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祖先肃慎
东北古代民族
肃慎肃慎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
又称息慎、稷慎。
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联系。
周武王时,肃慎贡“楛矢石砮”,臣服于周。
商、周时分而于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
以渔猎和狩猎生活为主,松嫩平原可能有初步农耕。
战国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史家多认为属肃慎系统或与之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以产弓矢、貂皮著名。
曾向商、周进贡弓矢,周灭商后臣服于周,与中原地区来往频繁。
《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
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
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
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
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
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
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之而居。
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
弓长四尺,力如弩。
矢用枯,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
便乘船,好寇盗,邻国畏患,而卒不能服。
”《北史.勿吉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
”扩展阅读:1.《尚书》、《竹书纪年》、《山海经》开放分类:历史,商朝,中国古代史历史鸡西地区是祖国东北边陲开发较早的地区。
早在六千年前,鸡西地区的先民――肃慎人就开始生息繁衍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渔猎文明――新开流文化。
以后,肃慎人的后裔――挹娄、勿吉、女真人的足迹又遍及了鸡西大地。
唐朝时,鸡西地区正式和中原地区有了交往,渤海国在此设立了东平府(府治在今密山市),鸡西地区正式划入了政权版图。
民族鄂伦春族过去一般在每年正月里要供太阳神,这一是由于冬季寒冷,二是由于日照时间短,他们把对温暖和光明的渴望,化作对太阳的崇拜,认为它是光明、正义之神。
最后,他们还形成了以太阳的名义起誓或向太阳述苦的习惯。
满族 历史 介绍
满 族 的 分布
Man Zu De Fen Bu
• 满族散居中 国各地,以 居住在辽宁 的为最多, 其他散居在 吉林、黑龙 江、河北、 内蒙古、新 疆、甘肃、 山东等省区 和北京、天 津、成都、 西安、广州 、银川等大 、中城市。 2000年统 计的满族人 口数为 1,068万。
•
满 族 的 八旗制度
满族的贡献
Man Zu De Gong Xian
在东亚历史上满族最早把几何原本翻译成满 文。 在东亚历史上满族人最早用满文翻译了周身 血脉图。 满族先人世界上最早驯化了大豆这种农作物 。满族先人最早利用大豆酿造大酱。
满族人最早用白菜腌制酸菜。
谢谢
Man Zu De Jian Zhu
• 满族住房继承了传统的 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 墙,院内有影壁。住房 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 上屋,设南、西、北三 面炕,以西炕为尊,俗 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 神板。
火坑
满族传统民居
满族的体育运动
Man Zu De Ti Yu Yun Dong
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 这些现代姓氏有的取其原来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 为姓,或取数音节相切,取一近音的汉字为姓。如 瓜尔隹氏改姓关,索绰络氏改姓索,马隹氏改姓马 ,舒穆禄氏改姓舒或徐,那拉氏改姓那等。也有将 原来姓氏译意为汉字取姓的,如巴颜氏改姓富,因 巴颜在满族语中有富有之意。皇族爱新觉罗氏改姓 金,因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之意。
满族饮食禁忌
Man Zu Yin Shi Jin Ji
• 满族饮食之禁忌,最主要的是不杀、不食 狗及乌鸦之肉。这是因为满族的先人在长 期的渔猎生活中,狗对人们的经济生活起 到过重要的帮手作用。后来人们就不忍心 杀食其肉,逐渐形成了忌食狗肉的习俗。 这种禁忌,始终在东北满族家庭中传无变 易。
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
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满族的历史由来及其渊源满族简介满族全称满洲族,因为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称,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
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
满洲族的始祖是肃慎,属于古代通古斯族。
满族由来满洲本来是满珠,源自梵文对于满洲的`称呼译音,两个字都读平声。
清朝开国之初,每年西藏来的文书上款都写“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是美妙吉祥的意思。
也写作“曼殊室利大教王”,曼殊室利即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师傅毗卢遮那的师傅。
殊、珠发音相同,室、师是同一个音。
当时建国号的用意即本于此。
后来汉字书写记作满洲,因为洲的意思近于地名,指当时满洲人所居住的地方。
实际上满洲是部落名称而不是地名。
满洲部落的姓是新觉罗。
满语称“金”为爱新,觉罗即汉语中“姓”的意思。
爱新觉罗即姓金的意思。
与金国原来是同一个族。
在金国末年,有一个叫布库里雍顺的人,相传是仙女佛库伦食朱果而生,长大后平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一带俄朵里城(宁古塔西南三百余里),成为后来满洲人的始祖。
又过了数代,传到孟特穆,在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十月,他向明朝皇帝进贡,皇帝封他为建州左卫都督。
孟特穆的长子充善生了三个儿子。
充善最小儿子名叫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的儿子叫福满。
福满有六个儿子,四儿子叫觉安昌,他继承了祖宗的事业,住在赫图阿拉。
福满的另外五个儿子,各自建筑城堡,分布在赫图阿拉周围,近者相距四五里,远的相距二十来里,总称为宁古塔六贝勒(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贝勒意为大官、高官,女真用以称各部强有力的酋长)。
觉安昌的四儿子名叫塔克世,塔克世的儿子就是努尔哈赤。
朝鲜文献多记作“老乙可赤”。
学术界认为其意为“猪皮”,也有人认为这个名字源于回鹘语,“努尔”即光明,“哈赤”即圣裔。
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
知识点·满族|现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与“楛矢石砮”的典故!
知识点·满族|现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与“楛矢石砮”的典故!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
亦作“息慎”、“稷慎”。
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
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
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康王时,肃慎复至。
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
史书记载,战国以后,只见挹娄而不见肃慎,直至三国、两晋时,肃慎之名又重新出现。
史学家有不同看法﹕一说当时肃慎为挹娄所阻隔,不得来朝,其名遂隐﹔一说挹娄即肃慎之改称,故两名互见,非于挹娄之外,又别有一肃慎。
而南北朝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史家多认为是属于肃慎系统的中国古代民族,与肃慎有密切的洲源关系。
肃慎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
近代以来,考古学家对确定肃慎文化遗存十分重视,已有了一些重要发现。
综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初步说明远在3000年以前,肃慎人的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分布在松嫩平原的肃慎人,可能农耕有了初步的发展﹔在长白山以东及以北的更多肃慎部落,则以渔猎和狩猎生活为主,还处在发展水平较平原地区各部落稍低的状态。
西周时肃慎人进贡楛矢石砮及一种名为麈的动物,都是肃慎人从事狩猎生活的一种反映。
“孔子识箭”的典故《国语·鲁语下》则记载有:'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
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民族传说·满族|肃慎族起源的传说:三天女浴躬
民族传说·满族|肃慎族起源的传说:三天女浴躬满族先祖是6800年前的东北民族三大族系之一的肃慎,这个民族接续下去更名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满语吉祥之意),直至满族。
追溯满族漫长历史,发现有许多古老而珍奇的神话传说,供读者阅读,以体会其中的含义。
肃慎族起源的传说:三天女浴躬这一关于满族先世肃慎祖先的原始神话传说,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以及《清史稿》、《清鉴》等史著和典籍中都有记载,此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译述如下:古时候的长白山,山高地寒。
冬天里狂风劲吹不停,夏日里环山的野兽憩息山中。
山的东北布库里山下,有个湖泊曰布尔瑚里。
传说很早以前从天上降下三位仙女,到湖里野浴,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库伦。
突然飞来一只神鹊(喜鹊)口衔一个红果,在三天女佛库伦头上盘旋,丢下红果正入佛库伦口中(另一说法为神鹊将红果放在岸边三天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上岸时发现红果颜色鲜美,爱不释手,含入口中)。
三天女洗浴完毕上岸穿衣服时,口中红果吞下腹内,并感而怀孕,告别二位姐姐,留下来想等生了孩子再回天庭。
不久,佛库伦生下一男孩。
据说这个男孩生下来就会说话,并很快长大。
这便是满族先世肃慎人的祖先。
这一则古老神话传说,反映了古肃慎人对自己部族起源的认识。
他们把喜鹊视为自己的祖先,显示了一种图腾崇拜。
后来又附会到清太祖努尔哈赤直系祖先上,在《满洲源流考》中,附加了一则与努尔哈赤直系祖先有关的神奇传说:佛库伦生下男孩后,便给他取名对布库里雍顺(因山而名),姓爱新觉罗(金子之意)。
佛库伦对儿子说:“天生下你是为了治定乱国,你应该去那里治理国家。
”说完便凌空而去了。
布库里雍顺乘着母亲留给他的刀形小船顺流至河,在河岸折树枝和野蒿为坐具,端坐在上面等待着。
时长白山东南鄂谟辉互地方有三姓(怒雅喇克、宜克勒、祜什哈哩三族)争为雄长,互相仇杀。
有一个人去河边取水,见布库里雍顺坐在枝蒿上,回村对大家说:“你们都不要争斗了,适才我在河边见一男子,看他相貌不像一般人。
山海经中的肃慎族,到底是不是满洲先祖?乾隆这么认为!
山海经中的肃慎族,到底是不是满洲先祖?乾隆这么认为!作为清朝的统治族群,满族起源一直有所争议。
1777年乾隆一锤定音,在《满洲源流考序》中指出:我朝肇兴时,旧称满珠,所属曰珠申,后改称满珠,而汉字相沿讹为满洲。
其实即古肃慎,为珠申之音转。
显然,乾隆认为古之肃慎,即是后来的满族。
然而从史料上看,肃慎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么这意味着满族实际上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满族、满洲是16世纪出现的新词)传统古史观认为,中国东北有三大基本族系:肃慎、秽貊(huì m ò)和东胡。
其中,从史料上看,肃慎历史算是最为悠久。
《竹书记年》: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
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大戴礼记·少闲》中,也记载了肃慎,这一篇文章称赞虞舜、禹、成汤、文王“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
显然,以这一些记载来看,肃慎不是有3000年的历史,而是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
原因很简单,这是“虞夏以来东北大国”,所谓虞夏,就是指虞朝和夏朝,其中虞朝距今有5600—4000年。
当然,真正有文字记载的肃慎,是在商周时期,距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
《尚书》中记载,“武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
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周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因此肃慎历史应该还要往前推。
总而言之,从史料上看,肃慎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历史。
因此,如果满族就是历史上的肃慎,那么乾隆这一认定,自然就说明了满族历史悠久。
由于历史烟云变幻,到了汉朝时期,史料中已经没有肃慎的直接记载,东北只有其他民族,比如挹娄、勿吉等。
那么,历史上的肃慎,到底是不是后来的满族呢?其实,这里面充满了未解之谜,原因很简单,辨别后来民族是不是肃慎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朝贡品“楛(hu)矢石砮”。
所谓楛矢,就是长白山楛制成的箭杆,石砮就是松花江中坚硬的青石磨制的箭头。
满族的传说故事
满族的传说故事满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祖可以追溯到6800年前活动在东北地区的肃慎族。
经历代演变,肃慎族后来更名为挹娄、勿吉、靺鞨等,直到清代定名为满族。
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文化。
笔者挑选满族传说中的三则传说故事,以飨读者。
一.肃慎族的起源 - 天女化鹊《清史稿》等多部史书记载了一个古老的满族原始传说——关于肃慎族起源的“天女化鹊”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三位美丽的仙女来到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湖泊戏水嬉戏。
她们是三姐妹,长女名曰恩古伦,次女名曰正古伦,三女名曰佛库伦。
某日嬉戏结束后,佛库伦正在岸边穿衣,一只红腹喜鹊飞来,口衔一颗鲜红的果实,落在她的衣襟上。
佛库伦捡起果实一看,颜色妖艳,忍不住吞入口中。
不久,佛库伦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二姐妹飞升天界后,她独自在人间产下一个男婴。
这个男孩一出生就能说话,长大后名为对布库里雍顺,便是肃慎族的始祖。
这个古老的传说通过“天女化鹊”的神话,反映了肃慎族对自身起源的图腾崇拜,被视为满族的原始传说之一。
二.女真族的传说-海东青海东青,又称作“东方之鹰”,是女真族的图腾,象征着女真民族不屈而勇猛的精神气质。
满族先民留下了许多以海东青为核心的传说,其中《阿骨打与海东青》最为著名。
相传完颜阿骨打出生时,母亲被敌军追杀至乌拉山下。
一只巨大的白色海东青从天而降,围绕在襁褓中的阿骨打上空盘旋保护,并大声鸣叫“阿骨打”。
山神听见海东青的鸣叫,以为是在召唤自己助阵。
于是山洪泄泻而出,敌军覆灭。
阿骨打的父母感激海东青的救命之恩,便给孩子取名“阿骨打”,意为“靠海东青得子”。
阿骨打长大后依仗海东青的英明神武之气,率领女真族人建立了金朝。
海东青的传说体现出女真族视鹰为图腾、崇尚英勇好战的民族精神。
三.努尔哈赤时期的传说 - 乌鸦救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过程中,也有一则“乌鸦救主”的传说流传下来。
相传努尔哈赤在明军中做小伙计时,无意中展露自己有“七星斗”相的脚掌,遭明将李成梁嫉妒,欲加害。
满族 历史 介绍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满族
Man Zu
满族的历史
Man Zu De Li Shi
满族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 。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 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 族号,改称“满洲”。 •辛亥革命后被称满族。
满族的贡献
Man Zu De Gong Xian
在东亚历史上满族最早把几何原本翻译成满 文。 在东亚历史上满族人最早用满文翻译了周身 血脉图。 满族先人世界上最早驯化了大豆这种农作物 。满族先人最早利用大豆酿造大酱。
满族人最早用白菜腌制酸菜。
谢谢
Man Zu De Jian Zhu
• 满族住房继承了传统的 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 墙,院内有影壁。住房 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 上屋,设南、西、北三 面炕,以西炕为尊,俗 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 神板。
火坑
满族Zu De Ti Yu Yun Dong
满 族 的 分布
Man Zu De Fen Bu
• 满族散居中 国各地,以 居住在辽宁 的为最多, 其他散居在 吉林、黑龙 江、河北、 内蒙古、新 疆、甘肃、 山东等省区 和北京、天 津、成都、 西安、广州 、银川等大 、中城市。 2000年统 计的满族人 口数为 1,068万。
•
满 族 的 八旗制度
• 射箭
• 摔跤
• 珍珠球
满 族 的 节日
Man Zu De Jie Ri
女真族
清朝时期
主词条:清朝、满族
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 求援,多尔衮率满洲清军入关参战,并正式迁都北京,征服全国,开始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康熙元年(1662年),世祖福临崩。圣祖玄烨继位,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外国侵略方面,清朝前期的功绩不可否定。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平定“三藩” 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特别是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 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中经雍正一朝 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改土归流”和乾隆一朝设制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 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因而,在鸦片战争以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 范围,而且有完整的稳定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这是中国各民 族共同树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处于组织和统帅的历史地位,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
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人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小陶猪是肃慎人驯 养家畜的佐证,鹿角锄是肃慎人原始农业发端的标志。说明,肃慎人当年是以渔猎为主正逐步向原始农业和畜牧 业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时期。
汉四郡地区在明朝中叶之前有大量粟末靺鞨及其同族人女真分布。传说女真族的始祖完颜函普,粟末靺鞨族 人,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
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完颜函普时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11世纪初,完颜 绥可时又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按出虎水(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之侧。 其子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石鲁之子完颜乌 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女真庞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就形成于完颜乌古乃时期,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 的。此后主要是围绕联盟首长和国相而发生斗争。
满族文化概况[方案]
满族文化概况撰文:王萌满族的先祖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从帝舜时期向朝廷贡弓石砮的肃慎族以来,先后经历了挹娄族、勿吉族、靺鞨族、女真族、诸申族、满洲族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满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花园中奇异久开不凋的奇葩。
满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满族的先祖肃慎,在女真语中就是“东方之鹰”的意思。
同样,满族文化也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它曾产生过曹雪芹、纳兰性德、吴阶平、启功、程砚秋这样一流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
创造这个文化的民族是从长白山走出来的,它所创造的文化,是渔猎文明与农业文明结合的产物。
是高山上的棒槌(人参)、灵芝、野果,林间的蘑菇野菜,山野间的熊狍鹿兔,江湖中的三花五螺养育了满族儿女骁健的体魄,是苦寒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强的性格。
这些都为这个民族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进行了铺垫。
满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虽然满族文化的特质在满族统一中国的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相对于历史悠久的汉文化,满族文化仍然显得有些稚嫩。
很多人认为满族文化就快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不过,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包括野蛮的或半开化的民族,只要是一个有文化根柢的民族,彻底被文明先进的民族同化,以致在历史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几乎不可能的。
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所创造的满族文化也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年青”的满族文化遭遇到“老成”的汉文化时,满族利用其居于最高统治的主导地位,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地、清醒地抵拒汉文化的包融和侵蚀,运用各种手段裁量、陶铸、重塑、支配着汉文化,从而使满汉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最终达到在一个新的层面、新的内涵的融合。
康雍乾三位皇帝在吸取汉文化和维护本民族传统文化上做的比较成功。
尤其是乾隆帝。
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乾隆在汉学上有极高的造诣。
因为作为统治着汉人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个偌大国家的少数民族帝王,不深通汉文化是无法胜任的。
乾隆坚信自己决不会被汉化,他所担心的是本民族内那些不善把握自己的意志薄弱者。
从肃慎到女真,浅析满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及演变
从肃慎到女真,浅析满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及演变公元1636,皇太极在东北地区建立大清帝国,此时的清帝国的统治区域仅限于关外的东北地区。
直到公元1644年,清军才正式进入关内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但在清朝建立之前,满族的祖先就曾经在北方建立起金帝国,一度和宋帝国、辽帝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能够两次在中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实属不易。
且金国和清国都不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都曾为统一全国而做出一定程度的努力。
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国和满族的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其中之一的满族发展历程。
皇太极前言满族的起源要追溯到夏代,当时其名为肃慎。
我国历史学家冯家昇也曾提出肃慎即是满族的祖先。
冯家昇在《述肃慎系之民族》中曾经提到:“肃慎系之民族为三大通古斯之一,其名称虽代有变更,而其种属则为一系,如先秦之肃慎,汉魏之挹娄,南北朝之勿吉,隋代之靺鞨,唐代之渤海,宋元明之女真,近代之满清是也。
”肃慎与匈奴这类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点,匈奴虽然也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但其祖先是夏朝末代皇帝桀的一支后代。
在夏朝覆灭后,桀的一支后代向北迁徙并定居于北方,逐渐适应北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逐渐转变为游牧民族。
而肃慎则是白山黑水间的原住民。
关于肃慎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时期,是现有史料记载中最早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民族。
夏时期就与肃慎建立了联系,肃慎也愿意臣服。
如此,肃慎与夏之间便建立了朝贡体系,双方也逐渐开始了文化交流,这也是肃慎首次与中原建立联系。
禹随着时间的推移,肃慎也在逐渐发展,并且在不同时代拥有者不同的称呼。
如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直到皇太极时期,才将女真更名为满洲,所以满族的全称是“满洲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时期满族的发展状态。
肃慎时期肃慎,别名有息慎和稷慎,最早曾与禹建立过联系,并且向中原朝贡弓矢。
周朝建立后,肃慎又与西周建立起朝贡关系,并向中原进贡楛矢石砮和麈。
满族的来源
满族的来源当代中国,对满族的来源一般是这样描述:“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满族历史悠久,三千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靺鞨,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称作“白山黑水”的广阔地区,满族的祖先建立了渤海国和金国”。
要考证民族发展演变历史,一是要看史料记载,二是要看是否有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如果从这两方面入手稍作探究,就会发现满族来源并非完全如当代主流民族史观上所认定的那样。
先说肃慎,最早见于前秦文献中的《竹书纪年》所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息慎”即“肃慎”。
还有《国语》载:“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肃慎本身无任何史料面世,相关记载见于中国古代史书的零星载录,因为其地理位臵与中原相距遥远,中国古人对肃慎的记载是很简单的,根本不能形成体系。
而其后,汉之挹娄、南北朝之勿吉、隋唐之靺鞨,虽在史书上被视为与肃慎一脉,但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因为古代某一地区的民族完全会被外来民族消灭、同化,或自行迁移,如新丯丅疆在两汉、隋唐、明清各时代的住民并不相同。
从先周到隋唐一千六、七年,只用一些简单的、不连贯的记载就把肃慎与其后的部族相等同,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很不严谨的,而肃慎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中原人对黑龙江流域及更北地区住民的一种宠统的称呼,直到北朝时,才对靺鞨有了较系统的记载。
而且古人有溯古比附的毛病,宋朝对高丽人进贡的弓失视为肃慎的贡物(《宋书•蛮夷列传》),满清乾隆皇帝也把当时哈萨克人的献马比为汉代大月支献马。
古人缺乏民族历史常识也就罢了,现在就不应该再牵强附会,否则和乱认祖宗的韩国人有什么区别?满清乾隆时的《满洲源流考》也把满洲历史上溯到肃慎,这不过是受到中原王朝好托附名门之习的影响,李唐认祖老子、武周追奉文王,这种事情就是当时人都未必当真,现在更不会有人据此去考证这些事情真伪,所以对好大喜功的乾隆爷的说法也不应当真。
儿童大讲堂--从肃慎到女真--满族的故事
满族风俗—悠车
东北三大怪之一:“养活孩 子吊起来”,是源于满族人守猎 遗风,女人也要参与守猪、采集 野果、山货,生了孩子不能带在 身边,只好把孩子高高地吊在树 上,已防野兽,先人用“蓬成皮 囊、纳儿于中、悬诸森林、归而 哺之”来形容悠车。这充分显示 满族祖先的聪明智慧。
满族风俗—旗袍
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 饰,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 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 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 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 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
从肃慎到女真
满族的故事
肃慎—来自于4000多年的民族
从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就有 “肃慎来服”的记载,成了圣王威德 远播的丰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而 考古学家发现,东北牡丹江莺歌岭一 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肃慎族的遗迹。 楛矢石砮hù shǐshinǔ--东北古代特有的 一种狩猎用箭,成了当时用来描述肃 慎族特征的一种象征。
满洲族
至明末皇太极弃用 “女真”的族称, 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 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八旗之下, 满族的雏形形成。
满族风俗—喜爱
满族对鸦鹊特别喜爱,源 于早期许多关于鸦鹊救助、保 护、指引先人的故事。 比如乌鸦搭救小罕(努尔 哈赤)逃生的传说。小罕被明 兵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一 群乌鸦盖在他的身上。明兵远 远看见一群乌鸦,就断定这地 方没人,朝前追去了。乌鸦救 了小娄、勿吉,到隋 唐时写作靺鞨。 靺鞨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部。 粟末靺鞨最终降隋。黑水靺鞨部,居靺 鞨的最北面,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下 游两岸一带,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 玄宗时,在此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以 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于都督府, 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进 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同内地的联系。
满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满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祖国的缔造以及东北地区的开发做出过重要贡献。
满族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17世纪初)才出现的。
但是,它有着悠久的渊源。
先秦古籍中所记的肃慎人,就是满族有史书记载的最早先世。
汉代以降,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辽、宋、元、明),皆是肃慎后裔,同时也是满族的先人。
在从肃慎到满族出现的两千余年的漫长时间内,肃慎人的历代后裔,在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生息繁衍,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谱写了诸多壮美的历史诗篇,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发展程度的不同,以及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有别,致使这一民族共同体的不同部分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一方面,处于边远地带的部族长期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过着“化外长为太古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断从这共同体中一次次分化出其他族人,形成新的共同体,建立政权。
渤海和金,便是两个典型实例。
在某些先进的部族进一步发展,逐渐和其他民族同化的同时,从后发的部族中又一次次分化出了新的先进者。
几千年来,肃慎及其历代后裔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证明:民族属于历史X畴,它将长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
追根溯源,满族先世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部族之一,居住在“不咸山”(长白山)北,东滨大海以及某某流域的广大地区,早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
周代时,肃慎人向朝廷贡献过“楛矢石砮”。
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便声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这充分说明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并成为中原王朝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战国以后,肃慎人改称挹娄,而有时仍称肃慎。
挹娄活动的区域,大致与肃慎同,包括今某某东北部,某某、某某东部和某某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辽阔地带。
挹娄人也用“楛矢石砮”猎取野兽。
有农业,地产五谷,长于养猪,食猎肉、并以猪皮制作服装。
中华各民族简介——满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满族满族概况历史: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
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
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
1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人口:满族现有人口982.12万人。
分布: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经济:满族祖先一直生活于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
以狩猎为主,并有渔业、采药业。
长白山是满族人的发祥地,也是他们崇奉的神山。
山中有茂密的森林,植物品种繁多,动物资源丰富,三江平原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河汊交错。
满族祖先以狩猎为主,并有渔业、采药业。
他们有崇尚骁勇,善骑射的传统,也流传下有关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满族风俗图腾:信仰: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
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
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
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礼仪: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禁忌: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
满族源流(一)满族人的祖先是肃慎族,喜欢给人进贡箭矢
满族源流(一)满族人的祖先是肃慎族,喜欢给人进贡箭矢提起满族,人们都会想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知道满族起源于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知道满族其实祖先是先秦时代的肃慎族的人却很少。
一、源远流长,石箭留痕其实传说中满族最早的祖先肃慎在舜、禹时代就有,还向舜进贡过“楛矢石砮”,表示臣服。
楛矢石砮:楛矢,用楛木做杆的箭;石砮,用石头做的箭镞。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肃慎族又向周朝进贡“楛矢石弩”,据说箭杆上还刻了字,刻着“肃慎氏之贡矢”。
春秋时期,有一次,一只老鹰飞着飞着,死了,正好掉在了陈侯的宫廷之中,身上还插着一支箭。
陈侯请教当时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孔子说箭是肃慎族的箭。
陈侯找来档案一查,果然和肃慎贡箭一模一样。
因此在古文献记录中“楛矢石砮”几乎成了肃慎族的特有标记,只要有“楛矢石砮”记载的史料,基本上都和肃慎有关系。
因为在古代文献记载肃慎族是游猎民族,以狩猎经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
弓箭是他们重要的武器和工具。
将自己的箭作为贡品,就是表示臣服、归顺的意思。
二、名称由来,三种说法肃慎,又叫息慎、稷慎。
有人说稷慎是稷神的音转化而来,稷是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在古代把谷神也叫稷神。
他们把稷神视为图腾,保护他们的神,所以氏族名称叫稷慎,也就是肃慎。
这个说法很有市场,因为古“稷”是非常好的一个字,比如把国王、皇帝把自己的地盘、国家叫做“江山社稷”,秦国的秦昭襄王名字叫“赢稷”,战国时有一个高等的学府叫“稷下学宫”。
另一种说法是肃慎与肃爽读音相近。
肃爽与肃霜相同,是古代的良马,因形似肃霜鸟而得名。
肃霜鸟是古代的四大神鸟之一。
据考证,就是现在的“鹰”。
最后一种说法说这个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就是女真的同音异释,在通古斯语中就是人的意思。
是他们的自称。
而满族人的祖先是女真人,这个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这里也侧面证明了肃慎族是满族人的祖先。
《山海经·大荒本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不咸山只的就是今天的长白山。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
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
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人。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长春市),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
史书上关于满族的祖先和中原往来最早的记载见于周代,周武王时,肃慎人贡献过“楷矢石奢”。
成王时,肃慎又派使来贡。
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 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渤海、女真(辽、宋、元、明),是肃慎的后裔,都是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肃慎人--七千年前满族的先民
肃慎人--七千年前满族的先民2016-08-02 10:28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队,在风光秀丽的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新开流古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就有满族先民——肃慎人在此渔猎生息。
居民以捕鱼为生,兼事狩猎和农耕。
石制工具有打制的、磨制的和细石器3种,而以细石器为多。
新开流是兴凯湖大、小湖的最小分界,只有20米左右。
新开流文化因兴凯湖畔的新开流遗址而得名。
这是一处不同于国内外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有特征的遗址,以本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遗址东西长3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
1972年挖掘280平方米,清理墓葬32座,渔窖10座。
出土文物有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和以渔猎工具为主的石器一处不同于国内其它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富有北方水域的地方特点。
1981年新开流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在原址建起了一块“新开流遗址”石碑。
学者们认为,新开流文化是肃慎先世的遗存。
肃慎族,是东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竹书纪年·五帝纪》说:"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
"虞,就是"唐尧虞舜"中的舜帝;夏,就是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
这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肃慎人已经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
所谓白山黑水,就是今天的长白山与黑龙江一带,一般也泛指东北地区。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而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
肃慎又与肃爽的读音相近。
肃爽与驌骦相同,是古代的一种良马,因它的形状近似肃爽鸟而得名。
驌骦,是雁的一种,又是传说中的五方神鸟之一。
这就是说,肃慎族也可能以鸟为图腾,而这种鸟很可能是鷞鸠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鹰"。
在满语中,猎鹰海东青叫"宋昆",正是汉语鷞鸠的译音。
满族起源
满族起源满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有高度文化的少数民族,它在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叫肃慎,秦汉时挹娄,三国时勿吉,隋、唐称靺鞨,宋,金又改为女真,明,清才叫满族。
它先祖的发源地是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这个性情剽悍,善于骑射,勤劳勇敢的民族,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息繁衍,开发了这里广阔肥沃的土地,无论是唐朝的渤海政权的靺鞨人,RY型高温导热油泵还是金代的女真人和明、清的满族人,它们在开拓我国的边疆,保卫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方面,都做出过伟大贡献,可以说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很杰出的民族。
导热油循环油泵我国的满族人口,据统计有五百万,它们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市较多,全国各地都有八旗的后代。
保温沥青泵满族的姓氏齿轮沥青泵满族人民在同汉族的融合过程中,满姓大多数已经汉化,这给考证满族姓源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况且,满姓的族谱姓氏比较繁杂,但总体上看,满姓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括号为汉姓):其一是皇室家族的姓氏,金皇室家族姓完颜氏(汪),包括女真,契丹等满族人,BWCB沥青泵清皇室家族姓爱新觉罗氏,是“肇”之意,因努尔哈赤六世祖蒙哥帖木儿曾被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也”。
故清开国皇族姓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另一中说法,爱新觉罗汉译为“金族”,因其先祖与金代统治者同一部族,故姓“金”。
其二是以“部为氏”,即以部落的名称为姓,如那拉氏(那,安,南),伊尔根觉罗氏(伊,赵),乌苏哈拉氏(吴,穆,孙,戴等八姓同宗),苏木里氏(高),呼锡扎哈拉氏(胡),尼马察氏(张),沙察氏(白)等,其三是以“地为氏”,LQB保温沥青泵即以居住的山川河流名称为姓,满族八大家均以地为姓,有佟佳氏(佟),瓜尔佳氏(关),马佳氏(马),索尼氏(索),齐佳氏(齐),富察氏(富,付),那拉氏(那),钮钴禄氏(郎),其四是满族以汉语之意变衍,如钮钴禄氏,是因其部落居住在长白山一个叫钮钴禄的地方而得姓,汉语意思是“狼”。
CLB系列沥青泵满姓改汉语即取谐音为“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历史简介满族祖先肃慎
>传统古史观认为,我国东北有三大基本族系:肃慎、秽貊和东胡。
三族系起自先秦,迄于明清,贯穿东北古史之始终。
其中“肃慎族系”,自先秦肃慎之后,在汉魏为挹娄,北朝时是勿吉,隋唐为靺鞨,其后女真和满族皆出于此。
诸族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虽然自上世纪就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但至今仍有很多人持此观点。
那么,“肃慎族系”观缘何产生,它为何会有如此使人念念不忘的魅力呢?肃慎,又作息慎、稷慎、肃昚。
它作为一个族称在文献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专称,一是作为他族的别称或代称。
前者仅见于先秦至西汉的史籍中,且都语焉不详。
从这些记载看,中原人对先秦肃慎的了解只限于来自北方(《左传》等),向中原“贡楛矢石砮”(《国语》等)和“大麈”(《逸周书》)。
其可考的文化特征不过石镞和捕鹿。
与之相反,汉魏以来的挹娄诸族则不同。
自从王欣率军追击高句丽王宫而“至肃慎氏(即挹娄的别称)南界”(《三国志·毋丘俭传》),中原对挹娄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后,随着中原王朝在北方的势力延伸,中原与北方各族的交流与融合渐趋深入,中原对挹娄等族的认识也逐渐清晰、细致。
史书对他们的描述越来越详尽,这些族不仅地望可考,而且其风俗、物产等情况也都大致明了。
那么,地域等方面皆不可考的肃慎为什么被认作面貌可考的挹娄等族的先祖呢?其一,人们关于先秦时期肃慎的记载和传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根据《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和《汉书》等文献的记载,从传说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海外肃慎”一直来服。
这使“肃慎来服”成了圣王威德远播的丰
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
《大戴礼记·少闲》称颂虞舜、禹、成汤、文王“民明教,通于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
汉武帝云:“朕闻……周之成、康……教通四海,海外肃昚,北发渠搜,氐、羌徠服。
”(《汉书·武帝纪》)《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也谓:“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之功。
” 因而,历代帝王均把“肃慎来贡”作为衡量文治武功,体现威德及于四海的重要指标,十分重视来进贡的“肃慎”族。
《国语·鲁语》不仅首次明确记述了肃慎所贡为“楛矢石砮”,还说“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
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异姓,“使无忘服也”。
由于早期文献对肃慎记载过于简略,好大喜功的中原王朝便把进贡“楛矢石砮”与肃慎等同起来,即使族称不同也要强加以“肃慎”或“肃慎后裔”之名。
《三国志·挹娄传》谓:“挹娄……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隋书·东夷传》也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之肃慎氏也”。
有意思的是,《三国志》虽在作传时名为挹娄,但在记载其他史事尤其是言及向中原进贡时都用“肃慎”代指。
《后汉书》亦然。
唐代房玄龄等人撰写的《晋书》,更是全以“肃慎”代称晋时的挹娄。
宋、齐、梁、陈诸书以及《南史》亦如此。
遍检文献,古史对“肃慎族系”的记录大多源自“贡楛矢石砮”。
就这样,向中原贡(甚或使用)“楛矢石砮”的挹娄等族都被好溯古比附的史家贴上了“肃慎”的标签,这是“肃慎族系”观得以形成的主观原因。
从高句丽国王高琏“献肃慎氏楛矢石砮”(《宋书·蛮夷列传》)看,“肃慎氏楛矢石砮”甚至成为一种“品牌”,深得中原王朝的喜爱,连高句丽国也以此为贡。
其
二,挹娄及其以后各族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据考古资料分析,松花江南岸三江平原地区的滚兔岭文化的居民就是文献所记载的汉魏时的挹娄族(贾伟明、魏国忠:《论挹娄的考古学文化》,《北方文物》1989年3期)。
直接继承了滚兔岭文化的凤林文化是新发现的一种考古学文化(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友谊县凤林城址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11期),它很可能是勿吉所创造的。
而同属挹娄文化系统的波尔采——蜿蜒河文化(分布在黑龙江中游以下),在隋唐时期发展成为以绥滨同仁遗址为代表的考古遗存。
有学者认为后者的族属就是靺鞨族黑水部(冯恩学:《黑龙江中游地区靺鞨文化的区域性及族属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3期)。
而以绥滨3号墓葬为代表的辽代遗存和以绥滨中兴和奥里米城址及其附近的墓葬为代表的金代遗存,一般被认为是女真人的遗存,与同仁遗址遗存属于同一谱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七星河》,科学出版社,2004年)。
因此,从考古发现看,挹娄以至女真各族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承关系。
其三,挹娄、勿吉、靺鞨等族在文化面貌上存在共性。
考古学研究表明,栖息生长于三江地区的挹娄等族在文化特征上也具有相同之处:陶器都以夹砂褐陶为主,皆手制。
多见罐、瓮和平底碗。
大都素面,或有简单纹饰;有较多的石器和骨器;半地穴式房屋;有稳定的农业,渔猎经济仍占有一定地位。
这与文献中挹娄各族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或“高丽北”、“处于山林之间”、“常为穴居”、“好养豕”、产貂、“善射”的记载相吻合。
这些使得对东北原始部族了解不深的中原人产生误解:他们原来是一家人。
这可说是“肃慎族系”
观产生的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