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微课稿
《雨巷》说课稿(15篇)
《雨巷》说课稿《雨巷》说课稿(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说课稿1一.说教材《雨巷》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
该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教材中选编的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诵,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体味诗歌独特的意境和作者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
二、说学情高一新生正处在初高中衔接过渡期,对于现代诗歌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加上此首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反复诵读,联系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诗境,唤醒诗情,从而引起强烈共鸣,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之前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与情感特色,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其中,目标二为重点,目标三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诵读对于诗歌语言的品味、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诵读法会贯穿我的教学活动始终。
在研读部分,我将采用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有效促进对话教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根据本首诗歌的特点和高一新生的学情,在学法上,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联想、查阅资料,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4篇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1我说课的篇目是《雨巷—戴望舒》(板书),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材、课标、学情《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现代诗歌。
本诗语言清新,旋律回环往复,意象优美,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学生一种朦胧幽深的美感。
课程标准对诗歌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意蕴,领悟作品魅力。
审视诗歌的思想内容,给予适当评价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由于本诗的意象对于北方的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基于以上对教材、课标和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会意境美。
学习如何分析意象是本文的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情怀(重点),引发共鸣,培养良好的审美态度。
教学重点:本文的把握诗歌情感教学难点:针对北方学生对于诗中的意象比较陌生,我将分析意象作为本课的难点二、关于教法针对本文与学生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情景导入法:针对本文意象比较陌生,可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图文并茂,再现诗歌情景。
2、问题法: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采取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逐步体会文中感情。
三、关于学法1、诵读法:为了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我采用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诗歌内涵解读丰富,个体对诗歌理解把握不够全面,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四、教学过程1、激情引入,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晚舞蹈《小城雨巷》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唯美舞蹈,叫做《小城雨巷》,这支舞蹈来源于一位诗人的诗。
《雨巷》教案(最新8篇)
《雨巷》教案〔最新8篇〕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篇一一、师生共读,导入新课〔男生〕: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苦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透明闪亮的双眸,那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灵,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空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寻你,用我色彩的笔于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箫,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精美的诗篇是轻盈的蝴蝶飞跃万年的光阴,是圣洁忧郁的丁香飘过无边的烟雨。
呵,丁香般的女孩,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二、听视频诵读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有读、品、悟三个环节。
诵读是我们鉴赏诗歌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下面,我们来欣赏本诗的视频朗诵,进入情境。
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首诗的根本内容。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随着那深情的诗句、舒缓的音符、沉郁的音调,我们的思绪似乎也飞到了江南悠深、寂寥的雨巷之中,充满了忧伤与哀怨。
第1节:“我〞单独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5~10分钟讲课稿 雨巷
一、导入新课继续讲《雨巷》,今天主要是探讨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二、课程内容主旨理解师:《尚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志向抑或情感”?(学生交流讨论30s,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对理想和希望的追寻 /自我形象的外化(对人生理想的追寻这一说法提出较早的是北大的孙玉石教授)结合整个诗歌来看,雨巷写于1927年的夏天。
这种象征意义,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貌可以找到一些佐证。
戴望舒早年在上海求学经历使他接触到了革命的进步思想,并且结识了瞿秋白、丁玲等进步诗友。
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涨,他很快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革命的风起云涌,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的追捧,其中当然也包括戴望舒。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迅速失败,很多共产党的先进分子在这次血腥镇压中被杀害。
戴望舒也因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而遭到通缉,1927年3月被捕入狱,最终被释放,但是这次经历却让他感受到了革命的残酷,革命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得头破血流。
戴望舒为躲避追捕而搬到施蛰存家中避难,《雨巷》就创作于此时。
所以这首诗从这个角度解读的话,它就是一首政治诗,“我”象征着苦苦追求理想的青年,而“丁香姑娘”象征着“我”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姑娘的“走近,飘过,最终走尽雨巷”就象征着美好理想的幻灭。
它是当时革命青年面对革命失败的一种心绪反映,这些革命青年因为找不到革命的出路而彳亍(chi chu)彷徨。
情绪:苦闷、彷徨基调:困惑、幻灭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对爱情的感伤丁香花——花语:西方~初恋,中国~爱慕、暗结同心的希望丁香花传说一古时候,有个年轻英俊的书生赴京赶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边一家小店。
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热情周到,书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两日。
店主女儿看书生人品端正、知书达理,便心生爱慕之情;书生见姑娘容貌秀丽,又聪明能干,也十分喜欢。
雨巷微课教案
雨巷微课教案教案标题:《雨巷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并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寄托;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在欣赏诗歌作品时感受到美的力量。
教学重点:1. 掌握《雨巷》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 学会正确朗读诗歌,准确把握其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2. 课文《雨巷》的诗歌文字内容;3. 课件《雨巷》的相关图片;4. 音频素材或老师自己的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与雨有关的自然景观音频,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其中的变化和意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有没有听过一首关于雨的诗歌?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课文《雨巷》,并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诗句中的意思,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跟读课文,注意把握每句的语调、节奏和韵律。
三、欣赏诗歌表演(15分钟)1. 教师播放自己录制的或是其他优秀演员的《雨巷》朗读音频。
2. 让学生倾听,并观察朗读者的表情、气息控制和语调变化等。
3.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学生进行模仿表演朗读。
四、理解诗歌寄托(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雨巷》中的寄托,比如雨巷象征了什么等。
2. 与学生一起讨论雨巷所带来的思考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雨巷》的内容与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尝试背诵《雨巷》,并在朗读中诠释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提供其他与雨有关的诗歌作品以供学生拓展学习或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的方式全面了解《雨巷》这首诗歌。
他们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寄托,并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同时,通过课堂的互动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增加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演能力。
《雨巷》说课稿(通用6篇)
《雨巷》说课稿《雨巷》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合理、科学、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学会比较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诗歌。
这也符合了新课改中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
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学情分析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索发现,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他们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把握诗歌意境意象和诗人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对于现代诗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营造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读、品、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及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情感,培养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
以上是我对教学背景所做的分析。
二、说活动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以及时的评价。
《雨巷》说课稿(精选15篇)
《雨巷》说课稿(精选15篇)《雨巷》说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说课稿1【说教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
《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说学情】《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
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
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
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
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雨巷》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表扬一下。
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戴望舒《⾬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戴望舒《⾬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戴望舒《⾬巷》优秀教案1 《⾬巷》娴熟地运⽤了象征性的抒情⼿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巷,在⾬巷中徘徊的独⾏者,以及那个像丁⾹⼀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学习⽬标: 1、知识⽬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细⾬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巷,⼀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的叹息,撑出了⼀个青年诗⼈哀婉的⼼曲。
今天就让我们⼀起来⾛近戴望舒,与诗⼈⼀道去领略⾬巷的风景,去追寻丁⾹姑娘的芬芳。
请⼤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起来聆听这⼀段录⾳。
⼆、整体感知,确⽴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了。
这⾸诗歌叫什么名字呢?(《⾬巷》)(教师板书)⼤家回想⼀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舞、⽃志昂扬、激动⼈⼼的,还是忧愁哀伤的。
没错了,这⾸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什么速度来读啊?(⽣回答),对了,⼀般来说,如果是表达⽐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指⿊板),我们读的时候要⽤⽐较缓慢的语速来读。
好,请⼤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下这⾸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朗诵)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励。
《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巷》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3、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
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说学法1、诵读法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体悟法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雨巷》微型课设计(2023)
《雨巷》微型课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自古人们都喜欢追寻美好的事物,我们追寻三月的风、六月的雨,我们追寻九月的天、十二月的雪,我们追寻星垂野阔、人间理想。
那么诗人戴望舒又在追寻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雨巷》,和老师一起开启追寻之旅吧!展示目标语言理解与运用:熟读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重点)审美发现与鉴赏: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参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将理解诗歌的意象及象征意义作为重点,将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难点。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一站(追寻之初):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音频声中置身雨巷。
2.听完音频,请同学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诵读诗歌。
诗人追寻的对象:姑娘在何处追寻:雨巷追寻的心情:彷徨、惆怅、迷茫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二站(追寻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人苦苦追求的姑娘是何等模样?他追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学习。
1.诗人追寻的姑娘有什么特点?(结合意象资料)像丁香一样高洁,(丁香多为紫色和白色,淡雅而芬芳,所以姑娘是美丽而高洁的;丁香在古诗词中经常用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所以姑娘一定是充满了愁绪的。
)撑着一把油纸伞,显得若隐若现,她从一条寂寥而又悠长的雨巷中走来,最后消失在颓圮的篱墙,所以姑娘给人的感觉是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的。
美丽、高洁、哀怨彷徨,却又不可把握,稍纵即逝。
2.诗人为何要追寻这位姑娘?(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资料)这是诗人的爱情理想,因为作者当时23岁,他正处于人生渴望爱情的年纪,姑娘就是他心中爱人的模样。
——中肯这是诗人的革命理想,因为当时大革命失败了,诗人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渴望找到革命的出路。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雨巷是一首描写寒冷、孤独和惆怅的诗歌,它深刻地描绘了城市夜晚的寂静和路人的寂寞。
诗人在此刻感受到巨大的无力感,同时也体会到生活中的无尽苦难和挣扎。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意境】雨巷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首先通过诗歌的标题——“雨巷”,就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整篇诗歌以深夜的街巷与雨夜相联系,将这些冷酷地表现出来,如同一个人走在夜晚的街头,身边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的落雨声,让你感到不安。
诗歌第一句就是“一片孤城”,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无限的寂寥感。
孤寂是这座城市的主题,就像诗中提到的“窗前独坐,无聊梦萦愁。
”在第二节中,诗人用“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路程的漫长和寂孤。
在这一句话中,舟已过了万重山,也许是离开了家乡,走向异地,如果这时候要求回头,这就是一条孤沙洛浦,因为路途石板上的孤雨,与身边的人视而不见。
第三句是“青果屡离杯盘中”,轻轻的一句话,却使这幅画面更加凄凉。
在这句话中,诗人表达了一个经常的场景。
客人前来,杯盘中的果子被捧到客人面前,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客人离去了,又留下了一片落单的果子。
最后一节,诗人写到:“人事如梦空余恨,满地残阳如血痕。
”意云人生如梦,恨能相随。
不管在哪里,我们总是需要别人来陪伴。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孤寂的环境中,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弃的人。
最后,残阳下的血红,也表现出人生的苍凉和寂寥。
【修辞手法】戴叔伦通过各种方式来描写雨夜中的孤独,用寂静的语言展现了雨巷的冷酷孤寂。
在各个方面,诗中的意象极富意味性。
在诗歌中,戴叔伦使用了一些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如“落花狼藉”,就是对人生无常的预示,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四时变幻,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再如,“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对人们的心灵状态的描述。
梨花被暴雨冲打、深闭着门,艰难超,如若不然足显凄苦。
诗歌中的重点在于雨巷的表达,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寂寥和孤独感。
戴叔伦通过对雨巷的描写,造就了一种精妙绝伦的意象。
现代诗歌《雨巷》讲课稿
现代诗歌《雨巷》讲课稿现代诗歌《雨巷》讲课稿(三)深入探究1.理解意象,品意境之美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可以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多种方式把雨巷之景展示出来。
这样做旨在根据文本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让学生独立品味诗歌中特有的事物与情感,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
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绍和拓展。
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
举例:雨巷——小路、油纸伞——小花伞、丁香——荷花或牡丹。
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例如:小巷给人一种幽深寂静之感,而作者在诗歌中又用一个“雨”来形容这个小巷就更加给人增添一种忧伤凄凉之感。
,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它代表着一种思念、飘荡、怀远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
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思念,伤感。
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
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
2.品味诗歌内涵,品思想之美在缓缓的旋律和淡淡的忧伤与凄凉感的诗歌中,瞬时就把我们带到了下着雨的江南,悠长的雨巷。
是什么原因让诗人愁思万分?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作答。
不同的读者对诗歌的品鉴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感受完诗歌的各种美感之后,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空间去思考,这样可以对诗歌有多元的解读方法,而教师自己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
《雨巷》优质说课稿(通用10篇)
《雨巷》优质说课稿《雨巷》优质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巷》优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巷》优质说课稿篇1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主席、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 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荐《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雨巷》说课稿《雨巷》说课稿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精品文档】《雨巷》微课课件·优秀公开课课件
《雨巷》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主要的意象及其寓意;2、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鉴赏能力。
重难点:1、理解诗歌中主要的意象及其寓意;2、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入场介绍:考生序号,抽到篇目。
二、课程导入:雨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阴雨连绵的雨天给人一种凄清冷落的感觉。
如果当我们来到暮雨时节的江南,沿着狭窄而又悠长的小巷,走在细雨润泽的青石板路上,逢着一位撑着油纸伞漫步前行的姑娘的时候,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一起去品味那江南所特有的韵味!三、新授内容: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注意品读出诗歌的总体感情,并找出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传达感情的。
展示:寂寥、惆怅、哀怨2、既然同学归纳出这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那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呢?生答:低沉、缓慢、悲伤3、那有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生读,师评。
4、那老师来朗读一下,做一个示范。
5、诗人为了表达出寂寥、惆怅、哀怨的情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生答,师评,归纳: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雨巷:悠长、寂寥、迷茫篱墙:颓圮、破败、凄凉丁香:美丽、高洁、愁怨6、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意象被作者诗意的放在江南烟雨的街巷里有着共同的特点吗?明确:忧愁、哀怨、迷惘7、诗人又因何忧愁,仅仅是因为和丁香姑娘的相逢以至分离吗?有没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明确:1927年夏天,也就是在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
诗人年仅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以及“夜坐听风,昼眠听雨”。
诗人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因此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
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促使《雨巷》的诞生,使之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微型教案模板
雨巷微型教案模板教案标题:雨巷微型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雨巷》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雨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雨巷》的诗歌原文。
2. 诗歌分析工具,如图表或思维导图。
3. 录音设备或视频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曾经在雨中行走的经历,并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
- 提问:你们曾经读过或听过一首关于雨的诗吗?请分享你们的经验。
2. 诗歌朗读和理解(15分钟):- 教师朗读《雨巷》这首诗,同时播放录音或视频以便学生跟读。
-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并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或有趣的词句。
-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标记的词句,并解释他们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3. 诗歌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 学生使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整理和总结。
4. 朗读和表达(15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雨巷》,并尝试模仿诗歌的朗读风格和情感表达。
-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总结他们的收获。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你对《雨巷》的理解有何变化?你在朗读和表达方面有何进步?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和朗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诗歌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他们对雨巷或其他主题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对《雨巷》的理解和诗歌分析的准确性。
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雨巷》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比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雨巷》的生字、生词,并且朗诵了这首经典的新诗,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赏析这首诗
赏析全诗:
一.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全诗五大意象:我、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篱墙
二.找出特征
我:文中描写我的诗句“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为什么我这样呢?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而作者就是这些热血青年之一
油纸伞:大家见过油纸伞吗?当年《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在断桥上拿的那把伞就是油纸伞。
在这首诗中,如果我们把油纸伞换为雨伞或阳伞好吗?不好。
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丁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暮春、寂寥的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塑造了一个撑着油纸伞在风雨中独立销魂的形象。
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丁香姑娘:常见意象的稳定情感色彩:菊花,高雅莲花‘高洁杨柳,惜别月光,思念落日,惆怅落叶,失意落花,感伤古琴,知音流水,叹惋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
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颓圮的篱墙”“颓圮”一词更增添了画面的凄清。
我们看到,“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些事物都和“姑娘”有关,姑娘像丁香一样,姑娘撑着油纸伞,姑娘彷徨在寂寥的雨巷,姑娘最后消散在颓圮的篱墙,“姑娘”是这首诗当中最主要的形象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面,这个画面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诗的意境”。
诗的意境,就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三.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
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
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
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四.赏析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
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
诗人写诗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
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节奏有长短停顿,诗歌更注重语音的结构。
2.《雨巷》的音节特色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
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3.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课堂小结
五.本节课我们仔细分析了诗中五个意象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诗中的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
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同时又学习了本诗的艺术特色,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