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合集下载

用“生本教育”理念建构课堂教学新形态

用“生本教育”理念建构课堂教学新形态

用“生本教育”理念建构课堂教学新形态一、“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传统的课堂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教师主宰着课堂,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的理解、分析来包办代替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对于知识点和题型的讲解力求滴水不漏,学生不用开动脑筋就能听得明明白白,学生只是观众和被动的接受者,无法也不需要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教师主宰着课堂即“师本课堂”,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学小于教师的教的“低效高负”的课堂教学现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体验”的现状,应大力建构“生本课堂”,即在以“善待差异、激发潜能、生本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突出知识形成的参与性、探究性和体验性,逐渐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科有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

“生本课堂”教学形态应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多方法结合打造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多方法结合打造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多方法结合打造高中数学“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指把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活跃,参与学习更加积极可持续,让学生们拥有更多主动,作为一门多年熟练艺术,创新,和友好书写等,高中数学在课堂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启发性课程,下面介绍有些方法帮助教师打造一个精彩的数学生本课堂:
一、课堂探究。

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探究由学生主导,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就弯曲曲线、抛物线等问题再次探讨,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数学的公式及原理。

二、问答式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问答来引导学生思考,开拓思路,增加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奠定学习数学的基础。

三、模拟演练。

教师可以选用数学相关的现实应用,让学生进行演练,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习更有生命力。

四、评论讨论。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利用课堂上的讨论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多方面的思路,提高对概念的认知。

五、自主学习。

针对落后学生,建议给予学习计划安排,内容涵盖数学方面的理解,运用,解决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深度,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要制定计划,结合这些方式,通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回顾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有所突破。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

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需要采取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一、课堂教学模式1. 教师引导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题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3. 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估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的过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1. 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学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可以从问题分析、设想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公式或方法、计算和验证等方面进行引导。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物模型、图形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4.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5.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2024年中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如下:
考虑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1. 课堂内容设置:课堂内容准备充分且丰富多样,涵盖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设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学生参与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

3. 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现、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4. 个性化学习支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反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5. 实践体验机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资源共享与整合: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物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与帮助。

7. 持续跟踪和评估:定期对“生本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保持课堂活力和创新性。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相信“生本课堂”将为中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和有趣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综合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第 1 页共 1 页。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生本课堂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构建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课堂环境、内容和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运用多种策略,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构建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打破枯燥纯理性的语文课堂,将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自身所知所感和身边的事物出发,去体验语文的美好。

比如,通过集体阅读小说,发问学生对应生活经验的主题,摆脱枯燥的知识点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二、阅读量化: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但高年级/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阅读量通常停留在基础水平,很难达到应有的目标。

而通过量化管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达成突破,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半年或一年的阅读竞赛,促进学生持续的阅读动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扩大学生的语言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中心、学生体验和社交互动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学生可以互相贡献、共同探索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教师需要为小组设置具体的任务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学生个体压力,也有助于语文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情感体验的共通交流。

四、跨学科整合:以生活、历史、哲学、文化等为核心要素,将具体的课外知识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以彰显语文学科多维交叉的特点。

例如,在诗词学习中引入与书法、绘画和音乐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践,以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学生情感感受、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出发,以生活化、量化、小组合作和跨学科整合等策略构建语文生本课堂,推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理解和探索,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性强的语文团队。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策略语文生本课堂是指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策略。

下面将从设计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方面介绍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具或者引述名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实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喜欢表演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小剧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践来提高语文素养。

3.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参与写书信、发邮件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三、课堂评价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习的进一步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书面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评价激励策略评价激励策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机制、小组竞赛、积分制等方式进行评价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要注意,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学生则需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营造生动有趣的语文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

四突出: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

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

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

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

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

“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2、“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

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

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3、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的整个要过程经历“前置学习(交叉检查)——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展示质疑(组间交流)——激励提升(教师点拨)”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各有侧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1.前置学习:(一般为前5分钟)课前,学生围绕前置作业、自主解决50%以上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

课堂上,本环节小组要交叉检查,教师对前置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形式和内容因学科而异。

拒绝零起点课堂,“不做不议”,即:前置学习开展的不好,不要进行下一环节组内交流议论。

2.合作探究:(一般为15分钟)要讲求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参与广度。

力求全体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巡查,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交流。

“不议不讲”,即:组内交流不充分,不得进行组间交流、展示和讲解。

3.展示质疑:(一般为20分钟)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提出质疑并辩论,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讲求展示的实效性。

“不辩不拨”,即:学生之间不质疑不辩论,教师不点拨。

4.激励提升:根据小组内1、2、3步骤中小组成员的表现,赋予不同的分数,作出评价,进而激励。

教师要“引导、点拨、纠偏、补漏”,绝不是袖手旁观,达到知识提炼、能
力提升和学习方向的目的。

指导学生“画龙”,关键处教师“点睛”。

力求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初中历史的“生本”课堂的构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己的历史学习笔记,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培养。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教师在构建“生本”课堂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才能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脉络和内在逻辑。

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历史文物、模拟历史事件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他们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他们可以设立学生学习日记、小组讨论、展示成果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在“生本”课堂中也要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学生要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他们应该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观察并分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要勤做笔记、及时复习。

他们可以通过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整理历史知识的要点和关键词,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学生要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他们可以结成小组,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互相促进学习。

学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自我评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的“生本”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要积极参与、勤做笔记、合作学习,并能够反思总结。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如何高效率课堂1、以学代教。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学、互学的机会,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

2、转变课型——转变教师的课程教学。

教师的讲一定要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

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基本水平低的问题。

3、改变教师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教材教学生,还要紧抓文本重点,大胆尝试对学生语文水平实行构建。

比如林肯总统的演讲,我们在学生演讲这后,能够引导学生写出一个完整的演讲稿。

这是对学生水平的一种培养。

4、准确理解学生: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好奇、好问、好玩”。

5、教学当中的难点,我们在点拨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或者合作解决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

6、强化课堂实践,把语文课堂构建成实践的课堂。

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们最多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给学生一种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只要教师讲,那就一定会化解学生学习的水平,就一定是以牺牲学生水平成长为手段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不讲,过于科学性的知识,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的。

但即使是讲,也绝对不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师长篇大论”,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讲”。

7、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重要环节,不要仅仅考虑到服务于这节课,而是要考虑到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文、改作文水平,而不是简单的为理解课文而设立一些环节。

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要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练笔结束,我们不但要交流学生的写作,还要引导学生互评小练笔)8、课堂教学的读和写最终是为了构建学生的“心灵精神家园”。

用教师自己的身教达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写,教师先写;要求学生读,教师自己先读(这里的先读不是简单指“范读”)。

9、未来的教育者必须是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但是,生本课堂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那怎么解决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关系呢?我们不是要解决教师是不是“教”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一、什么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情感因素、追求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发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情感因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感交流、分享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同能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开展互动: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享观点等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讲述一篇杂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点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电子教材、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4.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精选5篇)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精选5篇)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精选5篇)第一篇: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

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

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初中历史课程中的“生本”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指导,以实际学习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去潜移默化地学习历史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初中历史“生本”课堂的构建。

构建生本课堂需要打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的氛围上,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构建生本课堂需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教师在选择教材和课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历史的厚重与璀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构建生本课堂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需要将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自主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性强、启发性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生本课堂需要注重师生互动,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在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构建初中历史“生本”课堂,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及时进行师生互动与评价反馈。

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互动式的教学工具和平台不断涌现,生本课堂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学校和老师推崇的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指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传授、互动交流和创新实践的课堂形式。

那么在生本课堂的构建中,我们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呢?一、在选题上开拓多元化视角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线,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讲述、观察等多种方式互相分享彼此的生活感受、社会经验和学术知识。

因此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将生活和学科紧密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实际情况,选用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水平的课题,用多元化的视角来拓展学生的参考经验和思考方式。

二、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互动性和趣味性生本课堂的核心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良好的生活体验和信息交流互动平台。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以鼓励学生发言、分享和互动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故事讲解、游戏体验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课堂评价上强调多元化和综合性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领略更广泛的世界和生活范畴,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评价上应该权衡考试成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优劣,将平时表现、小组作业、口头表述、课堂参与、综合实践等多个维度融为一体,强调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在教育技术上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生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因此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应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一方面,要结合具体课程选用合适的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在互动性和美感度之间找到合理平衡,让学生在愉悦和自主性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探究。

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式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虚拟实境等现代技术给学生带来更鲜明的感官体验和实践感知,鼓励学生在互动共享、主观表达和综合创新方面发挥个人特长和潜力。

几种生本课堂方法

几种生本课堂方法

几种生本课堂方法几种生本课堂方法一、先试法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写作阶段时,我们让他们进行顺应儿童心理的作文,整体输出,写自己喜欢写的、印象最深的语话,这就是作文的做;而作文的学,即总结作文的规律,等等,则完全可以待之来日。

贯彻了这些方法才能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落实。

生本教育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试上。

这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

二、借力法在分析、发掘资源时,既要认识那些显而易见的有利资源,又要注意分析看似不利、无用的资源,不要被不利给束缚了。

课堂上常常有许多不利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

因不利反得利、得大利。

三、交付法强调尽早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

四、感悟法主张加强对知识理解和认知过程的构建。

我们尽可能的避开冗长而繁杂的观念之争,凡是要依靠实体感悟的部分,就尽可能不设置或少设置条文五、激发法主张教学要采用激发式。

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这种方式就是激发式。

六、多次完成法:生本教育强调多次反复获得知识。

儿童的认识没有必要开头就是完美的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中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一种科学认识。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学生有许多探索机会,而探索是一种与错误作斗争的过程。

在生本教育的课程与教材教法中,实际上假设学生有自己的信息加工能力,教给的内容的未特定性和非完形性,正好给他们以补缺或完整化的机会,学生的探索构建成为教学活动主要方式或中心方式,这就形成了允许学生多次反复而获得知识的格局。

七、胚胎法在探索、形成生本教育的课程观时,主持者在多年实验中感悟出的一些创见是极有价值的。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

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

生本教育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

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步骤:第一步:学案导航;第二步:自主学习;第三步:互动探究;第四步:点拨提升;第五步:反馈总结。

其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模式构建小组合作生本课堂教学的广泛开展,需要研究构建起一个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各学科深入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本模型,笔者认为,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为:第一步:学案导航――精心设计前置作业,作为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案中通过恰当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推出重点难点,进行学法指导。

对前置性作业的要求是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另外,也要注意前置作业设计的难易搭配,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设置问题时适当地降低门槛,这对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一种保护和激励。

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自学,完成前置作业,掌握基础知识。

前置性作业的学习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充裕的时间去对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集思考价值与挑战性以及兴趣于一身的问题做充分的思考与探究,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适当的提高了课堂的起点,为课堂上的交流提供了深度与广度上的保证。

另外,自我思想观点建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的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深入,思维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适度的发挥和张扬,自信心得到提升。

第三步:互动探究――学生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对有不同观点的问题交换看法进行商讨,对不明白的问题相互请教,补充完善预习自学的成果,夯实预习打下的基础。

在课堂上小组可以展示组内互动探究的过程,并展现成果与有疑惑的地方,将互动探究的范围扩大至班级。

第四步:点拨提升――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种点拨表现为一种引导与促进提升,是教师课堂主题地位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

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

“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

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

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

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

“吾每日三省吾身”。

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