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及其绿茶加工中酶的研究进展
茶叶水解酶的研究进展_唐颢
44茶 叶 通 讯2002年 收稿日期:2002茶叶水解酶的研究进展唐 颢 杨伟丽(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长沙·410128)摘 要 本文简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茶叶中水解酶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茶叶;水解酶;固定化;增质效果 水解酶是催化水解反应的一类酶,茶叶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水解酶主要有果胶酶、纤维素酶、糖苷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
茶叶加工实质上是一个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过程,其主要技术环节都与酶的控制和利用有关[1]。
许多研究表明,水解酶与茶叶中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及醇类香气物质等的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研究水解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活性变化动态,对于提高茶叶及茶饮料的香味品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酶学的进展,茶叶中的酶学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和系统化。
本文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茶叶水解酶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1 水解酶的研究概况1.1 糖苷酶随着茶叶香气研究的不断深入,茶叶内源水解酶作为与茶叶醇类香气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的酶类而倍受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茶叶内源及外源糖苷酶陆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β—葡糖苷酶。
自然界许多植物籽实内部存在β—葡萄糖苷酶。
它还存在于一些酵母、曲霉菌和木霉菌属及细菌体内[2]。
人们最初是在甜杏仁中发现了这种酶,称之为“杏仁酶”。
直到今天,人们主要还是从杏仁中获得这种酶。
β—葡萄糖苷酶不仅可水解纤维二糖和寡糖,而且可解除纤维二糖对β—1,4—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的抑制,提高水解速率和程度。
茶叶中的糖苷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Takeo.T[3](1981)在去除挥发物的蒸青茶鲜叶匀浆中加入外源β—D—葡萄糖苷酶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有大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生成。
随后,他又将茶鲜叶匀浆物置40℃下培养30min后同样发现有大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产生,当加入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Hg+和特异性抑制剂葡萄糖酸—1,4—内酯后,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生成受阻。
酶及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
酶及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已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有着很高的比重。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深加工技术作为提高茶叶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酶及酶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深加工工艺中,能够使茶叶产生更好的品质特征和提高茶叶的商品价值。
本文将探讨酶及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
一、酶及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基本原理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它能够促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进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茶叶深加工中,茶叶中的多种酶类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酶、脱氢酶等。
这些酶类活性会受到茶叶加工方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以此改变茶叶的口感和色泽。
酶及酶技术就是运用酶类促进并控制茶叶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基本原理是将经过采摘清洗、茶青材料经过杀青工艺后,开展发酵过程,即将茶青材料在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辅以天然植物酶类进行微生物发酵,使之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得到各种口感的茶叶。
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宜的酶的参与,这些酶在茶叶中天然存在,影响茶叶的发酵特性和品质特点,而利用酶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成为了当前茶叶深加工中非常重要的工艺手段。
二、酶及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1. 杀青阶段茶叶生产中,杀青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杀青的目的是抑制酶类活性的继续发展,并通过此过程来锁定茶叶的气味、色泽、口感等特征。
在杀青阶段,经常使用的酶类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能够促进杀青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保证抑制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并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天然香气。
多酚氧化酶可以使茶叶提前发生氧化,使茶叶表面的酚类物质更容易溶解,茶叶中的多酚得到释放,增加了茶叶的苦涩味和麦芽气味。
2. 发酵阶段发酵是茶叶深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步骤。
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具有不同特定的酶活性,以使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所需的化学反应和改变。
茶叶发酵过程中酶类的代表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酶和脱氢酶等。
茶叶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第1期Journal of 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2003年3月茶叶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刘乾刚1,林 智2,蔡建明3(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3.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福建安溪362400)摘要:对茶叶酶研究方法、动态及成果进行了概述.随着研究技术、思路的拓宽,茶叶酶研究与应用领域已从内源酶扩展到外源酶,从酶的性状表现追踪到遗传特性,从酶活性的环境调控措施深入到化学干预,从自然状态下酶的利用发展到经过加工处理后酶的应用阶段.关键词:茶叶;酶;研究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7817(2002)0420074205M ethods and progress on the research of tea enzy m esL I U Q ian2gang1,L I N Zh i2,CA I J iang2m ing3(1.Co llege of Ho rticulture,Fujian A griculture and Fo restry U 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 ina;2.Fujian T eaI mp.&Exp.Co.,L td.,Fuzhou,Fujian350001,Ch ina;3.A nxi A griculture&T ea2F ruit A dm inistrati on,A nxi,Fujian 362400,Ch ina)Abstract:R esearches on enzym es of tea in ter m s of the m ethods and their app licati ons as w ell as the trends w ere review ed and discussed.R ecently,the m ethods,technical o r ideo logical,have been so m uch developed and extended that the p rogress has been speeding in exp lo ra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bo 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zym es,in inquisiti on into the rela2 ti onsh i p s betw een genetic characters and enzym e behavi ours,in chem ical and environm ental regulati on of enzym atic activi2 ties and in extensi on of the utilizati on of enzym es in the natural state to that of specially treated and i m p roved ones.Key words:tea;enzym e;research m ethod;p rogress酶的研究方法一直受到茶叶化学界的关注.酶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分子结构、反应类型和动力学特性分析等,与此相关的酶提取纯化、结构分析、活性测定等技术,已经成为酶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随着这些方法的应用,与茶树代谢、制茶转化及品质有关的重要酶类不断被发现和研究,通过调控酶活性来提高鲜叶质量和制茶品质的栽培与加工措施也日益完善.酶的研究方法也由过去单一的常规分析发展到同功酶、分子标记和酶工艺化学等技术并举的多元化格局.1 茶叶酶研究的基本方法1.1 酶的提取纯化 通过对酶的提取和纯化,去除酶制剂中的杂质或干扰成分,提高目标酶的浓度,从而有利于酶学研究试验条件的控制和结果的分析比较.红茶发酵“红变”曾一度被认为与微生物或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有关[1].但在对相关氧化酶的纯化过程中发现,随着酶纯度的提高,Cu含量提高,而Fe含量逐渐降低;当除去Cu离子或使用铜酶抑制剂时,发酵进程受阻.这项试验表明铜酶与“红变”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为最终确立多酚氧化酶在红茶发酵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2].Roberts[3]将纯化的多酚氧化酶与各种组合的儿茶素底物混和,进行模拟氧化试验,并对氧化产物与红茶茶汤色素的种类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关于红茶发酵机理的经典学说.目前,茶叶生物化学在儿茶素合成途径、茶氨酸代谢、香气成分转化及制茶过程大分子物质水解等相关化学机理的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2,4-11].然而,对于其机理(酶系存在与否、反应类型等)的最后阐明还须进行深入的酶学研究,也离不开酶提取纯化技术的运用.收稿日期:2002-04-29作者简介:刘乾刚(196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茶叶品质化学,市场推广.1.1.1 酶的提取 茶叶酶的提取主要有丙酮和匀浆2种方法[12].由于茶组织中多酚类含量丰富,在未使用多酚吸附剂之前,茶叶中酶的提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13].后来发现,如果在茶叶酶提取过程中加入多酚吸附剂,则能有效防止多酚类物质对酶蛋白的凝固沉淀作用,从而降低离心沉淀部分的酶活性,提高上清液中酶的含量[14,15](表1).15000g 离心时未加聚酰胺处理的上清液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几乎等于零,但加入聚酰胺之后,其活性则恢复到总活性的26%[14];另外,聚酰胺处理能大幅降低1400g 沉淀部分的酶活性,与不处理比较降幅达71%.Sanderson [15]的结果还表明,多酚吸附剂可明显提高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以上试验说明,在茶组织酶的提取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多酚吸附剂可以提高酶提取率.此外,茶组织充分破碎或根据酶存在部位进行细胞自溶、采用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处理等都能使酶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16],从而提高酶的提取率. 离心处理是制备“粗酶液”时常采用的一个步骤,主要是为了除去细胞器、细胞组织碎片等体积较小的悬浮物.究竟采用多大离心力,要视试验目的来作选择.通常,供层析(纯化)用的酶提取液应尽量去除其中小颗粒悬浮物,一般采用较大离心力进行离心.如用作可溶性酶活性的测定,则理论上不允许酶供试液中存在任何细胞组织碎片.在一些试验中,离心处理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这时离心力大小应以细胞器质量为依据,操作程序和时间也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分离物及其离心条件见表1. 表1 细胞器、细胞碎片的离心沉淀条件 T able 1 Centrifugal separati on fo r cell o rgans and p ieces 沉淀部分离心力时间 m in 文献细胞壁碎片300g -[17]叶绿体600-800g 10[14,17,18]1500g 151400g 5线粒体15000g 60[14]微粒体30000g 30[18]所有颗粒80000g 120[19]1.1.2 酶的纯化 酶的纯化是为了制备高含量高纯度的酶制剂,因使用目的不同,对酶制剂纯度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因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透析法:主要用于去除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盐分、辅酶、化学试剂、反应底物和产物等. 超滤法:由于采用了真空、加压或离心等,分离效率较高,可用于较小分子质量酶蛋白的分离,也常用来进行酶液的浓缩处理. 柱层析法:是将一定的载体装填于柱内,按上样、洗脱、洗脱监测和分步收集等程序,对不同酶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该方法技术性强、设备专业且性能要求较高,常用于酶蛋白组分的分离和测定.载体类型和型号、洗脱液及洗脱条件都是柱层析技术构成中的基本要素.进行实际操作时,可参阅有关专著[18].T akeo et al [19]对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提取和纯化,并将该酶分离为3个组分.在其方法应用方面,较早使用了多酚吸附剂(吐温80)和抗氧化剂(异抗坏血酸),这已被后来的许多试验设计所借鉴.其中“粗酶液”的制备是在较大离心力下(15000g )重复进行了3次离心,以去除小颗粒悬浮物,为随后的柱层析作准备.T akeo et al [19]认为,采用80000g 离心是为了确保其上清液中的酶活性全部来自可溶酶,而不含任何细胞碎片上的结构酶.试验同时使用了3种层析柱,G 225柱主要用于多酚氧化酶的纯化,而D EA E 和C M 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则使该酶组分达到进一步分离.1.2 酶分子质量的测定 酶分子质量是酶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研究酶分子质量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同时其成果又在工作参数选择上为酶的其他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例如,分子筛柱层析方法中,目标酶的分子质量决定了载体孔径(型号)的选择. 研究酶分子质量可采用超速离心法、凝胶过滤法(分子排阻法)和SD S 凝胶电泳法[18,20].到目前为止,已对多种茶叶酶的分子质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重要的酶类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叶绿素酶、乙醇脱氢酶、核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等[6,21].1.3 酶反应动力学 酶的动力学研究是酶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酶的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一种酶在不同因子影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特点和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的因子包括底物、产物、pH 、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主要从对酶的结构及其活性的影响入手.1.3.1 底物 主要研究底物浓度、多底物竞争及底物与酶分子之间的亲和力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迄今为・57・第1期刘乾刚等:茶叶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止,已对多种茶叶酶底物的专一性进行了深入研究[6,21].1.3.2 产物 主要研究产物积累对酶活性的反馈抑制作用.有关茶叶方面有少量的研究报道.1.3.3 pH 研究pH 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关茶叶方面已有大量报道[6,9,11,21,22],并对多种酶的最适pH 进行了研究[6,21],其部分成果已用于指导生产.1.3.4 温度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目前,已经确定了多种茶叶酶的最适温度和部分茶叶酶的热变性温度[6,21,23],其成果已应用于红茶发酵和绿茶杀青温度条件的制定[1,23].另外,已在气温和年积温对茶树碳、氮化合物整体代谢水平的影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3.5 抑制剂 已对茶叶酶的大量相关试验研究作了总结[6,21].抑制剂的运用也已成为一种酶学方法,在探索茶树代谢和制茶转化机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4].1.3.6 激活剂 已确定了多种茶叶酶的辅酶(基)[6,21].近年来,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茶叶的增产增质[25],但其作用机制尚待探明.1.4 同功酶分析 自1966年T akeo et al [19]报道分离出了茶多酚氧化酶的同功酶以来,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86-1990年,许多研究者对红茶、乌龙茶制造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带及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26-28].结果表明,各种同功酶在儿茶素氧化及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有所不同[26].1992年,鲁成银等[29]对103个茶树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功酶的比较分析结果:茶树进化的途径是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此前,还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带数目和总活性与茶树抗寒性的关系[30]等.同功酶分析技术在揭示茶树生物学特性、遗传关系及制茶化学原理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功酶分析可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方法.但目前以使用凝胶电泳、等电聚焦2种方法较为普遍.1.4.1 凝胶电泳 常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合适的凝胶浓度、制胶质量、上样操作等是决定分离效果的关键[18].1.4.2 等电聚焦 是在凝胶电泳方法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8].它与凝胶电泳的不同之处在于:等电聚焦在凝胶柱内注入了两性电解质,从而使凝胶柱形成了一定的pH 梯度.当带电荷的酶蛋白分子泳动至等电点(pH )区域时,因其净电荷为零而停止泳动.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但要求目标酶蛋白在等电点条件下不产生沉淀或变性.1.5 酶的分布及其活性变化 研究酶的亚细胞定位、组织分布及在物候交替、茶树生长发育和制茶过程中的活性变化.1.5.1 酶的亚细胞定位 迄今,已对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脂肪转化等相关酶系的定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于进一步阐明生物反应机制及不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茶树研究中,最早因茶树多酚氧化酶很难被提取而引起了对茶叶酶细胞内定位的关注和讨论[13-15].1947年前后,普遍认为茶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种结构酶[13].后来的试验则表明该酶大部分是可溶性的,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器中[31].到目前为止,有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质降解酶等少数几种酶的定位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这些酶进行有效的利用或控制. 通常,酶的亚细胞定位采用组织化学观测和离心分离检测2种方法.其中,离心分离检测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仍存在不足[17,31]:其一是离心收集部分的纯度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污染问题;其二是细胞器破损带来的基质和碎片损失,即最终收集到的细胞器不能真实反映某种细胞器的整体酶活性问题.对此,有报道提出了离心分离与同功酶分析相结合的酶定位方法,并就该方法的试验结果及应用作了说明和讨论[31].1.5.2 酶的组织分布 酶在茶树根、茎、叶及叶表皮、叶脉、叶梗中的活性分布是制茶原料、制造化学及基础生理生化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针对叶片组织的研究尤为重要.在绿茶制造中防止叶梗的红变、红茶制造中促进某些发酵产物的积累、乌龙茶做青中通过“走水”对叶梗和叶脉内酶的利用等实践中,首先涉及到相关的主要酶类,以及这些酶的活性分布与制茶工艺及品质的关系11.5.3 酶的活性变化 目前,已对物候交替、生长发育及制茶过程中茶叶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广泛的研・6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究[1,2,7,9,11,22-24,26-28,32].2 酶的获取、加工和利用 随着茶饮料加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茶内源酶的含量及自然属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上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另外,传统茶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转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平衡,使其加工工艺不宜针对某一突出问题(如滋味苦涩、茶汤沉淀)或为实现某种成分的超常积累(如茶黄素、萜烯类)而采取“极端”措施.因而,酶的获取、加工及利用的重要性便由此凸显出来.2.1 酶的获取 早在速溶茶的生产中,就采用了单宁酶制剂“转溶”的处理方法,以提高速溶茶的溶解性和消除茶汤的“冷后浑”现象.目前,酶制剂的种类除单宁酶外,还有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Β2糖苷酶等多种类型[33];用于酶提取的植物材料也从土豆、果实等发展到今天经过特殊改良和培养的微生物菌群.饮料、食品加工业用酶制剂有严格的卫生要求.增加酶提取率、降低成本及提高酶制剂的稳定性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2 酶的加工和利用 酶的加工是指对酶的自然属性(工作状态、酶学性质)进行处理改造或化学修饰.酶的固定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据研究[34],Β2葡萄糖苷酶经壳聚糖固定化之后最适温度提高10℃,酶最高活性温度范围加大为40-60℃.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经检测表明,这种固定化酶的活性并无明显下降.另据报道[35],将一定的 图1 酶固定处理方法 F ig .1 M ethods of i m mobilizing enzym es酶固定在膜上可起到茶汤浓缩、转溶和增香的效果.酶固定化的方法较多,总体上可分为3种处理方式(图1).提行酶的化学修饰是一门酶化学工艺学.它的理论基础是酶反应动力学原理,其主要目标为:保持酶结构的完整性;增强酶蛋白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维持和保护酶催化基团的工作状态和微域环境. 经过加工后的酶在耐热、抗酸碱、抵御抑制因子及催化效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改善.随着酶生产工业的发展,酶的加工技术必将达到新的水平,各种酶制剂(或酶反应器)的应用也会更加普及、有效.参考文献:[1]王汉生.红茶制造生物化学[A ].安徽农学院.茶叶生物化学(第2版)[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10-258.[2]李荣林,方辉遂.一个世纪以来茶多酚氧化酶研究的进展[J ].福建茶叶,1997,(4):10-14.[3]ROBER T S E A H .Econom ic i m po rtance of flavono id substances :tea fer m entati on [A ].GE ISS M AN T A .The Che m -istry of Flavono id Co m pounds [M ].New Y ork :Pergam on Press I nc ,1962.649-699.[4]萧伟祥.茶叶中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A ].安徽农学院.茶叶生物化学(第2版)[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03-109.[5]SA I JO R ,TA KEO T .Som e p roperties of the initial four enzym es invo lved in sh ik i m ic acid bi o synthesis in tea p lant[J ].Agr i B iol Che m ,1979,43(7):1427-1432.[6]J I N ESH C J ,TA KEO T .1984.赵裕卿译.茶的酶系统及其在茶叶制造中的作用[J ].国外农学——茶叶,1985,(4):5-24.[7]李荣林,方辉遂.一个世纪以来茶多酚氧化酶研究的进展(续)[J ].福建茶叶,1998,(1):13-16.[8]王泽农.茶叶生化原理[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33-266.[9]李名君.茶叶酶学研究进展[J ].国外农学——茶叶,1983,(2):1-5.[10]黄建琴.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业通报,1999,21(4):18-19.・77・第1期刘乾刚等:茶叶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11]赵芹,童启庆.茶叶香气水解酶研究动态[J ].福建茶叶,1999,(1):5-7.[12]商业部茶叶畜产局,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茶叶品质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66-502.[13]L I P P ,BONN ER J .Experi m ents on the localizati on and nature of tea oxidase [J ].B ioche m J ,1947,41:105-110.[14]TA KEO T .T ea leaf po lypheno l oxidase .T he localizati on of po lypheno l oxidase in tea leaf cell [J ].Agr i B iolChe m ,1966,30(9):931-934.[15]SAND ER SON G W .Extracti on of so luble catecho l oxidase from tea shoo t [J ].B ioch i m B iophys Act a ,1964,92:622-624.[16]熊振平.酶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72-73.[17]刘乾刚,黄雨初.茶叶叶绿体分离及其功能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89,9(1):65-72.[18]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38-628.[19]TA KEO T ,U R ITAN I I .T ea leaf po lypheno l oxidase .Purificati on and p roperties of the so lubilized po lypheno loxidase in tea leaves [J ].Agr i B iol Che m ,1966,30(2):155-163.[20]金长振.酶学的理论与实际[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4-60.[21]李名君.茶叶酶类[A ].茶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26-129.[22]萧伟祥.茶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1983,(6):3-6.[23]周静舒.绿茶制造中酶的热失活[A ].安徽农学院.茶叶生物化学(第2版)[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59-264.[24]孙跃进,黄雨初.红茶萎凋、发酵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其与挥发性成分的形成[J ].茶叶科学,1985,5(2):39-48.[25]钱利生.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J ].福建茶叶,1994,(3):18-21.[26]叶庆生.红茶萎凋发酵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活性变化与儿茶素、茶黄素组分的消长[J ].安徽农学院学报,1986,(2):18-29.[27]刘仲华,施兆鹏.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功酶谱与活性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89,9(2):141-150.[28]郭吉春,张劲松.乌龙茶做青过程生化成分的变化[A ].福建省茶叶学会.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福州:福建省茶叶学会,1990.97-104.[29]鲁成银,刘维华,李名君.茶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的酯酶同功酶分析[J ].茶叶科学,1992,12(1):15-20.[30]黄建安.茶树保护性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0,10(1):35-40.[31]刘乾刚.茶多酚酶细胞内定位及其与红茶色素形成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1988,(3):11-15.[32]刘乾刚,林智,蔡建明.乌龙茶制造与品质形成的化学机理[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3):347-351.[33]余凌子,赵正惠.酶制剂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1999,21(4):8-10.[34]舒爱民.Β2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J ].中国茶叶,2001,23(3):14-15.[35]李荣林.酶技术与茶叶加工:问题与展望[J ].福建茶叶,1996,(2):22-24.(责任编辑:叶济蓉) ・8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与应用及展望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王 斌1,2, 江和源1, 张建勇1, 王 岩1, 黄永东(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及饮料作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1,2摘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其在茶叶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包括茶黄素、茶氨酸、儿茶素衍生物等茶叶天然产物的合成;茶多酚、茶多糖等天然产物的提取;速溶茶的加工和茶饮料的澄清、保香增香等方面,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关键词:茶学;酶工程技术;茶叶深加工;合成;提取;天然产物Applica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eaDeep-Processing and Its ProspectivesW ANG Bin 1,2, JIANG Heyuan 1, ZHANG Jiangyong 1, W ANG Yan 1HUANG Yongdong ,(1.Key Laboratory of Tea and Beverage Crops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1,2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aflavins, theanine and catechins(EGCG) derivatives, the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s and polysaccharide, the clarification and flavor preservation of tea beverage in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ed the prospectives of enzym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ying in tea deep-processing in the coming future.Keywords: tea science, enzyme engineering, tea deep-processing, biosynthesis, extract, natural products酶工程技术是现代五大生物工程技术之一,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所具有的某些功能, 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提供产品或服务于社会的一门科学技术。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消费的饮料。
茶叶的品质与口感,深受其生产过程中各种酶的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工程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酶工程技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茶叶发酵、杀青、揉捻等环节,分析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随后,将重点介绍酶工程技术在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和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关键成分的酶法提取和改性技术。
本文还将探讨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如茶饮料、茶食品等。
对酶工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茶叶产业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的全面认识,为推动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品质提升贡献力量。
二、酶工程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酶工程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这些技术不仅优化了茶叶的生产过程,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还丰富了茶叶的种类和口感。
在茶叶的初制过程中,酶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茶叶的发酵程度。
通过调控茶叶中的酶活性,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的发酵速度和程度,从而得到不同风味和品质的茶叶产品。
例如,通过利用特定的酶制剂,可以促进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叶呈现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酶工程技术还在茶叶的精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茶叶的精制过程中,酶可以用于改善茶叶的色泽、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例如,通过利用某些酶制剂处理茶叶,可以有效地降解茶叶中的色素物质,使茶叶的色泽更加鲜亮;同时,这些酶制剂还可以促进茶叶中香气物质的形成,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
除了上述应用外,酶工程技术还在茶叶的深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年2月Feb.2021第41卷第2期Vol.41,No.2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武珊珊1)丁其欢1)周雪芳2)马占霞1)杨雪梅1)邵宛芳1)苏建美1)(1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普洱市665000;2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省昆明市650000)摘要综述近年来不同酶工程技术,如酶的化学修饰、固定化酶技术、生物酶传感器等在茶叶中天然酶的获取、各类茶的初加工、茶叶的深加工及茶叶检测等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研究成果,并对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酶工程技术;茶叶初加工;茶叶深加工;茶叶检测;茶叶保鲜中图分类号S188+.3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1.02.019Application of Enzymes in Tea PreparationWU Shanshan 1)DING Qihuan 1)ZHOU Xuefang 2)MA Zhanxia 1)YANG Xuemei 1)SHAO Wanfang 1)SU Jianmei 1)(1College of Tea,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Pu'er,Yunnan 665000,China;2Yunnan Green Food Development Center,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recent researches in application of enzymes in preparation of teas,such as tea natural enzyme extraction,tea preliminary processing and deep processing and tea detection were reviewed,based on which an outlook for application of enzymes in tea preparation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Keywords enzyme ;tea preliminary processing ;tea deep processing ;tea detection ;preservation of tea酶工程是于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首次命名的一项技术,即将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技术及基因工程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应用技术,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以外的现代五大生物工程技术之一,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修饰与改造等,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
酶工程在茶饮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苹果中提取的酶制剂直接加工成速溶茶的制造工 艺,并取得了专利[24]。日本人竹元万寿美曾用简单 经济的方法制造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并 获得了专利[25]。此外,多酚氧化酶还可用于茶饮料 生产过程中异味的去除、独特风味物质的形成、 解决浑浊现象等方面[26]。 1.4 β-葡萄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Beta-Glucosidase,EC3.2.1.21) 又称 β-D-葡萄糖苷水解酶,它能水解结合于末端 非还原性的 β-D-葡萄糖键,同时释放出 β-D-葡 萄糖和相应的配基。香气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内源糖苷酶对茶叶花香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 [27] 比如茶叶中具有百合花香或玉兰花香味的芳樟醇、 具有玫瑰香气的香叶醇等,这些芳香物质的形成 是由糖苷类水解酶的作用而产生的。Su E. Z.等人对 固定化 β-葡萄糖苷酶在茶饮料的增香效果中得出 经固定化 β-葡萄糖苷酶处理的不同茶饮料,绿茶、 乌 龙 茶 和 红 茶 的 香 精 油 总 量 分 别 增 加 20.69% 、 10.30%、6.79%[28]。李平等人将黑曲霉 β-葡萄糖苷 酶应用于果汁、茶汁、果酒等食品的增香,显示 出较好的增香效果[29]。吕连梅用固定化的 β-葡萄糖 苷酶处理 5 种茶汤,其香气释放总量、醇系香气 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0]。β-葡萄糖苷酶不仅对 茶叶增香有显著的效益、在果汁风味的改良和果 酒增香中也有广泛的应用[31]。 1.5 其他酶制剂
还有一些酶类物质可以应用在茶饮料的生产 加工中,葡萄糖氧化酶可作为护色酶应用于茶饮 料生产中,溶菌酶防止茶饮料因微生物污染而引 起的变质,用蛋白酶可降低浑浊度等。宁井铭等 对绿茶饮料护色技术的研究时指出加入一定量的 葡萄糖氧化酶,消耗以部分的游离氧,从而减小 的游离氧,可以使茶汤中茶多酚、维生素、芳香 成分等对氧敏感的物质变得稳定,因而起到了护 色作用[32]。茶饮料中的沉淀除了茶内含成分的作用 之外,也有可能是由细菌等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 加入溶菌酶则可以起到溶菌防腐的作用[33]。茶汤中 添加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防止蛋白质的沉降, 提高茶饮料的澄清度[34]。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
溶绿茶提取率30%左右,并具有保香效果好、冲溶后茶水口味鲜醇的优
点。
液态茶饮料
近几年来,茶饮料在我国饮料市场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茶饮料中多酚类 物质的存在及茶饮料注重茶叶的香气成分,存在如营养物质的损失、芳香物质 逸散、后混浊的产生等问题,酶工程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给茶饮料 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性的革新。 研究人员将酶技术应用于茶饮料的澄清,其利用单宁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得 茶汤中茶乳酪的形成量最少。而对于单宁酶处理后茶汤滋味容易变酸问题,研 究人员采用单宁酶与β-CD共处理茶汤,问题得以解决。将单宁酶与β-葡萄糖苷 酶进行共固定化处理,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混和增香,效果很好,未经共固定化 酶处理的绿茶饮料低温时的浊度比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要高, 贮藏3个月,经共固 定化酶处理的绿茶的澄清度一直很高,而未经共固定化酶处理的绿茶在60d后有 少许沉淀产生。 同时,考察单宁酶与β-葡萄糖苷酶进行共固定化对茶汤增香效果的影响,考 察对绿茶、红茶、乌龙茶3 类茶的香精油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类茶的香精 油总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绿茶的香精油总量增加最多,增长率达 20.69%,乌龙 茶和红茶分别为10.30%和6.79%。
参考文献
1、 王斌、江和源、张建勇王岩、黄永东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
应用及展 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武永福 张 宁 《酶在速溶绿茶浸提中的应用研究》陇东学院 3、刘晓东 汤周斌刘玉芳 杨 春 韦玲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茶叶品质》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4、向珊 《茶叶加工中的外的应用 在液态茶饮料 加工上的应用
固体速溶茶
速溶茶的生产存在制率低,制成的茶饮料稳定性差。其加工是将茶
叶中内含物及各种芳香物质提取出来并使芳香物质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持。 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在干茶里由于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酶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深加工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
本文将重点探讨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展望。
本文将概述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酶在茶叶成分提取、品质改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影响其在茶叶行业应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展望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茶叶深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有助于推动茶叶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酶工程技术是以酶或细胞(含酶)作为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酶所催化的高效专一反应,将原料转变成所需要产品的一门新技术。
酶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其特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这使得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酶工程技术被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开发新的食品资源以及方便食品加工等方面。
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利用淀粉酶、蛋白酶等可以改善面粉的烘焙性能和营养价值;在乳制品加工中,通过乳糖酶的作用可以将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从而提高乳制品的甜度和风味;在果酒酿造中,利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口感。
酶工程技术还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酶法制备的天然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同时,酶工程技术还可以将废弃的食品资源进行转化利用,如利用废弃的果皮、蔬菜等生产膳食纤维、有机酸等高值化产品,从而实现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酶在速溶绿茶浸提中的应用研究
酶在速溶绿茶浸提中的应用研究速溶茶是以成品茶或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和干燥等工序加工成的一种粉末状、碎片状或小颗粒状的新型产品。
该产品冲水即溶,不留余渣,故名为“速溶茶”,也因外形是晶块状又称“茶晶”。
由于速溶茶基本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且同时具备营养、方便、卫生、高雅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是国外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饮料。
近年来,速溶茶加工日益成为我国茶叶产业的主导经济增长点。
浸提是速溶茶加工中的第三道工序,浸提后的产品得率、品质以及浸提过程中的工效,将决定后续的过滤除渣、澄清、浓缩、干燥等工艺技术是否有继续进行下去的意义,所以浸提是速溶茶加工中的最关键工序之一。
目前,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茶叶浸提工艺技术通常为:以95℃纯水作为提取介质,以1:15左右的茶水比,分两次浸提,第一次1:8,第二次1:7,每次浸提30min左右。
传统速溶茶浸提由于茶叶品质成分的热敏性、聚合性等理化特性,相对长时高温的浸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产品得率不高、冷溶性较差以及工效低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速溶茶产品得率、品质、加工工效以及节能、省时的浸提方法已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酶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发酵酿造等过程。
它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生产节能,易于控制和操作等优点。
酶技术用于速溶茶加工的浸提工艺,理应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很少有研究资料系统报道。
本试验以当前茶叶浸提的工业化技术应用为背景,以酶为辅助浸提方法,研究在茶叶浸提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推广应刚前景为目标,以常见高效价廉酶作为茶叶酶辅助浸提的酶源,在确定酶辅助浸提与常规浸提能够得到相同体积总滤液的前提下,从茶叶品质成分的浸出量、茶叶料液的酚/氨比值以及浸提温度、能源消耗等浸提工效方面,对酶辅助浸提与常规浸提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在证实酶辅助浸提在产品品质和工效方面总体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前提下,对酶种类及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茶水比、茶叶破碎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进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手段对儿茶素进行分析,研究了酶辅助浸提对茶叶浸提率的影响,探讨了酶应用于速溶茶加工中浸提工艺的可行性,获得了如下结论:(1)酶辅助浸提与常规浸提所得速溶茶相比,虽然酶辅助浸提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得率稍低,但是水溶性蛋白质得率为常规浸提的1.22倍、总氨基酸得率为常规浸提的1.14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得率为常规浸提的1.24倍。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研究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研究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茶叶加工中的酶促反应的研究进展,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茶叶酶促反应的定义与过程酶促反应是指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过程。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酶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茶叶酶促反应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杀青阶段、揉捻阶段和发酵阶段。
杀青阶段是将鲜叶中的酶活性迅速停止,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揉捻阶段是将茶叶中的酶与茶叶细胞中的酚类物质接触,产生氧化反应。
发酵阶段则是在适当的温湿条件下,茶叶中的酚类物质进一步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
二、茶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茶叶加工中的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因素的介绍:1. 温度:茶叶加工中,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关键因素。
较低的温度能够减缓酶的活性,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而过高的温度则会破坏酶的结构,从而降低酶活性。
2. 酸碱度:茶叶中的酶在不同的酸碱度条件下有不同的活性。
一般来说,茶叶中的酶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最活跃,过强或过弱的酸碱度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果。
3. 时间:茶叶加工中,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时间要求。
适当的时间能够使酶促反应充分进行,但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4. 湿度: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湿度也会对酶促反应产生一定影响。
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酶与茶叶中的其他化合物的接触,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茶叶酶促反应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茶叶品质的不断追求,茶叶酶促反应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进展:1. 酶的提取和分离: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和分离茶叶中的酶,以便进一步研究酶的特性和功能。
2. 酶的活性研究:利用不同的生化实验手段,研究人员对茶叶中的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揭示酶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
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发现和创新的发展,酶技术在茶叶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将它用来改变茶叶的器官形态,以满足其物化特性和客观品质要求,以期获得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因此,本文将研究如何使用酶技术进行茶叶深加工,以期获得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首先,本文定义酶技术和茶叶深加工的概念。
酶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变物质性质的生物活性酶,它可以加速物质在细胞内发生变化的过程。
茶叶深加工是指将茶叶进行多种复杂的深加工,以改变其机构性能、品种特性和品质要求,以获得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其次,本文介绍了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首先,酶可以通过降低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从而增强茶叶的风味和香气。
此外,它可以通过降解茶叶中的蛋白质,改变茶叶中混合物的结构,改善茶叶的品质。
还可以通过改变茶叶中的油脂组成,提高茶叶的醇度,改善茶叶的口感和外观。
此外,酶也可以应用于制作多种茶叶加工产品,例如减肥茶叶和保健茶叶等。
最后,本文介绍了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应用时应注意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使用酶技术进行茶叶深加工之前,需要对茶叶的品质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准确的确定最佳的酶组合和酶活性。
其次,在选择酶来进行加工时,需要考虑酶的抗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在使用酶进行处理时,需要控制酶的活性,以得到最佳的加工效果。
综上所述,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来改变茶叶的器官形态,降低茶叶中挥发性成分,改变茶叶中混合物的结构,改善茶叶的品质,并可用于制作多种茶叶加工产品。
但在使用酶技术进行茶叶深加工时,也需要注意若干关键因素,以便获得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 )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真菌体内,属于氧化还原酶,在广义上根据催化底物酚羟基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1]:单酚氧化酶(酪氨酸酶,EC 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EC 1.10.3.1)和漆酶(EC 1.10.3.2)。
植物中的PPO 主要是儿茶酚氧化酶,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催化多酚类物质生成对应的醌类。
PPO 在茶叶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不同加工工序或工艺抑制或提升PPO 活性,可制备出风味迥异的各类茶。
本文对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多酚氧化酶提供参考。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进展邹纯,尹军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摘要:多酚氧化酶是茶叶加工中一类重要的氧化还原酶。
文章归纳了多酚氧化酶的结构性质和酶学性质,重点阐述了其在红茶、绿茶、乌龙茶和黑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多酚氧化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茶叶加工;结构性质;酶学性质;应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2002094)、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10212018014)。
作者简介:邹纯,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E-mail :*****************。
The Proper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ItsResearch Progress in Tea ProcessingZOU Chun,YIN Junfe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08,ChinaAbstract:Polyphenol oxidase is an important oxidoreductase in tea processing.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tructural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polyphenol oxidase,emphasized its research status in the processing of black tea,green tea,oolong tea and dark tea,and prospected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Keywords:polyphenol oxidase,tea processing,structural properties,enzymatic properties,application一、PPO 的结构与性质1.PPO 的结构(1)蛋白结构植物PPO 通常先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其典型结构主要分为3个部分:N-末端转移肽、中间铜离子结合区、C-末端疏水区(图1)[2]。
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2T16:50:30.4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8期作者:刘木溶[导读] 绿茶在初级精制加工中,鲜叶易于受诸多因素干扰而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刘木溶福建沧趣茶艺有限公司 350001摘要:绿茶在初级精制加工中,鲜叶易于受诸多因素干扰而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维生素、芳香性化学物质、糖类等生物降解剂和转化后的生物保留代谢剂转化含量相对较高,色素、茶多酚及对苯乙酰胺等酯型氨基儿茶素的生物降解剂和代谢剂转化含量相对较少,生物碱的降解含量适中。
由此可见。
跟踪各种生化工序调控茶叶生化成分组成的有益环节变化,研究生化组成调控管理方法的各种技术应用整合,这是不断提升我国绿荼茶叶产业发展品质的一个重要关键。
关键词:绿茶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我国是茶树的起源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区范围幅员广阔。
在现今我国生产的众多茶叶种类中,以绿茶的产量最多,约占全国各地茶叶总产量的7成左右。
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生产、经营消费的重要领域和主导性产品,又是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大宗优势传统农产品,抓好了绿茶的生产,不断改善和提高绿茶的质量,顺应了市场需求,是今后我国茶叶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和方向[1]。
一、绿茶生产的生产线加工技术传统的绿茶加工工序分成四个步骤,即“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在引入机械化生产后相应的加工步骤还是沿袭传统的加工工艺执行[2]。
即采用以下流程:首先第一步对茶树进行鲜叶采摘验收;第二步将验收后的茶树鲜叶进行摊放贮青;第三步,将贮青完成后的茶叶送入无污染电热源杀青机中,进行杀青,第三步,杀青后的茶叶通过自动网带输送冷却机进行降温处理;第四步,降温后的茶叶送入自动冷却回潮输送机中;第五步,通过高频率震动槽输送机,增加茶叶的蓬松程度;第六步,将粗加工后的茶叶通过茶叶提升机送入茶叶往复平输机,在送入茶叶揉捻机,进行茶叶揉捻,帮助茶叶成形;第七步,通过高频震动槽输送机,整理茶叶形状,然后再通过茶叶提升机,将茶叶送入无污染的电热烘干机中,将茶叶再度烘干;第八步,将烘干后的茶叶经过高频震动槽输送机,再通过网带输送冷却机进入摊凉平台,完成整个茶叶的加工过程[3]。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研究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研究哎哟,说起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酶促反应,那可是个大学问,我这人喜欢琢磨这些个事儿,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咱们先从茶叶本身说起。
茶叶,那可是我国的国饮啊,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不过,不管哪种茶叶,要想从茶树上采下来,再加工成大家爱喝的茶,都得经过一番变身。
这变身的第一步,就是采摘。
你看那茶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鲜嫩得很。
采下来后,咱们就要开始加工了。
加工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酶促反应。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酶。
酶,那可是生物体里的催化剂,就像是个小机器人,专门负责加速化学反应。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酶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这酶,它主要来自茶叶本身的细胞。
茶叶一被采摘下来,细胞就开始释放酶,这酶就相当于茶叶的“变形金刚”,把茶叶从生叶变成熟叶,从生茶变成熟茶。
我举个例子,像咱们常见的绿茶,它的加工过程中就有一个关键步骤,叫“杀青”。
杀青就是用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让茶叶停止变化。
这个过程,就像是个厨师在炒菜,火候要掌握得刚刚好,不然茶叶就会炒焦了。
再比如说红茶,它的加工过程就复杂得多。
红茶的加工中,有一个叫“揉捻”的步骤。
这揉捻,就是用机器把茶叶揉成条形,这个过程会让茶叶中的酶更加活跃。
这就像是个顽皮的孩子,一得到自由就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茶叶加工过程中,酶促反应的可不止这些。
还有发酵、干燥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酶在发挥作用。
这酶,就像是个勤劳的小蜜蜂,把茶叶从最初的形态,一点一滴地变成大家喜欢的茶。
说起这酶促反应,我还得说说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
在酶促反应过程中,茶多酚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变化,形成各种有益成分。
这就像是个魔术师,把茶叶变成了神奇的饮料。
咱们喝的茶,既解渴又养生,这多亏了酶和茶多酚的功劳。
哎,说起来茶叶加工,我就觉得这其中的学问真是无穷无尽。
这酶促反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咱们喝茶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一、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生物酶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催化剂,已经在茶叶提取加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首先生物酶在茶叶提取过程中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儿茶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的提取过程往往受到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提取效率较低。
而生物酶具有专一性酶活性的特点,可以根据茶叶中不同成分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酶类进行催化反应,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此外生物酶还可以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方式加速反应速率,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
其次生物酶在茶叶提取过程中可以提高产品品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在提取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聚合等不良变化,影响产品的品质。
而生物酶具有抗氧化、抗聚合等作用,可以在提取过程中保护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不良变化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生物酶还可以促进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扩散,有利于产品的形成和稳定。
再次生物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传统的茶叶加工方法往往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较长的时间,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而生物酶作为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可以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替代部分化学试剂,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生物酶的应用还可以简化加工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还将对目前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因此在茶叶提取加工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
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进展_肖文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ATU R AL PR ODUC T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2003 Vo1.15 No .3收稿日期:2002-08-05 修回日期:2002-10-08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进展肖文军1 刘仲华1 黎星辉2(1.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 从应用于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种类,来源,作用机理及其在红茶,绿茶,黑茶,茶饮料,速溶茶的加工和检测上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对外源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 外源酶;茶叶加工 传统茶叶加工就是在人工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下通过利用或抑制内源酶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理化变化而形成某茶类特有品质的过程。
然而,在传统加工工艺中,由于各种伴生反应和副反应的大量发生,使得制茶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极其复杂而难以调控,往往一种工艺条件对茶叶内质的形成具有不一致性。
例如,适宜于茶叶香气形成的工艺条件不一定有利于滋味等其它因子的形成。
随着茶叶加工的不断深入和酶技术的向前发展,根据酶具有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在基本不影响其它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外源酶或酶性制剂有针对性地改善茶叶中某一类特定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茶制品的品质与产量,已成为茶叶加工的一大研究主题。
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在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研究及其应用作一简述。
1 应用于茶叶加工中的外源酶1.1 外源酶的种类及来源外源酶主要是指不属于在制品本身所固有的外加酶类。
现茶叶加工中应用较多的外源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单宁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等。
这些外源酶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三:①从茶鲜叶,茶幼果中提取或以其作为载体。
Seltzer 等首先应用从茶鲜叶中提取的多酚氧化酶使绿茶提取液变成了速溶红茶。
谭振初等[1]利用茶幼果作为多酚氧化酶的载体应用于红碎茶的加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关键词:茶叶单宁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多酚氧化酶摘要:综述了单宁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等在茶叶加工中的现状,并对酶在茶叶加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前言中国是世界茶叶发源地。
茶乃中国的国饮,承载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关注民生。
关注山区八千万茶农的生计,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饮料等追求营养、保健、方便、口感好、卫生安全饮品。
茶叶作为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传统泡饮方式,即用沸水泡茶饮用,传统的泡茶方法是一种优秀茶文化,但不能适应现代人、新生活方式要求,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时间就是金钱”高效率工作,快节奏生活方式,他们喜欢茶,要求随时随地即时享用到茶。
因而茶叶深加工产品成为人们饮食所追捧的热点。
深加工茶是指用茶的鲜叶、成品茶叶为原料,或是用茶叶、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手段生产出的茶制品。
茶制品可能是以茶为主体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
茶叶加工特别是速溶茶、液态茶饮料的生产,仅仅依靠传统工艺远远满足不了生产上的需要,一次高兴激素特别是酶技术必将逐渐应用与茶叶加工中。
到目前为止,已有单宁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等酶制剂应用于茶叶加工中。
二、酶在茶叶加工中的现状(一)单宁酶1.防止茶饮料中的冷浑浊单宁酶,全称单宁酰基水解酶是一种细胞膜结合酶,将茶乳酪转溶的专一酶,它能断裂儿茶酚与没食子酸间的酯键,使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水解,释放出的没食子酸阴离子又能与茶黄素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短链物质,从而降低茶汤的混浊度[1]。
Takino Y[2]利用米曲霉产生的单宁酶作用于6%的红茶茶汤,发现单宁酶在茶汤pH为5.6,温度为45℃的条件下作用30-60分钟后,茶乳酪产生最少。
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单宁酶解决茶饮料中的“冷后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浑浊度由80%降至8%[3]对红茶进行单宁酶处理,结果发现速溶茶完全溶于冷水,而且滋味良好,而无酶处理的茶的固形物和浸提物产量均低于酶处理的茶[4]。
茶树及其绿茶加工中酶的研究进展
(. ,对 焦 化 没 食 子 酸 和 儿 茶 酚 的亲 合 力 很 强 , 以及 受 氢 化 65 )
钾 、二 乙基 硫 代 氨 基 甲酸 钠 ,_ 氨 酸 、2 巯 基 乙醇 、抗 坏 血 L胱 一 酸 的抑 制 呈 现 不 同 的强 度 。 近 年 来 ,赵 东 E] 人 采 用n s C l等 4 et R P
制造 中 对 多 酚 类 物 质 的氧 化 变 化 、茶 叶 品 质 的 形 成 均 起 关 键
作 用 ,因 而 早 在 本 世 纪 初 便 成 为 茶 叶研 究 的 热 门 领 域 。屠 幼 英 等 通 过 对 不 同茶 树 品 种 的P 0 性 研 究 发 现 ,P O 性 的 P活 P活 大 小 与 茶 类 的 适 制 性 有 关 , 同一 品种 的不 同部 位 其 活 力 也 有 差 异 ,其 根 系 的 酶 活 力 强 于 地 上 部分 器 官 ,新 梢 中 酶 活 力 以 嫩 茎最 强 。罗 军 武 等 一 用 正 常 栽 培 条件 ,不 同 抗 寒 性 品种 选 的 成 熟 叶 片 为 材 料 ,对 其 保 护 酶 类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O ) S D、 过 氧化 氢酶 (A ) C T 、过 氧 化物 酶 (O )活 性 以 及 可 溶 性 蛋 白 PD
地 阐述 了茶 树 生 理 、遗传 中 各 种 酶 的 研 究 进 展 以及 绿 茶 加 工 中这 几 种酶 的变 化 规 律 和 对成 茶 品 质 的 影 响 。
1 茶树 生理 、遗 传 中 酶 的 研 究进 展 多 酚 氧 化 酶 (P )和 过 氧 化 物 酶 (O )是 茶 树 中两 种 PO PD 极 为 重 要 的 氧 化 酶 。 由 于 它们 在 茶 树 生理 代 谢 过 程 以及 茶 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_ 3 研 究 外 源 酶 与 内源 酶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各 种 外 源 酶 在 茶
叶 中 的作 用 及 内源 酶 对 外 源 酶 活性 的影 响 。 参 考加 工 中的 酶 学研 究 与应 用 U 】. 蚕 桑 茶 叶通
地 阐述 了茶 树 生 理 、遗传 中 各 种 酶 的 研 究 进 展 以及 绿 茶 加 工 中这 几 种酶 的变 化 规 律 和 对成 茶 品 质 的 影 响 。
1 茶树 生理 、遗 传 中 酶 的 研 究进 展 多 酚氧化 酶 ( P P O )和 过 氧 化 物 酶 ( P O D )是 茶 树 中两 种 极 为 重 要 的 氧 化 酶 。 由 于 它们 在 茶 树 生理 代 谢 过 程 以及 茶 叶
位 叶 片 的酶 活 性 并 与 对 照 相 比较 ,结 果 表 明 :稀 土 处 理 的茶
2 . 1 绿 茶 加工 过 程 中酶 的 变化 规 律 的 研 究 ( 1 )绿 茶 加 工 中鲜 叶 摊 放 过 程 ,酶 的变 化 规 律
树 过 氧 化物 酶 、多 酚 氧化 酶 在 第 1 叶位 的活 性 、总 活性 均 得 到 提 高 ,而在 第4 叶及 老 叶 部位 酶 活 性 与 对 照 相 比 ,未 呈现 规律 性 。 龚 志 华 等 在 对 衰 老 茶 树 进 行 重 修 剪 中 保 护 酶 的 活 性 研
外 形 等 品质 产 生重 要 影 响 。 不 同 的绿 茶 可 能 对 某 些 工 序 有 所
取 舍 ,但 一 般 都要 经过 鲜 叶 摊 放 、杀 青 这 两 道 工 序 。其 中 通 过 摊 放 过 程 ,酶 活 性 增 强 ,叶 绿 素 略 有 破 坏 ,儿 茶 素 轻 微 氧
化 ;而 杀 青 过 程 , 通过 高 温 使 多 酚 氧 化 酶 、过 氧 化 物 酶 等 酶 产生 变 性 ,及 时 阻 止 了 鲜 叶 中氧 化 酶 的活 动 。 因此 ,在 摊 放 过 程 中和 杀 青 初 期 ,酶 的作 用 对 绿 茶 品 质 特 征 形 成 是 很 关 键
( 6 . 5 ) ,对 焦 化 没 食 子 酸 和 儿 茶 酚 的亲 合 力 很 强 , 以及 受 氢 化
钾 、二 乙基 硫 代 氨 基 甲酸 钠 , L _ 胱 氨 酸 、2 一 巯 基 乙醇 、抗 坏 血 酸 的抑 制 呈 现 不 同 的强 度 。 近 年 来 ,赵 东 E l 4 ] 等 人 采 用n e s t P C R
的。
树 抗 寒 性 强 弱 之 间 无 明 显 规 律 可 循 ,S O D , C A T 活 性 、可 溶 性 蛋 白质 含 量 可 用 作 鉴 定 茶 树 抗 寒 性 强 弱 的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为 茶 树 抗 寒性 鉴定 提 供 实 用 指 标 。石 锡 林 等 以 安徽 农 业 大学 茶 业 系 品种 园的 安农 早 抗 1 号为材 料 ,稀 土 处 理 后 测 定 不 同 部
修 剪 处 理 与 对 照 的酶 活 性 差 异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 P < 0 . 0 1 ) 。重 修 剪后 茶 树 S O D 活性提高C A T 活 性 下 降 ,P O D 活 性 变 化 既 与 叶 龄 有 关 又 与 品种 有 关 。S h i n H . K . 等 。 研 究了P P O的 最 佳 p H值
究 中 ,探 明 :重 修 剪 对 衰 老 茶 树 的 保 护 酶 活 性 影 响 较 大 ,重
鲜 叶 适 当摊 放 ,在 避 免 高 温 和 细 胞 组 织 机 械 损 伤 造 成 叶 片 红 变 的 前 提 下 ,酶 的 活 性 增 强 , 多 酚 氧 化 酶 ( 邻苯二 酚 ,
O 氧化 还 原 酶 ) ,开 始起 作 用 ,儿 茶 素 轻 微 氧化 ,减 轻 了 茶 汤
2 绿 茶 加 工 中 一 的 变化 及 对 茶 叶 品 质 的 影一
氧 化 物 酶 、B 一 糖 酵酶等 ,涉 及 到 它们 的 性 质 和 对 茶 叶 品 质 尤
其是 对 绿 茶 品质 形 成 的作 用 。 笔 者 收 集 了 近 十 多 年 以来 国 内外 研 究 的相 关 资 料 ,系 统
制造 中 对 多 酚 类 物 质 的氧 化 变 化 、茶 叶 品 质 的 形 成 均 起 关 键
作 用 ,因 而 早 在 本 世 纪 初 便 成 为 茶 叶研 究 的 热 门 领 域 。屠 幼 英 等 通 过 对 不 同茶 树 品 种 的P P 0 活 性 研 究 发 现 ,P P O 活 性 的 大 小 与 茶 类 的 适 制 性 有 关 , 同一 品种 的不 同部 位 其 活 力 也 有 差 异 ,其 根 系 的 酶 活 力 强 于 地 上 部分 器 官 ,新 梢 中 酶 活 力 以 嫩 茎最 强 。罗 军 武 等 一 选 用 正 常 栽 培 条件 ,不 同 抗 寒 性 品种 的 成 熟 叶 片 为 材 料 ,对 其 保 护 酶 类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S O D ) 、 过 氧化 氢酶 ( C A T ) 、过 氧 化物 酶 ( P O D )活 性 以 及 可 溶 性 蛋 白
维普资讯
综 述
茶树及其绿茶加工 中酶 的研究进展
林 郑 和
( 福 建省 农 业 科 学 院茶 叶 研 究 所
福 建福 安
3 5 5 0 0 0 )
摘 要 系统 地 阐述 了近 年 来 国 内外 在 茶树 活 体及 绿 茶加 工 中 多酚氧 化 酶 、过 氧 化 物 酶 、B 一 糖 苷 酶 等 酶 类 的研 究进 展 。
关键 词 茶 叶 ,多 酚氧 化 酶 ,过氧 化 物 酶 ,B 一葡 萄糖 苷 酶 ,绿茶
酶 是 一 种 复 杂 且精 巧 的 生 物 催 化 剂 ,具 有 催 化 效 率 高 、 专 一 性 强 的 特 征 , 是茶 叶与 化 学 界 一 直 关 注 的话 题 口 】 。 随 着
茶 树 代 谢 、制 茶 转 化 及 其 品质 有 关 的 重要 茶 叶 酶 类 不 断 被 发
今 后 开 展 茶 树分 子 育 种 奠 定 了 良好 的基 础 。 在 茶 树 的 品 种 鉴定 上L e l y v e l d L . J . V . 等 发 现 无 性 系 茶 树 的 叶 片 中P P O和P O D活 力及 其 制 成 品 的 茶 黄 素 、茶 红 素 含 量 均 比 实 生 茶 树 高 ,这 对 育 种 工 作 很有 指 导 意 义 。吴 伯 千 等 的 研 究 表 明 :耐 旱 茶树 具有 较 高 的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在 一 定 的水 分 胁 迫 范 围 内. 叶 片P O D 活 性 相 对 较 低 ,超 出 这 一 范 围则 维 持 相 对较 高 的P O D活性 。付 乾 堂 等 。 应 用 聚 丙 烯 酞胺 凝 胶 电泳 分 析 了 冬青 属 苦 丁 茶 的过 氧化 物 酶 同工 酶 酶 谱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所有 不 同 物 种 的供 试 材 料 均 有两 条 共 同 的 特 征 谱 带 ,同 时 又 有 丰 富 的 酶 带 多 态 性 , 同一 物种 的 不 同 种 质 材 料 的 过 氧 化 物 酶 同 工 酶 酶 谱 也 显 现 出一 定 的差 异 。 过 氧 化 物 酶 同工 酶 酶 谱 分 析 结果 可 以 作 为 判 定 不 同物 种 问 的 亲 缘 关 系 及 冬 青 属 苦 丁 茶 种 级 水 平 分 类 的依 据 之 一 。
的 苦 涩 ;蛋 白质 在 蛋 白 酶 的 作 用 下 ,分 解 成 氨 基 酸 , 与 儿 茶
素 氧 化 过 程 中产 生 的邻 醌 作 用 后 形 成 苹 果 香 的香 味 ;淀 粉 在 水 解 酶作 用 下 ,转 化 为糖 类 ,使 得 茶 汤 略带 甜 味 。
2 0 0 7  ̄
2期
质 、丙 二 醛 含 量 进 行 测 定 ,结 果 表 明P O D、丙 二 醛 含量 与 茶
绿 茶 加 工 是 塑 造 绿 茶 优 良品 质 的过 程 。 在 此 过 程 中 ,鲜 叶 中所 含 有 多 酚 氧 化 酶 、过 氧化 物 酶 、蛋 白酶 、B 一 糖 苷 酶 等 多 种 酶 类 作 用 于 鲜 叶 内 含 物 ,对 绿 茶 的 香 气 、 滋 味 、汤 色 、
维普资讯
综 述
B 一 糖 苷 酶 是 目前 研 究 得 比较 多 的 一 类 水 解 酶 。 在茶 叶 中
究 发 展 新 工 艺 、开 发 合适 的 酶制 剂 有 很 重 要 的 指 导意 义 。
B 一 糖 苷 酶 位 于 细 胞 质 中 。在 绿 茶 加 工 的 开 始 阶 段 , 即鲜 叶 摊 放 和杀 青初 期 ,B 一 糖 苷 酶 水 解 鲜 叶 中 的 糖 苷 类 化 合 物 ,使 黄 酮 类 和 萜 烯 类 配 糖 体 部 分 解 离 下 来 ,这 对 于 绿 茶 的 香 气 、滋 味 、汤 色 都 是 很 有 利 的 。骆 耀 平 等 人 [ I 发 现 ,龙 井 茶 鲜 叶摊 放2 h ,B 一 糖 苷 酶 活性 达 到 最 高 水平 。 B 一 糖 苷 酶 的水 解 作 用 能 释放 萜 烯类 香 气 成 分 ,该 实 验 进 一 步 证 明 了通 过 鲜 叶 摊 放 处 理 ,利 用 水 解 酶 活性 对 增 进 绿 茶 品 质 的 重 要作 用 。 ( 2 )绿 茶 加工 中杀 青 过 程 ,酶 的 变化 规律 鲜 叶 在 摊 放 一 段 时 间 以 后 ,要 采 用 高 温 杀 青 以 迅 速 破 坏 酶 活性 。据 报 道 ¨ l ” ,多 酚 氧 化 酶 的 活 性 在 低 于3 5 ℃时随 着 温 度 的升 高 ,活 性 提 升 ,而 超 过 4 0 ℃ 以后 就 开 始 明显 降 低 ,另 外 ,在 超 过 5 5 — 6 5 ℃时 出 现 活 性 急 剧 下 降 的现 象 。而 过 氧 化 物 酶在3 5 ℃就 开 始 明显 下 降 ,4 5 ℃与 3 5 ℃比减 少 近2 7 %。 胡振长“ ] 等 对 不 同杀 青温 度 、不 同 杀 青 时 间 的 杀 青 效 果 研 究 表 明 :采 用 低 温 和适 温 杀 青 ,使 叶 温 达 到 8 0 ℃左 右 ,可 以 破 坏 大 部 分 的 酶 活 性 而 不 至 于 出 现 红 梗 红 叶 ,且 杀 青 叶 中 仍 残 留 着 2 0 % 左 右 的 酶 活 性 ;采 用 高 温 杀 青 ,使 叶 温 达 到 9 0 o C以上 时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