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小人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是小助手子:中国现代关于有位置、有学问的女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女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明典籍。
时习:〝习〞,指演习礼、乐;温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快乐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教员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情投意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那么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仇恨。
小人:«论语»书中的小人,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妙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无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仇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小人吗?〞孔子说:〝甜言蜜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考考你的智慧1.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是。
2.〝说〞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现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弘扬传统文明贾逵隔篱偷学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讨教的人纷至沓来。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
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料理家务,又要为他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
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劳好学的故事。
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
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游玩,突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先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9课人教部编版
第9课 内容一 论语·泰伯篇第八(四) 内容二 诗经·陈风·宛丘
内容一 论语·泰伯篇第八(四)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泰伯篇第八(三)》和《石
灰吟》《竹石》。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论语·泰伯篇第八(四)》,老师读一句,学生 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巍、舜、禹、而不与(yù)焉、三 分(fèn)天下、菲(fěi)饮食、恶(è)衣服、洫、黻(fú)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是伟大啊!崇高啊!天最伟大, 只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啊!老百姓几乎不知 道怎么来称赞他。他的功绩太崇高了,他的礼乐法度真是美 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9 课-人教 部编版 (共19 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9 课-人教 部编版 (共19 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9 课-人教 部编版 (共19 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9 课-人教 部编版 (共19 张PPT)
(二)学习8.19
1.文白对读。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
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 章!” 翻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9 课-人教 部编版 (共19 张PPT)
(三)学习8.20 1.文白对读。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 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 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 也已矣。” 翻译: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经典再现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七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七(一)国学经典再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我是小助手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饐:音yì,陈旧。
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餲:音ài,变味了。
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饪:烹调制作饭菜。
不时:应时,时鲜。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不及乱:乱,指酒醉。
不到酒醉时。
脯:音fǔ,熟肉干。
我是小翻译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
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
气味变了,不吃。
烹调不当,不吃。
不时新的东西,不吃。
肉切得不方正,不吃。
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
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
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
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
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考考你的智慧1. “食饐而餲”中的“饐”读音是,文中的意思是。
2. (多选)从文中可以得出,我们应该适量的吃()。
A.佐料B.酒C.茶D.肉E.米F.姜3. 你觉得选文中那么多的“不食”有没有道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庾信——披裘负薪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
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词,赞诗云: "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和赞美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日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
人称披裘公。
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
半道上,他们发观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 "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
"扳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 "为什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自食其力,岂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国学诵读课件-浣溪沙|人教新课标
我想读: 迎春乐
秦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 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 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 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 作个蜂儿抱。
我想读: 课后收集秦观的作品读 一读。
浣溪沙 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提示:欣赏视频朗读,用笔划出朗读的节奏与 停顿,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
浣溪沙 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浣 溪 秦沙 观
配乐朗读
词句注释
①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 ②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③晓阴:早晨天阴着。 ④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⑤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⑥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⑦幽:意境悠远。 ⑧丝雨:细雨。 ⑨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⑩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品词意: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 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 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 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 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
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会背
我想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 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国学经典诵读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国学片段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我是小助手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指元气。
凝:结也。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政: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
才,指有能力的事物。
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
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
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
太,极大、极盛的意思。
象,形象、象征。
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淫气:阴气、邪气。
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窃食成仙,奔向月宫,化为蟾蜍。
月魄:指月亮上黑暗无光的部分。
我是小翻译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
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
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
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奠:凝:宗:象:2.“七政”和“三才”分别指的是什么?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弘扬传统文化盘古开天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二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国学经典再现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我是小助手则:就要。
易:治理。
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考考你的智慧1.孔子说实行礼、乐的基础是。
2.找出文中两句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改成陈述句。
3.孔子说的礼之本是什么?4.你是如何理解“礼”呢?你认为现在“礼”和孔子说的有没有什么区别?弘扬传统文化乘长风破万里浪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国学经典再现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
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我是小助手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
葛,葛伯,葛国的国君。
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
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
昆夷,也写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太王事獯(xun)鬻(yu):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
獯鬻又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赫斯:发怒的样子。
爰:语首助词,无义。
遏:止;徂:往,到。
笃:厚;祜:福。
衡行:即“横行”。
我是小翻译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孟子回答说:“有。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汤侍奉大国,周文王侍奉昆夷。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
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
《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宣王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
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是小助手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徙:音xǐ,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1. “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
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
3.孔子忧的事情是。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二)国学经典再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二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国学经典再现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章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于此有人焉,人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
我是小助手传食:指住在诸侯的驿舍(宾馆)里接受饮食。
传,驿舍,相当于今天的宾馆。
泰:同“太”,过分。
通功易事:交流成果,交换物资。
羡:余,多余。
梓匠轮舆:梓人、匠人批木工;轮人、舆人指制造车轮和车箱的工人。
待:同“持”,扶持。
墁(màn):本义为粉刷墙壁的工具,这里指新粉刷过的墙壁。
我是小翻译彭更问道:“跟在身后的车几十辆,跟随的人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是太过分了吗?”孟子说:“如果不正当,就是一篮子饭也不能够接受;如果正当,就是像舜那样接受了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你说得过分吗?”彭更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觉得,读书人不劳动而白吃饭,是不对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的布没人穿。
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比如说这里有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
你怎么可以尊重木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彭更说:“木匠车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国学经典再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
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
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
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
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
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
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因为贫穷潦倒而丧失志气,不能因为年纪老迈而颓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仍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够帮助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后来,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然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劳。
(二)国学经典再现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我是小助手语:动词,告诉。
卒然:突然。
卒同“猝”.与:从,跟。
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渤然:兴起的样子。
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
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
由:同“犹”,好像,如同。
我是小翻译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
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
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考考你的智慧1. 孟子对梁惠王的评价是。
2.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本句是句。
3.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做一统天下的国君呢?4.孟子通过怎样的实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呢?对你的论证能力有什么启示呢?弘扬传统文化杨继宗做官不爱钱明宪宗成化初年,嘉兴知府杨继宗为官廉洁刚正。
一天,监察御史孔儒来到嘉兴,借口肃清匪源,到处清乡,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宁。
有的老年人经不住折腾,顶撞几句,就被指控为匪类,轻则毒打,重则丧命。
杨继宗见了十分气愤,命人张榜通告说:"谁家有被御史打死的,家属可以到府里来报名。
"孔儒见嘉兴知府不买他的帐,便找到杨继宗责问为什么干扰他清匪。
杨继宗说:"治理国家要有一定法度,各级官吏有不同的责任,孔大人身为监察御史,就应努力举劾不法,剔除奸弊。
至于挨门挨户清查户口,维持治安,乃是地方官吏的事。
"孔儒是专门纠察官吏的监察御史,所到之处,地方官莫不奉迎,没想到被嘉兴知府抢白了一顿,大煞了威风,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孔儒临走时,没抓到杨继宗任何把柄,他想,当官的没有一个不爱钱,杨继宗在如此富庶之地做官,还能不刮点地皮,不如打开他的箱子揭他的底,给他一点难堪。
于是带着几个随从,借口告辞,直入杨继宗住处。
他见室内空空,惟有床头放着一个箱子。
心想;知府的贵重财宝一定都在里面。
便让人打开箱子,一看,只有几套破旧衣服。
孔儒无奈只好怀惭而去。
有一年,杨继宗进京朝见皇帝,明宪宗问宦官汪直:"最近来京朝见的地方官员中,哪一个比较廉洁?"汪直答道:"天下不爱钱的官吏,惟杨继宗一人而已。
参考答案(一)1.施仁政2. 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二)1. 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2. 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反问3. 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