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专题:数列求和讲义

专题:数列求和讲义

专题:数列求和(一)主要知识:1.直接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 =⎩⎪⎨⎪⎧na 1,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2.公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来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正整数数列、正整数的平方和立方数列等)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求和.222221(1)(21)1236nk n n n kn =++=++++=∑2333331(1)1232nk n n kn =+⎡⎤=++++=⎢⎥⎣⎦∑3.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前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若,其中是等差数列,是公比为等比数列,令 ,则两式错位相减并整理即得.5.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裂项相消法.适用于类似(其中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为常数)的数列、部分无理数列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方法 (1),特别地当时,;(2)()1n k n kn k n =+-++,特别地当时,11n n n n=+-++;n n n n n n n(3)()()221111212122121n n a n n n n ⎛⎫==+- ⎪-+-+⎝⎭(4)()()()()()1111122112n a n n n n n n n ⎛⎫==- ⎪ ⎪+++++⎝⎭(5) 6.分组转化求和法: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但是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常见特殊数列,则可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特殊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7.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1nn a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22222210099989721n S =-+-++-()()()100999897215050=++++++=.. [易错提示] 利用裂项相消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有两个方面: (1)裂项过程中易忽视常数,如容易误裂为112n n -+,漏掉前面的系数12; (2)裂项之后相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项或添项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需注意:①给数列和S n 的等式两边所乘的常数应不为零,否则需讨论; ②在转化为等比数列的和后,求其和时需看准项数,不一定为n . 主要方法: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转化思想的运用;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 n =b n ±c n ,且{b n },{c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 }的前n 项和.(2)通项公式为a n =⎩⎪⎨⎪⎧b n ,n 为奇数,c n ,n 为偶数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c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利例1.【2016北京文1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且23b =,39b =,11a b =,144a b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设n n n c a b =+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答案】(1)()211,2,3,n a n n =-=⋅⋅⋅;(2)2312n n -+.)()11(11q p q p p q pq <--=n )211(21)2(1+-=+n n nn(2)由(1)知,21n a n =-,13n n b -=.因此1213n n n n c a b n -=+=-+.从而数列{}n c 的前n 项和()113521133n n S n -=+++⋅⋅⋅+-+++⋅⋅⋅+=()12113213n n n +--+=-2312n n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 2,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 n +(-1)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 解:(1)当n =1时,a 1=S 1=1; 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2-(n -1)2+(n -1)2=n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由(1)知a n =n ,故b n =2n +(-1)n n ,记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为T 2n , 则T 2n =(21+22+…+22n )+(-1+2-3+4-…+2n ). 记A =21+22+…+22n ,B =-1+2-3+4-…+2n , 则A =2(1-22n )1-2=22n +1-2,B =(-1+2)+(-3+4)+…+[-(2n -1)+2n ]=n , 故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A +B =22n +1+n -2.,练习.求和:①个n n S 111111111++++= ②22222)1()1()1(n n n xx x x x x S ++++++=思路分析:通过分组,直接用公式求和。

数列求和累加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累加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累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串数,其一般形式为a1,a2,a3,……,an,其中ai表示第i个数。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项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长度。

2、数列的常见类型数列可以根据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进行分类,常见的数列类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

3、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给定的数列,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关于n的表达式an,使得当n取不同的值时,an分别对应数列中的不同项,那么这个表达式就被称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数列的部分和数列的部分和是指数列中前n项的和,通常用Sn表示。

5、数列求和的基本原理数列求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列的特定规律和性质,通过递推或利用通项公式,解出数列的部分和,从而得到数列的和。

二、求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Sn=n/2(a1+an)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a1*q^(n-1),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对等比数列的部分和求和同样可以得到公式:Sn=a1*(1-q^n)/(1-q)3、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q^(n-1),部分和的求和公式较复杂,通常需要分别求得等差部分和和等比部分和,然后相加得到总的部分和。

4、特殊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调和数列等),其求和公式由于其特殊的规律会有相对应的公式。

三、常见类型1、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最为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其性质和规律非常明确,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得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并由此得到整个数列的和。

2、等比数列求和与等差数列相似,等比数列同样有明确的求和公式,可以通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求得等比数列的部分和。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

在数列中,常常需要求和,即将数列中的所有元素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求和是数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着多种方法和技巧,本文将对数列求和方法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d为公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和: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r为公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和:Sn=a1*(1-r^n)/(1-r)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3.调和数列求和公式:调和数列是指an = 1/n,其中n为正整数。

调和数列没有一个简单的求和公式,但它满足以下性质:Sn=1+1/2+1/3+...+1/nSn = ln(n) + γ + O(1/n)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1.逐项相加法:这是最简单的求和方法,即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逐个相加得到和。

例如,对于数列1,2,3,4,5,可以逐项相加得到152.折半相加法:这是一种针对特定数列的求和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对称性质的数列,可以将数列折半后再进行求和。

例如,对于数列1,2,3,4,5,可以将其折半为1,5,3,再相加得到93.和差法:这是一种将数列拆分为两个子数列,并利用数列之间的关系求和的方法。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2,3,4,5,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等差数列1,3,5和2,4,并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后再相加。

4.差分法:对于一些特定数列,其前后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关系。

通过求得这种差值关系,我们可以将数列转化为差分数列,并利用差分数列的性质进行求和。

例如,对于数列1,4,9,16,25,可以发现相邻项之间的差值为3,5,7,可以将其转化为差分数列3,5,7,并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后再进行相加。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的知识点总结一、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被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一般用{}表示,其中n是数列的下标,表示数列的第n个项。

2. 数列的性质(1)有限项数列和无限项数列数列的项的个数有限时,称为有限项数列,否则称为无限项数列。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q^(n-1)。

3. 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数列求和指的是将数列的各项相加的操作,可以分为有限项求和和无限项求和。

有限项数列的求和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无限项数列的求和需要通过取极限的方法进行求解。

二、数列求和的常用公式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在等差数列an=a1+(n-1)d中,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n/2*(a1+an)。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在等比数列an=a1*q^(n-1)中,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a1*(q^n-1)/(q-1)。

3. 平方和与立方和公式在数列1,2,3,4,...,n中,平方和S(n^2)=n*(n+1)*(2n+1)/6,立方和S(n^3)=[n*(n+1)/2]^2。

4.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的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其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F(n+2)-1,其中F(n)表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项。

5. 其他数列求和公式在一些特殊的数列中,如等差中项数列、调和数列等,也可以根据数列的特性推导出对应的求和公式。

三、数列求和的运算方法1. 直接求和法在有限项数列的求和中,可以直接将数列的各项相加得到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数较少或者数列的规律明显的情况。

2. 差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列,可以通过差分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利用相应的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3. 递推法递推法是指通过给定的递推关系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于斐波那契数列等递归定义的数列。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高中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高中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数列的概念和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类型。

数列是由一列有限或无限项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的序列,通常用 {an} 表示,其中 an 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

根据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不同类型。

等差数列:若数列 {an} 满足 an = a1 + (n-1)d,其中 a1 是首项,d 是公差,则称 {an} 为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若数列 {an} 满足 an = a1 * q^(n-1),其中 a1 是首项,q 是公比,则称 {an} 为等比数列。

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求解数列的和。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 {an},它的前 n 项和 Sn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n/2 * (a1 + an)其中,n 表示项数,a1 表示首项,an 表示末项。

这个公式是通过将数列反复相加得到的,可以快速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同样地,对于等比数列 {an},它的前 n 项和 Sn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n 表示项数,a1 表示首项,q 表示公比。

这个公式也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关系得到的,可以快速求解等比数列的和。

3. 折半相加法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折半相加的方法来求解其和。

这种方法可以将数列分解为两部分,然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得到整个数列的和。

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时非常有用。

4. 公式推导法对于某些数列求和问题,可以通过对数列的递推关系进行推导,得到求和公式。

这种方法需要对数列的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利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得到求和公式,能够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三、应用题解析数列求和是数学建模和应用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解析数列求和的应用。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数叫做第一个数,排在第二位的数叫做第二个数,依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叫做第n个数。

数列可以按照数值的递增或递减规律进行排列,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排列。

比如:1, 2, 3, 4, 5, 6, ...这是一个递增数列;1, 3, 5, 7, 9, ...这是一个按照公式排列的数列。

对于数列的求和,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种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连续的两项之间的差值都是一个常数。

比如:1, 3, 5, 7, ...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连续的两项之间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

比如:2, 6, 18, 54, ...这是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3. 部分和:对于给定的数列,我们可能不仅仅要求整个数列的和,还会需要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

这个就是部分和的概念。

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求得:Sn = (n/2) * (a + l)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a表示数列的首项,l表示数列的末项。

这个公式的推导是通过将等差数列的每一项按照首项和末项的规律进行分组求和得到的。

2. 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也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公式:Sn = a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表示数列的首项,r表示数列的公比,n表示数列的项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是通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首项和末项的关系进行递推得到的。

3. 部分和:对于部分和的求解,我们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来进行求解。

也可以通过等比数列的部分和公式来进行求解。

另外,对于一般的数列,我们也可以通过分组求和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1. 等差数列求和应用于金融学中的资金收益计算,消费指数的计算等等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应用于金融学中的资金收益计算中。

数列求和高考知识点汇总

数列求和高考知识点汇总

数列求和高考知识点汇总数列求和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考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之一。

通过对数列求和问题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求和公式和常见类型等方面对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介绍。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的项通常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而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

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递推法和通项求和法。

1. 递推法:根据数列的定义,通过递推公式来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递推法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找到数列中的递推关系,从而通过计算出前n项的和得到数列的和。

2. 通项求和法:对于有明确通项公式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将公式中的项代入并化简,最终求解出数列的和。

通项求和法适用于能够找到数列通项公式的情况,这样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简化求和的过程。

三、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求和是高考中较为基础和常见的考点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它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an表示等差数列的末项,n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四、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对于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等比数列的首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n表示等比数列的项数。

五、常用数列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数列求和公式需要掌握: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广:Sn = (a1 + an) × n / 2= (a1 + a1 + d + a1 + 2d + ... + an) × n / 2= (n × a1 + n × (n - 1) × d) / 22. 平方数列求和:1^2 + 2^2 + 3^2 + ... + n^2 = n × (n + 1) × (2n + 1) / 63. 立方数列求和:1^3 + 2^3 + 3^3 + ... + n^3 = (n × (n + 1) / 2)^2六、综合应用数列求和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够应用到许多实际问题中。

高二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在高二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列求和的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与数列求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求和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如下:1.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末项,n表示项数。

2. 等差数列常用的性质公式:Sn = (a1 + an) * n / 2an = a1 + (n-1) * d其中,d表示公差。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如下: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公比不等于1时):Sn = a1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2.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公比等于1时):Sn = a1 * n三、特殊数列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公式,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情况:1. 平方数列求和公式:Sn = (2n^3 + 3n^2 + n) / 62. 立方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 (n + 1)^2) / 43.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Sn = F(n+2) - 1其中,F(n)表示第n项斐波那契数。

四、应用案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数列求和常常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小明每天读书,第一天读了1页,第二天读了2页,第三天读了3页,以此类推,第n天读了n页。

求小明连续读了10天后的总页数。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该题是等差数列,且首项a1=1,公差d=1,项数n=10。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以得到:Sn = (a1 + an) * n / 2= (1 + 10) * 10 / 2= 55因此,小明连续读了10天后的总页数是55页。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和通项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和通项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列的求和和通项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对象,它由一系列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数列的求和和通项等重要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数列的求和和通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数列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数进行累加的运算。

根据数列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数列的和。

1.1 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共有n项,则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ₙ = (2a₁ + (n - 1)d) * n / 2其中,Sₙ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2 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q≠0),共有n项(q>1时)或无穷多项(-1<q<1时),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ₙ = a₁ * (1 - qⁿ) / (1 - q)其中,Sₙ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1.3 部分和求和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其部分和的方式来得到数列的求和结果。

例如,假设数列an满足an = n²,则部分和Sn的公式为: Sn = 1² + 2² + 3² + ... + n² = n * (n + 1) * (2n + 1) / 6二、数列通项数列的通项是指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与它的序号之间的关系式。

对于已知规律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找出其通项的规律,进而求解问题。

2.1 等差数列通项对于等差数列,设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n,有如下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2.2 等比数列通项对于等比数列,设首项为a₁,公比为q,第n项为an,有如下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2.3 Fibonacci数列通项Fibonacci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首项为1,第二项为1,即1, 1, 2, 3, 5, 8, 13, ...。

高中总结数列求和知识点

高中总结数列求和知识点

高中总结数列求和知识点一、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的集合,通常用数学形式表示为{a1, a2, a3, ... , an},其中ai表示数列的第i项。

数列求和即是对数列中的所有项进行加和运算,得到一个数值作为结果。

在数学中,数列求和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应用涉及到数学、物理、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高中数学中,学习数列求和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递推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的认识。

二、求和公式的推导为了方便计算各种不同类型数列的求和问题,人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数列的求和公式。

下面我们将以常见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例,介绍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假设有一个等差数列{a, a+d, a+2d, a+3d, ... , a+(n-1)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列反向排列,得到{a+(n-1)d, a+(n-2)d, ... ,a+3d, a+2d, a+d, a}。

将这两个数列逐项相加,得到2S = (2a + (n-1)d) + (2a + (n-1)d) + ... + (2a + (n-1)d) = n(2a + (n-1)d)。

因此,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 n/2 * (2a + (n-1)d)。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假设有一个等比数列{a, ar, ar², ar³, ... , ar^(n-1)},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列乘以公比r,得到{ar, ar², ar³, ... , ar^n}。

然后两个数列逐项相减,得到Sn = a(1 - r^n) / (1 - r)。

因此,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 - rⁿ) / (1 - r)。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质上是基于数列本身的性质,通过找到数列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求和公式。

数学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学求和的知识点总结

数学求和的知识点总结一、数列求和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而数列求和则是计算数列中所有项的总和。

对于一个有限项的数列,其求和可以通过将所有项相加得到,而对于无限项的数列,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进行求和。

1.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可表示为an=a1+(n-1)d。

对于n项等差数列的求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进行计算,其求和公式为Sn=n/2*(a1+an)或Sn=n/2*(2a1+(n-1)d)。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数列的首项,an表示数列的第n项,d表示数列的公差。

1.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恒定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可表示为an=a1*q^(n-1)。

对于n项等比数列的求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进行计算,其求和公式为Sn=a1*(q^n-1)/(q-1)或Sn=a1*(1-q^n)/(1-q)。

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数列的首项,q表示数列的公比。

1.3 其他数列的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以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如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调和数列的求和公式等。

这些求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的和,是数学中求和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级数求和级数是指一系列数相加得到的和,其中每一项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

级数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无穷项的求和,需要通过适当的技巧来进行计算。

2.1 收敛级数的求和对于收敛级数(即级数和有限的级数),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常见的收敛级数包括等比级数、调和级数、幂级数等,它们都有相应的求和公式来计算其和。

2.2 发散级数的求和对于发散级数(即级数和无穷的级数),其求和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进行计算。

常见的技巧包括部分和的计算、级数收敛性的判断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对发散级数进行求和。

2.3 绝对收敛级数的求和绝对收敛级数是指级数的所有项的绝对值之和收敛的级数,对于绝对收敛级数,可以利用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来进行求和。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之一。

掌握了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将对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列之一,求和公式为Sn = n* (a1 + a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 项。

例题1:已知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前10项的和。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an = a1 + (n - 1) * d,计算出第10项的值为2 + (10 - 1) * 3 = 29。

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n * (a1 + an) / 2,代入n=10,a1=2,an=29,计算出前10项的和为10 * (2 + 29) / 2 = 155。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例题2:已知某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2,求前5项的和。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公式an = a1 * q^(n - 1),计算出第5项的值为1 * 2^(5 - 1) = 16。

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代入n=5,a1=1,q=2,计算出前5项的和为1 * (1 - 2^5) / (1 - 2) = 31。

三、一般数列的求和对于一般的数列,如果找不到明显的规律或者确定不了数列的类型,可以采用递推法求和。

例题3:已知数列{an}满足a1 = 1,an = an-1 + 2,求前5项的和。

解题思路: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an = an-1 + 2,可以得出第2项a2 = a1 + 2 = 1 + 2 = 3,第3项a3 = a2 + 2 = 3 + 2 = 5,以此类推,可以求得前5项依次为1,3,5,7,9。

数列求和(公式+例题)

数列求和(公式+例题)

1《数列求和》【知识要点】主要方法:1、基本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q qq =⎧⎪=-⎨-=≠⎪--⎩ (3)1123....(1)2n n n ++++=+ (4)()()2221121216n n n n +++=++(5)()23333112314n n n ++++=+⎡⎤⎣⎦2、错位相消法:给12n n S a a a =+++各边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数或式,然后把所得的等式和原等式相减,对应项相互抵消,最后得出前n 项和n S .一般适应于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求和,其中{}n a 成等差数列,{}n b 成等比数列。

3、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然后利用公式法求和。

4、拆项(裂项)求和: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两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中消去中间项,只剩下有限项再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若{}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 (2)()()1111212122121n n n n ⎛⎫=-⎪-+-+⎝⎭; (3)()()()()()1111122112n n n n n n n ⎡⎤=-⎢⎥+++++⎣⎦;(41a b=-;(51k=;(6)11,1,2nn n S n a S S n -=⎧=⎨-⎩≥5、倒序相加法:根据有些数列的特点,将其倒写后与原数列相加,以达到求和的目的。

【典例精析】例1、111112123123nS n=+++⋅⋅⋅++++++++例2、23123n nn S a a aa =++++例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前10项的和为145,求.242n a a a +++例4、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例5、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例6、数列{a n }的前n 项和n 2n 21S 2n -=,数列{b n }满足nn n a 1a b +=。

整理求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整理求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整理求和性质知识点总结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 a,公差是 d,第 n 项是为 a_n,则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可以表示为:S_n = (a + a_n) * n / 2其中 S_n 表示前 n 项和,a_n 表示第 n 项。

这个公式是等差数列求和的基本公式,可以很方便地用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如果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 a,公比是 r,第 n 项是为 a_n,则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可以表示为:S_n = a * (1 - r^n) / (1 - r)同样,这个公式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基本公式,可以很方便地用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和。

需要注意的是,当 r 大于 1 时,等比数列和存在限制,当 r 小于 1 时,等比数列和是无限的。

3.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如果其首项是 a,公差是 d,前 n 项和是 S_n,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 m,有:S_(mn) = m * S_n + n * (n - 1) * d / 2这是等差数列前 mn 项和的公式,它表示 mn 项和与 n 项和的关系。

类似地,对于等比数列,存在着类似的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计算数列的和,同时也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性质之一。

4.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级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一个数列的各项加起来所得到的和。

级数在数学分析、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级数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级数的收敛性、发散性等。

级数的收敛性是指级数的和是否有限,发散性则是指级数的和是否无限。

判断级数的收敛性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很多数学原理和方法。

在级数的求和中,常用到的有级数的和与级数的前 n 项和之间的关系,以及级数的收敛域等概念。

数列求和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数列求和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数列求和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常常出现在学习数学的初中和高中阶段。

掌握数列求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对于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求和公式和典型例题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求和即为对数列中的数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的结果。

对于有限项的数列求和可以通过逐项相加的方法得到,而对于无限项的数列求和则需要根据数列的规律进行推导得到求和公式。

二、数列求和的公式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对于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n = (a1 + an)*n/2,其中Sn为数列的前n项和,a1为首项,an为末项。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将数列从首项到末项排列,再从末项到首项排列再相加得到。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对于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n=(a1*(1-q^n))/(1-q),其中Sn为数列的前n项和,a1为首项,q为公比。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将数列前n项与公比相乘得到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并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计算得到。

3.平方数列求和公式平方数列指的是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平方。

对于平方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n=1^2+2^2+...+n^2=n*(n+1)*(2n+1)/6、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推导得到。

三、数列求和的典型例题1.求等差数列1,3,5,7,...的前100项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a1=1,an=2n-1,n=100。

代入公式得到Sn = (1 + (2*100-1))*100/2 = 5050。

2.求等差数列2,5,8,11,...的前50项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a1=2,an=3n-1,n=50。

代入公式得到Sn = (2 + (3*50-1))*50/2 = 14753.求等比数列1,2,4,8,...的前10项和。

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求和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出数列中所有项的和。

在数学中,数列求和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公式,下面将对常见的数列求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我们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 2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例子一: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1,3,5,7,9的前10项和可以表示为:S10 = 10(1 + 9)/ 2 = 10 * 10 / 2 = 50二、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常用的求和公式为:Sn = a1(1 - q^n)/ (1 - q)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例子二: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2,4,8,16,32的前5项和可以表示为:S5 = 2(1 - 2^5)/ (1 - 2) = 62三、特殊数列的求和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公式需要注意。

1. 奇数数列的求和对于奇数数列1,3,5,7,9,11......,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22. 平方数列的求和对于平方数列1,4,9,16,25,......,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n + 1)(2n + 1)/63. 立方数列的求和对于立方数列1,8,27,64,125,......,前n项和可以表示为:Sn = [n(n + 1)/2]^2四、递推公式的应用在一些情况下,数列的求和可以利用递推公式来求解。

递推公式是指通过前一项或前几项来推导出下一项的公式。

例子三:对于数列1,1/2,1/4,1/8,1/16,......,可以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一半。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递推公式来求和:Sn = 1(1 - 1/2^n)/ (1 - 1/2) = 2 - 1/2^n以上是数列求和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技巧之一,它涉及到数列的性质和求和方法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数列求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求和公式、数列性质与求和、递推数列求和和常用数列求和等内容。

1. 求和公式求和公式是数列求和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求和过程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常见的求和公式包括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 {an},其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n = (a1 + an) * n / 2。

其中 Sn 表示前 n 项的和。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 {an},其通项公式为 an = a1 * q^(n-1),其中 a1 为首项,q 为公比,n 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为两种情况:当 |q| < 1 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n = a1 / (1-q)。

当 |q| > 1 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n = (a1 - anq) / (1-q)。

2. 数列性质与求和数列性质与求和是数列求和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求解数列求和问题时,熟练掌握数列的性质对于简化计算和解题过程非常有帮助。

(1)数列的首项与末项一个数列 {an} 的首项为 a1,末项为 an。

在使用求和公式时,需要准确确定数列的首项和末项。

(2)逆序求和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列,其求和式可以通过逆序求和的方式得到更简洁的结果。

例如,等差数列 {an} 的求和式为 Sn = (a1 + an) * n / 2,而逆序求和的方式是 Sn = (an + a1) * n / 2。

(3)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有些数列的求和问题可以通过分别求解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来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等差数列 {an} 的奇数项和为 So = (a1 + an) * (n/2),偶数项和为 Se = an * (n/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数列 第四节 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数列 第四节 数列求和)

第四节 数列求和一、基础知识1.公式法(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a 1+a n 2=na 1+nn -1d2.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a 1,q =1,a 11-q n 1-q ,q ≠1.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3)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2+3+…+n =nn +12; ②2+4+6+…+2n =n (n +1); ③1+3+5+…+2n -1=n 2. 2.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考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典例]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 2,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 n +(-1)n 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 [解] (1)当n =1时,a 1=S 1=1; 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2-n -12+n -12=n .又a 1=1也满足a n =n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由(1)知a n =n ,故b n =2n +(-1)n n . 记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为T 2n ,则T 2n =(21+22+…+22n )+(-1+2-3+4-…+2n ). 记A =21+22+…+22n ,B =-1+2-3+4-…+2n , 则A =21-22n 1-2=22n +1-2,B =(-1+2)+(-3+4)+…+[-(2n -1)+2n ]=n . 故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A +B =22n +1+n -2. [解题技法]1.分组转化求和的通法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数列求和.2.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题组训练]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2n,则其前20项和为( ) A .379+1220B .399+1220C .419+1220D .439+1220解析:选C 令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20=a 1+a 2+a 3+…+a 20=2(1+2+3+…+20)-⎝⎛⎭⎫12+122+123+…+1220=420-⎝⎛⎭⎫1-1220=419+1220. 2.(2019·资阳诊断)已知数列{a n }中,a 1=a 2=1,a n +2=⎩⎪⎨⎪⎧a n +2,n 是奇数,2a n,n 是偶数,则数列{a n }的前20项和为( )A .1 121B .1 122C .1 123D .1 124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数列{a 2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a 2n -1}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数列{a n }的前20项和为1×1-2101-2+10×1+10×92×2=1 123.选C.考点二 裂项相消法求和考法(一) 形如a n =1nn +k型 [典例] (2019·南宁摸底联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7,a 5+a 7=26. (1)求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1a n a n +1,n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由题意可得⎩⎪⎨⎪⎧ a 1+2d =7,2a 1+10d =26,解得⎩⎪⎨⎪⎧a 1=3,d =2.所以a n =3+2(n -1)=2n +1. (2)因为c n =1a n a n +1=12n +12n +3,所以c n =12⎝⎛⎭⎫12n +1-12n +3,所以T n =12⎝⎛⎭⎫13-15+15-17+…+12n +1-12n +3=12⎝⎛⎭⎫13-12n +3=n6n +9. 考法(二) 形如a n =1n +k +n型[典例] 已知函数f (x )=x α的图象过点(4,2),令a n =1f n +1+f n ,n ∈N *.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9=( )A. 2 018-1B. 2 019-1C. 2 020-1D. 2 020+1[解析] 由f (4)=2可得4α=2,解得α=12,则f (x )=x 12.∴a n =1f n +1+f n =1n +1+n=n +1-n ,S 2 019=a 1+a 2+a 3+…+a 2 019=(2- 1 )+(3- 2 )+(4- 3 )+…+( 2 019-2 018)+( 2 020- 2 019)= 2 020-1. [答案] C[解题技法]1.用裂项法求和的裂项原则及消项规律 2.常见的拆项公式(1)1n n +1=1n -1n +1;(2)12n -12n +1=12⎝⎛⎭⎫12n -1-12n +1; (3)1n +n +1=n +1-n ;(4)2n2n-12n +1-1=12n-1-12n +1-1. [题组训练]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5+a 7=6,a 11=8,则数列⎩⎨⎧⎭⎬⎫1a n +3·a n +4的前n 项和为( )A.n +1n +2B.n n +2C.n n +1D.2n n +1解析:选C 因为a 3+a 5+a 7=6, 所以3a 5=6,a 5=2,又a 11=8, 所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a 11-a 511-5=1, 所以a n =a 5+(n -5)d =n -3, 所以1a n +3·a n +4=1n n +1=1n -1n +1, 因此数列⎩⎨⎧⎭⎬⎫1an +3·a n +4的前n 项和为1-12+12-13+…+1n -1n +1=1-1n +1=nn +1,故选C.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8,且2a 1,a 3,3a 2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1n log 2a n,求{b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 ∵2a 1,a 3,3a 2成等差数列,∴2a 3=2a 1+3a 2,即2a 1q 2=2a 1+3a 1q , ∴2q 2-3q -2=0,解得q =2或q =-12(舍去),∴a n =8×2n -1=2n +2. (2)由(1)可得b n =1n log 22n +2=1n n +2=12⎝⎛⎭⎫1n -1n +2, ∴S n =b 1+b 2+b 3+…+b n=12⎝⎛⎭⎫1-13+12-14+13-15+…+1n -1n +2=12⎝⎛⎭⎫1+12-1n +1-1n +2 =34-12⎝⎛⎭⎫1n +1+1n +2 =34-2n +32n +1n +2. 考点三 错位相减法[典例] (2017·山东高考)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 1+a 2=6,a 1a 2=a 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b n }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2n +1=b n b n +1,求数列⎩⎨⎧⎭⎬⎫b n a n 的前n项和T n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意知:a 1(1+q )=6,a 21q =a 1q 2.又a n >0,解得a 1=2,q =2, 所以a n =2n . (2)由题意知, S 2n +1=2n +1b 1+b 2n +12=(2n +1)b n +1,又S 2n +1=b n b n +1,b n +1≠0, 所以b n =2n +1.令c n =b na n ,则c n =2n +12n ,因此T n =c 1+c 2+…+c n =32+522+723+…+2n -12n -1+2n +12n ,又12T n =322+523+724+…+2n -12n +2n +12n +1, 两式相减得12T n =32+⎝⎛⎭⎫12+122+…+12n -1-2n +12n +1=32+1-⎝⎛⎭⎫12n -1-2n +12n +1=52-2n +52n +1, 所以T n =5-2n +52n .[变透练清]1.变结论若本例中a n ,b n 不变,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由本例解析知a n =2n ,b n =2n +1, 故T n =3×21+5×22+7×23+…+(2n +1)×2n ,2T n =3×22+5×23+7×24+…+(2n +1)×2n +1,上述两式相减,得,-T n =3×2+2×22+2×23+…+2×2n -(2n +1)2n +1 =6+81-2n-11-2-(2n +1)2n +1=(1-2n )2n +1-2 得T n =(2n -1)×2n +1+2.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n ∈N *),{b n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 2+b 3=12,b 3=a 4-2a 1,S 11=11b 4.(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2n b n }的前n 项和(n ∈N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由已知b 2+b 3=12,得b 1(q +q 2)=12, 而b 1=2,所以q 2+q -6=0. 因为q >0,解得q =2,所以b n =2n . 由b 3=a 4-2a 1,可得3d -a 1=8. ① 由S 11=11b 4,可得a 1+5d =16. ② 联立①②,解得a 1=1,d =3, 由此可得a n =3n -2.所以{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 (2)设数列{a 2n 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由a 2n =6n -2,有 T n =4×2+10×22+16×23+…+(6n -2)×2n ,2T n =4×22+10×23+16×24+…+(6n -8)×2n +(6n -2)×2n +1, 上述两式相减,得-T n =4×2+6×22+6×23+…+6×2n -(6n -2)×2n +1 =12×1-2n 1-2-4-(6n -2)×2n +1=-(3n -4)2n +2-16, 得T n =(3n -4)2n +2+16.所以数列{a 2n b n }的前n 项和为(3n -4)2n +2+16.[易误提醒](1)两式相减时最后一项因为没有对应项而忘记变号.(2)对相减后的和式的结构认识模糊,错把中间的n -1项和当作n 项和.(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q =1和q ≠1两种情况求解.[课时跟踪检测]A 级1.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1,若该数列的前k 项之和等于9,则k =( )A .80B .81C .79D .82解析:选B a n =1n +n -1=n -n -1,故S n =n ,令S k =k =9,解得k =81,故选B.2.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3n -2),则a 1+a 2+…+a 10=( ) A .15 B .12 C .-12D .-15解析:选A 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1+4-7+10-13+16-19+22-25+28=5×3=15,故选A.3.已知{a n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9S 3=S 6,则数列⎩⎨⎧⎭⎬⎫1a n 的前5项和为( )A.158或5B.3116或5C.3116D.158解析:选C 设{a n }的公比为q ,显然q ≠1,由题意得91-q 31-q =1-q 61-q,所以1+q 3=9,得q =2,所以⎩⎨⎧⎭⎬⎫1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前5项和为1-⎝⎛⎭⎫1251-12=3116.4.在等差数列{a n }中,a 4=5,a 7=11.设b n =(-1)n ·a n ,则数列{b n }的前100项之和S 100=( )A .-200B .-100C .200D .100解析:选D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可得⎩⎪⎨⎪⎧ a 1+3d =5,a 1+6d =11⇒⎩⎪⎨⎪⎧a 1=-1,d =2⇒a n =2n-3⇒b n =(-1)n (2n -3)⇒S 100=(-a 1+a 2)+(-a 3+a 4)+…+(-a 99+a 100)=50×2=100,故选D.5.已知T n 为数列⎩⎨⎧⎭⎬⎫2n +12n 的前n 项和,若m >T 10+1 013恒成立,则整数m 的最小值为( )A .1 026B .1 025C .1 024D .1 023解析:选C ∵2n +12n =1+⎝⎛⎭⎫12n, ∴T n =n +1-12n ,∴T 10+1 013=11-1210+1 013=1 024-1210,又m >T 10+1 013, ∴整数m 的最小值为1 024.6.已知数列:112,214,318,…,⎝⎛⎭⎫n +12n ,…,则其前n 项和关于n 的表达式为________. 解析:设所求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S n =(1+2+3+…+n )+⎝⎛⎭⎫12+14+…+12n =nn +12+12⎝⎛⎭⎫1-12n 1-12=n n +12-12n +1. 答案:nn +12-12n +1 7.(2017·全国卷Ⅱ)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3=3,S 4=10,则∑k =1n1S k =________.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依题意有⎩⎪⎨⎪⎧ a 1+2d =3,4a 1+6d =10,解得⎩⎪⎨⎪⎧a 1=1,d =1,所以S n =n n +12,1S n =2nn +1=2⎝⎛⎭⎫1n -1n +1,因此∑k =1n1S k =2⎝⎛⎭⎫1-12+12-13+…+1n -1n +1=2nn +1.答案:2nn +1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n (n ∈N *),则S 2 018=________.解析:∵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n ,① ∴n =1时,a 2=2,n ≥2时,a n ·a n -1=2n -1,②由①÷②得a n +1a n -1=2,∴数列{a n }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成等比数列, ∴S 2 018=1-21 0091-2+21-21 0091-2=3·21 009-3.答案:3·21 009-39.(2019·成都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2=3,S 4=16,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a 2=3,S 4=16, ∴a 1+d =3,4a 1+6d =16, 解得a 1=1,d =2. ∴a n =2n -1. (2)由题意知,b n =12n -12n +1=12⎝⎛⎭⎫12n -1-12n +1, ∴T n =b 1+b 2+…+b n=12⎣⎡⎦⎤⎝⎛⎭⎫1-13+⎝⎛⎭⎫13-15+…+⎝⎛⎭⎫12n -1-12n +1 =12⎝⎛⎭⎫1-12n +1 =n2n +1. 10.(2018·南昌摸底调研)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1-2,记b n =a n S n (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1)∵S n =2n +1-2,∴当n =1时,a 1=S 1=21+1-2=2;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2n =2n . 又a 1=2=21,∴a n =2n .(2)由(1)知,b n =a n S n =2·4n -2n +1,∴T n =b 1+b 2+b 3+...+b n =2(41+42+43+...+4n )-(22+23+ (2)+1)=2×41-4n 1-4-41-2n 1-2=23·4n +1-2n +2+43.B 级1.(2019·潍坊统一考试)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2a n -λ(λ>0,n ∈N *). (1)证明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2)若λ=4,b n =⎩⎪⎨⎪⎧a n ,n 为奇数,log 2a n ,n 为偶数(n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解:(1)∵S n =2a n -λ,当n =1时,得a 1=λ, 当n ≥2时,S n -1=2a n -1-λ, ∴S n -S n -1=2a n -2a n -1, 即a n =2a n -2a n -1,∴a n =2a n -1,∴数列{a n }是以λ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λ·2n -1.(2)∵λ=4,∴a n =4·2n -1=2n +1,∴b n =⎩⎪⎨⎪⎧2n +1,n 为奇数,n +1,n 为偶数,∴T 2n =22+3+24+5+26+7+…+22n +2n +1 =(22+24+…+22n )+(3+5+…+2n +1) =4-4n ·41-4+n 3+2n +12=4n +1-43+n (n +2),∴T 2n =4n +13+n 2+2n -43.2.已知首项为2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1=3S n -2S n -1(n ≥2,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n +1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因为S n +1=3S n -2S n -1(n ≥2), 所以S n +1-S n =2S n -2S n -1(n ≥2),即a n +1=2a n (n ≥2),所以a n +1=2n +1,则a n =2n ,当n =1时,也满足,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因为b n =n +12n =(n +1)⎝⎛⎭⎫12n, 所以T n =2×12+3×⎝⎛⎭⎫122+4×⎝⎛⎭⎫123+…+(n +1)×⎝⎛⎭⎫12n ,① 12T n =2×⎝⎛⎭⎫122+3×⎝⎛⎭⎫123+4×⎝⎛⎭⎫124+…+n ×⎝⎛⎭⎫12n +(n +1)×⎝⎛⎭⎫12n +1,② ①-②得12T n =2×12+⎝⎛⎭⎫122+⎝⎛⎭⎫123+…+⎝⎛⎭⎫12n -(n +1)⎝⎛⎭⎫12n +111=12+⎝⎛⎭⎫121+⎝⎛⎭⎫122+⎝⎛⎭⎫123+…+⎝⎛⎭⎫12n -(n +1)⎝⎛⎭⎫12n +1 =12+12⎣⎡⎦⎤1-⎝⎛⎭⎫12n 1-12-(n +1)⎝⎛⎭⎫12n +1 =12+1-⎝⎛⎭⎫12n -(n +1)⎝⎛⎭⎫12n +1 =32-n +32n +1. 故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3-n +32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数列求和[备考方向要明了]考什么怎么考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可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T16等.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利用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或分组求和法等求数列的前n项和,如2012年江西T16,湖北T18等.[归纳·知识整合]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n(a1+a n)2=na1+n(n-1)2d;(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na1,q=1,a1-a n q1-q=a1(1-q n)1-q,q≠1.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的前n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探究] 1.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提示: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数列中的每一项均可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且在求和过程中能够前后抵消.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1)在把通项裂开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或前面剩下两项,后面也剩下两项.5.分组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6.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5 050.[自测·牛刀小试]1.11×4+14×7+17×10+…+1(3n -2)(3n +1)等于( ) A.n 3n +1 B.3n3n +1 C .1-1n +1D .3-13n +1解析:选A ∵1(3n -2)(3n +1)=13⎝ ⎛⎭⎪⎫13n -2-13n +1,∴11×4+14×7+17×10+…+1(3n -2)(3n +1) =13⎣⎡⎝⎛⎭⎫1-14+⎝⎛⎭⎫14-17+⎝⎛⎭⎫17-110+…+⎦⎥⎤⎝ ⎛⎭⎪⎫13n -2-13n +1=13⎝ ⎛⎭⎪⎫1-13n +1=n3n +1.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2n ,其前n 项和S n =32164,则项数n 等于( )A .13B .10C .9D .6解析:选D ∵a n =2n -12n =1-12n ,∴S n =⎝⎛⎭⎫1-12+⎝⎛⎭⎫1-122+…+⎝⎛⎭⎫1-12n =n -⎝⎛⎭⎫12+122+…+12n =n -12⎝⎛⎭⎫1-12n 1-12=n -⎝⎛⎭⎫1-12n =n -1+12n . ∴n -1+12n =32164=5164,解得n =6.3.(教材习题改编)(2-3×5-1)+(4-3×5-2)+…+(2n -3×5-n )=________. 解析:(2-3×5-1)+(4-3×5-2)+…+(2n -3×5-n ) =(2+4+…+2n )-3(5-1+5-2+…+5-n ) =n (2+2n )2-3×5-1⎝⎛⎭⎫1-15n 1-15=n (n +1)-34⎝⎛⎭⎫1-15n =n 2+n +34·5-n -34. 答案:n 2+n +34·5-n -344.若S n =1-2+3-4+…+(-1)n -1·n ,则S 100=________. 解析:S 100=1-2+3-4+5-6+…+99-100 =(1-2)+(3-4)+(5-6)+…+(99-100)=-50. 答案:-50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n ·2n ,则S n =________. 解析:∵a n =n ·2n ,∴S n =1·21+2·22+3·23+…+n ·2n .① ∴2S n =1·22+2·23+…+(n -1)·2n +n ·2n +1.② ①-②得-S n =2+22+23+…+2n -n ·2n +1 =2(1-2n )1-2-n ·2n +1=2n +1-2-n ·2n +1=(1-n )2n +1-2. ∴S n =2n +1(n -1)+2.答案:(n -1)·2n +1+2分组转化求和[例1] (2012·山东高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a 5=84,a 9=7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对任意m ∈N *,将数列{a n }中落入区间(9m,92m )内的项的个数记为b m ,求数列{b m }的前m 项和S m .[自主解答] (1)因为{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 所以a 3+a 4+a 5=3a 4=84,a 4=28.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5d =a 9-a 4=73-28=45, 故d =9.由a 4=a 1+3d ,得28=a 1+3×9,即a 1=1. 所以a n =a 1+(n -1)d =1+9(n -1)=9n -8(n ∈N *). (2)对m ∈N *,若9m <a n <92m , 则9m +8<9n <92m +8. 因此9m -1+1≤n ≤92m -1. 故得b m =92m -1-9m -1. 于是S m =b 1+b 2+b 3+…+b m=(9+93+…+92m -1)-(1+9+…+9m -1) =9×(1-81m )1-81-(1-9m )1-9=92m +1-10×9m +180.———————————————————分组转化求和的通法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数列求和.1.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 1+a 2=2⎝⎛⎭⎫1a 1+1a 2,a 3+a 4+a 5=64⎝⎛⎭⎫1a 3+1a 4+1a 5.(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1a n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1)设公比为q ,则a n =a 1q n -1,且q >0,a 1>0.由已知有⎩⎨⎧a 1+a 1q =2⎝⎛⎭⎫1a 1+1a 1q ,a 1q 2+a 1q 3+a 1q 4=64⎝⎛⎭⎫1a 1q 2+1a 1q 3+1a 1q 4,化简得⎩⎪⎨⎪⎧a 21q =2,a 21q 6=64.又a 1>0,故q =2,a 1=1.所以a n =2n -1.(2)由(1)知,b n =⎝⎛⎭⎫a n +1a n 2=a 2n +1a 2n +2=4n -1+14n -1+2. 因此T n =(1+4+…+4n -1)+⎝ ⎛⎭⎪⎫1+14+…+14n -1+2n=4n-14-1+1-14n 1-14+2n =13(4n -41-n )+2n +1.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S n =na n -n (n -1)(n =1,2,3,…). (1)求证: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并写出a n 关于n 的表达式;(2)若数列⎩⎨⎧⎭⎬⎫1a n a n +1的前n 项和为T n ,问满足T n >100209的最小正整数n 是多少?[自主解答] (1)当n ≥2时,a n =S n -S n -1=na n -(n -1)a n -1-2(n -1),得a n -a n -1=2(n =2,3,4,…).所以数列{a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a n =2n -1.(2)T n =1a 1a 2+1a 2a 3+…+1a n -1a n +1a n a n +1=11×3+13×5+…+1(2n -1)(2n +1)=12⎣⎢⎡⎦⎥⎤⎝⎛⎭⎫11-13+⎝⎛⎭⎫13-15+…+⎝ ⎛⎭⎪⎫12n -1-12n +1 =12⎝⎛⎭⎪⎫1-12n +1=n 2n +1, 由T n =n 2n +1>100209,得n >1009,所以满足T n >100209的最小正整数n 为12.——————————————————— 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与系数相乘后与原项相等.2.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2a 1+3a 2=1,a 23=9a 2a 6.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log 3a 1+log 3a 2+…+log 3a n ,求数列⎩⎨⎧⎭⎬⎫1b n 的前n 项和.解:(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由a 23=9a 2a 6得a 23=9a 24,所以q 2=19. 由条件可知q >0,故q =13.由2a 1+3a 2=1得2a 1+3a 1q =1,所以a 1=13.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3n .(2)b n =log 3a 1+log 3a 2+…+log 3a n =-(1+2+…+n )=-n (n +1)2.故1b n =-2n (n +1)=-2⎝ ⎛⎭⎪⎫1n -1n +1. 1b 1+1b 2+…+1b n=-2⎣⎢⎡⎦⎥⎤⎝⎛⎭⎫1-12+⎝⎛⎭⎫12-13+…+⎝ ⎛⎭⎪⎫1n -1n +1=-2n n +1.所以数列⎩⎨⎧⎭⎬⎫1b n 的前n 项和为-2nn +1.错位相减法求和[例3] (2012·天津高考)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且a 1=b 1=2,a 4+b 4=27,S 4-b 4=10.(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a 1b 1+a 2b 2+…+a n b n ,n ∈N *,证明T n -8=a n -1b n +1(n ∈N *,n ≥2). [自主解答]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由a 1=b 1=2,得a 4=2+3d ,b 4=2q 3,S 4=8+6d .由条件,得方程组⎩⎪⎨⎪⎧ 2+3d +2q 3=27,8+6d -2q 3=10,解得⎩⎪⎨⎪⎧d =3,q =2.所以a n =3n -1,b n =2n ,n ∈N *. (2)证明:由(1)得T n =2×2+5×22+8×23+…+(3n -1)×2n ,① 2T n =2×22+5×23+…+(3n -4)×2n +(3n -1)×2n +1.② 由①-②,得-T n =2×2+3×22+3×23+…+3×2n -(3n -1)×2n +1 =6×(1-2n )1-2-(3n -1)×2n +1-2=-(3n -4)×2n +1-8, 即T n -8=(3n -4)×2n +1.而当n ≥2时,a n -1b n +1=(3n -4)×2n +1, 所以T n -8=a n -1b n +1,n ∈N *,n ≥2.若本例(2)中T n =a n b 1+a n -1b 2+…+a 1b n ,n ∈N *,求证:T n +12=-2a n +10b n (n ∈N *). 证明:由(1)得T n =2a n +22a n -1+23a n -2+…+2n a 1,① 2T n =22a n +23a n -1+…+2n a 2+2n +1a 1.②②-①,得T n =-2(3n -1)+3×22+3×23+…+3×2n +2n +2=12(1-2n -1)1-2+2n +2-6n +2=10×2n -6n -10.而-2a n +10b n -12=-2(3n -1)+10×2n -12=10×2n -6n -10,故T n +12=-2a n +10b n ,n ∈N *.———————————————————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4-a n )q n -1(q ≠0,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3a 1+3d =6,8a 1+28d =-4,解得a 1=3,d =-1.故a n =3+(n -1)·(-1)=4-n . (2)由(1)得,b n =n ·q n -1,于是 S n =1·q 0+2·q 1+3·q 2+…+n ·q n -1.若q ≠1,将上式两边同乘以q 有qS n =1·q 1+2·q 2+…+(n -1)·q n -1+n ·q n . 两式相减得到(q -1)S n =nq n -1-q 1-q 2-…-q n -1 =nq n -q n -1q -1=nq n +1-(n +1)q n +1q -1.于是,S n =nq n +1-(n +1)q n +1(q -1)2.若q =1,则S n =1+2+3+…+n =n (n +1)2.所以S n=⎩⎪⎨⎪⎧n (n +1)2(q =1),nq n +1-(n +1)q n +1(q -1)2(q ≠1).1种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列求和把数列通过分组、变换通项、变换次序、乘以常数等方法,把数列的求和转化为能使用公式求解或者能通过基本运算求解的形式,达到求和的目的.2个注意——“裂项相消法求和”与“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未被消去的项有前后对称的特点.(2)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4个公式——常见的拆项公式 (1)1n (n +k )=1k ⎝⎛⎭⎫1n -1n +k ;(2)1(2n -1)(2n +1)=12⎝⎛⎭⎫12n -1-12n +1;(3)1n (n +1)(n +2)=12⎣⎡⎦⎤1n (n +1)-1(n +1)(n +2);(4)1n +n +k =1k(n +k -n ).答题模板——利用错位相减法解决数列求和[典例] (2012·江西高考)(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2n 2+kn (其中k ∈N +),且S n 的最大值为8.(1)确定常数k ,求a n ;(2)求数列⎩⎨⎧⎭⎬⎫9-2a n 2n 的前n 项和T n .[快速规范审题]第(1)问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S n =-12n 2+kn 及S n 的最大值为8――――――――――――→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当n =k 时,S n 取得最大值.2.审结论,明确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求k 的值及a n ――――――――――――→应建立关于k 的方程S n 的最大值为8,即S k =8,k =4. ――――――――――――→可求S n 的表达式 S n =-12n 2+4n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根据已知条件,可利用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 求通项公式――――――――――――→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a n =S n -S n -1=92-n (n ≥2),a 1=S 1=72――――――――――――→验证n =1时,a n 是否成立a n =92-n .第(2)问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a n =92-n 及数列⎩⎨⎧⎭⎬⎫9-2a n 2n922n n a -⎧⎫⎨⎬⎩⎭−−−−−−→可化简数列9-2a n 2n =n 2n -1. 2.审结论,明确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求数列⎩⎨⎧⎭⎬⎫9-2a n 2n 的前n 项和T n 12n n+−−−−−−→分析通项的特点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条件具备,代入求和:T n =1+22+322+…+n -12n -2+n 2n -1①――――――――→等式两边同乘以22T n =2+2+32+…+n -12n -3+n 2n -2②――――――→错位相减 ②-①:2T n -T n =2+1+12+…+12n -2-n 2n -1=4-12n -2-n 2n -1=4-n +22n -1.[准确规范答题](1)当n =k ∈N +时,S n =-12n 2+kn 取得最大值,即8=S k =-12k 2+k 2=12k 2,⇨(2分)故k 2=16,因此k =4,⇨(3分)从而an =S n -S n -1=92-n (n ≥2).⇨(4分)又a 1=S 1=72,⇨(5分)所以a n =92-n .⇨(6分)(2)因为9-2a n 2n =n2n -1,所以T n =1+22+322+…+n -12n -2+n2n -1,①⇨(7分)所以2T n =2+2+32+…+n -12n -3+n2n -2,②⇨(8分)②-①:2T n -T n =2+1+12+…+12n -2-n 2n -1=4-12n -2-n2n -1=4-n +22n -1.⇨(11分)所以T n =4-n +22n -1.⇨(12分)[答题模板速成]用错位相减法解决数列求和的步骤:第一步 判断结构 ⇒第二步 乘公比⇒第三步 错位相减 ⇒ 第四步 求和若数列{a n ·b n }是由等差数列{a n }与等比数列(公比q )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则可用此法求和 设{a n ·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然后两边同乘以q乘以公比q 后,向后错开一位,使含有q k(k ∈N *)的项对应,然后两边同时作差将作差后的结果求和,从而表示出T n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a n }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且9S 3=S 6,则数列⎩⎨⎧⎭⎬⎫1a n 的前5项和为( )A.158或5 B.3116或5 利用a n =S n -S n -1时,易忽视条件n ≥2.错位相减时,易漏项.C.3116D.158解析:选C 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题意可知q ≠1,且9(1-q 3)1-q =1-q 61-q,解得q =2,所以数列⎩⎨⎧⎭⎬⎫1a n 是以1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求和公式可得S 5=3116.2.数列112,314,518,7116,…,(2n -1)+12n ,…的前n 项和S n 的值等于( )A .n 2+1-12nB .2n 2-n +1-12nC .n 2+1-12n -1D .n 2-n +1-12n解析:选A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12n ,则S n =[1+3+5+…+(2n -1)]+⎝⎛⎭⎫12+122+…+12n =n 2+1-12n .3.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8=30,S 4=7,则a 4的值等于( ) A.14 B.94 C.134D.174解析:选C由题意可得⎩⎨⎧8a 1+8×(8-1)d2=30,4a 1+4×(4-1)d2=7,解得⎩⎪⎨⎪⎧a 1=14,d =1.故a 4=a 1+3=134.4.12+12+38+…+n2n 等于( ) A.2n -n -12nB.2n +1-n -22nC.2n -n +12nD.2n +1-n +22n解析:选B 令S n =12+222+323+…+n2n ,①则12 S n =122+223+…+n -12n +n2n +1,② ①-②得:12S n =12+122+123+…+12n -n 2n +1 =12⎣⎡⎦⎤1-⎝⎛⎭⎫12n 1-12-n 2n +1,故S n =2n +1-n -22n.5.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cos n π(n ∈N *),S n 为它的前n 项和,则S 2 0122 013等于( )A .1 005B .1 006C .2 011D .2 012解析:选B 注意到cos n π=(-1)n (n ∈N *), 故a n =(-1)n n 2.因此有S 2 012=(-12+22)+(-32+42)+…+(-20112+20122)=1+2+3+…+2 011+2 012=2 012×(1+2 012)2=1 006×2 013,所以S 2 0122 013=1 006.6.(2013·锦州模拟)设函数f (x )=x m +ax 的导函数f ′(x )=2x +1,则数列⎩⎨⎧⎭⎬⎫1f (n )(n ∈N *)的前n 项和是( )A.n n +1B.n +2n +1C.n n -1D.n +1n解析:选A ∵f ′(x )=mx m -1+a ,∴m =2,a =1. ∴f (x )=x 2+x ,f (n )=n 2+n . ∴1f (n )=1n 2+n =1n (n +1)=1n -1n +1, 令S n =1f (1)+1f (2)+1f (3)+…+1f (n -1)+1f (n )=⎝⎛⎭⎫1-12+⎝⎛⎭⎫12-13+⎝⎛⎭⎫13-14+…+⎝ ⎛⎭⎪⎫1n -1-1n +⎝ ⎛⎭⎪⎫1n -1n +1=1-1n +1=n n +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2012·江西高考)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比不为1.若a 1=1,且对任意的n∈N *都有a n +2+a n +1-2a n =0,则S 5=________.解析:由a n +2+a n +1-2a n =0,得a n q 2+a n q -2a n =0,显然a n ≠0,所以q 2+q -2=0.又q ≠1,解得q =-2.又a 1=1,所以S 5=1×[1-(-2)5]1-(-2)=11.答案:118.对于数列{a n },定义数列{a n +1-a n }为数列{a n }的“差数列”,若a 1=2,{a n }的“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2n ,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解析:∵a n +1-a n =2n ,∴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 =2n -1+2n -2+…+22+2+2=2-2n1-2+2=2n -2+2=2n .∴S n =2-2n +11-2=2n +1-2.答案:2n +1-2.9.数列{a n }的通项a n =n ⎝⎛⎭⎫cos 2n π2-sin 2n π2(n ∈N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3=________. 解析:∵a n =n ⎝⎛⎭⎫cos 2n π2-sin 2n π2=n cos n π, ∴a 1=-1,a 2=2,a 3=-3,a 4=4,…,∴S 2 013=(-1)+2+(-3)+4+(-5)+6+…+(-2 009)+2 010+(-2 011)+2 012+(-2 013)=[(-1)+2]+[(-3)+4]+[(-5)+6]+…+[(-2 009)+2 010]+[(-2 011)+2 012]+(-2013)=1+1+…+1+1-2 013=1 006-2 013=-1 007. 答案:-1 007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10.(2012·湖北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 (1)求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a 2,a 3,a 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解:(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2=a 1+d ,a 3=a 1+2d ,由题意得⎩⎪⎨⎪⎧3a 1+3d =-3,a 1(a 1+d )(a 1+2d )=8.解得⎩⎪⎨⎪⎧a 1=2,d =-3,或⎩⎪⎨⎪⎧a 1=-4,d =3.所以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a n =2-3(n -1)=-3n +5或a n =-4+3(n -1)=3n -7. 故a n =-3n +5或a n =3n -7.(2)当a n =-3n +5时,a 2,a 3,a 1分别为-1,-4,2,不成等比数列; 当a n =3n -7时,a 2,a 3,a 1分别为-1,2,-4,成等比数列,满足条件.故|a n |=|3n -7|=⎩⎪⎨⎪⎧-3n +7,n =1,2,3n -7,n ≥3.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n =1时,S 1=|a 1|=4; 当n =2时,S 2=|a 1|+|a 2|=5;当n ≥3时,S n =S 2+|a 3|+|a 4|+…+|a n |=5+(3×3-7)+(3×4-7)+…+(3n -7)=5+(n -2)[2+(3n -7)]2=32n 2-112n +10.当n =2时,满足此式.综上可知,S n =⎩⎪⎨⎪⎧4,n =1,32n 2-112n +10,n >1.11.(2013·合肥模拟)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a 1=t ,点(S n ,a n +1)在直线y =3x +1上,n ∈N *.(1)当实数t 为何值时,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在(1)的结论下,设b n =log 4a n +1,c n =a n +b n ,T n 是数列{c n }的前n 项和,求T n . 解:(1)∵点(S n ,a n +1)在直线y =3x +1上, ∴a n +1=3S n +1,a n =3S n -1+1(n >1,且n ∈N *). ∴a n +1-a n =3(S n -S n -1)=3a n , 即a n +1=4a n ,n >1.又a 2=3S 1+1=3a 1+1=3t +1,∴当t =1时,a 2=4a 1,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2)在(1)的结论下,a n +1=4a n ,a n +1=4n , b n =log 4a n +1=n . c n =a n +b n =4n -1+n ,T n =c 1+c 2+…+c n =(40+1)+(41+2)+…+(4n -1+n ) =(1+4+42+…+4n -1)+(1+2+3+…+n ) =4n -13+(1+n )n 2.1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n +n =2a n (n ∈N *). (1)证明: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2n +1)a n +2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满足不等式T n -22n -1>2 013的n的最小值.解:(1)证明:因为S n +n =2a n ,即S n =2a n -n , 所以S n -1=2a n -1-(n -1)(n ≥2,n ∈N *). 两式相减化简,得a n =2a n -1+1. 所以a n +1=2(a n -1+1)(n ≥2,n ∈N *). 所以数列{a n +1}为等比数列. 因为S n +n =2a n ,令n =1,得a 1=1. a 1+1=2,所以a n +1=2n ,即a n =2n -1. (2)因为b n =(2n +1)a n +2n +1, 所以b n =(2n +1)·2n .所以T n =3×2+5×22+7×23+…+(2n -1)·2n -1+(2n +1)·2n ,① 2T n =3×22+5×23+…+(2n -1)·2n +(2n +1)·2n +1,② ①-②,得-T n=3×2+2(22+23+…+2n )-(2n +1)·2n +1=6+2×22-2n +11-2-(2n +1)·2n+1=-2+2n +2-(2n +1)·2n +1=-2-(2n -1)·2n +1.所以T n =2+(2n -1)·2n +1.若T n -22n -1>2 013,则2+(2n -1)·2n +1-22n -1>2 013, 即2n +1>2 013.由于210=1 024,211=2 048,所以n +1≥11,即n ≥10. 所以满足不等式T n -22n -1>2 013的n 的最小值是10.1.设f (x )=4x 4x +2,若S =f ⎝⎛⎭⎫12 013+f ⎝⎛⎭⎫22 013+…+f ⎝⎛⎭⎫2 0122 013,则S =________. 解析:∵f (x )=4x 4x +2,∴f (1-x )=41-x41-x +2=22+4x ,∴f (x )+f (1-x )=4x 4x +2+22+4x=1.S =f ⎝⎛⎭⎫12 013+f ⎝⎛⎭⎫22 013+…+f ⎝⎛⎭⎫2 0122 013,① S =f ⎝⎛⎭⎫2 0122 013+f ⎝⎛⎭⎫2 0112 013+…+f ⎝⎛⎭⎫12 013,② ①+②得2S =⎣⎡⎦⎤f ⎝⎛⎭⎫12 013+f ⎝⎛⎭⎫2 0122 013+⎣⎡⎦⎤f ⎝⎛⎭⎫22 013+f ⎝⎛⎭⎫2 0112 013+…+ ⎣⎡⎦⎤f ⎝⎛⎭⎫2 0122 013+f ⎝⎛⎭⎫12 013=2 012,∴S =2 0122=1 006.答案:1 0062.求和S n =32+94+258+6516+…+n ·2n +12n .解:S n =32+94+258+8516+…+n ·2n +12n=⎝⎛⎭⎫1+12+⎝⎛⎭⎫2+14+⎝⎛⎭⎫3+18+⎝⎛⎭⎫4+116+…+⎝⎛⎭⎫n +12n =(1+2+3+…+n )+⎝⎛⎭⎫12+14+18+116+…+12n=n (n +1)2+12⎣⎡⎦⎤1-⎝⎛⎭⎫12n 1-12=n (n +1)2-⎝⎛⎭⎫12n +1.3.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S 2n =a n ⎝⎛⎭⎫S n -12. (1)求S n 的表达式;(2)设b n =S n2n +1,求{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S 2n =a n ⎝⎛⎭⎫S n -12,a n =S n -S n -1(n ≥2), ∴S 2n =(S n -S n -1)⎝⎛⎭⎫S n -12, 即2S n -1S n =S n -1-S n ,① 由题意S n -1·S n ≠0,①式两边同除以S n -1·S n ,得1S n -1S n -1=2,∴数列⎩⎨⎧⎭⎬⎫1S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S n =1+2(n -1)=2n -1.∴S n =12n -1. (2)又b n =S n 2n +1=1(2n -1)(2n +1)=12⎝ ⎛⎭⎪⎫12n -1-12n +1, 故T n =b 1+b 2+…+b n=12⎣⎢⎡⎦⎥⎤⎝⎛⎭⎫1-13+⎝⎛⎭⎫13-15+…+⎝ ⎛⎭⎪⎫12n -1-12n +1 =12⎝⎛⎭⎪⎫1-12n +1=n 2n +1. 4.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2+32a 3+…+3n -1a n =n 3,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2)设b n =na n,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解:(1)∵a 1+3a 2+32a 3+…+3n -1a n =n3,①∴当n ≥2时, a 1+3a 2+32a 3+…+3n -2a n -1=n -13,②①-②得3n -1a n =13,∴a n =13n .在①中,令n =1,得a 1=13,适合a n =13n ,∴a n =13n .(2)∵b n =na n,∴b n =n ·3n .∴S n =3+2×32+3×33+…+n ·3n ,③ ∴3S n =32+2×33+3×34+…+n ·3n +1.④ ④-③得2S n =n ·3n +1-(3+32+33+…+3n ), 即2S n =n ·3n +1-3(1-3n )1-3,∴S n =(2n -1)3n +1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