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针刺拔罐法治疗肩周炎40例
![针刺拔罐法治疗肩周炎40例](https://img.taocdn.com/s3/m/bf4d99adf524ccbff1218464.png)
血迹 . 轻揉隆起皮肤 . 使其平 复 . 下患确。② 嘱患者尽力抱 放 对侧宿, 注意使肘部 紧贴胸部 。用上述 同样方法行 扳机点 ” 针刺拔罐。 嘱患者 尽力后背 . 同上。 @ 施法 疗程 : 日或隔 日 每 1 .0 为一疗程 。嘱患者 主动锻炼 肩关节 。 次 ]次
维普资讯
j 。 RN A L OF P
实 用中医
轰 T 1 叠 22 0 4 0  ̄ 0
1J。} 萋 l ) '。 。1 N 8-{ . 。 c v Ⅵ .4 ¥
硬节 直糙抬高试验阳性 (0)x光片示 1 I 椎体 轻度骨 6 、 .
方法 : 患者坐位, 嘱其尽力外展 患肩 , 直到不能再外展 为止 患者即述某点疼痛 . 痛点 即为“ 该 扳机点”如患者述说 (
不清痛点 , 医者可在疼 痛范围 内按 雎寻找最痛 点 . 谚最 痛点
间
即是 )在 扳机 电 l . 处常规消毒 . 根据患者肌 肉厚 薄选适 当的
2 小针 刀配 合 推拿 治 疗 质增生;经上述方法治疗 1次后症特明显减轻. 次后痊愈, 随访 1 年来见复发 。 第 三腰椎横 突综 合 征 8 例 6 讨 论 2
当腰部 急性扭伤时 , 附着在腰 三横突 上的肌 肉韧带教撕
方 叉 广 ( 擞 省 南 陵 县 黄 墓 镇 红 十 字 医 院 2 2 0【 安 44 )
[ 图分 类号  ̄ 4 . [ 中 R2 4 5 文献标 识码 ] I j
文 章 编 号 】 0 —2 1 2 0 ) 0 3 —0 0 4 8 4( 0 2 4 0 8 1
笔者 自 19 年 以来 用小针 刀疗 法配合推拿 治疗第 95 采 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8 例 , 2 疗效显著 , 现报告如下 。
拔火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拔火罐人体背部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c76f105f0e7cd1842536d8.png)
人体背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
![(完整版)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59634adc77232f60ddcca19d.png)
七个穴位治疗肩周炎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
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阳蹻之会。
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髃”,骨间凹陷的意思。
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养生: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
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
![肩周炎中医拔罐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866b84253169a4517723a346.png)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五磁截根拔罐疗法
![五磁截根拔罐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a8a9a726fff705cd170a05.png)
当今世界,还有这样一项新疗法,来自传统,颠覆传统,让看到的人惊奇,让体验的人折服,在一喷一拔之间,见证神奇!五磁截根拔罐疗法: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风湿骨病、滑膜炎、痛风、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静脉曲张等病症!不吃药,不扎针,不开刀,不手术!采用专用负压强磁罐,49味中药制剂,植入量子技术,通过拔、喷之法,对48个穴位进行专业治疗!五磁拔罐拿病,不同于其他拔罐、泻血、刺络疗法。
它可以将我们体内的风寒湿毒邪,酸性体液,痰湿,嘌呤,病丝都拿出体外,深度清理体内毒素垃圾,疏通经络气血,让你身体快速恢复到最佳状态!不亲自上罐体验,你永远不知道它的神奇效果!只要你认同,只要你尝试,孟瑶拔罐拿病,一定会送您一个惊喜!健康自查心脏有问题时————左边手臂会酸、麻、痛。
肝脏有问题时————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
肾脏出现问题时———声音就会出不来,就会沙哑。
脾胃出现问题时———偏头痛。
总觉得没事的小毛病其实是大病的前兆,本来可以提前预防的,却最终拖成了大问题,预防永远大于治疗,身体的感知力远远超过各种仪器的检测您有好好爱惜您的身体吗请大家收藏!生病的步骤:虚就会痒,寒就会酸,湿就会胀,凝就会疼,瘀就会麻,堵就会痹,瘤就会中风,癌就会失觉。
1.“虚”的体质是觉的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2.“寒”的休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觉冷等……3.“湿”气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及不舒服。
4.“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5.“淤”的时间长,易出现阻塞,身体易酸痛,麻木,胀痛,在疏通过程中痧点全是黑紫色的。
6.“堵”时间长了就容易生病,每个人生病不一样,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形成瘤,在体内形成实质性的结节。
7.“瘤”就是体内堵的东西过多过长而不及时排出而积成块状影响身体正常活动!8.“癌”就是瘤的升级板,瘤到处开花结果,就是对人的生命极限的挑战开始。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4d41e421bcd126fff7050bd4.png)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13e25895f61fb7360b4c6580.png)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 1 -- 2 -- 3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
拔罐穴位图详解
![拔罐穴位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99400e4431b90d6c85c7a6.png)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db6b750276c66137ee0619a0.png)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养生围观:4292次字号:T|T【导读】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有哪些?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怎么看?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
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的四大好处1.排汗降温。
肩周炎
![肩周炎](https://img.taocdn.com/s3/m/ae32ab9351e79b896802264b.png)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方法2011-08-29 10:07 来源: 未知阅读次数: 1933今天,骨科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推拿方法,这种方法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治疗缓解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分解为6个步骤,下面详细介绍。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头压手掌法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每次20分钟。
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扩胸分肩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
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两手抱头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
然后两肘收拢,夹住头部。
多做几次。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捏拿手臂法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10遍,换手。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旋摩肩周法取坐位,以左手手掌旋转摩擦右肩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中医推拿治肩周炎之按揉穴位法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钟,换手。
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
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
广州和谐骨科医院的专家指出,肩周炎的治疗不光只靠医疗、食疗,还有动作疗。
当然这些动作你自己要拿捏准确,千万切记不要心浮气躁。
上述介绍的这六种方法对缓解肩周炎都很有效果,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做,症状较轻的,坚持一段时间就有显着效果。
肩周炎的病因2011-08-29 17:41 来源: 未知阅读次数: 3424肩部原因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b9b6622f60ddccdb38a02f.png)
功能锻炼常借助康复锻炼器材。 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颈肩臂膀肌 肉和骨骼的协调性运动,比如 跳绳、按摩车和金至康按摩带。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许开华 中国传统中医
NO 中医综合疗法 .1 NO 日常食物疗法 .2
NO 运动锻炼疗法 .3
NO 家庭治疗措施 .4
中医治疗 肩周炎宁 康贴 以祛风散寒、 解痉通络,活血化 淤为目的的根治病。
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 用的穴位有:肩井、 肩隅、肩贞、天宗等 穴位。每次选两个穴 位,交替使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 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 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 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 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 进行外旋活动。
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 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 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 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面对墙壁,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上肢前伸,手指做爬墙运动和由低逐渐增高,使肩 臂肌肉有牵拉感,重复10次,坚持练习。
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 用的经络有:手臂外 侧的肺有:肩井、肩 隅、肩前、肩贞、大 椎、曲池、外关、腕 骨等穴位。
川乌粥
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 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 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 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 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 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拔罐中医案例
![拔罐中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2b40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e.png)
拔罐中医案例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使用负压,使得局部组织充血、瘀血消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列举10个拔罐中医案例,以展示拔罐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 头痛: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头痛症状严重。
中医通过拔罐疗法,针对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疏通经络,舒缓瘀血,缓解了头痛的症状。
2. 颈椎病:患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颈椎部位进行拔罐,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3. 肩周炎:患者因工作需要频繁使用肩膀,导致肩周炎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肩膀和背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肩周炎的症状。
4.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为严重。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肺部功能,减轻了咳嗽的症状。
5. 腰肌劳损:患者因长时间久坐,导致腰肌劳损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舒缓瘀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了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 痛经:女性患者经期前后痛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腹部和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疏通血气,缓解了痛经的症状。
7. 消化不良:患者经常出现胃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胃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8. 肺结核:患者因肺结核导致咳嗽、疲劳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了肺结核的症状。
9.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舒缓瘀血,降低血压,缓解了高血压的症状。
10. 痛风:患者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疼痛明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https://img.taocdn.com/s3/m/e8675af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5.png)
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拔罐是经典的中医保健⽅法,拔罐的过程中,拔不同的⽳位也会有不同的养⽣功效。
养⽣知识⽹为⼤家整理了拔罐12个位置⽰意图,⼀起来看看吧~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神阙⽳:⽣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益肾助阳要⽳位置:在第⼆腰椎棘突旁开1.5⼨处。
取定⽳位时,通常采⽤俯卧姿势,肾俞⽳位于⼈体的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压、低⾎压、⽿鸣、精⼒减退等。
⼤椎⽳:统领⼀⾝阳⽓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位时正坐低头,该⽳位于⼈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节为第⼀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反张,⼩⼉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镇惊安神、调⽓镇痛位置:在⼿背,第1、2掌⾻间,当第⼆掌⾻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拇、⾷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肿痛,⿐衄,⾎渊,咽喉肿痛,齿痛,⽿聋,⾯肿,⼝眼斜,中风⼝噤,热病⽆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引⽕下⾏好养⽣位置:在⾜底部,蜷⾜时⾜前部凹陷处,约当⾜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
主治肺系病证,⼤便难,⼩便不利,奔豚⽓。
⾜三⾥:滋补⾝体胜吃⽼母鸡位置:位于⼩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发胃⽓。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
功效:在⼩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际。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fedc12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7.png)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有肩周炎的朋友应该知道它的可恶,每天睡得不好,还不能随意的转头,稍微坐得久一点就会觉得脖子肩膀好像僵硬了,反正就是各种痛苦。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1. 肩贞穴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取穴位时手臂内收,在腋上一寸(取穴位时用本人自己手指某一段的长度或宽为标准单位,称为“同身寸”,“一寸”为大拇指末节的横度)。
按摩肩贞穴除了可以治疗肩周炎,还有助改善头痛、耳鸣等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2. 肩髃穴肩髃穴位于人体肩膀顶部,取穴位时手臂外展平举,肩峰位置下方的凹陷即是。
按摩肩髃穴可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肩周炎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人体手肘部,取穴位时采取正坐位,手臂弯曲,在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是保健常用穴,除了可以用来治疗肩肘关节疼痛,还能缓解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4. 肩井穴肩井穴也位于人体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取穴时身体端正,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合之处即是。
肩井穴可治疗肩酸痛、头酸痛、眼睛疲劳、耳鸣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肩周炎之食疗方附桂猪蹄汤材料:附片、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羌活15克,猪蹄1对,调料适量。
做法:将猪蹄去毛杂洗净剁开,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煮沸服食。
蛇肉汤材料: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
功效: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
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当参羊肉汤材料:当归、党参、川芎、白芍各10克,桑枝、羌活各15克,甘草5克,羊肉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羊肉熟后,去药包,再加食盐、味精、葱、姜、辣椒等调味,食疗煮沸服食。
肩周炎中医治疗1.初期中药治疗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8634dc76a20029bd642d10.png)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一、辅助治疗1、中药肩周炎传统疗法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
以活血散瘀为主。
目前中医临床常采用贴敷肩周炎宁康贴来治愈肩周炎。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二、食疗方法1.取追骨风30克,酒60克。
追骨风入酒内浸泡5日。
分数次内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葱子500克,甜酒250克。
将二味药捣烂后,炒热,敷痛处。
3.取生姜500克,大葱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
先把生姜和葱根切碎,捣成泥浆,小茴香和花椒捣成面,然后将四味混在一起搅匀,置于铁锅中用文火炒热,加白酒搅和,再装入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上盖毛巾,再盖上棉被,使之发汗。
第二天药袋用锅炒热继续用,不必换药,此药袋可加酒。
每晚1次,坚持治疗,定有疗效。
连服1个月见效,一般需服81天。
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以上的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肩周炎患者要注意做到健康科学的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快呢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快呢](https://img.taocdn.com/s3/m/db78fcab65ce05087632131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快呢
导语:肩周炎是一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因为患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肩部酸痛,即便是提胳膊都很费劲,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都会感觉到不适,
肩周炎是一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因为患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肩部酸痛,即便是提胳膊都很费劲,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都会感觉到不适,所以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快呢是大家都想知道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很多,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中医疗法和食疗,一起看看吧!
一、中医疗法
1、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二、食物疗法:川乌粥,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
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
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
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
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颈肩松按摩膏】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和局部代谢机能,通过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修复受损组织及神经根,促进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劳损症的康复。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
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
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