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ac4a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5.png)
小学德育案例案例一:友善待人小明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对待他人总是非常友善。
在班级里,如果有新同学来到,他总是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他也是班级里的和平大使,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矛盾和纠纷。
他总是愿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案例二:尊重他人差异小红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她在班级中展示了尊重他人差异的品质。
她理解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见。
当班级讨论某个话题时,她总是积极促使同学们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鼓励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她也从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案例三:关心帮助他人小华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他常常展现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他总是乐于助人,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他会主动询问同学们是否需要帮忙,而不是等待别人向他提出请求。
他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的善行也激励着其他同学多关心他人,多做好事。
案例四:诚实守信小明是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他一直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他从不说谎和欺骗他人,他总是保持诚实的态度。
当他犯错时,他也始终勇于承认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推卸责任或撒谎逃避。
他对他人的承诺也始终如一,始终信守自己的诺言。
他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同学,让大家都懂得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可以让小学生在德育启蒙时感受到友善、尊重他人差异、关心帮助他人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ead4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e.png)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案例一:诚实守信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校里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有很多钱和一些证件。
小明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于是他立刻把钱包交给了班主任老师。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诚实守信,珍惜别人的财物,不要偷窃或占为己有。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诚实守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小明的行为,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案例二:友善互助案例描述: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和老师。
有一次,她看到同学小明拿着很多书袋走得很吃力,于是主动上前帮助他分担重物。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友善互助,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红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友善互助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互助经历。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友善互助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三:尊重他人案例描述:小华是一名小学生,他非常尊重他人。
有一次,他在学校的食堂排队买饭时,看到有同学插队,但他没有责备或争吵,而是耐心等待自己的轮次。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尊重他人,不插队,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华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排队等候的场景。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四:诚实道歉案例描述:小杰是一名小学生,他犯了一个错误后,能够勇于诚实地道歉。
关于尊重的故事
![关于尊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f1b9e1c8d376eeaeaa31e5.png)
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尊重他人所尊重的在一次巡回表演的过程中,卓别林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
卓别林和对方很谈得来,很快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个新朋友请卓别林到家里做客。
在用餐前,这个身为棒球迷的朋友带着卓别林观看了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和棒球有关的收藏片,并且和卓别林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心爱的棒球比赛。
朋友对棒球爱到了痴迷的境界,一旦打开话匣子之后就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和卓别林谈起了棒球运动。
从对方谈起棒球开始,卓别林的话就少了很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朋友在讲,他则微笑注视着对方并认真地听着。
朋友说到高兴的地方,两只手兴奋异常地比画了起来,他说起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一场精彩比赛时,仿佛已经置身于万人瞩目激动人心的棒球场上了,完全沉浸在了对那场比赛的回味之中。
8个尊重人的故事大全
![8个尊重人的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bbd3bdc6137ee06eff918c9.png)
故事大全:8个尊重他人的小故事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一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从古到今,关于尊重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在这里就列举一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又叫一声:“茶。
”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
”又吩咐道:“泡茶。
”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
”又大声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
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案例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6651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4.png)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案例案例一:尊重他人背景: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课堂和课间常常互相打闹,不尊重老师和同学。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讲解和情景剧的形式,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设立"尊重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尊重行为的学生。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尊重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案例二:诚实守信背景: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常常抄袭。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设立"诚信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诚实守信行为的学生。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诚信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案例三:负责任背景: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常常不负责任。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讲解和情境模拟,教育学生负责任的重要性。
2. 设立"负责任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负责任行为的学生。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负责任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负责任意识。
案例四:公平正义背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课堂和课间常常欺负弱小。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讲解和角色扮演,教育学生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2. 设立"公平正义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公平正义行为的学生。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公平正义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意识。
案例五:助人为乐背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校园中很少帮助他人。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讲解和情境模拟,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2. 设立"助人为乐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助人为乐行为的学生。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意识。
案例六:遵守规则背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校园中常常不遵守规则。
实践措施:1. 教师通过讲解和情境模拟,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设立"遵守规则小明星"奖项,鼓励表现出遵守规则行为的学生。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人身权益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人身权益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b618f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b.png)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人身权益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人身权益: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是道德和法治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案例来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以此促进他们的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案例一:小明的手机小明是班级里的一名学霸,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一直很出色,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某天,小明在课堂上不小心弄丢了手机,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找,但仍然无法找到。
课堂结束后,小明发现手机被同学小红捡到了。
小红当即将手机归还给了小明。
小明感激地表示对小红的感谢,并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个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红尊重小明的人身权益。
小红发现手机后没有任何犹豫,而是立即将其归还给了小明。
这种行为展现了小红的高尚品质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让全班同学认识到了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的重要性。
案例二:小华的隐私小华是一个内向的学生,他对保护个人隐私非常在意。
一天,小华的同学小李偷偷拍下了小华的照片,并将其发送给了班级的微信群。
小华感到非常尴尬和羞辱,他向班主任求助,并告诫小李不要侵犯他的隐私。
班主任及时制止了类似行为,并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相关教育。
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道德观念,即保护他人的隐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准则之一。
小李侵犯了小华的隐私,给小华带来了困扰和伤害。
经过这次事件,全班同学都明白了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益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维护班级中每个成员的隐私和尊严中。
案例三:小志的帮助小志是一个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学生。
在学校举办的一次长跑比赛中,同学小娟因感到身体不适而无法坚持到终点。
小志看到后立即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并陪伴小娟一起走向终点。
虽然小志没有获得第一名,但他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和尊重。
这个案例展示了尊重他人人身权益的另一个方面,即关心他人并乐于助人。
小志在比赛中选择了放慢速度,并陪伴小娟一同完成比赛。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功案例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f0d4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10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功案例1. 案例一:尊重他人在一年级的一堂道德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学生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应该尊重他人,不要嘲笑或歧视他人。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尊重他人的兴趣。
这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案例二:诚实守信在二年级的一堂法治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并讨论诚实守信的意义。
这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 案例三:遵守规则在三年级的一堂道德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学生们了解到在社会中,我们需要遵守各种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规则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并分享自己遵守规则的经历。
这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 案例四:关爱他人在四年级的一堂道德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社会的责任。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并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
这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5. 案例五:负责任在五年级的一堂法治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负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到负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负责任的经历,并讨论负责任的意义。
这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了负责任的重要性。
6. 案例六:尊重知识产权在六年级的一堂法治课上,老师讲述了关于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通过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到尊重知识产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
老师还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尊重知识产权的经历,并讨论尊重知识产权的意义。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故事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67d7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b.png)
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价值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些美德成就了我们的个人品格和社会风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故事,来展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故事一:尊重他人曾经有一位年长的先生,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
有一天,他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位小男孩,这个男孩正在玩耍,不小心打碎了先生的眼镜。
先生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和男孩解释眼镜的重要性,并告诉他,能否补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财物。
这个小男孩被先生的宽容和理解所打动,主动道歉并答应以后会更加小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财产。
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他人,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和谐共处。
故事二:以礼待人在一个繁华的商场里,有一位店主,她每天都用微笑和温暖的话语迎接每一位顾客。
即使是力不强的顾客,她也会以礼待人,用心地为他们服务。
有一次,一个外貌朴素的顾客买了一件廉价商品后离开了店铺,店主发现他忘记了找零钱,她主动跑出去找到了那位顾客并把零钱交给了他。
这位顾客被她的真诚和善意深深感动,之后成为了她的忠实顾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无论是生意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心去对待每一位接触到的人,用真诚和温暖的态度去影响他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真诚和善意。
故事三:诚实守信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有一次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责任不完全在他,但他主动承担了责任,并向公司领导诚实地道歉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公司领导深受他的诚实和勇气所感动,决定给予他一个机会。
从此之后,他更加用心工作,成为了公司的骄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在面对错误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并诚实地道歉,这样的勇气和责任感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
![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d53d1e941ea76e59fa0417.png)
尊重别人的小故事(12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尊重他人所尊重的在一次巡回表演的过程中,卓别林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
卓别林和对方很谈得来,很快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个新朋友请卓别林到家里做客。
在用餐前,这个身为棒球迷的朋友带着卓别林观看了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和棒球有关的收藏片,并且和卓别林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心爱的棒球比赛。
朋友对棒球爱到了痴迷的境界,一旦打开话匣子之后就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和卓别林谈起了棒球运动。
从对方谈起棒球开始,卓别林的话就少了很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朋友在讲,他则微笑注视着对方并认真地听着。
朋友说到高兴的地方,两只手兴奋异常地比画了起来,他说起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一场精彩比赛时,仿佛已经置身于万人瞩目激动人心的棒球场上了,完全沉浸在了对那场比赛的回味之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10个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7bb4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10个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尊重他人情景描述:在课堂上,一名小学生突然打断老师的讲解,指出同桌的答案是错误的。
问题分析:该情景涉及到尊重他人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全班同学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2. 案例二:公平竞争情景描述: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一名学生发现同桌抄袭了他的答案。
问题分析:该情景涉及到公平竞争的问题。
教师需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处理抄袭行为。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立即调查此事,并对抄袭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理。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全班同学讲解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意义。
3. 案例三:团队合作情景描述:在一堂美术课上,学生需要分组完成一幅画作。
然而,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们却各自为政,无法协同合作。
问题分析:该情景涉及到团队合作的问题。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合作计划,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4. 案例四:负责任情景描述: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忘记带了作业,解释说他昨晚忘记做了。
问题分析:该情景涉及到负责任的问题。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解负责任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引导他们学会制定计划、安排时间,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 案例五:友善相处情景描述:在课间,一名学生突然推倒了一名同学,引起其他同学的围观。
问题分析:该情景涉及到友善相处的问题。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相处。
幼儿园礼仪教育:尊重他人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礼仪教育:尊重他人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5f05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3.png)
幼儿园礼仪教育:尊重他人教学案例与反思幼儿园礼仪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将以尊重他人为主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开讨论,同时也对幼儿园礼仪教育进行反思。
1. 案例描述在一所幼儿园的礼仪教育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在玩具车上玩耍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想要和你一起玩,你会怎么做?”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举手回答说:“我会拒绝他们,因为我的玩具车只够我一个人玩。
”而另一个名叫小红的女孩则说:“我会和他们一起玩,我的玩具车可以让两个人一起玩。
”老师对两位小朋友的回答进行了引导和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在玩具车上玩耍时,要学会共享和尊重他人的意愿。
2.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很好地展现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中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小明的回答展现了自私和不愿意与他人共享的一面,而小红则表现出了愿意与他人共享和尊重他利的品质。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价值观和心态的体现。
这也正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礼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反思与启示在思考这个案例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小明和小红的行为差异,更要思考他们背后的原因。
或许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
面对这些差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帮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也需要引导家长和社会全面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礼仪意识。
幼儿园礼仪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校,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和行为准则。
而这种尊重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客气和礼貌,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受益,成为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从小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公民素质。
结语在我们讨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中的尊重他人教学案例之后,我们不仅从案例中看到了具体的行为和态度,更深入地思考了背后的原因和教育启示。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文化差异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文化差异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eb0ad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b.png)
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文化差异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分享尊重他人文化差异——案例分享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能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他们才能增长见识,培养宽容与包容的心态。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倡导小学生尊重他人文化差异。
案例一:小苏的新邻居小苏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她的家人因工作调动搬到了一个新城市。
第一天,小苏在学校遇到了一个穿着奇特的新同学——小李。
小李穿着异域风格的服饰,引发了其他同学的一些不理解和好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以小苏和小李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风格,并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穿着方式。
通过这个案例,小学生开始体会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逐渐明白了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案例二:班级文化日某小学组织了一次班级文化日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展示。
李明选择了中国作为展示的主题,而他的好朋友约翰选择了美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并激发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
通过这个案例,小学生不仅了解了多元文化,还学会了尊重他人选择的文化。
案例三:校园文化节某小学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邀请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来分享他们的习俗和传统。
有的家庭表演了传统舞蹈,有的家庭展示了家乡的特色美食。
这个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的机会。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以校园文化节为案例进行分享,让学生深入体验并学会欣赏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个案例,小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他们能够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差异。
案例四:互换文化体验某小学组织了一次互换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方式。
李雷与同班同学约翰进行了一次互换。
李雷去了约翰的家,亲身体验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同样,约翰也去了李雷的家,学习了中国的文化。
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素材
![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5eeeb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1.png)
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素材有:
1.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去理发。
理
发师不认识鲁迅,认为他不过是个穷教师,给他的理发很简单。
为此,鲁迅先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他并不在意,而是一直尊重理发师的工作,并且每次理发都去他那里。
理发师为此很感动,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2.孔融: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
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却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至今,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些事例都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基石。
通过尊重他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和友谊,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网络礼仪案例
![网络礼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45ef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b.png)
网络礼仪案例案例1:尊重他人发言在网络交流中,尊重他人的发言是提高网络礼仪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位网友在一个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但很快就受到了其他网友的攻击和辱骂。
然而,还有一位网友通过友善和理性的方式回应了这个帖子,引导大家停止攻击,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了对原帖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行为展示了对他人言论的尊重和对网络社区秩序的维护,树立了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流样板。
案例2:避免使用粗俗语言在互联网上,道德和礼貌同样适用。
避免使用粗俗语言是网络交流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一位用户发表了一条关于某个话题的评论,但他使用了带有侮辱性的语言。
然而,其他用户反驳他的评论时,不仅站在道德的角度批评他的言辞,还进行了对话,并通过提供更客观和建设性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行为不仅使讨论更加有意义,而且赢得了其他用户的认同和尊重。
案例3:理性讨论和辩论网络交流是表达自己观点、分享知识和促进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网络交流中,理性的讨论和辩论能够增加交流的深度和效果。
在一个在线论坛中,两位用户就某个话题展开了辩论,但很快变成了争吵和争斗。
然而,一位用户冷静地回应了对方的攻击,提出了更多的事实和逻辑,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他还提醒双方,保持友善和尊重的态度。
这种理性和冷静的回应转变了争吵为理性的辩论,不仅加深了大家对话题的理解,还体现了网络交流的高素质。
总结网络礼仪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它涉及到个体的素质、社会道德和对他人的尊重。
通过尊重他人发言、避免使用粗俗语言以及进行理性的讨论和辩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友善、尊重和理性的网络环境。
这些网络礼仪案例不仅是我们在网络交流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提高自己网络素养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参考。
网络礼仪案例案例1:尊重他人发言在网络交流中,尊重他人的发言是提高网络礼仪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位网友在一个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但很快就受到了其他网友的攻击和辱骂。
然而,还有一位网友通过友善和理性的方式回应了这个帖子,引导大家停止攻击,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了对原帖的理解和尊重。
幼儿园品德教育案例:尊重他人
![幼儿园品德教育案例:尊重他人](https://img.taocdn.com/s3/m/e43df34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f.png)
幼儿园品德教育案例:尊重他人幼儿园是小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品德教育也在此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品德进行教育,其中尊重他人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个幼儿园品德教育案例:案例一:小朋友们讲礼貌在某幼儿园中,教师们在教育学生讲礼貌时,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尊重意识。
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有趣的游戏,要求每个小朋友轮流做一件礼貌的事情。
例如,给教室里一位老师或同学拍拍肩膀,说一句温暖的问候语,或者发一个微笑。
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尽情地表现出自己的礼貌与友善,让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教师还特别强调了不伤害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建立尊重的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尊重他人的习惯。
案例二:分享快乐教师们通过分享快乐活动,来让小朋友们学习尊重他人。
活动的规则是每个小孩子轮流分享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鼓励其他孩子们给他们送上祝福。
这是一个积极的交流过程,每个人都学会了关注身边的人,并且通过祝福彼此快乐和幸福。
老师也会给予孩子们反馈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小孩子们在知道自己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尊重他人的美德。
案例三:团队学习在某个幼儿园中,教师们采取了团队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小朋友们学习尊重他人的态度。
例如,在幼儿园组织的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孩子们更好地互相合作,利用自己的优点来贡献小组的成果。
另外,学生们在游戏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信心,不会贬低、嘲笑或对他人在团队中的贡献感到不满。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小孩子们逐渐体会到,只有合作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贡献。
结语尊重他人是一个长期而且有研究的过程,必须要随着孩子们的年龄和经验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
幼儿教育的尊重教育不仅仅是授予孩子们知识,更是在为他们的成长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思维模式,让孩子们具备更好的社交能力和品德价值观。
在孩子们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的辅导和引导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尊重他人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尊重他人](https://img.taocdn.com/s3/m/142230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6.png)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尊重他人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尊重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不断改进,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该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本文将根据这一主题,介绍一些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着重阐述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案例一:分享是一种美德在某幼儿园,老师们实行了“分享制度”,要求每个幼儿每天都要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这样,大家就可以在交流中学会分享,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由于该制度的实行,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友谊感也得到了提高。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还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了“分享是一种美德”,并通过故事和绘本向孩子们灌输这种观念。
孩子们在分享中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学会了关爱他人,也更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案例二:尊重他人的观点在另一个幼儿园,每周都会举行“小小辩论赛”,让孩子们在辩论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孩子进行辩论交流。
孩子们在辩论中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学会了以理服人,也学会了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护。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还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预备知识和辩论技巧,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通过这种教育,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交流和辩论来解决问题,也更加自信和成熟。
案例三:说话要注意礼貌在另外一个幼儿园,老师们注重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说话时要注意礼貌。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总是强调“说话要注意礼貌”,并且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们学会微笑、行礼等基本礼仪。
在课堂上,老师们也会提醒孩子们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不要攻击别人的观点,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礼节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也更加有礼貌和自信。
结语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的,它们也证明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幼儿园社交教育案例——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园社交教育案例——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https://img.taocdn.com/s3/m/8cb5d6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d.png)
幼儿园社交教育案例——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建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合作、分享等基本社交技能。
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一则幼儿园社交教育案例,这个案例的主题是“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
小明总是霸道、不讲道理,而小红则比较温和、善良。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打小红、抢小红的玩具,小红因此经常哭闹不停。
这种情况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决定采取教育措施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首先,老师邀请小明和小红坐下来,询问他们之间的矛盾。
小明说他打小红是因为小红抢了他的玩具,小红则说她只是想和小明一起玩耍。
老师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具,不能随意抢夺别人的东西。
同时,老师也告诉小明,如果他不喜欢小红玩他的玩具,可以直接说出来,不要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小红也应该尊重小明的意愿,不要强迫他和自己一起玩。
其次,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让他们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在游戏中,小明和小红被分到同一组,他们需要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小红带来了伤害,开始主动向小红道歉,并与小红一起完成了任务。
小红也感受到了小明的改变,开始与小明重新建立联系。
最后,老师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的重要性。
孩子们学习了如何用礼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说“请”“谢谢”等。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经常提醒孩子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的意愿,不要打人、抢东西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和小红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同时,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还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在幼儿园社交教育中,尊重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尊重的案例
![尊重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4ab9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4.png)
尊重的案例尊重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案例可以展现出尊重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个关于尊重的案例: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学生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他很善于与人交往,而且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
然而,小明有一个在家庭方面的问题——他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无法帮助小明完成作业。
因此,小明感到很孤独,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困扰。
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家长作业展示。
这次展示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来。
然而,小明非常担心他的父母无法出席这个展示。
当他看到他的同学们都带着自己的家长来到学校时,他觉得特别失望和伤心。
然而,在展示开始的时候,小明却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温暖的事实。
他的班主任,老师李,特意找了一个家长代替小明的父母参加展示。
这个家长是李老师的一个好朋友,她没有孩子,但是她非常愿意帮助其他人。
她了解到小明的困境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老师的请求。
当小明看到这个家长走向他时,他感到非常感动。
他知道自己虽然没有亲身的家长参加展示,却有了一个伪家长来关心他的学习。
这个伪家长对小明的学习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和其他家长一样热情地与小明交流。
她还赞扬了小明在学习上的努力,并给了他许多鼓励和支持。
这个案例中展示了尊重的重要性。
李老师和伪家长的行为体现了对小明的尊重和关爱。
虽然他们不是小明的亲生父母,但他们却用行动告诉了小明,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关心,无论他们的家庭情况如何。
通过这次展示,小明感受到了尊重,也重新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他明白,尊重的力量可以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同时也能鼓励他去关心和尊重别人。
以上所述的案例显示了尊重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尊重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人们共同进步。
它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关键。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并秉持尊重,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和谐的世界。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案例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dd9d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2.png)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尊重他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品质,它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那么,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呢?案例一:分享和帮助有一次,在我教授的幼儿园班级里,一个小男孩玩具掉在地上,他感到十分沮丧。
当时,一个小女孩主动帮助他把玩具捡起来,并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这位小男孩感到非常感激,并分享了他的玩具给那位女孩。
从此,这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我向幼儿们强调了“分享”的重要性,说过:“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分享我们的东西。
我们要一起玩得开心,互相帮助,并在困难时彼此支持。
”案例二:呼应孩子的感受我的班级里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对一个其他同学的行为感到非常恼火和失落。
我和这个小男孩开始了一次对话,倾听他的情感并呼应他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男孩开始理解其他人的处境,并逐渐变得更加关心他人的感受。
在这种情况下,我告诉他:“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别人。
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关系,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他人的需要。
”案例三:表达个人情感在幼儿园中,有时候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出现分歧。
这时候,我会鼓励小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我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有一次我教的班级里,两位女孩在玩一个游戏时发生了争执。
我让她们轮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让她们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她们找到了一个可以使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了一个好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她们真诚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彼此的观点,并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幼儿园老师引导孩子尊重他人需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感受、同时注重详细的解释和实践,才能持续地培养孩子的“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案例:尊重他人,适度关心
![案例:尊重他人,适度关心](https://img.taocdn.com/s3/m/fb12aa7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6.png)
尊重他人适度关心实录:送儿子上学途中,儿子跟我商量:“老妈,能否帮我电话预定两张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会门票?”“怎么,又要和王一起去听音乐会了?”王是儿子初中的同学,上个月两人就一起去听过一场交响乐。
“不是,周病了,我想请她去听音乐会,散散心!”周也是儿子的初中同学,只是她是女生。
上周听儿子说起周因身体原因休学在家了,具体什么病就不知道。
自从知道这事后,儿子就经常和她短信联系,有时作业时也会看到他在发短信。
说实话,儿子关心同学是好事,做妈妈的应该感到自豪,可又感觉他的关心过度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更何况他的学习不尽如人意。
但如果我现在制止,儿子肯定会有情绪。
整个上午,我都纠结在这件事上。
午餐后,郁闷的我拿起书架上的一本杂志,随手翻阅起来。
没想到,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放学后,我特意到学校接了儿子。
不出意料,儿子看到我就急切地问:“老妈,票子定了吗?”“哦,没呢!中午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让我犹豫了。
”“什么文章啊?”儿子好奇地问。
“这是一个大学生写的。
他和他的教授走在校园里,忽然前面另一位学生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作者马上想冲上去扶起倒地的学生,但被教授制止了。
作者当时很疑惑,自己敬仰的教授怎么会这么冷血?”说到这里,我故意卖起关子来:“儿子,你觉得教授为什么会制止作者帮助别人呢?”“做教授的不至于连帮助别人的道理都不知道吧!”儿子喃喃自语着,冥思苦想了一阵,终于败下阵来:“我猜不出,你还是揭晓答案吧!”“好,那我问你,如果你摔倒了,你是希望别人来扶你呢还是希望不要被别人看到?”我故弄玄虚。
“当然不想让别人看到了,多难为情啊!”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了,那个教授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对,你很聪明。
教授对作者说,帮助别人是美德,但在帮助别人时还要尊重对方。
摔倒在地的学生此时肯定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狼狈相,所以才阻止了。
”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偷偷瞄了儿子一眼。
“继续你的下文吧!”不愧是母子,这么多年,他都已经知道我的教育模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教育课例“尊重他人,传递温暖”沙河市蝉房中学刘聚书“尊重他人,传递温暖”思想教育课例沙河市蝉房中学刘聚书进入初中,随着学生日益走向成熟,个体意识也逐步增强。
当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忽视他人的存在。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种温馨的话题探讨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在传递温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下面是此次班会的实录与设计说明: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大家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作能力。
这是一个多年前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在一个除夕之夜……投影故事接龙──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
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12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10点,就很宁静了。
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面馆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
6岁和10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
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师:大年三十,母子三个人就吃一碗阳春面!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老板娘会怎么说呢?老板会怎么做呢?大家想想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设计说明:教师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进入班会意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来激发学生参与话题探讨的热情。
因日本作家票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入选了语文教材。
所以故事的选取因年级而定,此故事适用于低年级。
)二、交流与思考1.续写故事师:请几位同学说说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生一:除夕夜大家应该都很高兴,我想老板会说:“你们三个吃一碗,够不够啊?要不要加一点啊?”教师:嗯,老板是个好心人。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可能呢?生二:老板可能会说“过一会儿我们就关门”,将他们拒之门外。
生三:老板和老板娘会接待他们,但会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他们:“大过年的,也不给我个好兆头,还三个人吃一碗!”2.深入讨论师:刚才大家发挥了想象,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会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但如果你是那个老板或老板娘,你会怎么做?生(大多):送两碗!生四(斩钉截铁地):肯定再送他们两碗!师:如果你是那个贫穷的顾客,你希望老板怎么接待自己?生(议论,齐声):我只要一碗。
生四也大声地:我只要一碗。
师:为什么?(对生四)你刚才不还说你要是老板肯定送他们两碗吗?学生大笑。
生四(不好意思地):刚才我是从老板那个角度说的,怕他们吃不饱,因此送他们两碗,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但如果我自己是个很穷的人,我不希望别人拿同情的眼光来看待我,所以最好还是就给我一碗吧!生(议论纷纷):是啊,谁愿意被别人看不起啊……3.展示答案师:现在让我们看看故事是怎样发展的(投影):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
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
”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真好吃……”“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
”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师:看完这个故事的结局,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生感叹:很温暖。
师:是啊,很温暖,不仅温暖了母子三人。
温暖了你我这些读者,也温暖了当时处于萧条时期的一代日本人,这就是流传于日本的一个有名的温馨的故事──《一碗阳春面))。
4.探寻意义师: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示呢?生:要保护他人的尊严,特别是弱者的尊严。
师:可是为什么我们会忽视弱者的尊严呢?生六(沉思良久):我们知道对待弱者不能鄙视、嘲讽,现在才意识到施舍和同情的态度也是不对的,仍是居高临下,对他们不够尊重。
师:当我们换位来思考,你希望别人对你什么态度呢?生(齐声):尊重师:是的,我们要懂得从心底里尊重别人。
我们对任何生命都应该怀有敬意!今天我为什么要举这样一个例子呢,因为对于那些社会中的精英,我们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意,那是因为对他们的欣赏与钦佩而产生的敬意。
可是别忘了,对于那些生活中的弱者,我们更要怀着一份尊重──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平等的尊重──给予他们生活的温暖与力量。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尽情想象故事的发展可能有的不同版本,意在揭示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
接着让学生对人物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什么才是尊重的最高境界。
只有当学生对尊重这个话题有了自己的深入思考,才对他的品格完善和行为自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回顾与反思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发生过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没受到尊重的情况?1.学生举例几位学生举出自己在家里、在学校、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
2.小品表演(考试结束了,试卷批改好了,课代表发数学试卷,同桌生甲与生乙间发生的事情。
)课代表(手拿一叠试卷):发数学试卷啦,同学们!生甲(叹息):好紧张啊,要发试卷了!生乙(信心十足地):有什么好紧张的啊!课代表(走到甲跟前):给你。
生甲扫了一眼分数,立刻把分数捂住。
生乙(扯甲手中的试卷):哎,你多少分?让我看一下,看一下!甲乙正在拉扯,课代表走过来递试卷给乙:恭喜你,考得很好啊!生乙(展开试卷,兴奋地):啊!我九十分!我九十分!(得意地向周围的同学扬扬自己的试卷)看到了吗?我九十分!(又转向甲)你到底多少?(终于扯出了试卷,嘲笑)啊!才六十分?这么简单的题你才考六十分?你脑子进水啦?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会对那位得90分的同学说什么?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隐私。
应多给别人鼓励。
3.教师举例(1)前两天我们班有个老师跟我说,上课时发现有同学在嚼口香糖,她先看了那个同学一会儿,看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以为他不会再嚼了,就继续上课。
没想到过一会儿看到那位同学,他居然还在嚼!这个时候,老师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
一张口说话他就露馅了,只好乖乖地不嚼了。
大家对这个同学有什么忠告?学生:要尊重他人,也要珍惜他人对你的尊重。
(2)我注意到上周我们的班长在作一周小结时也提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同学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认真听,有的还在低声交谈。
班长最后在批评这种现象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3)上次我们班与6班的女子篮球队对垒,球场上曾有过一点小摩擦,最后我们班输了,但是队员们不仅没有抱怨气馁,反而给6班的球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赞扬她们高超的球技和高尚的体育精神,结果6班同学大为感动,还请我们队员去喝奶茶!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尊重他人的人必定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4.教师小结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并真正做到尊重他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美好。
(设计说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自省了才能自励,只有反思了才能了悟。
班会课要有深入的交流思考,更要有深刻的自省自察。
此时,教师也应营造一个深沉的反思的氛围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对于青春期敏感而又自尊的孩子来说,这种自省和反思往往伴随着痛苦,是那种突然发现自己品质中的劣根性的不安和内疚。
课堂上就有好几个学生在回忆自己曾对父母大呼小叫、曾嫌弃年迈的祖母时,不由得哽咽起来。
)四、如何尊重他人师:当然,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尊重他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
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不要让他人难堪,这是一种真诚的人文关怀。
其实,尊重往往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着装、语言……1.学生分三组来制定“尊重细则”:在家里,尊重父母亲人需要注意哪些?在学校,尊重老师同学与工友需要注意哪些?走出校门,与社会上的陌生人相处需要注意什么?讨论10分钟,写成条目,等待交流。
2.讨论结果第一组(如何尊重父母亲人):出门和回家都要打招呼;跟父母说话也要有礼貌,不要耍性子;看电视时不要跟父母抢遥控器;不要嫌长辈唠叨,认真聆听长辈的嘱咐;自己过生日时也一定要记得留一定的时间和父母一起度过;做重要决定时也应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第二组(如何尊重老师同学与工友):见到老师同学和工友都要问好;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应认真;不要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不要去打听他人的秘密;对同学要有包容心;遇到难事要学会换位思考……第三组(如何尊重陌生人):注意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应时刻挂在嘴边;遇到陌生人问路,不要不耐烦;看到路边乞丐在乞讨,你若要给他钱,请先蹲下来,再把钱放好;看到长得丑陋的或有缺陷的人,不要指指点点……(设计说明:对主题班会而言,还要把握一个“入”和“出”的关系。
“入”就是要感受道理,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出”要求对人对事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思考如何尊重他人,制定“尊重细则”,就要求学生能“出乎其外”,落实到行动中。
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身边的人,要比热爱全人类难得多。
因此我们应启发学生把尊重的态度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尊重自己身边的人做起。
五、教师小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集体往往就靠这种相互支撑的尊重维系着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尊重是一缕春风,驱除寒冬,带来花草的芬芳;尊重是一把火炬,照亮黑夜,给人前进的勇气。
让我们在沐浴春风、享受光明的同时也尊重他人,传递温暖!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