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实验要点

合集下载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篇一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一、引言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真菌,其具有强大的生物降解能力,尤其在处理有机废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煤体作为地球上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其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代谢与传输机制,对于煤体污染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代谢与传输过程,以期为煤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黄孢原毛平革菌:本实验所使用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购自专业菌种供应商。

(2)煤体样品:实验所使用的煤体样品采自某煤矿,经过破碎、筛分后得到。

2. 方法(1)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培养: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生长旺盛。

(2)煤体样品的处理:将煤体样品与黄孢原毛平革菌混合,进行不同时间段的代谢实验。

(3)代谢产物的提取与检测:通过适当的提取方法,将代谢产物从煤体中提取出来,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检测与分析。

(4)传输过程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生长与传输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代谢过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具有良好的生长与代谢能力。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数量逐渐增多,同时代谢产物也不断积累。

通过对代谢产物的检测与分析,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主要产生多种有机酸、酶类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于煤体的生物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2. 传输过程观察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以菌丝体的形式进行生长与传输。

菌丝体在煤体中不断延伸、分裂,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

这种网络结构有利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传输与扩散,从而加速煤体的生物降解过程。

3. 影响因素探讨实验还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与传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与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试验要点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试验要点

黄抱原毛平革菌的培养实验关键词:显微镜三角瓶ATCC北京标准物质网一、黄抱原毛平革菌试验所用菌种黄抱原毛平革菌BKM-F-1767,密封,置于冰箱中。

二、黄抱原毛平革菌的培养基1.黄抱原毛平革菌培养基的组成基本培养基:2.Og马铃薯浸出液,20g葡萄糖,3g KH2PO4,1. 5g MgSO4-7H2O, 0.1mg FeSOj 7H° 0.2mg CuSO4 -5H2O, 8mg 维生素 B1,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

斜面抱子培养基:采用改良PDA培养基(L-1):200g马铃薯浸出液,20g葡萄糖,20g 琼脂,3g KH PO , 1.5g MgSO -7H O, 0.1mgFeSO -7H O, 0.2mg CuSOj 5H2O, 8mg 维生素 B1。

2.培养基的消毒灭菌为了对微生物进行纯培养,防止杂菌污染,必须对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

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步骤如下:将装有液体培养液的锥形瓶塞上棉塞,罩上牛皮纸,用线扎紧。

首先在高压灭菌锅内放水,使水面超过加热电阻丝两指左右,放置好锅内桶,在锅内放入待灭菌的培养基和需消毒的物品,盖好锅盖,拧紧螺钉,打开放气阀。

然后接上电源,待水烧开3min后(将锅内冷空气赶出后),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高。

当温度指到121℃,压力为0.15MPa时,使温度压力恒定。

从这时计时25min,关掉电源,等锅内温度冷却下降至0℃刻度,打开放汽阀放气,打开锅盖.再取出培养基及消毒物品。

至此,消毒灭菌完毕。

所谓“白腐真菌”,并非生物学上的概念。

第一,它不属于生物系统分类学范畴的术语,而是从功能角度上对生物进行描述和界定。

第二,它既不专指某一种真菌,也不泛指某一些真菌,而是限定为一类腐生在木质上有相同的进攻能力并造成木质发生相同的结构及外观变化一一白腐的丝状真菌的总称。

白腐真菌是木腐真菌中对木质素降解能力最强的成员,是已知的能在纯培养中将木质素彻底降解为CO和H O的唯一的一类生物,因分解术材后留下的残留22物为白色而得名。

黄孢原毛平革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特性

黄孢原毛平革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特性

黄孢原毛平革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特性彭丹;李如艳;苗育【摘要】[目的]构建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改性,将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作为原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溢油吸附剂.用XRD和SEM表征,比较改性前后3种材料的结构变化.[结果]温度为37 ℃,最佳培养基为小米和麦麸固体培养基,改性时间为21 d,改性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吸油量分别为9.03、7.69、6.26 g/g. [结论]该研究可为真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吸附剂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The aim was to build a method of preparing oil sorbents from agriculturewastes.[Method]Preparation of biodegradable oil adsorbent was prepared with corn straw, corn cob, scrap as raw material, and modified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XRD and 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three material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Result]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37 ℃, the medium was solid medium of millet bran and the time of modification was 21 days, the oil absorption of modified corn straw, corncob and sawdust were 9.03, 7.69 and 6.26 g/g,respectively.[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dsorbent from fungal modified agricultural waste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0【总页数】5页(P73-76,97)【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吸油剂;黄孢原毛平革菌;改性;溢油【作者】彭丹;李如艳;苗育【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12石油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在石油的勘探、开采、精炼、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许多石油泄漏事故。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范文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范文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篇一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一、引言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真菌,其在多种环境中的生存与代谢已成为生态学与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尤其是在煤体环境中,该菌种的生长代谢与传输特性,对理解煤层微生物生态学以及潜在的煤层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实验主要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代谢与传输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其生物特性和应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用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并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进行活化。

实验用煤样取自某矿区,经过破碎、研磨后过筛,得到适合实验的煤粉样品。

2. 实验方法(1)菌种在煤体中的生长代谢实验:将活化后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煤体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菌液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菌种在煤体中的生长情况及代谢产物的变化。

(2)菌种在煤体中的传输实验: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煤层环境,观察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传输路径及速度,分析其传输机制。

三、实验结果1. 生长代谢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能够良好地生长,并且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生长速度和代谢产物的产量均有所提高。

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能够产生一系列的酶类物质,如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这些酶类物质对煤体的降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2. 传输实验结果传输实验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传输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煤体中传输,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路径规律。

通过对传输路径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传输主要依赖于其分泌的胞外酶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四、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代谢与传输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黄孢原毛平革菌是一种产木素过氧化酶的真菌,它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的菌类,能够将木材中的木质素分解为可供生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因此,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于木材分解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菌丝体通常生长在硬木上,呈白色或淡黄色的细丝状体。

在生长过程中,黄孢原毛平革菌会分泌出木素过氧化酶,这是一种催化木素分解的酶类。

木素过氧化酶能够将木质素中的结构单元断裂,并与氧化剂反应,使分子结构被氧化,从而分解出小分子物质。

黄孢原毛平革菌产生的木素过氧化酶,在很多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木素过氧化酶的分解能力使它在纸浆和制浆工业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现代纸浆和造纸工业依赖于大量的木材作为原料,而木质素是木材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利用木素过氧化酶可以帮助快速分解木质素,从而提高纸浆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在食品工业中,木素过氧化酶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在酿造、果汁等行业中,传统上通常为了去除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使用化学药剂或机械过滤系统。

然而,这些方法会影响所制成品的品质和口感,并且有部分药剂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如果在食品中加入木素过氧化酶,则可以快速、高效地分解悬浮颗粒,同时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除了工业和食品应用之外,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木素过氧化酶还可以帮助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在肥料工业中,木质素的分解产物通常被用作有机肥料,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如果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和木质素分解被有机地管理,那么可以很好地促进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总而言之,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在工业、食品和生态系统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种酶的分解能力极强,可以帮助分解木质素,促进生物质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及其酶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然界中的生态循环规律,并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的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的研究

黄 孢 原 毛平 革 菌 (h nrc at c rssoi P a eoh ee hyop r —
在 木 素 过 氧化 物酶 的生 产 条 件 和木 素 酶漂 白纸 浆废水 方 面进行 了一 些探 索 。 _ 3 P s 已完 成 了 PC rssoim 产 生 的 Lp atE i] .hyop r u i 对2 2种偶 氮染 料 的氧 化 速率 的测 定 。而且 在 整 个 合成 阶段 Lp的合成 量 要 比 Mn i p大得 多 , 加 再 上 Lp能降解 木 质 素 的模 型物 ,因此 Lp在 木 质 i i 素 的降解 中起 着 主导 作用 , 为 后 来 的 主要 研 究 成 酶 。 _ 文 主要 通过 对 黄孢 原 毛平 革 菌 (h n — 5 本 P a e
产 木素过 氧 化酶最t crssoim 培 养基 中发 现木 素 过 氧 化 ohee hyopr ) u 物 酶 , 发 现 该 酶 与赖 锰 酶 ( p, 酶 Lcae 并 Mn)漆 acs)
构 成木 素 降解 酶 体 系 , 酶 系有 一 个很 重 要 的特 该 点 ,就 是 它对 底 物 的氧 化是 高 度非 特 异性 的 , 广 泛 研 究 表 明 , 菌可 以降 解 多 种 染 料 , 括偶 氮 该 包 类、 三苯 甲烷 类 、 环类 、 合 染 料 等 , 染 料 废 杂 聚 在
物酶 的培 养条 件进 行优 化 , 再通 过放 大 实验 对 最佳培 养 条件 进行 验 证 , 最终 得 出结 果 : 最佳 培 养条件 主 要 参 数 为 :H45 葡萄糖 : gL 酒石 酸胺 :. 、 温一 002 。 p .、 l /、 o 02 吐 8 :.
关键 词 : 孢原 毛平 革菌 木 素过氧 化酶 藜芦 醇 紫外分 光光 度 法 黄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腐丝状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腐丝状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转化
[4] [5]
、 丝状真菌
["]
[7]
、 甚至人类细
, 从而实现遗传转化, 本研究用已构建的潮霉素磷酸 ,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
转移酶融合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基因
导, 成功地转化了高等担子丝状真菌6黄孢原毛平革菌。
!
!"!
材料和方法
材料 菌 株 和 质 粒: 黄孢原毛平革菌 ( ! ) ("&*+’+,’&-./ )
0
0"!
结果
二元载体的构建及根癌农杆菌的转化 质粒 <@I7 是本室构建的潮霉素磷酸酶融合基因, 其终
止子来自黄孢原毛平革菌 %J?7 基因,启动子序列是利用启
["] 验室保存。质粒 HIJ5 由本室构建 , 含有潮霉素磷酸酶融
高等担子丝状真菌— — —黄孢原毛平革菌 ( !"#$%&’("#%)% 能有效降解木质素及多种难降解的有机物, 是 ("&*+’+,’&-./) 用于研究植物生物质利用和有机污染物生物治理的模式生 物之一
[%]
。 S’(F
[#]
和 T9H9A,9
OH8# !
双元重组质粒 1%234!566 酶切鉴定
J4PEQHRHSTQH+E +R Q2P ;HETUV UPS+*;HETEQ <,T5*H4 <@I7>!&$$
"L 6)1 4$>SXQ -: J4PEQHRHSTQH+E ;V PEWV*P 4H8P5QH+E# !LNTUMPU !) 6)1 4 $; ; , , <@I7 & 9 /L 6)1 4$ !&-# 6)1 4$) 8"’ A >SXQ <@I7>!&$$# 6: ?2V5HST, # *T< +R ;HETUV UPS+*;HETEQ <,T5*H4 <@I7>!&$$#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建立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反应体系,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培养中温度、起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37℃、起始pH 4.5、装液量250毫升/瓶、接种量1.3×106个孢子/毫升、转速120 r/min为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下产锰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条件.
作者:高尚张晶黄民生Gao Shang Zhang jing Huang Minshe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上海,200062 刊名:上海化工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2007 32(9) 分类号: X788 关键词:锰过氧化物酶温度起始pH 装液量接种量转速。

黄孢原毛平革菌预处理小麦秸秆制沼气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预处理小麦秸秆制沼气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预处理小麦秸秆制沼气研究柴春月;田龙【摘要】Wheat straw was pretreated by white-rot fungi,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to degrade lignocelluloses, and the biogas production of pretreated straw was investigated under temperature of 35℃ and TS of 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 chrysosporium had strong ability to degrade lignocelluloses, especially lignin in wheat straw. After 20 days of pretreatment,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lignin, hemicelluloses, cellulose, were 62. 75%, 17. 7%, 10. 9%, respectively. The wheat straw pretreated by P. chrysosporium for 10 d and 15 d obtained 42%, 41 % higher biogas production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iogas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gas production would be dropped due to an excess long time of pretreatment degradation. In conclusion, the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straw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pretreatment with P. chrysosporium for an appropriate time.%试验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porium)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测试预处理产物在中温35℃,总固体含量(TS)为8%条件下的产沼气情况.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较强,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尤为显著.实验条件下,白腐菌处理小麦秸秆20 d,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62. 75%,17. 7%,10. 9%;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秸秆降解处理10d,15d,产气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41 %,产气量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降解期过长会影响产气量.因此,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秸秆进行适当时间的降解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秸秆的厌氧发酵效果,该研究可为秸秆的能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沼气》【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秸秆;木质纤维素;黄孢原毛平革菌;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作者】柴春月;田龙【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6.4;X712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Burdsall)是白腐菌的一种,具有极强的酵解木质素的作用。

木质素降解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lip基因转录调控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木质素降解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lip基因转录调控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 " !
遗!传 ! " # " $ % & ’ (! ) * + + ! ’ ’ %!!!!!!!!!!!!!!!!! "卷! , ."
1 2 3 * 4 5 6 2 3 * 7 *6 2 4 9 5 9 5 4 + : !! 黄 孢 原 毛 平 革 菌 ! 8 0 是研究 木 质 素 降 解 的 模 式 生 物 它 的 基 因 组 序 " $ ; <
列已 由 美 国 联 合 基 因 组 研 究 所 在 ! ’ ’ $年测定完 (1C 次 6 2 4 9 5 9 5 4 + ; < 在木质素降解条件下! 8 0 生代 谢 期 间 " 能分泌一类依赖于 W ![ ! 的过氧化物
% & &
购自北京亚辉生 物 工 程 公 司 ( 丙 烯 酰 胺 $ 双丙烯酰 胺$ W 7 M 7 < 等生化试剂购自 < 4 9 . 公司 ( B ?@ A! 实验方法 &; !; &!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用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的完全培养基 ! 按 8 U"
&; !; !!1C 6 2 4 9 5 9 5 4 + ; < 菌丝体蛋白的提取 8 0 分别收集低氮充氧条件下培养 #* $* %3 菌 丝体 和在天然冷杉木条件 下 培 养 !* $* (* @ 周 的 菌 丝 体$ 分别将相 同 培 养 条 件 下 不 同 时 间 收 集 的 菌 丝 体 合
% & @$ & ’ 并$ 按I ! " 和U ! 的 方法 提 1 F 1 N : / & > > " 4 H * , : & > > ("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摇瓶体系产锰过氧化物酶优化研究
装液量太低培养时观察到所有的菌球都聚集在瓶底无法自由悬浮在培养液中培养液浑浊可看到很多游离的菌丝碎片由此认为培养过程中菌体相互摩擦对菌体造成了损伤使酶活较低使之形成棉花团状这可能是影响mnp合成分泌及活性表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9期 2
20 0 7年 9月
上 海 化 工
S a g a h mia n u t h n h i e c l d sr C I y
黄孢原毛 平革菌摇瓶体系产 锰过氧 化物酶优化研究
高 尚 张 晶 黄 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 上海
摘 要
206 ) 0 0 2
建立黄孢 原毛平革 菌液体反应体 系 ,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 , 对黄孢原毛 平革菌液体培养 中温度 、 起始 p H
O. 5 g、Na F S " H2 O. Co 2 H2 O.9 g、 C11g、 e O4 7 0 1g、 C1 ‘ 0 1
素和其他许多种类 的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都有很 强的 降解能力 。 近年来 , 黄孢 原毛 平革 菌在 工业 废水 处理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黄孢原毛
研 究 方 向 为 水 污 染控 制 工 程
维普资讯
第3 2卷
件。
关键词 锰过氧化物酶 温度 起始 p 装液量 接种量 转速 H
中图分类号 x7 8 8
世界 上每 年 生产 的染 料 有 100 0种 ,产 量 为 0 0
7 00 0t 我 国是染料 生 产大 国 , 年生产 的染 料多 0 0 。 每
用 于实践 之 中 。
达 1000t 料是 一种 人工合 成 的大分 子芳 香烃 5 0 。染 化合 物 , 品种繁 多 , 构 复杂 , 环 境 中能 够 长期 稳 结 在 定存在 。 染料 在生 产过程 中大 约有 1% 5 0 1%会 随废 水 的排 放 而流失 ,对 生态环 境及 人类健 康 具有极 大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转化煤产物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转化煤产物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转化煤产物研究
1.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转化煤产物的特性研究
真菌降解转化煤实验开始时,培养基pH值在7.0左右;煤发生降解转化后,其pH值大都下降到6.2左右;实验结束时,进行液体与煤渣分离。

过滤、离心,煤微生物降解转化后的产物都在离心的上清液中,对离心的上清液进行处理,可得出其具有的一些特性。

(1)离心的上清液是一种较浓的黑色或深褐色油状水溶性物质,长期静置,不会出现沉淀。

(2)对离心的上清液加酸(盐酸、硝酸等),得不到任何沉淀物。

(3)对离心的上清液加碱(Na OH溶液),使pH值达到12以上,不久就出现大量的絮状沉淀物,煤转化产物都被沉淀下来。

(4)将絮状沉淀物进行过滤,烘干,得到一种同煤相似的黑色固体。

(5)对同煤相似的黑色固体加盐酸,不久就变成水溶性液体。

(6)对同煤相似的黑色固体加入甲醇、乙醇溶剂,发现固体物质溶解度很小。

2.试验样品
试验煤样情况见表6—7所示。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

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文章标题:浅论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摘要:本实验先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再通过放大实验对最佳培养条件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果:最佳培养条件主要参数为:pH4.5、葡萄糖:10g/L、酒石酸铵:0.2g/L、吐温-80:0.2g/L。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木素过氧化酶,藜芦醇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简称P.Chrysosporium)是一种丝状真菌,区别于单细胞微生物。

菌对底物进行降解时,其次生代谢活动对反应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一定的营养组分和严格的偏酸环境(pH约4.5左右)。

其对底物(染料)的降解主要是依靠其次生代谢产物——胞外木素分解酶系。

胞外木素分解酶系的发现是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木质素研究的重大进展。

该酶系是一组同功酶,由两类酶构成: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s,简称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dependentperoxidases,简称Mnp)。

kirkTK[1]小组于1983年首次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发现木素过氧化物酶,并发现该酶与赖锰酶(Mnp)、漆酶(Laccase)构成木素降解酶体系,该酶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对底物的氧化是高度非特异性的,广泛研究表明,该菌可以降解多种染料,包括偶氮类、三苯甲烷类、杂环类、聚合染料等,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目前该菌已成为这类研究的模型菌种。

在国外,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各种结构各异的污染有机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他们已在木素降解酶系的生产、酶系的性质、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利用酶系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而我们国内的研究却起步比较晚,开始于九十年代初,主要在木素过氧化物酶的生产条件和木素酶漂白纸浆废水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及菌剂干燥保存条件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及菌剂干燥保存条件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及菌剂干燥保存条件研究窦会娟;张红梅;吴坤;胡元森;陈红歌;贾新成【期刊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0)001【摘要】对白腐菌的典型种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的固态培养条件及最优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固态菌剂的干燥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7℃培养7d多碳少氮条件更利于该菌的生长和产孢,分别在第10 d和第12d其产Lip和Mnp酶活力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菌剂的含水量与其活孢子含量之间呈强正线性关系,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要求而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总页数】3页(P56-58)【作者】窦会娟;张红梅;吴坤;胡元森;陈红歌;贾新成【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59;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59;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7【相关文献】1.培养条件对乳酸菌发酵剂抗冷冻干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岳林芳;王俊国;萨如拉;包秋华;田文静;陈霞;张和平2.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研究 [J], 苏瑞;马玉洁;马骏;廖洋;操飞;赵仕林3.黏质沙雷氏菌Ha1培养条件优化及其与化学除草剂复配研究 [J], 李鑫;张林旺;郭冉;杨娟;张瑜;杨毅清;马树杰;安鑫龙;张利辉;董金皋4.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6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研究 [J], 孟欢欢;曾建忠;林俊岳;李洋5.生物絮凝剂产生菌H-6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研究 [J], 孟欢欢;曾建忠;林俊岳;李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载体吸附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云芝(Trametesversicolor)对染料的脱

载体吸附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云芝(Trametesversicolor)对染料的脱

4 3 0 ; . a z oS h o f He l n d cn J a z oHe a 5 0 0 3 No 2 Hi h o f Pu a g 0i— 5 0 7 2 Jio u c o lo a t a d Me iie, i o u n n 4 4 0 ; . . ghSc o lo y n l h
s a c d a om p r d I h spa r Ph e o haeec ys s r u nd Tr ee e s c l e e c t r d i i i e r he nd c a e . n t i pe , an r c t hr o po i m a am t sv r io or w r ulu e n lqud c ont i n p rc ls wdus anig s he ia a t,c r c b a a uts ls u e s ilton c dii ns Durng f w y f c tv to o n o nd pe n hel nd r o cla i on to . i e da s o uli a i n, lr e a o a g m unto ac e i a e an ta he n t a re u f c n m e br no nd l p s a e Afe ons c fb t ra w sgr w d a t c d o he c r ir s r a e i m a usa um t t . trc e u— tv oun fde ol ia i ie 4 r dso c orz ton,Ph e o haeec ys s rum nd Tr ee e sc o o i a du tc re d an r c t hr o po i a am t sv r iol r gr w ng on s w s ar irha sg fc nta a a e bo h i on i uou c orz ton a r du i n y es S he o i a d o ptv a re s iniia dv nt g t n c tn s de ol ia i nd p o cng e z m , O t ptm la s r ie c r ir wa s w du t A fe o e utve 2 r ndsa 2 d o e c ie b a k RB5 de ol ia i a s. t rc ns c i ou nd 1 fr a tv l c c orz ton,t e Pha r c ae ec r o po i m h ne o h t h ys s r u c lu e wih s w d ta ds r ie c r ir c l c e h e orz ton of97 ;a t r t e o ds o e s u t r t a us s a o ptv a re ou d a hive t e de ol ia i f e hr e r un fdy upp e l— me e nt d,t lu e l o c ul e ov a l 6 hecu t r sa s o d r m e ne r y 9 o 一 BE nd t axm um od to a ga s p nd nt fM 3 a he m i pr uc in ofm n ne e de e a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篇一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代谢-传输的实验研究一、引言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煤的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得如何有效地进行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其具备独特的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特性,因此其在煤体中的代谢与传输过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代谢和传输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煤的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使用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煤样取自某煤矿。

实验所需的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1)菌种培养: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煤样处理:将煤样粉碎至一定粒度,进行预处理。

(3)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浓度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与煤样混合,进行代谢和传输实验。

(4)检测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菌体在煤体中的生长和分布情况,利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检测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在煤体中的生长与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能够较好地生长,并在煤体中形成一定的分布。

在较低浓度的菌液中,菌体能够在煤体表面形成一层较薄的菌膜;在较高浓度的菌液中,菌体则能够在煤体内部形成较为密集的菌落。

2. 代谢产物的种类与含量通过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方法,我们检测到了多种代谢产物。

其中,一部分代谢产物为有机酸、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煤的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具有重要作用;另一部分代谢产物则为酶类物质,这些酶类物质能够促进煤的生物转化过程。

随着菌体在煤体中的生长和分布,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也逐渐增加。

3. 传输过程分析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煤体中的传输过程主要依靠其自身的运动和扩散作用。

在较低浓度的菌液中,菌体主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在煤体表面进行传输;在较高浓度的菌液中,菌体则能够在煤体内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传输。

黄孢原毛平革菌低温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低温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低温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低温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以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在10℃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部分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菌在10℃下产LiP、MnP和Lac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最佳培养时间是72~108
h.LiP、MnP和Lac的最适反应pH范围均为4.4~4.8,最适底物浓度是
0.8~1.2mmol/L;金属离子Cu2+,Ca2+对LiP、MnP和Lac有激活作用.Fe2+对三种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a+则完全抑制LiP的活性,zn2+、Mg2+对三种酶活影响不大.
作者:孟庆辉代莉蓉崔艳红 MENG Qing-hui DAI Ling-rong CUI Yan-hong 作者单位:孟庆辉,MENG Qing-hui(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代莉蓉,DAI Ling-rong(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崔艳红,CUI Yan-hong(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Q814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统计分析。

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40425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8.03C N 102140425 A*CN102140425A*(21)申请号 201010553798.4(22)申请日 2010.11.16C12N 1/14(2006.01)(71)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地址453007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路东段46号(72)发明人王海磊 李平 刘国生(74)专利代理机构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代理人毋致善(54)发明名称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

这种培养方法简单易操作,所培养出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产量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Mn 2+,此Mn 2+浓度为5-25mmoL/L 。

本发明用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1.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中含有Mn2+,此Mn2+浓度为5-25mmoL/L。

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特别是一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厚垣孢子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生物菌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在农业领域里,生物菌剂可作为生防治剂或生物肥料,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改良作物生长环境,抑制虫害,缓解土壤板结,增进农作物营养吸收,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然而目前,生物菌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货架期短,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菌剂中有效微生物大量死亡或活性降低,导致产品的效力减少或功能下降。

最近的研究表明P.chrysosporium作为生物农药不但可以防病虫害,而且可以降解作物连作后土壤里的大量化感物质,如一些酚酸类物质,从而解除连作作物的自毒,因此,可用于作物连作障碍的消除。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
赵颖;赵军;杨玉杰;杨传孝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1
【摘要】研究经驯化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将12个经驯化后菌种,直接进行脱色实验,培养150 h,确定脱色率最高的菌株为实验菌,以此考察脱色工艺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35℃、转速150 r·min-1、活性深兰H14B染料质量浓度5 mg·L-1、接种量为7 mL、培养基自然pH的实验条件下,脱色培养84 h的脱色率最高,可达到89.01%.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赵颖;赵军;杨玉杰;杨传孝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11;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11;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11;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91.031;Q949.32
【相关文献】
1.BH1型混凝脱色剂处理针织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J], 司鹏敏;谢经良;李燕京
2.利用纳米零价铁进行印染废水脱色实验研究 [J], 陈海斌;梁春华
3.工业印染废水排放中脱色实验的研究 [J], 朱守诚;武艳;邓瑞
4.微波-活性炭体系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J], 孙琪娟;常向东;云尚伟
5.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印染废水脱色条件研究 [J], 张世敏;徐淑霞;张跃灵;宋安东;吴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培养实验关键词:显微镜三角瓶 ATCC 北京标准物质网一、黄孢原毛平革菌试验所用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BKM-F-1767,密封,置于冰箱中。

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培养基1.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的组成基本培养基:2.Og 马铃薯浸出液,20g 葡萄糖,3g KH2PO4,1.5g MgSO4·7H2O,0.1mg FeSO4·7H2O,0.2mg CuSO4·5H2O,8mg 维生素B1,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斜面孢子培养基:采用改良PDA培养基(L-1):200g 马铃薯浸出液,20g 葡萄糖,20g 琼脂,3g KH2PO4,1.5g MgSO4·7H2O,0.1mgFeSO4·7H2O,0.2mgCuSO4·5H2O,8mg 维生素B1。

2.培养基的消毒灭菌为了对微生物进行纯培养,防止杂菌污染,必须对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进行消毒灭菌。

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步骤如下:将装有液体培养液的锥形瓶塞上棉塞,罩上牛皮纸,用线扎紧。

首先在高压灭菌锅内放水,使水面超过加热电阻丝两指左右,放置好锅内桶,在锅内放入待灭菌的培养基和需消毒的物品,盖好锅盖,拧紧螺钉,打开放气阀。

然后接上电源,待水烧开3min后(将锅内冷空气赶出后),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高。

当温度指到121℃,压力为0.1 5MPa时,使温度压力恒定。

从这时计时25min,关掉电源,等锅内温度冷却下降至0℃刻度,打开放汽阀放气,打开锅盖.再取出培养基及消毒物品。

至此,消毒灭菌完毕。

所谓“白腐真菌”,并非生物学上的概念。

第一,它不属于生物系统分类学范畴的术语,而是从功能角度上对生物进行描述和界定。

第二,它既不专指某一种真菌,也不泛指某一些真菌,而是限定为一类腐生在木质上有相同的进攻能力并造成木质发生相同的结构及外观变化——白腐的丝状真菌的总称。

白腐真菌是木腐真菌中对木质素降解能力最强的成员,是已知的能在纯培养中将木质素彻底降解为CO2和H2O的唯一的一类生物,因分解术材后留下的残留物为白色而得名。

虽然其中的某些种相对于纤维素类成分而言更偏分解木质素,但是它们在腐烂木质过程中几乎是同时破坏多糖和木质素,即能在一定条件下将木质的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全部降解为CO2和H2O,因在分解过程中木质不被着色,故仍保持白色。

黄孢原毛平革菌是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属担子菌纲,典型的木质素降解菌,一般腐生于树木或木材上,使木材上出现袋状、片状或有环痕状等形状的淡色海绵状团块。

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菌丝常为多核,一个细胞内随机分布可多达15个核,少有隔膜,无锁状联合。

多核的分生孢子常为异核体,担孢子却是同核体。

交配系统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旺盛,且喜欢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伸展,容易产生大量的无性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为具有疏水性且直径5~7 μm的卵形颗粒;孢子表面有小杆状结构,带负电荷,等电点接近2.5;表面组成为35%的蛋白质,20%的多糖,33%的类烃物质。

分生孢子容易形成及具有数量很大的特点,为苗的种质保存、接种量化和遗传操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子实体阶段并不占主要地位,Gold 等研究了其子实体形成的生理条件,试验表明:通过对葡萄糖和氮代谢物的抑制,可以控制菌的子实体形成,菌的子实体形成及以后的担孢子的生成。

常10~14d 内可诱导完成:碳源对子实体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其中Walseth 纤维素是最佳碳源。

氮源的种类和浓度,菌的代谢等对子实体形成产生影响,细胞内环腺苷酸能扭转葡萄糖对子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

研究获得了菌的子实体及担孢子提出了调节模式,从而为菌的杂交提供操作途径。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分为营养期(初生生长)和繁殖期(次生生长)两个阶段,它们大致对应于细菌系统生长的对数期和禁止期。

营养期时,生长是线性的,生物量显著增加;繁殖期时,生长基本停止,甚至发生生物量的下降。

因碳、氮营养的限制而触发了次生代谢,进入了木质素降解阶段;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个停滞期。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接种后0~24h孢子萌发、菌丝线性生长、营养氮消耗;24~48h线性生长中止、铵透性酶活性的抑制被解除(指示氮危机);72~96h出现木质素降解活动(合成的14C一木质素一CO2)。

总之,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是复杂的,又是密切与木质素的降解相关的。

黄孢原毛平革菌可在木质索细胞腔内产生大量细胞外过氧化物酶,有很强的降解木质素大分子的能力,与对其他难降解的物质一样,木质素实际上是被共代谢的。

共代谢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常描述的情况:某种生物能将一种底物转化,却无法在这种底物上生长,即生物体不能利用这种底物的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去维持生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氧化、无偿代谢或幸运代谢。

二种方式是:一些生物为了共同的效应,共用其生物化学资源,协同作用.对某化合物进行降解。

表面上黄孢原毛平革菌属于前一种情况,但因为其对木质素的降解与其本身的初生生长并非同时发生,所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生物代谢途径和类型是十分复杂多样的。

此外.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及代谢特征,还涉及其他的营养元素的调节,受到培养方式、各种因子和参数等的影响,总之十分复杂。

又因木质素是主要植物成分和煤的基本前提物,其结构都是以缩合芳香环为核心结构单元的三维空间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键型及化学组成都基本相似。

事实证明,白腐真菌能氧化分解不少煤的组分,故本实验选用黄孢原毛平革菌来进行煤炭降解转化实验。

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特征反应,即反应。

最适生长温度为28~39℃,培养温度以28℃或39℃为宜。

实验表明,采用孢子接种物可以很快且正常地启动培养反应。

孢子接种后,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相互交织成网,1~2d内形成伸展充满整个容器液面的白色薄膜,成为菌丝垫或菌垫。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会形成白色粉状物——孢子。

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与菌的生理状态相关。

在培养初期(10d),菌丝较托,有的呈现螺旋状,无侧分枝,还可以看到厚垣孢子,菌丝在约10d后形态上将经历显著的变化:从老菌丝的细胞壁中直接发育长出新菌丝分枝,菌丝的生长有限且短小,表现出不同于初期的、以菌丝顶端生长为特征的模式。

菌丝的这种生长方式及形态特征,与培养体系中木质素降解活性同时发生。

在液体振荡培养过程中,孢子接种后,萌发的菌丝在一定的摇速作用下相互缠绕成团,1~3d内形成在容器里随机碰撞的白色小球,称为菌丝团或菌团,孢子接种物形成菌团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自固定化过程。

在浸没培养中,菌团的大小及数量随接种量和转速而变化:接种基大,菌团越大;转速越大,菌团越小,数目越多。

在100~200r/min下,菌团直径为3~5mm。

后来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经过诱变后的菌在振荡培养时,菌团的直径变小,有的还会发生变色反应,其机理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振荡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高度敏感,产生这种情况的生理基础是:菌在对木质素及其他异生物质的降解中主要起作用的“工作酶”为胞外酶,菌又是好氧微生物,氧是影响反应及降解效率的重要因子;为提高氧的运输及传质效果所采用的振荡,会严重破坏酶的结构和活性。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固体培养主要是平板培养,研究实验是以扩大菌的生物量或大量获得孢子为目的的繁殖培养或扩增性培养。

在繁殖培养的平板体系中,无论是孢子接种还是菌丝体接种,菌在平板上呈扩散状生民,数天内整个平板表面布满了白色的菌丝。

菌丝向培养基内伸人,在离表面约1mm厚的琼脂区内形成坚固的菌丝层。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丝向气相伸展,产生大量的孢子,形成的白色粉状物遍布全平板。

如果是进行检测培养,则在接种区周缘先形成反应区带,区带的宽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大;理想条件下会导致整个平板发生反应。

这种现象在以染料为处理对象的平板中最为明显,染料脱色或变色区带的宽度及反应程度,直观地指示了菌的降解能力。

煤炭生物降解转化实验的平板转化实验,即是利用平板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变色反应来进行的;在煤炭生物降解转化过程中采用固体形式,其意义更多的偏向于定性实验研究。

总之,平板体系具有反应迅速、操作简单、测定方便等优点,在以定性为主要目的的初试性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和优势。

根据球红假单胞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选用干重测定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生长量的测定。

其方法为:用60℃干燥箱烘干至恒重后,用称重的滤纸来过滤培养液。

由于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附着在锥形瓶壁上,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过滤;用蒸馏水洗涤过滤物除去培养基成分后,转移到培养皿中,另取一干净滤纸密封培养皿,置60℃干燥箱烘干6h后,称重。

从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现,24h之前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液中菌丝体很少,30h 之后菌丝体快速生长,42h之后菌体生长速度开始趋于缓和,这可能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并且菌体进入了生长期后期造成的。

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的生长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快,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聚集成块,最后浮于培养液的表面。

分析可知,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期在30h~42h之间。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育生长曲线如图3—1所示。

1.群体形态特征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1)固体培养菌种接种后,在平板上呈扩散状生长,数天内整个平板表面布满了,白色的菌丝。

菌丝向培养基内伸人,在离表层约1mm厚的琼脂区内形成坚固的菌丝层。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丝向气相伸展,产生大量的孢子,形成的白色丝状物遍布全平板,如图3—2所示。

(2)液体培养①静置培养:纯化培养时,接种之后萌发出菌丝,菌丝相互交织成网,1~2d内形成伸展充满整个容器液面的白色薄膜,成为菌丝垫或菌垫。

在液体培养(250mL三角瓶中50mI,液体培养基)中,厚度约为1.0~1.5mm的菌垫位于气液交界面,便于获得氧。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会形成白色粉状物——孢子。

若培养时间(10d)更长一些,菌垫表面会形成绿色粉状物——孢子。

②振荡培养:菌种接种后,萌发的菌丝在一定的摇速作用下相互缠绕成团,1~3d形成在容器里随机碰撞的白色小球,成为菌丝团或菌团,如图3—3所示。

2.个体形态特征主要是形态观察,进行芽孢染色。

芽孢染色方法如微生物的形态研究中所述事孢染色如图3-4所示。

显微镜观察菌丝,菌丝的形态与菌种的生理状态相关。

在培养的初期(10d)菌丝较长,有的呈螺旋状,无侧分枝,如图3-5所示。

3.生理生化反应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特征反应如微生物的形态研究中所述。

试验中,在培养皿中接种白色绒状菌落,用加入琼脂及少量单宁酸的专项培养基,温度控制在30℃。

经过3d培养后,在菌落外侧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褐色轮环,如图3-6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