我马上提问:“究竟先研究哪个面积呢?”我预想这时学生肯定会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争论不休时,我会及时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规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
这样大家会一致认为得出先研究火柴盒的表面积,再研究火柴盒的总面积,最后研究做一个火柴盒需要的材料这三个层次的研究。
1、研究火柴盒的表面积。
求火柴盒的表面积方法应该不是重点。
让学生求火柴盒的表面积但我没有给学生计算的数据,目的是再一次复习计算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物体的长、宽、高。
于是我就请学生先估计一下火柴盒的长、宽、高,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然后我又出示了一组数据长、宽、高分别是45毫米、35毫米、15毫米请学生计算。
我估计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出火柴盒的表面积,在这里我将对学生列出的算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利用乘法分配率使计算简便这一细节问题。
数学第二课堂(火柴游戏)
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如2是质数,4是合数。
02
因数与倍数
在火柴游戏中,通过移动火柴棒,可以将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变为另一
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这个过程涉及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性质。
03
奇数与偶数
在火柴游戏中,通过移动火柴棒,可以将一个奇数变为偶数,反之亦然。
这个过程涉及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特点。
游戏规则
游戏通常使用火柴棒或小木棒作为道 具,通过移动、添加或移除火柴棒来 形成特定的图案或数字。
玩家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按照特定的 规则,使用最少的火柴棒来完成任务 。
游戏目的
01
02
03
培养数学思维
火柴游戏需要玩家运用几 何、代数、数论等数学知 识,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05 火柴游戏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CHAPTER
培养逻辑思维
火柴游戏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玩家运用逻辑思维来推理和解决。通过解决这类问题 ,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逻辑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火柴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通常较为简单,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却需要玩家进行 深入的思考和推理。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提高其逻辑推理 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
火柴游戏需要玩家运用逻辑思维 和推理能力,通过移动火柴棒来 达成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业领域
广告创意
在广告中运用火柴游戏作为创意元素 ,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达品牌 或产品的核心信息。
产品推广
通过设计与火柴游戏相关的推广活动 ,吸引目标客户参与,提高产品的知 名度和销售量。
逻辑推理
推理与归纳
在火柴游戏中,需要通过观察、推理和归纳来找出解决游戏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火柴 棒的摆放方式,可以推理出如何移动火柴棒才能达到目标形状。
火柴棍初中数学教案
火柴棍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火柴棍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火柴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火柴棍的基本操作:拼组、移除、添加。
2. 火柴棍在数学中的应用: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火柴棍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火柴棍拼组的有趣图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基本操作学习(10分钟)1. 讲解火柴棍的基本操作:拼组、移除、添加。
2. 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实践。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火柴棍数学问题解决(10分钟)1. 讲解火柴棍在数学中的应用: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
2. 给出一些简单的火柴棍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讲解思路。
四、创新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火柴棍拼组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形状。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火柴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快的同学。
3. 学生表示课后将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火柴棍操作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火柴棍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火柴棍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火柴棍数学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棍拼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棍拼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棍拼一、教学目标:1. 认识火柴棍及其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火柴棍、卡片、彩色纸、图案卡片、教学画板。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向幼儿们展示有关火柴棍的图片,例如火柴棍盒、火柴棍搭建的房屋等,引发幼儿对火柴棍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讨论火柴棍的特点。
2. 观察火柴棍:让幼儿自由观察火柴棍,提醒他们观察火柴棍的长度、形状和数量等特征,并引导幼儿口头描述这些特征,如长短、直曲等。
3. 数量比较:教师用手中的两根火柴棍,让幼儿发现其长度是否相等。
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提问:“这两根火柴棍一样长吗?”引导幼儿选出较长和较短的火柴棍,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4. 火柴棍的数目: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定数量的火柴棍,让他们用手中的火柴棍模仿教师所说的数量。
例如,教师说:“拿两根火柴棍。
”幼儿们需要模仿拿两根火柴棍。
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幼儿们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目概念。
5. 火柴棍的运用:教师出示一些彩色纸和火柴棍,让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火柴棍在彩色纸上搭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并引导幼儿讨论每个图形所需火柴棍的数量等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6. 火柴棍拼图:教师提供一些火柴棍的图案卡片,让幼儿选择并尝试拼出卡片上的图案。
开始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案卡片,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火柴棍的特征和运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火柴棍的拼图活动,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一些图案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2. 制作一些火柴棍的游戏,如拼图游戏或火柴棍计数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对火柴棍特征和数量的认识。
火柴摆出数学图案教案
火柴摆出数学图案教案教案标题:火柴摆出数学图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引入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基本原理。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示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实践活动。
2. 每个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火柴,让学生自由组合出不同的数学图案。
3. 学生可以摆出数字、几何形状、等式等不同类型的图案。
4.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所摆出的数学图案,并解释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规律和技巧。
3. 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如等式的平衡、几何形状的构建等,引导学生运用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进行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进一步探索。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图案和问题。
3. 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更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2. 作业可以包括摆出特定数字或几何形状的要求,也可以包括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火柴摆出数学图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巧和思维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火柴摆出数学图案活动,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2.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火柴摆出数学图案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方程组、几何证明等。
小学火柴数学教案
小学火柴数学教案
主题:火柴数学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火柴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能够通过火柴拼凑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火柴棍
2. 白纸
3. 教案板
4. 教具制作的例子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火柴棍,并让学生猜测火柴可以用来做什么。
2. 引入:教师通过拼凑火柴,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10+5=15。
3. 实践:让学生自己用火柴拼凑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相互交流分享。
4. 拓展: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如25-10=15,让学生尝试用火柴解决。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火柴在数学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火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火柴数学的理解和
运用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拼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拼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和使用火柴拼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火柴棍。
2. 认识数字的卡片或标签。
3. 数学教具,如数字图板、计数棒等。
4. 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一些用火柴拼成的图形或数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用火柴拼出不同的东西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用火柴拼出一些数字和图形。
”2. 学习认识数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认识数字的卡片或标签,上面用火柴拼出了数字。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字标签,然后请学生用火柴拼出相应的数字,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3. 认识简单的图形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并用火柴拼出。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图形标签,然后请学生用火柴拼出相应的图形,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4. 练习数数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棍拼出一定数量的火柴后,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根火柴,并用数字图板上的数字进行对比。
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数的能力和对数量的敏感度。
5. 数字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火柴拼出两个数字,并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计数棒或数字图板进行辅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的大小差异。
6. 组合数字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给定的火柴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火柴,然后用这些火柴拼出一个数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难度,逐步增加拼数的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数字组合方法。
7. 创作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火柴棍拼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8. 总结和展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图形或数字,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和评价。
四、教学延伸1. 扩展图片拼贴在学生掌握了火柴拼的基本方法后,可以尝试用火柴棍拼贴一些图片,如动物、植物等。
初中数学火柴拼图教案
初中数学火柴拼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火柴拼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通过火柴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火柴拼图的基本概念和拼图方法。
2. 火柴拼图的技巧和策略。
3. 火柴拼图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火柴拼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火柴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火柴拼图的基本概念和拼图方法,让学生掌握火柴拼图的基本技巧。
3. 实践:教师分发火柴拼图的道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拼图,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拼图心得和技巧,互相学习和进步。
5. 应用:教师提出一些火柴拼图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火柴拼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火柴拼图。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任务。
4. 学生能将火柴拼图的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资源:1. 火柴拼图道具。
2. 火柴拼图的图片和案例。
3. 教学PPT。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拼图方法。
3. 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课后布置一些火柴拼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火柴拼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火柴盒里的数学
• 趣味数学 • (一)切蛋糕。 • 有一块正方体形状的蛋糕,要将它分成8个 小长方体,最少切几刀?应该怎样切? • 如果这8小块蛋糕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 表面积增加了60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长方 体蛋糕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 下面是小马虎的数学日记的一个片段,请你读一 读,把你认为不对的地方改过来,并说一说原因。 • 我家房子的面积约是90立方米。客厅里有一桶容 积是18毫升的纯净水够我家喝上两星期的呢!我的 身高只有1.4厘米,睡在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的 写字台不大,上面放着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笔盒, 笔盒的旁边是一瓶容积为60升的黑墨水。在写字 台旁还有一台体积是200立方厘米的电视机
整理旧知
师友交流
要求: 1、先看学友的,学师补充或纠错。 2、双方都及时完善表格内容。 3、时间2分钟。
整理旧知
教师点拨
表格的形式来整理: 纵向分为:表面积、体积 横向分为:长方体和正方体
涵盖概念、公式、单位等三方面的知识。
典型题型
师友讲解
问题一:用两个火柴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 积、体积与原来的两个火柴盒的表面积、体积的和相比, 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 • • • 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问题一,动手拼一拼,得出结论。 2、师友交流结论和方法,学友先说,学师补充或纠正 3、时间3分钟。
综合应用
• • • • • •
师友练习
•
•
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深20分米。 (1)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需要挖出多少 立方米的土? (3)挖出的土作为一段路的路基,路宽2米,厚度 10厘 米,能铺多长? (4)如果给这个游泳池的池底和四周贴上瓷砖,每平方 米需要10块瓷砖,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5)如果沿着游泳池的池口涂上一条红色的边线,这条 边线的长度是多少米? (6)如果在游泳池中放入1.8米深的水,那么一共需要多 少升水? (7)如果一个成年人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100个人在 游泳池游泳,水面最多升高多少?
火柴拼大班数学教案
火柴拼大班数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火柴的拼合与组合,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数学运算的初步学习。
通过多种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火柴拼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分类、排序和图形组合•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如数的概念、加减法等基本运算•激发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活动准备1.火柴棍和橡皮筋等教具(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数量)2.纸张和铅笔3.教案和活动指导书4.班级统计表格5.计时器活动一:火柴拼图目标通过拼合火柴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并认识不同的图形。
活动流程1.让幼儿自由组合火柴棍,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引导幼儿观察已拼合的图形,让他们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和排序。
提示问题1.这个图形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2.用火柴棍可以组成哪些图形?3.拼合的图形有哪些特征?活动二:火柴棍计算目标通过火柴棍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和计算能力。
活动流程1.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火柴棍,让幼儿进行加法运算练习。
2.引导幼儿通过拼合火柴棍,计算出给定数字的和,并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3.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引导幼儿通过拼合火柴棍,计算出给定数字的差,并描述计算过程。
提示问题1.你用了多少个火柴棍?2.你拼合了哪些数学运算符号?3.计算的结果是多少?活动三:火柴组合图形目标通过火柴棍的拼合与组合,培养幼儿的图形组合和创造能力。
活动流程1.准备一些简单的图形模板和火柴棍,让幼儿根据图形模板进行火柴棍的拼合和组合,创造新的图形。
2.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已经拼合的图形,提问他们使用了哪些图形模板和火柴组合规则。
提示问题1.你用了哪些图形模板?2.你用了多少根火柴棍?3.你是如何进行火柴的拼合和组合的?活动四:火柴棍工程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
中班数学教案火柴中班数学教案:火柴【引言】火柴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不仅可以用于生火,还可以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中班学生正处于数学认识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于数字、形状、大小等概念还处于探索阶段。
本教案旨在通过火柴的使用,帮助中班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认知,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柴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火柴的形状、长度、数量等,认识数学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火柴搭建各种图形、模型,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1. 火柴:准备足够数量的火柴,最好是无头火柴,确保学生的安全。
2. 纸板或软木板:用于学生搭建图形或模型。
3. 盒子或容器:用于存放火柴。
【教学过程】一、认识火柴(导入环节,时间约5分钟)1. 教师出示火柴,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火柴的形状、长度和材质等特点,并与学生交流。
二、火柴的分类(导入火柴的使用方法,时间约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火柴,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差异。
2. 学生观察后,教师将火柴进行分类,如长、中、短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数数火柴(巩固数数的基本技能,时间约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把火柴,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
2. 学生数数后,教师再次出示几把火柴,让学生继续数数并做出回答。
3. 教师可以逐渐增加火柴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四、火柴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时间约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简单的火柴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学生观察图形后,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火柴模仿这些图形,并指导学生正确搭建。
3. 学生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图形的特点和搭建过程。
五、火柴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时间约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火柴模型,如房子、桥梁等。
2. 学生观察模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使用火柴搭建他们自己的模型。
初中数学火柴拼图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火柴拼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数学火柴拼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火柴拼图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火柴拼图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火柴拼图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3. 火柴拼图的扩展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火柴拼图的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火柴拼图示例让学生了解火柴拼图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 火柴拼图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火柴拼图的基本规则:可以移动和旋转火柴棍,但不能折断或者移动火柴的位置。
- 火柴拼图的目标:通过移动和旋转火柴棍,使得形状和图案符合题目的要求。
3. 火柴拼图的练习与解析(25分钟)- 给学生分发一些简单的火柴拼图题目,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解答。
-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 学生报告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4. 火柴拼图的扩展应用(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火柴拼图与数学问题的关系,例如几何形状、方程式等。
- 给学生一些涉及数学问题的火柴拼图题目,让他们通过解决火柴拼图来解决数学问题。
- 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火柴拼图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火柴拼图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和意义。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更复杂的火柴拼图和数学问题。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解答火柴拼图题目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展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火柴拼图题目手册。
2. 小组合作讨论的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火柴拼图题目,分享给同学解答。
2.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图书馆查找更多的火柴拼图题目和解题技巧进行练习和探索。
《包装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包装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操作、想象、和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迁移比较,促进学生掌握易混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火柴盒、直尺、数学书(师:大鞋盒、包装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已经拿到了一个、、、、、、生:小火柴盒1、师:观察火柴盒,从数学的角度,你认识它吗?这是个长方体,既然是长方体它应该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面、棱的特征、生指出它的长、宽、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道具引入,激发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回忆。
】2、知道了长、宽、高,你能联想到哪些数学知识或者立刻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吗?(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公式、体积容积进率。
)3、生根据测量的、长、宽、高求出盒子的棱长和、表面积(可简算。
到了高年级,碰到了长长的式子,不要傻算,先分析分析式子,如果可以用简算的话,要采取采取策略!)、体积。
由于火柴盒比较小,选择毫米作单位。
(板书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算式))【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师抽出内壳,(生继续观察)认识外壳、求出外壳的表面积(减去左右两个面)。
5、师:如果壳纸是2毫米,一盒火柴盒的容积是多少?(生试算,只列式)强调:长减2个2毫米,宽减2个2毫米,高减1个2毫米【设计意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尽情发挥想象、观察,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加深理解,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6、师:好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我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果不结合实际考虑,只求出它的表面积、体积就太简单了。
实际生活中,不只是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那个数学的基本公式。
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
我还有个问题,如果用四个火柴盒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想好后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自己的想法可行吗?有几种拼法?(生四人小组试拼)从节省包装纸的角度,你会选择哪一种?(学生讨论7种拼法对使用材料多少的影响,一般是让它消失最大的面)【设计意图: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替想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柴盒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
知识与技能:利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主要研究火柴盒的三种面积:火柴盒的表面积、火柴盒的总面积、做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拆拼、同伴合作、自主计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
教学重点:火柴盒的表面积、总面积以及做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的三种面积的区分。
难点:求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下面,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大致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实物,联想旧知。
先出示火柴盒这一实物,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联想到哪些数学知识或马上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在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关于火柴盒的一些特征,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旧知,也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明确了这节课的任务。
(重点)第二环节:多种面积,分层研究。
(勇敢地退出去,适时的走进来)具体过程:在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后,已经明确了这节课的任务是研究三个面积问题。
于是我马上提问:“究竟先研究哪个面积呢?”我预想这时学生肯定会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争论不休时,我会及时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规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
这样大家会一致认为得出先研究火柴盒的表面积,再研究火柴盒的总面积,最后研究做一个火柴盒需要的材料这三个层次的研究。
1、研究火柴盒的表面积。
求火柴盒的表面积方法应该不是重点。
让学生求
火柴盒的表面积但我没有给学生计算的数据,目的是再一次复习计算长
方体物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物体的长、宽、高。
于是我就请学生先估计
一下火柴盒的长、宽、高,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然后我又出示了一组
数据长、宽、高分别是45毫米、35毫米、15毫米请学生计算。
我估计
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出火柴盒的表面积,在这里我将对学生列出的
算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利用乘法分配率
使计算简便这一细节问题。
同时也为解决第2个问题“求总面积”埋下
可以“简便计算”的意识。
2、研究火柴盒的总面积。
首先明确火柴盒的总面积是外壳+内芯。
我想学生
计算火柴盒总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要选择最简便、合
理的方法来进行讨论,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提醒学生前面火柴盒的表面
积的结果可以用。
这样给学生的讨论明确了方向,可以在计算了火柴盒
表面积的基础上再添加几个面或减少几个面的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几种
方法:
(1)用一个S+三个面
(2)用2个S-三个面
(3)上(下)面×3+左(右)面×2+前(后)面×4
3、研究做一个火柴盒用的纸板的总面积。
这一问题是很多学生容易忽视和
不理解的。
因此我想通过让学生拆火柴盒让每个都学生明白做一个火柴
盒的纸板面积和火柴盒的总面积是不同的。
我想在这里拆是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通过拆火柴盒学生会明白原来做一个火柴盒的纸板
总面积要比火柴盒的总面积大,而且还会有一个发现:原来火柴盒的内
芯拆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这是火柴盒内芯制作时的一个特殊性。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
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由于生活中火柴盒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内芯展开后形状也是不同的,我找了各种不同的火柴盒,大致拆开后是分三类,一类就是我们前面研究过的,还有两类是比较特殊的。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先请学生欣赏生活中不同火柴盒,再对两种特殊的内芯的内芯展开图进行面积计算。
让学生深刻感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变幻莫测的,我们的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第四环节:课堂延伸,欣赏比较。
这一环节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将生活中啤酒箱子,牛奶箱子等长方体物体从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的实际用材料面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区别。
还有很多种展开图,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第五环节:你说我谈,课后感言。
我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同时能很自然的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
在整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的互动中,认知冲突的矛盾最后还由学生自己解决。
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学生智慧的灵感在课堂上尽情地充盈地得到流淌,而老师只在其中起到了点拨、引导、参与的作用,努力做到“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走出来。
”
在这节课中我希望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教学,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自我的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为这节课是已学知识上的一种延伸、拓展和应用,不要求人人都能掌握,但至少是人人都有收获。
这也是我上这节课的最终目的。
火柴盒中的数学教师反思
一提到复习课,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挠头。
学过的旧知识被老师一股脑地搬出来,然后就是机械地要求学生记定义、记概念、记公式,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练习。
对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师也被搞的疲惫不堪。
如何才能把复习课上的生动有趣呢?本节课我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利用火柴盒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与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认为复习课枯燥无味,而是节节有新的收获。
火柴盒曾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但近年来被其它一些东西所取代,很多学生对它缺乏了解。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于是我把它引进课堂,并人手一个。
学生在计算火柴盒的实际用料面积时方法多样,真正做到了一题多解;在讨论火柴盒的包装问题时,学生的包装方法不尽相同,大多数同学从省纸的角度出发,认为怎样消失的面最大就怎样包,也会有个别的同学是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包装方案,体现出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
整节课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
最精彩的还应是学生最后的发言:“我觉得,我们真的该保护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