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名邦--余姚
历史文化名城——余姚
历史文化名城——余姚余姚这座美丽而富饶的江南小城,隶属于宁波,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史学界称为东南名邑、文献名邦。
它位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余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余姚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以河姆渡文明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最具特色。
翻开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历史长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壮观的原始画卷: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几个河姆渡先人举着沉重的石铲,用双手耕作农田,辛勤的汗水顺着脸颊慢慢地流下来;远处,一群人挥舞着木棒,试图将一头巨大的水牛赶进田地;到了晚上,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大家一起围着篝火,他们跳起古老的舞蹈,吹着悠扬悦耳的骨哨,十分快活地享受着劳作一天后的食物。
我们的河姆渡先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生活,为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为余姚的历史感到骄傲。
余姚被称为文献名邦,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朝时期,我们余姚就出了一位伟大的贤者严子陵。
他满腹经纶,一生淡泊名利,他的高风亮节令世人赞叹不已。
名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也是先姚先贤之一。
他学贯古今,创立心学思想,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家、政治家。
我们要继承姚江先民的宝贵精神,把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为余姚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余姚的经济发达,是中国百强县市之一。
各种名点小吃应有尽有,令人垂涎欲滴。
正因为有了河姆渡先人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我为生长在余姚而感到幸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余姚,一座古朴而现代的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的历史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深邃的文化在这里结出累累的硕果。
余姚,我美丽可爱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小学作文:与历史的对话
与历史的对话我的名字叫历史,我生活在一片1526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
这片富饶瑰丽的土地孕育了1000年灿烂悠久的河姆渡文化。
这个位于浙东宁绍平原上的小镇,历代文人荟萃,名贤辈出。
她就是“文献名邦”——余姚。
昨天我一出世,便是厚重的,昨天,有风靡一代的阳明学派,有长留东瀛的舜水思想,有中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明儒学案》,也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不朽诤言的《明夷待访录》。
在历代鼎革、抵制外侮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在鸦片战争后,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漫长道上,无不留下余姚人民的斑斑血痕,是余姚永古不朽的光辉足迹。
今天解放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幼年时的街坊里巷,都变成了高楼通衢,人车辐稠的现代化工商都市,使我都有些陌生了。
这里有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名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面积大于西湖2倍的四明湖、古迹荟萃的龙泉山、被道家尊为第九洞天的丹山赤水、誉为“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的四明山森林公园和占地2460亩、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玉文化主题公园的天下玉苑等景点,还相继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
素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也遍及全市各地,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等中国名牌产品。
明天我生活得这个城市正迈着巨人的步伐前进,所以,我也将涌无止境,我虽不能亲自抒写我自己,但我依然要预测一下我的未来。
未来的房屋未来的房屋将是节能型的,人们在房屋的墙上安装了新型太阳能电池,在白天,它将大量的太阳能转换为电力,供冰箱、电脑、微波炉等电器使用,并把多余的电储存起来,在晚上使用。
游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作文
游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作文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
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
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
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
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
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
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东南名邑 石谱新章
东南名邑石谱新章作者:徐宝达来源:《中华奇石》2013年第02期一、余姚概况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西北部。
余姚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是个风光旖旎的山水城市,南屏巍巍四明山,北枕滔滔杭州湾,百里姚江横贯平原腹地。
城中心,则是一水中流、四灵环抱、虹桥飞架、双城相拥的风水宝地。
余姚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文献名邦、东南名邑”。
1980年-198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相关市县文管会在宁绍平原作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普查,近年来在基本建设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至今共发现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47处,分布于钱塘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舟山群岛,其中以姚江平原最密集,共计有25处,因此可以说,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还有3000年的牟山湖成湖历史,2000年的建城史,1700年前的越窑青瓷窑遗址,“舜耕历山”、“禹藏秘图”的动人传说,还有幽谷中的道家洞天、唐诗之路、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丹山赤水、王阳明故居和名扬全国的革命老区浙东区党委旧址等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为余姚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余姚是古老而美丽的,同样也是时尚而年轻的。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在2011年全国百强县市评选中,余姚名列前十,2009年-2011年,余姚连续被评为全国最具有幸福感城市,2011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绿色城市,同时,余姚市是全国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
二、余姚石文化可以说,石文化是世界上其他文化的先导,石器是人类社会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
上世纪70年代,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如石斧、石锛、石凿、磨盘以及用玉石制作的殃、璜、管、珠等饰件,先民以石制工具用来农耕、砍伐木材、建造房屋、制造各种狩猎利器和装饰用品,表明在河姆渡原始文化时期,石器和玉器的功能已开始分离了。
余姚城市形象口号
余姚城市形象口号
口号,余姚城市形象口号
余姚市地处宁波市西部姚江流域,南依四明山脉,北濒杭州湾。
历史上余姚硕儒辈出,有“文献名邦”之称。
7000年前即有水稻栽培,为世界水稻主要发源地之一。
境内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
余姚城市形象口号:1、文载七千年河姆渡,景秀八百里四明山。
2、史·贯古今,文·传千秋,景·秀江南。
3、思想的渡口,创业的乐园。
4、山水秀江南,文明渡千秋。
5、山水之城、稻米之乡、文化之邦、魅力之都。
6、渊源河姆渡,幸福山水城。
7、文献名邦,山水城市,啷哉余姚。
8、一看就知道,还是余姚好。
9、河姆渡文明孕育的幸福之城。
10、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
余姚山清水秀,作为当年会稽—四明山—天台这条“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在千里四明的七十二峰,道教第九洞天丹山赤水、四窗岩、鹁鸪岩、白水冲、仰天湖等人间胜景,留下了李白、孟浩然、范仲淹、王安石、陆游等历代骚人墨客的足迹和诗章。
这里名人雅士辈出,汉代高士严子陵,明代着名哲学家王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明未清初着名思想家黄梨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而被《世界文化名人录》收编的当代着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更是现代余姚人的骄傲。
这里是着名的杨梅之乡、榨菜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中国早熟密梨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红枫之乡。
南部四明山出产国优名茶“瀑布仙茗”,姚江走廊有绵延百里的杨梅林,为余姚杨梅的主产区。
还有风味小吃陆埠豆稣糖、余姚干菜笋等。
丹山赤水
村庄虽然简朴,但它的文化内 涵非常的丰富,是浙江山乡风情 的一个缩影,现为宁波市十大名 村,浙江省农家乐示范村。
由于柿林村周围的土 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 先辈们种了很多果树,尤 以柿树最多,全村现有柿 树百余棵,其中树龄最长 的达300年以上。
村落内保存着大量以“石墙青瓦”为特色的传统建筑,至今古风犹存
这个潭显圆形, 像口锅盖,潭水碧 绿,清澈见底。是 为纪念华盖这人而 命名的,华盖为挽 救整个四明山脱离 干旱而牺牲自己。
幢起岩 是一块十几丈 高的方形石柱,从 山根突兀而起,挺 拔雄伟,直刺苍穹。 石柱顶端还有一块 巨型方石,仿佛人 工叠加上去的,石 柱和巨型方石严密 相叠,浑然一体, 真是天造地设,鬼 斧神工,当地人称 它为“幢起岩”。 关于它的来历,有 一个美丽的传说。
它由一棵锦松,一棵白桃花古 树和七棵百年香榧树组成。
这口井也叫同心井,就是这口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 的柿林人,世世代代,全村人都是饮这口井里的水,所 以有“一口井饮千丁”的说法。
古井十分奇异,有预报天气的功能。当地的村民根 据长年累月的观察,发现了“大井水满要天晴,大井水 浅天落雨”的规律。
它是丹山赤水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村庄不大,但有600多年的历史,现有 村民500多人,主要是老人和少年大多 来自年轻人都外出经商、求学、务工。
丹山赤水风景区位于浙江历史文化名城, 有“文献名邦”之称的余姚市境内,是一处 “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道教文化、红色之 旅、浙东山乡古村风情和民风民俗为内涵, 以绝壁、奇岩、古桥、溪流、飞瀑为特色” 的旅游胜地。连绵叠翠800里的四明山和流 淌着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姚江在这里交融, 孕育了一处令人迷醉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我的家乡——美丽的余姚
河姆渡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遗址景区由博 物馆、遗址现场展示和原始生态区三部分组成,江泽民主席为河 姆渡遗址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1993年在遗址西侧建起了博物馆,占地3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3200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干栏式”形式,以体现河姆渡原始时期的 建筑特征。人字 形坡屋面上设置5-7组交叉构件,象征着七千年前卓越的 榫卯木作技术。整座建筑造型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表现了先民爱 鸟、崇鸟的习俗。文物陈列馆分三 个展厅,以三百余件出土文物精品为 依托,辅以模型、木雕、灯箱、照片等,展示了七千年前先民的生产生 活内容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观览其 中,您将为先民 的创举深深地叹服。
余姚简介
• • • • • 中文名称: 余姚市 外文名称: Yuyao Shi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宁波市 下辖地区: 辖6个街道、 14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 兰江街道北 兰江路1号。 • 电话区号: 0574 • 邮政区码: 315400 地理位置: 浙东宁绍平原 面积: 1501平方公里 人口: 83.38万(2010年) 方言: 吴语,徽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机场: 萧山机场 火车站: 余姚站 车牌代码: 浙B 代码: 330281 拼音: YúYáoShì ,YuyaoShi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浙东鲁迅学院旧址
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
浙东韬奋书店
天下玉苑位于大隐九龙山下,是一个以玉文化为特色,融山水灵气、玉雕精 品和人文胜迹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占地2460亩,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 公园内倚山环湖建有西隐禅寺、南天坛、凤凰台、秀湖、玉苑门楼五大景区, 大小景点二十多个,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玉文化主题公园。其建筑风格集南北之精 华,主 景依托山水,采用有藏有露、以藏为主的建筑风格,把江南建筑的亭、台、 楼、阁、轩、榭布局得错落有致,幻造出山外有山、园中有园、举步即景、步移 景换的艺 术效果。
东南名邑 文献名邦 ——余姚
天下玉苑
天下玉苑以玉为载体,将山水灵气,玉雕精品和人文圣迹融为一体,是一 个以弘扬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风景旅游区。
四明山森林公园
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共14处)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新四军浙东纵队 司令部旧址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水冲
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四公里 的白水山上。白水山又名白山, 因有白公在此修炼得道而名,山 上有冶山、屏风、石屋、云根四 峰,石屋峰怪石嶙峋,峭壁悬崖; 云根峰苍翠夺目,流泉生辉。两 峰之间,一帘飞瀑从53米的高处 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声若 沉雷震地,蔚为壮观,这就是白 水飞瀑,俗称白水冲。
玉佛塔
4
特色余姚
民间艺术
大隐石雕
余姚犴舞
车子灯
雀东东 木偶摔跤
姚剧
特色余姚——特色活动
特色余姚——特产
葡萄
蜜梨 豆浆 杨梅
榨菜
茭白 樱桃
豆酥糖
山笋
走 进 余 姚
易及信息交流、展览展销、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性、多功能、广辐 射的全国性塑料专业市场。
中国轻工模具城——集模具制造加工、模具设计研发、模具技术
培训、模具信息服务和模具材料设备交易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 平的模具工业园区。
浙江远东工业城——台商独资的成片开发项目。
3
灵秀余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山川带给人们的是感觉上的愉悦和生态上的幸福 。 余姚市“枕山傍海拥平原”,南屏峰峦叠翠的四明山,北濒海天一色的杭州湾, 中间位姚江平原,地势落差大,地貌多样,山地(含丘陵)、水域(含海域)、 平原(含海涂)三者之比,为53:18:29,可称得上是典型的山水田园城市。由 地势和地貌衍生的物产资源、山水资源、气象资源、地貌资源等十分丰富。 余姚市南部山区,千岩竞秀,飞瀑畅歌,自然景观较多,景色秀丽;余姚中部地 区是姚江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荡漾着碧波流韵的江南水乡之美;余 姚北部为杭州湾冲击平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起伏着涌潮奔流的豪气。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晴天照眼明。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楼。”北 宋著名政治家、著名诗人王安石对余姚的美好描述,恰到好处地描述了这方土地 自古至今的灵秀。
大美余姚
初冬,驱车由杭州出发,经绍兴、上虞至古城余姚,作一晚两日短游。
登山泛舟,游馆临碑,走街串巷,品茗尝鲜,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内心暗自羞愧,比起有几大页旅游攻略装备、长年奋战在路上的“驴友”,我对此地的了解,至多十分之一;比起有七千年文明史,两千年建城史古城的青山绿水,我更算是匆匆一瞥了吧。
这座古城的文明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岂是我这位凡夫俗子所能赏透。
但又于心不忍做走过、看过、尝过后就忘掉的暴殄天物之人。
于是就网上搜索,书中查找资料,把所见、所闻、所感连缀成文,只留作纪念和分享,遑论对古城大美之解读。
浙东有古城余姚,因句馀山南枕,姚邱水环带而得名,至今两千年。
上推七千载,河姆渡先人已背山架屋,临水而居,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他们搭建了中华广厦中第一座榫卯木屋,培育出中华粮仓里第一颗稻米,刻凿出世界船舶史上第一艘独木舟……他们中有匠人,塑黑陶,琢石玉,削箭矛,建房舍;有农民,种水稻、果蔬,养猪、狗、水牛;有渔民,驾小舟,捕鱼虾;有猎人,手持长矛,刺杀野兽,搭张木弓,射击飞禽;有巫师,涂面纹身,饰以兽皮,扮成飞鸟,吹奏骨哨成悠长的曲调,愉悦天地诸神;有画家,在陶器上、玉石上、兽骨上、石壁上,留下优美的刻划装饰与绚丽的绘画;有首领,带领部落族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开创了中国南方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
男人辛苦劳作,女人勤俭持家,孩子们奔跑在幽静的山谷中,嬉戏于空阔的田野间。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七千年之于宇宙,如白驹过隙;二千载之于中华,犹细浪淘沙。
能够把古老文明如此丰富多彩地展现在你我眼前,唯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能够拥有如此灿烂辉煌古文明,是古城余姚之大幸。
河姆渡文明是一颗启明星,在祖国最东方盈盈皎皎,中华文明如艳阳随之喷喷薄薄。
在风光旖旎的龙泉山西麓,有一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仿古院落,即为余姚博物馆。
余姚资料
简介《余姚市志》1册,入志资料下限1987年。
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精装护封,16开。
印数5000册。
72.5印张。
1200千字。
建置【置县考辨】余姚置县有两说:一为秦置:明嘉靖《余姚县志》岑原道叙曰:“粤若帝舜,肇启封土,秦皇列县,称名自古”。
明成历《余姚县志》:“秦皇二十六年始置故越地为会稽郡。
则三代以至于秦,余姚并为会领县。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始皇东巡狩,……因舜之支庶而立余姚、上虞。
”有按语称:“钱塘、余杭、山阴、诸暨、剡、余姚、句章、鄮等十三县,考之诸书,皆云秦置,殆无疑义。
”当代谭其骧主编之《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会稽郡图》,图中标有22个县,虽无余姚县而其例中却说“秦王朝郡县按公元前222年至207年编绘,……除收取唐宋以前史书明确记为秦县者外,凡战国为县,以及秦灭六国至西汉统一前的地名,而西汉又为县的都作秦县处理。
”此地图集内《西汉会稽郡图》标有26个,中有余姚县。
秦置说可见《大明一统志》,嘉靖《浙江通志》、《辞源》、《辞海》,以及臧励龢《中国地名大辞典》等。
二、汉置说清康熙新修《余姚县志》:“秦置会稽郡,而余姚之名始见于汉书,自汉至陈皆属会稽郡。
”清乾隆、光绪《余姚县志》:“秦置会稽郡,汉为会稽余姚县。
”汉置说,还见于唐《元和郡县图志》、近人史念海《秦县考》。
《余姚市志》采用秦置说,并附有汉置说资料作为参考。
详见《余姚市志·建置篇及附录》【县名来由说】一、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见《元和郡县图志》、《史记正义》);二、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姚乃其属邑,故云余姚(见明万历《绍兴府志》、《余姚县志》);三、“考余姚帝舜所生之地,故其江曰姚江,南有句余山、合山水之名为余姚”(见康熙新修余姚县志,乾隆《余姚县志》,黄宗羲《孟子师说·舜生诸冯章》和《四明山志》;四、“余姚”古越语。
(见清李慈铭《越谩堂日记》)。
余姚博物馆基本陈列巡礼
文化殿堂名邦渊薮——余姚博物馆基本陈列巡礼余姚博物馆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西麓,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由现代建筑和古建筑两部分组成,2003年建成,2010年扩建后重新开放,现已成为当地一座风格独特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筑。
作为全方位诠释姚江文化的殿堂,余姚博物馆基本陈列《烟水万人家——余姚古代文明展》分为序厅、“姚江文脉”、“东南名邑”、“文献名邦”、“姚江流韵”等五个部分,通过富有观赏性的多媒体、艺术场景布置等现代化陈列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姚江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重点演绎了河姆渡文化、越窑青瓷文化、名人文化、学术文化、古越民俗文化等内容,充分展示了余姚这座东南名邑、文献名邦的人文风采和地域魅力,反映了余姚丰厚的文化积淀。
序厅:姚江文化的整体扫描在蜿蜒流淌的虚拟姚江的引导下,观众们首先步入的是序厅。
粉墙黛瓦、碧绿姚江的背景,片舟渔翁、砖雕门楼的模型和远处“烟水万人家”的标题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意蕴深远、充满立体感的水墨画卷,如穿越时空般将观众带入到展览中。
循环播放四明山、河姆渡遗址、通济桥等景观的LED屏将余姚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地融汇在一起,更平添了“画卷”的灵动。
粉墙上镌刻的“余姚历史沿革”显示,早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余姚就已建县,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历朝兴替、世事沧桑,历经千年的余姚一路走来,让人感叹不已。
此外,序厅还设置了触摸屏。
观众可以从中自行搜询、了解余姚历代名人、历代人口、历代进士、历代县官、历代农田、历代水利设施、历代寺庙道观、境内发生的历代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从而为下面的参观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铺垫。
姚江文脉:精品纷呈彰显底蕴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直至明清时期,姚江的文脉绵延悠长。
“姚江文脉”展厅便以实物为主的形式,重点展出了各个时期余姚出土或传世的各类琳琅满目的精品及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瓷器、骨器、牙器、石器、玉器、金银器、铜器、字画、古籍善本等),展现了余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余姚导游词
余姚导游词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西北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余姚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余姚导游词【篇一】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
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
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
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姆渡镇、余姚镇为主的荸荠种主产区,以姚西马渚镇、牟山镇为主的粉红种(西山白杨梅)主产区的生产格局。
并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栽培面积全国最大、产量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孛荠种产区;第二、栽培日趋标准化,省级地方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已在产区推广实施:第三、果品质量好,全市主栽品种荸荠种是国内专家首推鲜食兼加工良种,质量上乘,果均重10克,色艳多汁酸甜适口,富含各类矿质和维生素,拥有“鹤顶牌”余姚杨梅等省优质农产品品牌。
( 余姚)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余姚导游词【篇二】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西北部。
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
余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1230~1956毫米。
不过,余姚天气偶尔会开“玩笑”,无规则地时不时会突然发生春寒、干旱、雨涝、台风、龙卷风、冰雹之类。
但十分罕见。
余姚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2023参观博物馆观后感_6
2023参观博物馆观后感2023参观博物馆观后感1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
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
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
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
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
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
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余姚镇古建筑介绍
。
采 用 这 种 布 局 的 大都 为清 代建 筑
。
的 整体 结 构 练
。
,
可 以说 是 规 矩 谨 严
、
,
结构 简 邻 家道地
,
如 邵 十房 ( 直 神 弄6 一 1
(
号)
。
、
倪 家 民居
最 为典型 的 有宰 辅第
。
霍宅
,
、
武 胜 门 路8 号 ) 就 是 这 样
余 姚 镇 的 建筑
, ,
及翰 林房 等
前厅
后堂
、
楼屋
。
最末 一 般 为堆 放 杂
每
,
余 姚 江 自西 向东
,
,
横贯全 城
流经
。
物 的 低 矮 的后 罩 屋
进 单体建 筑 之 间 厢房
, ,
大门开在 门厅 明间
,
宁波 北城
,
注入东 海
“
把 余 姚 镇 分成 南北 两 城
”
均 有庭 院 分 隔
两 侧或有
始筑 于 三 国
, ,
;
南城建 于 明 代 嘉 靖 三
宁 波 师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 曰. . . . . . . . . . . . . . . . 记 , 陀. , . . . 1 . 二 口 巴 , . r , , ` `
1
. , . . 叫 . , , 口. 钾. . 护.
6年
第一 期
,
~
,
.
口
.
争, 洲.
.
,
,
. 甲 . 即 ,
,
,
均 施六 扇 六 株
我的家乡-美丽的余姚
一
二
三四
、
、
、、
文
红
风美
化
色
光食
之
之
之之
旅
旅
旅旅
杨梅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
(Myrica)的几种灌木和小乔木的统称,尤指宾 夕法尼亚杨梅(M. pennsylvanica)。宾夕法尼亚 杨梅浆果灰色蜡质,煮沸後所得的蜡可制杨梅 蜡烛,故又称蜡烛树。加利福尼亚杨梅(M. californica)在温暖的气候区种作沙壤观赏植物。
白水冲瀑布
白水冲,在梁弄镇南四公里的白水山上。白水山 又名白山,因有白公在此修炼得道而名,山上有冶山、 屏风、石屋、云根四峰,石屋峰怪石嶙峋,峭壁悬崖; 云根峰 苍翠夺目,流泉生辉。两峰之间,一帘飞瀑从 53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声若沉雷震地, 蔚为壮观,这就是白水飞瀑,俗称白水冲。历代诗人 对此瀑歌 吟甚多,描绘都非常形象生动,如元代赵澹 山称之为:“玉龙吼山山为开,悬涛迸出翻崔嵬。回 风便可作飞雨,共听万壑鸣惊雷。”明代沈明臣也留 下了“潺湲吹古 雪,倒卷入银河”的诗句。 瀑布的源头在道士山,山亦因白道人修炼成仙的传说 而得名。在道士山的涧边岩滩丛中,生长着一丛丛的 茶树。相传古代有位叫虞洪的余姚人,入山采茗,遇 仙人丹 丘子,赠以山中大茗,后取名为“瀑布仙茗”, 意为仙人所赐。这里就是它的原生地,旁边还有虞洪 为纪念丹丘子而建立的茶祠遗址。
白杨梅
腐皮包黄鱼
冰糖甲鱼
荷叶粉蒸肉
全虾仁
back
江南最名邑渊远河姆渡 ——余姚文化之旅
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底蕴。以余姚先人为主体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姚江文 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余姚作文一千字
走进余姚作文一千字余姚是浙东的一个小城市,你可别瞧它只是一个小小城市,那可是一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宝地。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曾在余姚为人类的文明史上描上了绚丽的一笔。
我的家乡余姚不仅是有着七千年历史的文献名邦,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水城市。
我们余姚的母亲河——“姚江”。
那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一条孕育了河姆渡先人的姚江把余姚分割成江北、江南两片,而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凌空横卧着余姚第一桥——“通济桥”。
而正是因为这座桥把江北和江南融为了一体,姚江上的石上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名花,时不时人一柳枝条摇曳着,俨然柳树姑娘正照着清澈见底的江面点头呢,路过的人还称赞着姚江:“这儿真美呀!”江的南边则是我的“百转千回之路”,那里显得非常的宁静,相比起江的北边可安静多了,对人们来说这里是一道“教育之路”,那是因为我们家乡最有名的教育机构就在那里,并且这条路非同一般,没有一家小吃店,这是令人最讨厌的了。
我想:“这应该是老师为了哪些吃货而设下的阴谋。
”江的北边则是我的“一转一回之路”,每次我补习回家经过那里,那是一个集休闲与娱乐一体的一条街,晚上那里热闹非凡,在数多盏灯的照耀下,那里显得格外明亮,绚丽多彩,形形色色的人在这条街上来来往往,尽情狂欢。
比如:白天休闲的老人在那里聚集聊天、看书、还经常扎成小堆切磋棋艺。
晚上酒吧的人在喝酒解闷,尽情舞蹈,江岸上还有时不时的游人正拍着这绚丽多彩的一目夜景。
此时请让我甬诗一首:山如碧浪翻汇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楼。
清晨,整个城市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慢慢苏醒。
姚江两岸树木茂盛,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偶尔有船只驶过,荡起一层层波纹。
早起的人们有的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有的独自一人,或小跑,或快走,在姚江边锻炼,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站在新建桥上,向东而望,是那古老的通济桥。
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余姚的发展。
桥的北岸,是一排古朴典雅的老式建筑,里面有酒吧、茶馆、古玩店等。
东南名邑 文献名邦 ——余姚PPT文档26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献名邦第一校_小学作文
文献名邦第一校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文献名邦第一校,感谢您的阅读!余姚市东风小学始创于1898年,首名达善学堂,是维新运动浪潮推动下兴办的国内首批新学之一,与北大、浙大同龄。
一百余年来,学校先后称为余姚官立高等学校、余姚县立第一小学、余姚县东风小学、余姚师范附属小学、余姚镇中心小学等。
2001年11月,城区拆镇建办后,复命为余姚市东风小学。
学校先后十六次易名,历经风雨沧桑。
在这块充满生机活力的启蒙之地,迄今已毕业学生万余人。
培养了明史专家黄云眉、当代儒宗蒋梦麟、著名作家楼适夷、名画家陈之佛、武术冠军胡坚强及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公仆、劳动模范……为国育才,成绩卓著。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615平方米。
塑胶操场、风雨操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等各种场地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建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通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
四机一幕进课堂,教学仪器、电化教学、音、体、美教学设施配备达到省一类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手段已开始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64名教职员工,1487名在校学生。
专任教师58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53人,占91%,小学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
教师中,有2人评为省特级教师和宁波市名师,3人评为省优秀教师,3人分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优秀班主任,有6人分别被评为宁波市教坛中坚、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有2人评为余姚市名师;有4人评为余姚市学科带头人,有18人评为余姚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近几年来,学校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为指针,扎实实施了文明工程、质量工程、特色工程、名师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得以形成,全面质量大幅度提高。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余姚市先进学校,还被评为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宁波市艺术特色项目学校、宁波市绿化先进单位、浙江省节能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推普宣传先进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先进实验学校、全国手拉手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等。
显与隐名人事例
显与隐名人事例我和范立书是同乡、文友,可能心有灵犀,背靠背起兴,竟然不约而同地写起故乡古人,而且写作的讫止时间也相同。
我采取笔记小说的写法,写了汉代至清代的近60位古人,多为真名实姓。
范立书则锁定汉代的达人严子陵,倾心三载,数易其稿,甚至曾将十余万字书稿推倒重来。
余姚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誉,古代名人贤士犹如璀璨繁星。
古代余姚有一种有意味的文化现象:为官多,隐士多,且官员兼文人。
严子陵之隐,隐成了范儿。
显与隐,是两种极致的生存方式。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显与隐的对立统一。
范立书写出了严子陵的显与隐之两难,还原了他坚守初心、维护本真的形象,也表现出了严子陵人生的状态和智慧。
我认为,范立书写严子陵,如同造镜。
严子陵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范立书,也照出了众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严子陵。
当今,“达人”已成热词,媒体纷纷推出各种达人,平民百姓一不留神就成了达人。
范立书追溯古代的达人一词,源于春秋战国鲁国大夫孟僖子对孔子的评价,是指具有明德、通达、睿智、显贵的精神内涵。
严子陵无疑是东汉达人。
对作家而言,文学创作既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
《达人严子陵》的创作,无论在素材表达上,还是在人物塑造上,均妥善地处理了显与隐的关系。
可归结为两个关键词:解谜和立意。
前为方法论,后为世界观。
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解谜的过程。
严子陵为后人称道的是其与皇帝共寝,“以足加帝腹上”,即将腿搭放在皇帝的肚腹上。
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
皇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当事人究竟为何会有此“冒犯”之举,成了一个谜。
这是传奇,但范立书并没有强化传奇,而是着意写“平常”,这是调低视角的写法。
通过严子陵为官为人的生存状态,去解开历史的谜团。
范立书做了一系列严谨、扎实的功课,他搜集资料,踏访遗址,查阅戏剧,钻研演义,搜集传说。
将不同的严子陵融合为他“理解”的“这一个”,他持有一种可信的历史观:“历史实在”与“历史理解的实在”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名邦——余姚
我的家乡余姚——这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余姚的龙山公园东大门广场上有“文献名邦”石牌坊,正面额上题刻“东南名邑”四字,源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诗中“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之名。
牌坊面坊额上是“文献名邦”四个字,“文”是指有价值的人文资料,“献”指学问渊博、熟悉掌故的贤者,这是因为余姚自秦代建县以来,历来特多名人学士,著作丰富,历史内涵丰厚,历来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之赞誉,早在明人时,就把余姚称为“文献名邦”。
此匾在为清初史鸿所书,后为清邑人翁庆龙重收。
余姚历史名人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余姚四贤:王阳明,严子陵,黄梨洲,朱舜水。
科举考试是古代规模最大,最正规的选贤举能的方式。
在科举考试中,许多余姚的文人学者都取得了功名。
在余姚的泗门有一座老房子水阁周“后顺盛”居宅,为明末清初木结构建筑,目前尚属文保之外建筑。
但这是一座清代举人府,具有相当多的人文内涵。
大堂内贴满了功名捷报
捷报之一贵府***谢元寿;谢赐* -----------[为一府二人同得功名捷报]
谢元寿[1850年---1911年],号庚仙,前清秀才,为泗门清末乡绅,1902年,谢元寿发心联合姚北众乡绅创办三乡诚意高等小学堂,并担任校董,故谢元寿是泗门诚意学校的创办先祖。
谢元寿是成之庄主谢守中之孙,其父谢嗣端,号小舫,即谢敬之长兄,1858年,在后塘河的成之庄被十八局农民武装三次强攻,最后被纵火毁为平地,谢氏此族此后即在水阁周临时购房居存,直至在阁老府南侧重造成之庄,谢元寿就是在水阁周居住时期入了泮[中秀才]。
捷报官报之一贵府----景传绩壬午浙江乡试中式第二十--[举人]-----------[景传绩光绪八年举人,此可能是目前仅存的余姚举人中式官报,可惜目前尚留存民间,随时可能消失。
景传绩是光绪八年的举人,其祖父景山是嘉庆25年府学岁贡,其父景铨之是道光二十四年的举人,官遂昌县教谕,因在太平天国时期景铨之为国死难,其子景传绩后被清庭封赠为国子监助教,世袭云骑尉。
捷报之一[学报] 即通过院试,成为官学生员,获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若再通过岁试及科试,就可以参加乡试了
捷报之一[府学报] 贵府----谢祖华高中院取入泮第五名 [院试由学政主持,由通过府试的童生参加,通过院试,即称入泮,成为生员,也称秀才。
捷报之一[官报] 礼部注册------[是清代官府旌表赏赐的一种,如:年老德高之生员,一直未得功名,即给予九品虚衔或耆老誉称。
楼内木雕梁
余姚汲修书屋[1]位于朗霞街道朗霞村,清代举人杨鸿儒旧居,其父为"人寿堂"创办人,父子俩藏书于此楼,最多时藏有木刻、石印善本近百种上万册。
汲修书屋为姚北重要的私家藏书楼,有其一定的建筑和历史价值。
2004年7月公布为余姚市文物保护点。
2012年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余姚泗门的大学士第,大学士第,是明代状元谢迁祖父的遗业,亦是谢迁幼年生活的老宅。
据《谢氏二房谱》载,谢迁的祖父名谢莹,字怀玉,号直,明代宣德五年(1430)任本省布政司,因他平贼有功,连续晋升二级,赐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谢迁,是明朝余姚三个“阁老”中最著名的一个。
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
余姚状元楼
余姚四大先贤之一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
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之后的他更加适才讨论军事,并且善于射箭。
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