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食品接触面清洗消毒

合集下载

食品厂的清洗和消毒

食品厂的清洗和消毒

食品厂的清洗和消毒核心提示:一、清洗和消毒概念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物去掉;污物确切的说就是存于食品接触表面为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一、清洗和消毒概念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物去掉;“污物”确切的说就是存于食品接触表面为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消毒剂破坏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其它微生物的数量;注意所有表面未经“清洗”,消毒剂是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1、常用清洗药物:水、碱、酸、软化剂等;水:要求是无微生物、中性PH值和低矿物成分,一般要软化和消毒处理;清洗消毒用水最好包括热水和冷水,而且压力较大;对人工清洗来说,热水的温度应最低82℃或更高;NaOH:作为普通清洗剂使用的最强的碱,1%的NaOH溶液PH值大约为13;由于NaOH的高PH值,它对溶解蛋白质特别有效,也可以皂化脂肪;Na2CO3:中强碱,其1%水溶液PH值约为11;其乳化脂肪、溶解蛋白质的能力一般;对铝、锡、锌腐蚀性很强;由于会产生CaCO3沉淀,所以不适用于硬水;HNO3:强酸,1%水溶液PH约为1,对去除矿物质盐沉淀非常有效,也可以溶解一些蛋白质,HNO3对不锈钢、铝具有保护性,但会腐蚀铬、镍、锡材料;HNO3具有杀菌作用;H3PO4:中强酸,其1%水溶液PH值约为3;腐蚀性比HNO3弱得多;因此被广泛用作酸请洗剂;柠檬酸、醋酸、草酸:弱酸,PH约为,主要用于非不锈钢材料的清洗,草酸特别适用于地板等锈斑的去除;软化剂:当用硬水清洗时,碱液中会出现沉淀,防止:使用软水或添加试剂形成钙、镁的可溶性化合物,防止:使用软水或添加试剂形成钙、镁的可溶性化合物;2、清洗方法:有人工清洗和现场Clean-In-Place清洗:两种方式:现场Clean-In-Place清洗: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 ℃送入,时间3-5min;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碱洗涤剂~1%水温60~80 ℃,时间10-20min;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时间5-10min;第四工序:酸液循环清洗,用1%-2%的硝酸,水温60~80 ℃,时间10-20min;第五工序:工艺水冲洗,常温或温水50 ℃,时间3-10min,第六工序:消毒,热水消毒92-95℃,时间15-30min,或用含有效氯150~300mg/L的有效氯溶液杀菌;15-20min;第六工序:最终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杀菌剂,用清水进行短时间冲洗;3、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称为物理消毒法;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机械除菌:通过冲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去污目的;热力消毒;包括煮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辐射消毒,辐射消毒又包括①紫外线消毒,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②电离辐射消毒,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常用有电子辐射和钴60辐射;2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杀菌的方法;二、食品厂常用化学消毒剂种类和方法1、含氯化合物:含氯消毒剂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一种化学消毒剂;杀菌机制是次氯酸的氧化、新生氧的氧化和氯化作用;不仅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完整性,也可以与细胞内的蛋白质作用,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还可以与细胞内的活性酶如磷酸脱氢酶等作用使其代谢失调死亡;常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液;二三氯异氰尿酸钠等;漂白粉: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32%-36%,含有效氯25%-32%,能溶于水,呈混浊状,有大量沉淀;稳定性差;漂白粉精:漂白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含有效氯80%-85%,以溶于水,有少量沉淀;稳定性较好;次氯酸钠液: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2003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中规定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二氯异氰尿素酸钠:又名优氯净,白色晶粉,有效氯含量60%%,以溶于水;性能稳定;低浓度下杀菌效果不及次氯酸盐,但在高浓度下,因其溶液可保持弱碱性,所以杀菌效果有时甚至可优于次氯酸钠盐类;三氯异氰尿酸:又名强氯精,白色结晶物质,有效氯含量≥90%,溶解度低;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盐;有效氯及度量单位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以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与酸作用,在反应完成时,其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含氯含量愈高,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愈强,反之,消毒能力就弱;有效氯含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测定100克次氯酸钙与盐酸完全作用后,能放出62克氯,那么就称这种次氯酸钙的有效率为62%,它表明100克这种次氯酸钙的氧化能力相当于62克氯气的氧化能力;有时还以每升多少毫克mg或ppm每百万分之一来表示;比如,有效氯含量为1%,即表示其有效氯含量为10000ppm10000mg即每升中有效氯为10g;一般用碘量法测定:用2mol/L硫酸、10%的碘化钾与%的淀粉溶液,并用L留待硫酸钠溶液标定;2、醇类:杀菌机制包括对蛋白质凝固变性作用,对微生物代谢的干扰和细胞的溶解作用;主要是75%乙醇;乙醇对细菌繁殖体、病毒、分枝杆菌均有杀灭作用,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只用于消毒,不能用于灭菌;乙醇可作为增效、助溶剂与其他消毒剂复配,如:与戊二醛、碘、氯已定洗必泰、苯扎溴铵等有增效和协同杀菌作用;70%W/W的乙醇杀菌力最强,70%的重量百分比浓度相当于77%V/V的体积百分比;一般60% -80%的浓度都有较强的杀菌效果;配制75%V/V乙醇方法:取95%V/V的乙醇75ml然后加蒸馏水至95ml,均匀即可;3、酸类:杀菌机制是改变环境PH值,可抑制干扰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高浓度的H+,可使体蛋白变性和水解;常用的有乳酸;4、过氧化物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主要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和二氧化氯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等都有高效的杀灭作用◆过氧乙酸:分子式C2H4O3,弱酸性液体,易挥发、分解,腐蚀性强,有很强的刺激性醋酸味;市售浓度一般20%左右,过氧乙酸的分解产物有醋酸、过氧化氢、水和氧;过氧乙酸使用方法通常有: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和熏蒸法;浸泡法浓度一般为400-2000mg/L,时间为2-120min,现用现配;擦拭法常用浓度为,5-10 min;喷雾法通常使用或更浓的过氧乙酸溶液,要求消毒环境的RH最好在60%-80%,药物用量m 3,喷后密闭1-2h;达到时间后开窗半小时;熏蒸法需加热,熏蒸可用高浓度的,也可用低浓度的,一般用3%-5%的稀释液,过氧乙酸用量为1-3g/m3,湿度70-80%,时间1-2h,达到时间后开窗半小时;◆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弱酸性,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分解速度比酸性介质要快,一般市售浓度为26-28%,分解产物为水和氧;◆臭氧:分子式O3,气体,略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一体积水可溶解体积臭氧易分解,在水中,20℃,PH为时半衰期约为21-22min;臭氧一般用于水消毒和空间环境消毒,水消毒浓度,作用时间5-10min,水中保持残留臭氧为 mg/L;工业卫生标准中规定臭氧安全标准是 mg/m3,臭氧消毒空气时,必须是人不在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分子式ClO2,溶解度为L,二氧化氯不稳定,受热或遇光易分解成氧和氯,引起爆炸;遇到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也可产生爆炸;当溶液中二氧化氯浓度高于10%Wt/V或空气中大于10%V/V时,易发生爆炸,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高效、广谱消毒剂,无“三致效应”,是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推荐的A1级消毒产品;市售二氧化氯的形式一般为2%-5%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5%-12%的一元化二氧化氯粉剂或片剂,以及含量≥10%的二元化消毒粉剂或片剂;还有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前一般需要活化,要现配现用;二氧化氯与含氯化合物比较优点主要有:不产生“三致效应” ,PH适用范围广,能在PH 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与臭氧主要比较主要优点有二氧化氯在水中能为维持微量,剩余的氧化能力稳定,作用持久,防止再次污染;二氧化氯消毒剂常用方法主要有混合加入、浸泡、熏蒸、喷雾、表面擦拭和冲洗;三、常用食品消毒剂优缺点及应用范围1、含氯化合物:杀菌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消毒过程中易产生三致物质治癌、致畸、致突变如三氯甲烷等危害人体健康;含氯消毒应用广泛,可用于物料、工器具物表、饮用水和环境消毒等;2、醇类:杀菌特点使对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病毒有效,对芽孢无效;75%乙醇主要用于手部、小面积器具表面擦拭消毒;3、酸类:杀菌特点针对霉菌、细菌,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作用;乳酸主要用于物表杀菌和防霉以及生产空间的熏蒸消毒;4、过氧化物类: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应用广泛,既可用于物表,工器具消毒,也可用于地面、空间的消毒杀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可作灭菌剂用,且没有抗药性;过氧乙酸一般常用空间的喷雾或熏蒸消毒;过氧化氢一般用于表面消毒;臭氧一般用于水消毒和空间环境消毒;二氧化氯可用于物料、工器具物表、饮用水和空间环境消毒等;四、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1、清洗:清洗是消毒的前奏,如表面未经“清洗”,消毒剂是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达不到预期消毒效果;清洗的同时也清除物品表面的部分微生物,减少消毒剂使用量;2、消毒剂剂量: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化学消毒时是指消毒剂使用浓度,消毒强度和时间与消毒效果成正比;在一定情况下,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要有相应的消毒剂强度和时间两个参数决定;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的速度;而增加消毒时间也可适当降低消毒强度;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3、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4、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剂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一般45-80%消毒效果较好;紫外线消毒60%以下较好;5、PH值:一般酸性条件下杀菌效果好;但一些胍类、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好;五、食品厂常规消毒1、生产环境的消毒:厂区、生产车间周围等定期用1%的漂白粉上清液或20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洒消毒;2、车间卫生消毒:1、进车间的脚踏池消毒:配制80-100ppm二氧化氯溶液或200ppm有效氯溶液2、车间地面:清洗后用100-200ppm二氧化氯溶液或200-300ppm的有效氯溶液擦拭,2-4次/日;3、设备、工器具等消毒:1、小件设备器具:用80-100ppm二氧化氯溶液浸泡20-30min;2、大件设备器具:用150-200ppm二氧化氯溶液擦拭;3、管路:用30-5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CIP循环消毒,时间:15-20min;4、手的消毒:1、洗手池:进车间用8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或200ppm有效氯溶液洗手,时间1min,然后清洗;2直接接触物料的工作人员,操作期间每隔1h小时左右,用75%的乙醇消毒1次;5、空气消毒:1、紫外线照射,在上班前、下班后和中午休息无人的情况下,各照射1h,强度不低于70m W/cm2;2、臭氧消毒:无人情况下,如果用于室内灭菌消毒则一般掌握在;时间1h,湿度70-80%;臭氧1ppm=m33、二氧化氯活性气体消毒:无人情况下,用量为5-10mg/m3,时间1h,湿度60-80%;二氧化氯lppm=m36、水的消毒:工艺水1、加入二氧化氯2、加入有效氯。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范文(2篇)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范文(2篇)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控制目标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车间空气。

2职责2.1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2.2技术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2.3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3.1卫生条件a)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食品级的不锈钢或食品级的PVC材料制成;b)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c)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d)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e)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f)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有消毒剂残留;g)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卫生指标的规定;h)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卫生预防措施a)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

c)案台的清洗消毒:每班生产后对案台进行清洗消毒;用刷子、扫帚清扫案台表面的残留物和污物;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除去清扫后遗留的微小颗粒;用清洁剂清洗案台表面;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冲去清洁剂和污物;应用允许使用的消毒剂对案台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杀死和清除案台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使用清水洗净的毛巾对案台进行擦拭2-3遍,清除消毒剂残留。

d)工器具及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每班生产后对所使用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进行清洗消毒;设有隔离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洗涤消毒间,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及周转容器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先用泡有清洁剂的湿毛巾擦洗掉(或用刷子刷洗掉)表面污物;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清洁剂;用泡有消毒剂的湿毛巾擦洗消毒(或在消毒池里浸泡消毒),消毒剂维持____分钟以上;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掉消毒剂(或在清水池洗掉消毒剂);工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干毛巾擦干水。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食品加工、贮存和销售环节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各类设备、工具、容器及其表面的清洁卫生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1. 设立专门的清洁卫生区域:食品加工场所应设置专门的清洁卫生区域,用于清洗、消毒食品接触面的设备、工具和容器。

2. 建立清洗消毒程序:制定清洗消毒程序,明确清洗消毒的具体步骤、方法和频率。

保证食品接触面的彻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3.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选择适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和消毒。

应根据食品接触面的材质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4. 保持设备、工具和容器的完好和清洁:常规检查和维护设备、工具和容器的完好性,及时修理或更换受损或老化设备。

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工具和容器,保持其表面的清洁卫生。

5. 建立记录和监控机制:建立清洁卫生记录和监控机制,记录清洗和消毒的日期和时间、清洁剂和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定期监控和检查清洁卫生情况。

6. 培训员工:向员工提供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的相关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清洁卫生规定。

7. 合理储存和使用食品接触面:合理储存和使用食品接触面,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并及时清洗和消毒。

8. 检测和验证清洁效果:定期进行清洁效果的检测和验证,确保清洁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制度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管理,可以减少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要求

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1控制目标在加工过程中,所有食品接触面必须使用有效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符合相关卫生指标后方可与产品接触。

注: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是指:——加工设备、案台和工器具;——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帽、手套;——车间空气。

2 职责2.1 生产车间负责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2.2 品控部负责食品接触面卫生条件满足状况的监视检查;2.3 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3.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清洁控制3.1 卫生条件a) 设备、案台、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由耐腐蚀、耐热、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洗的无毒的316L不锈钢或食品级PVC材料制成;b) 设备、案台、工器具制作精细,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缺陷;c) 设备、案台的安装与墙面保持适当距离;d) 设备、案台、工器具处于完好状态;e) 所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消毒要求,CIP清洗系统使用的消毒液配制符合规定,见《CIP清洗系统操作规程》;f)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不得检出的消毒剂残留;g) 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的病原微生物残存符合《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指标》的规定;h)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工器具分开使用。

3.2 卫生预防措施a) 确保设备、案台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触面采用符合卫生条件的材料制作,并满足制作、安装、维护和便于卫生处理的要求。

b) 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过程遵循由清洁区至非清洁区、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并避免因飞溅再次造成污染。

c) 混合、灌装设备和输送管道采用CIP清洗系统在每班生产后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液采用水柠檬酸、片碱、85℃热水,循环清洗消毒15分钟,并用洁净的水清洗三遍,确保没有消毒剂残留。

d) 案台的清洗消毒:——每班生产后对案台进行清洗消毒;——用刷子、扫帚清扫案台表面的残留果汁和污物;——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除去清扫后遗留的微小颗粒;——用清洁剂清洗案台表面;——用洁净的水冲洗案台表面,冲去清洁剂和污物;——应用允许使用的消毒剂对案台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杀死和清除案台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使用洁净的水对案台进行清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消毒标准操作程序地面和门窗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正常情况每天生产完毕后进行。

4.2.3.3清洗消毒标准清洗后地面、门窗完好平整,无污点,无水滴,无易松脱部件、附着物;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5、记录5.1清洗消毒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5.2清洗消毒记录应当保存至少三个月。

6、培训6.1车间主任应当对操作人员进行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的培训。

6.2操作人员应当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操作。

7、附录7.1清洗消毒操作记录表。

7.2清洗消毒培训记录表。

为了符合工艺卫生要求,建立了生产车间清洗消毒程序及标准,以避免交叉污染。

适用范围包括操作人员的手,车间地面、墙壁、顶棚,车间内所有的设施、设备、工器具及其它食品接触面,车间入口、更衣室、车间办公室等辅助设施的清扫、消毒与检查。

操作人员负责正确实施清洗操作,而车间主任和品管人员则负责对车间卫生清洗消毒进行监督与检查。

清洗消毒原则是不同区域先里后外,先净区后脏区,同一区域先上后下,以防止清扫后的重新污染。

清扫方法、频率、时间和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而定。

例如,天花板、墙壁及抽油烟机罩的清扫方法是用浸过洗洁精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仔细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100ppm次氯酸钠并拧于半干的毛巾擦洗,内凹缝隙处用200ppm次氯酸钠。

清洗频率和时间为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正常情况每周日生产完毕后进行。

清洗消毒标准为清洗后天花板墙壁完好平整,清洁,无污点,无易松脱部件、附着物和脱落瓷砖;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货架及工作台的清扫方法是用浸过洗洁精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仔细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拧到半干状态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100ppm次氯酸钠并拧到半干的毛巾擦洗,再用75%酒精喷洒。

清洗消毒频率和时间为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清洗消毒标准为清洗后货架和工作台完好平整,无污点,无水滴,无易松脱部件、附着物;消毒后符合公司关于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控制措施

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控制措施

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控制措施1.引言食品加工厂是直接关系到人们饮食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控制措施,旨在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2.建立内外分离原则为了避免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源的交叉感染,需要建立内外分离原则。

具体措施包括: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只用于加工和储存食品,非生产区则用于员工更衣、休息等。

设立洗手间和更衣室:员工应在进入生产区之前进行洗手、更换专用工作服。

3.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控制措施: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工设备和工作台面:对食品接触的设备和表面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选择适合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保证清洁效果的同时避免对食品产生污染。

4.控制空气质量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对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定期清洁和更换空调设备的过滤器:定期清洁和更换空调设备中的过滤器,以确保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被有效过滤。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5.废弃物管理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得到妥善处理,以避免污染食品和环境。

以下是一些废弃物管理的措施:分类储存和处理废弃物:将废弃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弃物和普通废弃物,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理。

定期清理垃圾桶和垃圾堆放点:定期清理垃圾桶和垃圾堆放点,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6.员工卫生教育和培训员工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操作能力对保证食品加工环境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控制措施:提供宣传教育材料:向员工提供宣传教育材料,提高他们对食品加工卫生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

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卫生培训,提升员工的卫生操作能力和意识。

7.结论食品加工厂环境卫生控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内外分离原则、清洁消毒食品接触表面、控制空气质量、废弃物管理和员工卫生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食品接触面、员工手的清洁消毒程序

食品接触面、员工手的清洁消毒程序

Q/XPW C020A 第 1 页共 3页食品接触面、员工手的清洁消毒程序1.目的:确保操作者自身及其相关的设施的清洁卫生。

2.适用范围: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加工设备、工作台、工器具、计量器具(电子秤、温度计)工作服、内包装、手(手套)及车间空气等与食品有接触部位物体表面。

3.定义:食品接触面: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车间空气、加工设备、传送带(运输管道)、工作台、工器具、容器、工作服和内包装物料以及手(手套)等与食品有接触的表面。

4.操作程序:4.1 车间工作台、运输车、生产和储藏设备,全部用不锈钢或食品级塑料材料制作。

与食品的接触面光滑无死角,及无粗糙焊接、凹陷、破裂等妨碍清洗效果的现象,并保持食品接触面的良好维修状态。

监测频率:每天生产前。

4.2 设备与食品有接触的部位所用的润滑油必须为食用油(食用润滑油或花生油),班后拆开进行清洁。

4.3 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4.3.1 工器具、容器消毒程序水洗干净(必要时用100ppmNACLO溶液浸泡或用洗涤剂清洗)清水冲洗使用。

监测频率:班前班后检查。

4.3.2 工作台、案板消毒程序清水冲洗、刷净150~200ppmNACLO喷洒消毒清水冲洗使用。

监测频率:班前、班中每4小时一次、班后彻底清扫。

4.3.3 工作服清洗消毒程序工作服100ppmNACLO浸泡消毒10min 洗衣晾干紫外线消毒。

监测频率:洗衣时。

4.3.4 工作鞋消毒程序清水冲洗洗涤剂去污清水冲洗紫外线消毒进入车间时150~200ppmNACLO消毒。

监测频率:班前、班后。

4.3.5 计量器具消毒程序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去除杂物75%的酒精擦拭。

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去除杂物擦洗干净干净抹布抹干。

监测频率:班前、班中每两小时一次。

4.3.6 墙壁和地面清洗程序清水冲洗去除杂物200ppmNACLO消毒清水冲洗干净刮净或抹净。

监测频率:一周一次。

4.3.7 灯具清洗消毒程序湿布去除灰尘150ppmNACLO(或75%的酒精)浸泡的湿布擦拭用干抹布擦干。

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的监测

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的监测

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监测
一、监测的对象
包括食品接触面的状况;食品接触面的清洗和消毒;使用的消毒剂类型和浓度;可能接触食品的手套和外衣是否清洗卫生,且状态良好。

二、监测方法
包括感官检查、化学检测和验证检查。

三、监测频率
1.感官检查频率。

一般在每天加工前、加工过程中以及生产结束后进行。

洗手消毒主要在员工进入车间时、从卫生间出来后和加工过程中检查。

2.实验室检测频率。

按实验室制定的抽样计划,一般每周1~2次。

虽然微生物检测周期长使食品接触面的监控滞后,但在微生物检测数据汇总统计的基础上,探索一套针对不同结构材料食品接触面而采用不同清洁消毒试剂的浓度和方法的计划或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通过微生物检测加以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动态调整计划或方案,可以达到既节约企业成本又提高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有效性的目的,为企业生产出安全卫生健康的产品保驾护航。

食品接触面的卫生要求

食品接触面的卫生要求

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一.目的保证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物品表面卫生清洁、食品安全卫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香河正大有限公司肉食加工厂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控制。

三.标准及术语食品接触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有与食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工作人员手部、手套、设备、工器具、仪器、包装材料、工作服、空气、水等。

四.具体要求1员工手部1.1洗手程序:员工的手部在进车间时全部按照洗手消毒程序进行,洗手→洗涤剂洗涤→冲洗→干手(自动干手器或一次性纸巾)→消毒(酒精喷雾);工间员工定时洗手消毒(75%医用酒精喷雾)生食每小时一次,熟食每30分钟一次。

1.2手套管理:带手套员工手套的清洗消毒同1.1。

戴手套人员手套的管理:每班组在工前、工中发放手套时由专人进行管理,发放数量与回收数量相同,工间手套破损时,立即找出手套破损部分,避免混入产品中,同时更换破损手套,并做《手套发放、回收记录》;1.3检查监督:每天上下午班前品管员提前15分钟上岗,检查进车间员工洗手情况,如发现员工未按洗手消毒程序洗手,不允许该员工进车间,并要求重新清洗消毒;同时在工间进行检查,如发现员工未按要求操作,要求其改善,并按《质量与卫生处罚条例》进行记录和处理。

2着装方面2.1工作服的洗消:生区、熟区工作服每天分别由洗衣房清洗消毒一次,生熟区工作服分开清洗;具体操作程序见《工作服清洗消毒管理办法》;2.2穿戴要求:每人每日穿戴工作服时对工作服清洁程度进行自检,进入车间前由品管员进行检查,要求无可见污物,无游离线头,无破洞,无其它异物附着,如有上述不良因素存在,及时纠正;发网、帽子清洁、无破洞,无可见污物,无游离线头,无其它异物附着。

发网必须将头发及耳朵全部罩住,发网及帽子的保护性良好,帽子端正,帽子带松紧适度,确保生产过程中头发不外露;2.3胶鞋卫生:胶靴保持清洁,无可见污物,双脚踏入放有200-300PPM水深大于10cm消毒液的脚踏消毒池中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

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规范(新)

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规范(新)

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规范保持食品接触表面在清洁是为了防止污染食品。

(1)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应无粗糙焊缝、破裂和凹陷,在不同表面接触处应具有平滑的过渡。

设备必须用适于食品表面接触的材料制作。

要耐腐蚀、光滑、易清洗、不生锈。

多孔和难于清洁的木头等材料,不应被用作食品接触表面。

(2)食品接触表面在加工前和加工后都应彻底清洁,并在必要时消毒。

加工设备和器具首先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再进行冲洗,然后进行消毒。

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的频率:大型设备在每班加工结束之后,工器具每2~4h,加工设备、器具(包括手)被污染之后应立即进行。

工器具清洗消毒几点注意事项:固定的场所或区域;推荐使用热水,但要注意蒸汽排放和冷凝水;用流动的水要注意排水问题;注意科学程序,防止清洗剂、消毒剂的残留。

(3)手套和工作服也是食品接触表面,每一个食品加工厂应提供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的程序。

不得使用线手套。

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和消毒,应有专用的洗衣房,洗衣设备、能力要与实际相适应,不同区域的工作服要分开,并每天清洗消毒,不使用时它们必须贮藏于不被污染的地方。

(4)判断是否达到了适度的清洁,需要检查和监测难清洗的区域和产品残渣可能出现的地方,如加工台面下或钻在桌子表面的排水孔内等是产品残渣聚集、微生物繁殖的理想场所。

(5)在检查发现问题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纠正。

记录包括检查食品接触面状况;消毒剂浓度;表面微生物检验结果等。

记录的目的是提供证据,证实工厂消毒计划充分,并已执行。

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与验证方法(修改)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与验证方法(修改)
3、目标:加工过程中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工器具和设备表面必须用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液进行清洁和消毒,加工车间三个加工区域分别按以下频率进行:
a、每天开工前的消毒;
b、工作间歇和连续生产2小时后至少进行一次;
c、每天工作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步骤:在每天生产前由各区域品管员配制200ppm的消毒液。领班负责本工序的设备、操作台、工具的清洗消毒。生产结束后,各生产区域应对所有的设备、工作台、工器具按严格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和消毒。加工用具清洁后浸泡在200ppm的消毒液中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消毒液。整个车间的消毒从上到下,最后清洗地面、沟、槽,然后洒上消毒液,10分钟后用清水冲去残液。整个加工场应保持良好的待加工状态。在人员离开后开启紫外线杀菌灯,上述过程由各区域品管负责监督。此外即食生产线开工的每隔4小时须停止作业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先用清洁精清洗,再用200ppm的氯消毒液冲洗。开工前品管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对消毒液进行浓度检查。注意:工厂状况符合要求后方能恢复生产。
二、微生物方法:对清洁的工具进行每周一次的微生物检验,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并判断是否合格。
3、记录:
《产品接触面的清洁状况检查记录》;
《产品接触面及空气抽样化验报告》
食品接触面的清洁与验证方法
确保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1、目标:所有工厂设备中的食品接触表面和工器具,包括用于烘烤和储存的设备,其设计和材料须易于清洗且保持在卫生状况下。此类东西须由无毒材料组成,设计上耐用,不会与清洁剂和消毒剂起反应。
2、步骤:所有的工厂设备和工器具符合卫生标准。在更换任何主要设备之前,技术部、生产部和设备部将共同对设备进行评价。评价将确定设备的替换是否将对相关的加工工序产生影响。HACCP组长每月一次就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状况组织评价,结果记录在每月卫生考核表中。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
清洗设施
对食品加工设备、容器、管道等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物和细菌。
消毒措施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如使用消毒剂、高温、紫外线等,杀灭细菌和病毒。
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清洗和消毒措施
01
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清 洗和消毒方案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种类,制定相应 的清洗和消毒方案。
02
对食品接触面的消毒
对食品接触面进行彻底清洗,选择适 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023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重要性 •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原则 •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措施 •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挑战 •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未来发展
01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重要性
保证食品安全
1 2 3
去除致病菌
清洗和消毒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食品加工环境 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从而 降低食品被污染的风险。
此外,清洗和消毒的时间安排也十分重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可以及时 清除积累的污染物并杀灭潜藏的病原体,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合理 安排时间还可以减少对生产设备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03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措施
常规清洗和消毒措施
建立清洗和消毒计划
制定详细的清洗和消毒计划,包括清洗和消毒的频率、时间、使用设备、人员培训等。
符合卫生标准
清洗和消毒是食品工厂卫生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符合相关卫生 标准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许可。
保证企业形象
清洗和消毒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 信誉度和形象。
02
食品工厂清洗和消毒的原则
彻底清除污染物
食品工厂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应首先着眼于彻底清除污染物, 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如油脂、食 物残渣等,这些污染物可能会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同时 可能阻塞设备和管道。

加工过程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制度

加工过程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制度

加工过程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制度一、生产车间作业卫生制度1、凡进入实罐车间(装袋)所有人员均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然后从鼓风暗道经消毒池进入车间,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的物品(项链、戒指、耳环、钥匙、茶杯等)进入生产车间;品管员每隔2小时对车间卫生落实情况巡检一次,巡检结果填写《每日卫生评审表》。

2、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所有工器具一律不得接触地面,过磅须垫干净的塑料板,倒料须有塑料板垫在盆底。

3、与未包装好的食品接触的员工,一律戴好工作帽、工作手套;装罐、装袋员工须戴口罩。

员工须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被褥,勤洗换工作服、帽;员工上岗不戴戒指、耳环,男不留长发,女发不披肩,化妆淡而大方;员工在车间时不得吸烟、不得有碍食品卫生和服务形象的动作,如抓头发、剪指甲、掏耳朵、挖鼻孔、伸懒腰、剔牙、揉眼睛、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对着食品说话时要用手帕遮住口鼻等。

4、所有设备、工器具的食品接触面,其设计应平滑光洁、易清洗、无死角,其材质须易于清洗、无毒、耐用、不与清洁剂、消毒剂起反应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做成。

5、工厂设备、工器具在检修、更换、添置之前,应由品管部、生产部联合进行评价、审查,以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及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行政部卫生检查组每月对工厂的设备、设施、工器具的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月度卫生评审表》。

6、每天生产前,各工序员工必须用干净水冲洗所有设备、工器具与食品接触的表面;以去除残留的消毒液及其他不干净物;生产加工过程中,表面有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工器具每2小时要用清水淋洗一次,装半成品的工器具每隔2小时要先清洗,再用100-200ppm的消毒液消毒一次,然后经清洗才能继续使用。

每天生产结束,所有工器具与食品接触面须进行彻底清洗、搓刷、冲洗;再用100-200ppm 的消毒液消毒。

品管员每天班前、班中2小时、下班前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纠正,并把情况记录《每日卫生评审表》。

食品接触面卫生操作程序

食品接触面卫生操作程序

1、目的:为防止食品在生产、包装等过程中被微生物、化学品以及
物理污染物污染,而采取的对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等措施。

2、适用范围:车间各生产工序。

3、与食品接触的表面:
3.1包装设备:配料系统、吹瓶机、灌装机及用于传输油料用的管道;
3.2工器具:铁桶、小铲、称料所用的小桶、勺子、过滤网;
3.3包装物等:包装膜、纸箱、PET瓶、HDPE防盗盖;
3.4台面:封盖机、输送链条、灌装机底板、旋盖机底板等;
3.5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围裙、胶皮手套等;
3.6其它:空气、车间墙壁、窗户等。

4食品接触面的结构与材料
4.1结构
4.1.1所有的罐:罐顶、罐底为圆锥形,罐体为圆柱形,内外表面光滑,出料彻底,清洗方便;
4.1.2输料管道:无粗糙焊接,内外表面光滑无凹陷、裂缝,无清洗死角;
4.1.3称料所用器具:如桶、勺子、台称无破损,结构完整;
4.1.4各种台面:表面平整,不易积水;
4.1.5所有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维修状态:无粗糙焊接、凹陷、裂缝;
4.1.6整个生产设备设施的安装便于卫生操作。

调配系统、吹瓶系统、灌装系统、封箱系统均应配有清洗系统,能有效地对设备设施清洗、消毒。

4.2材料
4.2.1车间内各种设备均为不锈钢材质,容易清洗、消毒。

管道接口处的垫圈、密封圈均采用无毒、耐腐蚀、不易破损、易清洗的橡胶材质;
4.2.2包装物分别采用无毒、无残留的材料,与油脂接触不会造成污
染;
4.2.3工作服布料易于清洗或直接使用一次性工作服,围裙为防水雨布(材质)制作。

5、清洁程序
5.1设备的清洗消毒
5.1.1调配系统设备的清洗消毒。

产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

产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

产品接触面的清洁和消毒1、目的控制与食品接触面的卫生,防止通过接触面引入危害,影响食品安全。

2、范围适用于企业内与所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表面包括工器具、设备、手套和工作服。

3、负责部门生产部、品质部4、内容4.1工器具4.1.1控制危害:微生物4.1.2控制要求4.1.2.1所有工器具在使用前采用75%乙醇消毒液或者0.1%新洁尔灭消毒处理;4.1.2.2每日生产结束后,所有工器具用纯化水清洗,再用75%乙醇消毒液或者0.1%新洁尔灭消毒处理;4.1.2.3所有器具应使用耐磨、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易消毒的无毒材料。

4.1.3监视QA每日生产进行检查4.1.4纠偏发现不符合的情况要求重新清洗消毒4.1.5监控记录《生产前检查记录》《洁净区清洁、消毒记录》《车间一般生产区清洁记录》《清洁工具清洗、消毒记录》《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4.1.6验证QA对清洗消毒记录审核,定期对工器具进行微生物检测4.2设备4.2.1控制危害:微生物4.2.2控制要求4.2.2.1生产前对车间清洗清洁,用臭氧对车间消毒4.2.2.2生产结束后彻底清理、消毒后方可离开现场。

4.2.3监视QA每日生产进行检查4.2.4纠偏发现不符合的情况要求重新清洗消毒4.2.5记录《生产前检查记录》《洁净区臭氧消毒记录》4.2.6验证QA对清洗消毒记录审核,定期对设备进行微生物检测4.3工作环境4.3.1控制危害:微生物4.3.2控制要求每日生产前后用0.1%新洁尔灭或者75%乙醇对车间的墙壁、地面、门、窗进行清洁,消毒;4.3.3监视QA每日生产进行检查4.3.4纠偏发现不符合的情况要求重新清洗消毒4.3.5记录《生产前检查记录》《洁净区清洁、消毒记录》《车间一般生产区清洁记录》4.3.6验证QA对清洗消毒记录审核,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4.4空气4.4.1危害控制:微生物4.4.2控制要求每次生产前,车间用臭氧或者紫外线对车间消毒4.4.3监视QA每日生产进行检查4.4.4纠偏发现违规及时纠正4.4.5记录《洁净区臭氧消毒记录》《紫外灯使用、更换记录》4.4.6验证QA对清洗消毒记录审核,定期对空气进行微生物检测4.5工作服4.4.1危害控制:微生物4.4.2控制要求4.4.2.1工作服应无明扣,前胸无口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车间空气、生产环境、生产人员、金属物、包装材料、所用的器具和食品设备的表面等必然会有一部分进入食品中,为此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

确保食品接触面的卫生清
洁也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点,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食品接触面污染主要来源
1.空气污染。

车间空气中有相当数量的耐干燥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从空气中可分离到芽孢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细菌种类;还可分离到青霉、曲霉、芽枝霉、毛霉及酵母等。

2.生产环境污染。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由于地面的尘埃飞扬进去空气中;此外人的生产及日常活动可将大量微生物带进空气中造成污染。

3..设备,使用器具污染。

如储存罐、搅拌器、灌注设备、清洁工具等,都可能带来污染。

4..生产人员污染。

手部、皮肤、毛发和穿着的衣服都会带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5.金属物污染。

一般来源于各种机械、电线等.
6.包装材料污染。

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微生物,已消毒灭菌的食品,如果使用的包装材料未经过无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造成食品的重新污染。

目前车间常用消毒剂为75%食用酒精和含氯消毒剂浸泡方式,含有酒精成分
的消毒挥发较快长时间使用影响杀菌效果。

含氯消毒剂本身带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后需大量的清水去除残留。

食品接触面常用的消毒方法
1、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指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细胞DNA,破坏DNA分子键,使其失去复制能力或失去活性,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紫外线(UV)消毒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技术,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
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

原则上一切食
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都可以安装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空气消毒。

微生物被紫外线
杀灭所需要的剂量取决于紫外光强度和照射时间。

另外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到
温度(适宜20-40摄氏度),湿度(60%以下)、悬浮物、有机物等的影响。

但过
量的日光紫外线照射,可对人体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

2、甲醛熏蒸(40%甲醛水溶液称福尔马林)。

甲醛是有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作为消毒剂已经有了近百
年的发展历史。

原始的甲醛消毒方法主要是将甲醛溶于水中,将带有甲醛水溶
液的器皿在火源上进行加热蒸发。

甲醛气体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且使用
方法简单、方便,对消毒物品无损害,使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可在一般密闭
情况下对经营场所内的空气消毒,亦可对场所内墙壁、机械设备等表面消毒。

对污染严重的霉斑有良好效果。

但是甲醛是有毒气体,具有毒性和致癌性,食
品生产车间应避免这种办法的采用。

近期,食药总局在开展的60次婴幼儿配
方乳粉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采用甲醛加高锰
酸钾熏蒸的方法对车间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过氧乙酸薰蒸。

过氧乙酸同甲醛类似,也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
性酸味,具有易挥发和强腐蚀性的特点,对于人体黏膜有刺激性。

过氧乙酸熏
蒸消毒适用于密封较好的房间内污染表面的处理,对于金属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常用的过氧乙酸为20%溶液。

过氧乙酸蒸气的产生方法是使用陶瓷、搪瓷或玻璃容器加热。

使用的剂量和熏蒸的时间都要有严格的规定,车间消毒之后要通
风排气。

4、臭氧消毒
臭氧有较好的扩散性,臭氧消毒具有消毒效果持续时间长和消毒无残留、无死
角的优点。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臭氧的杀菌原理主要是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
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臭氧杀菌受温度、湿度和浓度作用的影响较大,具体的
消毒时间可以根据车间大小以及洁净度要求来进行确定。

臭氧消毒虽然有其自
身的优点,但它对物体表面的微生物难以有效的清除,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
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坏越重,还有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臭氧消毒必须在无人的环境下进行,消毒后至少过30分钟才能进入。

通过以上常用杀菌消毒方法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传统的杀菌方式,不能实现在有人状态下的持续动态消毒,导致消毒的中断;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二次污染,需要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方式。

而传统的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是靠人员的避免,特别是在易感染微生物的散热间及包装区域,无任何有效的动态杀菌保障措施。

可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动态同步杀菌的重要性,可是在技术上却无法去实现。

但奥克泰士的出现,彻底解决的食品企业很多年无法实现的梦想。

奥克泰士摒弃了以往紫外线、臭氧、药物喷洒等传统技术不能在动态情况下持续杀菌的缺陷,其在高湿、高异味及高粉尘的食品生产车间持续消毒使用而不损坏的优秀性能,使得该消毒剂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冷却及灌装环节,严格防控二次交叉感染问题,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奥克泰士
奥克泰士是进口欧洲德国,专为食品厂空气消毒设计,奥克泰士配合空间、环境、物表等可达到食品企业消毒灭菌的要求,近来深受食品企业的青睐。

奥克泰士杀菌消毒剂是由食品级过氧化氢和银离子组成的复合型溶剂,食品级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型,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等。

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

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

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

能在洁净区空气消毒中迅速杀灭一定空间内的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或者抑制微生物繁殖的进口高效消毒剂。

德国BUDICH INTERNATIONAL GMBH研制、生产,是目前国际上一款卓越的杀菌消毒剂。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能够快速杀灭包括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做为新一代生态环保的消毒剂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成熟应用。

在欧盟食品企业已经完全禁止甲醛的大环境下,奥克泰士是目前众多欧盟食品企业的首选。

也代表着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发展的新方向。

产品技术引进国内短
短几年,目前在食品饮料、制药安全、医疗卫生等国内众多高端灭菌领领域顺
速推广。

奥克泰士己成分中国企业空间杀菌消毒的首选。

可用于洁净室空间和生产设备、各类洁净区物表消毒和空间消毒;操作台表面消毒。

适用领域包括食品、食品设备、食品企业动态环境、食品企业生产等。

也可用于不锈钢、钢、塑料、玻璃、地板、墙壁等各种表面的消毒、灭菌等。

奥克泰士特点:
1、高效广谱的杀菌能力:奥克泰士属于广谱消毒剂,能够杀灭细菌、真菌、
霉菌、病毒等目前所知的所有类型微生物,且能够杀灭芽孢、霉菌等传统方式
难以杀灭的微生物。

2、具有良好稳定性:奥克泰士是多组份复合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高温度下仍能保持稳定,甚至在高温下,其效用还会有所增强。

不受温度、光照、PH值影响。

GMP车间加工工艺较复杂,生产过程中温度、PH值变化频繁,
因此,奥克泰士的高稳定性、高适应性特点特别适合GMP,而且奥克泰士不会改变产品的PH值等各种参数,因此不需要添加其它辅助类产品。

3、不会产生耐药性:不同于氯类、季铵盐等产品,奥克泰士独特的杀菌原理,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可以长期、稳定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车间空间消毒生产过
程中。

4、无任何毒性残留,真正意义上的食品级产品:奥克泰士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作用后分解为氧气和水,不会对产品产生任何有害残留。

奥克泰士已经在世界
范围内证明,除了食品加工,专应用于制药行业、饮用水处理、饮料、乳品加
工等行业。

5、不产生重复污染:奥克泰士无残留,所以使用后无需再次冲洗,避免了重复污染的可能性。

6、持久抑菌:奥克泰士中痕量存在的银离子具有持久功效,具有抑菌功能,能保证产品较长的保质期。

7、彻底性。

由于奥克泰士是广谱灭菌剂,在一定浓度下,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扩散均匀,只需30~60分钟,就可以将洁净室内的细菌杀灭,克服了紫外线灭菌存在诸多死角的缺点,可达到全方位的消毒灭菌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