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部分 化学总复习 浙教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绪言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1.1组成物质的微粒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⒉原子⑴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② 不停的运动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1.2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纯净物和混合物⒈纯净物和混合物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2章 专题复习 化合价与化学式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2章 专题复习 化合价与化学式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

第二章专题复习:化合价与化学式一、选择题1.下列单质的分子式中,错误的是( D)A.氧气O2 B.木炭C C.铁Fe D.氮气N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A.H B.O2 C.N2 D.Fe3.甲醇(化学式:CH3OH)是一种新型电池的燃料,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物质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C.该物质所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D.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

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D)A.Ca(OH)2(PO4)3 B.Ca2(OH)2(PO4)3C.Ca3(OH)2(PO4)3 D.Ca5(OH)(PO4)35.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D)A.氧化镁—MgO2 B.氧化铝—AL2O3C.水银—Ag D.硫酸铝—Al2(SO4)36.若R元素无可变化化合价,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RCl3,则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C)A .ROB .R(NO 3)2C .R 2(SO 4)3D .ROH7.下列关于化合价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①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因此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②化合物中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其数值由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决定的 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④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A .①②B .①③C .②③④D .①8.已知铵根(NH +4)为+1价,硝酸根(NO -3)为-1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氮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但在同一化合物中,氮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B .硝酸铵的化学式是NH 4NO 3C .在硝酸铵中,求氮元素的化合价(X)的计算式是(+1)×4+(-2)×3+2X =0D .在NH 4NO 3,氮原子既显+3价,又显+5价9.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H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正确的是( C ) A.Cl -1 B.Cl +2 C.Cl +1 D.Cl +10.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 m (PO 4)n OH],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学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学习资料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部分熟记内容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熟记内容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 Fe3O4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水银——汞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滴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如AgNO3+KCl=AgCl↓+KNO3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 SO42-(Ba(NO3)2+H2SO4=BaSO4↓+2HNO3)\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K2CO3+2HCl=2KCl+ CO2↑+H2O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 (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 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等含Fe3+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1-2节复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1-2节复习

八下第三章1-2节复习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占78%,氧气占,稀有气体占0.93%,二氧化碳占0.0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注意含量是分数而不是分数。

稀有气体用途:;氮气的用途:;CO2的用途: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态CO2(俗称干冰)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人工降雨等;还可用于灭火。

2.区分某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考点二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②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冒出大量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见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③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注意事项:(1)设计实验时,首先反应物必须是,且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体积忽略不计),不能有生成,所以不用碳,硫等物质;其次为确保氧气消耗完全,应使红磷;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注意:可用金属铁、铝代替,但不可用金属没代替磷。

(2)误差分析A.红磷不足,会使进水量B.胶塞未塞紧,会使进水量C.未冷却至室温,会使进水量D.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其他物质反应,会使进水量E.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瓶内部分气体逸出,进水量F.反应时,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会使进水量2.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于水。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不可燃烧)、氧化性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

②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火焰,在氧气中,发出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注意事项:a.硫的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b.实验应在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③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在氧气中铁丝,,放出大量的热,有产生。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常见反应
式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总结:
一、化学反应式
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的反应。

例如:2Na + Cl2 → 2NaCl。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氧化物还原成元素的反应。

例如:
2HgO → 2Hg + O2。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二、化学现象
1. 腐蚀现象:当金属接触到氧气和水时,会发生腐蚀。

例如:
铁生锈。

2. 发酵现象:在适当的条件下,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产
生气体和其他物质。

例如:面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3. 酸碱指示剂变色现象:酸和碱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会变红。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反应式和现象,详细的内容需要参考教材和课堂研究。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为参考资料,具体的反应式和现象请以教材为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总复习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最新八年级科学下册:八年级期末复习化学部分(之一)+提纲浙教版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八年级科学下册:八年级期末复习化学部分(之一)+提纲浙教版优秀名师资料

八年级科学下册:八年级期末复习化学部分(之一) 提纲浙教版八年级期末复习化学部分(之一) 提纲初二( )班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 第____小组____号组员一、模型与符号原子和分子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或公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3、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 等;) 6、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碳酸钙等47、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有:水HO、二氧化碳CO、氮气N、氢气H、二氧化硫SO 22222PO、一氧化碳CO、甲烷CH、氧气O、蔗糖、酒精等五氧化二磷25428、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9、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10、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1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分子微粒;运动;有化学反应中能再分构成物质质量;有间隔原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12、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1:8。

13、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也有原子直接构成等等1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 (带正电)原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八下化学复习(15张PPT)

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八下化学复习(15张PPT)

3.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 b 千克;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则NO2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 (A )
A.
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H%=y, 则C%为( A )
A.
3 (1 9 y)
7
B. 6(1 y)
7
C.
3 (1 6 y)
主讲人:赖诗港
1、现有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经 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2% 。
【解析】 分析Na2SO4、Na2SO3、Na2S三个化学 式的特点可知,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 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 是2∶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 混合物中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 (23×2)∶(32×1)=46∶32,又因为该混合物中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所以该混合物中钠元 素的质量分数是46%,因此,该混合物中氧元素 的质量分数是1-46%-32%=22%。
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
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80%

(4)实验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
3.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 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 (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 g/cm3)
___存__在_,__故__剩__余__固_体__中_ M_n_O2质量小于加热_前__M__n_O_2_质_量(合理即可)__。
7.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式及现象汇总
化学反应式和现象是研究化学的基础,通过总结和归纳这些反应式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对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课程中研究的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式和现象进行总结。

化学反应式
1.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式:
- 酸 + 碱→ 盐 + 水
-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2. 金属与酸的反应式:
- 金属 + 酸→ 盐 + 氢气
- 例如:Zn + H2SO4 → ZnSO4 + H2
3. 盐的化合价:
- 盐中阳离子的化合价通常是固定的
- 例如:NaCl中的Na离子化合价为+1
4. 氧化还原反应式:
- 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例如:2Mg + O2 → 2MgO
化学现象
1. 金属的腐蚀现象:
- 金属长期接触空气或水会发生腐蚀
- 例如:铁制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
2. 盐的溶解现象:
- 盐在水中容易溶解,形成溶液
- 例如:将食盐加入水中可以得到食盐水
3. 酸碱指示剂变色现象:
-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不同,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区分
- 例如:酸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会变红,碱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会变蓝
4. 化学反应释放热现象:
- 某些化学反应会释放出热量
- 例如:燃烧反应会释放大量热能
以上是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课程中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式和现
象的汇总。

通过对这些反应式和现象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
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在实验和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相关知识。

浙教新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汇总

浙教新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1、作用力方向影响因素:电流方向、磁感线(或磁场)方向。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3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3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总结
要求同学们掌握三方面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 ❖能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
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质量守恒?

2、请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何区别?
P + O2 点 燃 P2O5
化学
4P + 5O2 点 燃 2P2O5
方程式
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
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气体右边加 号;
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时,固体右边加 号; 一般,反应物为溶液,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沉淀生成时,加 。
课堂练习一:
1、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点燃
3Fe + 2O2
Fe3O4
2、甲烷+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48
80
2
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氧气
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5︰4︰3︰2
B.
2 KClO3
2KCl + 3O2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方案一:解释与结论
产生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和相等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质量为什么守恒?
•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 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知识反馈: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 是否有科学道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第1-2节复习(word版 有答案)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第1-2节复习(word版 有答案)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第1-2节复习1.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2NaOH+SO2═Na2SO3+H2O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B. 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C. 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D. 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所用实验装置如下,试管体积为40mL,实验前夹紧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在20mL刻度处。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夹;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12mL;④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结果偏大;⑤实验时如点燃白磷,便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⑥实验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B)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B)A. 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后就能燃烧4. 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D)A. 缺乏氧气B. 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 缺乏可燃物D. 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5.已知:.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6.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D)A.纸锅的着火点很高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7.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科学知识点总结: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一套有条理的步骤,用来观察、思考和解答问题。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通过对物体、现象或过程进行操作和观察,以验证假设或解决问题。

实验应该设计得合理、可重复,并收集详细的数据。

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颗粒,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4.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5.常见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置换反应。

6.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和发光的原因。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封闭系统内不会凭空生成或消失,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

7.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热传导需要有物质的存在,而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8.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机械运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

9.声音和光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影响,光的传播速度最快。

10.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荷的驱动力。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商。

11.磁力和电磁感应:磁力是磁场对运动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电磁感应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

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

12.天体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并且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亮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

总结:以上是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浙教版初二化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二化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二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蔗糖的溶解、金属的延展等;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铁生锈、木材燃烧、食物腐败、呼吸、发酵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实验的作用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有助于化学原理和定律的论证;有助于化学用语的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运用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具体方法实验—质疑法;实验—探究法。

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标题: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一、基础概念1、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2、变量:在数学中,变量是一个可以取不同值的量。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函数:如果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y与之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

二、运算规则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分配律:a(b+c)=ab+ac三、公式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空隙:如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此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3、物质的构成
(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碳(石墨)、磷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氦气、氖气
和氩气等稀有气体。
(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
则: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四、不同的分子 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4、同位素原子的表达: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四、 带电的原子——离子
1、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基本微粒: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离子的分类: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
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
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6、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五、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⑴ 原子半径:10-10 米数量级
⑵ 原子质量:10-26 千克、10-27 千克数量级
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往往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西瓜模型
卢瑟福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 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
波尔
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 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⑴ 原子
中子:不带电荷(电中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高速运动。 ⑵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⑷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6)原子核内质子数可以为零。
学员姓名: 年 级:初二 授课日期 主题
化学总复习
学科教师: 辅导科目:科学
××年××月××日
时间
化学总复习
教学内容
A / B / C / D / E / F段
复习巩固第 2 章和第 3 章中的化学知识。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回忆第 2 章和第 3 章的主要知识内容。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 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 离子所带电荷数取决于它得失电子的数目。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 质子数>核外电 质子数<核外电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 1.分子的定义: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
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
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金刚石和
石墨的性质: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不同;化学性质一样。(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
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果 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6 的原子

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而不讲个数。
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如氢有氕、
氘、氚三种同尾数原子。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化学分析、消除细菌、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子数
子数
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1.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 110 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