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中央财经大学文艺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文化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招生目录PS:招生目录图片若看不清楚可以右键另存为图片,在看图程序中可放大至清晰状态!文化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简介文艺学学科培养方案(二级学科代码:050101)一、学科概况文艺学从属于文学学科,侧重对文学艺术的理论研究。
中国的文艺学学科内容广泛,中外文学理论、文艺美学、艺术理论、各种文化理论,以及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文化产业理论都可涵盖其中。
中国的文艺学研究注重现实性,与时代发展联系密切,随着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文艺学学科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近年来,中国的文艺学已成为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人文学科之一。
二、研究方向我校本学科现设文化批评、文化创意产业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的高等人才。
本学科研究生能够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及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相应工作。
本学科学习年限为二年。
四、业务要求本学科学生应熟练运用中外文艺理论分析研究各类文艺、文化现象,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应精通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五、学分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32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学分,课程学习30学分,调研实习1学分。
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23学分;选修课要求不少于7学分。
六、学位本学科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详见《文艺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附专业阅读书目)。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于2004年组建,其源头为始建于1962年的汉语组,其前身为组建于1995年的中文系。
学院秉持“在广博中尽精微,在复合中存特色,在变化中求发展,在整体上争一流”的办学理念,意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扎实的文史功底,充盈的人文关怀,独立的创意品质,优秀的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设有中文系、新闻传播系、文化产业系、艺术系、通识课教研室、逻辑教研室;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艺术设计、书法等五个本科专业及培养方向。
学科语文在公务员中的代码
学科语文在公务员中的代码050101|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国际政治
030207|国际关系
030208|外交学
030301|社会学
030302|人口学
030303|人类学
030304|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01|民族学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适用专业: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对外汉语、0501Z2语文教育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2.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3.具有在高等院校或中学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文艺学文艺美学、文艺批评、西方文论、文学创作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叙事学及小说理论、西方文学美学关键词(双语课)。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汉语言文字学汉字研究、汉语史研究、古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汉语篇章语义研究。
4.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东北文学与文化研究、儿童文学研究。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7.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8.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语文教学与反思、语文教师教育。
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到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记6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文艺学专业
文艺学专业(050101)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古典文论与美学是构建文艺学理论的重要支柱,该方向以大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及理论史料为对象,研究中国文艺发生、发展、存在、接受的状态与规律,深入总结中国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特色。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充分挖掘古典文论与美学的价值,对于正确认识和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等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一、美学范畴的研究。
本方向对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整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古代文论、美学体系的研究。
二、艺术关系的研究。
本方向对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打通了各艺术门类,以文艺美学的高度研究文学艺术。
本方向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古典文论与美学遗产为己任,旨在培养出熟悉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研究古典文论与美学,并能以古典文论与美学知识思考当代美学现象的人才,可从事教学、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
本方向梯队成员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方向要求学生在熟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全面学习掌握文艺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古典美学的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美学现象、美学思潮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开设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审美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文艺学基础课程外,开设的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有:中国文论史、中国文论作品精读、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范畴、中国艺术关系史,以及古典美学作品阅读等。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文艺学学科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本方向是为了重视文艺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文化行政管理实践等需要而设立的。
文艺学原理侧重深入总结、概括所有文艺种类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特征,侧重学理性的探索,培育抽象、概括等理论思维能力,文艺学原理涉猎的范围较为广泛,理论探索较为系统和深入。
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
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和美学学术素养为目标,传授文艺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沿成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
训练学生的文学研究意识,文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学位获得者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部门从事专业性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社会调研与参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西方美学2.文艺批评3.民间文艺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1.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
作能力。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育与培训机构、广告传播企业、广播电视台、报刊杂志社以及国家机关、部队和其他企事业单位。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Graduate Degree Programs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Graduate School of SISU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一)、必读书目: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8.00。
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0。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9、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
7、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2001。
1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专业介绍-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专业介绍专业名称: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1、博士生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扎实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基础知识与较高审美素养,系统掌握文艺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应能够独立从事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能够胜任文艺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还应掌握电脑的操作和运用,同时至少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一门外国语(包括阅读和直接交流),能运用第二外国语查阅专业文献。
2、硕士生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丰富的文艺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为满足社会尤其是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公务机关和文艺团体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
毕业生应该具有独立承担文艺学专业课题、独立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的能力。
本专业硕士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须注重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电脑,并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习年限为三年二、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硕士生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文学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刘谦副教授2文化与诗学李春青教授(博士生导师)3中国古典文学与诗学主要研究中国先秦至清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史,包括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范畴与方法,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文学思潮,文学理论与哲学、历史和宗教的关系等内容。
李壮鹰教授(博士生导师)4西方文学与西方文论主要研究西方国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史,包括西方文学理论范畴与方法,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文学思潮,文学理论与哲学、历史和宗教的关系等内容。
文艺学(050101) -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文艺学(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05)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
文艺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内的二级学科。
河海大学很早就开设了与文艺学相关的课程,相关教师在文艺学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06年获得文艺学硕士授予权。
目前该学科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中1人博士在读),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形成了年龄层次、职称层次都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
河海大学在写作学这一研究方向上较有特色,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学委员会挂靠河海大学,尉天骄教授为该学会主要负责人,学术成果较多,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同时,相关教师密切关注当前文艺动态和文艺学发展趋势,并致力于文学评论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主持了省、厅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并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硕士:掌握一门外国语并且熟练运用计算机;具备文艺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文艺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写作学
2、文艺评论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文艺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招生专业简介
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招生专业简介(一)学科专业介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海南师范大学设立最早的学科之一,创建于1949年,至今已有60年余年的历史。
本一级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
学科中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省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才9人。
近5年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省社科联人文社科项目55项,各项科研经费700余万元。
获科研成果奖48项,其中省级科研成果奖22项。
在权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8部。
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100多人次。
中国语言文学是海南师范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之一,2004年开始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生,2011年3月获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3年7月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二)学科方向介绍中国语言文学现有6个二级学科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文艺学(050101)文艺学学科是海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
文艺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文艺理论研究与教学人员。
现有教师6名,他们分别是单正平、周泉根、张伟栋、张浩文、高云球、姜岚、闫娜和陈道谆。
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
周泉根教授,江西南丰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本学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国学所所长、省优专家、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外语学院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Graduate School of SISU
文艺学(学科代码:050101)
(一)、必读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8.00。
3、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4.80。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2002。
9、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参考书目: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3、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
4、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
5、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
7、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0、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等译,2001。
1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3、贝斯特、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1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8、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1、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2、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4、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曹顺庆:《中国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
26、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
27、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8、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9、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0、《论语译注》,杨伯俊译注,中华书局,1980。
31,《老子注释及其评价》,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2001。
32、《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2001。
33、《文心雕龙校释》,范文澜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4、陆机:《文赋集释》,张少康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5、钟嵘《诗品》,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6、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7、叶燮:《原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8、王国维:《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周锡山编校,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3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
40、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
文化与传媒方向
(一)、必读书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5、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6、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本;
7、[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8、[美]威尔伯•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9、[美]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二)、参考书目:
1、《传播学论文选萃》,第一、二、三卷,《传播学论文选萃》编委会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李良荣:《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3年版;
10、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1、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12、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童兵:《主体与喉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6、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杨保军:《新闻事实论》,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8、杨保军:《新闻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姚福申:《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2、[英]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4、[法]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25、[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荷]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7、[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8、[美]丹尼尔•戴杨、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9、[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陈卫星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30、[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31、[美]彼德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3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33、[美]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李青藜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4、[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晔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展江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6、[美]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展江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37、[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8、[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9、[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