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的那些劳动法纠纷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
40个经典劳动诉讼法案例1.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李某与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李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纠纷,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2.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陈某与雇主工资支付纠纷:陈某未按时领取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要求支付拖欠工资。
3.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王某被解雇纠纷:王某被公司解雇后认为是非法解雇,提起劳动仲裁。
4.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张某工伤赔偿纠纷:张某在工作中受伤,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5.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纠纷:胡某在离职后违反保密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6.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郑某加班工资纠纷:郑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与雇主发生纠纷。
7.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赵某性骚扰投诉纠纷:赵某对同事进行性骚扰投诉,要求公司采取措施。
8.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杨某工时不足纠纷:杨某发现自己的工时不足,要求公司补偿。
9.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徐某与公司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纠纷:徐某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与公司发生纠纷。
10.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刘某与雇主违法解雇纠纷:刘某被公司非法解雇,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11.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何某加班费支付纠纷:何某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与雇主发生纠纷。
12.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周某薪资调整纠纷:周某不满公司薪资调整,要求回退原薪资。
50个经典劳动争议案例
50个经典劳动争议案例1. 工资争议案例:公司甲与员工乙就工资支付方式发生纠纷。
员工主张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而公司主张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方式获得劳动报酬。
因此,根据合同约定,员工有权要求按合同支付工资。
2. 福利待遇争议案例:员工甲声称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应享受的福利待遇。
公司辩称已经提供了相应的福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员工可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同规定的福利待遇。
3. 工时争议案例:员工乙被要求加班,但公司未支付加班费。
员工乙主张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应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公司表示员工乙尚未达到加班条件。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工作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三倍的加班工资报酬。
因此,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4. 解雇争议案例:员工甲被公司突然辞退,公司方面没有提供明确的解雇理由。
员工甲主张公司解雇行为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解雇劳动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的约定。
员工乙可要求公司提供合法的解雇理由,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解雇。
5. 工作环境争议案例:员工乙认为工作环境存在严重的危险因素,但公司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员工主张公司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员工可要求公司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6. 假期争议案例:员工甲计划休假期间,公司突然通知取消假期安排。
员工主张公司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扣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变相减少劳动者的工资以及其他不合法地剥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休假。
7. 职称评定争议案例:员工乙在公司工作多年,但未能获得相应的职称评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1.案例一:拖欠工资纠纷在一家私营企业中,员工小王在公司工作了半年,但公司一直未按时支付工资。
经过多次催促和申诉无果后,小王决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投诉。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拖欠员工工资,相关法院判决公司补偿小王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违约金和赔偿金。
此案例体现了劳动法对于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强力保护,也警示雇主不能有不按时支付工资的行为。
2.案例二:工伤保险赔偿小李在一家建筑工地工作,因疏忽大意导致受伤,骨折住院治疗。
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规定,雇主应当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并对工伤员工提供相应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
小李按照程序向公司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相关医疗材料。
公司经调查认定事实属实,并按照法规赔偿小李的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享有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也展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力度。
3.案例三:性别歧视案件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将男性优先录取,歧视女性应聘者。
一名被歧视的女性应聘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指责公司性别歧视行为违反劳动法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不得歧视员工的性别,录用应聘者应公平公正且不进行性别歧视。
法院判决公司违法,并要求赔偿女性应聘者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劳动法对于性别平等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雇主对于招聘过程的合法合规要求。
总结起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揭示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劳动法对于保障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合法的工资待遇、工伤保险和性别平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些案例也展示了劳动者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通过投诉和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水平,相关部门和企业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完善制度和机制,确保劳动法的有效实施。
劳动纠纷案由汇总
劳动纠纷案由汇总一、工资纠纷工资是员工劳动的直接回报,但有时候劳动者可能遇到工资纠纷。
比如,一些雇主可能拖欠工资,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工资。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加班费纠纷在一些行业中,员工需要加班工作,但是雇主有时候可能会违法规定,未给予员工相应的加班费。
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纠纷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加班费。
三、工时纠纷工时问题是劳动纠纷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雇主可能超过法定工时标准要求员工工作,或者以各种借口延长工作时间。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有时候,雇主可能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比如未按时支付工资、未提供工作条件等。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工伤纠纷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的身体损害。
如果雇主未按照法律规定提供工伤保险,或者未按照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解雇纠纷解雇是雇主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
有时候,雇主可能以不合理的理由解雇劳动者,或者未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七、性骚扰纠纷性骚扰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雇主或同事对劳动者进行不当言行的侵扰。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八、社会保险纠纷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之一。
如果雇主未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未按时支付相关费用,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纠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纠纷中常见的案由。
劳动者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选择通过劳动纠纷的方式来解决。
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每个劳动者应有的权利。
希望每个劳动者都能够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典型劳动纠纷案例25个
典型劳动纠纷案例25个1.工资拖欠案例:员工在完成工作后未收到应有的工资,雇主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2.加班费问题案例:雇主未按照法定要求支付员工的加班费。
3.工伤赔偿案例:员工在工作中因为雇主的疏忽而受伤,但雇主未能及时支付工伤赔偿费用。
4.不正当解雇案例:雇主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解雇员工,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5.违法裁员案例:雇主在没有遵循法定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裁员。
6.职务调整案例:雇主无故将员工的工作职责调整,并降低了工资待遇。
7.恶意辞退案例:雇主故意制造困难,逼迫员工主动辞职。
8.违法扣除工资案例:雇主在没有依法规定的情况下扣除员工的工资。
9.违规变更劳动合同案例:雇主未经员工同意,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10.违反劳动时间规定案例:雇主强制员工超时工作,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
11.不提供社会保险案例:雇主没有按照法定要求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12.职业歧视案例:雇主因为员工的性别、种族、宗教等原因而歧视员工。
13.非法限制个人权益案例:雇主禁止员工结社、自由表达或参与工会活动等,侵犯了员工的个人权益。
14.不合理调整工作地点案例:雇主违反劳动合同的要求,随意调整员工的工作地点。
15.非法裁减福利待遇案例:雇主减少员工的福利待遇,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
16.环境不良导致职业病案例:雇主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患上职业病。
17.调薪问题案例:雇主承诺给员工调薪,但一直未兑现。
18.违法异地安排工作案例:雇主突然安排员工去异地工作,而未经员工同意。
19.非法招用童工案例:雇主违反法律规定,聘用未满18周岁的员工从事劳动活动。
20.违法拖延支付工资案例:雇主无故拖延支付员工的工资,导致员工生活困难。
21.违法调整工作时间案例:雇主临时更改员工的工作时间,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
22.违法开除临时工案例:雇主在临时工作合同期满时无故解雇员工,违背了劳动合同的合理解除原则。
劳动纠纷案由汇总
劳动纠纷案由汇总一、工资纠纷工资纠纷是劳动纠纷中最常见的一种。
雇主未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工资,或者拖欠工资,都属于工资纠纷。
例如,员工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但却未能按时领取工资;或者雇主以各种理由拖欠员工的工资。
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加班纠纷加班纠纷是指员工因工作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加班,但雇主未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加班工资计算不合理。
例如,员工每天加班两小时,但雇主只支付一小时的加班工资;或者雇主将加班工资计算在基本工资中,从而降低了员工的实际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工伤纠纷工伤纠纷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伤或患病,但雇主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伤赔偿金或提供相应的医疗救助。
例如,员工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导致身体受伤,但雇主拒绝支付工伤赔偿金或提供医疗救助。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解雇纠纷解雇纠纷是指雇主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解雇员工,或者解雇员工时未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例如,雇主随意解雇员工,未提前通知或未支付解雇补偿金;或者员工因病或怀孕而被解雇,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违法用工纠纷违法用工纠纷是指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采取非法用工行为,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例如,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按照法定标准支付最低工资,或者未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劳动纠纷案由包括工资纠纷、加班纠纷、工伤纠纷、解雇纠纷和违法用工纠纷等。
当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希望雇主和员工都能够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劳动纠纷法律案例完整(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女,35岁,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
2010年8月,张某某入职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行政部经理职位。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月薪为人民币8000元,每月15日发放工资。
合同中未约定试用期。
在工作期间,张某某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工作表现良好。
然而,由于公司经营不善,2013年4月,公司决定对张某某进行降职处理,将其职位调整为行政助理,月薪调整为5000元。
张某某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公司的降职决定违法,遂向公司提出抗议。
双方协商未果,张某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是否有权对张某某进行降职处理?2. 降职处理是否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3. 张某某的工资待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四、仲裁过程1. 仲裁申请张某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请求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1)撤销公司对张某某的降职决定;(2)公司支付张某某工资差额;(3)公司支付张某某赔偿金。
2. 仲裁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了本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提交了相关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表现评价等。
仲裁员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询问,并组织了辩论。
3. 仲裁裁决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1)公司无权对张某某进行降职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
本案中,公司未与张某某协商一致,擅自对张某某进行降职处理,违反了法律规定。
(2)公司支付张某某工资差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差额。
本案中,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张某某工资,应当支付工资差额。
劳动法实用案例:月薪突然打对折纠纷案
【案例分析】原告李某与被告某公司于2020年1月1日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原告担任被告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月工资为20,000元。
2021年6月,被告公司突然宣布对原告实行“绩效管理”,以原告未达到工作要求为由,将原告的工资降低50%,即每月仅支付10,000元。
原告对此表示异议,认为被告公司未经协商一致单方面降低工资,构成违约。
被告公司则以原告工作表现不佳为由,坚持降低工资的决定。
【案例结果】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原告提交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工作表现符合岗位要求,而被告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原告未达到工作要求。
因此,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均认定被告公司未经协商一致单方面降低工资构成违约,并判决被告公司应按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向原告支付工资。
被告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最终,被告公司支付了原告工资差额,并承担了仲裁和诉讼费用。
【律师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报酬。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因此,被告公司未经与原告协商一致单方面降低工资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因此,被告公司应当举证证明原告未达到工作要求,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法律法规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关于劳动纠纷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李某,男,1990年出生,大专学历,原系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员工。
2018年7月,李某入职电子公司,担任生产部技术员。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李某的月工资为6000元,加班费按法定标准支付。
合同中还约定,如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021年6月,李某因工作原因与电子公司发生争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加班费支付问题:李某认为,电子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其加班费,实际支付的加班费低于法定标准。
2. 工资拖欠问题:李某反映,电子公司自2021年3月起拖欠其工资,累计拖欠金额为1万元。
3. 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李某称,电子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由于双方协商不成,李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审理过程:1. 仲裁庭受理案件后,依法向电子公司送达了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2. 电子公司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答辩状,并对李某的仲裁请求进行了反驳。
3. 仲裁庭依法组织了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到庭参加仲裁活动。
4. 开庭审理过程中,李某提供了劳动合同、工资条、加班记录等相关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
5. 电子公司承认拖欠李某工资的事实,但对加班费支付问题提出异议,认为其已按照公司规定支付了加班费。
仲裁裁决:仲裁庭经过审理,认为:1. 关于加班费支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李某提供的加班记录证明其确实存在加班事实,而电子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故电子公司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李某加班费。
2. 关于工资拖欠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电子公司自2021年3月起拖欠李某工资,累计拖欠金额为1万元,故电子公司应支付李某拖欠的工资。
劳资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劳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复杂和敏感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规范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劳资法律案例,分析劳动合同法的运用与挑战,以期对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案例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案例背景】某公司于2010年6月招聘了张三,但在张三入职后,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11年5月,张三提出离职,并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在本案中,公司未与张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启示】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避免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二: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案例背景】某公司于2011年8月招聘了李四,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后,公司以李四不符合岗位要求为由,决定解除劳动合同。
李四不服,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天通知劳动者。
在本案中,公司未提前通知李四,违反了法律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启示】企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操作,提前通知劳动者,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三:加班费支付的法律问题【案例背景】某公司员工王五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
但公司未支付王五加班费。
王五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加班费。
十大劳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本文将选取十大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法律案例,对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法律适用以及案例启示进行解析,以期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案例一:某公司拖欠工资案【案情简介】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判决公司支付员工工资及赔偿金。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本案中,公司拖欠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依法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案例启示】劳动者在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应及时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例二:某企业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案【案情简介】某企业以员工绩效考核不合格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本案中,企业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法院判决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程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案例三:某公司强制加班案【案情简介】某公司要求员工加班,未支付加班费。
员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经调查,公司被责令支付加班费。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加班费。
本案中,公司强制加班且未支付加班费,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劳动监察大队依法责令公司支付加班费。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强制加班,尊重劳动者休息权利。
案例四:某工厂职业病案【案情简介】某工厂员工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患职业病。
员工向当地卫生部门投诉,经调查,工厂被责令整改,并赔偿员工医疗费。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与纠纷案例分析
劳动法中的工资支付与纠纷案例分析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对于劳动者来说,工资支付是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和对劳动所得的期待。
对于雇主来说,合理支付工资是维护员工稳定性和企业信誉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资支付问题在劳动关系中时有发生。
下面将通过分析几个工资支付与纠纷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企业违规拖欠工资甲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该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承诺每月15日支付工资,然而,最近几个月,甲公司频繁延迟支付工资。
员工对此情况非常不满,一些员工甚至要求离职。
问题分析:该案例涉及到工资支付的延迟问题,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且在劳动者离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
解决方案: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要求甲公司支付欠薪,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
同时,员工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案例二:用人单位克扣工资乙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该公司在员工合同中规定,若员工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则可以扣除部分工资。
乙公司经常以员工工作不达标为由扣除工资。
问题分析:该案例中,乙公司存在在没有合理的事实和依据的情况下克扣工资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
解决方案: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要求乙公司恢复被扣除的工资,并进行合理赔偿。
同时,员工还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
案例三:工资支付不规范丙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该公司没有统一的工资支付制度,导致工资支付混乱,经常出现漏发或者错发工资的情况。
问题分析:该案例中,丙公司没有建立健全的工资支付制度,导致工资支付的不规范,违反了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
解决方案:丙公司应该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工资支付按时、准确进行,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
同时,员工可以协商要求丙公司对漏发或者错发的工资进行补发或修正,且要求支付误餐费等相关费用。
在工资支付与纠纷中,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十大经典劳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日益健全。
劳动法律案例在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选取十大经典劳动法律案例,分析其法律意义和社会影响。
一、案例一:某公司拖欠工资案【案情简介】2018年,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们多次向公司讨要无果。
后员工们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经调查取证,认定该公司拖欠工资事实成立,责令该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侵犯了员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员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是合法的。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应依法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不得拖欠员工工资。
劳动者在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二、案例二:某企业裁员案【案情简介】2019年,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决定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企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也未支付员工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需要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经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本案中,某企业未履行法定程序,侵犯了员工合法权益。
【案例启示】用人单位在裁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员工经济补偿。
三、案例三:某公司强迫加班案【案情简介】2020年,某公司强迫员工加班,员工多次拒绝后,公司以辞退相威胁。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1. 薪资拖欠案:某公司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员工起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并处以相应的违约金。
2. 非法解雇案:某员工在合同期内被公司非法解雇,员工起诉要求恢复原职。
最高法判决公司违法解雇,要求公司赔偿员工经济损失并恢复员工原职。
3. 工伤赔偿案:某员工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公司未及时支付工伤赔偿金。
员工起诉要求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支付员工工伤赔偿金,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加班费纠纷案:某公司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员工加班费,员工起诉要求支付加班费。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支付员工相应的加班费,并加以处罚。
5. 年假权益案:某公司未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予员工年假假期,员工起诉要求享受年假假期。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给予员工年假假期,并赔偿员工相应的经济损失。
6. 社保缴纳问题案:某公司未按时足额缴纳员工社保,员工起诉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费用。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按时足额缴纳员工社保,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7. 合同违约案:某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未按时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员工起诉要求公司履行合同。
最高法判决公司违约,要求公司支付员工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8. 工作时间纠纷案:某公司强制员工加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员工起诉要求公司恢复正常工作时间。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恢复员工正常工作时间,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9. 用工合同签订问题案:某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不合法条款,员工起诉要求修改合同条款。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修改不合法的合同条款,并赔偿员工相应的经济损失。
10. 工作环境安全案:某公司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员工起诉要求改善工作环境。
最高法判决公司应改善工作环境,并赔偿员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以上是最高法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涵盖了工资拖欠、非法解雇、工伤赔偿、加班费纠纷、年假权益、社保缴纳问题、合同违约、工作时间纠纷、用工合同签订问题和工作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合同纠纷20个经典案例
劳动合同纠纷20个经典案例1. 拖欠工资案例案例描述:某雇主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多次催要未果,最终将雇主告上法庭。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按时支付员工工资,并且遵守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时间。
2. 加班费支付问题案例案例描述:一名员工申请加班费,但雇主拒绝支付,员工提起诉讼,要求获得加班费。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标准支付员工加班费,不能拒绝支付或以其他方式规避。
3. 解雇争议案例案例描述:一家公司未经合理解雇程序,擅自解雇员工,员工认为解雇是不合法的,提起诉讼。
案例教训:雇主在解雇员工时必须依法进行程序,并且必须有合法原因和证明文件,否则可能面临劳动仲裁或诉讼。
4. 工作环境与职业安全案例案例描述:某雇主违反了职业安全法规定,导致员工发生工伤,员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且遵守职业安全的法规和标准,否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5. 转岗安排案例案例描述:某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擅自将员工转岗至其他岗位,员工认为该行为不符合合同要求,提起诉讼。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并且必须得到员工的同意。
6. 低薪欺骗案例案例描述:某公司在招聘时承诺高薪,但入职后发现实际工资远低于承诺,员工要求赔偿。
案例教训:雇主不能通过欺骗或虚假宣传来吸引员工,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员工薪资。
7. 违反劳动法案例案例描述:某雇主在合同约定期限之前解雇员工,且未支付赔偿金,员工提起诉讼。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包括合同约定的期限和解雇赔偿金,否则可能面临法律后果。
8. 不提供合理工作条件案例案例描述:某公司未给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设备不配备等,员工要求解决问题。
案例教训:雇主必须提供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合理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的工作权益和健康。
9. 职务与工资不相符案例案例描述:某员工担任高级职务,但工资水平却与低级别员工相同,员工认为工资与职务不相符,提起诉讼。
劳动法中的工资核算问题案例
劳动法中的工资核算问题案例一、引言工资核算是劳动法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员工的薪酬福利、社会保险以及税务等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工资核算问题案例,这些案例对于了解和遵守劳动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探讨劳动法中的工资核算问题。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拖欠工资某公司J先生入职半年后发现自己的工资经常被拖欠。
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主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和支付方式支付员工的工资,并且不得擅自扣除或者延迟支付。
J先生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权益。
“最低工资制度”和“经济补偿金”也可以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
2. 案例二:超时加班未付加班费X女士在某快递公司从事派送员职务,每天晚上都有大量订单需要处理,她被要求每天加班两个小时。
然而,她发现公司并未支付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加班工时超过正常工时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或者与工资人均收入挂钩的其他方式支付加班工资。
X女士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要求追回加班费用。
3. 案例三:社保、公积金未及时缴纳V先生在一家小型公司上班,然而他发现自己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多月未缴纳。
《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如果雇主未按时缴纳社保、公积金,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要求雇主补偿相应的款项。
4. 案例四:薪资不透明M先生在某IT公司工作,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和上岗后没有得到明确的薪资标准和计算方法说明。
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主应事先告知员工有关的薪酬福利待遇标准及其支付方式,并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
M先生可以与雇主沟通并要求解决此问题,如无法取得合理解决,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三、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见,工资核算问题在劳动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劳动法对雇主在工资核算上做出明确规定,并设立了相关的投诉机制。
当员工遭遇工资核算问题时,应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资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工资作为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其法律制度在我国劳动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案例分析将以一起典型的工资法律纠纷为例,探讨我国工资法律制度的相关问题。
案例简介: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于2018年3月招聘了乙为生产车间工人。
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乙的月工资为5000元,每月10日发放上个月工资。
然而,在2018年5月,乙发现自己的工资只有4500元,经核实,甲公司解释称是因为乙在4月份请假3天,按照公司规定扣除工资300元。
乙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公司扣除工资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案例分析1. 甲公司扣除工资的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资。
”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劳动者因履行职责、执行任务或者参加社会活动,被依法隔离、强制休息、限制自由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资。
”以及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因正当理由请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资。
”可以看出,乙请假属于正当理由,甲公司扣除工资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2. 甲公司未按约定发放工资的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支付劳动者工资。
”甲公司未按约定日期发放工资,违反了法律规定。
3. 甲公司工资计算方法的合法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甲公司在扣除乙工资时未提供相应的依据,扣除金额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三、法律建议1. 甲公司应立即支付乙被扣除的工资甲公司应按照法律规定,立即支付乙被扣除的工资,即300元。
2. 甲公司应按约定日期发放工资甲公司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发放工资,不得无故拖欠。
劳资纠纷案例与处理方法
劳资纠纷案例与处理方法1. 引言劳资纠纷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争议。
劳资纠纷的产生可能涉及工资、工时、福利、解雇等方面的争议。
解决劳资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分析几个劳资纠纷案例,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案例一:工资争议某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降低员工工资。
员工对此表示不满,并提出抗议。
公司认为这是合理调整,而员工认为这是违法行为。
处理方法:- 调解:由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共识。
- 仲裁: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进行裁决。
- 诉讼:如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将争议提交法院审理。
案例二:工时争议一家企业要求员工加班,但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
员工对此产生争议。
处理方法:- 协商:双方进行协商,企业应遵守《劳动法》规定,支付员工加班费。
- 投诉: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对企业进行调查。
- 诉讼:如协商无果,员工可将争议提交法院审理。
案例三:解雇争议一家公司因业务调整,决定解雇部分员工。
但员工认为公司在解雇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
处理方法:- 调解:由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共识。
- 仲裁: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进行裁决。
- 诉讼:如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将争议提交法院审理。
3. 处理劳资纠纷的原则- 尊重法律法规:处理劳资纠纷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 公正公平: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 注重调解:优先采用调解方式,促使双方达成共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 保护弱势群体: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应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给予适当保护。
4. 结论劳资纠纷的处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了解到劳资纠纷的常见类型及处理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法律法规,注重调解,公正公平地处理争议,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其中,拖欠工资案件占比较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某公司拖欠工资案为例,对劳动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情简介2018年3月,张某入职某公司担任销售员。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张某的月工资为8000元,每月15日发放工资。
然而,自2018年4月起,某公司开始拖欠张某的工资。
张某多次向公司催讨,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无奈之下,张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遂判决某公司支付张某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
某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遂判决维持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即某公司支付张某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
二、案例分析(一)劳动法相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二)案例分析1.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
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而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2.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
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本案中,某公司拖欠张某工资,且逾期不支付,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的判决正确。
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男,35岁,汉族,某公司员工。
被告: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案由:劳动合同解除与经济补偿纠纷二、案件经过张某某于2009年1月1日入职某公司,担任技术部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月1日止。
合同约定,张某某的月工资为人民币8000元,每月缴纳五险一金。
在张某某入职后的第三年,即2011年,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对员工进行优化调整。
公司于2011年10月20日向张某某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解除劳动合同。
通知中提到,由于公司业务调整,技术部需要缩减人员,故决定与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提出,愿意支付张某某经济补偿金,金额为一个月工资。
张某某认为,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其解除劳动合同,也未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因此,张某某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并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三、仲裁委员会审理情况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张某某的仲裁申请,并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仲裁庭依法传唤了双方当事人及证人,并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质证。
仲裁庭查明以下事实:1. 张某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
2. 公司在2011年10月20日向张某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但未提前三十日通知。
3. 公司愿意支付张某某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 张某某拒绝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张某某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职谈钱伤感情——关于工资的那些纠纷
谈起工资,其实工资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狭义的工资只是指每月固定的那部分收入,与奖金对应,而广义的工资则包括所有的收入。
《劳动合同法》上所说的“劳动报酬”是广义的说法,包含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年终奖等工资型收入。
工资的发放应该遵守雇佣双方的劳动合同的约定,但是工资是不可能始终一成不变的,这就造成了双方不太可能一直遵守约定,所以,如何认定双方之间对于工资变化的认可也是一大难点。
通常,如果工资变化后双方没有争议、长期履行,相当于双方认可这一变化。
但是,为了规避相关的风险,雇佣双方还是签署书面确认比较保险。
Q1:把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奖金,每个月扣除,留到年底再发,这种做法合法吗?
劳动合同中如果明确,双方约定的月工资中,有一部分工资的发放时间是年底,这是对工资发放时间的约定,并不违法。
但是员工一旦离职,这些发放时间为年底的工资应当一次性发给员工,不得以离职为由,克扣员工工资。
Q2:年终奖何时发有规定吗?公司可以延缓1个月发年终奖吗(如过年为1月底,公
司在2月底发年终奖)?
年终奖何时发放要看双方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
如果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上均没有明确提到年终奖的发放情况,则公司有权利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以及年终奖的
具体发放时间。
Q3:如果员工在发放年终奖之前离职了,公司有权不给他年终奖吗?
如果双方的劳动合同或公司的规章制度上明确有年终奖,而且明确了年终奖对应的年度,员工在做满了这个年度之后离职,则应当有年终奖。
有些公司没有年终奖,但是会针对季度或者年度有其他奖励,比如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有一定的奖励,其性质与年终奖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年终奖,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Q4:公司在试用期内给员工进行培训,称培训费高昂,把培训费抵扣作工资,以此作
为理由不发工资,这样做合法吗?
培训费与工资完全不属于一个性质,而且试用期内的员工培训多数是上岗前的必要培训,将这种培训成本转嫁给员工,是不合法的。
擅自将培训费抵作工资,不发工资,属于无故克扣工资,可以通过劳动监察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
根据《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工资:“(一)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二)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因此公司以培训费用高昂为由要员工用工资抵扣,属于
无故克扣员工工资是违法的。
如果培训费用真的高昂,企业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
这样一来企业和员工双方都能得到保障。
Q5:员工有带薪休假,但公司不给休,把假期折算成钱给员工,这种做法可以吗?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所以,在征得员工同意的前提下,单位可以将未休年休假通过折钱的方式给员工。
不过要注意,折钱的标准是给3倍的工资。
考虑到正常的一倍工资已经发放了,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补发2倍工资即可。
离职拉锯战——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入职谈钱伤感情,离职谈钱更是一场拉锯战。
离职的时候,如果单位要求员工将曾给予
的待遇退出来,这是被允许的么?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单位能给予的待遇太多了,有些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的,有些是单位自己设立的,有些具备完善的退出规定,有些则没有事先约定。
很多条件都会影响这个问题的结果。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Q1:离职后,公司要求把工作服“强卖”给员工,说是给员工定制的,并且公司能够提
供发票,请问这样做合法吗?
如果工作服是工作必须的,这属于国内工作条件和安全保护,公司完全应当提供给员工
这些服装。
比如,密封工作间的密封服。
如果工作服不是工作必须的,只是为了统一的形象而配置,那属于公司企业文化的要求,
也应当免费提供。
比如,酒店的高级制服。
但是考虑到有些工作服确实昂贵,而且完全交给员工管理,脱离了公司的控制。
公司担心员工擅自离职后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可以理解。
但必须要员工买制服,员工没有选择权,则是混淆了公司与员工、商家与消费者的界限。
前程无忧特约劳动法专家苗其巍建议公司通过收取适当的押金,来解决这一矛盾。
同时,为了避免争议,最好在面试和入职时通
过书面的方式获得员工的许可。
Q2:离职了,公司要求员工把补充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分的房子、培训费等“吐”
出来,这合法吗?
补充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分房、培训都不是国家强制要求单位给予的福利待遇。
公司给予员工这些待遇,是公司自己可以决定的。
为了留住人才,给予这些待遇,公司可以设置一些条件,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
不过,如果要求员工在离职时退回已给的待遇,公司应当与员工有明确的约定,或者内部有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行。
Q3:员工把全年的带薪年休假都休完了,但未工作至满年休假的工作期限就离职了(比如,公司给予员工1年7天的带薪年休假,要求是员工做满1年,但员工未坐满1年就离职了,但已把7天的年休假都给休了),公司要求员工把多休的年假折算成钱“还给”公司,这样做合法吗?年假又该按什么比例折成工资呢?
带薪休假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一种是公司在国家规定的年休假之外,额外给予的年休假。
前者有法律强制性,后者则有公司自由性。
前者法律有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员工离职时,把不属于自己应休的年假给休了,公司无权要求员工退还给公司,同样也不能折钱还给公司。
后者则可以根据公司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或公司自己的规章制度来决定如何做。
如果有明确约定或规定要员工还给公司的,按照约定或规定执行。
(完)。