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我国船舶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造船大国。未来五到十年,国际船舶市场仍将保持兴旺,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船舶工业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船舶工业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也多次指示要研究提出支持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船舶工业的行业管理部门,国防科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和促进船舶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十五"船舶工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产业规模和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船总量增长两倍,手持订单翻了两翻。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0年的346万吨增长了两倍以上。特别是近3 年来,年均增速达45%,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05年年底全国手持船舶订单达到3963万载重吨,比2000年底的939万吨翻了两番。无论是以载重吨计算,还是以修正总吨计算,2005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都超过了日本。

第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国际竞争地位显著提升。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以载重吨计达到17%,以修正总吨计已超过20%。从2003 年起,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年底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都已全面超过欧洲造船国家的总和,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主要客户群已由中小船东转变为世界著名大船东。我国已经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成为国际主流造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适应需求的新船型批量进入市场,船用设备国产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国自主设计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已承接订单38艘、好望角型散货船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集装箱船生产已经形成了系列,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散货船、集装箱船生产国和第三大油船生产国。"十五"期间,6K80、7S80、7K90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研制成功并已装船,自主研发的大型锚绞机已批量为VLCC和超大型集装箱船配套。低速柴油机曲轴制造取得突破,目前已获得60多根订单。

第四,造船能力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我国10万吨级以上船台和船坞有13座,其中,有9座是在"十五"期间建成投产的。这些先进的造船设施为我国船舶工业"十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全国有两家船厂造船产量超过200万载重吨,有一家超过100万吨。全国前五家船厂造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达到59%,大大高于"九五"末的30%,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目前,江南长兴,广东龙穴,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以及南通中远川崎,渤海船舶重工30万吨级船坞建设项目已经启动,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必将为我国船舶工业"十一五"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造船效率大幅提高,经济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骨干船厂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造船。骨干船厂主要船型的建造周期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05年有80%以上船舶提前交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5年较2000年提高了50 多个点。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47.5亿元,其中造船企业实现利润24亿元。

"十五"期间,船舶工业在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实现了快速、集约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重视和国家政策有力支

持的结果,是船舶工业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结果。同时,国际国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一批先进造船设施建成投产、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造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船舶工业"十五"期间的大跨越。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低、全行业造船模式仍较落后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十一五"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工作,突破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船舶工业再上新台阶。二、"十一五"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十一五"期间船舶市场总体上保持兴旺。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五年世界市场将保持年均6000万载重吨左右的需求量,这个数字虽然较近3年低,但大大高于"九五"期间3900万载重吨的市场需求量,总体上世界市场需求处于高位。另外,随着我国航运业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船舶市场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

其次,世界造船中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在世界造船业继续调整中,欧洲继续萎缩,日本处于守势,韩国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中国造船业则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由于良好的造船基础、丰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较强的资金实力,使我国成为承接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最有希望的国家。

另外,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党中央、国务院对船舶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作出了壮大船舶工业实力的战略部署。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实施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部分大中城市布局调整,给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机遇。

在谋求更大发展之时,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在三大主流船舶市场甚至高新技术船舶市场上与日韩争夺订单,直接与日韩展开对抗性竞争。除船舶订单的竞争之外,日韩等发达造船国家已经开始从国际规则等方面牵制中国的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新国际造船协定谈判中,发达造船国家制约中国发展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在国际海事组织涂层标准等国际标准和规范领域的斗争,很多都是发展与限制发展的斗争。二是我们自身的综合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在船型开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上还有差距,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还较低,先进的造船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因素将会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制肘。三是一些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制约我们的发展。国际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都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面对的挑战。

作为发展中的造船国家,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如果我们能在船舶设计、船舶配套和生产效率等"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就会跃上一个大台阶。

三、"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

按照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我国自主开发、建造的主流船型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具备自主设计高新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力,突破大功率船用主机等配套产品产能不足、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瓶颈,主流船型本土化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60%,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25%以上,接近或超过日本,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到2015年,形成开发建造高新技术船舶的能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接近或超过韩国,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