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法MBO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目标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
大师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提出了目标激励的方案。
1954年,他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将目标管理组织与自我控制结合起来。
高层管理者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
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
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分为4个阶段:确定总体目标、目标分解、资源配置、检查和反馈。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员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
目标管理的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它能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通过努力工作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的目标也因之而实现。
MBO(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法1、目标管理的由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并不容易,但公认为彼得·F·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
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
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MBO目标管理法
经济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组织本身的人员方面
❖目标的性质
1.目标的层次性 2.目标的网络性 3.目标的多样性 4.目标的动态性
见目标的 层次图
见目标 网络图
目
标
组织的宗旨 和使命
的 层
高层管理人员
战略目标 Goal
次 体
系
多个具体目标
中层管
Objectives
理人员
分公司部门目标
基层 管理 人员
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
据一项国际调查,在公司中,30%的工作与实现公 司目标没有任何关系.工作中40%的内部问题和大家对 于目标有不同的理解有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相当一 部分内耗是因为相互抱有不同的目标,或者说是由目 标的冲突引起的.
18
特征一 与高层一致
部门目标与高层目标的错位 在实际工作中,各层的目标往往发生错位、脱节, 造成的后果是公司的总体目标向下得不到准确的分解, 到销售代表这一级已经严重扭曲变形. 为了使每一个层级的目标有意义,各层级的目标必 须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目标偏离、错位的 问题.
35
目标管理法
目标的概念、作用、内容和特征● 制定目标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目标管理的程序和实施● 实施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38
目标管理的起源
二战后西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企业急需 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竞争 力.目标管理应运而生, 它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德
6、期望强度为100%,其表现特征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誓不休, 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对于他们来说,达不成目的的后果很严重,达不 成比死还可怕.这一种的定义是一定要,所以他们一定有办法得到
目标管理法
目标的概念、作用、内容和特征● 制定目标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目标管理的程序和实施● 实施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mbo目标管理法
mbo目标管理法
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目标管理法是一种管理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来促进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提升。
MBO目标管理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目标设定:制定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能够引导组织和个人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
2. 目标沟通:将设定的目标清晰地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并接受这些目标。
3. 目标衡量:建立明确的评估指标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4. 目标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目标和行动计划,使其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MBO目标管理法的优势包括:
1. 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和投入,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2. 增强绩效管理:通过设定可衡量和可实现的目标,可以更好地跟踪和评估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3. 提升沟通和协作:目标的明确传达可以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期望,并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4. 鼓励个人发展:每个人设定的个人目标可以与组织目标相结合,从而使员工感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与组织的成功紧密相关。
尽管MBO目标管理法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过于强调目标导向可能会忽视其他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员工过度关注短期目标而忽视长期发展等。
因此,在应用MBO目
标管理法时,需要注意平衡不同的管理要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mbo目标管理
员工的培训与参与
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 提高员工管理能力,确保目标的有效实施 • 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 促进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实现个人目标
员工培训的方法
• 内部培训: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能力 • 外部培训:组织外部培训,提高员工能力 • 在线培训:通过在线培训平台,提高员工能力
员工的参与
04
MBO目标管理的案例分析
成功实施MBO目标管理的企业案例
企业背景
• 企业规模较大,业务涉及多个领域 • 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需要提高管理效率
MBO目标管理的实施
•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和员工目标 • 通过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目标按照计划进行 • 通过目标监控和调整,确保目标实现
• 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
MBO目标管理在未来企业发展的展望
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
• 全球化竞争,要求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 技术创新,要求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关注员工发展和培训
MBO目标管理在未来企业发展的作用
•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 提高员工能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关注员工发展,实现企业和个人目标的共赢
成功因素
• 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 员工的培训与参与 • 灵活的目标设定与调整机制
MBO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一:目标设定过于严格,导致员工压力过大
• 解决方案:设定合适的目标,考虑员工能力和资源
问题二: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工作效率
• 解决方案:加强沟通,提高沟通效果
问题三:目标调整不及时,导致目标失去可行性
05
【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法1、目标管理的由来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和管理)为基础形成的壹套管理制度。
凭借这种制度,能够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且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能够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由于这种管理制度于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且不容易,但公认为彼得·F·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壹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德鲁克于《管理的实践》壹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之后,他又于此基础上发展了这壹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如果壹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壹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鲁克的主张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1)目标管理是参和管理的壹种形式。
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和下级于壹起共同确定目标。
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壹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
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壹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mbo目标管理
mbo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组织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协调员工的行动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MBO(管理目标法)是目标管理的一种具体实践方法,强调将目标与绩效相结合,并通过沟通、参与和反馈机制,激发员工的动力和潜能,提高组织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一、MBO目标管理的概念与原则MBO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德鲁克认为,目标是实现一种明确的结果,是组织和员工工作的基础。
他主张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其明确化、衡量化和可操作化。
MBO目标管理的原则包括:目标一致性原则、目标协商原则、目标可行性原则、目标可衡量性原则和目标反馈原则。
二、MBO目标管理的步骤MBO目标管理的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组织目标:组织的核心目标由管理层设定,涵盖组织的使命、愿景和长远发展目标。
2. 制定部门目标:各部门根据组织目标制定相应的部门目标,明确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 制定个人目标:每位员工根据部门目标制定个人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责任范围。
4. 目标沟通和协商:领导与员工进行目标沟通和协商,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目标,并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5. 目标实施和监控:员工根据个人目标开展工作,并定期报告进展情况,管理层进行监控和评估。
6. 目标评估和反馈:管理层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提供正面的反馈和必要的改进建议,以激励员工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三、MBO目标管理的优势和挑战MBO目标管理在实践中具有许多优势,如下所述:1. 明确目标:MBO目标管理通过明确目标和绩效指标,使员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期望结果。
2. 提高工作动力:MBO目标管理强调员工参与目标的设定和协商,增强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促进沟通与合作:MBO目标管理要求领导与员工进行目标沟通和协商,加强了沟通与合作,促进了组织内部的协同效应。
MBO(目标管理法)
MBO(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1、目标管理的由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并不容易,但公认为XXX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XXX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XXX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
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举行分解,逐级睁开,经由过程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一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
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XXX认为,员工是XXX负责的,是XXX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目标管理(mbo)概述
评估和反馈应该是公正、客观的,以 避免员工对评估结果产生质疑和不满 。
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估与奖励
目标导向
评估应该以员工是否达到目标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仅仅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
奖励机制
组织应该建立与目标完成情况相匹配的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实现更 高的目标。
Part
03
MBO的优势与价值
员工参与目标设定
参与性
员工应该参与到目标的设定过程 中,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目标的 认同感和责任感。
自主性
员工应该有权自主制定实现目标 的计划和行动方案,以提高他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性
组织应该定期评估员工目标的完成情 况,并及时提供反馈,以便员工能够 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进度。
目标设定
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应明确
1
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和优化。
自我评估与反馈
4
个人应定期对自己的职业
发展进行评估和反思,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
实现职业目标。
计划执行
为实现职业目标,个人需
2
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
括提升技能、积累经验、
建立人脉等。
时间管理
3 个人需合理安排时间,确
根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制定出具体的、可衡量的总目标和子目标, 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设定优先级
对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组织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以实现最重 要的目标。
分解目标到部门与个人
目标分解
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逐级分解到 各个部门和个人,确保每个部门 和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
职责。
制定个人绩效计划
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德鲁克的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
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
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目 标 管 理M B O
四、目标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计划 2.有利于更好地控制
(1)、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的依据 (2)、上级对下级控制的依据
3.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五、目标管理的成功关键
人人参与 目标适度 考核严格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
研讨的问题
1、MBO的概念 2、目标 3、MBO的特点 4、MBO的作用 5、MBO成功的关键 6、MBO的过程 7、MBO的理论基础 8、MBO案例
目标管理
(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指标链(目标树)
4、目标管理的精髓
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头上有指标
三、目标管理的特点
1.面向未来的管理 2.系统整体的管理 3.重视成果的管理
4.重视人的管理
(1)由下级自己制定目标;上级要为下级创造完成目 标的条件。
(2)用目标指导行动,上级要少干预下级的工作,发 挥下级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目标展开
1.目标分解 2.定责授权
(三)、目标实施
1.咨询指导 2.反馈控制 3.调节平衡
(四)、目标考评
1.考评成果 2.实施奖惩 3.总结
七、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提高成效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梅奥行为科学理论
授权 MBO
八、MBO案例
指向作用 推动作用 协调作用 评价作用
3、目标管理是 指组织的主管人员根据组织面 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管 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 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职工根据上级 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 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 依据。
目标管理法MBO
目标管理法MBO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
”概括来说目标管理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法简介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
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目标管理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之一,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
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目标管理的原则1、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并且要由单一目标评价,转变为多目标评价。
2、必须为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和部门规定目标。
如果一项工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项工作就做不好,部门及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扯皮”问题。
3、目标管理的对象包括从领导者到员工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
4、实现目标与考核标准一体化,即按实现目标的程度实施考核,由此决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
5、强调发挥各类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领导者应允许下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设立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以满足“自我成就”的要求。
mbo目标管理法
mbo目标管理法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通过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来推动组织和个人的发展。
MBO目标管理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员工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目标的制定、沟通、执行和评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MBO目标管理法的执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目标制定:首先,组织明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各个部门和个人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达到的,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追踪。
2. 目标沟通:目标制定完毕后,领导者需要将这些目标清晰地传达给下属,并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在沟通过程中,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
3. 目标执行:一旦目标制定和沟通完毕,员工需要付诸行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员工需要明确自己的重点和优先级,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领导者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进展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目标评估: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的依据应该是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
在评估过程中,领导者可以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了解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领导者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的积极表现。
MBO目标管理法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导向:MBO目标管理法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使员工的个人努力能够对组织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明确性:MBO目标管理法要求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和达到的,这使得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且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绩效。
3. 参与性:MBO目标管理法允许员工在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表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4. 反馈性:MBO目标管理法强调目标的评估和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行为方式,提高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目标管理法读书笔记
目标管理法读书笔记一、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概念。
目标管理法(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由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
它强调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设定、实施、评估等过程,通过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员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1. 目标设定的重要性。
- 明确的目标为组织和员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例如,一家销售公司设定了年度销售额增长30%的目标,这就使得销售团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地进行销售活动。
- 目标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在生产企业中,如果设定了产品次品率低于1%的目标,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估生产环节是否达到要求。
2. 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 组织目标通常具有层次性,从高层的战略目标到基层的操作目标。
例如,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战略目标可能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家新店,而基层门店的操作目标可能是每天保证食品原材料新鲜度达到95%以上。
- 目标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的结构关系。
营销部门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知名度,这与生产部门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上获得知名度。
二、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步骤。
1. 目标设定阶段。
- 共同参与。
上级和下级共同商讨目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项目的目标,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合理的目标建议,如软件开发项目中,程序员可能会根据技术可行性提出项目完成的时间目标。
- SMART原则。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 - bound)。
员工设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不是一个好的目标,而“在本季度末将文件处理时间缩短20%”就是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
mbo目标管理例子
mbo目标管理例子MBO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提高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MBO目标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目标,然后通过监控和评估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下面是一些MBO目标管理的例子。
1. 销售目标管理在销售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目标。
管理者和销售人员可以共同制定销售目标,例如销售额、销售数量、客户满意度等。
然后,通过监控销售数据和评估销售人员的绩效,来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2. 生产目标管理在生产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目标。
管理者和生产人员可以共同制定生产目标,例如生产数量、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等。
然后,通过监控生产数据和评估生产人员的绩效,来确保生产目标的实现。
3. 财务目标管理在财务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
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财务目标,例如利润、现金流、资产回报率等。
然后,通过监控财务数据和评估财务人员的绩效,来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4. 人力资源目标管理在人力资源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目标。
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人员可以共同制定人力资源目标,例如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员工绩效等。
然后,通过监控人力资源数据和评估人力资源人员的绩效,来确保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
5. 客户服务目标管理在客户服务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客户服务目标。
管理者和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客户服务目标,例如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率、客户回访率等。
然后,通过监控客户服务数据和评估客户服务人员的绩效,来确保客户服务目标的实现。
6. 研发目标管理在研发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研发目标。
管理者和研发人员可以共同制定研发目标,例如研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研发新工艺等。
然后,通过监控研发数据和评估研发人员的绩效,来确保研发目标的实现。
7. 市场营销目标管理在市场营销领域,MBO目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营销目标。
mbo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MBO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引言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原理和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使组织、团队和个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工作、追求卓越。
在实施MBO目标管理时,有一系列的步骤需要遵循。
本文将介绍MBO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管理方法。
步骤一:制定总体目标首先,在实施MBO目标管理之前,需要明确组织、团队或个人的总体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明确、可量化、具有挑战性和实现可能性的。
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可以为后续的工作设定明确的方向。
步骤二:与团队成员讨论目标接下来,管理者需要与团队成员讨论总体目标,并与其共同制定具体的分解目标。
这个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需要充分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团队的参与,可以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并提高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列点:•召集团队成员开会,明确目标讨论的时间和地点•共享总体目标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每个分解目标进行讨论和协商,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步骤三:制定个人目标和任务在确定了分解目标后,管理者需要与每个团队成员单独沟通,制定个人目标和任务。
个人目标应该与团队的分解目标相一致,并且要符合团队成员的能力和职责。
同时,为了有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
列点:•单独与每个团队成员沟通,制定个人目标和任务•确保个人目标与团队的分解目标相一致•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职责制定合理的个人目标•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步骤四:制定绩效指标在制定了个人目标和任务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来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绩效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客观性和可比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可以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列点:•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绩效指标,确保其公正和客观•绩效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比性•明确绩效指标的实现时间和频率•设定奖惩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工作和提高绩效步骤五:制定行动计划为了实现设定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目标管理考核法(MBO)说明文件
目标管理考核法(MBO)一、目标管理考核法(MBO)考核指标目标管理考核法(MBO)的考核维度有三个,分别为“工作业绩”、“目标达成”、“态度/行为”等方面。
其中,“工作业绩”和“目标达成”两项指标的权重各占40%,“态度/行为”指标占20%。
具体为:1.工作业绩:指从学校整体目标中可分解的量化指标。
2.目标达成:指员工与其上级管理者在考核初期达成一致的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一般用定性的指标来衡量。
3.态度/行为指标通常包括: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主动性、创新性及执行力等指标。
二、目标管理考核法(MBO)等级设定1.部门负责人要根据部门整体工作职责及工作完成情况,对部门内所属员工进行考核打分,并且对于考核打分进行审核,调整确认考核等级。
考核等级分为卓越(A+)、优秀(A)、良好(B+)、合格(B)及不合格(C)等五级。
其等级定义如下:A+:卓越,创造性地、完全超乎预期地达成目标,并做出重大贡献或在工作方面有极大的推广价值;A:优秀,明显超越目标的完成工作任务;B+:良好,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偶尔会超出预期;B:合格,符合岗位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C:不合格,尚待改进,有未完成工作或业绩结果有明显缺陷。
如果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难以胜任,该员工工作业绩表现与岗位要求明显不符,不能完成岗位职责的最低要求,不发放月度绩效工资并考虑调岗。
2.绩效考核等级强制正态分布原则如下:备注:分数仅做参考,最终绩效等级按照强制人数占比即排名确认。
(1)当学校内参与考核的人数≥10人,则按以上比例分布确定各考核等级人数;如学校内参与考核的人数<10人时,依据如下标准确定绩效结果:1)人数=9个,考核等级为A+和A的数量合计不超过3个,其中A+不超过1个。
2)人数≤8人,考核等级为A+和A的数量合计不超过2个,其中A+不超过1个。
3)有A(含A)以上必应有B(含B)以下。
(2)考核结果分布的原则是严格按照学校考核分布比例规定,负责排序的人本身不参与排序。
目标管理法(MBO)在远大公司中应用
目标管理法(MBO)在远大公司中应用目标管理法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管理的竞争。
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都在不断探寻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的管理方法。
在我国企业中,目标管理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以远大公司为例,介绍了目标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流程,并分析了在实施目标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管理法(MBO)概述一)目标管理思想的由来目标管理法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最早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是管理专家XXX。
XXX认为,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
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二)目标管理法(MBO)的特点MBO指导思想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
具体方法上是XXX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一个全面性、全员性、激励性的管理方法。
MBO强调参与管理、自我控制、下发放权、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以及目标管理的核心。
三)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流程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流程包括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控和评价、反馈和调整。
这个流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实现目标的达成。
二、XXX中目标管理法的应用XXX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目标体系建立不够完善,目标之间缺乏协调性。
其次,目标考评和控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目标完成情况无法得到真实反映。
最后,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科学,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MBO)绩效考核法操作指南
目标管理(MBO)绩效考核法操作指南(一)目标管理(MBO)概述1、目标管理的(MBO)的涵义目标管理要求企业各级主管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明解责权利目标理论的前提是,如果员工有意识地建立一个目标,它就将影响到个人的工作表现。
建立目标的人们比没有建立目标时会得到较高水平的结果,而且,建立了目标的人比没有建立目标的人工作表现更好。
这些发现包括如下内容:①目标特性。
对个人来说,设立具体目标会改善工作表现,也会提高个人和组织活动的效率。
②目标难度和可接受性。
通常,目标越难达到,可望达到的工作表现水平就越高。
但是,如果目标超过了人们接受的程度,则会降低目标的效应。
③反馈。
如果在建立目标的同时现建立反馈机制,则能更进一步改善工作表现。
④与建立目标有关的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目标可能与刺激有联系,而时间限制可能削弱与目标相关和生产。
此外,在受教育程度较低、成就需要较低以及习惯于参与方式的人们中,通过参与方式建立的目标最有利。
2、目标管理的程序⑴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设置目标的第一步是最高主管人员确定在未来时期内,他们要抓住的企业宗旨、使命和更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在设置目标的时候,主管人员也要建立衡量目标完成的标准,如果制定的是可以考核的目标,销售金额、利润、百分率、成本标准等这些衡量标准,一般都要制订到目标中去。
⑵明确组织的作用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期望的成果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往往被忽视,这一点应注意。
例如,在设置一种新产品投产的目标中,研究、销售和生产等部门的主管人员必须仔细地协调他们的工作。
⑶下属人员目标的设置在有关的总目标、策略和计划工作前提传达给下属主管人员后,上级领导人就可以着手同他们一起工作来设置他们的目标了。
上级领导人的作用在这里是极其重要的。
他们应该问的问题包括:你能作出什么贡献?我们怎样来改进你的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改进我的工作?有什么障碍?是什么阻碍你取得更高水平的业绩?我们能做什么改革?我能怎样帮助你?这样做,可以使许许多多阻碍业绩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可能从下属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中,吸收到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MBO绩效管理办法
MBO绩效管理办法MBO绩效管理办法引言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即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
它强调员工与管理层应该共同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来评估绩效。
MBO是一种灵活的绩效管理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员工、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介绍MBO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基本原理MBO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目标导向:MBO着重强调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能够衡量绩效的。
2. 双向沟通:MBO强调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员工应该积极参与目标制定、评估以及反馈过程。
3. 目标共识: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应该达成共识,确保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并愿意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4. 定期评估:MBO强调定期评估工作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实施步骤1.确定目标在MBO绩效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明确性: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被量化和测量。
- 挑战性:目标应该设定得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可衡量性:目标应该是可以被衡量和评估的,以便进行绩效评估。
- 可行性:目标应该是可行的,员工有能力和资源去实现这些目标。
2.制定计划在确定目标之后,需要制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详细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分工和时间安排等。
3.明确责任每个参与者在MBO绩效管理中都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层应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员工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4.实施执行实施执行阶段是MBO绩效管理的核心阶段。
员工按照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进行工作,并根据工作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5.定期评估MBO绩效管理强调定期评估工作绩效。
定期评估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以及及时调整目标和计划。
6.反馈和奖惩及时给予员工反馈是MBO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管理层应该及时将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并根据员工的绩效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法1、目标管理的由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缩写为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而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
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要想准确地指明究竟谁是目标管理的创始人并不容易,但公认为彼得·F·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发展和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来理解:(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
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2)强调“自我控制”。
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
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
(3)促使下放权力。
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局面搞得更有生气一些。
(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评价员工的表现,往往容易根据印象、本人的思想和对某些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评价。
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
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由于各个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可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这项工作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
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2)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
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
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
(3)组织实施。
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
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
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4)检查和评价。
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
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
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
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
4、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尽管目标管理方法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若干弱点和缺点。
有的缺点是方法本身存在的,另外一些则是在运用中引起的。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讲得不够。
目标管理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有效地付诸实施,则尚需各级主管人员对它有详尽的了解和认识。
这就需要对目标管理的整个体系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说明目标管理是什么;它怎样发挥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它在评价管理工作成效时起些什么作用;以及参与目标管理的人能得到什么好处等。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主管人员讲清。
目标管理和其他各种计划工作一样,如果那些拟订目标的各级主管人员得不到必要的指导方针,不了解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企业的基本战略和政策,那么他们就无法制订出正确的目标,也就无法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
(3)目标难以确定。
一方面可考核的目标是难以确定的;另一方面使同一级主管人员的目标都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更是困难的,而这两个问题恰是使目标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几乎在所有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中,所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很少超过一年,常常是一季度或更短些。
强调短期目标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防止短期目标所导致的短期行为,上级主管人员必须从长期目标的角度提出总目标和制定目标的指导方针。
(5)不灵活的危险。
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保持其明确性和肯定性,如果目标经常改变,就难以说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的结果,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存在许多不肯定因素,这又使得必须根据已经变化了的计划工作前提对目标进行修正。
然而修订一个目标体系与制定一个目标体系所花费的精力相差无几,结果可能迫使主管人员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过程。
了解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对于有效地实施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
目标管理在我国的管理发展中还是一种新的趋势,各类组织的主管人员还需不断探索,使之不断完善。
目标管理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组织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化。
是衡量组织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由于组织活动个体活动的有机叠加,因此只有各个员工,各个部门的工作对组织活动作出期望的贡献,组织目标才可能实现。
所以,如何使全体员工、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赤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目标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德鲁克1954年在著名《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即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
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逐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1.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疳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
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
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只明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
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樗。
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过多干预。
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组分为四个步骤:①高层管理预定目标。
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
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
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
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
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确立下级的目标。
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下级的分目标。
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
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
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