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合集下载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生观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不同人生观的特点和表现;3.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人生观的概念和意义;2. 不同人生观的特点和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2. 如何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分组讨论法;3. 视频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2.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对于“人生”的总看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人生观”?3. 引出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要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以及为什么它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讲解】1. 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一生所持有的总体看法,包括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等方面。

- 人生观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世界的总体看法。

2. 为什么人生观很重要?- 人生观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决定了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和价值。

- 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使我们积极向上,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取得成功时能够保持谦虚和感恩。

- 错误的人生观则会导致我们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分组讨论】1. 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以下问题:- 自己现在所持有的人生观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不同的人生观有哪些特点和表现?2.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所得出的结论。

【视频展示】1. 播放一段关于“正确的人生观”或“错误的人生观”的视频。

2. 视频结束后,与同学们交流并总结出正确和错误的人生观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自己的人生观,并交换给同桌进行点评。

2. 教师可以就同学们所写的人生观进行点评和指导。

【课堂总结】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你们对于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3. 谈谈你对于正确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人生观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组讨论和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使同学们能够全面了解到什么是“人生观”以及为什么它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观点是(

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观点是(

一、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人生与人生观(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2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a.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b.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c.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西方神话中一个长 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 兽。她坐在一个悬崖上,向过路 人问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 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 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 路人猜不出,就被吃掉。
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斯芬克 斯就羞惭跳崖而死了。
启迪:人对自我的认识也是比 较困难的。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 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 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 椅上的梦》等书籍。
5.人生价值的内容:
从飞的颁奖词
2
1992年,飞从从沈阳音乐学院毕 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 他积极参加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 到去世前,共资助贵州、湖南、四 川等贫困山区贫困儿童178名。
不同: ①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
马克思:“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 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 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 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1.人是什么?——人的本质
1.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怎样 的关系?
2006年,丛飞因患胃癌去世。
2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①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 ②社会价值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自我价值
保障 前提
社会价值
(4)人生价值的特点: ①客观性; ②社会性; ③创造性。
6.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的关系: ①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人生追求什么。 ②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 ③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④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 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⑤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 的评判。 ⑥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对不对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对不对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对不对人生观是每个人对自己生活以及周围世界的态度、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总体把握。

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更是对人生定位和认知的指导性原则。

人生观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影响到个人的选择、决策以及生活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作用都是为了指导人们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

人生观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认识,它包含着对人生意义、价值和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一个人的人生观会影响到他的人生态度,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和选择。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能够激发人们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相反,一个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会使人们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无法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每个人的人生观都受到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人生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个人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然而,人生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个人经历的积累和认知的深化而发生变化。

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交流等方式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

拥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还能够让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价值。

因此,一个明确的人生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行动的指导,是实现梦想和目标的重要动力源泉。

当一个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观,并且能够坚定地按照这种观念来生活和思考时,他就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和有意义。

思修 第一章(一)

思修 第一章(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讲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思想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以及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生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视频:广告《梦骑士》
结合视频和自身体验,请思考这两个问题: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才能不虚度大学三年或者一生
学习或生活中大多数人所面临的压力与疲意,其实都要来源于选无可选或生无可恋或不得不做,正常逻辑应是先选而后择。努力,就是要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让在有需要的时候有更多选择,要不想虚度大学三年或虚度一生,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就必须要学会主动出击,做个主动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1)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从社会关系出发去把握变化着的人的本质,关注的是现实和具体的人。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视频: 奇迹男孩
结合案例和自身体验,请思考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吗?为什么?
案例:《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有人认为,鲁滨逊在孤岛上脱离社会也能生活下来,因为社会性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鲁滨逊在孤岛上正是凭借在社会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记录时间、制造工具、种植粮食、求得生存,直至最后逃离孤岛。这恰恰是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体现。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的本质把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端正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着人生观正确与否。

2、教学难点:端正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课程。

2.讲授法:主要用于理论阐述部分。

3.案例法:先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分析,突出重点难点,最终得出正确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你最想做的是哪五件事写下来,并排好序。

提出问题: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如何的“活”,又该如何的“走”?生命的意义何在?从而导入本节课。

(二)讲授新知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在多媒体上展示人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人和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请同学们进行发言。

教师加以总结,并介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请同学们列举自己与周围人会产生哪些社会关系?教师总结:动物不具备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是在于社会属性。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名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一——习近平讨论:人生观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解析: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的名词解释

人生观的名词解释

人生观的名词解释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它反映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人生的态度,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包括对人生的目的、信念和对人生的看法。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不同,便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在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正确的人生目的决定正确的人生态度。

2、社会主义人生观。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组成。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立场,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3、革命人生观。

以为人民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内容的人生观。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生观。

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社会历史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制约。

4、科学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生的本质、目的和意义的学说。

2、人生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人生的意义。

3、人生的目的,是人生观的总开关。

4、人生的道路,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走向自己所期望的未来。

5、人生的归宿,就是人生观的最后归结点。

3、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自己生活方式、发展方向和为什么而活着等根本问题的根本看法。

这种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和人生态度两个方面。

4、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自己生活方式、发展方向和为什么而活着等根本问题的根本看法。

这种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和人生态度两个方面。

5、人生的归宿人生的归宿就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或结果。

人生的归宿是人生目的的具体体现,是检验人生目的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4、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自己生活方式、发展方向和为什么而活着等根本问题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人生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观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 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人生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 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瓶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为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人生观的概念和内涵的讲解。

- 人生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的分析。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 如何让学生将人生观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人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人生观的基本概念、内涵和重要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人生观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人生观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课堂演讲法-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共享自己对人生观的理解和感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瓶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视瓶或展示一些引人深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二)人生观的概念和内涵(15 分钟)1. 讲解人生观的定义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 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 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 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 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 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 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 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 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 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的解放而奋斗。
14
“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战士”高铁成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二.人 生 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 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为什么活着? 人怎样去活?
活的怎么样?
1.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 的是人生 观核心。
有什么样的 人生目的就 会有什么样 的人生态度、 就会追求什 么样的人生 价值。
15
寓言小故事 明确的目标——“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 桶”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
• 三只掉进鲜奶桶中的青蛙
•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 待着死亡的降临。
•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 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目的;
是指生活在 一定历史条 件下的人, 对“人为什 么活着”这 一人生根本 问题的认识 和回答,是 人在人生实 践中关于自 身行为的根 本指向和人 生追求。1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是人生 行为的动力源泉。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 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 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 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 生发展方向前进。
• 比孟子稍晚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认为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今人之性,生而有 恶疾焉。今人之性,生而有耳目之欲焉。今人 之性,生而有好色焉”,并对孟子的性本善展 开了激烈的批判。首先荀子认为孟子不懂 “性”“伪”之分,所谓人性者是“天之就也, 不可当,不可事”。“性”就是人与生具来的 自然属性,任何经过后天习得的都不能称之为 “性”。
•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 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 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跳终于跳 出了奶桶。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 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 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 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 道路,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呈现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 态度,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萎靡不振。在历史上和现实生 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和指引下,以昂扬 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惭跳
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之间存在
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被比喻
着激烈的关于统治权的争斗。
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人的本质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1 1.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的逻辑
起点和理论依据。 2.孟子的性善论既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又是对仁的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间 第人生 • 人生观 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斯芬克斯之谜
柏拉图的“人”
•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 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 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 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
决定作用. • 个人与社会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
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 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把个人与 社会对立起来.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 个人意志.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错误的
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具体地说包括两 个方面: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在人与人 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 总结: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有各自看法,孟 子、王阳明认为性本善,荀子、柏拉图认为性本恶,马克思、卡西尔, 叶澜等学者又有不同观点。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人性到底为何,而 但但就孟子、荀子的性善论性恶论中重视教育、环境和人的自身的努 力对人教化发展积极作用做浅要的论述,以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 所启迪,以期对怎么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开展更人性化的教育,以 及更好的发挥人的自觉性,能动性以更好的培养人有所裨益。
•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二、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 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 三、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 者然。” • 四、本性也需要“养”。 •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 孟子讲性善的最经典的例子是,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落井的时候,每个路过的 人都会本能地不加思考地向前把他拉住。 • 一、“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 柏拉图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两 个部分构成的,肉体就像监狱一样 把灵魂困在身体内。而灵活又由三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
个部分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
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
(激情和欲望构成非理性部分)。
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
它们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德行:
就被害死。然而俄狄浦斯猜中
智慧、勇敢和节制。柏拉图认为人
归纳
三.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 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 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 对待生活的态度。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 [原理内容]:个人结成社会而存在发展 • 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根本起
• [方法论运用]:根据社会条件开展个人活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尊重 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发展,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布置作业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费尔巴哈提纲》
人的本质
性人 的 属
人的自然属性
人性的物质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 人性的根本特征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主要是以本 能需要为基 础的食欲、性欲和自身保存(防卫本能)三种基本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