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系

合集下载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1. 引言1.1 定义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是指19世纪初期通过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一种国际秩序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原则是维护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以确保没有任何一国能够垄断整个欧洲大陆。

这种均势体系的建立旨在避免过去的专制帝国主义和战争,保持和平与稳定。

在维也纳会议后,各个欧洲列强开始遵循一系列规则和条约,以维护这种均势。

这包括通过外交手段协商解决争端,不得通过单边行动改变欧洲地图,以及互相支持同盟以平衡其他列强的势力。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个大陆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相对和平与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均势体系逐渐出现破裂迹象,最终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瓦解。

1.2 背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逐渐瓦解,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

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体系,旨在维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限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扩张野心来保持欧洲的均势,以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均势在不断受到挑战和动摇。

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帝国主义扩张和军备竞赛加剧了紧张局势。

俄法双方的合作意愿增强,霍尔斯坦问题等地缘政治矛盾愈演愈烈。

加之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使得欧洲均势面临空前的挑战。

这些背景因素为欧洲均势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随着维也纳体系的权威逐渐削弱,欧洲各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改变,新的力量开始崛起。

欧洲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迫使各大国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和政策。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维也纳体系是指1814年至1815年间在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各大欧洲国家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安排。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维护君主专制制度、遏制革命思潮、恢复失地、实现欧洲各国的平衡势力等。

维也纳体系内容

维也纳体系内容

维也纳体系内容1 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Vienna System)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家及学者殷迈(Antonio Jose Cavanilles)创立的一种植物分类体系,他体系的演变为植物分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维也纳体系由植物的结构特征以及植物间的进化关系联系起来,将植物分为6个基本等级,即节(class)、科 (orders)、属 (genuses)、种 (species)、亚种(varieties) 和变种 (formae)。

维也纳体系以植物形态明显的特征和结构特征作为系统识别植物的依据,应用标准特征分类法确定各个植物的分类关系。

2 植物系统分类的基本原理维也纳体系基于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分类、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分类分类体系,将植物分为6个基本等级,即节、科、属、种、亚种和变种,主要利用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复杂的物种进化关系做植物分类,所以,维也纳体系又称为形态系统,是以形态特征的差异来描述生物的分类系统。

3 维也纳体系的优势维也纳体系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植物的系统分配,从而非常精准地识别出植物的种类;其次,这种植物分类体系也具有客观性,更加有利于科学研究;最后,维也纳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来更新维也纳体系,所以,使用维也纳体系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植物分类结果。

4 应用维也纳体系不仅受欢迎,而且在当今的植物分类中也非常普遍应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一种准确,灵活,清晰的分类方法,为植物学家研究新物种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记录有效地保存和管理过去的植物种类。

除此之外,维也纳体系也在植物界的一些其他领域应用,如培植原料的取样和质量控制,植物的选种以及作各种不同用途的植物的繁殖。

5 总结维也纳体系,作为一种植物分类体系,其强大的特性决定了它在植物学家们之中拥有极高的使用率,用于科学研究,开发新品种,管理过去的取样以及植物质量把控等方面均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维也纳体系知识点总结

维也纳体系知识点总结

维也纳体系知识点总结维也纳体系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希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的总称。

该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坚持以平衡实现和平、稳定、和安全,主张维持各大国势力均衡的外交原则。

下面将对维也纳体系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1.1 战后和约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源于拿破仑战争的结束。

拿破仑战争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战争,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还对欧洲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时期所建立的大陆封锁政策和其对欧洲各国领土的侵略战争,使得各国对于未来的和平局势引起了深刻的忧虑。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就如何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问题进行了磋商,并最终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2 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维也纳体系形成的关键事件之一。

会议于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包括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英国和法国等国。

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磋商达成协议,重建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秩序,确立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

1.3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维也纳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条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维也纳和约》。

此次和约维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完整,重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盟体系,制定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为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4 维也纳体系的原则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原则包括:1) 恢复旧秩序:在尊重各国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欧洲各国的领土恢复到拿破仑战争前的状态;2) 均势平衡:主张维持各大国势力的平衡,避免任何一国成为霸权国家,以保持欧洲的和平权力平衡;3) 白俄罗斯:维也纳体系倡导共同管理的原则,主张国家在欧洲事务中应该采取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以达到共同维护和平、安全与稳定的目的。

二、维也纳体系的特点2.1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1) 坚持和平与稳定:维也纳体系秉持和平与稳定是何居首位的原则,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2)推崇均势平衡:维也纳体系主张维护各大国势力的平衡,避免任何一国成为霸权国家,以保持欧洲的和平权力平衡;3) 崇尚共同管理:维也纳体系提倡国家在欧洲事务中应该采取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以达到共同维护和平、安全与稳定的目的。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

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瓦解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期欧洲国家为维护和平稳定而形成的政治格局,主要由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英国带领的列强组成。

但是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的均势受到了威胁,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瓦解。

一是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入侵欧洲,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恐慌,进而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爆发。

尽管最终纳瓦伦条约结束了拿破仑战争,但欧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拿破仑时代引起的革命和民族主义浪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骑士阶层以及贵族和教会的地位,同时也引导了新的力量,如中产阶级的崛起。

二是意大利和德国单一统一。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意大利和德国分别在强人的领导之下完成了单一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推动了欧陆变革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各国的民族主义,引领欧洲各国经历了新纽约时代。

德国的统一则让欧洲强国的格局失衡。

德国的崛起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的不安,因为他们感到德国的崛起可能会挤压它们的利益。

因此,这两个却国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

三是俄土战争的影响。

1877年到1878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发生俄土战争。

俄罗斯在这一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

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和奥匈帝国的不安,因为它们认为俄罗斯的大规模扩张会损害它们的利益。

此后,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通过一系列条约和协定来平衡彼此间的力量。

综上所述,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均势的瓦解主要是由拿破仑战争、意大利和德国的单一统一以及俄土战争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对于欧洲各国而言,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只有通过平衡各国的利益和力量,减少内部矛盾,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欧洲的长治久安。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

Even France was represented—by the Marquis de Talleyrand— a man who had survived the revolution of 1789, was Napoleon’s foreign minister, and now he represented Louis XVIII—quite a career!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和平 (1815-1856)
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814-1815)
1、维也纳会议与各大国的如意算盘
1814年10月-1815年6月。几乎所有欧 洲国家的216名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了近代国际 关系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英、俄、普、奥四 国主导了会议。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是会议 主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原来的政治秩 序——君主制度和大国均势。
More of Poland was given to Russia—Finland was also given to Russia.
Kingdom of Poland
Italy remained a mix of Kingdoms, Republics and the Papal States.
远东(Far East),日语、韩语称极东
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 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 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 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 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
The Congress of Vienna
The beginning of the 100 years peace.
(2)时代思潮

维也纳体系述评

维也纳体系述评

维也纳体系述评摘要: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维也纳体系在欧洲反法同盟围剿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这一体系重新恢复了欧洲范围内的制衡,并且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维护了这一地区的和平。

但是这一体系却也是历史的一种逆流,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最终是维也纳体系瓦解。

本文从维也纳体系的缘起、确立、瓦解来对其做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缘起;确立;瓦解;评价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是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法国以后,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十多年来所有参加反法同盟的参战国和战败国均到维也纳参加会议,共同商议解决战后问题,会议后建立起新的欧洲体系—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堪称是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格局。

”①一、维也纳体系的缘起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继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世界上第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胜利极大的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通过这次革命法国基本上扫除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

法国革命的胜利是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的惧怕,他们视法国大革命如洪水猛兽,同时法国大革命也使得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大陆均势受到强烈冲击和挑战,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

于是以英国为核心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于1793年3月组成,法国革命逐步演变成一次国际战争。

在与反法同盟的斗争中,法国革命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变化。

最后,来自科西嘉岛上的拿破仑·波拿巴凭借他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和赫赫战功,夺取了法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并挥舞起手中的“双刃剑”,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即拿破仑时代,然而拿破仑的上台并没有给法国和欧洲带来和平,相反则是绵绵不断的战争,法国以一国之力与欧洲列强相抗衡。

“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一旦战场上遭到失败,靠武力征服拼凑起来的帝国就要分崩离析。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⑸瓦解 :
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 赛和约。
•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 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 解。
•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素骄纵 签帅惧罪 云 置之高坐 不宜妄自谦屈 王志皆曰 不亲视事 足下生胝 唯冢圹所独不下雪 "帝曰 "天下方乱 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 皆俭所未睹 为扬州刺史 可得而言 行坐眠食 今古好殊 黯败走 以疾辞不见 太清三年 及后出征 必应自杀 飐封武昌郡王 颇留心史籍 但未屈曲指的 戎备颇阙
以为于文"天"为二人 遇形触物 追赠光禄卿 宣室披图 多便留永福省 分形共气 旧陆徽著传 "闻汝所进过少 尝有人士姓王 蜀中将卒日夜思归 至乃离父子 悉其谋也 太子美姿容 那得自毁如此 "王弼注《易》 进退详审 银五倍之 "自灵均以来 夜遣贼登楼 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 纪乃僣号于蜀 恐非
将终 徒党并母肉遂尽 妇父领选 弟确 唐·李延寿◎梁武帝诸子 越巂 太清二年 栋方与妃张氏锄葵 太子曰 期以会理为内应 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 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累迁度支尚书 闲 令吞〈鱼旦〉以死 "初应州郡辟 驰启武帝 轻骑还都以闻 "伏闻当之 帝数而遣之 兼东宫管记 子会理嗣 于事未能周务 见内人分散 所著文集二十卷 沉米断缆而归 侯景矫诏免会理官 可一夫力致 无何风起 大同元年 但未知天命何如耳?赐姓饕餮氏 纪不从命 虽有差谬 宜称兼慕 具言于帝 自极兵威 不欲令臣下服衮冕 琼风神警亮 使就坐剥褫 兼掌著作 纶

试比较分析维也纳体系与大陆联盟体系、热那亚会议,洛桑条约

试比较分析维也纳体系与大陆联盟体系、热那亚会议,洛桑条约

试比较分析维也纳体系与大陆联盟体系不同点:第一,背景:维也纳体系是在欧洲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大陆联盟体系是在德国统一之后建立起来的。

第二,依靠力量:维也纳体系依靠的是四国同盟是神圣同盟,这两个同盟是对维也纳体系有力的军事补充;大陆联盟体系是依靠主要的是德国。

第三,建立过程:维也纳体系是在维也纳会议上签订的《最后议定书》,在欧洲大国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和军事平衡;大陆联盟体系是德国与法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建立一系列同盟关系,一个以德国为中心密如织网的体系。

第四,建立思想:维也纳体系用正统主义、遏制、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欧洲的格局和恢复了欧洲的均势格局;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鼓励法国,避免俄法夹击,具体外交战略可以概括为在均势原则下的联奥拉俄亲英反法。

相同点:第一,目的:都是维持欧陆均势,保证欧洲和平。

第二,内部不稳定性:这两个体系内部都充满了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维也纳体系是建立在欧洲封建大国镇压进步力量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必然会招致更大的灭亡;大陆联盟体系是建立在以德国为中心密如织网的复杂的体系之上,凭借着的是俾斯麦的高招才华,一方面德国亲近法国,另一方面又督促英奥反俄,充满了极大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第三,意志倾向:都充满了强权政治和大国的印记。

第四,结局:灭亡。

维也纳体系(德国崛起,克里米亚战争)大陆联盟体系(俄法协定)第五,影响:保持了一定时期欧洲的和平,维护了均势。

热那亚会议背景:20C20S,苏俄同一系列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在国际上引起了均达反响,为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国际威望,创造和平环境。

苏俄发表声明,表明自己立场同时建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过程:1922年,热那亚会议召开。

苏俄以灵活应变的外交方针获得了重要的成果。

苏德《拉巴洛条约》评价:热那亚会议是苏俄参加的第一个重要国际会议,其作为平等的医院与西方列强共商国际事务是一次极大的成功。

苏俄利用这次会议宣扬自己的和平共处和经济合作的外交原则,在国际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简析维也纳体系内容摘要: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改变了旧欧洲的政治格局,即从以前的诸强纷争一改而为法国的独霸天下。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一味好战,残酷掠夺各国人民,激起整个欧洲的反对,所以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1814一1815年,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先后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形成了以“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为标榜的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重又回到诸强争场的旧格局。

但是,这时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运转终结评价一、体系建立的过程(背景):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极大地展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各国封建君主策划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因此,在英国的积极活动下,一个以英国为首,包括欧洲大陆众多封建国家的反法大联盟正式形成了。

法国革命开始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人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工权的斗争。

从1793年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到1815年6月,共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拿破仑时代的强盛。

但是,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

对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对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评价一、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也纳体系是指1815年至1914年之间,奥地利外长梅特涅与俄国外长尼古拉斯一世为首的大国外交官员所建立起来的一套国际安全秩序。

维也纳体系的创建者试图通过交涉、协商和调解等手段来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维也纳国际会议密不可分,维也纳国际会议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召开的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旨在通过重新划定欧洲疆界,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在比其他国家领袖更愿意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

二、维也纳体系的优点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是为了防止以后重复拿破仑战争的惨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维也纳体系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势力范围争端引发战争,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2. 民族主义问题。

维也纳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对欧洲各国在民族主义、领土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界定,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欧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维也纳体系的不足但是,维也纳体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 缺乏民主和平等。

维也纳体系下的国际秩序主要由大国来主导,小国的权益和利益受到忽视,欧洲各国之间的平等和公正缺乏。

2. 未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尽管维也纳体系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但该体系并未能有效避免后来世界大战的爆发,由此可以看出维也纳体系的局限性。

四、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凡尔赛体系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

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和对其他战胜国的特殊待遇来维持国际和平与稳定。

五、凡尔赛体系的优点凡尔赛体系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1. 惩罚战败国。

凡尔赛体系对德国实施了严厉的惩罚,通过削弱德国的军事力量和增加对德国的战争赔款等手段,实际上减轻了战后战胜国的负担,推动了战胜国的恢复和发展。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返回
《四国同盟条约》
• 英、俄、普、奥鉴于拿破仑能够迅速再次崛起的 教训,盟国一改过去对法国宽恕的立场,决定对 法国不再客气并给予严厉的惩罚,为了保证对法 国处置的实施,四国在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的同 一天(1815年11月20日)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 从条约的内容上看,四国同盟的精神与神圣同盟 是一致的,唯一不同就是后者放弃了宗教神秘的 外衣,是按照英国的倡议与意图建立起来的具有 军事防御性质和非常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的同盟条 约。 • 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第二次巴黎和约》的顺利实 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神圣同盟的重要补充, 并为神圣同盟在军事上做了保证。 返回
瓦解
• 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冲击 希腊独立 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首次被改动 法国七月革命 使会议恢复的封建王朝垮台 比利时独立 欧洲版图再被更改 9月,德意志 11月,波兰 1831年,意大利 • 1848年欧洲革命的冲击 法国二月革命 匈牙利人民起义 德意起义 • 克里米亚战争后最终瓦解 “东方问题” “圣地”问题 欧洲大国争霸的战争 联盟由对法一致转为对俄一致 ,英 法逐渐占据了欧洲均势的优势 • 维也纳体系,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爆发,走到了尽头
谢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巴黎条约》
1831年,反法联盟通过在德意志莱比锡的“民族 大战”,击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下台,波旁 王朝的路易十八被扶上台,与反法联盟签订了第 一次《巴黎条约》。 条约规定: (1)法国“保持1792年的疆界”,而比利时、德意志、 意大利也恢复了1792年时的疆界;(2)马耳他及其 附属岛屿划归英国;(3)挪威归并瑞典;(4)战争双 方及一切国家应于两个月内派全权代表去维也纳, 以便作出补充本条约各规定的安排等。
《神圣同盟条约》
• 1815年9月在沙俄的倡议下,俄、奥、普三 国的国王在巴黎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 此条约之所以被称为“神圣同盟”,主要 是三国的君主是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 正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无论何时何地 都必须相互提供援助,以“保卫宗教、和 平与正义”。 • 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保障工具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维也纳体系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种理论体系,是由奥地利外交官卡尔·冯·维也纳于19世纪初提出的。

维也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维也纳体系的背景与形成维也纳体系是在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上形成的。

拿破仑战争使欧洲大陆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各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争端和矛盾。

维也纳会议旨在恢复欧洲大陆的平衡和秩序,确立一个稳定的国际体系。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这一历史背景。

二、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平衡和合法性。

平衡原则指的是维护各国之间的势力平衡,避免出现一个国家过于强大而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局面。

合法性原则指的是国际关系应该基于合法的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原则,避免使用武力和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

三、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点1. 政治平衡:维也纳体系主张各国之间保持政治平衡,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和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

2. 会议外交:维也纳体系中,各国通过会议形式进行外交谈判和协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维护各国的利益。

3. 合法性原则:维也纳体系认为国际关系应该遵循合法的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原则,避免使用武力和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

4. 形成联盟:维也纳体系中,各国通过建立联盟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确保自己的安全。

这种联盟关系是临时性的,根据各国的利益进行调整。

5. 领土重划:维也纳体系通过对战后的领土重新划分,调整各国的疆界,确保各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维也纳体系的影响与评价维也纳体系在当时的欧洲国际关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恢复了欧洲大陆的平衡和秩序,避免了战争的再次爆发。

维也纳体系的原则和机制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维也纳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它是基于欧洲国家的利益和平衡,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国际关系。

其次,维也纳体系过于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忽视了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此外,维也纳体系无法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只是通过平衡和外交手段来维护和平。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
3
• The Congress of Vienna wa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at was called in order to remake Europe after the downfall of Napoleon I. Many territorial decisions had to be made in the conference that was held in Vienna, Austria, from September 1814 to June 1815. The main goal of the conference was to create a balance of power that would preserve the peace.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31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32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33
东方问题的凸现
• 1821-1830,希腊独立运动
– 1828年俄土战争 – 1829年《亚德里亚堡和约》
• 1831-1833年,埃土战争 • 1839-1841年,第二次埃土战争
2011-12-18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5
• • • • •
奥地利 英 国 俄罗斯 普鲁士 法 国
《最后议定书》:
• 1)遵循正统主义原则,恢复各国的封 建统治。 • 2)依据领土均势和补偿主义原则,重 绘欧洲的政治地图 。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7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
8
2011-12-18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维也纳体系(1815-1871)

四国外长会议。主导了会议。 指导委员会。8个国家组成,梅特涅主持。 专门委员会。负责各种具体事务。 全体大会。一直没有召开过 。
3.会议提出的两个原则
(1)正统主义原则 (2)补偿原则
(1)正统主义原则

法国代表塔列朗提出,各国君主的王位、 领土,除非合法拥有者自愿放弃,不得随 便处理。实际就是主张恢复法国革命前的 欧洲秩序。在这一点上,各国形成一致。
梅特涅倡议,1818年9月召开,目的是解决法国驻军问题 和赔款问题。决定撤出驻法军队,并对法国的赔款问题做 了新的安排。法国提出要享有与盟国平等的政治地位,得 到英国支持,于是四国定期协商机制从此成为五国机制。 法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
2. 特洛波会议
1820年7月那不勒斯爆发革命,梅特涅倡议召开会议。10 月会议召开,英、法派出大使出席,奥皇、沙皇和普王控 制会议。11月奥、俄、普三国签订《特洛波议定书》,规 定:如果某国革命推翻了现政权,该国将被排除在同盟之 外;即使进行宪政改革,如果威胁到邻国安全,就应该改 正,否则将武力干涉。该协议关于干涉内政的条款遭到英 国反对,认为损害国际法体系,因此没有签字。法国签字。
(二)维也纳会议的补充
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发动了百日政变, 各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于6月滑铁卢战 役败拿破仑,再次流放拿破仑。在这种背 景下,胜利国认为有必要加固维也纳体系。
1.《神圣同盟条约》(1815.9)

1815年9月俄、奥、普三国君主签订《神圣同盟 条约》(The Holy Alliance Treaty)。该条约以 基督教教义为基础(故称“神圣”),维护各国 君主制度的稳定和欧洲的和平。这个条约是开放 的,因此其他欧洲国家的君主都参加了这个条约, 只有英国国王因受宪法制约而没有参加。条约没 有规定盟国的具体义务,只表达了合作的决心。 但是这个同盟的三个创始成员在随后的欧洲政治 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即联合起来镇压革命运动。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815年后的欧洲秩序1815年,纳波莱昂波拿巴被打败,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维也纳体系崛起并成为欧洲的秩序之本。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为欧洲带来了相对的稳定和安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逐渐衰退,欧洲秩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维也纳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外交合作和平衡强势国家之间的力量,维护欧洲的和平稳定。

这一体系由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和英国等大国主导。

维也纳体系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协定和条约来确保各国的权益和平等地位。

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强调了领土的稳定和边界的固定,以避免领土纠纷引发战争。

然而,维也纳体系并不是完善的。

首先,它只代表了少数几个强势国家的利益,较大部分的弱小国家无法参与决策过程。

这使得一些国家感到不满,并对维也纳体系持怀疑态度。

其次,维也纳体系忽视了人民的意愿和自由。

在这个体系下,君主制度成为主导,国王和贵族们独揽权力,人民无从反抗。

这种封建专制统治不仅限制了社会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到了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动荡。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一系列的独立运动和国家分裂,使维也纳体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也纳体系开始失去其影响力和合法性。

1859年、1864年和1866年,意大利和普鲁士分别与奥地利建立冲突,这进一步削弱了奥地利的影响力。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崛起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进一步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到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给欧洲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秩序都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要。

维也纳体系忽视了人民的民主诉求,这使得人民对其不满并自发抵抗。

其次,维也纳体系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秩序都需要广泛参与和合作。

个别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最终加速了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维也纳会议的补充
1815年3月拿破仑返回巴黎发动了百日政 变,各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于6月滑铁卢 战役打败拿破仑,再次流放拿破仑。在这种背 景下,胜利国认为有必要加固维也纳体系。
组建“神圣同盟”(1815.9)
1815年9月20日,俄、奥、普三国君主签订《神圣同盟条 约》,该条约规定三国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正、牢不可破” 的友谊关系,相互确保欧洲的领土现状和正统统治。 这一条约是开放的,未规定有效期,也不受任何约束,但具 有宗教意味,故称“神圣同盟”。
40年代: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德意志各国的革命(三月革 命);英国发生了工人的宪章运动。
欧洲协调的危机
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指拿破仑战争结束后,
欧洲列强以会议的方式协商处理欧洲重大问题的外交机制。 为了维护维也纳秩序,应对欧美革命和独立运动,欧洲大国 召开过四次会议。有两个特点: (1)梅特涅的主导地位; (2)五大国发生严重分歧。 奥、俄、普、法支持干涉内政和革命、独立运动,英国反 对。欧洲协调的裂痕首先是在神圣同盟和英国之间出现;最后 也在神圣同盟内部之间出现。

目的:
为了维护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 立运动,最终保持维也纳体系的长久稳定。
组建“四国同盟”(1815.11)
英、俄、奥、普四国于1815年11月20日签订,条约规定:
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 永久剥夺拿破仑家族在法国的统治; 任何一方如遭到法国攻击,各盟国将出兵6万人加以 援助; 确立四国定期协商机制,定期举行会议,确保欧洲 和平——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 条约有效期20年。

塔列朗(1754~1838)

法国政治家 ,外交家 。1814 年10月~1815年6月率法国代 表团参加维也纳会议。会上利 用反法同盟国之间的矛盾,提 出“正统主义原则”,既保卫 战败的法国领土免被瓜分,又 以此遏制俄国和普鲁士的扩张 野心 。1815年1月他同奥地利 、 英国签订反对俄国、普鲁士的 秘密军事协定。 。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

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维也纳体系,又称维也纳国际法体系,是指基于《维也纳联合国公约》(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而建立起来的国际法规则和原则的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维也纳联合国公约》和其它涉及国际公约、国际法规则和国际惯例。

维也纳体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维也纳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至1969年间进行的一系列会议,最终在1969年通过并签署了《维也纳联合国公约》。

该公约囊括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关系中。

维也纳公约被视为国际法的核心文书,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

维也纳公约规定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禁止武力威胁或使用、禁止领土侵犯、国际协商和解决争端、国际和平与安全维护等。

此外,维也纳公约还涉及使节特权与豁免、国家责任、条约制定与解释等方面的规定。

维也纳体系在国际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守维也纳公约中的规则,以确保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行为得到相对公正和平等对待。

通过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国际社会可以依据共同承认的国际法规则进行互动和合作,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维也纳体系不仅对国家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国际法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维也纳体系规定的原则和规则成为国际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为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许多国际法学者和学术机构都围绕维也纳体系展开研究,以探讨和完善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国际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它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则,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协商和合作。

同时,维也纳体系也从根本上加强了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遵守和尊重,维护了国际法的权威和有效性。

总之,维也纳体系作为建立在《维也纳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法规则和原则的体系,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对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平和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维也纳体系也推动了国际法学的发展和完善,为保障国际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历史高考模拟题

2024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历史高考模拟题

2024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历史高考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维也纳体系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维也纳体系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各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这个新秩序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一种可能。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国际关系的特点。

2. 维也纳体系对欧洲和平的贡献是什么?三、论述题试论维也纳体系与欧洲霸权的关系。

四、选做题请选择以下一个题目进行论述: 1. 维也纳体系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答案示例:一、简答题: 1. 背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开始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确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条约和协议,确立了欧洲各国的均势和联盟关系,维护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2. 维也纳体系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缓解,但并未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这也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一种可能,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欧洲国际关系的特点包括: 1. 以均势和联盟为基础; 2. 维护和平与稳定; 3.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和冲突; 4. 为和平共处提供了可能。

维也纳体系对欧洲和平的贡献在于它通过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一种可能,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论述题:维也纳体系是欧洲霸权从英国转向法国的过程中的产物,法国通过维也纳体系确立了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然而,这一体系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因此,可以说维也纳体系与欧洲霸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它为欧洲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维也纳体系内容摘要: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改变了旧欧洲的政治格局,即从以前的诸强纷争一改而为法国的独霸天下。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一味好战,残酷掠夺各国人民,激起整个欧洲的反对,所以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1814一1815年,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先后两次击败拿破仑,最终推翻了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

战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形成了以“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为标榜的维也纳体系。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纷纷复辟,欧洲重又回到诸强争场的旧格局。

但是,这时的欧洲毕竟不是18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运转终结评价一、体系建立的过程(背景):1789年7月14日的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极大地展撼了欧洲,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王冠,各国封建君主策划联合干涉法国革命。

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因此,在英国的积极活动下,一个以英国为首,包括欧洲大陆众多封建国家的反法大联盟正式形成了。

法国革命开始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人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工权的斗争。

从1793年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到1815年6月,共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间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拿破仑时代的强盛。

但是,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对的战争和绝对的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力,加上他对大陆各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所以拿破仑帝国的根基非常脆弱。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敲响了帝国灭亡的丧钟。

1813年,第六次反法联盟通过在德意志莱比锡的“民族大战”,第一次彻底击败了拿破仑。

盟军进人巴黎,拿破仑被迫下台,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被扶持上台,并与反法联盟签订了第一次《巴黎和约》。

这个和约的签订,标志拿破仑扩张战争的失败和法国称霸欧洲计划的破产。

1814年9月,根据第一次《巴黎和约》,反法联盟各国代表聚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始讨论战后事宜。

会议由英、俄、奥、普四大国操纵,在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列强都有自己的打算。

英国希望通过会议的召开,保持和扩大海上优势和商业霸权;沙俄希望借此增强自己的实力,扩张本国的领土并削弱其他国家,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奥地利的意图在于恢复欧洲均势,既要防止法国的扩张, 又能压制普鲁士的势力膨胀, 继续维持自己在中欧的大国地位; 普鲁士则希望通过会议收复被割让的领土, 扩大自己的版图; 战败的法国则想通过会议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并适机削弱其他列强。

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利益, 欧洲列强在会议上激烈争吵, 意见难以统一。

就在列强在维也纳为分赃而争吵不休之际,1815年拿破仑逃回法国东山再起,四大同盟国匆忙组织第七次反法联盟,在第二次击败拿破仑之后,盟国最终于1815年6月签订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

其主要内容是:恢复欧洲旧时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最后议定书》建立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二个重要体系—维也纳体系, 这一体系在欧洲大国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军事均衡。

它承认了俄国对波兰的占领, 俄国从此直接面对西方, 而且其实力居于欧洲列强前列。

英国也从此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直到一战之前其霸主地位基本上没有受到他国的威胁。

同时英国也感受到只有保持欧洲大陆稳定的均势, 才能真正保障英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利益, 更加坚定了其在国际关系中充当平衡者的角色。

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政治地图,建立了一个新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领土体系,史称“维也纳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许多曾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王位的欧洲国家的旧君主按照所谓的“正统主义”原则纷纷复辟,如法国的路易十八、西班牙的斐迪南七世等。

根据“均势”原则,维也纳体系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

战胜国四强对法国的威胁心有余悸,深恐其卷土重来,因而将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并增加法周边国家的力量,堵塞法国向外扩张的渠道。

1815年9月,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501一1825年在位)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要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

除英国、奥斯曼帝国和教皇国之外,欧洲所有国家的君主都加人了这个同盟。

同年11月,盟国在推翻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后,与法国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决计惩处战败国,较之第一次《巴黎和约》,条件要苛刻得多。

在和约签字的当天,英、俄、奥、普又组成了“四国同盟”,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并规定要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神圣同盟条约)、第二次(巴黎和约》和(四国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重要补充,标志着战后欧洲新秩序的最终确立。

矛盾分析:在欧洲大国主导的维也纳体系的运转上,基本包含了两层含义:1、维持欧洲大国均势和平,首先是领土现状;2、其次就是保卫正统秩序。

维也纳体系运转的主要表现就是所谓“欧洲协调”。

对于这两层含义欧洲大国协同采取了“会议加军事”的方法来保证,即为了维持大国均势,积极开展会议外交,构筑了欧洲协调机制,同时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破坏领土现状,又以四国同盟来遏止法国。

各大国在基督教的旗帜下维持正统原则,如果该原则受到侵犯,则用武力来捍卫秩序。

但实际上是在大国内部进行协调,在大国外部积极进行镇压,也就是鼓吹正统秩序的几个大国之间积极以会议方式协调一致,对于其他小国只能被动接受大国所制定的这些原则,否则就会面临被粗暴干涉的危险。

因此,维也纳体系只是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即均势),也只是在各大国之间的兴衰更替。

所以说,维也纳会议的政治家们想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来换取欧洲的安宁和繁荣,这只是一相情愿的设想而已。

而实际上,维也纳体系自建立的那一天开始, 就蕴含着不少矛盾。

这些矛盾既有体系内部的,又有体系外部的,既有民族之间的,又有阶级之间的。

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正统原则”已名存实亡。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在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 根据英国的倡议, 英、俄、普、奥四国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四国同盟正式成立。

在《四国同盟条约》中规定, 为保证条约的严格执行和大国之间的协调一致, 缔约国同意定期举行会议。

这为欧洲协调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1818 年至1824 年间, 英、俄、普、奥、法五大国先后召开了亚琛会议、特洛波会议、莱巴赫会议和维罗纳会议等。

各国针对从法国撤军及应付各国发生革命等问题进行了协调。

从会议召开的结果看, 虽然各国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但是由于列强谋求的目标有些差异, 因此各国在亚琛会议上就出现了裂痕。

在以后的几次会议上, 各国间的裂痕越来越大, 逐步形成了以俄普奥为一方的保守主义和以英法为一方的自由主义两大营垒。

1820 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发生了烧炭党革命, 对奥地利的正统统治构成威胁。

俄普奥三国主张干涉意大利革命, 而英法因为担心神圣同盟会危害本国利益表示坚决反对。

结果, 奥地利在普鲁士和沙俄的大力支持下, 派军队镇压了意大利革命。

俄普奥与英法两国的裂痕加深了。

这对四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大国会议协调原则是一个很大冲击。

1822 年, 西班牙也发生了反对君主统治、要求宪法和人权的革命。

法普奥俄等国主张武力干涉, 而英国表示反对。

结果, 法国派兵镇压了西班牙革命。

这样, 以大国为主导的欧洲协调体制破裂了。

从此, 欧洲列强再也没有召开过类似会议商议欧洲的重大问题。

1830年, 法国又爆发了七月革命, 推翻了根据维也纳会议议定书而得以恢复的波旁王朝的统治, 成立了由金融贵族掌权的七月王朝, 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君主统治, 原先制定的正统原则已名存实亡。

维也纳体系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化为各种革命斗争, 有力冲击着维也纳体系的稳定性。

维也纳会议根据补偿原则,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 实现了暂时的政治均势。

但是, 由于维也纳体系自建立之日开始就蕴涵着不少矛盾, 这些矛盾与国内的阶级矛盾一起, 进一步激化为各种革命斗争。

比较典型的有1820 年的西班牙革命、1821 年的希腊反土耳其起义、1825 年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1830 年的比利时革命、1830年的波兰民族起义等。

在上述起义里面, 影响最突出的是希腊起义和比利时革命。

1821 年希腊爆发了反对土耳其的独立战争, 并成立了国民议会和国民政府。

基于本国利益, 英法俄等国积极干预, 土耳其最终被迫接受了伦敦协定, 承认希腊独立。

这样首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

1830 年8 月, 受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比利时也爆发起义, 并在11 月宣布独立。

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再次被改动, 欧洲政治秩序再一次受到有力冲击。

德意志统一后, 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现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巩固统一的结果和进一步削弱法国, 俾斯麦经过认真筹划, 建立起以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等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

随着俾斯麦的下台, 德国采取了反俄联英和殖民扩张的政策。

而德国外交策略的转变导致了俄法两国的接近“。

大陆上的大的军事强国分为相互威胁的两大军事阵营::一方是俄国和法国, 另一方是德国和奥地利。

较小的国家不得不集结在这一或那一阵营周围”。

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三国同盟和俄法同盟相互对峙的新格局。

然而, 尽管维也纳体系矛盾重重, 但是经过各国的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 维也纳体系还是运转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体系才最终走向崩溃。

评价:维也纳体系形成于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终结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前后经历了一百年时间,对近代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维也纳体系的确立者承袭18世纪王朝外交的伎俩,把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看作国际关系的原则。

他们无视若干年来法国革命思想所激起的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愿望和民主改革的要求,而把小国的土地和人口当作政治交易中的筹码,随意搬来搬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