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集群的演进趋势

(作者:/杨悦)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启动民间智力和资源的重要场所,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拥有的知识存量是知识财富的重要组成,其创新活动是知识财富增加的重要源泉。

理论研究的发展回顾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的一些分工与小企业集群有关的经济思想,“为了生产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必须把他们各种各样的技艺的连结起来。”在18世纪晚期的英国,其专业化主要是产品、工艺和零部件的专业化,是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单位形成的集群,规模很小。当时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实经济中不明显,没有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一个阐述企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他认为外部经济非常重要,“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既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当某一工业选择某一地方且不会随意搬迁,同行业会彼此从对方获益,促进技术改革和工艺改良,辅助行业随之产生,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级阶段;和通过企业间相互联系而实现地方工业化的高级集聚阶段。一个企业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个企业集群在一个地点同样也能给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克鲁格曼提出新的空间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其工业集聚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有两种经济活动(如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和低运输费用、高制造业投入的作用下,地区将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地区企业集聚。而约瑟夫·熊彼德注意到了创新成群出现的现象,“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群集,成簇地发生”,“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正是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具有产业关联

性的各部门的众多企业形成集群。迈克尔·波特在《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企业集群理论。企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

我国学者仇保兴将中小企业集群概括为:“由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介于纯市场和中间层级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

中小企业集群和虚拟企业组织的比较

美国学者肯尼斯·普瑞斯等认为虚拟企业就是由各种企业单位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其中的人员和工作过程都来自这些联系紧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单位。虚拟组织的本质就是利用现代技术传输和处理技术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机的、能自适应的、甚至自我繁育的企业网络组织,是为了迎合明确的或预期的时间机遇而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它作为一种“无边界的企业组织形式”。

从特征上看,传统的小企业集群是利用空间集聚方式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创新网络的企业间组织形式。而虚拟企业组织则是利用信息技术动员各种优势资源临时聚集成为网络共同体,实现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其本质是以实现机遇为目标的合作竞争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能力。

从组建方式上比较,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的组建有:由大企业改造或分拆而成(如克罗地亚大型造船厂的改造);以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组织(如台湾地区民间标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级下包制度形成(如日本的家电EC);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如美国的硅谷);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而形成(如温州模式);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如美国电子通讯公司在新加坡)。其目的是实现分工协作,发挥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虚拟企业组织的组建模式主要有供应链式、合资经营式、转包/外包式以及虚拟合作式等。

从竞争优势上比较,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优势在于:集聚经济优势、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协同创新优势、专业分工优势、网络协同互动优势、易于得到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扶持。虚拟企业组织的竞争优势包括:低组建成本,高组织柔性,组织敏捷性,核心能力协同。

演进趋势:虚拟企业集群

虚拟企业集群具有两大竞争优势:第一,资源充分共享。在虚拟企业集群中,通过市场交易形式和新型的弹性松散联盟关系,使各类资源在企业群体内外合理配置和流动、以及有效运用。第二,竞争形式由“排他性”转为“排劣性”。虚拟企业集群不排斥竞争,但内外竞争形式将更趋于“排劣性”,并具有更为公平、公正和合理在社会文化及企业伦理基础。

虚拟企业集群有以下几种基本组织模式:

(1)共生型虚拟企业集群

共生系统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共生型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企业通过互利共存、优势互补,组成利益共同体。其优势在于企业间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方向、规模和技术水平相互适应,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加强联盟的稳定性。共生型虚拟企业集群可以核心互利合作、或由大骨干企业核心同其他企业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组建。企业间的资源利用和利益关系由竞争转向互补、协同、合作,通过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形成经营企业单元,并进一步建立起单元共适应网络系统。

(2)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

在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中,小企业类似寄生者,寄居于主干大企业所处地域或系统内,依靠大企业外包业务获取利益。寄生企业的发展会促进寄主大企业的发展,使其实力加强。同时,寄生型企业具备很强的生长与发展能力,在无主条件下,也能生存和发展。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带动很多相关小企业发展,也改善了寄主大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企业间实现“双赢”,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效益。

(3)混合型虚拟企业集群

混合型虚拟企业集群可以在不同地区和经济模式下出现,尤其适合于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并存的条件下。将经营方向、规模相似的企业群落建在不同地区,以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加速发展。同一地区的企业经营方向尽可能减少趋同性,避免激烈竞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已由单一个体竞争演化成群体型竞争,所以在组建和重组虚拟企业集群时,尽可能以多品种、多种经营方向、多体制并存及多企业单元共适应促进自组织,将不同性质的经营单元或成员企业作为责任中心和利润中心的虚拟单元,系统分析单元间的各类关系,以此构建企业间网络关系图。当某经营单元之间不相适应,利益关系和合作性质变化时,就可进行新的企业重组。

组建虚拟企业集群有三个基本经济技术前提:一、社会产品本身的高级、轻型和多样化,即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产品与服务中的科技、知识、信息等含量日渐增多。二、社会生产交换的分工协作体系日渐国际化、复杂化。三、以新兴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物质资料供应链日趋系统化、智能化和快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