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0年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系列—高中物理:《磁生电的探索》教学设计
《磁生电的探索》课件
电磁感应的应用—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的线圈在匀强 磁场中匀速转动,磁感线 与线圈平面的夹角不断变 化,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周 期性变化,在闭合电路中 形成交流电。
电吉他工作原理
在线测试
进入《在线测试》模块实时 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实验 探究
形成初 步结论
对结论 修正
形成 规律
应用 规律
实时 检测
课后体验——摇绳发电
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网站链接 http://www.yangzheng /dcgy
晋江市养正中学 苏清水
课前作业1:看看前人是如何探索磁生电?
学习任务: 进入学习网站学习《研究背景》模块, 了解前人对磁生电的探索。 思考问题: 前人的探索对你有什么启发,他们的失败 在哪里?成功又在哪里?
把一条大约10 m(有效长度,总长大约25m)电线的两 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电路, 两个同学迅速摇动这根电线,探究摇绳能否发电? 边体验边思考,为使实验现象明 显应考虑以下问题: 1、灵敏电流计有什么要求? 2 、摇绳速度大小有什么要求? 3 、导线电阻有什么要求? 4 、摇绳的两人站立方向有什么 要求?
思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初步结论的总结
根据这三个探究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情况下 可以磁生电?
实验初步结论?
实验初步结论的总结
从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以下结论: 要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可以让闭合电路在 磁场中的面积发生变化(如实验一),或者让穿过 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如实验二和实验三)。 这个结论能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实验进一步结论?
实验进一步的结论
闭合回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 通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 如果定义一个物理量——磁通量:穿过 某一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那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为:穿过闭合回 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系列—高中物理《磁生电的探索》说课稿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磁生电的探究说课稿教材分析作为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提醒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络,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根底。
教材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开展的曲折历程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的学习,体会人类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进步自身的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方法本节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作用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上采用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发现,分析,推理等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手压式自发电手电筒来引入课题,提出问题:这种手电筒照明时不需要电池,那么它的电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进展考虑并带着问题学习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1、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磁生电的探究二、新课教学〔一〕磁生电的探究历程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说明电能生磁,接着提出磁能否生电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科学家研究磁生电的探究历程。
《磁生电的探索》陈业勇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设计海南华侨中学陳业勇一、教案背景1、学科:物理选修3-2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二、教学课题《磁生电的探索》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从而发现“磁生电”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一“深藏不露”的共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悟到:在磁生电的发现过程,具有闪光思维的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性的束缚。
科学家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了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了我们成熟的想法,也告诉了我们不成熟的想法。
在我们也经历了同样的探索过程之后,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为一个发现者。
三、教材分析《磁生电的探索》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揭示了电和磁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磁生电”并归纳出磁生电的条件,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本节教学重点分析①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本节教学难点①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教师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认真观察、积极思维。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新课标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懂得主动性。
教具:
电磁感应实验演示板〔自制〕,喇叭、扩音机、音箱、高灵敏演示电流计〔自制,灵敏度进步1万倍〕。电吉它〔用条形磁铁和线圈自制拾音箱〕。学生用原副线圈、电流计、伏特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流马达、导线等。
教师:能否从上述三个演示实验中归纳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板书〕
出示集成了三个演示实验的电脑动画,让学生观察,寻找无感应电流的原因,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第一个条件“闭合电路〞。〔板书〕
出示三个实验动画,启发学生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除“闭合电路〞外,还有条件。
出示三个实验动画,发给学生如下表格,让学生观察后填写上上,进展一场观察才能的比赛。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设计人:杨振鸿
力求对学生进展素质教育,是设计本堂课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将较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才能,进步学生科学素质。
内容
设计意图和说明
教学目的及主要教学内容:
1、知识目的〔主要教学内容〕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掌握右手定那么
观察才能比赛
〔时间是是:4分钟〕姓名:——————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猜想
猜想验证
最后结果
磁感应强度
B变化
导体切割
磁感线
磁铁运动
穿过闭合回路磁通量φ变化
比赛完毕,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电脑动画检验学生分析结果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第二条件“磁通量变化〞。〔板书〕
(2)理解“条件〞
理解的重点是“磁通量发生变化〞中的“变化〞二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
2024年《磁生电》教学课件
2024年《磁生电》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物理与生活》第二章第四节“磁生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的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以及磁生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理解法拉第的实验原理,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使学生了解磁生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
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磁铁、导线、电流表、开关、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穿过闭合电路时,电流表指针偏转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1)法拉第实验: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右手定则:讲解右手定则,演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实验器材验证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练习使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4. 知识拓展:介绍磁生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者:法拉第实验原理: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通量变化闭合回路3.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右手定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写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用实验验证。
① 磁铁向右运动,穿过闭合电路。
② 磁铁向左运动,穿过闭合电路。
③ 磁铁向下运动,穿过闭合电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磁生电的相关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右手定则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含解析)鲁科版选修1-1(2021-2022学年)
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电磁感应现象1.历史的回顾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提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2.实验观察(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错误!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所示.ﻬ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电生磁与磁生电的正确揭示,展现了电与磁间的密切联系和对称统一,为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思考判断(1)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生电”的方法.(√)(2)英国科学家牛顿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历时近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成功.(×)(3)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2.合作探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否一定发生了变化?【提示】只要有感应电流产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一定发生变化.电磁感应现象1(1)由于磁场和闭合回路的相对运动改变磁通量,如图甲所示,当磁铁向下移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甲乙(2)由于电流改变而改变磁通量,如图乙所示,当直线电流I增大时,线圈abcd中的磁通量增加.2.磁场不变,由于处在磁场中的闭合电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1)闭合回路与磁场的夹角保持不变,改变闭合回路的面积,如图甲所示.用力将闭合金属弹簧圈拉大的过程,线圈磁通量减小.(2)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使闭合回路磁通量改变,如图乙所示.当导体棒ab 向右运动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小.(3)由于闭合回路和磁场的夹角改变从而改变有效面积,如图丙所示,线框abcd绕OO′轴转动.(4)由于磁场和处在磁场中闭合回路面积都发生变化时,引起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例】如图所示,在有界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垂直磁场放置,现使线圈做如下几种运动:(a)向上加速平移(未出磁场),(b)匀速向右平移,(c)绕ab边旋转90°,其中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________.思路点拨:在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时,除了确定是闭合电路外,要着重判断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是否变化,以及和磁感线的夹角是否发生变化,以确定磁通量是否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ﻬ[解析]要判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则需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在(a)中,穿过线圈平面的磁感线始终与线圈平面垂直且线圈在磁场中的面积未发生变化,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在(b)中,线圈平移出磁场的过程中,在磁场中的面积逐渐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减少,所以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在(c)中,线圈从图示位置绕ab边转动90°的过程中,线圈面积不变,但磁感线与线圈平面的夹角越来越小,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在减少,故磁通量越来越小,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 (b)(c)磁通量是指在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S的磁感线条数,所以在判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变化时,可以通过判断穿过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来分析判定.1.一个闭合的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是( )A.线圈周围一定没有磁场B.线圈周围虽然有磁场,但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太小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定为零C[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而不是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为零,由于该线圈是闭合的,则没有感应电流的原因一定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C选项正确.]2.如图所示,下列各种情况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的有()甲乙丙丁A.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先把由弹簧状导线组成回路撑开,而后放手,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B.图乙所示,裸铜线ab在裸金属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C.图丙所示,条形磁铁拔出线圈的过程中ﻬD.图丁所示,闭合线框远离与它在同一平面内通电直导线的过程中B [由Φ=BS得,题图甲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随闭合回路面积的减小而减小;题图乙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随闭合回路面积的增大而增加;题图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磁极的远离而减小;题图丁离通电直导线越远,磁场越弱,穿过线框的磁通量越小,故选项B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线框abcd从有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穿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abcd中有感应电流B.在匀强磁场中加速运动时,abcd中有感应电流C.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abcd中没有感应电流D.离开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abcd中没有感应电流AC [在有界的匀强磁场中,常常需要考虑线框进场、出场和在场中运动的情况,abcd在匀强磁场中无论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穿过abcd的磁通量都没有发生变化.]4.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若井字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一定有()A.v1〉v2B.v1<v2C.v1=v2D.v1≠v2D [只要v1、v2速度不相等时,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就会引起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1.下列现象中涉及电磁感应的是()AB C DB [A、D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C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B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2.如图所示,线圈两端接在电流表上组成闭合电路.在下列情况中,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的是()A.线圈不动,磁铁插入线圈B.线圈不动,磁铁从线圈中拨出C.磁铁不动,线圈上、下移动D.磁铁插在线圈内不动D[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和电流计已经组成闭合回路,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指针就偏转.在选项A、B、C三种情况下,线圈和磁铁发生相对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插在线圈中不动时,线圈中虽然有磁通量,但磁通量不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3.(多选)如图所示,线圈M和线圈P绕在同一铁芯上,则()A.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线圈P中没有感应电流B.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线圈P中有感应电流C.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线圈P中没有感应电流D.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线圈P中有感应电流BD [闭合开关S的瞬间,线圈M中有电流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增大,线圈P中产生感应电流.断开开关S的瞬间,线圈M中电流消失,电流产生的磁场消失,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减小,线圈P中产生感应电流.]4.如图所示的条形磁铁的上方,放置一矩形线框,线框平面水平且与条形磁铁平行,则线框在由N 端匀速平移到S端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是()A.线框中始终无感应电流B.线框中始终有感应电流C.线框中开始有感应电流,当线框运动到磁铁中部上方时无感应电流,以后又有感应电流D.开始无电流,当运动到磁铁中部的上方时有感应电流,后来又没有电流B [在线框平移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先减小后增大,因此有感应电流.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在变化,所以说始终有感应电流,B对.]。
磁生电说课稿人教版
磁生电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磁生电》,这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磁生电》这一章节位于高中物理教材的电磁学部分,是对之前学习的静电场、电流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本章节通过对磁场与电场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够计算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直观理解,以及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静电场和电流的相关知识,引出磁场和电场之间的联系,为学生铺垫电磁感应的概念。
2. 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当磁场发生变化时,如何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引发电流。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该定律计算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5. 问题探讨提出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小结总结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强调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法拉第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提高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法拉第贡献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介绍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重点讲解法拉第的贡献。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磁生电产生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法拉第贡献: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发电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是磁生电,即磁铁运动或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贡献: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法拉第贡献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
拓展延伸:1.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024年《磁生电的探索》课件
2024年《磁生电的探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磁生电的探索》,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习如何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探讨磁生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 学会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磁生电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磁生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感应演示装置,磁性材料,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磁铁穿过闭合线圈时电流表的偏转,引发学生对磁生电现象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磁铁穿过闭合线圈时电流表的变化。
(2)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拓展延伸:介绍磁生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4. 磁生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判断给定的磁场变化下,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了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 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否到位?3.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关于磁生电的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对李建斌老师的《磁生电》课点评
《磁生电》教学设计设计:泉州现代中学李建斌点评: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周焕犁一、概述本节课为高中二年级物理选修3—2(鲁科版)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节45分钟。
本章主要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边学习交流电、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的基础,对电学和磁学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磁生电的探索》是本章的第一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后面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础,在整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点评:李老师对本节课概述做到(1)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2)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及重要性阐述明确,如“磁生电”的规律,是学生后面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础。
(3)突出了本节教学特点: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3)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学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和总结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以及用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点评:李老师对教学目标分析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知识、技能、过程和情感体验并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阐述清楚,目标动词的使用严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泉州现代中学的高二理科实验班的孩子,本校上两届所有2个理科实验实验班学生高考平均分均能高本二线20分左右。
2、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基本功好,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学生对电磁学知识有与生俱来的兴趣。
《磁生电》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磁生电》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五节《磁生电》二、实验器材磁铁,检流计,金属棒,线圈,导线,蹄形磁铁,传感器,直线电动机三、实验创新与改进要点教法创新:1.由课堂引发的认知矛盾延伸到课外的自主探究,整个过程坚持实验由学生动手做,问题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法由学生找,实验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新知,让幕后的老师成就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所涉及的问题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设计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过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创新:用传感器和直线电动机探究电生磁传统实验中学生发散出的一系列实验,解决传统实验器材不能进行的探究问题。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用传感器和直线电动机探究磁生电实验中学生发散出的一系列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初探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过程与方法: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 2.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3.学习反思实验,改进方法探究物理规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
2.能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战胜困难的喜悦。
3.体会团队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验教学过程①发现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用检流计、金属棒和磁场不够强的磁铁来探究磁在什么情况下能生电,不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②改进器材:发现问题后,学生经过交流讨论,自主改进实验方案和器材,改用线圈中的一条边代替金属棒,并用磁场较强的磁铁和检流计来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
③反思与评估后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对以上两个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估时,提出了一些质疑:用金属棒切割磁感线到底能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大小是否与导体切割速度、磁场强弱、线圈匝数都有关。
④从课堂转向课外进行项目式学习:学生对以上疑问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展开探究。
磁生电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二十章第五节磁生电宝丰县三中李艳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得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探究磁生电得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之间得相互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就是相互联系得,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得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得基础就是科学探索得成果,学习法拉第敢于实践,不怕失败得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教学准备:检流计、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手摇发电机教学方法:发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国家哪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屠呦呦),她与她得团队成功研制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得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我们今天认识一位科学家,晚一百年,能当之无愧得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请听她得颁奖词:就是谁让漆黑得夜晚五彩缤纷?就是什么让我们得生活丰富多彩?就是什么让我们得出行如此快捷?就是什么让工厂得机器转个不停?一切都源于她得伟大发现,她就就是----法拉第。
今天,让我们沿着这位伟大科学家得足迹,来探寻先哲得智慧之旅吧!、板书课题:磁生电二、新课学习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得磁效应知道了电能生磁,许多科学家都尝试磁能否生电,从安培到科拉顿,最终法拉第发现了磁就是可以生电得,磁生电需要什么条件呢?活动一:如何才能磁生电介绍实验器材,学生选出方形线圈,蹄形磁铁与检流计。
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试验时,电路就是断开还就是闭合?2,如何知道电路中就是否有电流?3,如何判断电流得方向就是否相同?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后回答。
把蹄形磁铁上下放置,学生画出磁感线方向。
按照表格设计分别进行探究实验: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各小组交流后回答)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者静止时却不能呢?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棵棵小草,把导体想象成一把小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讨论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福建省泉州市2020年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系列—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基本知识,本节课以初中知识为基础,不单介绍知识结果,更注重知识的获得,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
为此本节教学采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演示的教学方式,教师适当引导与点拨,并由师生共同总结概括。
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思维和探究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家走向成功的足迹,感悟物理学习中的乐趣与美感。
二、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6章第1节(司南版)三、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理论的基础,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把以前学习到的运动学知识和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后面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主动性不强,对于概念理论知识规律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但如何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
同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基本内容,但是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自身原有的经验更接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所以教学中结合实验、大量的实例分析,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澄清错误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人类探索运动和力关系的历史,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③、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模仿描述各科学家的观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②、通过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③、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磁生电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5节磁生电新课引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探究点二发电机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
磁生电说课稿
《磁生电》说课稿黄花山中学刘秀莉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前面电生磁、电动机的教学为磁生电教学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以磁生电将本章内容推上高潮,通过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归纳、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材介绍了电磁感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电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对电动机的原理有了认知。
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想到磁生电现象。
而且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可以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究新知识。
但是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的能力较差,而要实现这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例如判断产生感应电流,⑴要先知道磁感线以什么形成分布(磁感线实际是不存在的),⑵观察部分导体是怎样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在脑中形成想象,通过观察再作判断,较抽象)。
二、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求变的思维。
根据教材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难点:由现象概括物理规律四、教法学法由于电和磁都比较抽象,物理学本身又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的引出、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式和引导发现式教学为主,谈话式教学为辅。
在实验上的主要操作是观看视频,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磁生电的探索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展的曲折历程
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的学习,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产生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材分析
作为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手压式手电筒来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种手电筒不需要电池,那么它的电从哪里来的?思考并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节新课。
新课教学
一、电磁感应的探究历程
(1)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在奥斯特公布他的发现不久,菲涅耳就宣称他把磁铁放在螺旋线圈里,能够成功地由磁产生出电。
但是当其他科学家按照这样做时,却没能产生出电,但是菲涅耳的这一发现却启发了安培于1821年着手于这一方面的探索。
(2)安培(A.M.Ampere,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安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多匝线圈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在这个线圈的内部的同一竖直平面悬挂一个可以转动的闭合线圈。
他设想,当固定线圈中通以强电流时,悬挂的闭合线圈中也会产生某种电流而出现磁性;这时如果用一个强磁铁接近它,就会使中间的可动线圈转动起来。
由于他只是在稳态情况下进行实验,所以未能探测到这种现象。
(3)科拉顿(D.Colladen,1802—1892):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将一块磁铁在线圈中移动,试图在螺线管中产生出电流。
为避免磁铁对电流计的指针产生影响,他用一根很长的导线把螺线管和电流计连接起来,并把电流计放在隔壁的房间里。
实验时,他将磁铁分别插入和拔出螺线管,然后再跑到隔壁房间观察电流计的摆动情况。
但不管他跑的多快,始终没有看到电流计的偏转。
(4)亨利(J.Henry , 1797—1878)美国科学家亨利于1830年暑期,在研究绕有不同长度导线的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力大小时,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相连,当线圈放在蹄形电磁铁的两极之间,当他给电磁铁通电时,电流计指针出现了摆动,断开电源时,电流计指针向相反方向摆动。
由于新学期开学,他不得不停止了这一研究,因而错过了发表这一成果的时机,被誉为离发现“磁生电”现象只有一步之遥的人。
(5)戴维在法拉第之前已经在实验中探究出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是由于戴维没有及时总结,从而使这一成果与他失之交臂……。
(6)法拉第(M.Farad 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自1821年就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他用强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想在闭合线圈中产生出电流,均遭到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坚定地进行各种实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
二、科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过渡:现在让我们沿着先人们走过的路,来探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磁才能生电。
提供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铁架台、导线若干。
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让磁产生电?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的设想可能有:
(一)如图(1),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将导体放在磁场中运
动,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注意引导学生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是
多样性的,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
现象:导体在磁场中前后或斜方向运动会有电流产生
图(1)
(二):如图(2),将螺线管与电流计组成闭合的回路,把条形
磁铁插入、拔出螺线管,或静止在螺线管中,注意观察是否有电
流产生。
现象:当磁铁与螺线管相对运动时,闭合回路中有电流产生。
图(2)
(三):如图(3),螺线管A、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
组成一个回路;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内,螺线管B与电流
计组成一个闭合回路。
引导学生考虑:磁场可以由电流产生,
而电流是可以方便调节的。
归纳思路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图(3)
图(4)
图(5)
方案三表格
还可能有下面几个方案:
(四):如图(4),将小螺线管在大螺线管中迅速插入和拔出或相当静止时,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现象:当小螺线管与大螺线管相对运动时有电流产生;小螺线管静止在大螺线管时没有电流产生。
(五):如图(5),小螺线管静止在大螺线管中,在开关断开或闭合的瞬间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会偏转。
现象:当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瞬间有电流产生。
思考:本实验中,当小螺线管静止在大螺线管中,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瞬间电流
A 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B 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B 中是否产生电流
闭合开关的瞬间 变大 变大 产生 闭合开关,A 中电流稳定后
不变
不变
不产生
闭合开关,A 中电流稳定后,再让变阻器电阻增大
变小 变小 产生
闭合开关,A 中电流稳定后,再让变阻器电阻减小
变大 变大 产生
断开开关瞬间 变小 变小 产生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磁感线入手,发现几个实验中产生电流时磁感线条数都在变化。
然后让学生回顾磁通量的概念: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
学生自然就想到,当磁感线条数变化时,磁通量也在变化,也会注意到几个实验中当有电流产生时,磁通量都在变化。
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当磁通量变化时,会有电流产生。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可知,得到的结论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就是磁生电的条件。
因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回到新课引入所提出的问题:手压手电筒的电从哪里来?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手压带到轮轴转动,轮轴带动线圈转动,线圈外有磁铁,线圈在磁铁中切割磁感线,磁通量发生变化。
因此闭合回路中便有电流产生,内有充电电池,电能储存在内,打开开关后灯就会亮。
三、小结
1、磁能否产生电?能
2、是否无论如何运动都能产生电流?否
3、产生感应电流需要什么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四、作业P
3,4,5
8
五、板书设计
§1.1磁生电的探索
一、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二、科学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就是磁生电的条件。
三、电磁感应:因磁通量变化产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