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实验小学(曹景超)“司机”与“乘客”————关于小学科学课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六 我为交通绘蓝图
活动课六 我为交通绘蓝图
目录 CONTENTS
交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我们的交通蓝图
制定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实施交通蓝图的策略
1
交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交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事故频发问题
交通环境污染问题
交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日益严重。车辆过多,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 信号不畅,导致交通堵塞,影响出行效率。如何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流动性,是当前亟 待解决的挑战。
3
我们的交通蓝图
我们的交通蓝图
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安全出来自教育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我们的交通蓝图
增加公共交通工具
鼓励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提高公交车辆的数量和质量,减少乘客的等 待时间。还可以引进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以满足 短途出行的需求。
我们的交通蓝图
安全出行教育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课堂教育、安全演练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 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升交通教育
通过加强学校交通教育,普及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可 以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实施交通蓝图的策略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在学校周边道路和校园内建设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交 通标志、斑马线、交通提示牌等,提高学生的交通出 行安全。此外,还可以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步行通道 等,鼓励学生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交通拥堵 。
我们的交通蓝图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科学 第八册 备课教案
星河实验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于海平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1、各单元知识点:二、教学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2)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3)初步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显微镜(4)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
(5)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的密切关系(8)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9)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大的意义(10)了解自形成的发明与发展历史。
(11)知道自行车的主要构造和用途。
(12)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使的。
(13)了解自行车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14)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15)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
(16)知道影响降落伞降落速率的主要原因。
(17)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18)知道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19)了解人造天体的种类和作用。
(20)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一些情景。
(2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探索和概况(21)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23)了解温室技术是怎样为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24)了解克隆技术示范晏殊误的一种细胞工程。
(25)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和用途。
(26)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7)了解海洋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二)科学能力1、发展观察能力、设计与动手制作能力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推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巧渡和灭菌的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具有制作机器模型的能力5、初步具有对自行车的结构与形式的关系的探究能力6、通过对自行车的科学研究,提高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7、初步具有搜索、加工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8、发展观察试验能力和制作降落伞和滑翔飞机的模型的动手能力。
9、初步具有对降落伞降落速率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探究能力。
《走进科学课》作业设计方案
《走进科学课》作业设计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科学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因此,设计一份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计目的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设计内容1. 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主题,例如太阳系、地球自然现象、与生活相关的物理实验等。
2. 研究该科学主题,撰写一份有关该主题的科普小短文,包括主要概念、相关知识点和实例分析。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4. 制作一份科学展板,展示所选择的科学主题的重要内容,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示,展板设计需简洁明了。
四、设计流程第一步:选择科学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个科学主题,可以选择太阳系、黑洞、生物多样性等各种科学主题。
第二步:研究科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找与所选择科学主题相关的知识,撰写科普小短文。
第三步:设计科学实验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第四步:制作科学展板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整理成展板形式,设计出简洁明了的展示方式。
五、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科普小短文要求言简意赅,清晰易懂,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3. 科学实验要求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验证所学科学知识。
4. 科学展板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六、评分标准1. 科普小短文(20分):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2. 科学实验(30分):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准确3. 科学展板(20分):内容丰富、设计简洁、版面美观4. 创意和创造性(30分):独特性、新颖性、思维深度七、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名,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智慧阅读,快乐起航
智慧阅读,快乐起航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38期11月12日,广州市“智慧阅读”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天河专场)--天河区智慧阅读现场会(科学分场)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隆重举行。
“阅读启智,书香致远”,雷晓晖工作室成员曹宁老师作为广州市第四批骨干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纷呈的关于阅读与科学课程学科结合的研讨式课堂《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小学科学》教材执行主编马学军老师、广州市教研院北院科学教研员曾建波老师、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雷晓晖老师莅临本次教研活动现场,为阅读跨课程结合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曹老师以“鸟王”的阅读分享邀请会为导入,孩子们的兴趣一瞬間就被激发出来了。
伴随着曹老师诙谐有趣的语言,三位鸟类朋友入场了!学生结合观察三位鸟类的图片与阅读积累的前科学认知,指出鸟类适合的生活环境,从而完成鸟类的鸟足的不同是为了适应环境这一生命知识的建构。
紧接着深入的观察,学生明白了鸟喙也是不同形态的,利用类比于三类工具,迅速掌握了鸟喙的名称。
接下来,曹老师利用问题式引导,将课堂交给学生,询问学生最想探究的关于鸟喙的问题。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讲解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
接着曹老师出示实验工具并完善与指导了相应的实验步骤,趣味十足的实验就开始了。
学生们在实验探究中分工明确,合作迅速有效率,认真的记录实验数据。
最终以小组分享的形式完成了这一阶段中鸟喙的不同形态拾取不同的食物是同样也是为了实验环境这一知识的建构。
曹老师不仅传授了学生们阅读中的关键词检索法,还以阅读分享会的形式组织小组之间分享交流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们非常的踊跃和积极,互相“走街串巷”,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个学生的眼睛里都迸发着智慧的眼光。
在小组分享会中,学生们纷纷化身为“鸟类研究小专家”,分享了关于鸟类丰富的知识。
紧接着曹老师出示主题研究表,完善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与途径,给予学生正确阅读的指导,并且总结学生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课外“再阅读”“添阅读”打下基础。
【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10科学在我们身边冀教版
教案设计: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感受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生活常见科学现象的认识。
2. 科学原理的基本理解。
3. 动手实践和创新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的认识。
难点:动手实践和创新活动的设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如磁铁的吸铁性、水的沸腾等。
2.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机、空调等。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创新活动(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设计一个创新产品。
2. 分组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科学在我们身边1. 生活常见科学现象的认识。
2. 科学原理的基本理解。
3. 动手实践和创新活动。
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为主线,通过讲解、实验和创新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关注细节:动手实践和创新活动补充和说明:1.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磁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铁性和磁极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性质。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4课:汽车与生活
2
汽车的种类与功能
汽车的种类与功能
乘用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种车
商用车
汽车的种类与功能
乘用车
乘用车是指用于载送人员的汽车,主要分为轿车、多功能车、 SUV等。轿车适合城市道路行驶,多功能车适合家庭使用,SUV 适合越野和户外活动。
汽车的种类与功能
商用车
商用车是指用于运输货物或者提供服务的汽车,主要分为货车 、客车、工程车等。货车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客车用于运输乘 客,工程车用于工地作业。
汽车的安全问题
汽车的安全装备
汽车的安全装备对于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汽车应配 备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安全装备,这些装备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减少伤害。驾驶员应确保这些安全装备的正 常运作,并且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安全装备。
汽车的安全问题
汽车的日常维护
汽车的日常维护对于保障汽车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驾驶员应定 期检查汽车的刹车系统、轮胎、灯光、油箱、机油、冷却液等 关键部件,确保它们的正常运作。同时,驾驶员还应定期洗车 、保养汽车的外观,保持车身干净整洁,以提升行车的安全性 和驾驶的舒适感。 注意:以上每个要点的内容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第4课:汽车与生活
1 汽车的发展历程 2 汽车的种类与功能 3 汽车对生活的影响 4 汽车的安全问题
1
汽车的发展历程
汽车的发展历程
蒸汽机车的诞生
内燃机汽车的兴起
电动汽车的崛起
汽车的发展历程
蒸汽机车的诞生
蒸汽机车是汽车发展的起点,它于18世纪末期由英国工程师瓦 特发明。蒸汽机车是以燃烧煤炭产生蒸汽,通过蒸汽的压力驱 动车轮转动,从而推动车辆前进。蒸汽机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 进入了机械化交通时代。
班本微课程:车车大世界
班本微课程:车车大世界在“五一”小长假里,很多家庭乘坐火车、开着汽车出游,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亲身感受到乘车出游的快乐,同时也在感受科技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
一大早,孩子们就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得可热闹了。
邓茗妍:我们从珠海回来的时候坐的卧铺火车,火车好长,有好多的车厢。
何志航:妈妈带我回老家的时候也是坐火车的。
钱钇霏:我们家是开车去常州恐龙园的,还带了妹妹的推车。
张一涵: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去的上海动物园,在动物园里我们坐小面包车看动物。
刘子馨:我和外公、外婆去农耕园,在里面坐了观光车。
PART1:微课程之我了解从孩子们的聊天中发现,孩子们每次出行都离不开各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自行车、电瓶车、小汽车还是大公交车,都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都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动起来的?与人类的生活有何种关系?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们打开了“车车大世界的”大门……1.车车大调查: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车,有载人的,有载货的,还有一些有特殊用途的车,让我们一起去做个“车车大调查吧”。
(调查表)看,我们调查到了许多不同的车,有自行车、平衡车、小轿车、消防车、警车、动车、工程车……多的数也数不过来。
2.身边的车:(1)我家的车:我和车车合个影、玩具汽车大集合。
(2)幼儿园里的车:独轮小推车、两轮自行车、三轮自行车、四轮踩踏车和公交车。
(3)说说自己喜欢的车。
曾老师:这么多车你们最喜欢哪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季佳诚:我喜欢大巴车,因为它可以乘很多人,还可以带我去旅游。
王竞合:我喜欢警车,警车里的警察会抓坏人。
肖嫣芷:我喜欢救护车,它可以救人。
李柏然:我喜欢消防车,他可以灭火也可以救人。
王子萱:我喜欢自行车,因为可以维护环境,是绿色出行。
3.车车大解析:深入了解之旅。
(1)汽车到底有哪些部分组成呢?百度知道:汽车主要分为车头、车身、车尾和底盘四大部分。
教案二年级科学课作业设计
教案二年级科学课作业设计教案:二年级科学课作业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教会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及相互的转换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区分水的三态及相互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实验进行验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冰块、水蒸气、电磁炉、玻璃杯、塑料袋、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水、冰块和锅里正在沸腾的水蒸气,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状态的水,询问学生对于水的三态的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普及水的三态知识,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以验证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步骤:a.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记录冰块的温度。
b. 放入电磁炉中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c. 记录水开始蒸发的温度。
d. 用塑料袋覆盖在玻璃杯上方,观察玻璃杯内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e. 用温度计测量水滴的温度。
f. 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一同讨论。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水的三态及相互转换的知识。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水的三态相关的实际现象,如雾、云、雨、雪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同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以下作业:作业要求:观察家庭中不同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用图画和简短的文字描述它们。
作业完成时间:下节课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直观地了解了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换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提问和互动积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了灵活的调整,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案例:三下-我们的过山车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案例:三下-我们的过山车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STEM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们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案例,将STEM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设计与实践案例,即三下学期的《我们的过山车》项目。
2. 项目背景《我们的过山车》是三下学期的一个科学项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力学知识,并通过设计和构建一个简单的过山车模型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该项目,学生将能够实践科学方法、合作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
3. 项目设计3.1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
3.2 活动流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过山车的概念,并播放一段有关过山车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提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在不使用电力的情况下运行的过山车?”3.团队合作:学生被分配到小组中,每个小组由3至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角色,如设计师、工程师和测试员。
4.理论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有关重力、惯性和摩擦力等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
5.设计与制作:学生开始设计和构建他们的过山车模型,根据所学的物理原理和团队合作精神来解决问题。
6.测试与改进:学生测试他们的过山车模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直到模型能够顺利地行驶。
7.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过山车模型,并分享他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4. 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物理力学的知识,并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应用这些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并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此作业设计获得县级二等奖五年级上册科学实践性作业设计1双沟镇白庄小学蔡克喜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作业1 观察绿豆种子发芽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充足的空气。
3、制定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计划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计划1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试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较对照组。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计划2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温度(一组在九月份常温下;一组在冰箱保鲜室中)试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充足的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温度,在冰箱保鲜室中,较对照组4、实施计划,进行记录。
实验1与2各安排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与观察并作好记录实验记录:实验 1: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记录实验开始时间:班级:姓名:实验组种子几天后发芽了;对照组种子几天后没有发芽。
试验2:实验开始时间:班级:姓名:实验组种子(是、否)发芽了:对照组种子几天后(是、否)发芽。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对照组有由于种子干燥____;试验2中实验组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__,对照组由于温度低,虽然有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但缺少温度,种子____。
实验结果让我得出了以下结论:种子的萌发的确需要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践性作业设计2双沟镇白庄小学蔡克喜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改变生态瓶科学实践性作业一、交流生态瓶,学生准备完成实验作业: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目录无人车校本课教案第四课避障小车
第四课避障小车一、活动目标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2、能够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无人车的状态。
二、活动准备电脑、IO无人车三、活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无人小车的状态【教学难点】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控制无人小车的状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活动导入(1)谈话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在汽车障碍赛中,赛车手驾驶着汽车在复杂的道路上疾驰,惊险的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弯道。
这要考验驾驶员的观察力、判断力、操作力。
这就要求驾驶员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那么,无人车的眼睛什么呢?(超声波传感器)进入情景:初步了解超声波传感器2、认识超声波传感器(1)超声波传感器的来历很早以前,人们发现蝙蝠在夜间也能躲避各种障碍物。
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蝙蝠在飞行的时候由口和鼻发出一种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遇到障碍后会反弹回来。
它大大的耳朵接收之后,就可以知道障碍具体的方向和距离,从而避开障碍。
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出了超声波传感器。
(2)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来历。
学习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
包含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
利用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回波的现象,根据超声波发射到接收所用时间和声速来计算距离。
(3)超声波测距超声波传感器的主要作用的测距。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超声波传感器也是一样的。
本节课还用到的一个新的命令,即“数据发送”模块。
在“功能”-“数据”按钮中,可以看到障碍物的距离。
(4)避障小车编程超声波避障小车逻辑首先,超声波的距离sb>30,直走;略小于预设值,即:Sb<30且>20时,减速;小于预设值,即:sb<20时,转弯。
根据这个逻辑,小车的程序就应该是这样的。
掌握超声波测距的编程方法。
掌握壁障小车的逻辑。
将编程逻辑转化成语接下来,就来试验一下我们的小车吧。
广东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全部(江门地区专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已经学习了“生物大家族”、“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和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所以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个单元学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本单元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物进行研究,探索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1课丹顶鹤生活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了解丹顶鹤适应沼泽地的身体特征。
2、了解松树林与沼泽环境的不同特点。
3、根据丹顶鹤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其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作出推断,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了解丹顶鹤适应沼泽地的身体特征,并对其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作出推断,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丹顶鹤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其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作出推断,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探究活动记录单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出示图片,谈话引入课题: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一幅《松鹤延年》图, 四个小朋友正围在一起讨论画中的丹顶鹤,他们产生了疑问一一丹顶鹤生活在松树林里吗?它是吃松子的吗?今天这一课,就让我们一起帮助这四位小朋友,探索书本第1课一一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二)探究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1、教师:提出质疑(丹顶鹤究竟适合生活在松树林还是沼泽地?),导入学生探究松树林和沼泽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各自特点。
2、学生小组探究松树林和沼泽地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了解松树林与沼泽环境的不同特点,完成探究活动记录单(教师随堂巡视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
3、学生进行探究成果汇报。
(三)探究活动2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1、教师:丹顶鹤有怎样的身体特征?它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双是怎样?2、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了解丹顶鹤的身体特征,了解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
《1.7我们的“过山车”》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我们的“过山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小学科学课程《我们的“过山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过山车”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如重力、速度、摩擦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以《我们的“过山车”》课程为背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理解与记录:学生需认真阅读《过山车》教材内容,并理解重力与速度等概念对过山车运动的影响。
要求学生用笔记录关键信息及疑惑点。
2. 动手制作:学生需利用家中可用的材料(如纸板、胶带、小车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过山车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考虑重力、摩擦力等因素对模型运动的影响。
3. 观察与实验:学生需在制作完成后,进行过山车模型的实验测试,观察其运行状态,并记录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团队合作:学生需与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上述任务,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如何改进过山车模型。
5. 撰写报告:最后,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自己制作过山车模型的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报告,包括模型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实验结果及团队合作的体会等。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危险材料和工具。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3. 准确性:学生在记录和报告中应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不得夸大或捏造数据。
4. 团队合作: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作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将互相评价彼此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
3. 作品展示:学生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过山车模型和报告,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和心得。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基于能力发展的“智行小主人”课程构建与实践
基于能力发展的“智行小主人”课程构建与实践作者:邵锦灿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2期文/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邵锦灿教育部2017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让每个实践项目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具体性,符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与我校“智行教育”所提倡的“自主的态度、自主的策划、自主的调控、自主的行动”学习观和教学观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有了“小主人”课程的构想,即构建“让学生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发展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一、“智行小主人”课程理念“智行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就是在“智行至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以“实验创新,智行至真”的行动目标,基于学生在课程主题实施引领下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能力提升为根本目标而建立的一套校本综合规划课程。
二、“智行小主人”课程目标用创意编织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未来的小主人。
课程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中心,以九大核心素养为课程培养总目标。
(见下表)三、“智行小主人”课程内容通过融合九大核心素养,以每个学期四个活动主题的方式,重新把主题进行分类定位,制定了“智行小主人”课程规划框架,分别为以下四大系列主题:1.生活实践小主人——围绕衣、食、住、行、劳作等生活主题开展与生活相关的职业体验类实践活动。
2.文化活动小主人——依托校园类文化实践活动,以校园作为实践平台,构建服务类课程,在活动中挖掘能发挥学生创意、金点子、主人翁精神等元素。
3.社区研学小主人——围绕“快乐基地行”课程,让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在社区中参与各类主题考察探究研学旅行项目。
4.科学创意小主人——整合学校设计制作类课程,为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各类小制作,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等。
四、“智行小主人”课程实施我们采取了“三E”的考察探究STEM教育策略,把“智行小主人”课程实施的智慧行动压缩成“三E”模块实施。
《13交通指挥有学问》作业设计方案-小学劳动技术人民版三年级上册
《交通指挥有学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和标志;2. 掌握交通指挥手势的基本要领;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安全出行的意识和技能。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教学视频和教材资料,学生需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特别强调交通指挥手势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观察与模仿:学生需仔细观察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并模仿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指挥手势动作。
3. 分组实践: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套简易的交通指挥道具(如标志牌、手势棒等)。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道具制作。
4. 模拟演练:在安全的环境下,学生需进行模拟交通指挥演练。
每组选派代表手持自制的指挥道具,按照学习到的交通指挥手势进行实际模拟演练。
5. 课堂交流:学生在模拟演练后,进行课堂交流与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学习成果。
老师对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和教材资料,并做好笔记;2. 观察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时需细致入微,模仿时要尽量准确;3. 分组实践时,学生需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道具制作;4. 模拟演练时需注意安全,按照学习到的交通规则进行操作;5. 课堂交流时需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四、作业评价1. 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和模仿的准确性进行评价;2. 根据学生分组实践的表现和完成的道具质量进行评价;3. 根据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和安全意识进行评价;4.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交流情况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需根据老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4. 通过作业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谁动了我的小船》项目为例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谁动了我的小船》项目为例发布时间:2021-03-12T05:12:01.67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艾俊[导读] 《谁动了我的小船》这一教育项目以解开小船运动之迷为主线,下设六个相关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比较、探究、游戏、模拟、室外搜索等多样的活动方式,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表面张力的现象、产生原因及生活中的用途,将表面张力这一晦涩的概念进行深层剖析。
艾俊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 150018一、项目背景《谁动了我的小船》这一教育项目以解开小船运动之迷为主线,下设六个相关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比较、探究、游戏、模拟、室外搜索等多样的活动方式,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表面张力的现象、产生原因及生活中的用途,将表面张力这一晦涩的概念进行深层剖析。
本项目从制作小船并在船尾插上浸透洗洁精的棉球开始,让同学们观察小船的运动方向并思考谁动了我的小船,最终通过完成设置的六个探究活动解开谜底。
二、项目目标与过程(一)《水的表面有什么》承接科学课上硬币滴水的内容并加以拓展,观察小水珠与荷叶相撞的微观视频,引入网眼实验,使学生不仅了解水面凸起的现象,还看到倒置水杯中的水不会从网眼中流出,更能深刻的感受到表面张力的存在,对表面张力有大致的认识。
(二)《什么破坏了水面》首先借由针与硬币的漂浮实验展现表面张力的存在,然后向水中加入洗洁精溶液,实验者会发现针和硬币都沉到了水底。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发现洗洁精溶液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三)《泡泡的形状》用铁丝制作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例如方形、星形、三角形等,使用这些工具来吹泡泡,得到的泡泡形是什么形状的呢?通过实验现象引入表面张力的书面概念: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了解表面张力的一个特性:试图使液体的表面积保持最小。
(四)《神奇的表面活性剂》洗洁精与洗衣粉、洗发液都具有去污的功效,通过制作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和小游戏了解去污原理和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以及表面活性剂进入到水中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石臼小学-代晓(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纸风车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纸风车》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的,通过让风车转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到空气是会流动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一、做一做,玩一玩。
此活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做个纸风车。
首先让学生尝试看图制作风车,然后启发学生再制作自己喜欢的风车。
二是让纸风车转起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纸风车转起来,然后利用教科书的图提示怎样让纸风车转起来。
二、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让纸风车转得快的方法,提示通过对纸风车进行改进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利用风力发电风车的底图,启发学生想到风力发电用到了风车,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整体上看,他们思维都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个别孩子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和提醒。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越快。
这个方法可以试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调整的。
师:这样可以降低摩擦,纸风车就转动的更快。
这个方法真不错。
师:你理解的很到位。
离风源近,转动快,离风源远,转动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机”与“乘客”——关于小学科学课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摘要:当前科学课教材的设计不单纯解释科学现象的原理,更多的是用科学概念或原理来引领学生进行各种的课外实践验证活动。
科学课的“作业”作为课堂外科学原理验证的手段在小学科学课中被逐渐关注,而科学教育应取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也一直在被强调。
本文基于对“科学作业”和“作业生活化”重要性的认识,进行“科学作业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作业的定义与要求”和“作业的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进行了科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探讨。
关键词:作业类型作业实施生活化常听人说去过某个地方,就是记不清路该怎么走。
笔者也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只恨自己是路盲。
也常听人夸奖某个司机的认路本领强,完全陌生的路,只要走过一回就记住了。
私下里,自己羡慕不已,常常想要是自己有这本领就好了!现在自己也开车,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认路本领比以前大有提高,也多次有了走过一遍就记住路的成功体验。
原来自己不是路盲!如若是,现在又怎么能记清路呢?细细琢磨,豁然开朗。
关键在于是坐车,还是自己开车。
坐车,身在车上,只要司机不出错,总能到达目的地,无需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当然对路况也就不那么关心。
开车,不仅要手握方向盘,脚要控制加油或刹车,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灵活处理偶发事件,可谓手脚并用,身心参与,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知不觉中路况也就了然于胸了。
因此,要记住路,做司机显然优于乘客。
由此想到当下小学科学教学,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教师经常充当的就是“司机”的角色带领学生“乘客”浏览身边的风景。
而忽略了学生自己探索的动力。
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亲自“开车”。
但在具体的“开车”过程中,学生怎么当好“司机”?这里面大有讲究。
并根据江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做教练,将会任重而道远。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现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每节只有40分钟,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完成教材中的系列探究活动。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认识到科学设置课外作业的重要性。
但同时,老师家长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重视课本知识,忽略技能和创新的培养,使之流于形式。
科学课末,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外再去研究一下。
”但这只是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老师对后续的探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更谈不上布置作业时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我们身边这样作业方面与生活对接设计的缺失现象是否普遍?一、科学作业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经过我在平时论坛的了解和平时的交流得知,很多学生认为科学作业与生活联系密切些,对学好科学课有帮助的占绝大部分,而觉得科学作业会在无形中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也占半数左右。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科学作业的态度是消极的,可有可无的。
反映了学生的担忧和现实的无奈,甚至有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作业是否有和生活联系。
教师那头的调查情况更加堪忧,八成以上的教师表示没有布置作业的习惯,更没有习惯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二、对作业的定义与要求基于以上认识与调查,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根据课型将作业分为四大类,并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尝试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是所有的科学课都能布置与生活相关联的作业,但是作为执教者心中要有数,哪些类型的作业可与生活紧密联系,本文将对四种类型分别进行定义与阐述:1、操作类作业定义与设计要求操作类作业指的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动手操作实验这类的作业。
小学科学课有好多课的课后都适合设置一些短中周期操作型的作业。
如:杠杆、小车、雨量器、我的风向仪、声音的产生这些教学内容后都可以布置操作类作业。
短期作业如:在执教《认识物体的运动》后可以设置作业:用生活中常见的十样物品,制作平动、转动、震动的现象的小制作,比赛谁制作得最有趣。
又如:《声音的传播》一课,指导学生用棉线和一次性杯子制做一个“一对一土电话”,课后我们可以利用原本材料增加探究深度,探究线的粗细、长短、数量时候影响声音的传播并思考原因启发制作“多方通话的土电话”等创新的作品。
中期作业如:利用身边的材料,试做一套乐器。
这类作业设计时应该尽量使用生活化的材料,便于完成的同时要注意反馈与奖励,特别是一些中期的作业,可结合科技节做成一个系列的作品,甚至全校性质的竞赛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完成率,效果好的作业作为传统作业竞赛项目予以保持。
在这类科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与生活对接,更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作业,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视角、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规律,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观测类作业定义与设计要求观测类作业指的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作业设计。
它是小学科学阶段作业的重头戏,很多的观测活动在课内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课后进行与否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例如:天文类(北斗七星等观测)、气候学(降雨量的观测等)、植物学(凤仙花、种子萌芽等的观测)、动物学(青蛙卵的孵化等)这类课最为典型,就可以组织孩子写观察日记,并参加相应的比赛或投稿到各类杂志。
学生通过观测必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
只有对这些纷繁的信息系统化,才更好地为科学探究所用。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撰写科学日记、科普论文时,可以提供模板、范文等,将有利于学生信息系统化。
同时,仍需要随时监控,因为很多时候的观测类作业完成的时间跨度较大。
具体的检测形式在下文将有详述。
3、实践类作业定义与设计要求实践类作业指的是通过学生课外的实地调查、资料查阅、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进行课堂与生活的对接。
如:《矿产资源》、《关心天气》、《水质调查》、《春夏与秋冬》等课都适合布置这类作业。
具体如:《健康饮食》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学校门口小卖店的包装袋,统计有哪些添加剂?最多出现的添加剂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如上完四上《小小气象员》后,号召学生阅读、搜集更多的天气信息、预报方式等等,并利用学校科学器材成立气象小组,结合生动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气预报。
我刚上了一次比赛录像课《大地的震动》可布置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的活动。
学生分小组收集和整理资料:如科学探究小组负责研究地震形成和危害、地震预报手段、房屋抗震技术等;宣传小组负责收集关于防灾避险的方法,组织同学演练;发明小组负责发挥智慧设计与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完成了课堂与生活对接的任务,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探究的广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探究的习惯。
典型的科学实践作业可以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与班队活动或科技节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选择实践课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完成。
必须注意的是完成相关有危险性作业时,需要成人陪伴。
事先做好宣传工作,最好能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陪伴。
4、体验类作业定义与设计要求体验类课作业指的是在现小学阶段无法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特指体验类活动,特别适合有关人体方面的作业。
如:《保护心脏》这个体验课,课后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以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也便于巩固所学。
《人体的司令部》作业:不完整的身体,如闭上眼睛、堵住耳朵生活一天,尝试做平时生活中的事情,如:穿衣服、洗澡、吃饭等,并写出体验感受。
这样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容易忽略的情景都会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就在这样的状况下继续展开了。
这类作业设计是建立在孩子天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征上,其探究体验是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实现的,需要教师设计好研究方案和记录单。
体验的主体是学生,能否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课后积极的学习状态,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探究科学知识,体验学习过程的作业情境。
三、作业评价工具的设置有了作业,还必须有相应的检测工具从而使作业不流于形式,同时也便于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评价,以及时做调整。
1、表格式工具表格作为科学课常见的工具已被学生熟识,同样作为作业,教师不能只只布置作业,却不提供起到提纲契领作用的表格。
学生有了模板后,可以根据课型、课题的不同自行修改,对于完成作业来说也相当于有了支架,操作性更强,指向性也会更加明确了。
操作类作业表格模板:实验材料制作的简易图或实验方法介绍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改进家长监督情况观测类作业表格模板:观测对象时间()天()天()天()天现象变化记录数据处理(折线图)结论家长监督意见实践类作业表格模板:考察地点时间考察对象1、2、3、4、5、6、性状1性状2性状3我的发现总结家长评价体验类作业表格模板:体验对象体验方法体验感受改进的想法家长感言如上所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便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了,教师还可将设计科学的表格以“校园网、班级群”等形式纳为模板进行表扬与宣传。
2、网络式工具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更是让人惊喜不断。
QQ、微博、微信等无孔不入,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而学生也已操作自如,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感受技术的强大外,更应将其合理利用。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于是,我们利用网络进行课堂与生活的对接作业布置。
如:利用校讯通平台的“同步课堂”布置作业,提醒家长注意监督孩子完成;利用QQ群,及时交流、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可以将作业的模板提供挂在QQ 群共享中以便下载使用;利用QQ空间或博客进行各类作业的及时交流,学生可以看见和自己做同样研究的不同进展和不同的侧重点;利用微信、邮件工具对作业完成优秀或不佳的学生家长进行表扬和督促。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通过网络这种工具,有效地唤醒、激励和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实现了本文的意图——有效对接了生活和科学课堂。
3、小报式工具小报式工具主要指的是手抄报这类的形式,但又不等同于手抄报,同时它可以幻化成记录本里的记录,只不过要求要高一些。
它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对于科学作业来说,小报是生活与课堂对接的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宣传工具。
学生制作一份小报要进行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等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和吸收知识的过程。
而本文所说的科学小报是可涵盖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文化等所有内容的,通过它可以很好的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对接。
就整体难度来讲都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应该属于最难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