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1在山的那边(第一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年8月21 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
2.借助资料知道会山、海的象征意义。
3. 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学习方法
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悟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三、知识梳理
(一)基础过关
1.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⑴伏在窗口(fú)痴想(chī)
⑵隐秘(bì)凝成(nín??)
⑶诱惑(xiù)漫湿(màn)
⑷枯干(gu)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⑴幻想凝成诱惑宣腾
⑵海潮攀登朦胧痴想
⑶隐秘清澈依然枯干
⑷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
3 。
填空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即对_____的热烈向往。
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二).诗歌常识
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
和丰富的想象。
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三)作者简介王家新, 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 (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朗读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
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感情。
(2)熟读诗歌。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1)朗读诗歌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
容
(2)、两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节写小时候自己对大山外面世界的痴心向往。
第二节写今天的我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理想。
并且把这个人生感悟告诉他人。
2.设问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汇报以上问题。
(四)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chī________想 níng________成 xuān ________腾 yòu ________惑
shùn ________间隐 mì________
2、选择怡当的词语填空。
3、A.信心 B.信念只有抱定坚定的________,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老师的鼓励使他的________大增,他又自信地站到起跑线上。
4、A.痴想 B.幻想不好好学习却想取得好成绩,无疑是________。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________不断成为现实。
5、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1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年8月21 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资料知会山、海的象征意义。
2. 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
1、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悟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
学习方法
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悟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三、知识梳理
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情。
四、学法指导: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1、学习目标(提前板书在黑板上,全班齐读)
2、流程:朗读—品味—感悟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看花第二部分,然后思考回答问题: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设问
(1)、解释词语的含义:
a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如何理解?
a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领悟诗歌主旨、诗歌情感。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山‛
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
‚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
‚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
‚山‛不止一座,只
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
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
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通过努力拼搏实现理想的惊喜之情。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三)展示汇报梳理
学生回答设问一到四题
1、⑴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⑵执著追求
2、⑴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⑵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3、①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4、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品读精美语言片段诗的语言是非常新颖、凝练、含蓄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一起讨论。
A.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痴想‛原意是发呆的想。
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B.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向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与想望。
‛
C.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D.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E、.‚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8.22 主备人:汪玉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地朗读课文,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过程与方法:
3、交流讨论法,自学法,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理解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
5、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下列词语会读会写。
啜泣纳罕峭壁目眩颤抖闷热屡次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耸立
2.解词 (1) 纳罕 (2) 啜泣
(二)重点句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四、学法指导
本文是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宜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结合议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口述)
1.出示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查字典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啜泣纳罕峭壁目眩颤抖闷热屡次训诫瘦骨嶙
峋小心翼翼耸立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下列词语的含义
屡次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耸立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预习本上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想一想,本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并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教师设问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组员相互交流感想)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其中两组中的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
2、学生畅所欲言
(四)达标检测评价
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叙述出来。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正确无误。
2、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8.22 主备人:汪玉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2.交流讨论法,自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知识梳理
1、人物形象塑造
(1)父亲:;教‚我‛脱险,并对‚我‛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2)杰利:杰利去把父亲找来,说明他富有友情。
(3)我:身体孱弱,在父亲鼓励下应对危险,克服困难。
刻画方法:心理描写。
(4)其他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把‚我‛丢那儿不管,还无情嘲笑,说明他们不讲情义。
2、领悟生活哲理走一步,再走一步‛,预示着在人生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甚至是巨大的困难,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为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容易战胜。
四、学法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文章提倡多角度阅读,同学们可以从父亲、“我”、“杰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流程
目标:上述目标(教师口述)
流程:感情朗读—讨论交流(理解标题含义)—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二)自学讨论
1、重点研读脱险部分
(1)感情朗读(各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序感情朗读)
(2)深入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指点
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讨论释疑
1.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四)展示汇报梳理
1.展示汇报第1—3题
2.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五)达标检测评价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训诫()啜泣()峭壁()嶙峋()凝视()迂回()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下列词语和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A 训诫:告诫,教导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B 头晕目眩:眼睛昏花小心翼翼:翅膀
C 迂回:迂腐纳罕:惊奇,诧异
D 啜泣:哭泣凝视:长久地望着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的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 )
(2)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
(3)我便可以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挂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
4 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你一定深有感触。
请你以‚在生活中我们总有感觉自己没有分量的时候,我提醒自己说,不要……而要……直到……‛写几句话。
3短文两篇
授课时数:1日期:2012年8月23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
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三、学法指导:
1.有感情朗读两篇短文,进行重点知识梳理;勾划文中重要语句,并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体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四、知识梳理
1.字词:收敛脆弱颤动断续宽恕零落聒聒
2.作者:小思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
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席慕容,台湾作家、画家,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所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
3.文章体裁:哲理散文
4.写作特点:(1)先抑后扬的手法(2)前后照应的写法
5.文章内容及哲理:作者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
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提前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齐读)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体会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诗歌。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指导,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则短文,读出情感,读出意韵。
朗读指导:
A.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B.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C.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D.将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2设问
(1)通过朗读两篇短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品味其妙处,并写下你的体验。
(2)请同学们先标出每段的主题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一下文章写作思路。
3.讨论释疑
(1)请说说你的初读感悟
(2)小组组员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放臵小组中讨论解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b.蝉知知不休地聒聒了一个夏天,作者为什么‚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c 蝉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d‚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e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f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四)展示汇报梳理
1、展示汇报小组讨论交流的第(1)---(7)题。
2、借鉴运用两种写作手法: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五)达标检测评价
一、课内文段精读
阅读‚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朴的心啊!”段,回答问题。
1.选文中第二段介绍了贝壳的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2.请找出具体体现贝壳精致的语句。
3.古时候的人为什么用贝壳做钱币?(用原文作答)
4.第二段强调贝壳的贵重,而第三段却突出它里面曾经居住的软体动物的卑微,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如何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朴的心啊!”
二、阅读《蝉》一文思考:
1、揭示岀蝉的生命意义的一句话
是:。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作者对蝉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把这样的词语找出来。
4、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8.23 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交流讨论法,自学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四、知识点梳理
1、字词:璞藤萝翩瀑迸溅嚷嚷苞禁琼伫槐伶仃虬酿笼
2、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3、文章体裁:借景抒情散文
4、文章思想内容: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5、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写景状物的写法 2、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提前板书在黑板上,全班齐读)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作者与背景简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我检测字词掌握情况,找出难写、难认、难理解字词在小组进行交流,(3)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的词句以及自己喜欢的词句
2、教师设问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作者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3、讨论释疑
(1)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2)作者感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4)‚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句话如何理解?
(四)展示汇报梳理
1、展示汇报第1)-- 4)题
2、展示汇报第1、2题
(五)达标检测评价
1.给下列加划线的字注音
瀑布()迸溅()伫立()沉浸()伶仃()()忍俊不禁()伫立()盘虬卧龙( )
2.下列加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3.阅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至‚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完成下列问题:
(1)给选段加个合适的题目
(2)选段写盛开的紫藤萝,分别写了紫藤萝花的形状、、和。
(3)从选段中找出一处比喻句,并品味它的好处。
比喻句:
好处:
4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请你读一读,并仿照前面句式,把句子补写完整。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生命是隽永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4 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
授课时数:2 日期:2012.8.23 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交流讨论法,自学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学法指导: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
四、知识点梳理
1.文章思想内容: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2.写作特点:1、托物言志、写景状物的写法2、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1、学习目标(提前板书在黑板上,全班齐读)
2、流程:朗读—品味—感悟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看花部分,然后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
(2)按照‚我最欣赏的佳句是,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的方式品味文章中看花部分中精彩的描写。
2.教师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